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追梦华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少雄
听着这些,琴音的心里奔跳着的兔子才渐渐平静下来。
但紧接着,石文渊的一句话,又让琴音的心跳加速起来。石文渊说:“那么姑娘,你认为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分田到户呢?”
琴音好像出列的战士一样,迎着周围如炬的目光站了出来:
安徽凤阳小岗村不也是偷偷摸摸地分田到户么,后来成为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范。改革不就是从农村开始么,不正是农民从分田到户的创造性开始,让亿万中国人告别饥饿了么?
生产队要求大队人马统一劳动,统一分配。但是,小山村地处山区,没有平原那样整块的、适合大规模展开的农业耕作条件,村里的田地,这一块那一坵,大小贫瘠不一,散落在山区各处。路狭窄,田地不大,太多人同时劳动反而十分不便。将田地分到各家各户去,一年下来该交多少粮食给定个数。这样一来,偷懒的,吃亏是自己;勤劳的,粮食多了自己还能赚。
我们小山村也是偷偷摸摸地搞分田到户的,事实证明,产量比原来可高多了,大家也都高兴。
……
琴音又将皮球踢回给石文渊:“您说该支持,还是该反对分田到户呢?”
石文渊笑了笑,神秘地说:“到时公社还要开会,我在会上再告诉你。”
现在的领导虽然身处高位,身居要职,但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民主作风很好。人群里不知道谁说了这么一句,现场的人或许最能感同身受,从不敢说笑,到大家纷纷涌向石文渊、辛力情这边来。
有的说,分田到户好啊,领导应该支持呀。
有的说,分田到户后,隔壁村一个原先不干活的傻子,都突然勤劳起来,起早摸黑地干活,家里生活可比原先好多了。
有的说,我们山区灌溉用水不够,希望领导帮助解决。
有的说,我们那里石头多,开荒种田都没有地方。
村民和群众见领导们可亲没架子,便也毫不客气地将平时知道的所有的问题,都恨不得一次全说出来。
石文渊、辛力情他们,就这样在人群里走着、听着,不时还搭上几句。
琴音则紧紧地跟在他们后面,生怕漏了哪条重要信息……
趁着人群没人注意,公社的一名干部悄悄地凑近琴音,压低声音告诉她:“你别胡乱回答领导的话。”
琴音毫不客气地回答:“我没有胡乱回答呀。你看,领导都给我竖拇指了。”
那名干部神秘地说:还没胡乱回答呢,刚才你说了你所在的生产队,紧接着,公社已经接到通知,说地区和县里的领导临时决定延长调研时间,要到你们村子去看看呢。
啊?!琴音可真没有想到这点。那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听天由命了呗。
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谁知道呢,你自己闯的祸,自己扛。
还让我自己扛呢?你们这些大男人是干什么的?哦,在关键时刻却打算让我一个弱女子去扛了?万一我扛不住怎么办?
看你说话办事伶牙俐齿的,比我们都强,你不扛谁扛?公社的领导让我告诉你,你能说会道的,要陪伴上级领导左右,万一领导发问了,你要接上去回答。
哦,哦,哦。





追梦华章 第008章 分田到户
石文渊、辛力情决定到琴音所说的小山村去看看分田到户的情况,于是临时决定延长一天的调研。公社领导忙安排一些负责跑腿的人过来交代任务,让他们去小山村报信,好让村里作好准备。但这些动作早给石文渊看破了,他示意辛力情去阻止。
辛力情走到公社领导身边,故意问道:“集合这些人干什么呢?”
公社领导赶忙回答:“我让他们到各村去通知,让他们做好接待工作。”
辛力情用命令的口吻说道:“不用去了!乡亲们的日子还不宽裕,你想他们怎样接待呀?我们就是要了解真实情况,就别去通知他们了。”
公社领导赶忙让大家散了,不用通知了。但转身刹那间,趁辛力情没注意,还是向其中一名负责跑腿的人员使了个眼色。跑腿心领神会,解散后便往小山村方向跑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石文渊、辛力情,以及公社领导,还有琴音,走在了通往小山村的崎岖山路上。小山村的确实很美丽,山路两边的灌木丛挂着滴滴露珠,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山花烂漫,有紫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菜花,还有白色的、红色的,在漫山遍野的嫩绿草儿衬托下,可谓绿意盎然、姹紫嫣红。
石文渊说,这山区挺美丽的,都快到夏天了,还是一片春意浓浓的景象。我们一定要把山区建设好啊,不能辜负这里的好风景。
公社领导答道,春天的时候这里更加美丽,花色更多,鸟鸣声也多种多样。
走过了长长的山间小路,远远看见一个小村子沉浸在树木和竹林之中。村子周围,一片片水田,嫩绿之下,泛着丝丝波纹,在微风之下轻轻荡漾。好一片风光旖旎的农田呀!
到了村口,一阵阵狗吠声朝他们淹过来。他们走近了,十余只狗狗不断地摇着尾巴,狗吠声也渐渐平息下来。
狗叫和围观的小童渐次散去,一行人直接抵达村子中间的祠堂。说是祠堂,其实也是农村人建筑的习惯,每个村子都有一间比其他屋子更大的独设厅堂,名为祠堂。很多农村祭祀、议事、庆贺节日,都是在祠堂进行的。
礼堂的门是敞开的,里面的景象十分壮观。只见生产队长一声令下,村民们集体从祠堂出来,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准备出工。看此情景,琴音不禁掩嘴,“噗嗤”一声忍不住笑出声来。
琴音这一笑,引得石文渊、辛力情、公社领导,还有其他同行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看了她一眼。琴音自知失态,强行抿抿嘴巴,顿顿脚,分散注意力,让自己别再笑。
生产队长像一名军人一样,立正、稍息,还打了个像军礼一样的手势:“报告上级领导,我们生产队集合完毕,准备出工。”
琴音看了一眼排在队里的父亲,又看了一眼生产队长,实在忍不住笑的时候就低头不语,眼不见,心不乱。
辛力情扭头盯了公社领导一眼:“我不是让你不要通知他们的吗?”
公社领导低头不语。
石文渊说,算了吧,人家渠道多,他要告诉村里,你也管不住。
说完便向着生产队长问:“你们生产队阵容挺整齐啊,这是要出工去?”
“是!”生产队长回答。
石文渊叹道:“我怎么看着你们更像是表演,而不像出工啊。你们把我们当作检查组了吧?哈哈!”
生产队长似懂非懂,不好意思地看看石文渊,又回头看看村民们,一时不知所措。
琴音见此情景,急忙跟生产队长说:“别装了!领导们都知道了。”
辛力情接着琴音的话,说道:“你们很有能耐呀,上面一旦来了调查组,你们便以生产队的阵容出现,调查组离开后,你们又回到包产到户的格局。”
话音刚落,村民里便有人嘀咕起来:“穿帮了。”
见此情景,公社领导急忙上前,冲着生产队长说:“听说,你把生产队的田地分到各家各户了?”
生产队长反倒爽快起来:“是的,分到各家各户了。”说完,又把脸别向另一侧:“既然穿帮了,我也不骗你,就直话直说呗。”
“你胆子真大,去给我收回来!”公社领导吼道。
“分田地的人都在这了,要收你去收,我是收不回来了!”生产队长一脸的不屑。
公社领导还想发火,辛力情扯了扯他衣角,暗示他别管。
石文渊笑着问:“乡亲们,你们这谁的年纪最大呀?”
村民们说,原先是琴爷爷,现在琴爷爷死了,应该是琴奶奶年纪最大。
石文渊便让琴奶奶实话实说,对分田到户怎么看?琴奶奶扭捏着,不愿多说。琴音在一边鼓劲:“奶奶,没事的,你随便说,是真话就行。”
辛力情说,嗯,对,原来你们还是祖孙辈的关系呀?昨日你孙女已经为同一件事作了精彩的演讲,讲得很好,现在看看你们老一辈的又有些什么看法。
琴奶奶从人群里挪了出来,拍了拍大帕衫上的尘土。其实,这时候也没什么尘土,只是那时候的老妇人有这样的习惯性动作罢了。
琴奶奶说,我一个妇女,只知道分田到各家各户后,每家每户更加爱惜田地了,收成也好了。包产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社员都没有意见。
但是,但是,有的老人家想不明白,说旧社会的时候,农民没有土地,共产党人带领我们搞革命。解放后土地改革,天下劳苦大众都有田地可种,不用长年累月做地主的“长年”“雇工”,这些年来,也习惯了按工分计算,生产队长一声令下,集体出工,集体收工。这解放后,新社会才几十年时间,又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石文渊哈哈大笑起来:“哦,原来老人家们想这个呀?这个就请不用担心了,新社会还是新社会,这个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的目的是要农民群众们尽快地解决温饱问题,富裕起来。这是旧社会压迫群众的人所无法做到的。”
村里其他的老人,见到琴奶奶说话不但没有惹来麻烦,还引来地高官的笑和鼓励,他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了一番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踊跃发言起来。
有老人家说:“以前集体劳作的时候,我们家还能够凑合着挣些工分钱。而今包产到户了,儿子包了田地,都不懂偷懒回来看老人了,整日太忙,都不关心家里老人和小孩了,也不过问家事了。”
辛力情听了,插话问道:“老人家,那我们取消包产到户,回到集体劳作好不好?”
老人家连忙摆着手,连声说道:“不,不,不!”缓了缓,指着村子另一头,继续说道:“包产到户好,增加了不少粮食。但原先由集体照顾的我们这些老人,还有那边的军人家属、五保户等等,生活照顾没有原先周到啊!”
其他几个老人也围聚了上来。
有的说:“个个都忙自己家的田,没有人去管村集体的事了。”
还有人说:“自从包产到户,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村里的公共事务没有人管了。”
更有人尖锐地说:“包产到户是不是分田单干呢?原先集体干活力量大,现在分开来各顾各的,对那些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可就惨了!”
而一些年轻的人则反映,生产队里的集体干活使一些人“出工不出力”,大家甚至认为“干和混一个样”,反正也是“吃不饱也饿不死”,积极干活的人反而被人议论为“脑子不好使”。
……
石文渊、辛力情听了老人家们和青年人的意见后,分别严肃地跟公社领导和生产队长表明了以下指示:在分田到户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老人家们说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太注重向前,而往往忽略了身边和身后。我们传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今后一定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琴音、石文渊、辛力情都是四十年后穿越过来的人,他们太了解当初分田到户的重大意义了。但是,正如每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怀疑和非议一样,对于这种后来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生事物,有的地方也是纷纷扬扬地议论和徘徊好几年的。
琴音并不知道石文渊、辛力情是穿越来的,便壮着胆子开口了:“包产到户本来是好事,但公社、县里、地委一直没有坚定地支持这件事,到现在为止,大家都不敢放开手脚去干。”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琴音,蒙在鼓里的公社领导还指责琴音:“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辛力情向公社领导摆了摆手,示意他尊重琴音:“这姑娘说的话挺有预见性的。”
石文渊、辛力情从四十年后的时空过来,公社、小山村这些自以为偷偷摸摸没有人知道的事情,其实他们都知道。石文渊、辛力情相互补充着说:在这个公社范围内,包产到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每个村子几乎都已经打破常规,都在进行包产到户了。每个生产队,还不等国家安排,已经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划分到各户耕种,公购粮任务按土地面积分到各户负担。连耕牛、农具也已经折价划归各个农户了。不但如此,生产队原有的集体财产、鱼塘、加工厂、碾米厂、茶场、林场、果场等,虽然名义上仍保留集体经营,但暗地里都已经由农户投标承包了。
公社领导和生产队的村民们面面相觑:“他们怎么知道的那么多?难道有人告密??”
石文渊、辛力情先后对当地的分田到户作出表态:分田到户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应当得到鲜明地支持。我们相信数十年后回头看,这也是一个十分大胆和正确的抉择。
小山村里爆发出阵阵掌声……
这时候,离中央以文件形式明确支持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三年左右时间呢。后来的事实证明,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琴音、石文渊、辛力情都为自己能够穿越数十年,亲身参与推动家乡的改革而暗自庆幸。




追梦华章 第009章 令人喷饭的事
当时山区农村百姓的名字没讲究,随便用动物、植物和事物的名称代而叫之,起名起得令人啼笑皆非。有的甚至没有名字,所谓名字,只不过外号和花名而已。琴音这种穿越而来的未来人知道,当时虽然有户籍制度,但山区还没有户口簿,也没有身份证之类,更不用说完善的户籍查询系统了。
小山村百姓见地委、县委的领导赞成分田到户,也学起小岗村,交上来一份分田到户发起人的名单。村里人说,公社广播站有自己村的人,抄一份给她,将来有需要宣传和广播时也方便。于是有人便用小木棍绑着几根草的“毛笔”,蘸了紫色水,抄了一份名单给琴音。
琴音看了看名单,有的名字简直叫人捧腹和喷饭。名单上隐去姓氏,写着这些名字:娘愁、臭屁、子弹、软藤、老蛇、地豆、火鸡、瘟神等一串,其中瘟神后面还有一个括号,括号里写着:瘟神不识字,老婆屎鸭代签。
琴音真的捧腹大笑起来,说道,外号叫“瘟神”那人的老婆我认识,本来叫做“诗雅”,多好听的名字,也不知道谁,写成了“屎鸭”。
一旁的老蛇说,这农村人,谁知道呢,反正知道那个发音能写出那个字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石文渊、辛力情听见琴音说起名字的事来,也将名单看了一番,笑了起来。石文渊叮嘱生产队长,以后虽然没有生产队了,分田包产到户了,但也不能丢下集体的事情不管,要一如既往地关心集体,照顾好老人小孩。生产队长点头称是。
琴奶奶等老人家见上面来的大官专门提到要照顾好老人,纷纷要下跪表示感谢。石文渊、辛力情、琴音等稍年轻的人连忙扶起老人们,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百姓办事,协调好各种关系,公事公办,不能,也不需要下跪。
石文渊告诉农民们,今后除了生产粮食,还要注意多种经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多种些蔬菜、水果,多养些鸡鸭鹅之类的,多种植经济作物、经济养殖,尽量改善生活,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有村民说,领导说的这些,好像似曾相识,应该是琴音姑娘平时在广播里讲过了。石文渊、辛力情不约而同地向琴音投去赞许的目光。
虽然受到赞许,但是琴音心里依然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广播的话被村民记住了,还受到赞扬。忧的是,她只知道分田到户的好处,若不是今天听老人们的诉说,还真没有想到,分田到户也会使一些老人家一时适应不过来。
凡事都要从利害各方面着眼,不要只想到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琴音心里暗暗地想着。
太阳悄悄地已经到了头顶正中,是该吃午饭的时间了。
小山村的几个灶台同时开工,琴奶奶等老人家负责淘米煮饭,妇女负责摘洗青菜,几个小孩负责烧火。
用石灰和砖头砌成的炉灶已经被人间烟火熏得很黑了。炉灶上方的大圆环口子刚好放进一口半圆型的锅,妇女们先放进菜,炒一炒,盖上锅盖,煮一会儿便熟了。
负责烧火的小孩,取了一张小凳子,坐在炉灶前,先用易燃的干草点燃火种,再将已经晒干的木柴架在火堆上,不久,木柴架子便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了。遇到一些难以燃烧的木柴,火势会弱下来,甚至熄灭,甚至源源不断地冒出浓烟。所以烧火的孩子不能走开,必须坐在炉灶前随时调整火势。
琴音、石文渊、辛力情看着农村这种近乎原始的生活场景,不由得联想到四十年后的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用器具,全自动一条龙,还自动化智能控制,做饭不用烧火,省了多少人力啊。
趁着村民们忙活,也帮不上什么忙,琴音带着石文渊、辛力情等人到村里的一些住户看看,好让领导了解民情。
刚到邻居阿桂家,他们看见村里还没有上学的几个小孩在玩“做猪猪”游戏。琴音微笑着凑过去,跟着玩起来。原来,孩子们在地板上铺两张席子,靠里的席子是“上猪圈”,靠近门口的席子是“下猪圈”。每个孩子都四肢着地,学猪猪爬行。孩子们见琴音来了,嚷嚷着“养猪人来了”,挪动四肢爬行过来。琴音想起口袋里还有两颗水果糖,随手丢了两颗到席子上。孩子们便学着猪猪抢食的样子,故意像猪一样嘟长着嘴巴来叼水果糖,抢到的,吃完回到“上猪圈”,学猪猪悠闲地打着大大的鼾声,千奇百怪的鼾声,引得大家不停地笑。没有抢到“猪食”的,则留在“下猪圈”嗷嗷地学猪叫,乞求“喂猪人”多放些“猪食”。
一旁的阿桂说,农村的小孩从小便跟着大人们去喂猪,对猪的习性十分了解。所以很自然地自创自演了这个游戏。还有学牛的,学鸡的,学狗的游戏也不少。
琴音、石文渊、辛力情这几个见过未来数十年世面的人,心里默默地想着:三四十年后的孩子们,课余多在玩电子产品,玩电脑、手机、摇控游戏等等。许多孩子连猪、牛、鸡等家禽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目前的孩子,对未来的趋势真的还一无所知,停留在只知道猪呀牛呀之类的水平上。他们应该不会想到未来的动画、摇控、电子产品中的猪和牛,与他们现实中遇见的会有很大差距吧?
琴奶奶在村口叫唤着吃饭了,琴音跟着石文渊、辛力情来到吃饭的院子。院子里整齐地摆着两张八仙桌,每张八仙桌可以坐八个人,总共十六人在吃饭。
饭菜较简单,几个青菜加上一个南瓜汤。没有肉,因为村民抓鸡宰杀的时候被石文渊、辛力情制止了,理由是村民只在过年的时候杀鸡,我们虽然是领导,但是更加不能搞特殊,要吃一起吃,要是专门给我俩准备,就免了。肉,就这样免了。
琴奶奶偷偷地自家炉灶里忙活着。不久,煎了几个私藏的鸡蛋盛在盘子里,热气腾腾地端到石文渊、辛力情他们那一桌子。一边端着鸡蛋盘子,一边嚷着:“我自己生的蛋,我自己生的蛋!”引来满院子的笑声。
公社领导说,阿姨你会生蛋?
琴奶奶连忙纠正说,是我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是我自己养的鸡下的蛋。
生产队长说,琴奶奶这回见到村里来了大领导,可高兴了,从来都舍不得吃掉的两个鸡蛋,今天终于愿意取出来煎了。
琴奶奶说,这是村里的传统了,解放前就是这样,共产党的干部来了有蛋吃,反动派的干部来了吃子弹!说着,琴奶奶两目如炬,两拳紧握,昂首挺胸,作出一个革命青年的姿势,问旁边的人:“我年轻的时候漂亮不漂亮?”
又引来满院子的笑声。




追梦华章 第010章 小山村的光荣历史
琴奶奶做出的革命青年形象,以及琴奶奶刚才的一言一行,让石文渊、辛力情立即联想到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老区女青年的形象。莫非,琴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女战士?
石文渊试探性地问琴奶奶:“你对我们党还挺有感情的嘛?”
听到石文渊似问似赞的话语,琴奶奶立即激动起来:“那还用说?”琴奶奶边说,边笑,一边还激动地抹起眼泪。
辛力情赶忙放下碗筷,去扶着琴奶奶,请她坐到八仙桌原先自己坐着的位置上。琴奶奶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趁着辛力情取碗给她舀南瓜汤的机会,缓缓地讲了一件往事: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将小山村所在的大片山区作为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派出一支十多人的武装小分队挺进山区,开辟新的游击区。当时,这片山区是没有地下党组织和群众基础的新区。挺进部队到达小山村,村里人不明底细,不敢接纳他们,也不敢与他们打交道。
小分队的人都是从外地刚来的人,对小山村周边并不熟悉,想在村里找个向导。而村里人不知小分队底细,也没有人愿意帮忙。
但是,小分队来到小山村的第一天开始,就有卫生员帮村里的老人看病、打扫卫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助妇女挑水。还把当时被山洪冲垮的一间屋子重新搭建起来,道路重新修整起来。村子里的人越发觉得这个小分队里全是好人。
当时的琴奶奶还是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嫁到琴家还没多少年月,担心村里来了小分队引发战乱,便带着孩子往山下娘家去。当她快要到达县城的时候,突然发现敌人集结了大量军队往小山村方向来了。
琴奶奶来不及多想,急急忙忙往回赶,平时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十来分钟便走完了。回到村子,向小分队报告了见到的情况。还让自己的老公当向导,带小分队往山上更加隐蔽的地方。
123456...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