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紧接着,又是一名兵部侍郎冲了进来,大声叫道;“兵宪!瓦剌大军攻陷了白羊口关,瓦剌大汗脱脱不花所部和也先所部在白羊口关会师!现在,三十万瓦剌大军正向京师杀来!”
天策大明 第二百九十二章 初战告捷(一)
瓦剌太师也先和大汗脱脱不花会师之后,便开始准备进攻北京城。
数日之后,也先和脱脱不花率军冲居庸关以西的白羊口朝着北京城开去,沿途明军纷纷点燃烽火示警,一时间京畿之地狼烟遍地,形势急转直下。
面对危局,兵部尚书于谦立即从京城驻军之中抽调了十万大军,布阵于九门之外,剩下的四万兵马则是紧守城池。
同时,于谦还上奏景泰帝,请求兵马司、京兆尹、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出面,组织京城百姓协助守城,从百万百姓之中抽调青壮登城。
景泰帝当即准奏,兵马司、京兆尹、北镇抚司、南镇抚司纷纷派出人手挨家挨户清点人口,将全城百姓编为保甲,每甲十户,必须出壮丁三人登城守备!
短短几天之内,于谦便集结了壮丁三十万之众!
虽然这些壮丁没有经过什么操练,对上凶悍的瓦剌铁骑只有死路一条,就算是守城作战也是一样,估计十个、八个壮丁也不一定能够抵挡一个瓦剌铁骑。
不过,这三十万壮丁在城头搬运滚石檑木、投掷火罐、震天雷还是可以的,还可以举着盾牌掩护官军将士,或是将伤员送下城去,这样可以让官军将士最大程度腾出手来与鞑虏鏖战。
待到于谦将十万大军部署在九门之外以后,便将三十万壮丁匆匆编制了一番,配属到守城的四万大军之中,作为守城大军的辅兵使用。
一切都部署完毕之后,于谦命令兵部侍郎吴宁代理兵部事务,而自己则是亲自披甲执锐,在各部大军之中不断巡视,各部大军士气大振。
此番,于谦调集出城迎战的兵马有副总兵高礼、副总兵毛福寿等宿将,兖州府参将刘君韬也是率军出战,被于谦安排在章仪门外列阵扎营。
而于谦则是前往了副总兵高礼营中,驻守在德胜门外。
此时,刘君韬正在大营之中部署迎战之事,忽然帐外侍卫禀报道:“启禀将军,右都督石亨正在营外,请将军前往迎接!”
刘君韬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石亨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
来不及多想,刘君韬立即率领张骁军、陈子平、高冉、周宗胜、孙绪等各营指挥前往辕门外迎接石亨。
由于刘君韬对明史很是了解,所以对于石亨也很是关注,毕竟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以及后续一系列的事件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石亨的一些信息,也不断浮现在刘君韬的脑海中。
石亨此人长相奇异,四方脸面,身躯高大,胡须及膝,善骑射,尤其擅用大刀,早年间继承其父官职,任宽河卫指挥佥事,也算是一个颇有本事的官二代了。
早在正统元年,石亨便率部在黄牛坡击败瓦刺军,夺回许多马匹,首次征战获功,迁任都指挥佥事。
正统三年正月,三百多名瓦刺军骑兵在黄河边饮马,石亨率众追击到官山下,斩俘甚多。此后石亨擢升为都指挥同知,又充任左参将,辅佐武进伯朱冕守大同。
此后,石亨在大同西路边境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并在红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击败南下入侵的瓦刺军,以功先后升迁都指挥使、都督佥事。
正统十四年,石亨与都督佥事马麟巡守塞外至箭豁山,二人合力率军打败了兀良哈的军队,石亨也因此进升为都督同知。
当时,智勇双全的边关守将除杨洪外,就数石亨最为强悍。石亨虽为偏将,朝廷却视其为大帅之才。
就在前不久,瓦剌太师也先率部大举进攻大同,石亨和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率军与之大战于阳和口,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二人兵败阵亡,石亨则是单骑一人跑回,被朝廷降官募兵,责令其立功赎罪。
此时,石亨经兵部尚书于谦推荐,掌管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便与都督陶瑾、高礼、孙镗等九位将军奉命领军把守九城门外,刘君韬所部也被划归石亨统管。
刘君韬脑海里回想着这些信息,正好率领张骁军众人来到了辕门外。
只见石亨一身重甲,在一队精悍铁骑的护卫下,已经在大营外面等了一会儿了。
刘君韬急忙率众人上前行礼,大声说道:“兖州府参将刘君韬,率众将恭迎右都督!”
张骁军、陈子平、高冉、周宗胜、孙绪等各营指挥也是一同行礼大声说道:“见过右都督!”
石亨翻身下马,大笑着说道;“早就听说兖州府出了一位猛将,带出了一支虎狼之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此时,石亨看了看大营辕门周边把守的玉山镇护卫队将士,不断点头赞叹着:“都是好兵啊!”
刘君韬笑着说道:“右都督过赞了!右都督,请!”
石亨也不多说,直接带着一队铁骑进入了大营之中,刘君韬等人紧随其后,一行人来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石亨看了看大帐中的众将,大声说道:“诸位!今日本都督前来,就是想看一看齐鲁兵将的风采,今日一见,果然精悍非常,本都督也是放心了……”
刘君韬看着正在慷慨激昂训话的石亨,心中暗道:“虽然此人后来变成了一个权臣,并且害死了大忠臣于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此人还是一个干臣,而且行军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不可小觑啊!”
“……鞑虏来袭,德胜门和这章仪门首当其冲,这也是兵宪将诸位部署在这里的原因,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希望诸位奋勇杀胡,捍卫大明、护卫百姓!”
刘君韬等人都是大声疾呼:“杀胡报国!”
石亨见了也很是满意,接着便在刘君韬的陪同下检阅了各营将士,看着刘君韬麾下的将士,不但装备了精钢长刀、长枪、各种火器,而且还人人身披双层重甲,就连脸上都带着钢制面具,更不用说各营大量装备的武钢战车等各式车辆了!
这样的装备,就连京师三大营也是望尘莫及的,可以说刘君韬麾下的将士已经武装到了牙齿,看得石亨眼皮直跳,身后一群护卫铁骑也是大呼小叫,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当天,石亨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刘君韬大营,又前往别处兵马大营视察去了。
而刘君韬则是命令刘子安,立即派出探查部所有的夜不收、探马,密切关注瓦剌大军的动向。
六天之后,刘君韬收到消息:瓦剌太师也先和大汗脱脱不花合兵三十万,已经过了昌平州,正朝着北京城杀来,估计最多两天之内就会赶到。
而瓦剌大军的先锋兵马,随时都有可能杀到北京城下!
刘君韬闻讯也是一惊,立即下令全军戒备,同时各营开始分发火铳弹药,各营将士随时准备开拔作战。
张骁军、陈子平、高冉、周宗胜、孙绪等指挥闻令之后,没有丝毫的惧意,反而众人都是兴奋不已。
刘君韬麾下的各营兵马战力强悍,之前对付叶宗留、邓茂七所部贼寇之时,众将心中都有一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今日,众将终于可以和瓦剌铁骑对阵厮杀,这也让众人心中战意昂扬,摩拳擦掌要在大战之中立下赫赫战功。
天策大明 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战告捷(二)
果然!
仅仅一天之后,夜不收便发来急报:三万瓦剌先锋铁骑直奔章仪门杀来!
刘君韬闻讯也是为之一震,一面派出快马向右都督石亨、兵部尚书于谦禀报消息,同时立即下令各营将士开出大营,就在章仪门外列阵营地。
不到半个时辰,早已整装待命的大军将士便在章仪门外列阵完毕。
只见两万八千将士按营伍列阵,刘君韬率领兖州府奇兵营居于正中,孙绪率领兖州府正兵营将士在前列阵,作为中路中坚大军。
张骁军率领玉山镇护卫队前营将士在左布阵,高冉率领玉山镇护卫队右营在右布阵,陈子平率领玉山镇护卫队左营坚守大营待命。
而周宗胜则是率领玉山镇护卫队铁骑营在中军待命,随时准备发起反攻。
当两万八千将士部署完毕之后,兵部尚书于谦和右都督石亨也先后派人送来了命令:坚守章仪门,痛击鞑虏!
此时,其余数万明军将士主力都部署在德胜门外,德胜门地处京城正北面,是瓦剌大军的主攻方向,所以这数万大军轻易之间无法调动,必须要护住德胜门。
而京城内的四万兵马和三十万青壮也不可能前来支援,所以对于刘君韬和麾下两万八千将士来说,此战没有援军,只能靠一己之力击败来犯的三万瓦剌铁骑!
刘君韬接到夜不收送回来的最新消息:三万瓦剌先锋铁骑已经赶到了数里之外的土城之北。
于是,刘君韬便命令陈子平率部守好大营,自己则是下令大军主力向前推进,前往土城迎战鞑虏先锋。
很快,刘君韬便率军抵达了土城。
此处虽然叫做土城,但并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只是因为地形如同一座“土城”而得名。
刘君韬看了看地形之后,便大笑了起来,此处地势较高,正好适合麾下将士居高临下用火器杀敌,而且地形还极大限制了瓦剌铁骑的冲锋势头,十分利于步卒迎战铁骑!
当即,刘君韬便重新调整的大军部署,将孙绪的兖州府正兵营、张骁军的玉山镇护卫队前营、高冉的玉山镇护卫队右营一字排开,就在土城的山坡上列阵迎敌,同时将各营装备的武钢战车全部拉到战阵前方,组成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与此同时,刘君韬亲率兖州府奇兵营将士在防线之后压阵,作为中军。
周宗胜率领玉山镇护卫队铁骑营同样在中军驻守,随时准备出击。
大军将士在土城列阵待命,全军鸦雀无声、巍然肃立,各营镇抚官也是全部到位,一面查看各部将士是否有不合军纪的行为,一面准备在激战中记录下众将士的功过。
没过一会儿,大军刚刚部署完毕,刘君韬便望见前方烟尘弥漫,三万瓦剌铁骑杀到了!
刘君韬极目远处,只见三万瓦剌铁骑威势极大,大军之中披甲战兵很多,刘君韬估计至少有三成鞑子都是披甲的,如此看来瓦剌大军真是此时的一支强军了!
刘君韬心中感慨道:“此战将会是一场恶战啊!”
不过恶战就恶战,此时的刘君韬心如止水倒也不怕,而且刘君韬环顾身旁将士,只见众将士个个脸上都是浮现出兴奋之意,全然没有一丝的惧意。
眼见军心可用,刘君韬便下令全军戒备迎战。
紧接着,急迫的中军鼓声响起,雄浑的汉家战鼓声冲破云霄,两万四千名将士士气大振,“万胜”之声如同龙吟一般响彻不停。
此时,刘君韬也是站到了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四周都有盾牌护卫,上面还有顶蓬,足以保护内中大将不受敌军箭枪弓矢的威胁,同时又可以居高临下地环顾四边军阵,很好地指挥麾下作战。
就在刘君韬身旁不远,中军的望杆车也是紧急架立,一个身披重甲的中军旗手跳入刁斗内。身旁几个粗大的军士,喊着一二三,以跷跷板原理,将那根十几米长的粗大望杆架设竖立起来。
该望杆车由两辆战车组合而成,同样每辆战车都需要两匹马拖拉。旗手站在刁斗上眺望,可以看到周边十几里内的敌情,随时传递给将官身旁的旗手,密切汇合着周边敌情。
与此同时,各营的武钢战车的辕条上,也都快速插上了防护的镶铁挨牌,挨牌硬木所制,向外一面,还绘有猛兽的样貌。
各营的鸟铳手躲藏在车阵里面,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向外射击,最大地发挥自己火器的威力,减少军士们的伤亡。
刘君韬环顾四周,眼见各营将士们己经快速准备就位,众将士握紧手中的武器,紧张地等待着将要面临的战斗。
而在战车围绕的中军内侧,大医师岑熵已经率领众医师、医者、护士上百人做好了准备,己经架设数十口铁锅,抓紧时间为将士们烧制热水,并且将专门提炼的军用酒精备齐,一旦各营将士在战斗中负伤,立时就可以医治。
此时,大军众夜不收己经一队队撤回了车阵之内,站在高高望杆刁斗上的旗手不断变换着旗号,向高台上的刘君韬汇报着敌军来临的情况。
只见大军前方的烟尘越来越近,紧接着大地隐隐颤动,像是有十几万个马蹄重重击打地面,让整个大地都抖动起来。
似乎同时间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灰色战旗,以及无数的铁骑马队。
这三万瓦剌铁骑行进之间腾起了好大的烟尘,如洋一般飘舞的瓦剌旗帜下面,尽是身穿灰白色盔甲的瓦剌骑士,看那无边无沿的架势,所有的瓦剌骑士都在放马奔跑,天地间好象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闻一片声的马蹄作响。
刘君韬眼见三万瓦剌铁骑越来越近,不由冷哼了一声,暗道:“哼!鞑子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吓唬别的明军也许还可以,吓唬本参将可不行!”
刘君韬冷冷的向四边看去,只见各营将士整齐列阵在战车之后,众将士都是鸟铳兵在前,长刀兵在后,投雷手随时待命,众将士个个甲胄齐全,身材粗壮,斗志昂扬。
虽然三万瓦剌铁骑的威势让各营将士有些诧异,感觉瓦剌大军却是要远远强于叶宗留、邓茂七等贼寇大军,确实是一个强劲之敌!
不过,众将士还是个个站得笔直,神情沉着冷静,心中战意昂扬,并没有因此而心生畏惧。
这也让刘君韬感到非常欣慰,暗暗感叹自己麾下的兵马终于的历练出来了,终于被自己打造成了一支强军!
此时,瓦剌大军的哨探应该也察明了刘君韬所部大军的阵势,所以在距离刘君韬所部车阵前不到两里处,瓦剌大军渐渐放缓了他们的速度,慢慢的停了下来。
刘君韬见状脸上露出笑容:“跑不动了吧?”
接着,刘君韬便无比轻蔑地看了看远处正在重整队列的瓦剌大军,高声道:“不要看这些教子气势嚣张,等会就知道有苦头吃了
刘君韬的声音远远传扬,四面的将士都是听得清清楚楚,立时一片大笑,连同各营的镇抚官都是纷纷大笑了起来,就算先前各人有一些紧张,此时也烟消云散了。
刘君韬知道对面的瓦剌大军不可能立时进攻,肯定需要暂时调整一下部署,于是便高声道:“传令各营将士,就地坐下休息。喝点水,吃点干粮,积攒好力气,等会好好击杀鞑虏!”
天策大明 第二百九十四章 初战告捷(三)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刘君韬擦了擦嘴角的食物残渣,眼见各营将士基本上已经吃饱喝足、休息完毕了,便精神抖擞的站到高台之上,远眺前方的瓦剌大军。
只见远处的瓦剌大军中,至少有三成铁骑身上都披着内镶铁叶的棉甲,棉甲上钉着粗大的铜钉,头上高高的红缨黑盔,马上长短兵器。
甚至一些悍勇先登更是身披两层重甲,持着长枪大戟,马上各样粗重的短兵器也一样备齐,强弓劲箭不用说。
而且,那些瓦剌铁骑个个都是面无表情,对将要来临的战事丝毫不以为意,这些瓦剌兵马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场战事,此番南下攻明更是节节胜利,当然不会认为对面的明军有什么大不了的。
刘君韬顾盼之间,望见的都满是骄横的脸容,还有彼此眼中那股浓浓的煞气。
此番,瓦剌先锋官是也先手下的一名万夫长巴赫里,是也先的心腹大将。
巴赫里眼见明军占据了优势地形、阵型严整,便调集了手下的五名千夫长准备进攻,自己则是在中军垫后,继续部署兵马伺机破阵。
那五名千夫长闻言私下都是认为巴赫里有些小题大做了,前面只有区区两万多明军,竟然就要五千铁骑发起冲锋,岂不是杀鸡用牛刀?
要知道,瓦剌大军这一路杀来,向来都是势如破竹的,在这五个千夫长看来,只要三、两千铁骑一冲,前面的两万多明军就会崩溃!
不过,这五个千夫长也不会说什么,都是抓紧时间领着自己的兵马快速地做起准备。
所以准备发起第一次冲锋的瓦剌铁骑都在抓紧时间准备着,只见这些鞑子整理着各自沉重的兵器,脸上更是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认为等会儿的战事,肯定是一场短暂,无趣的战斗,对于战斗结果根本没有悬念。
与此同时,除了五千大军之外,巴赫里还在继续调集兵马,又调集了两万大军,依旧以五千人为一阵,准备轮番冲击前方的刘君韬所部车阵。
很快,在瓦剌大军的号角声中,出战的铁骑大军慢慢汇成一片,从刘君韬这边看过去,好大片的海洋旗帜。
“这些鞑子兵总算出动了”
刘君韬感叹一声。
在对面的号角声中,五千瓦剌铁骑缓缓策马而来,此时瓦剌铁骑距离己方还远,所以他们只是控马缓行,并不冲锋,以便节省马力。
此战对于刘君韬来说,这是第一场实力相当、势均力敌的战斗,如能挺过这一场考验,对自己这支军队的军心战力,将是一次锤炼。
当五千瓦剌铁骑离刘君韬所部车阵快一里时,刘君韬看到瓦剌铁骑冲锋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他们马队的前后左右散得更开,更人一种感觉,似乎前方到处遍野的都是鞑虏的铁骑,黑压压的满是马匹与人头,还有一片如云的旗帜,随风拼命地扭动着。
这些瓦剌铁骑这样一散开,似乎就有一股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迎面而来。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一匹马冲阵时占的位置是几人之多,几千骑兵冲阵,直比几万步兵冲锋还有威势。
此时,刘君韬听到了身旁各军将粗重的喘气声,他下意识向各人看去,所有的军士们,都在极力等待,他们瞪着眼,直直看着那方,似乎欲将那边瓦剌铁骑揪下马来似的。
这也难怪,毕竟刘君韬所部将士是第一次直面鞑虏铁骑大军,这也是所部将士第一次成建制的面对敌方骑兵军团的冲锋,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可是刘君韬也相信,将士们只要打赢了眼下这一仗,便可以一扫心中的恐惧,从此将鞑虏彻底踩在脚下!
“呜~呜~”
瓦剌铁骑大军之中又响起了苍凉的号角声,猛地那五千瓦剌铁骑加快马步,顿时蹄声如雷,五千骑兵如决堤洪水,滚滚奔来。
瓦剌铁骑来势汹汹,各营将士前方所见,尽是滚滚的马头,还有骏马上身着盔甲的鞑子兵。就连他们骄横嗜血的神情看得更清楚,天地间只闻一片的蹄声作响。
同时,车阵内各营方阵之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鸟铳手准备!”
似乎一泄千里的几千清军骑兵己经扑到离车阵前的百步之外,虽然眼前的两万四千明军如此沉得住气,让这些鞑子有些奇怪。不过这个己经不是问题,击溃这部明军后,等待他们便是尽情屠杀的快感。
此时,刘君韬己经可以看出他们的战术,便着假以冲击车阵前部,借着马力,他们的箭雨可以覆盖自己整个车阵的范围。
然后,鞑子铁骑便会从左右两旁分掠过去,绕着车阵兜圈射箭,塞外胡人用了几千年的老战术了。
刘君韬更看到前方几波数百个身披盔甲的瓦剌骑士策马如飞,他们个个马术娴熟无比,简直嚣张到了极点。看他们个个张弓搭箭,只等再冲几十步就要开始射击了。
刘君韬见状冷哼一声,对身边的众将士说道:“今日,本将军便要让这些鞑子兵,在咱们的军阵前全军覆没!”
说完,刘君韬便大声下令,命令阵前各营鸟铳手开火射击。
“鸟铳手准备!放!”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一阵激烈的巨响过后,浓烈的硝烟瞬间就将明军车阵笼罩了下来,而正在冲锋的五千瓦剌铁骑则是一片凄厉的人马嘶叫,如倒稳子一般,那些冲锋的骑兵顿时一大波倒在了玉山镇各营之前几十步的战车阵之外。
特别是冲到车阵前面几排的瓦剌骑士,更是被猛烈的火铳齐射一扫而空!
刘君韬兴奋地看到,冲在最前面的那些瓦剌披甲骑兵,己经倒下了一大半,就以眼前的伤亡来说,这些发起冲锋的千人队己经算是废了。
如狂风扫过树叶,密密麻麻大拇指粗或拇指粗的铁丸扑面而来。被这些铁雨击中,不论人马,身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粗大血洞。
刘君韬看到一个个瓦剌骑士或是惨叫着掉下马来,或是一声不吭就尸身滚落马下,那些中弹的马匹,或血肉模糊地在地上翻滚,或是凄厉地嘶叫着,带着巨大的伤口处狂奔乱跳,造成身旁身后更大的混乱。
“放!”
不理前方的瓦剌大军中成片的哭嚎喊叫声,车阵内冷酷无情的声音接着响起。
各营千总、指挥不断下令,车阵前列的一万几千名鸟铳手轮番开火,如同是死亡之神一般,不断收割着鞑虏的性命。
此时,车阵中的鸟铳手又是对着后方惊恐奔来的瓦剌铁骑扣动板机。瞬间又是一大片烟霎腾起,那些瓦剌铁骑所有的尖叫哭喊,都被瞬间淹没在鸟铳的齐鸣声中。
“放!”
各营的鸟铳手毫不含糊,尽情喷射出自己鸟铳内的弹药,而各营的投雷手也是悍勇非常,朝着正在几十步外被打得转圈的瓦剌兵马投掷震天雷,战场上顿时便升腾起滚滚火光,将瓦剌兵马炸得人仰马翻。
只见车阵之前的瓦剌大军人马倒下,浴血着在地下痛叫翻滚,而瓦剌大阵那边的巴赫里隐隐看到对面的战情,他已经是脸无人色,被明军阵前弥漫的硝烟、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彻底吓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