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张白圭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说到这里,张白圭又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君韬,我觉兵仗局打造的铠甲数量不多,将来估计只能优先装备给各级将领了。还有你,我亲自给你打造一副铠甲出来!”
刘君韬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哈哈,好!此外,所有铠甲都要是红色的,看着威风!”
倒不是刘君韬不在意普通护卫队青壮的生命安全,而是在对战中,将领的生与死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优先保护。
此时刘君韬和张白圭商议定了铠甲的事情,刘君韬便将话题引到了碗口铳的研发上面。
其实对于火铳来说,刘君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将明末时期的鸟铳、迅雷铳、密鲁铳等“神器”画出来。
而且,此时大明的工艺水平其实和明末时期相差不多,甚至因为是治世的原因,某些方面还要先进一些。
但是,对于兵仗局这些从来没打造过火铳的工匠来说,直接让他们打造鸟铳、迅雷铳、密鲁铳等“神器”有些强人所难,毕竟这些工匠没有这样的经验和技术。
所以,刘君韬还是决定先从仿制碗口铳入手,先让兵仗局的工匠们练练手,积累一下经验再说。
刘君韬笑着说道:“张师傅,那杆碗口铳交给兵仗局已经有段时间了,怎么样?现在兵仗局研究透了吗?”
张白圭沉声说道:“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情,那碗口铳的仿制有进展了,但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天策大明 第一百零一章 火铳大生产(一)
张白圭沉声说道:“我正要和你说这件事情,那碗口铳的仿制有进展了,但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刘君韬问道:“什么问题?”
“铳管!”
张白圭说道:“我和手下的工匠已经将碗口铳研究了一番,发现铳管的打造是打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可是,现在兵仗局对于如何打造铳管有了分歧,有一部分工匠主张用拼接法,而另一部分工匠则是主张用双层钢板直接卷合。”
“那张师傅的意思呢?”
张白圭苦笑着说道:“说实话,现在我也是没了主意。”
张白圭所说的这两种打造火铳铳管的方法,刘君韬是知道的,这两种技术在明代前期就已经出现,并趋于成熟。
到了明末时期,这两种技术还被收录在书中明确记载。
《天工开物》的记述就是如此:以几根熟铁条锻打出一根短管,再以两三根短管焊打为一根长管,便是拼接法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造长铳管,而且分段铳管冷却相对均匀,坚实程度有一定保证。但缺点也很明显,铳管的质量由分段的焊接决定,而这焊接手艺全靠经验,没个十年以上的积淀,可出不来合格产品,这是所谓的精工路线。
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上记载的就是双层钢板直接卷合法。这个方法的优点是铳管不必焊接,但缺点是造不了长枪管,而且整管锻造时的冷却不够均匀。造成管身前后质地有差别,冷却差异太大的话,也很容易炸膛。
刘君韬思考了一番,便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就做个决断好了!”
张白圭闻言顿时来了精神,问道:“如何决断?”
“明天一早,张师傅将负责打造火铳的工匠集中起来,我现场教学!”
“这样能行吗?”
“当然!”
刘君韬笑着说道:“只不过要先做些准备工作。这样,碗口铳既然兵仗局已经吃透了,那我就来一场火铳大生产好了!咱们不要打造什么碗口铳了,直接上神器!”
张白圭急忙问道:“神器?什么神器!”
话音刚落,刘君韬便拿出了自己早已经画好的鸟铳图样,而且还是燧发式!
张白圭仔细看了一下,惊呼道:“这种火铳的样式可是比碗口铳精良太多了!”
“当然!”
按照刘君韬读过的历史资料,明末时候打造一杆鸟铳,一名工匠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需要四十斤的生铁,最后只能炼出七八斤精铁,打造完的铳管,大约重六斤,其他的铁料都消耗掉了
而刘君韬画的这幅图样中,鸟铳的药池上方多了一个盖子,扣动扳机的时候,药池上面的盖子就自动打开,之后勾住火绳的铁夹子才会被压入药池内。松开扳机,铁夹子复位,药池盖板也回复原位,盖住药池。
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鸟铳风雨无阻皆可击发!
也正是这个小细节,让张白圭惊叹不已,同时也表示自己和手下的工匠需要一点时间来琢磨一番。
次日一早,刘君韬早早的赶到了兵仗局。
刚一进院,刘君韬便看到张白圭已经带着六十多名工匠等在锻造台前,准备等候刘君韬的现场教学了。
刘君韬见状也不多言,直接让张白圭从众工匠中挑出一组公认技艺最好,准备在刘君韬的指挥下试造鸟铳火铳。
这个被挑出来的铁匠姓王,别人都不记得他的名字,就记住他叫王一锤,因为捶打铁器的手艺出神入化,才有了这个绰号。
而另一名铁匠是王一锤的徒弟,二人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常年配合下来,也是十分的默契。
此时,王一锤带着徒弟,按照刘君韬的指点,先打造鸟铳的铳管,再制作铳身其他部件,最后再进行组装。
第一步就是打造铳管。
只见在刘君韬的指挥下,王一锤和徒弟用一根已经提前准备好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
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王一锤做的很熟练,一番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旁边的徒弟也是和他配合默契。
此时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胡德兴交给刘君韬的那杆碗口铳就是如此打造的。
到了明末时期,明军工匠投机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可以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此时,刘君韬指导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管,与单筒焊接法不同,刘君韬的方法是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用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王一锤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便和刘君韬说明了一番,但是见刘君韬坚持如此,便不再说什么。
第二步就是修整内膛。
这时的铳管还是粗胚,且芯体不直,膛内也粗糙不平,除了把管身外部打磨光滑,最重要的就是用钻头将铳膛钻大、钻光滑。
在明代,一般的钻头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是很硬,而且都是人工钻膛,所以打造鸟铳所需时间的一半都是在钻铳膛,而且每天最多只能钻一寸,想要钻完用时可长达一个月。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在刘君韬看来,明军鸟铳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解决的办法有两方面,一是改进钻头,二是改变钻孔方式。
制造钻头的钢很好解决,现在兵仗局就可以炼制出优质的钢材来,不但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而且还可以用来打造将来必须要研制的车床、冲床等设备。
至于钻孔方式,刘君韬想到的方法,便是采用水动力简易车床。日后等条件成熟之后,刘君韬打算在将建议车床改为精钢打造。
所谓简易车床就是一个放大的横置手摇钻,不过是用水力代替手摇。
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铳管,现在只要五六天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铳管。
此时,刘君韬将水动力简易车床的图纸也交给了张白圭,让其立即在兵仗局打造。
幸好当初在修建兵仗局的时候,刘君韬就已经考虑到可能会用到水力,便命人提前将鱼山集外的一条小河改道引了过来,并且在兵仗局外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水坝待用。
铳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天策大明 第一百零二章 火铳大生产(二)
此时明军的碗口铳等火铳都属于原始火绳枪,铳身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铳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相对于成熟的燧发枪而言,火绳枪的弊端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缓慢。
戚继光就曾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十几道程序,而在同时期的欧洲,也有相关文献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比大明的火绳枪还要繁琐。
其次就是火绳枪在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无法使用,雨水会把药门的引火药打湿,大风会把药门的引火药吹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刘君韬在后世见惯了各种先进火器,对于火绳枪的繁琐步骤更是深恶痛绝。
用刘君韬的话讲:“一分钟开两枪的速度,是不可容忍的!”
于是,刘君韬在自己改良过的鸟铳图纸上,专门设计了燧发枪的机制,解决了火绳枪的上述缺点。
燧发枪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在火铳手射击时,只要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击打在火门边上,便可以冒出火星,从而引燃火药击发。
如此一来便大大简化了射击的步骤,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得火铳手的射击速度赶上、甚至是超过了弓箭手,真正形成了火力上的压制!
而且,刘君韬为了让自己设计的新式鸟铳可以在大风天气里使用,还特意在药池的上方装了一个盖子,火铳手在扣动扳机的时候,药池上面的盖子就自动打开,同时还用燧石取代了火绳。
此时,刘君韬详细的将燧发结构讲给张白圭等人听,为了帮助众人快速理解,刘君韬还特意找来炭笔和纸张,边说边画,将每一处细节分解画了出来。
张白圭等工匠虽然不是专业打造火铳的工匠,但基本上也都是和钢铁打了多年交道的,对于一些机械的原理还是有认识的,虽然不成体系,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却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十分牢靠。
经过刘君韬的一番讲解,张白圭等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众人都是觉得一扇充满新奇事物的大门朝着自己敞开了!
此时已经临近晌午时分,但是张白圭等工匠却没有半点疲倦,依旧拉着刘君韬东问西问。
刘君韬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满足了众人的求知欲。
“张师傅,击发结构我说明白了,那咱们就继续了?”
“继续!继续!”
看着双眼冒光的张白圭,刘君韬也是心中好笑。
刘君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向其说明要打造火器的时候,张白圭可是被吓得够呛,甚至几次出言反对打造火器的。谁能想到,此时的张白圭却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三好学生”一般,对打造火器充满了兴趣,拉着刘君韬问个不停。
于是,刘君韬便继续给张白圭等工匠讲了起来。
铳管和击发装置没有问题之后,就意味着新式鸟铳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新式鸟铳的性能了。
比如使用精钢制作铳身配件,以便加强新式鸟铳的坚固度及耐久度,用硬木制作木质枪托和铳身护木。
同时为了射击得力,刘君韬还特意将新式鸟铳的枪托设计成公鸡颈对接式,这样一来更加容易握持及贴腮瞄准,在铳管末端设计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简易准星帮助火铳手瞄准。另外,刘君韬还准备加装两个精钢制作的活动式枪背带扣环,方便护卫队青壮长途行军。
讲完了这些,刘君韬只觉得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白开水,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剩下的事情就是组装了,我想咱们兵仗局已经研究碗口铳这么长时间了,组装的事情应该没有问题吧?”
张白圭看着桌子上已经积攒了厚厚一堆的图纸,点头说道:“没问题!”
这时,刘君韬又拿出了一张图纸,笑着说道:“既然组装没有问题,那我就再加一件法宝吧!”
“还有法宝?”
这下,张白圭等工匠彻底震惊了,想不到刘君韬还有什么惊人之举。
其实,刘君韬拿出的这最后一张图纸就是套管式刺刀及其卡座的设计样式!在铳口安装滑动式卡榫刺刀及刺刀座,使得刺刀紧固不脱落并且不影响射击。
现在兵仗局能够冶炼出数量充足的精钢,用来打造刺刀完全没有问题!
要知道,刺刀的发明在燧发枪时代,可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其意义不亚于燧发式点火取代火绳点火。
由于刺刀的出现,使得火枪手不再需要长矛兵的保护,在保持远程打击能力的同时,具备了一定近战能力。在装备了刺刀之后,火铳手在面对骑兵时,再也不像以往一样脆弱,从此纯粹的火枪手取代了火枪与长矛并存的战斗方式!
听了刘君韬的解说之后,张白圭已经坐不住了,直接生火起炉,准备亲自打制出一副刺刀来。
在刘君韬的指导下,张白圭叮叮当当的忙碌了几乎一个时辰的时间,一把未经打磨的刺刀便诞生了!
刘君韬拿着有些发乌的刺刀,兴奋的对张白圭说道:“有了刺刀和新式鸟铳,从今以后,我鱼山集护卫队便可以取消刀盾手和长枪手了!以后,兵仗局暂停打造盾牌和长枪,尽全力打造新式鸟铳和刺刀!此外,为了便于使用火铳刺杀,新式鸟铳的铳身必须加长,加上刺刀要有六尺长(一米八至一米九长)”
张白圭闻言不由一愣,问道:“那护卫队岂不是要重新操练了?”
“当然!”
刘君韬笑着说道:“只不过护卫队重新操练不是近期的事情了。至于护卫队什么时候重新操练,那要看咱们兵仗局的产量了!”
张白圭闻言顿感自己责任重大,兵仗局进展的快慢、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鱼山集护卫队战力的强悍与否!
这时,张白圭想起一件事情,问道:“对了君韬,要是护卫队取消了长枪手,那将来咱们的对手有马队该当如何?这新式鸟铳能挡得住马队的冲击吗?”
说到这里,刘君韬也有了一些迟疑,思索了一番,说道:“应该可以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咱们兵仗局还要打造一些小物件!”
说完,刘君韬便将后世的战地铁丝网,以及此时大明官军普遍装备的战车、拒马画了出来,让张白圭一并打造。
张白圭此时已经有些跟不上刘君韬的思路了,特别是看到战地铁丝网的图样,并且听了刘君韬解释了如何使用之后,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惊呼道:“这样耗费多少生铁啊?太费银子了!”
刘君韬则是笑着说道:“生铁?生铁打造出来的铁丝网一折就断,怎么能行?我可是打算用精钢的!”
“什么!”
这下,周围的众工匠都是感到无比肉痛了,纷纷惊呼了起来。
刘君韬却正色说道:“与我鱼山集护卫队的兄弟比起来,区区银子何足道哉!能用银子解决的事情,就决不能让护卫队的兄弟去拼命!”




天策大明 第一百零三章 火铳大生产(三)
正统九年十二月,鱼山集。
这天一大早,刘君韬便被张白圭从睡梦中揪了起来,一路拽到了兵仗局。
此时的兵仗局经过几番扩建和整饬,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刘君韬设计的简易水力车床已经打造了三台,还有数台正在打造之中,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
“张师傅,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啊?我还没睡醒呢!”
刘君韬满心不满的发着牢骚,只见郭永忠、刘子安以及高冉也在场,正在几十步外围观一个箭靶。
这时,张白圭的一句话,让刘君韬顿时精神百倍、困意全无。
“君韬啊!新式鸟铳的样品已经打造出来了,你来看看!”
话音刚落,铁匠王一锤便抱着一杆乌黑发亮的鸟铳走了过来,旁边土地还拿着一把已经开了刃的刺刀!
刘君韬见状顿时心情澎湃,几乎是冲上去将那杆鸟铳抢了过来,陶醉地欣赏这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鸟铳。
只见用优质熟铁打造的铳管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芒,乌黑发亮、异常迷人,而精钢打造的各种零件点缀其中,铳枪身看起来熠熠生辉,在刘君韬的眼里,整把鸟铳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时,郭永忠、刘子安、高冉也走了过来,特别是高冉更是兴奋不已,大声叫道:“练总!开一铳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张白圭为了试射这杆鸟铳,已经委托胡德兴从滑口镇百户所弄来了一点火铳子药和铅弹,此时已经全部摆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
刘君韬嘿嘿一笑,心里也是奇痒难耐,当着众人的面走到桌前,熟练的装药、上弹、压实,每一步都是行云流水一般,让旁人看了吃惊不已。
刘子安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刘君韬,低声对高冉说道:“练总还会放铳吗?我怎么不知道啊?”
高冉也是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说道:“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其实,刘君韬此前并没有使用过明代的鸟铳,只是穿越之前在和网络上看到过使用鸟铳的各项步骤,今天也是第一次实地操作。
要是有明军神机营的火铳手在场的话,一定会说刘君韬的操作生疏至极、不堪一用,但是在张白圭、郭永忠的眼里,这已经是属于“神操作”了!
没过一会儿,刘君韬便填装完毕,站在距离箭靶大约三十步远的地方端起了鸟铳。
乌黑的铳管、精准的望山、远远的箭靶三点一线,刘君韬屏住呼吸扣动了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轰鸣声猛然响起,鸟铳的铳管瞬间就冒出了一阵火光,铅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击在箭靶上,顿时打得木屑横飞,在箭靶上留下了一个窟窿,巨大的力量甚至将箭靶都打出了数条裂缝。
此时,张白圭、郭永忠、高冉、刘子安,以及周围的工匠都已经是目瞪口呆了,众人之中有不少人都见过官军装备的碗口铳开火,但是远没有这新式鸟铳的威力大!
高冉喃喃的说道:“这要是打在人身上,哪里还有生还的道理啊!”
刘子安也是激动的说道:“练总真是神人啊!竟然懂得打造这样的神兵利器!”
这时,郭永忠却提出了一点异议,说道:“可是按照君韬的设想,要将护卫队中的长枪手和刀盾手全部撤销,一旦敌人冲到近前,护卫队青壮要如何应对?光靠这区区的刺刀能打得过敌人的长刀、长枪吗?”
刚一说完,众人只见刘君韬已经将那刺刀装在了鸟铳上,整个鸟铳十分的修长,已经不比一杆长枪少多少。
只见刘君韬三步并作两步,直接冲到了箭靶的跟前,如同后世军训时操练的刺杀动作一样,大吼一声:“杀!”
刘君韬手中的鸟铳如同长枪一般挺刺而出,顿时就刺穿了厚实的箭靶,众人见状再一次震惊了。
这一下,郭永忠心中的担忧也是彻底打消了。
刘君韬扛着鸟铳走到众人面前,说道:“待到鸟铳量产之后,我鱼山集护卫队数千青壮人手一杆,列阵齐射,任何敌人都将会不堪一击!”
“那马队呢?”
这时刘子安说道:“如果是蒙古人的马队呢?”
众人都是一惊,不明白护卫队怎么可能和蒙古人对阵呢?
刘君韬犹豫了一下,对张白圭问道:“张师傅,这鸟铳最远可以打多少步?”
“刚才差不多是三十步左右,看铅弹的威力,应该在五十步左右,这新式鸟铳都可以射杀敌人,六十步左右应该可以伤人!”
刘君韬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距离和弓箭的射程差不多!”
刘子安说道:“也就是说,咱们护卫队的火铳手和弓箭手对射,并不占优势?”
刘君韬笑着说道:“怎么会?被弓箭射一箭也许死不了,但是被火铳射中的话,那就是九死一生!而且,训练一个弓箭手需要多久?制作一把弓需要多长时间?而打造一杆鸟铳需要多久?”
听到这里,刘子安恍然大悟,说道:“打造一杆火铳、操练一个火铳手需要的时间,远远少于弓箭手!在一定时间内敌人的弓箭手是死一个少一个,而咱们鱼山集可以源源不断的操练出合格的火铳手!”
1...4243444546...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