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后来,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创造性的采用“掐头去尾”的工艺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这就是牛栏山二锅头的前身。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其酿造工艺也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二锅头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这也正是刘君韬看重的一点: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
刘君韬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满清康熙年间,和现在大明正统年间相隔了一百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刘君韬大体上能够肯定,现在肯定没有这种类似的“掐头去尾”酿酒方法,自己的刘氏二锅头只要是一出货,肯定能够大卖!
此时,刘君韬已经在心中开始盘算一笔账了。
刘氏二锅头以高粱为原料,此时的高粱的价钱十分低廉,一石高粱差不多卖二百文多一点,但一斤好酒卖上几十文钱总是可以的!
鱼山酒坊如果按照刘君韬这种“掐头去尾”的酿造法子,一百斤高粱差不多能出五十多斤酒,一石官制一百二十斤,那一石高粱能出差不多接近七十斤酒的样子!也就是说,十倍的利润很轻松就可以拿到,更多也不是不能,关键就要看唐宇的本事了。
刘君韬看着酒坊内忙忙碌碌的人群,鼻尖缭绕着似曾相识的酒香,恍惚间有种神游天外的感觉,心中忽然想到,二锅头这样简单的酿造法子,这些做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酒的老工匠居然没有发现?
不过想通也很容易,这些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为了生计在酒坊忙忙碌碌,赚的只是一点辛苦钱,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什么过上富裕的日子,他们那还有什么劲头搞创新发明、开动脑筋?
而且,在酒坊里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体系里,师傅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真理,那些学徒工们唯恐改动后出了什么岔子,于是传统的工艺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某一时刻某一个人灵光一现,或者有心人总结发明,才能找出这个法子来。
从前酿酒不分几锅,所有的酒就混在一个坛子里,最后再混合在一起,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浪费,实际上比较差的味道和杂质全部掺杂在酒里。想要好喝,只能用好水、好曲、好粮食,通过提升成本来来提升味道,没人会想到得到好酒的办法竟然这么简单。
当舍弃第一锅和最后一锅的法子提出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刘君韬就提不便出太多意见了,马立军和那些酿酒师傅、学徒工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能力,他们逐渐调整天锅里凉水更换的时间和次数,让第二锅出的酒味道更加甘洌醇厚,让每一锅酒母酒粮能蒸出更多的好酒来。
甚至连废弃不用的第一锅酒头和最后一锅的酒尾,那些酿酒师傅都找出了应用的法子,只见他们直接把酒头酒尾掺入新的酒粮之中,然后进行蒸酒,结果蒸出来的烧酒竟然也别有风味,变得有些醇香浓厚,让刘君韬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时多么的无穷。
一直到夜幕降临,鱼山上天色暗淡了下来,酒坊内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们才停下了工作,每个人脸上都有些恋恋不舍。
而马立军和唐宇虽然是满脸疲惫的神情,但二人双眼却闪闪发光,仿佛发现了一座金山一般亢奋。
一坛坛已经封坛的刘氏二锅头酒摆在酒坊中,上面贴着唐宇写好的标示,竟也如同一锭一锭元宝一般诱人。
晚风轻轻吹过,酒坊中的热气飘散不少,所有在酒坊里做工的人都被叫了过来,刘君韬笑着扫视一圈,身后唐宇低声说道:“练总,酒坊里的工匠和学徒工全都过来了。”
“今日咱们酒坊出了好酒,你们都有大功!管事马立军奖两个月的工钱,所有酿酒师傅奖励一个月的工钱,所有学徒工奖励半个月的工钱。”刘君韬朗声说道。
话音未落,一片惊呼声响起!
马立军和那些酿酒工匠、学徒工经过短暂的错愕之后,所有人笑得眼睛都睁不开,这么大的赏格,足以让众人干劲十足,给刘君韬死心塌地的卖命了。
众人在惊喜之后,马立军急忙招呼众人跪下感谢,刘君韬笑着上前把马立军搀扶起来,又让其余的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也都起来,然后说道:“今天晚上我便在咱们酒坊用饭, 开上几坛子好酒,咱们不醉不归!”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城
正统十年,七月下,鱼山集。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鱼山集护卫队的扩编事宜已经告一段落,三千名新生力量已经全部编入各部之中。
同时,刘君韬自辖的一部中军也建立了起来。
刘君韬特意从各部之中抽调精兵组建中军,并且编入了三千新生力量中的佼佼者,获得了一支战力冠绝其余几部的中军力量。
而郭永忠也从东阿县、滑口镇、东平州等地招募了大批的郎中、大夫,组建了鱼山集医护堂,此时已经配属了分守在各地的几部人马。
在新兵操练时表现优异的白玉兴和陶吉新也引起了高冉的注意,二人不但各项操练项目都是优异,而且还在新兵之中颇有威信。
高冉看中二人都死好苗子,便将白玉兴和陶吉新举荐给了刘君韬。
刘君韬闻言十分高兴,对于这种举荐人才的事情,刘君韬向来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
于是,刘君韬特意将白玉兴和陶吉新叫了过来,现场考验了二人一遍,见二人是有真本事,都是可造之材,便当着高冉、刘子安等人的面,任命白玉兴、陶吉新为中军把总!
听到这里,白玉兴和陶吉新都是愣在了原地,二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直到旁边的高冉上去给他们一人一脚,才将二人踢醒。
白玉兴赶紧来这陶吉新大礼叩拜,说道:“请练总放心,我兄弟二人一定尽心竭力,为练总效犬马之劳!”
周围众人也都是上前祝贺。
随后,刘君韬便下令,命令兵仗局将库存的正统九年式鸟铳从已经改名为鱼山兵仗局的鱼山盐池装车,全部运到鱼山集,中军一部人马立即开始换装!
“兵仗局将这批正统九年式鸟铳运回来之后,要抓紧生产,尽快将护卫队的鸟铳缺口补上!”
张白圭笑着说道:“君韬尽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其实,刘君韬之所以要优先让中军人们完全火器化,不单单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谨慎。
此时的鱼山集护卫队几部人马之中,只有高冉所部、周宗胜所部马队和中军驻守在鱼山集本地,其余张骁军所部驻守在安山镇,严虎所部驻守在鱼山兵仗局,陈子平所部驻守在滑口镇,这几部人马要是猛然间全都用上正统九年式鸟铳,估计整个兖州府、甚至是山东都要炸了窝!
刘君韬只能先从中军人马入手,开始火器换装。
至少在刘君韬将鱼山集周边的各地官府、衙门打点好,或是让鱼山集护卫队有一个朝廷认可的身份之前,驻守鱼山集之外各部人马的换装事宜还是谨慎为上。
张骁军所部、严虎所部、陈子平所部人马就算是要开始换装,那也要低调、再低调,那些正统九年式鸟铳轻易不能外露!
此时,刘君韬最为关系的几件事情:兵仗局的搬迁,灶户的分流,鱼山集周边农庄的设立,鱼山工坊的开工,都已经基本完成了。
特别是兵仗局搬迁之后,正统九年式鸟铳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每月已经可以打造六百多杆,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鱼山集护卫队现在的需求了。
而鱼山工坊的开工,也让兖州府、乃至整个山东的豪强为之一振,那平滑的透明琉璃、透像清晰的琉璃镜子深受各地豪强、士绅、官吏的喜爱,甚至得到了南直隶等地巨富之家的追捧。
刘君韬定下的琉璃价格不可谓是不高,价格已经远高于同类的琉璃产品,但是依旧是供不应求。
而酒坊出产的刘氏二锅头也是销路极佳,现在整个山东的知名酒楼只出售刘氏二锅头,一些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也是非刘氏二锅头不喝!
光是鱼山工坊出产的这两样宝货,每月给鱼山集带来的收益,就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私盐生意的盈利了!
这一下,原先那些嗤笑刘君韬放弃私盐生意的豪强、士绅纷纷回过头来,跑到鱼山集央求刘君韬,想要继续和鱼山集做生意,代理鱼山琉璃和刘氏二锅头。
对此,刘君韬也是笑脸相迎,不过凡是想要代理鱼山琉璃和刘氏二锅头的豪强、士绅,必须接受鱼山集定下的出货价格,而且要定人定量,每家只能在刘君韬划定的区域内销售货物,任何人都不得越界贩卖!
得知了刘君韬的条件之后,几乎所有赶来的豪强、士绅都是点头答应。
刘君韬的条件虽然看上去十分苛刻,但是也给了众人一条发财之路,让每个人都有一口饭吃,而且还是山珍海味,傻子才会不答应!
于是,刘君韬通过这些自己送上门来的各地豪强、士绅,再结合商部已经铺出来的商路、店铺,成功的将鱼山琉璃和刘氏二锅头推向了整个山东、河南、南直隶,甚至北直隶、江南各省的商人闻讯都在赶往鱼山集的路上!
在应付完这一批批的豪强、士绅、商贾之后,刘君韬才有时间安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鱼山集的未来,自己应该如何让鱼山集护卫队成为一支“合理合法”的武装!
就在这时,好久未见的胡德兴跑了过来,刚一见面便大声叫道:“君韬兄弟!你的刘氏二锅头可真是带劲啊,你可要给我装上十坛子!”
刘君韬见状顿时大笑了起来,说道:“好!没问题,一百坛子都没问题!”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刘君韬心中暗道:“看来我鱼山集以及护卫队要想获得一个合法身份,还要靠胡大哥了!”
此时已经临近晌午,刘君韬便叫人准备了饭菜,又开了一坛子刘氏二锅头,便和胡德兴吃喝起来。
二人酒过三巡之后,刘君韬便将自己对鱼山集和护卫队未来的担忧说了一下,最后问道:“胡大哥,对此你有什么办法吗?”
胡德兴闻言也是沉吟了一番,说道:“此事可是不好办啊,要想给护卫队一个官军的身份,首先就要给鱼山集一个合适的身份。现在鱼山集的地位可是很尴尬的啊!”
对于这点,刘君韬也是深有体会。
鱼山集原本只是一个边远的乡村,户不过上百户,口不过几百人,不算小,但也绝不算大!
而现在,鱼山集的人口已经有上万户、几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滑口镇、安山镇,甚至和张秋镇都有一拼了!
这样的情况可是十分危险的,时间一长的话,官府必然会注意到鱼山集人口的异常增长,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刘君韬沉声说道:“现在鱼山集内的乡民登记在黄册和鱼鳞图册上的,恐怕只有十之二三而已,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胡德兴点了点头,说道:“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给鱼山集一个合适的身份;只有给鱼山集一个合适的身份,护卫队才有可能加入官军,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刘君韬闻言不禁眉头紧锁,问道:“那胡大哥可有什么好办法?”
胡德兴想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说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又要君韬兄弟破费了。”
刘君韬闻言一愣,而后便大笑了起来,说道:“胡大哥的主要莫不是再去一趟东阿县?”
“正是!我想霍千户很高兴咱们去找他喝酒的!”
胡德兴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咱们前往东阿县之前,君韬你可要事先想好鱼山集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此行的成败啊。”
“哈哈!”
刘君韬大笑了起来,说道:“此事好办!我准备大兴土木,将鱼山集现有的房屋全部抹平,重新建起一座城来,名字就叫做:玉山镇。我要将村中所有乡民的黄册、鱼鳞图册全部更改过来,使之成为玉山镇的百姓!”
胡德兴听完骇然不已。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纳捐买人当里正
六天之后,刘君韬和胡德兴赶到了东阿县。
此行,刘君韬只让周宗胜带着四名亲卫随行,并没有叫上其他人。
而胡德兴则是谁都没带,自己跟着刘君韬赶了过来,孙绪和孟凡辰都在滑口镇那边忙着杂物,此番却是没有时间赶过来了。
众人进城之时,正是晌午时分,此时东阿县的大街上人潮如织,十分热闹。
刘君韬有事在身,也没有心思四处闲逛,便和胡德兴一起直奔城内的千户衙门。
千户衙门内,刘君韬、胡德兴二人在偏厅见到了霍千户,周宗胜和那四名亲卫则是被拦在了千户衙门之外,只好先去找客栈了。
见面之后,刘君韬和胡德兴便和霍千户寒暄一阵,双方都是说着没有营养的客套话。
说了一会儿之后,霍千户笑着说道:“刘练总、胡总旗,咱们可是好酒不见了,不过这鱼山集出产的刘氏二锅头,我近来可是没少喝啊,现在都有些离不开了!哈哈!”
刘君韬笑着说道:“千户大人喜欢的话,以后我每月派人给千户大人送几坛子过来,让大人喝个痛快!”
“哈哈!好!好!”
说到这里,霍千户便沉声说道:“刘练总,说真的,自从我在你鱼山集投了银子,就好像是家中多了棵摇钱树一般,我现在可真的是日进斗金啊!说起来,我还要谢谢你呢!”
“千户大人这是哪里的话,我鱼山集的生意能做到今天的份上,那也是仰仗着大人的虎威啊!”
“哈哈,说得我心中痛快!”
说完,霍千户便看着刘君韬和胡德兴,说道:“好了!说吧,今天你们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君韬喝和胡德兴对视一眼,而后胡德兴先一步说道:“大人,事情是这样的,现在鱼山集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鱼山集周边的穷苦人家都涌了过来。刘练总也是宅心仁厚,不忍心看着穷苦人家受罪,便自己花钱将投奔过来的人家安置了下来。”
霍千户闻言不禁眉毛一挑,心中暗叫了一声不好,沉声问道:“不知道刘练总安置了多少穷苦人家?”
刘君韬略微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没有说话。
“一千户人家?”
“差不多有一万多户吧。”
霍千户闻言顿时双眼瞪圆站了起来,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咬牙说道:“刘练总的胆子可真是大得很啊!你这是聚众!你知道吗?”
旁边的胡德兴则是翻了翻白眼,心中暗道:“一万多户?君韬你这话恐怕也是有不少水份吧,一万九千户也叫一万多,一万零一户也叫一万多,那能一样吗?”
刘君韬看着有些恼怒的霍千户,说道:“大人不要误会了,草民此举完全是出于为朝廷分忧之心啊!”
“为朝廷分忧?”
霍千户气极而笑,说道:“你一个小小的鱼山集,竟然聚集着一万多户、数万人口,这是为朝廷分的哪门子忧!你这是在给朝廷惹是生非!”
“大人,现在鱼山集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也没个像样的主事之人,所以大人才会这般忧虑。要是鱼山集是张秋镇、滑口镇那样的镇子,也有个像样的里正主事,那朝廷是不是就没有什么担忧了?”
刘君韬一字一顿的说着,双眼始终盯着霍千户,只见其脸色不断变换,显然是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这时,旁边的胡德兴也是说道:“大人,此番卑职陪同刘练总前来,正是为了此事,想烦请大人帮个忙,将鱼山集那上万户穷苦人家的黄册、鱼鳞图册都变更过来,再设立一个里正,将鱼山集升格为商镇!”
刘君韬又补充说道:“大人,要是办成了此事,对于大人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事后不但我鱼山集对大人感恩戴德,一旦鱼山集的商事繁盛起来,大人投下的银子,也会有更多的收益啊!”
听到这里,霍千户怒气冲冲的坐了下来,说道:“我就知道,你们过来没有好事!”
虽然霍千户心中十分恼怒,担心自己被刘君韬和胡德兴牵连到。不过,霍千户也不得不承认,刘君韬和胡德兴所说的话有些道理。
“现在我在鱼山集的生意中入了股,已经和那刘君韬绑在了一起,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了!他刘君韬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也铁定要跟着倒霉的!”
想到这里,霍千户便准备答应下来,不过转念一想,霍千户便微微一笑,说道:“事已至此,念在咱们的交情上,我也只能帮你们一程了!”
刘君韬和胡德兴闻言十分高兴,正要说些感谢的话。
谁知那霍千户却接着说道:“不过要想办成此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我是没这个本事,必须要豁出老脸,去求知县大人!所以……”
刘君韬看着霍千户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自然是明白,便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拜托千户大人了,大人但凡有所调遣,我刘君韬绝无二话!”
“哈哈!好!刘练总就是痛快啊!”
霍千户说道:“要想办成此事,将那一万多户乡民全部划归鱼山集,就要花些银子!这样吧,每户乡民一两银子,算是购买身份的钱吧。此外,鱼山集要想升格为商镇,这里正的身份也要花一笔银子,一万两!我帮你们办成!”
说到这里,霍千户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刘君韬和胡德兴的脸色。
只见胡德兴微微皱眉,显然是觉得这个条件有些过了。不过刘君韬却是神色如常,依旧笑眯眯的端坐一旁。
霍千户不由暗暗赞叹一声,继续说道:“不过这些银子都是买身份的钱,到了知县大人那边,我还要上下打点一番,刘练总还需要再拿一万两银子!”
胡德兴闻言便要起身说话,却不成想被刘君韬给拦住了,只见刘君韬笑着说道:“好!为了让千户大人好办事,我给大人四万两银子!”
“君韬!”
胡德兴闻言顿时惊叫了出来。
而霍千户则是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君韬继续说道:“不过,此事我需要大人尽快办成,一个月的时间办成此事,如何?”
霍千户沉吟了一下,而后说道:“好!就一个月,银子一到,我马上去办!一个月后,你刘君韬就是鱼山集的里正!”
“不!”
刘君韬摆了摆手,说道:“从今以后,鱼山集改名字了,叫做玉山镇!而且,里正也不是我,是郭永忠、郭员外!”
一个时辰之后,刘君韬和胡德兴走出了千户衙门。
二人走在大街上,胡德兴不解的问道:“君韬,那玉山镇的里正你为何不当?而是让郭员外担任?”
“将来我是准备当将军的,岂能再干里正一职?”
刘君韬笑着说道。
“那你临走之前交给霍千户的那份东西,可是向霍千户所要一些工匠?霍千户能答应吗?”
“只要银子到位,我相信霍千户会办到的!”
刘君韬笑着说道:“现在咱们鱼山集,不!是玉山镇!玉山镇发展太快了,玉山兵仗局、玉山工坊都缺少各类的工匠,周边的工匠又基本上本咱们雇佣干净了,现在只能求助霍千户了!”
胡德兴点了点头,此时对刘君韬可以说是极为佩服了。
当天傍晚,刘君韬便派周宗胜带了两名亲卫赶回玉山镇,让唐宇连夜准备银子,立即起运送往东阿县!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八章 抽兵北上
当天晚上,刘君韬和胡德兴在客栈里摆下了酒菜,二人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坐在一起喝酒吃肉了,此番可谓是兴致满满。
刘君韬还特意让店家开了一坛子刘氏二锅头,叫上留在这里的两名亲卫青壮一起过来开喝。
酒过三巡之后,刘君韬见胡德兴眉宇之间略有忧愁,好像是有什么心事一般,再联想起来孙绪和孟凡臣一向是与胡德兴形影不离的,此番却没有一起跟来,于是刘君韬心中便有些迟疑。
“你们再去弄些酒菜来。”
刘君韬对身边的两名亲卫青壮说道,那两名亲卫青壮也是心中透亮,便转身出去,随手将房门关好。
胡德兴见状笑着说道:“怎么?君韬有话说?”
刘君韬给自己和胡德兴倒满了酒,而后说道:“胡大哥,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怎么会?”
“那孙绪和孟凡臣去哪了?胡大哥不要跟我说什么处理军务,你们几个手下能有几个兵丁?还有什么军务可处理的?”
胡德兴闻言不禁愣住了,脸上的笑意也是慢慢消散,而后猛地将杯中烈酒饮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刘君韬问道:“胡大哥,兄弟我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为了兄弟也是可以两肋插刀的,有事胡大哥尽管只说,可千万不要瞒着我!”
胡德兴微微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兄弟你能摆平的,这可是朝廷的事情!”
“哦?什么事!”
胡德兴沉声说道:“此番我赶来鱼山集之前,百户大人刚刚下达了命令:十天之后,滑口镇百户所的全部兵马将赶到任城卫(设在兖州府城中)集结,会同整个任城卫的兵马北上九边驻守。我听说,到时候整个山东的驻守兵马都将一同北上!要打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