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孤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不是很丑
又是一天开始了,码在院墙后面的土坯已经阴干,毛玉龙准备开始搭建火炕。
这个活计在东北老家叫盘炕,是个力气活,也需要有个人搭把手的。
于是毛玉龙就趴在院墙上,对对面院子里喊:“老三,老三。”
赵老爹就在门里伸出脑袋问:“是玉龙啊,找三子有什么事情吗?”
毛玉龙就伸着脖子回答:“我想做点力气活,但大伯您看看我这身子骨,根本就不成,所以想请三弟给我搭把手。”
赵伯就笑了:“都是邻居,说什么请字,小秀才就不是干活的,这事情就我们爷两个来吧。”
说完,冲着走出屋子的三儿吩咐:“今儿不出去了,帮小秀才干点活吧。”
三儿就爽快的答应了,于是,爷两个也不走大门,直接跳墙过来,等着毛玉龙吩咐。
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想要干什么,但既然他把人都喊来了,也就顺着他吧,自己的这个家是要交给这个儿子掌握了的,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既然他大伯和三儿过来,你们忙,我去街上买点菜割点肉,叫上他赵大妈晌午咱们两家一起吃。”
都是街坊邻居,帮忙不需要公钱的,但一顿饭是要管的,赵伯靠着带着儿子上街打把式卖艺赚点吃喝,生意非常的惨淡,有上顿没下顿的,这耽搁上街自然晚饭也就没了着落了,所以娘才叫赵家伯母过来,说是帮着烧饭,还不是还了人家一顿晚饭。
听说能有肉吃,赵伯非常高兴,三儿也卖力气的干活。
火炕在这个时候,南方还没有,赵伯见了很新奇,盘炕虽然累,但活计不复杂,干的也欢畅,赵伯和三儿根本不让毛玉龙插手,只是让他指挥。
盘炕在东北算得上是个手艺活,即便科技相当先进的后世,大墙上,还可以随处看到盘炕的小广告呢。一盘炕好不好烧就在最后烟囱下的所谓的狗窝,也就是抽风口上。毛玉龙亲自上手,指点赵伯:“这个是关键,也是手艺,我现在交给您,等您老上心学会了,就可以给别人盘炕赚点手艺钱养家,这可比您爷两个上街卖艺强多了。”
被毛玉龙这么一说,赵伯当时惶恐的不行:“小秀才的手艺怎么能随便学呢,不不不,这个你自己弄,我们爷俩个出去,你弄完了我再进来帮忙。”
这个年代,手艺是讲究传家的,是一家几代的吃饭家伙,偷师学艺是被鄙视的,就等于抢了人家饭碗,最朴实的知识产权被淳朴的执行并维护着呢。
毛玉龙一把拉住赵老爹:“大伯,你不是不知道,我是要读书上进,将来是要到外地做官的,我怎么能干这个活计?”
赵伯连连点头:“是是是,我把这个忘了,将来小秀才要考举做官的,怎么能做这个粗鄙的活计?”
“而我估计,等我将火炕搭建好了,这东西不但冬天住着暖和,更除了夏天的湿气,一定有街坊邻居看出他的好,一定会有样学样的,这样就会在杭州慢慢的流行起来,而您是第一个会这个手艺的,凭借着他,你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赵伯就双眼发红,哽咽的冲毛玉龙拱手:“我也看出这个好了,等我回去也盘一个,这是小秀才交给我的的手艺,这是小秀才你给我的活路啊,我们一家子得怎么感激你啊。”
街坊邻居没有关键的利益冲突,反倒走的比本家族的人更近,尤其毛玉龙又交给赵伯一个养家的手艺,当时真的是感激涕零了。
娘在厨房擦着手笑着回:“什么感激不感激的,正所谓亲戚盼倒,邻居盼好,大家的日子好了,看着也是开心不是。”
赵伯就对在厨房里忙着的媳妇吩咐:“你回去,把那只老母鸡抓来做个晚上菜。”
娘就赶紧拦着:“别的,那老母鸡还是你家的油盐呢,使不得。”
赵伯母就挤出去,边走边道:“我当家的学了小秀才的手艺,那以后的日子就活泛了,一只母鸡也就不是什么了,还有什么使不得的。”
既然人家出了母鸡,娘也大方了一把,在床底下的瓦罐里拿了十几文钱,叫小丫去街上的杂货铺里沽一斤酒。小丫就拿着一个瓶子,一蹦一跳的往外跑,小黄在后面屁颠屁颠的跟着保护小主人去了。
当火炕和灶台连上之后,烧饭的烟火在炕下流动,还潮湿的火炕就开始冒出霭霭水汽,虽然现在还不能用,但原本湿冷的房间就已经变得温暖起来了,这样的结果立刻让其他人啧啧称奇。大家也看到了未来这个火炕的前景,一项一脸凄苦的赵伯母的脸也开始带上了笑容,因为她看到未来自己的男人,凭借这个手艺让一家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而毛玉龙在晚饭的时候心情也高兴不少,不单单是自己将告别阴冷的南方冬天,最主要的是一个举手之劳就解救了一家人,这真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妙处。
第二天的时候,几个同年按照惯例前来拜访,毛玉龙当然热情招待,将他们让到已经干了热炕上坐了。
这个温暖的热炕让所有的人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更感觉舒服。
毛玉龙立刻就展开了现场解说和推销,将这火炕的妙处说的是天花乱坠,将这门手艺说的是深奥无比。最后隆重的推出了这个独门手艺的赵伯。当时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和家里的商量一下,立刻施行改炕改灶计划,至于工钱,几个富家的根本没问题,至于和自己一样的,可以收半价。
送走了几个同年,毛玉龙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由得捏着下巴得意,一不留神,自己还在这个年代推行了那个年代不能推行的改炕改灶的大业,是不是自己该参合一下发笔邪财?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因为这个年代注重身份,自己准备走科举的路子,别因为这个而影响了。
但其实毛玉龙想多了,在这个年代,虽然更加鄙视商人,但已经严重的流于表面了,放眼看去哪个官员的身后不是经商为他们聚敛钱财,东林之所以坚决反对国家对商贾收税,还不是东林就是商人最大的代言人,收税了,就等于动了他们的奶酪。
正所谓挡人钱财等同杀人父母,而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天底下最大的仇恨,都上升到了这种程度了,东林还不往死了整挡他们财路的阉党?
至于没了这块收入,大明的财政是不是破产,边军将士是不是冻饿倒毙无力御敌,大明是不是最终崩溃灭亡,那干东林什么事?屁事都没关系。
明末孤臣 第21章 种豆种瓜油菜花
正所谓日子还要过,尤其是毛玉龙心中惦记着那200亩,已经是自己手下的水田,就想着早早的看一下自己名下的田产,算计一下将来怎么看这帮混账的东西哭都找不到北的情景。于是在天亮吃过早饭之后,和娘说了一声,也不锻炼,直接拿起了一个锄头就准备到城外的田地里,看一下自己未来的家产。
现在毛玉龙的心思,不管娘怎么用笤帚疙瘩打自己,这200亩地自己是要定了,即便是把这官司打到金銮殿上,自己也是稳赢不输。发家致富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给那些总是欺负自己孤儿寡母的族人一个教训,也将原先他们吃了自己的,连本带利的拿回来。
当然做人不能将事情做绝,毛玉龙大度的决定,就拿他们一年的,其实这也就够了。一年两季十万斤稻谷,按照现在稻谷每石四钱算,自己将有三百三十两银子的进项,这是绝对的一大笔钱,等于三十家中等户一年的开销了。有了这笔钱,自己就会做许多事了,自己娘三个就可以丰衣足食了,自己进学的钱也就有了,自己就可以安心的读书科考了——前途是一片光明滴。
出城的道路是宽旷平坦的,自家的宗祠就在这条官道的边上,毛玉龙走到宗祠前面的时候,却被五六个孩子拦住了。这都是那几家长房人家的嫡系子孙,也就是前天想要过继给自己家的那几个孩子,这时候见毛玉龙过来,就被家长怂恿着,围住了毛玉龙。
族长大老爷的孙子,站在道中间,掐着腰,仰着脸,冲着走过来的毛玉龙,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我要过去给你家当你的儿子,你还给脸不要脸,其实我过去给你家当你的爷爷都应该。”
其他的几个孩子也就一起吵闹谩骂。
本来是小孩子,他们并不懂得这些事情,但是毛玉龙看到蹲在宗祠前面的几个大人,还有拿着针线笸箩,在太阳底下有一下没一下做着活计的婆姨们,也就心知肚明了,小孩子无知,但大人明白,这是明显的被大人怂恿着,找着自己的麻烦。
几个男女大人就看着要暴怒的毛玉龙,立刻编排指责:“他们不过都是孩子,懂得什么事情?你已经是秀才大人了,你怎么能和一群孩子较真儿。”
毛玉龙的心中已经怒火中烧,他们的确是孩子,但你们这些大人却不能用他们是孩子,便纵容他。
你们可以纵容他,因为你们是他们的父母,但我凭什么要纵容他?我又是他们的谁?
毛玉龙心中就真的恨得无比,这是明显的,大人找不着毛病,用孩子来纠缠自己,不过看到坐在门洞里威严的族长老爷,毛玉龙就笑了。对着这几个孩子,展现了他八颗雪白的牙齿,露出最和善的笑容,蹲下身子来,对着刚刚对自己吐口水的那个族长老爷的孙子,笑着道:“你做的非常对,你这样的行为会得到回报。”然后就在自己的袖口里摸出了一文钱,递给了这个孩子:“拿去买一串糖葫芦,算是对你的奖赏。”
得到了这样的鼓励,其他的四个孩子有样学样的纷纷向毛玉龙吐口水。毛玉龙当然不能厚此薄彼,要不那就是做人的不厚道。于是就在自己的袖子里又摸出四文钱来:“来来来,见者有份,每人一文,绝对不差分毫。”
面对这样的状况,坐在祠堂前面的那些男女,纷纷哈哈大笑起来,为毛玉龙的犯傻,更为自己儿子们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
摆脱了这些孩子们的纠缠,毛玉龙就施施然的走进了田野。
江南四季不分,虽然是冬季,田野到处依旧是一片雾霭葱茏,无数辛苦的百姓,在水田里努力的翻耕着土地,为开春的时候能够插秧做着准备。
毛玉龙就照当初文书上写的地址,不断的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土地,每一步走下去,心中就无限欢喜,这些就是即将是自己的土地,自己怎能不珍惜呢,看着shǎ bi一样的族人还在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自己,毛玉龙的心情就更好了。
你看我是傻子,我看你是傻子,天下芸芸众生,都互相看对方是傻子,都在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一个人,那么到底谁是傻子呢?只有当事情结果揭晓的时候,聪明人和傻子自然就分开了。其实在没有揭开谜底之前的这种互相认为对方是傻子的感觉,的确是非常让人享受的。
不辞辛苦的走了一大圈,不过是将自己心目中范围中的土地才走了110。
看着比想象的要大的多的土地,捏着黑油油的泥土,放到鼻子底下仔细的闻闻,一股沁人心扉的芳香就让人舒服的直哼哼。
二百亩土地,是种瓜好呢,还是种豆好,还是种上一片油菜花?毛玉龙就没心没肺的纠结着了。
一个族人就拄着农具,掂上下巴,满眼戏虐的看着毛玉龙蹲在那犯傻,最终还是冲着他嗨了一声:“嗨,看啥呐,着也不是你的,你那样子是不是傻?”
毛玉龙就仰起脸,露出天真的傻笑:“我就想啊,我们今年马上,是要种豆呢,种瓜呢,老人可是说了,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啊,种什么种子得什么果实啊。”
这个族人就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左右寻找着同伴,最终冲着一个同伴大声的道:“这毛玉龙真的是读书读傻了,还操心起我们的天地种什么了。”
那个族人就羡慕的回答:“你真有福气,将地挂在了秀才的名下,再也不用缴纳皇粮赋税了,还要人家小秀才操心,真的是福气啊。”
这个人就不理这个族人的酸,对着毛玉龙道:“毛玉龙你个傻子,咱们江南哪里有用好田种豆种瓜的啊,现在先种一茬油菜,然后是稻谷,你五谷不分,还是读你的死书去吧。”
毛玉龙也高兴起来,竟然有些手舞足蹈啦:“种油菜好啊,全都种上油菜,到开春的时候,扯地连天的嫩黄的油菜,行走在其间,是一副多么美的画卷啊,到时候携着一两好友,带着一两美女,徜徉其间,那就是人家至美的仙境啦,好啊,好啊,就油菜花啦。”
然后就在一群族人看傻子疯子的哄笑里,扯开他刚刚变声的公鸭嗓,直着脖子吼:“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
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
五亩良田呦种点啥
谁会记得我的模样
谁会记得我受过的伤
谁的yu wàng谁的战场
让我们都背离善良——
、、、、、、、
有妻有儿呦瓦呀瓦房大
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
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明末孤臣 第22章 捧杀
在田地里快乐的疯了一天,看看夕阳即将斜下,感觉到疲惫的时候,就露出一脸傻子般的微笑,冲着那些看傻子一样的族人恭敬的告别,准备回家。
皮冻已经吃了两天了,妹妹已经没有了下饭的菜,怀里还有30文钱,准备再到肉铺里去,买一些肉骨头,让自己的一家再次吃的心满意足。
带着满脚的泥土芬芳,怀着一副愉悦的心情,扛着锄头,踏着夕阳的光辉,毛玉龙进了城门,还开心的和城门口执勤的那个穿的破破烂烂,都看不出军服样子的老兵打了招呼问了好。
城门口的老兵真的老了,老到了佝偻着腰,喘气和风箱一样了,不拄着他的扎qiāng,都站不稳的地步,但他在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继续盘查着可疑的人。
看到毛玉龙,就和蔼的询问:“小秀才可是踏青郊游得了好心情?”
毛玉龙就舒畅的回答:“哪里有那踏青的闲情逸致?不过是看看即将属于我的田地,看看能种点什么。”
“那小秀才要种点什么呢?”老兵就闲闲的问。
毛玉龙就哈哈一笑:“我到是想要构想,但其实我就是瞎想,根本就不做数的,不过是图个穷开心罢了。”
这个老兵就点头:“开心就好,哪怕是穷开心呢也是开心不是。”
“老爹说的是啊,不管穷富,开心第一。”然后就咦了一声:“我出来进去的,每次怎么都是看见您老一个人在这里值守呢,其他的兄弟们呢?”
这个老兵就拄着qiāng杆,喘着气回答:“那帮兔崽子正在闹脾气呢。也是啊,都三年没发军饷了,大家只能靠着城门口收点税来维持的,这不,前几日上面下了新的规矩,说是这税收要上缴了,所以啊,大家就干脆不干了。”
毛玉龙就无奈的摇头,大明的卫所已经彻底的烂了,卫所的士兵祖上的田地早就没了,现在,这城门税收再被上面收回去,这些士兵就真的没了活路了,这样子下去,说不定就把人家逼上兵变的死路上去了。
一想到这,毛玉龙的脑袋里不由得轰的一声,似乎他想起来又想不起来什么,天启四年这杭州可是发生了两件大事的,都和兵有关,是什么事呢?毛玉龙就留下那个老兵继续在城门絮絮叨叨,带着疑问,回到了城内。
结果再次走到祠堂门口的时候,他看到在祠堂前面的路中间,那几个顽皮的孩子在拦截路人索要铜钱,不给就不让过去。
有的路人就大声的责问旁边的大人:“你们怎么不出来管管你们的孩子?这样下去还得了?”
结果躲在一边的大人就一起回怼:“他们都还是孩子呢,小的,等大点再管也不迟吗,你跟个孩子叫什么真儿,真的没了肚量大气。”然后就是一片的鄙夷眼神,让那些过路的大人羞愧。
是啊,还是个孩子吗,大人和个孩子较真,真的小家子气了。
于是一些路人被纠缠的无奈,就给上一文,而有些路人却不给,就招到孩子们不断的纠缠谩骂吐口水,而坐在一边的大人还时不时的对吝啬的路人冷嘲热讽。
一旦孩子们得了铜钱,递到大人们面前的时候,立刻就得到了大人们的一阵阵夸奖,于是,这些孩子就更加得意,拦截的更欢了。
再次被族长老爷的孙子为首的几个孩子围拢住,他们继续和毛玉龙纠缠不清,并且开始向毛玉龙吐口水。
毛玉龙就暗笑道,习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养成的。上午的时候,他们向自己吐口水,自己给了他们每人一文钱,作为吐口水的奖励。这样的举动不但没有被他们的大人阻止,反倒得到了大人们的鼓励,这样一来,他们无邪的心理就认为,这样的举动是正确的。
而贪婪的大人因为孩子给了他们一文两文的钱,就认为这是来钱的道道,更加乐意于孩子们如此做为了。
于是,他们就那么下午当然也就拦住自己,用吐口水的办法继续获得一文钱,现在已经发展到向路人拦截索要了。
这都是聪明的孩子啊,尤其看到依旧蹲在祠堂门前那些男女族人,他们依旧像看傻子一样看自己,依旧以一个聪明人的高高在上,看一个已经成为大明国朝秀才,被人称呼为神童的傻子,他们不但没有劝阻,反倒是沾沾自喜的鼓励,怂恿这帮孩子们继续这么做。
“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惯着,但他不是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和你们一样惯着他?”这是毛玉龙心中的话,想着这句话的时候,毛玉龙就再次展露出他八颗雪白的牙齿,展露出他最温和的笑容,在袖子里摸出五文钱来,一一的分派给这五个孩子。
“好吧好吧,你们的孩子我也应该惯着。”
这个习惯应该继续培养,这叫什么?这叫捧杀。
这叫什么,这叫小霸王养成计划。
当你的孩子你不管的时候,总是要有人替你管的。当然,毛玉龙没那个闲心,他只是继续帮着那些大人家长惯着他们宠着他们,高兴的执行着捧杀。
在今天早上的时候,看到这些孩子对自己没有接受他们过继到自己的名下之后,他还是一时冲动,想要答应这件事的,毕竟族人都得罪光了也不好不是。看看,现在自己就成了全族的公敌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究其原因,还不是自己太小气,自己没有做到真正的为族人而大公无私吗。
但当毛玉龙想要找族长答应这件事情的冲动一出的时候,就想起那天自己说出自己要慢慢的以天下最高的道德制高点孝道,来折磨整治这些贪婪的占自己便宜,而不给自己留一点活路的家伙,最终将他们以忤逆罪打杀的时候。在娘的一顿暴打之后,小丫抱着自己的大腿,仰着脸和自己说:“哥哥,刚才你知道你的脸色有多么的可怕吗?可怕的比城隍庙里的恶鬼还可怕啊。”
看向小丫的表情,依旧是满是恐惧。
当时毛玉龙知道了,是自己前世压抑着的戾气爆发了,在那一刻,自己差点从人变成了魔。多谢娘的一顿暴打,才让自己恢复人性,让自己再次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那时候开始,毛玉龙就告诫自己,娘不可能随时跟在自己的身旁,不可能总是第一时间阻止自己身上的戾气爆发。人和魔只有一线之隔,所以,自己必须保有克制之心。
于是,就在上午那个恶魔的想法一出的时候,毛玉龙立刻克制了自己的魔鬼冲动。
现在,在野外的一阵放松,那种戾气更小了,其实是被自己的人性压制住了。
但戾气并没有真的压制住,想一想刚刚自己的举动行为,其实不还是在报复人吗?
自己刚刚穿越来的,要求自己放弃前世的性格,培养起一颗平常心,这样要求自己放弃不断的修养,这非常的不好啊。回去,一定要再好好的读读圣人文章,好好的专研一下君子的忠恕之道啊。
但带着真诚的八颗牙齿回头与伯伯婶子告别的时候,他看到了那群孩子正围住又一个路人,朝他们吐口水,朝他们索要钱财的时候,毛玉龙刚刚伪装的真诚的笑,就变成了发至肺腑的笑了。
明末孤臣 第23章 现世报来的快
还是沿河的那个肉铺,还是那个憨厚耿直的肉铺老板。远远的就看见毛玉龙过了,直接跑出来,对着毛玉龙歉意的道:“小秀才公,前几天的时候我多收了您2文钱,我一直感觉到这非常不合适,今天一大早,我就在这里等着您过来。”
这才是最朴素的百姓,最朴素的人家,最后到淳朴的心思和民风。
为什么自己的族人却是那么的尖酸刻薄呢?最终毛玉龙将这种状况归结于,自己的族人是从山西来的,按照当地的人的说法,他们是外来户。外来户,即便是上百年的融合也不能完全消磨掉人和人之间的这种隔阂。
毛家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也是在不断的蚕食侵犯着其他族群的利益才有的成就。所以,不管是外族的排外思想,还是内部的生存需要,双方的矛盾到现在也没有被彻底的弥合。但这种争斗,已经在几乎所有的所谓外来户的心中形成,排外,嫉妒,戒备,爱斗,这就是这种所谓的外来户必然形成的性格。
所以,在这个年代,还没有真正向后世那样的人口流动,一个环境形成一种性格是必然的。
当然,大的环境还是由当地人所掌握的,淳朴老实热心,这是汉族共有的性格,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毛玉龙感动着这种从内心里的宽厚和温馨,赶紧从袖子里拿出二十文钱:“那2文钱,是您刀下留情,多给了二两肉的关系,你可不要当我是傻子,多出二两肉我还是看得到的。承您的情,一切都要公平。”打住还要说什么的肉铺老板,毛玉龙将20文钱排在他的案板上,腼腆的说道:“还要麻烦您,将您的肉骨头再与我20分钱的。”
这个肉铺老板已经是受宠若惊,连忙从案板下面拿出一个竹筐,那里面是满满的肉骨头:“给您留着呢,也不值什么钱,你拿回去给您家的小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