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谁知刘君韬又说道:“如果让我知道有谁拖延不办、或是敷衍了事的,那我便立即撤回镇抚司的人手,让玉山镇护卫队接管,前去监督诸位!”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惊骇不已,不少人都是汗如雨下!
次日一早,众豪强纷纷离开了玉山镇,李千户和单先生也是向刘君韬此行。
临别前,李千户和单先生都是表示,自己回去会禀报任城卫指挥使雷柏和衍圣公孔彦缙也加大赈济灾民的力度,刘君韬对此也是致谢不已。
回到衙署之后,刘君韬便见到唐宇、郭永忠、刘子安、胡德兴几人正在谈笑风生。
众人见到刘君韬回来之后,便轰然大笑了起来。
“将军此计可真是绝了!咱们玉山镇算是甩掉了一个天大的包袱,那些大小豪强至少可以出一大笔巨款,我商部完全可以周转过来了!”
唐宇拍手称赞道:“那些豪强原本想着向咱们落井下石,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真是有趣,哈哈!”
胡德兴也是说道:“没错!这些豪强现在估计连哭的心思都有,原本这些人还想着从咱们这捞银子,却不成想要大出血了。而且,经过此番,那些四百户豪强如同大浪淘沙一般,那些和咱们面和心不和的家伙也全都露出水面了!”
而刘子安则是感叹的说道:“将军略施手段,便将那四百家大小豪强分了个远近亲疏,而且还筹集到了海量的钱粮和人力,让咱们玉山镇节省了巨额的钱粮,真是神来之笔啊!”
郭永忠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眯眯的看着刘君韬,眼神之中满是欣慰之色,有婿如此,此生足矣!
刘君韬听着众人的夸赞,不由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道:“我这也是被那些豪强逼得,这积分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家就不要再夸我了。”
众人正说着,忽然刘君韬想起一件事,便对众人笑着说道:“好了,这里的事情便拜托诸位了,我自打回来还没顾上回家看一看呢。”
说完,刘君韬转身便走,众人见了也是大笑不已。





天策大明 第二百六十九章 荣升
正统十五年八月,玉山镇。
经过一个月的全力赈济,以玉山镇为首的山东豪强调集了大量的钱粮,将兖州府、青州府、徐州府等地的灾民妥善安置,并且修缮了大量的道路、设施。
对于玉山镇和众豪强的这一举动,各地官府都是赞叹不已,对众豪强发下了奖励,特别是对玉山镇和刘君韬,各方势力都是大加赞赏。
此时,刘君韬也是心情大好,玉山镇民部和商部都开始恢复经营,随着各地灾民开始以工代赈参与到各种修缮工程当中,玉山镇的开销开始急剧降低,而且玉山票号的存银也开始稳步上升,这为刘君韬带来了巨额的资金!
而且,经过此番大洪水的洗礼,兖州府、青州府、徐州府各地的荒地急剧增多,各州府县都是缺少人口耕种,玉山镇民部顺势在各处建立屯庄,大大扩充了实力。
唐宇也是不甘落后,率领商部开始“开疆拓土”,依托玉山票号的充足资金,开始到处收购房产、开设铺面,两个月的时间里便恢复了往日的规模。
随着各地道路的修缮完毕,商部的商队也重新踏上了路途,开始南来北往贩卖货物。
此时,各地豪强的积分已经开始张榜公布了,刘君韬特意将三十一名甲等伙伴请到玉山镇,重新给予众人玉山镇商部的股份,让其余的豪强眼红不已,同时也是暗自后悔。
不过,刘君韬最为关心的,还是军部新兵司和装备司的进展情况。
刘君韬将胡德兴和张白圭召集到玉山镇衙署开会议事,询问二人新兵司和装备司的进展情况。
张白圭首先说道:“将军,现在徐州府北上兖州府的道路和渡口已经修缮完毕,徐州各地的铁矿石和煤炭早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北上兖州府了,现在玉山兵仗局和东平州军械所已经开始恢复生产,但是产量较之之前还有些差距。”
“现在玉山镇兵仗局府库中的兵备存有多少?”
这才是刘君韬最看重的数据!
张白圭说道:“鸟铳有一万七千八百杆,加上其余的兵备,足够让各营补足战力的了!”
“这还不够!”
刘君韬斩钉截铁的说道:“下一步玉山镇护卫队各营以及兖州府正兵营、奇兵营还要继续扩编,玉山镇兵仗局府库必须继续补充,各处兵仗局的产量也要继续提高上来!”
听到这里,张白圭和胡德兴都是吃了一惊,二人隐隐觉得,刘君韬又在准备下一场大战了!
这时,刘君韬对胡德兴问道:“现在新兵司招募新兵的工作进展如何了?”
胡德兴说道:“现在新兵司已经操练出两千新兵了,第二批两千新兵正在操练之中,估计下个月便可以操练完毕。”
刘君韬沉声说道:“一批两千人太少了!胡司丞,我建议一批操练至少三千人才行,要是教官不够的话,直接从各营之中抽调老兵充任!”
胡德兴闻言不由楞了一下,便问道:“将军,是不是有什么消息,咱们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刘君韬看了看胡德兴,又看了看张白圭,沉声说道:“我只是估计的,我觉得朝廷用不了多久就会召集各路大军北上勤王了!”
“什么!”
张白圭和胡德兴闻言骇然心惊!
几天之后,兵部对于刘君韬的封赏终于下来了,济南府派人将兵部的文书送到了玉山镇。
此番,刘君韬率军南下鏖战近百万贼寇大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兵部擢升刘君韬为兖州府参将,随军出征的各级将官据升一级!
这个消息就如同是飓风一般席卷了兖州府全境,并且迅速朝着周边各州府传去。
一时间,各方势力纷纷派人赶到玉山镇,向刘君韬祝贺,刘君韬也是在迎来送往之中忙得不可开交。
此番,衍圣公孔彦缙派了单先生前来祝贺,而任城卫指挥使雷柏则是带着李千户亲自赶到了玉山镇。
刘君韬升任参将,在兖州府地界上,就已经不再是雷柏这个任城卫指挥使的属下了,从此二人彻底分成了两个体系,雷柏依旧为卫所军队的最高将官,而刘君韬则是营兵参将!
正是因为如此,任城卫指挥使雷柏才会主动上门祝贺刘君韬荣升,希望继续和刘君韬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毕竟刘君韬麾下的大军战力强悍,就算今后和雷柏没有任何关系了,那也将会是一大助力!
按照兵部的文书,刘君韬在处理好自家事务之后,需要在一月之内前往济南府领取官服、告身,所以刘君韬便一面应付各方势力的祝贺,一面抓紧时间处理手头上的事务。
如此,刘君韬忙得是焦头烂额,一连在衙署住了四天时间,根本就没有时间回家休息。
可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郭沐英派家中的侍女赶到衙署,请刘君韬速速回家。
刘君韬知道郭沐英一向是识大体的,家里要不是出了什么大事,绝不会派人来叫自己回去,刘君韬见状也是心中焦急不已。
于是,刘君韬交代唐宇、胡德兴、刘子安等人继续处理公务,自己则是急匆匆的赶回家中。
刚一到家,刘君韬便直奔后堂,猛然见到医护堂管事大医师岑熵带着两个手下的医者正在开方子,而郭沐英躺在床上笑着看着自己,儿子刘国栋则是在一旁由两个侍女照看着。
“夫人,出什么事了?”
刘君韬见状以为是郭沐英病倒了,便急忙询问。
而郭沐英则是笑着说道:“夫君还是先看看方子吧!”
刘君韬急忙看向大医师岑熵,只见岑熵笑着递了一张方子过来。
刘君韬虽然不懂得医术,但是一些常见重要的作用和药效还是知道的。
此时刘君韬仔细一看,发现这张方子上面的中药尽是些保胎安神的药,顿时欣喜不已,惊呼道;“夫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太好了!”
旁边岑熵见状便告了声罪,带着两个手下出去了,而那两个侍女也带着刘国栋出去玩,只留下刘君韬和郭沐英二人在屋子里。
这时,郭沐英便说道:“夫君,岑医师说这才一个月左右,时间尚早。不过,日后国栋可要请个好先生教才行,而且夫君也是参将了,是不是也纳个妾?”
刘君韬心中明白,郭沐英这是在嘱咐身后事了,毕竟在此时大明的医疗条件下,女人每生一次孩子,都是在鬼门关转上一圈,一个不好便回不来了!
刘君韬故作轻松的说道:“夫人还是安心养胎吧,到时候国栋的先生就由夫人去挑选。至于纳妾的事情,今后不许再提!”
郭沐英闻言十分开心,便和刘君韬说着贴心话。
这天晚上,刘君韬特意将郭永忠请回家中,一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
次日一早,刘君韬便又返回衙署埋头苦干了起来。




天策大明 第二百七十章 前往济南府(一)
六天之后,刘君韬处理好手头上的事务,便让白玉兴带了一队护卫做好准备,准备前往济南府面见山东布政使,领取兖州府参将的告身。
临刑之前,刘君韬不厌其烦的嘱咐郭沐英要主意身体,切不可操劳过度,又精心安排了六名老妈子,负责照顾郭沐英和儿子刘国栋。
郭沐英看着刘君韬一脸不放心的样子,笑着说道:“夫君安心公事吧,我这里有这么多人照顾,父亲也在玉山镇照看着,没事的!”
刘君韬笑着说道:“也是我太过了。既然如此,那夫人就好好养身体吧。”
说完,刘君韬又和郭沐英坐了一会儿,白玉兴便从院子里走了进来,施礼说道:“见过将军、见过夫人!将军,兄弟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动身出发了!”
“好!”
刘君韬说道:“夫人,我出发了。”
“夫君一路顺风!”
当天,刘君韬、白玉兴带着五十名护卫从玉山镇出发,先赶往滑口镇稍作整顿,而后便经由东阿县、平阴县进入了济南府地界。
众人进入济南府的第一站便是长清县。
众人进城之后,便直奔城内的醉中仙酒楼,准备打尖住店。
没过多久,众人便来到醉中仙酒楼门口,店小二早就接到了商部的命令,眼见刘君韬亲临住店,立刻屁颠屁颠的跑了过去,异常殷勤的招呼刘君韬、白玉兴等人落座。
“找几张僻静的座位,好酒好菜尽管上!”
白玉兴吩咐着:“另外,准备一间上好的客房,外加五间大铺客房!”
店小二连忙点头答应着,说道:“将军放心,唐部长已经交待过了,小的一定尽心竭力,让将军和诸位吃住得力!”
“好!”
说完,店小二便将众人领到了一层大堂的一侧,刘君韬、白玉兴等五十二人分坐六桌,没过一会儿店小二便带着四、五个手下,流水一般的将一盘盘酒肉端了上来。
刘君韬见状便笑着说道:“好了,大家也都饿了,咱们开吃吧!”
说完之后,众人便纷纷倒酒布菜、觥筹交错。
这时,旁边一桌坐着三个汉子,正在喝酒聊天。
那三人的话语忽然引起了刘君韬的注意。
“听说兖州府玉山镇的刘君韬被朝廷封为参将了!”
“可不是吗!这个刘君韬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拥兵数万、聚财无数,真是个神人啊!”
另一个汉子感叹的说道:“此番,听说那刘君韬率部大破百万贼寇,立下了赫赫战功,朝廷这才晋升刘君韬为参将!二十多岁的参将,国朝立国一百多年来,还从没有这么年轻的参将呢,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这时,一个留着两髯长须的汉子说道:“只是不知道,这刘君韬是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否则的话,咱们兄弟还可以前去投奔。以咱们兄弟三人的学识,一定可以大展宏图!”
“蓝兄所言极是,我和张兄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担心那刘君韬只是一个草莽武夫,不识得咱们兄弟的才华啊!”
三人正说着,刘君韬便对白玉兴使了使眼色,白玉兴会意,便起身走了过去,笑着说道:“三位好兴致啊!在下白玉兴,现任兖州府奇兵营千总,不知三位尊姓大名,可有兴致一同吃些酒?”
三人闻言不禁暗暗吃了一惊,互相看了看,那留着两髯长须的汉子便抱拳说道:“在下蓝思齐,这两位都是我的结义兄弟,这位是我二弟张玉清,这位是我三弟赵凌。不知白千总所谓何事?”
“哈哈,是我家将军适才听到三位的谈论,想要和三位认识一下。”
蓝思齐、张玉清、赵凌闻言更是吓了一跳,急忙顺着白玉兴示意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一名二十多岁、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微笑的看了过来。
“莫非这位就是刘参将!”
蓝思齐三人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是咬紧牙关,暗暗下定了决心,便一同随着白玉兴来到了刘君韬这桌。
刘君韬笑着示意三人坐下,说道;“三位都是哪里人?有何本事?”
蓝思齐、张玉清、赵凌眼见刘君韬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但是气质上却是透着一股彪悍之气,绝非草莽武夫,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心中都是暗暗称奇。
蓝思齐便抱拳说道:“启禀将军,我兄弟三人都是济南府人。由于我兄弟三人都是熟读各类实用之学,而不是四书五经,所以科举之途全都走不通,便以教书为生。听说将军用人不拘一格,但以能力论高低,便想要前去玉山镇投奔,却不成想在此遇到了将军!”
刘君韬笑着说道:“实用之学好啊!要是没有这些实用之学,我大明岂能蒸蒸日上?只是不知道三位所说的实用之学指的是什么学问?”
“连纵之策、智谋之学!”
“连纵之策、智谋之学?”
刘君韬喃喃的重复着,心中也是暗暗欣喜,这样的学问可真是实用之学啊!
特别是对于如今的玉山镇,这样的人才正是刘君韬所需要的,刘君韬一直以来准备筹建的赞画部,正缺少这样的人才!
只是,刘君韬也不能光凭蓝思齐的一面之词便对三人委以重任,于是便说道:“如果三位真的有真才实学,那我一定重用三位。只是,三位还需要经过我的考核才行。”
“将军要如何考核?”
赵凌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刘君韬笑着说道:“此番我途径长清县,是准备前往济南府城领取告身的,时间紧迫,来不及考核三位了。三位要是方便的话,不妨先行前往玉山镇等我,顺便看一看我玉山镇的风土人情,可好?”
蓝思齐、张玉清、赵凌三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透着欣喜,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着,刘君韬便给三人写好了手令,以便让玉山镇那边好生照看蓝思齐、张玉清、赵凌三人。
吃过饭后,蓝思齐、张玉清、赵凌三人便迫不及待的辞别了刘君韬急匆匆的返回家中收拾行李去了。
次日一早,刘君韬、白玉兴一行便离开了长清县继续赶路,一路朝着东北方向的济南府城赶去。
两天之后,众人赶到了济南府城。
大明立国初期,洪武皇帝便根据各地的重要程度,重新调整了全国的行政区划,山东一地最为重要的改动,便是将齐州济南升格为济南府,同时将原来的青州府降格,归属于济南府管辖。
在此之后,济南府城便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城墙,并且此后经历了数任山东布政使的努力,将济南府城的城防不断完善,终于成就了如今济南府城的规模和宏伟。
与此同时,随着济南府城的兴起和繁荣,被封在德州的德王朱见潾因嫌德州地方贫瘠,便上书皇帝改藩济南府城。
德王家族子孙随迁济南,并在前朝济南公张荣的府邸旧址上建造了德王府。
济南府城内的德王府规模宏大,建筑豪华,是济南府城中最大的宅院。
此外,随着德王一家迁到了济南府城内,山东各处大大小小的郡王也不断上奏朝廷,迁往了济南府城,致使济南府城内的王府散布其中。
按大明的封藩制度,除太子作为储君留京辅王外,诸皇子均被分封各地为亲王,称亲藩。
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世袭亲王,诸子则封为郡王,并在亲王所在地分建郡王府。郡王亦应由其嫡子世袭,诸子则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下,诸子则以世次递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直至皆为奉国中尉。
此时的济南府城内遍布郡王府:
西门内有泰安王府、临朐王府;南门内有宁海王府、宁阳王府;尹家巷有临清王府;县庠西有纪城王府;还有位于府馆街的嘉祥王府、清平王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济南府城内便有了繁华济南城、半壁郡王府的谚语。
刘君韬、白玉兴一行进城之后,便沿着大街一路闲逛着,毕竟济南府城不同于兖州府各地州县,这可是整个山东最为繁华的所在,就连刘君韬也准备先逛一逛,之后再去布政使司衙门领取告身。




天策大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前往济南府(二)
众人策马慢行走在大街上,只见大街上人潮如织,战马几乎无法骑乘。无奈之下,众人只好下马步行,朝着布政使司衙门赶去。
刘君韬看着沿途的街景,只见济南府城内高楼林立、店铺繁多,心中也是感叹此处的繁华,暗道:“明代商贸繁盛,要是假以时日,说不定真的可以过度到资本~主义经济!”
看过后世历史资料的刘君韬知道,其实明末时期江南各省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大规模的工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各地的工匠还组建了类似工会一般的商会组织,甚至地方上的矿场也出现了类似的工会组织。
可以说,在晚明时期“工人~阶级”已经开始形成,只是这些进步的雏形都被满清硬生生的打断了,华夏也从即将涅盘奋进的关键时刻,坠入了深渊之中,彻底沦为了野蛮鞑虏的“殖~民地”,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退化成了奴隶制社会!
如今,刘君韬既然已经穿越到了正统年间,那就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历史悲剧上演!
“大明一定会在我的努力之下变得无比强大,让一切鞑虏都在华夏的脚下颤抖、臣服!”
正想着,刘君韬一行便来到了山东布政使司衙门,向门房地上名帖之后,刘君韬便让白玉兴带着五十名护卫在外面等候,自己一人跟着门房走了进去。
此时,山东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已经在衙门里到齐了,几人正在谈论着此番平乱大捷之事。
“李巡抚,这刘君韬可是给咱们山东长了脸,等他来了,咱们可要好生拉拢一番,好让那刘君韬知道,咱们都是他的上官!”
山东布政使谷义对山东巡抚李成明如是说,李成明也是微笑抚须不住的点头称是。
而旁边的山东按察使祝桥佐更是频频附和,说道:“两位大人说得是,国朝还是需要咱们文官来兴盛,武官只要打胜仗便好,无仗可打的时候,便要对咱们敬重些!”
说到“敬重”二字的时候,山东按察使祝桥佐更是故意提高了声音,好像在故意提醒别人一般。
山东布政使谷义和山东巡抚李成明眼见祝桥佐说得太过直白,便纷纷尴尬的呵呵一笑,三人便又说着闲话。
而山东都指挥使向群则是面有怒色,显然对三人的言行十分不满。
此时大明在各省的巡抚权力和级别并不重,和明末时期掌握一省、乃至数省军政大权的巡抚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山东四人组”并没有明显的上下级之分,更像是大明版的三权分立,布政使主管民政,按察使主管监察,都指挥使主管卫所兵马,而山东巡抚则是协调三人,同时起到监督的作用。
但是,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的一番谈论,明显让都指挥使向群感到三人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可以呼来喝去的下属,丝毫不将自己放在眼里!
心中气不过的向群正要找机会进行反驳,忽然门房来报:“启禀诸位大人,新任兖州府参将刘君韬到了,正在院子里候着。”
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闻言互相看了看,虽然三人都想将刘君韬拉拢到自己这边,作为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毕竟刘君韬风头正盛,三人也是存了敲打刘君韬一番的心思。
于是,山东巡抚李成明便说道:“我们还有要事相商,就先让刘参将在院子里等一会儿吧!”
一旁的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按察使祝桥佐都是微微一笑,对李成明的安排很是满意。
不过,都指挥使向群却当即说道:“刘参将大老远的来了,怎好让人家在院子里等着?我看有什么事情还是稍后再说,咱们先和刘参将见上一见吧!”
说完,都指挥使向群也不管三人是何反应,便起身朝着门外走去,竟然是去迎接刘君韬。
同时,都指挥使向群还不高不低的说了一句:“反正现在也没什么正事可谈!”
这下,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都是面有怒色,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发作,便都僵在了那里。
向群大步走出大堂,只见刘君韬正笔直的站在院子里,一身铠甲被太阳照耀得光彩夺目,而且刘君韬人高马大、健硕非常,一看就是人中翘楚。
向群见了当即赞叹道:“哈哈!好一个万人敌啊!”
1...100101102103104...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