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所以,刘君韬只能和之前第一次炼钢一样,先在这座新工坊试做一下,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谈产量的问题:
土法水泥的主料主要由石灰石、粘土和铁粉三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细细磨制成粉末状的生料,然后在炉窖内连续的加热,最终变成可以使用的熟料。
虽然说起来这个过程很简单,但是这种生产方式需要的温度最低也要一千三百度左右,所以制造水泥的炉窑必须如同炼钢炉一般,用耐火砖修建。
刘君韬虽然不是制造水泥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对于后世农村中的土法水泥制作方法也是十分清楚的。
土法水泥的原料很简单,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都可以,然后就是加入生石灰,全部磨碎成细粉状混合到一起就是水泥了。
如果想要使用效果更好,还可以加入熟石膏。熟石膏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少量的石膏矿石碾细,用铁锅加热,只要一百几十度就可以了,把石膏矿粉炒至黄灰色即成,加入水泥粉末当中,可以用来调解水泥的凝固度,如果不加这种土法水泥会凝固的较快。
至于这些辅料可以先用铁锤将其锤碎,然后用石磨磨细,如果有水力磨坊更好,不过可以参照兵仗局的车床,使用畜力石磨。
然后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便是水泥,也称混合水泥,或者说是土法水泥。
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但是如果用高温或者蒸气加热的话,强度会增长的很快,而且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如果普通使用,需要近两个月才能达到后世工业水泥的强度。而且土法水泥的抗冻性也不如后世的普通水泥,如果在冬天会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护期,就是后世那种盖塑料布的普通养护就可以了,不要使温度太低。
不过在此时大明,这种土法水泥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了。再者说,将来水泥工坊也会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研发创造的。
对于华夏民间的科技力量,刘君韬是十分相信并且肯定的,要不是蒙元、满清这两个野蛮、落后的鞑虏干扰,华夏本土的科技完全可以自行发育,成为一种可以和西方科技分庭抗礼、甚至是碾压的存在!
刘君韬知道的这种土法水泥制造方法,可以将废砖头,废陶土,废瓷器,废炉渣,废铁粉这样以前随手丢弃的废物利用起来,造价十分的低廉,而且原材料非常充足,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这种土法水泥!
于是,刘君韬便将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写了下来,交给了马立军,嘱咐道:“这份秘方必须严密保管,决不可让第三个人知道!”
马立军接过来十分激动,说道:“练总放心,我一定不负练总的期望!”
刘君韬当然相信,于是又嘱咐了一些细节:“要是碎砖块、碎瓷片数量不够,就再修建几座砖窑,专门烧砖来用!”
“水泥工坊的那些工匠,日后也要和琉璃工坊、白酒工坊一样,严加看管!让常宏道分派人手在这边严管!”
马立军听得很是仔细,将刘君韬的嘱咐一一记下来,生怕漏掉什么。
“还有,这水泥工坊中工匠的待遇,也如同琉璃工坊和白酒工坊那样,要采用激励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注重质量!”
刘君韬沉声说道:“滥竽充数者、走漏消息泄密者、消极怠工者,由常宏道带人核查清楚,直接带走处死,决不姑息!”
唐宇和马立军闻言也是为之一振,刘君韬平日里和大家都是和声细语、说说笑笑,可一旦到了正事上,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变得杀伐果断!
此时,刘君韬一脸肃穆,再加上刚才说的话语,让马立军心中寒气直冒,暗道:“练总果然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啊!”
“练总放心,我一定严加管理,绝不会让滥竽充数、走漏消息、消极怠工的情况发生,一旦查出有人活得不耐烦了,我也会即时通知常把总,绝不会耽误事的!”
“嗯!”
刘君韬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最好!”
这时,唐宇提出了一个问题:“练总,刚才你说的这几样材料之中,别的都还好说,只是这石灰是个稀罕物,就算是从市面上购买,那也是要花不少银子的,这可如何是好?”
刘君韬闻言也是微微一愣,而后便想起了什么,笑着说道:“这有何难?”
“愿闻其详!”
刘君韬笑着说道:“商部可以从沿海的州县购买贝壳、牡蛎等物,这些东西都是渔民不要的废物,平时白给别人都不会有人要的,就算是大量购买价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唐宇奇怪的问道:“练总,购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可别小看了这些贝壳和牡蛎,将这些贝壳用火烧也是可以烧出石灰的,只是产量不太大。工坊可以直接建一座专门的石灰窑,专门烧贝壳和牡蛎的外壳,就算产量小,可是架不住贝壳的数量大啊,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食物。”
唐宇和马立军听完之后,再次感叹刘君韬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心中更是钦佩非常。
唐宇更是直接说道:“练总,我一会儿就安排人去趟登州府和青州府,大力收购贝壳和牡蛎!”
这时,马立军问道:“练总,咱们工坊产出的白酒叫做刘氏二锅头,出产的琉璃叫做玉山琉璃,那这水泥叫做什么名字?”
刘君韬沉吟了一下,说道:“咱们都是大明子民,那这水泥就叫做皇明牌水泥吧!”
天策大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 样板房
正统十年十一月,玉山工坊。
在刘君韬将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交给马立军之后,马立军便带着新建水泥工坊的工匠一头扎了进去,在筹建中的水泥工坊内,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马立军带着众人只用一个炉窖进行试做,在历经几十次失败之后,终于实验出了土法水泥的样品。
刘君韬接到消息之后,立即赶到了玉山工坊,只见唐宇已经早早赶了过来,正和马立军等工匠一起,围着一个木筐议论着什么。
刘君韬急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大木筐内已经被住满了水泥砂浆,此时正在等待着凝固。
刘君韬仔细观察了一下,只见这水泥砂浆与后世的混凝土砂浆不同,里面并没混着石子,而且这木框内的砂浆也比较稀,并没有后世砂浆那样粘稠。在砂浆之中混合的都是碎瓷片等东西,起到支撑的作用。
刘君韬先是详细询问了一下这土法水泥的研发过程,听了马立军的回答后十分满意,知道马立军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方法研发制作的,过程和工艺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刘君韬便问道:“这筐水泥凝固多久了?”
马立军看了看旁边用来计时的特制盘香,说道:“回练总,差不多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
刘君韬点了点头,心中暗道:“时间还不够,后世的混凝土水泥一个多时辰也是无法完全凝固的,更别提我这土法水泥了,还要等上一阵子!”
于是,刘君韬看了看天色,眼见已经临近正午时分了,便说道:“时间还不够,估计这土法水泥还要再等上一会儿才能凝固,咱们先吃饭吧,我可是已经饿坏了。”
在水泥工坊内的会客厅,刘君韬、唐宇支起了桌子,上面已经摆上了几盘子可口的菜肴,二人便开始吃喝起来。
而马立军则是不放心正在凝固之中的土法水泥,坚持留在现场等待。
刘君韬眼见马立军已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也就不再坚持了。
二人吃喝了一阵之后,唐宇便说道:“练总,这水泥凝固之后,真的会像你说的那样坚硬如铁,而且成本低廉、建房迅速吗?”
“当然!”
刘君韬憧憬的说道:“只要咱们的皇明牌水泥能够量产,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到时候不但是大明各地的建房工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工匠们所能修筑起来的房子也会更大、更高、更加坚固!工匠们甚至能够修筑起几十层高的参天高楼!”
“几十层高!”
唐宇听完之后不敢相信的瞪大了,不敢相信刘君韬所说的话,心中暗道:“就算是兖州府和济南府的那些高塔、雕楼,估计都没有这么高,也就是几层、十几层的样子,几十层?这怎么可能!”
不过,看着刘君韬自信满满的样子,唐宇又不得不相信,毕竟刘君韬此前所说所作的一些事情,有很多都是常人办不到,或是不敢相信的事情,可是刘君韬都一一做成了!
所以,唐宇就算是再怎么不敢相信,打心里也是觉得,刘君韬一定能常人之所不能,这土法水泥也一定能够成功。
刘君韬与唐宇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已经过了晌午时分。
此时二人已经吃饱喝足,刘君韬便准备再去看一看木框中的水泥如何了。
忽然,马立军兴匆匆的跑了过来,大声说道:“练总!部长!成了,水泥成功了!”
唐宇闻言也是兴奋的看向了刘君韬,说道:“练总,咱们成功了!”
“哈哈!”
刘君韬闻言大笑了起来,说道:“走!看看去!”
众人快步来到木框跟前,刘君韬定睛一看,只见那木框中的水泥已经基本上凝固了,如同是一大块岩石一般,让唐宇和马立军等工匠啧啧称奇。
刘君韬上前敲了敲水泥块,觉得这土法水泥的硬度还算勉强合格,凝结时间也在允许的范围内,只是有些脆。
看着手上沾着的水泥碎屑,刘君韬心中微微一叹,暗道:“这样的程度用来修筑民居还可以,可要是用来修筑城墙等军用设施,那就有些不够看了,硬度还是差了一些。”
于是,刘君韬对马立军说道:“马师傅,这土法水泥算是成功了,不过还有一些小的瑕疵,需要咱们工坊立即改进。”
马立军闻言赶紧说道:“请练总明示。”
“硬度!”
刘君韬又掰了一下水泥块,说道:“这土法水泥的硬度还不够,工坊要尽快想办法解决一下。我的标准是:坚如磐石!”
马立军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练总放心,我即刻就办!”
十天之后,刘君韬再次接到了马立军的急报,土法水泥的硬度已经提升了上来。
刘君韬即刻赶到了玉山水泥工坊,只见一块已经凝固的水泥放在空地上,一名工匠当着刘君韬的面,直接用大锤奋力击打,“咣”的一声过后,水泥块只是掉了些许的碎屑,整体上依旧是完好无损!
周围的工匠见状顿时欢呼了起来,马立军的脸上也是充满了自豪之色。
刘君韬见状也是十分高兴,虽然这改良之后的土法水泥依旧无法和后世的混凝土相提并论,但是在此时的大明已经是堪称神迹了,完全可以满足玉山镇各项建设使用了。
“好!”
刘君韬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道:“所有参与土法水泥研发的工匠,每人奖励十两银子,每月工钱上涨一成!管事马立军奖励二十两银子,每月工钱上涨两成!”
话音一落,众人再次欢呼了起来。
过后,刘君韬便对马立军说道:“立刻组织人手在玉山镇新址修建一处样板房,施工方法就按照我之前交给你们的办法,就用水泥浇灌!”
马立军激动的点了点头,心中明白,自己将要组织修筑的房子,将会是大明第一间水泥房子,这可是扬名的大好机会啊!
当天,马立军便带着人手赶到了玉山镇划定的新址,没日没夜的开干了。
五天之后,一座十分简单的房子在玉山镇新址拔地而起,房子通体使用土法水泥修筑,十分的坚固,如同是石头房子一般。
唐宇和工坊内的众工匠看了都是大为惊奇。
闻讯赶来的刘君韬也是十分满意,当即下令,命令玉山水泥工坊开始全力生产皇明牌水泥,做好水泥的储备工作,准备在来年开春全面开建玉山镇!
唐宇也表示,自己将马上组织人手调拨钱粮,一定保证玉山镇新址修筑的顺畅。
当刘君韬赶回玉山镇的时候,正好见到了堵在自己门前的张白圭,便问道:“张师傅有事吗?进来说。”
只见张白圭笑着说道:“哈哈,有件大好事要告诉君韬你。”
“哦?什么大好事?”
张白圭沉声说道:“这几个月以来,兵仗局日夜赶工,现在已经储备了正统九年式鸟铳”
天策大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运转起来了
正统十年十二月,玉山镇。
眼看着新年将至,刘君韬将各处的管事、骨干召集回玉山镇,准备召开玉山镇的年会。
没过几天,唐宇、刘子安、马立军、崔宁、徐萍、张骁军、严虎、陈子平先后赶回了玉山镇。
而郭永忠、张白圭、郭沐英、高冉等人也早早的来到刘君韬家,与众人一起团聚议事。
期间,刘君韬先是让众人畅所欲言,将各自的事务通报一下。
唐宇率先将商部的事务做了通报,此时商部各处商铺、几支商队获利颇丰,而且玉山工坊的琉璃和刘氏二锅头也是非常畅销,不但是山东一地,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数省的商贾都是趋之若鹜,甚至不惜派人来到玉山镇排队购买。
同时,商部新筹建的水泥工坊也全力开工了两个月时间,库存的皇明牌水泥数量不少,已经足够玉山镇新址修筑之用了。
听到这里,刘君韬十分高兴,说道:“好啊!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郭员外,过完立刻招募工匠,开始修筑咱们玉山镇新城!”
郭永忠听到玉山镇新城终于要开建了,早就乐开了花,笑呵呵的说道:“好!此事包在我身上!”
接着,郭永忠便将民部的事情说了一下。
“民部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现在咱们鱼山集已经囤积了十五万石粮食,明年春耕用的种子也已经挑选完毕,只等着春暖花开,便可以组织乡民播种了!”
说到这里,刘君韬却是说道:“既然郭员外说到了明年的春耕,那我就说一件事情。”
“哦?君韬有什么吩咐。”
“明年春耕,民部要找一批乡民改种高粱!”
“改种高粱?”
郭永忠疑惑的说道:“君韬,白酒工坊那边不是一直在收购高粱吗?还用得着民部腾出农田种植吗?”
刘君韬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唐宇。
唐宇会意,笑着说道:“员外是这样的,因为咱们工坊出产的刘氏二锅头现在名声大噪,各地都是供不应求,所以相应的,那些贩卖高粱的大户也相继抬高了价格,使得商部损失了不少的银子!”
“原来是这样!”
郭永忠说道:“只是这样一来,商部从乡民手中收购高粱是什么章程?要是价格太低了的话,我可是不答应的!”
唐宇笑着说道:“自然不会!商部从乡民手里收购高粱的价格,绝不会低于外面的价格!而且,要是乡民愿意的话,也可以用高粱直接换咱们的刘氏二锅头。”
“怎么个换法?”
唐宇说道:“现在市面上一石高粱差不多要二百四十文上下,大宗的话,二百二十文或者二百文就能拿下,所以商部准备定下一石高粱换三斤刘氏二锅头。”
郭永忠盘算了一下,便笑着说道:“好!这个主意好。唐宇你说实话,这个主意是不是君韬想出来的?你肯定想不到这样的主意来!”
唐宇闻言笑着说道:“员外猜对了,这个主意还真就是练总提出来的。”
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
这时,刘君韬想起了一件事情,前几日医护堂管事大医师岑熵来找自己,说起了将来给护卫队伤员处理伤口的事情。
那岑熵年纪四十多岁,可是东阿县城内的名医,据说以前是在兖州府城开医馆的,后来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人,躲到了东阿县避祸。
自从岑熵来到了玉山镇之后,便对玉山镇的种种与众不同之处上了心,浑身都充满了干劲,结合自己行医十几年的经验,以及玉山镇护卫队随时可能出现大量伤员的事实,才向刘君韬提出了处理伤口困难的事情。
刘君韬也明白,在此时的大明,一旦军中伤员的伤口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很快便会发炎流脓,这个时代可没有抗生素、消炎药这类药品的,后世常见的炎症就可以夺走大量伤兵的性命!
有鉴于此,刘君韬也是苦苦思索,此时听到唐宇和郭永忠讨论高粱换酒的事情,忽然想起自己工坊出产的刘氏二锅头不就是消炎杀菌的上好选择吗!
于是,刘君韬对唐宇说道:“唐宇!从这个月起,白酒工坊每个月给护卫队送去二锅头,不求多好喝,只要酒烈便好!每一部护卫队,要配备白酒五十坛!”
唐宇等人十分不解,刘君韬便将之前岑熵和自己讨论护理伤员伤口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我一直没有想到,咱们出产的二锅头便是去脓的上好良药!所以,将来护卫队出征的时候,随行的医护堂一定要携带足够的二锅头,以便可以随时为伤员处理伤口,这可是能救人命的啊!”
唐宇等人闻言都是赞叹不已,对于刘君韬的博闻广记十分佩服。
说完了商部和民部的主要事项,张白圭便说道:“君韬,现在兵仗局已经储存了三千四百杆正统九年式鸟铳,连同配套的刺刀也是齐备。而且,兵仗局还制造了纸壳定装弹共计二十二万发。护卫队中军部已经换装完毕,现在可以再换装三部人马了!”
此话一出,在座的张骁军、严虎、陈子平、高冉都是双眼冒光,看着刘君韬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都想着自己所部人马能够尽快换装。
毕竟一直用木头鸟铳、木头刺刀操练也不是办法,用刘君韬的话讲:鸟铳手只有开火打掉成堆的定装纸壳弹,才能成为真正的精锐鸟铳手!否则的话,即便装备了再精良的鸟铳,在新兵手里也只能被当成烧火棍来用!
而旁边的周总生则是只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众人,因为按照刘君韬的安排,现在马队依旧只装备长刀、手盾、长枪,短期内还不会装备火铳。
刘君韬看着众人热切的目光,笑着说道:“既然如此,我是这样想的:张骁军部驻守安山镇,严虎部驻守玉山兵仗局,陈子平部驻守滑口镇,这三处都是要紧之地,所以还是先让这三部换装好了。”
张骁军、严虎、陈子平闻言顿时兴高采烈的抱拳领命,高冉则是有些失落。
刘君韬特意对陈子平说道:“滑口镇百户所现在还没撤销,虽然已经定下你部换装了,但是也要等滑口镇百户大人带兵离开之后再实行!”
陈子平当即点头应下。
之后,刘君韬便笑着对高冉说道:“高冉也不要灰心,现在兵仗局的产量很高,用不了两个月就可以给你手下的兄弟换装了。”
高冉笑着说道:“练总放心,我没事的。”
“这就好!”
刘君韬笑着说道:“现在张秋镇那边还没有咱们的人马驻扎,我想等到你手下的兄弟换装完毕,你便带着手下的人马前往张秋镇驻扎吧。玉山工坊那边常宏道一直看管的很好,到了张秋镇那边也要好好提拔他。之后,玉山工坊就让中军把总陶吉新带人去把守吧。”
高冉听到自己不久之后便可以镇守一方了,心中也是十分激动,脸上也是挂上了浓浓的笑意。
之后,刘子安又说了一下宁阳县孔家的动向。
十分奇怪的是,孔家家主孔三才近来好像是蛰伏起来了一般,始终没有什么动静,只有孔家的管家每隔一段时间便不辞辛苦的往东阿县跑。
刘君韬皱着眉头问道:“现在还没查清楚,那孔家管家在做什么事情吗?”
刘子安摇了摇头,说道;“那管家做事十分隐秘,平日里只是出入酒肆、青楼,我派去的跟班查不出什么。到了夜里,那管家便住进客栈不再出来。”
“那就一直盯着,时间一长,贼人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i刘子安也是十分赞同。
此后几天时间,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在郭永忠等人有意无意的撮合之下,刘君韬也找机会和郭沐英一起迁往滑口镇买了几次年货,二人的感情开始迅速升温,刘君韬的心中也是幸福感爆棚。
可是,刚过了几天快活的日子,刘君韬便接到了胡德兴的消息,得知滑口镇百户准备随同大队人马从兖州府北上了。
于是,刘君韬便带着二十一名亲卫前往滑口镇汇合了胡德兴、孙绪和孟凡辰,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往大队官军北上的必经之地东阿县,准备给百户大人送行。
天策大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 玉山镇就是反贼窝
东阿县,醉中仙酒楼。
此时的东阿县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整个兖州府的兵马都汇聚到了城内,正在大肆囤积粮草物资,准备北上京师听候兵部的调遣。
滑口镇百户也在其中,率领手下的几十号卫所兵已经在大营中等候两天了,明天即将随军出发北上。
入夜时分,刘君韬和胡德兴在城内校场外等候着,没过一会儿,百户便一身棉甲走出来,和二人拱手见礼。
胡德兴急忙一瘸一拐的上前行礼,双眼都是有些微红。
这倒不是胡德兴的伤势还没好,而是刘君韬特意叮嘱的,以免让百户看出破绽、节外生枝。
“大人,这一路可要多多保重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