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第三个条件,就是在煅烧的过程中加入氧化铅,华夏古代的玻璃产业基本只产琉璃,原因就是没掌握到氧化铅的作用。氧化铅在此时的大明还叫铅黄,并不是稀罕物,很容易就能买到。
此外除了原料,在生产时还得不断搅拌,所以玻璃炉窑也需要全新的设计。唐宇已经组织人手,按照刘君韬给出的设计图纸新建了五座玻璃炉窖,完全可以保证玻璃的产量和质量。
此时,刘君韬看着期待不已的众人,便开始了讲解:“玻璃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琉璃,主要原料是石英砂,其次还需要在煅烧过程中加入纯碱、石灰石和长石,其中只有纯碱最难搞。”
“在咱们鱼山集周边,能够大量供应烧制玻璃的天然碱主要来自碱湖和固体碱矿。特别是碱湖,咱们鱼山脚下以及东平湖周边,可谓是遍布碱湖,所以这一点咱们不必担心。”
刘君韬站在人群之中款款而谈,众人都是仔仔细细的记录着。
“……接下来就是煅烧了!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块状原料全部细细粉碎,使潮湿的原料变得干燥。随后为了保证玻璃质量,咱们还需要专门找来磁石,对原料进行了除铁处理……”
“……此外,在烧制阶段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火力的温度需要达到炼制精钢的级别。所以,煅烧玻璃的燃料也要使用炼钢时使用的焦炭……”
好在刘君韬在炼制精钢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启示,提前将制作焦炭的方法交给了张白圭使得兵仗局已经储备了不少的焦炭。
此时,张白圭也给琉璃工坊运来了不少的焦炭,以供使用。
而唐宇为了保证焦炭的及时供应,也在琉璃工坊里修建了一座专门烧制焦炭的炉窖。
“待到溶液流出,便要接入专门的铁质模具之中,等到冷却定型之后,便是各种形状的平板琉璃了!”
说到这里,刘君韬已经是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便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镀水银!”
刘君韬又是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是将整个烧制琉璃的工序说完。
马立军、唐宇以及几名工匠早就已经被刘君韬所说的工艺震住了,众人看向刘君韬的眼神满是崇拜和仰望。
这时,唐宇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便问道:“练总,咱们难道只烧制平面琉璃吗?”
旁边的马立军也是反应了过来,问道:“对啊练总,咱们为什么不烧制琉璃瓶、琉璃杯?如此样式多起来的话,咱们工坊的收入可是会猛增的!”
其实,刘君韬之所以建起这座琉璃工房,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挣钱,增加鱼山集的收入只是一个次要的目的。
刘君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将来的炮兵部队做技术积累!
在此时的大明,火炮只是辅助火器,射击精度十分差劲,只能轰击敌军大阵,或是城墙,根本就无法射击特定的目标!
因为此时的大明,乃至是西方国家,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光学玻璃!
有了光学玻璃,刘君韬就可以量产火炮的瞄准器具,就可以量产单筒望远镜!
别小看这两样东西,这两样利器可是能够改变战场走势,甚至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
正因为如此,刘君韬才摒弃了琉璃瓶、琉璃杯等产品,而是专攻平面玻璃的生产,准备攀登光学玻璃的科技树!
当然,此时和唐宇、马立军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二人也不可能理解什么叫做精确打击。
所以,刘君韬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敷衍了过去,唐宇和马立军见状也就不再坚持了。
最后,刘君韬对唐宇、马立军,以及几名工匠说道:“现在烧制琉璃的全套技艺只能你们几个人知道,如果有谁将这套工艺说了出去,我定当严惩不怠!”
众人闻言都是肃然。
“此外,整个工坊必须实行我制定的流水线生产,凡是有人偷学技艺,你们就将贼人交给常宏道,常宏道会将贼人带走处死!”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都是凛然,纷纷点头应下。
刘君韬又交代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然后将自己对于光学的设想交给了马立军,嘱咐其在琉璃工坊步入正轨之后,加紧研发一下。
“琉璃工坊可以立即投产了,一月之后将生产出来的样品送到鱼山集,我要亲自查看!”
马立军重重的点头,说道:“练总放心!”
“好了!咱们现在去山上的烧酒工坊吧!”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刘氏二锅头(一)
刘君韬和唐宇、马立军一同登上了鱼山,朝着山上的酒坊走去。
沿途上,常宏道手下的护卫队青壮把守着沿途要点,严密程度丝毫不比山下的琉璃工房差,刘君韬看了也很是满意。
众人到了酒坊之后,马立军便带着刘君韬四下看了一下,然后说道:“练总,咱们酒坊的曲子好,酒窖好,高粱也好,所以这酒粮就发的好!在您来之前,为了检验酒粮的好坏,我便开始小规模的酿酒了,算是试做一下。按照招募的酿酒师傅的话说,其实现在这样子直接压出来都可以当酒卖了。”
刘君韬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了旁边的酒坊学徒们,见众人正拿着木锨把酒粮铲进木桶,然后向酒坊内运过去。
这时,马立军躬身说道:“练总,前面就是蒸酒的作坊了,现在天气热,这里面就更热,进去没多久浑身上下都被水浸湿了,咱们还进去吗?”
刘君韬摆摆手,说道:“大家都是男人,热了就光着,我就是要看你们怎么出酒的。”
听到刘君韬这么说,大家也都无话,唐宇、马立军跟进去就是了。
众人才走到门口,刘君韬的额头就见汗了,里面热气蒸汽扑面而来。
“跟你说了多少遍,拉风箱不是拉锯,要压住慢慢来!”
众人刚一进来,便听到里面的酿酒师傅大声吆喝起来,蒸酒大灶边上,正在拉风箱的学徒工连忙放慢速度。
刘君韬来的时候曾经嘱咐过,说酒坊里的很多东西自己不懂,要详细解说,看到这一幕,边上的马立军便说道:“练总,蒸酒要慢火细蒸,才能把酒气全蒸出来,要是火一大,发的太快,反而没有酒出来。”
刘君韬点了点头,只见一口直径七尺的大锅放在灶上,但在外面仅仅能看到锅沿,因为锅上还套着一个五尺出头的大木桶,完全将锅套在里面,这木桶严丝合缝的,木板拼接的地方还用材料抹平,外面又围着几层厚布。
在这大木桶上半部分的开着几个小口,有几根铜管伸出来,而这大木桶的正上方则放着一口浅底大锅,边上还竖着个木架梯子。
“下面这个大锅叫做地锅,中间这个叫做蒸桶,上面那个就是天锅,等下在地锅上铺满酒粮酒母,然后慢火细蒸,酒气便会上升,那天锅里放着冷水,酒气在天锅上凝成酒水,掉在天锅下面的露台上,然后顺着铜管流出来,这就做出酒了。”马立军解释的很是详细。
刘君韬听得十分专注,身后的唐宇显然也是头一次看到酿酒的过程,也是听得很仔细。
那边,一名酿酒师傅在蒸桶上一摸,低头看看灶里的火,便抬头大声说道:“可以蒸酒了!”
马立军看着赵进点头,连忙吆喝说道:“起蒸桶,下酒粮,盯着外面香头,等那香燃尽,去外面井里打水去。”
那蒸桶上有木杠,几名学徒过去,一同吆喝了声,齐齐发力,把那蒸桶平稳抬起,地锅边上早就有人准备好了,把一桶一桶的酒母酒粮倒入地锅的大蒸屉中,等倒的差不多,又用木耙将酒粮铺平。
与此同时,也有人看着放在干燥避风处的一个香炉,那里面并不是常见的一炷香,差不多比自家香炉的线香长度短三分之一左右。
有人喊着号子,将蒸桶放下,把早就预备好的湿布仔细的围在蒸桶和地锅的结合部,防止蒸汽露出,那炷香很快燃尽,学徒们急忙挑着扁担去担水。
“练总,如今天气炎热,要是水来的太早就热了,也就出不了酒,只能等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再朝着天锅加水,这样才有效果。”马立军解释说道。
这时,有学徒工一直看着蒸桶,待到第五个人挑水进来之后,蒸桶上半部分开始有蒸汽冒出,一名上了年纪的酿酒师傅便大声喊道:“加水!”
立刻有几名学徒工踩着木架梯子爬了上去,然后人手传递,把一桶桶冰凉的井水倒入天锅之中。
“水满了!”
一声吆喝之后,下面便不再传递酒桶,但又有人给木架梯子上那人递了一根木棍。
“下面热气烘着,凉水很快就热了,要不断的搅和才能用的长久些。”马立军又解释说道。
外面还有人将柴禾搬进来,两名学徒工蹲在灶边上盯着火,不时的安排添柴或者让风箱速度变化些。
此时,蒸桶上半部分共有四根探出的铜管,每个铜管下面都已经放上了酒坛子。
酒坊中,尽管通风不错,但热气依旧逼人,酒坊里的人都精赤着上身在忙活,刘君韬这一干人也都光着膀子。
“出酒了!”
忽然,有人高喊一声,酒坊内上下人等都是露出兴奋的神情,酒坊能做多久不好说,酿酒出来之后好喝不好喝难说,但毕竟从废墟上重建起来,从无到有干了这么久,看到酒液从铜管流出,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种成就感。
刘君韬、唐宇也都跟着振奋了下,都盯着那几个铜管看,一股浓烈的酒味弥漫开来。这股味道很冲鼻子,丝毫谈不上香味,刘君韬的神色还算正常,但是其他人却都皱起眉头,包括唐宇。
马立军看到大家神情,连忙解释说道:“酿酒的酒头都是这样,这酒不是马上装坛子的,要等这一锅酒都蒸完,然后把所有的酒混起来存上几天才卖。”
马立军说完之后,便看向了刘君韬,却见刘君韬神色依旧淡然镇定,丝毫没有失望的样子,甚至眉宇之间似乎有喜悦的神色。
“上面用力搅和!”
就在马立军疑惑不已的时候,忽然听到酿酒师傅喊了起来,只见站在木架梯子上那位学徒拿着木棍用力的搅动天锅里的水,铜管里面的酒淅沥沥的不断落入酒坛之中。
此时,酒坊里的温度越来越热,而铜管里滴出的酒却是越来越少,站在木架梯子上那学徒大声吆喝说道:“天锅冒热气了!”
“风箱停住,快些换水!”
在筹备酒坊的这段时间里,酒坊的学徒工们已经训练得很熟练,又有人推着别的木架梯子靠前,将天锅里的热水舀出,下面又有人挑着井水入内换水,大家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很快天锅里的水就被加满,一名老师傅又吆喝着喊道:“拉风箱,添柴!”
风箱鼓动,火势缓缓变大,蒸桶缝隙弥漫出来的蒸汽又变浓了,铜管里滴下的酒水开始变多。
“练总,现在出酒就多了。”马立军解释说道。
“接酒的坛子不用换吗?”刘君韬突然开口问道,自从进入酒坊之后,刘君韬便一直沉默的看着场中的各项工序,始终没有说话,这一开口便吓了大家一跳。
马立军闻言不禁有些糊涂,迟疑的说道:“练总,那些酒坛子是不换的,第一次出的酒少,酒坛都装不了三分,还能继续用的。”
刘君韬听到这里突然笑了起来,一直盯着刘君韬的众人又被吓了一跳,大家发现刘君韬笑的极为欢畅,好像遇到了极为高兴的事情。
“换新酒坛接酒!”刘君韬突然开口说道。
马立军闻言不由一愣,不明白刘君韬为什么突然要让众人换新酒坛。
于是,马立军下意识的开口说道:“练总,酒坛也不便……”
“快换!”刘君韬斩钉截铁的喝道。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氏二锅头(二)
刘君韬的这一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怒喝了,屋子里的人都被吓得一颤,马立军此时也不敢多话,连忙吆喝着学徒工换坛子接酒。
在这期间,马立军和唐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不明白刘君韬这是什么意思。
“这味道冲鼻,把第一锅的酒拿出去!”刘君韬又说道。
刘君韬说话的时候气势十足,酒坊里的学徒工当然知道该听谁的,连忙又过来几个人将第一锅出的酒给搬了出去。
突然间,唐宇发现酒坊里弥漫的味道已经不再是那种冲鼻的酒味,而是真正的酒香。
这是真真正正的香味,当然不是什么芬芳,但却让人感觉到这是酒的味道,而且还应该是不错的酒,酒味炽烈,但却带着几分清冽,组合起来却显得有些柔和。
此时,整个酒坊里每个人都在抽动鼻翼,都在嗅着酒坊中的味道,满脸的不可思议,就连拉扯风箱的人都放慢了动作。
刘君韬也是嗅着酒香,满脸都是喜悦之色,笑着说道:“别耽误了出酒,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君韬这句话声音不大,听到的人都是一震,连忙忙碌起来,马立军在那里呆愣了一下,却连忙跑到蒸锅附近,伸手捞了一把酒水,就那么直接喝起来。
一口烈酒下肚,马立军整个人都呆在了那里,呆了会儿,又情不自禁的舔舔自己的手掌,又去捞了一把,喝了几口,又呆愣在那里。
唐宇叮嘱了句烧火添柴的伙计,也快步跑过来,他还知道拿个酒碗,接了点酒喝了口,他也是呆在了那里,然后又喝了口,酒碗掉在了地上,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蒸桶。
此时酒坊里已经全是酒香,闻过前面那些冲鼻的味道,对比起来,现在的味道格外醇香,每个人都下意识的大口呼吸。
片刻之后,所有人都的眼神都看向了刘君韬,大家都是万万没想到,一向杀伐决断、果敢善战的刘君韬,竟然还会酿酒!
“练总当真是能者无所不能,还真知道如何酿造好酒!”
唐宇和马立军都是由衷的赞叹着,周围的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也是被震住了。
“啊!”
突然,正在和大家说话的马立军猛地一声大喊,把所有人都吓到了,大家都是看过去,只见马立军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怎么从来都没想到过,怎么大家都没想到过,酿酒师傅教我,出酒就出酒,然后把前后的酒搀和起来就可以买了,怎么就没想过这第一锅的酒不能喝,第二锅出的酒才是好酒,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尝一口!”
那边的酿酒师傅也是重重拍在灶台上,大喊道:“原来这么回事,原来这么回事,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到!”
马立军看上去十分激动,脸上突然淌下眼泪来,在那里大声的说道:“练总!部长!咱们能做出这等好酒,今后不但整个山东,就连整个南直隶、河南,甚至是北直隶和更远的地方,都会买咱们酿出的酒!这可是一颗摇钱树啊!这比私盐生意强多了!”
周围的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也是明白这个道理,众人无不拍手庆贺,好几个人都是大声叫道:“要发财了,要发财了!”
众人说归说、喜归喜,刘君韬还是微笑着看着酒坊中的众人,只见灶台旁边的徒工们还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第二锅出的酒要比第一锅多很多,已经有人把新酒坛拿了进来,准备替换接满的那些。
这时,刘君韬却回头说道:“这里发生的一切对咱们无比要紧,你们所有人都不准对任何人讲,包括自家父母兄弟,明白吗?”
众人听刘君韬说的这么慎重,哪里敢不听从,都是频频点头应下,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酒坊的利益和他们也息息相关,当然明白保密的重要性,所以答应的都很坚决。
刘君韬眼见大家都是答应了下来,心中也是高兴,便点点头,扬声说道:“好了,现在大家都不要发呆发愣,今天才刚刚开始,抓紧做活!”
刘君韬这句话说出,酒坊里的每个人都没了走神恍惚的状态,立刻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刚才的事情,所有人都已经把刘君韬奉若神明了。
就连马立军也是精神百倍的开始忙碌起来,抱着一坛子二锅出的白酒往库房走去。
刘君韬含笑看着,又扬声说道:“从今天起,每一锅出的酒都要单独用酒坛装,要单独标记,谁也不能弄混了!”
旁边的唐宇闻言,不由笑着接口说道:“练总,我这就去写标记,给他们打个样子,以后也好做得规范一些。”
刘君韬笑着说道:“也好!”
之后,众人便各自忙活开了,刘君韬也是让马立军找来了一个小马扎,就坐在灶台边上等着。
这第二锅出酒最多,耗费的时间也长一些,接下来又换了两次水,直到第三锅出酒的时候,酒味才有些变淡,到了第四锅出酒,那味道酒更淡了。
而到了第五锅出酒的时候,酒液的味道已经有点发酸,不能入嘴了。
看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刘君韬再提点什么了,对酿酒的传统工艺烂熟于胸的马立军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第二锅出的酒和第三锅出的酒可以混起来,那味道就更加合适。”
马立军在和几名酿酒师傅简单商议了一番之后,便现场在那里,指挥学徒工把几种酒勾兑起来,也不用讲什么比例,直接混合就好。
“扬州和江南那边口味偏淡,如果将来有需要,可以把第四锅出的酒再掺进去。”马立军想了一下,抿着嘴说道。
待到出完五锅酒的酒粮已经变成了酒糟,被迅速的清理出来,这个东西也可以卖钱,喂猪的话可是非常好的饲料,可以卖给民部那边再挣上一笔。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学徒工们手脚麻利的将地锅蒸屉上的纱布拿出来在水里一泡,然后拧干又铺上。另外几名徒工们紧张的放置新的酒粮,准备进行下一个循环。
看着学徒工们在这边忙碌,马立军叮嘱烧火的徒工几句,也跑过来奉承着说道:“练总,咱们既然酿造出了这样的好酒,那将来肯定好卖啊,所以我觉得咱们的好酒要有个好名头,这样才能畅销天下!练总,你来起个名字吧!”
旁边唐宇也是起哄说道:“是啊练总,起个名字吧,这样的好酒,将来一定是咱们商部横行天下的王牌!”
刘君韬沉吟了一下,而后笑着说道:“既然这酒是截取了第二锅出的酒液,那就叫二锅头……就叫刘氏二锅头吧!”
刘君韬一发话,唐宇、马立军等人哪里会有异议?当即将酒名定下,就叫:刘氏二锅头!
马立军更是夸张,甚至叫来几名学徒工,让他们赶紧到院子里点上鞭炮,庆祝一下酒坊出产的好酒有了名字。
刘君韬见状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众人的反应竟然这么大,急忙将众人拦了下来。
随后,刘君韬也是对马立军嘱咐了一番,说道:“这酒坊的规矩也和山下的琉璃工坊一样,所有的酿酒师傅和学徒工都要严守秘密,他们的家属也要严加看管。酒坊的激励机制现在已经建立,我刘君韬既然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他们就应该全力以赴,任何人走漏了消息,不用询问,直接让常宏道带人来处理!”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刘氏二锅头(三)
刘君韬说完之后,众人都是凛然,没有人会怀疑刘君韬所说的真实性。
这时,唐宇笑着说道:“练总,这刘氏二锅头的名字虽然平常,但是却包含这练总的姓氏,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咱们鱼山集的产业,这无形当中可是增加了咱们酒坊的竞争力啊!”
刘君韬看了唐宇一眼,明白这是唐宇怕自己吓着那些酿酒师傅,故意转开话题。
于是,刘君韬仔细看了看唐宇,见其已经浑身湿透,却依旧不肯赤膊上身,看着滑稽的很。
刘君韬便笑着说道:“现在酒坊的事情已经布置完毕了,你也赶快换身衣服凉快下,看你热的,都湿身了。”
众人闻言都是轰然大笑起来,唐宇低头看看自己,也是跟着笑了起来,答应后转身出门,那边马立军也是自去忙碌了。
刘君韬从旁边拽过来个空酒坛坐在上面,自嘲的低声说道:“其实我就是想叫二锅头的,只不过这山东没有牛栏山罢了!”
其实,刘君韬的这套做酒的工艺的确就是二锅头的工艺,而且还是山寨了后世北京牛栏山二锅头的技术。之所以加上了刘氏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纯粹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姓氏而已。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二锅头酒要再过百年才会出现,没什么可避讳的。
就算是有什么人比较聪明,从这二锅头的名字上悟出了酿酒的工艺,到时候刘氏二锅头也已经打开了局面,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别家的仿制二锅头白酒也没有什么生路可言。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别人仿制的二锅头酒能够和刘君韬的刘氏二锅头相抗衡,刘君韬也有把握,凭借商部的雄厚实力将其彻底打垮!
毕竟,刘君韬有着后世几百年的见识,什么样的商战、促销手段没见过?真要像挤垮几家酒坊,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其实刘君韬从前所学的知识和做酒并没有丝毫关系,但自己却比较喜好喝酒,只有这种醉酗酗的感觉,才会让刘君韬感觉不到没有亲人的孤独感。
就这样,经历的酒场太多,喝的酒太多,很多酒上的知识和典故刘君韬也就知道不少。
说来也是有趣,这二锅头酒的做法就是刘君韬从前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原因无他,听得太多,被动记忆的很清楚。
二锅头的典故刘君韬听过许多次,说是从前做酒的时候,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又对人体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