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不过豪格也是绝,临走之际,荼毒的就是这些城镇。明军所到之处,基本上看到的,就只有断壁残垣而已。因此,明军占领整个九州岛的速度很快,随后一条条消息也很快反馈到孙传庭这里。
废墟、废墟,还是废墟……
反而是野外荒地,能发现一些饥肠辘辘的倭人百姓。
分兵占领九州岛各地已经没有了意义,孙传庭考虑之后,便下令分散出去的明军把发现的倭人都带走,就只分九州岛的南北两侧,在后世的北九州和鹿儿岛两处地方重建城镇,劳力自然是倭人百姓了。
北九州,是离对马岛最近的港口之一,重建之后有利于明军从朝鲜补充兵源物资过来。而鹿儿岛,是从大明江南过来最近的地方,有利于物资从大明江南那边输送过来。
让倭人干活,当然也是要给倭人吃的。虽然给这些倭人吃得确实不怎么样,可相比他们被豪格祸害后的悲惨日子相比,却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有的时候,就是怕比较。这些倭人百姓有一口吃的,就对明军感恩戴德。而这,也是大部分后世的人,误解了孙传庭那首诗词的直接原因之一。
事实上,孙传庭就想不用倭人百姓都不行。朝鲜被建虏和倭军祸害的,压根就没人,那边重建,人手都不够,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重建好。更不用说,还有辽东那边也急需人手。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下旨,给出优惠政策让大明百姓去辽东和朝鲜,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于这倭地,当然更是要排在辽东和朝鲜之后,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人手来这倭地了。
也是这个原因,孙传庭在登陆九州岛的同时,就给崇祯皇帝发了密奏,说明倭国的这个情况,建议不能再给建虏祸害了。
对此,从崇祯皇帝的答复,也通过飞鸽传书再经过八百里快递传给孙传庭,同意了他的奏请,不过说明一点,只要倭国的普通百姓,至于那些大名和武士阶层,一概不要。
与此同时,飞鸽传书的点开始扩建。从京师到天津,天津到旅顺然后到朝鲜,对马岛以及北九州都开始筹备,争取以后这条线路都用上飞鸽传书。要不然,隔着大海,讯息传递就太慢了。
孙传庭接到崇祯皇帝的旨意之后,便下令海军总兵郑芝龙跨海攻占北九州对岸的下关以及德山两地。
这个时候的郑芝龙,那是相当高兴的。逢人就说,他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管怎么样,他这个老子也要努力,不能被儿子超过才好。
自从郑成功打下台湾,又在南洋立下大功的消息传回之后,郑芝龙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他的心情之好,以至于他奉命打下两个并没有多少敌人的下关和德山之后,对于周边的倭人百姓,那是慷慨了一些,让手下捕获的海鲜,也能分一些给干活的倭人百姓。
于是,这么一来,一传十,十传百,本州苦于兵灾的倭人百姓,听说明军已经登陆本州南部,那边的明军都是活菩萨,能有一份吃的,就纷纷向南迁移,就想着躲避兵灾,能有一条活路。
如此一来,明军修筑的人手也是越来越多,这两地的工程进度比起九州岛那边,都要快上一些。孙传庭视察这些地方时,倒也是满意的。他感慨地对身边陪同的孙传庭说道:“这些倭人倒也是很好的劳力。看看……”
说着,他就用手一指工地上在努力干活的那些倭人道:“虽然都是老弱,可他们这干活的劲头,却是不逊色于年轻人的。”
“大人说得是!”郑芝龙对于倭国倒是了解的多,便笑着回答孙传庭道,“倭人的传统,向来是对强者顺服,更不用说,我们如今不但强大,还给他们吃的,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样好的机会能遇上,他们怎么可能不珍惜!”
孙传庭听了点点头,扫视着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又感慨地说道:“只是可惜了,倭人的青壮都去打仗了,要不然,这重建的进度还能加快不少。”
“是啊!”郑芝龙听了,便立刻附和道,“如今的倭国已经打成一团乱了,各地的大名和大名之间,建虏残余和倭国大名之间,全都是在乱战。还有德川幕府,也不甘心权力被夺,也在疯狂扩张势力,本州的北方,已经是乱成一团了。”
“那就让他们继续打着好了!”孙传庭听了,用手一指工地说道,“我们已经登陆本州的消息,估计很快会传到北方。到时候可能局势会有变化,你要密切关注。”
而对于大明来说,只要在这两处地方站稳脚跟,再稳步北推,就能把建虏余孽和倭人大名全都推平了。
郑芝龙听了,当然是连声应下。
…………
再说豪格所部,用了鲍承先的远交近攻之策,裹挟所过之地的倭人百姓,一直向北推进,此时刚刚打下名古屋,豪格就站在名古屋的城头上,看着大军席卷整个城。烧、杀、抢,不由得哈哈仰天大笑。
这些倭人,其实真是不堪一击。
他们的倭人武士,身高就限制了他们的战力,只要白甲兵一上,击溃倭人的武士根本没有一点问题。
倭人最为倚重的,是他们的火枪兵。然而,就他们的那种鸟枪,他们早已在和明军的交战中,就已经总结出了经验。只要楯车掩护冲进之后,那些倭人的鸟枪兵,就是待宰的羔羊。
唯一让建虏有所顾忌的火炮,在这倭国却是少得可怜。就算遇到了,驱赶倭人那些百姓去消耗他们的弹药,也是很容易就能破解的了。
图尔格握着滴血的腰刀,就站在豪格身边,看着周围的一切,便对豪格恭喜地说道:“主子,如今我军已经打通了往江户的通路,下一个对手,就是德川幕府了。只要把他们消灭掉,那这倭国,就是主子为尊了!”
名古屋离江户还是有点距离的,不过德川幕府也没有闲着,也在扩张,因此,他们两方势力很快就要接壤了。
相对其他大名来说,德川幕府这边,手底下还有几个听德川幕府命令的大名,军队会更多一点。对此,豪格一点不在意。
听到图尔格的话之后,他扫视名古屋的城里城外,看到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的手下,就又哈哈大笑起来,脚踩着城垛,用手中的剑指着北方,大声喝道:“老子要把德川家光的首级当尿壶,一统倭国!”
他这话才刚说完,就见一名建虏从远处骑马狂驰到城下,甚至都来不及进城,就仰头对站在城垛上的豪格大声喊道:“主子,不好了,明军打来了!”
刚还意气风发的豪格,听到这话之后,那脚下一滑,晃了晃,差点就掉下城去。
“什么,明军打来了?”惊魂未定,豪格根本就没了什么豪言壮志,紧张地低头喝问道。





崇祯窃听系统 760 狗头军师
声音太嘈杂,豪格又担心听不清楚明军的具体情况,都没命令那人上城头,而是自己匆忙跑下了城头,以便第一时间能了解明军的情况。
对他来说,倭国这边虽然打得正热闹,可他却没有多少担心的。而明军的消息,却始终是他行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一直担心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
快步到了城下,大步走近那手下的同时,就又厉声追问道:“明军打到哪里了?离我们还有多远?”
跟随他下来的图尔格等人,也是一脸紧张,就在豪格的身后,眼睛紧盯着那人,有点不安地竖着耳朵听着。
这名来报信的建虏,趁着这会的功夫,已经稳了呼吸,便快速向豪格禀告道:“主子,明军没打过来,只是登陆了本州岛之后,就在下关和德山两地修筑城池,似乎是要以这两地为根基,然后再往北进攻。至于明军数量,大概下关是五千左右,德山那边有一万,但这些明军,多是属于明国水师的。”
听完了详细禀告,豪格不由得松了口气,离京都还很远,且没有迹象往北进攻,这就还好。
不过,看明军这动静,终归是要往北打的。豪格哪怕是松了口气,那脸色也没多少好看,至于笑,那就更是笑不出来了。
他回头扫视一眼之后,便一招手喝道:“走,回去商议此事!”
对于明军,实在是心头大患,他心中再三告诫自己,一定要重视才行。
名古屋的狂欢,他也没兴趣了,当即带着身边的人,驰马回到了城外的中军大营,然后立刻下令召集心腹手下军议。
这个军议,他没有召任何倭人手下,而是他本族的人,包括明奸鲍承先在内的一些人商议。
把情况进行说明之后,豪格便沉着脸扫视底下的人,问他们道:“明军显然不会放过我们,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图尔格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在想这个事情了。此时听到豪格问话,转头看看其他人,包括明奸鲍承先,都没有立刻说话,就向豪格禀告道:“主子,从这情况看,明军应该没有短期向北进攻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加快速度,把德川幕府灭了,之后就召集各地大名结盟共同对付明军!”
德川幕府是原本倭国的统治者,不把这个干掉,新的替代者就没法威压倭国。
图尔格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早点结束倭国的战事,在干掉德川幕府之后,适当地让出一部分利益,拉拢其他大名,结盟以对抗明军。
听到他的这个主意,不少建虏头目都是点点头,附和他的这个提议。
然而,豪格却是学乖了,看到底下人,大部分都是赞同这个想法,他的眉头一皱,就忽然说道:“那要是明军表现出来的只是假象,说不定他们会趁我们不注意,突然向我们发动进攻怎么办?你们不要忘记了,我们已经吃过好多次这样的亏!”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豪格亲历了辽东丢失,又看着倭军被明军打得屁滚尿流,已经终结出了一个经验:凡是他们的人都认为明军会这样,那明军往往偏不会这样!他们越是怕什么,那明军就越是会干什么!
如今他的手下都认为明军应该不会立刻往北进攻,那豪格的结论,就是明军肯定会立刻往北进攻;如今他们最为担心的,就是明军会攻打他们,那么明军就一定会攻打他们。
此时,听豪格的提醒,中军帐内的建虏一时之间都无语了。如果按照以前的经历来说,特别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军的话,那绝对是这样的。
可是,如今是在倭国啊,而且也不是明国皇帝领军,总不可能还会这样吧?再说了,要是明军都这么厉害的话,那以前是怎么打得明军屁滚尿流的?
这么想着,就有一些建虏有点不以为然。不过他们也不敢违背豪格的意思,就只好沉默不语。
豪格盯着他们在看的,见他们的表情,又岂会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顿时,他就不高兴了。什么意思,是觉得自己被明军吓成了胆小鬼?小心无大错,万一败了,那接下来还能往哪里逃?如今已经是没有退路了啊!
他这么想着,正想要发飙时,忽然就见一直低着头的鲍承先抬起头来,出列向豪格奏道:“奴才以为,主子英明,明军很可能是迷惑我们,用得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到这里,他转身看向其他人,而后沉声提醒道:“诸位不要忘记了,明军可是有水师,不一定非要从陆路往北打的!这里是倭国,明国水师的作用可是很大的,他们甚至都能近距离登陆,直接攻打京都的!”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就连豪格本人,也是吃惊不小。
他们这些建虏,虽然坐船来到了倭国,可在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没把水师当回事,一直想着的,都是陆地上的大战。
当然,也可以说豪格所部一直就没有自己的水军,一直在陆地上打仗,就把倭国是个岛国,水师有多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明军从海上进攻,直接在离京都最近的海边登陆,那是绝对有可能的啊!
在他们都震惊的时候,就听鲍承先又说道:“我们已经败不起,只要一次战败,损失过大的话,就算明军没有灭了我们,德川幕府也肯定会趁机会来灭我们的!”
听到这话,豪格便立刻盯着他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图尔格也是急了,跟着追问道:“那我们怎么办?明军有水师,就这个破岛,我们是防不胜防的啊!要不……”
稍微犹豫了一会,他就补充对豪格说道:“要不主子下令,离海边一百里一律不得有人,全部都内迁,明军就算要攻打我们,那也要走很长一段陆路,这样好不好?”
豪格一听,眉头一皱,立刻转动他的脑子想了起来。
想了一会,感觉这个办法是没法子中的法子。于是,就抬起头来刚想点头答应,却正好看到鲍承先的神态有点不对,心中不由得一动,该不会这个明狗一向足智多谋,已经有对策了吧?
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明狗出身的,脑子一般都被他们好使。
这么想着,豪格便问鲍承先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还真别说,鲍承先确实是有想法的。听到豪格问他,便摸着他的稀疏山羊白胡子道:“主子,奴才以为,对付明军,我们也必须出其不意才好。”
听到他这话,好像他已经有好的计策可以对付明军,豪格不由得心中一喜,连忙问道:“怎么个出其不意之法?”
如果他都没想到,那估计就是出其不意了。能打败明军,那是他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不过边上的图尔格却是有点不服气,当即跟在豪格后面说道:“怎么对付明军,他们有水师,我们没有。该不会埋伏起来,等他们登陆的时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是,他们什么时候登陆,会在哪里登陆,鬼知道,你来给我说说怎么个出其不意之法?”
鲍承先听了,却是微微一笑道:“我们自然无法知道明军会在哪里登陆,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登陆!但是,有一点,却是很确定的,就是下关、德山两地!”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豪格,用非常自信地语气说道:“主子,明军怎么样应该都想不到我们会去攻打下关和德山,这就是出其不意了。另外,之所以打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重挫了明军的话,他们的水师就算有登陆攻打我们的计划,也会不得不搁浅。只要我们给予在倭国的明军以足够的打击,明军要再从关内调兵,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了。说不定,还可能因为兵力损失过大,就放弃了继续攻打倭国的念头。”
一听他这话,所有建虏都不由得一愣。确实,他们都被明军打怕了,还真没想过,要主动去进攻明军。他们原本的想法,是明军不来攻打他们,那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豪格用这种思维一想,顿时就是一喜。
鲍承先的这个提议,不但是出乎意料,万一成功了,还有相当大的好处。这也算是以攻代守,非常好的一招了。
于是,不等其他建虏说他们的意见,豪格就立刻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们如何攻打下关和德山的明军?怎么样才能重创明军?”
其他建虏听了,都是敛声屏气,竖着耳朵听着。实在是对他们来说,太想打败明军了。
鲍承先听了,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说道:“主子不问,奴才也是要说的。刚才的时候,奴才已经仔细想过,完全可行之策,不敢说绝对打赢明军,但基本上是有把握的……”
说着,他就把他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得豪格等人,那是眼睛发亮。




崇祯窃听系统 761 都没有问题(补昨天的)
在鲍承先给豪格出主意的时候,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通过豪格和图尔格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就获悉了他们的计划。
看到豪格欣喜若狂地反应,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这个明奸鲍承先还是有点脑子,真要按照他所说得去做,还真有可能被他阴到了。
说实话,当豪格同意了鲍承先的计策,并立刻开始要实施之后,崇祯皇帝就有点担心,孙传庭能识破建虏的阴谋诡计么?
这个时候,他也有点头疼。
如果他在前线,那类似这样的情况,哪怕对手再聪明一百倍,想出的计策再完美,他也能提前获悉从而让敌人获胜的计策变成大败的导火索。
但是,如今他就不在前线。虽然可以立刻派人送出消息。可飞鸽传书的线路还没布置完成。信鸽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从京师到天津港再到旅顺,然后就只能快马急递到釜山,再坐船传递消息到倭国,这中间可是要不少时间的。
虽然说建虏余孽如今从名古屋那边去偷袭下关和德山也是有距离和时间限制,可终归来说,还是应该建虏余孽的速度更快一点。
“如今看来,就只能看孙传庭或者郑芝龙他们能不能识破建虏的计策了!”崇祯皇帝心中终归是有点担心地想着。
这个事情,也给崇祯皇帝一个提醒:将来大明征战全球,他不可能分成很多分身去打每个地方的战事。终归还是要靠各路将领去替他征战天下的,战事的胜败,还是要靠各路将领才行。
有一点比较好的是,对于败一次可能会损害大明元气的重要战事,那毫无疑问,崇祯皇帝会亲自出马。
像倭国那边,这次的战事,就算被建虏打赢了一次,明军败了一仗,并不会动摇征倭明军的根本。但虽然是这样,崇祯皇帝还是希望,明军将士能不死人,就不死人,能不打败仗,就不打败仗的!
消息是发出去了,但能不能及时送到孙传庭中就未知了。
那么,一切就拭目以待吧!崇祯皇帝心中如此想着。
…………
远在倭国的孙传庭,没有崇祯皇帝的金手指,当然不可能提前获悉建虏的情况。就算大军有派出夜不收,那也只是在营地附近方圆百里左右而已。
而且他是对倭战事的主帅,要操心的事情也是多了去的。下关和德山都巡视了一圈,便又回转九州岛那边去了。
这一日,孙传庭把朝鲜、对马岛和九州岛这边的事务都处理了之后,心中惦记本州那边的两处营地,便又坐船先去了下关。
刚好郑芝龙就在下关,听闻孙传庭到了,连忙过来迎接。
于是,孙传庭就在郑芝龙的陪同下巡视重修下关的工程进度。
站在一段已经修复的城头上,海风吹着附近的旗帜猎猎作响。
孙传庭扫视过眼前的工地,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干得不错,这速度比本官想象中要快了不少。”
“呵呵,托大人的福!”郑芝龙一听,连忙笑着说道,“最近这段时间,又有不少倭人来投,这劳力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孙传庭听了点点头,而后转头看向郑芝龙问道:“粮食可够?”
“还行,这些倭人都是给多少吃多少,听话得很。”郑芝龙刚说到这里,便看到有动静,定睛一看之后,便用手一指道,“大人请看,那边一个倭人晕倒了,应该是脱力所致。”
孙传庭听了,沿着他的手指看去,就见远处,有一个倭人晕倒在地,周边的倭人好像是见怪不怪,并没有人去管他,倒是监工的明军将士有上千,把他拖到了阴凉地方。
孙传庭的目光一直看着,他发现,那个阴凉地方有不少人靠墙坐着,好像在喝着稀粥。
看到孙传庭注意到了,郑芝龙才接着说道:“倭人多了不少,其中有不少倭人青壮,饭量都大,这粮食确实也是紧张。如果能让他们多吃点的话,这修筑的速度就还能快不少。”
对孙传庭来说,这里早点修好那是最好的了。因此他想了下之后便说道:“回头持本官手令去对马岛,多领一些粮食过来吧。”
明军的粮草物资,如今是堆在对马岛那边的。之所以不运到倭国来,就是因为不管再九州岛那边,还是本州这边,城池都没有修筑完毕。
郑芝龙一听孙传庭答应了,心中一喜,连忙应了一句。
稍后,他犹豫了一下,便又对孙传庭说道:“大人,能不能多拨些粮食,德山那边也是如此,增加的倭人不少,粮食有些紧张。”
“哦?”孙传庭一听,稍微有点意外,便转头看向郑芝龙问道,“那边增加的倭人也是不少?”
“嗯!”郑芝龙点点头回答道,“和这边一样,基本上搁两天就会有一些倭人来投。”
说到这里,他又是一笑,拍了孙传庭的马屁道:“想必是大人的仁慈之名越传越远,那些倭人听说后,就纷纷前来投奔我们了!”
孙传庭听了,常年没有表情的脸上,隐约出现了一丝笑容,不过很快隐去。
对于文官来说,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真正的儒家子弟所在意的。有仁慈之名,也就是爱民如子,总比被人说铁血无情的屠夫要强。
以前的时候,孙传庭的心肠比起别人来说,那是要硬得多。不过那个时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是心慈手软的话,根本就不能从遍地是流贼的秦地杀出一个太平来。
此时,孙传庭很快恢复了没有表情的脸色之后,仔细想了一下,又皱了眉头问郑芝龙道:“这些倭人,是突然增加的?”
“不是!”郑芝龙一听,知道孙传庭在怀疑什么,便连忙严肃了脸,认真地禀告道,“末将有关注这下关和德山那边的倭人情况,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突然增加的情况。”
说到这里,看到孙传庭的脸色没有一点变化,他就又补充说道:“来投的倭人,都有专门的人查验他们的身份,并没有特别之处。”
孙传庭听了,并没有放弃他的疑惑之色,马上又问道:“那些倭人的青壮,都核实仔细了?”
见他追问,郑芝龙就越发认真地回答道:“末将有特别交代过要注意那些倭人中的青壮,末将也有查证过,那些青壮是孤身一人的极少,都是带有家小的。”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点了点头。带了家小的青壮,就不大可能是敌人的奸细。
1...349350351352353...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