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华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少雄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功夫,琴音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林前赶忙迎上前来。
琴音到桌子上取了杯子,倒了满满一杯水,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完。抹了抹嘴巴,丢下一句话,我爸说了,我若不同意,他不会用我和妹妹去换嫂子的。说完,便向琴母告别。
猛然间,发觉琴哥正在与琴母交谈着什么。琴音上前拉着哥哥便往八仙桌上推,哥哥坐在八仙桌一边,琴音坐在八仙桌对面一边。
“哥哥,爸爸老是为你娶媳妇操心。你知道不?”琴音开门见山地说。
琴哥淡淡地说,“那是爸爸瞎操心,我也没让他操心呀!”
琴音说道:“那你也不能老让爸爸为你操心。”
“他要操心,我管不着。”琴哥说。
“虽然我是妹妹,但也忍不住要说你一下。”琴音望了哥哥一眼,琴哥也没有恼怒的样子,便继续说道:“你一副不长进的样子,你看,这么热的天,爸爸去锄草了。你倒在家里闲着。”
琴哥沉默不语。
琴音劝道:“虽然我们生在小山村,别人可能看不上我们,但是,我们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现在,上面的领导也到公社考察了,要求公社不能老是旧样子,要带领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琴音找回喝水的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你应该改变自己的面貌,勤劳致富,将来家庭条件改善了,还担心娶不到媳妇吗?”
“我也想改变呀,但我能做些什么呢?”琴哥无奈地问。
“成功叫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你应该了解一下政策有哪些变化,努力赚点钱。”琴音说。
见琴哥一脸茫然的样子,琴音说道,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我们都长大了,不能让父母为我们操心了。
不知什么时候,琴母站在屋子的一角,听着琴音与琴哥的对话。
琴音向琴母道别。琴母轻轻地叹气,说道,要是每个孩子都像琴音这么懂事就好了。
琴音向琴母笑了一下,跨出门。
林前忙拦着琴音:“你带我回来就为了这事?”
“让你见证一下。”琴音说着,便欢快地出门。林前在后面小跑着。
在公社那些平地长大的林前,想在这崎岖的山路追上琴音,哪怕是下山的路,都显得那么地不可能。不久,琴音便淡出了林前的视线。
回到广播站的琴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哥哥平时那种无所事事的样子又在她眼前浮动了一遍。她想,如果一个男人自己不争气,老埋怨身在小山村娶不到媳妇,是多么丢人的事。思来想去,琴音突然想起来,自己可以谱个曲子,写个歌词,表达一下。
那天晚上,琴音专心地创作了一首《男儿争气歌》:
好男儿,不埋怨,身在深山也可以见世面。好男儿,不埋怨,山里人也要学会慢慢地改变。你勤劳,你勇健,不怕山高没人见。你勤劳,你勇健,蝶儿自来人人羡……
她又想到了父亲,她本来是找父亲争辩的,父亲不但没有与她争辩,言语之间还挺尊重她,反倒让她开始心疼起父亲来。父亲不就是担心哥哥娶媳妇的事吗?
琴音接着又创作了第二首歌曲,名叫《娶嫂歌》:
山路长呀么那个山路长,我家有个好兄长呀么好兄长,兄长有着一副好心肠,肯帮人,敬爹娘,除了饥饿没不良,若有哪个良家女呀若有哪个好姑娘,斗胆一起来拜堂。来拜堂呀,日子长,我家兄长定是好儿郞,与你一起过日子呀把你捧成美丽的凤凰……
第二天,这两首琴音自己谱曲、写词,自己演唱的歌曲,便随着公社的广播,传遍了各个村子。
一时间,周边村子的姑娘都想认识这位“男儿”“兄长”,想着做歌里的“嫂子”。有的姑娘说,本来从来不想嫁到琴家的,听了这首歌,都盼望嫁到琴家去了。
琴父、琴母每天都迎来送往,一批批的媒婆和路过的姑娘,简直把琴家的门槛都踏破了。琴父在村子里可乐坏了,逢人便说,现在就算让我换,我也不用换啰,你看前来相亲的人都多如牛毛啰。
但是,毕竟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新鲜感过了以后,惰性便慢慢来了。一开始的时候姑娘们还积极地往小山村跑,没几天,便心生厌弃了。有的姑娘说得很有代表性:这小山村的山路太长,走一路来相亲都得忍受着折磨,这要是长期住在山村里,谁受得了啊?
不久,琴家便从门庭若市恢复门庭冷落的境地了。琴音心有不甘:就因为山路,你们看不起小山村的男人。另一个夜晚,琴音又同样地创作了一首歌曲《打开山门歌》:
今日赶上好世道,山村的人要开窍,党的政策带来好消息,种水稻,换新貌,种水稻呀能吃饱,塘里还有鱼儿跳,村边果树长势好,漫山遍野牛羊跑,多种经营收成好啊山里的儿女多俊俏,山村很快就要换新貌,将来的山村有大道呀将来的山村有大道,今日小山村你别不感冒,他日新颜你想攀还攀不到……
听了琴音的歌,公社及周边的村子的人们渐渐地沸腾起来。大家纷纷议论,琴音不是知道未来吗?她的歌里唱的,是否就是小山村的明天呢?
许多人都在盼望着,盼望着,盼望不久的将来梦想成真。
追梦华章 第014章 农民的水利梦
自从谱了一两首歌曲,琴音好像对歌唱有了感觉,越唱越有味道。周末,琴音回家,沿着走过千万遍的山路走着走着,突然歌兴又起,便没头没尾地唱起了山歌:
“千思量,万思量,思量山路怎就那么长,没有凉茶好解渴,没有树苗好乘凉,细思量,想好长……”
这首歌不是琴音创作的,只是她小时候听大人们口口相传学来的。据说,解放前这片山区便流传着“十年九干旱,还有一年没法灌”的谚语。解放后,国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这片山区陆续建设和修整了一些水利工程,当地的水库也增加了三四座。但是,小山村及周围许多村庄属于高亢山区,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琴音记得,前些日子公社来了大领导,在开座谈会时有村民代表提到本县多个公社及周边数十个生产队,历年来都饱受干旱之苦,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辛力情曾让秘书记录下来,表示下一步专门解决这个难题。这是一个令多少山区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啊,县里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琴音胡乱地想着。其实她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县高官表示一定会解决,但也未必真能解决。
琴音漫无边际地想着这些杂乱无章的事情,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名戴着草帽的男人正在朝她走来。边走边唱着她刚才唱过的山歌。琴音听着,觉得这人不像本地人,因为他唱的山歌有一句没一句的,想学她唱,又学不全。
走近了,琴音突然惊叫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县高官辛力情。琴音突然见到辛力情,惊讶,意外,慌乱,本想说些问候的话,嘴巴张开了,却没能说出口。
辛力情显然感觉到了琴音的不知所措,抢先问候起琴音来:“不愧是山区的女孩子,唱起山歌来可真好听。”
琴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喃喃问道:“辛书记这么大的领导,戴着草帽,穿得像农民一样,我差点都认不出来了。”
辛力情说:“穿戴成农民的样子,遇见农民打个招呼,说说话什么的,彼此之间才没有隔阂。”
琴音与辛力情一起向小山村走去。辛力情说,昨天我跟县农业部门的同志打电话,告诉他们这片山区没有水耕作和灌溉,让他们想办法照顾一下,水库的水要多放些。但今天实地考察,水库的水是放了,可惜水量还是太小,一亩地的用水起码要流上一整天。
说到缺水的问题,琴音也把自己知道的往事告诉辛力情:
小山村旁边的小溪虽然每天都有流水可供洗衣和日常饮用,但水流不大,如果要灌溉农田,则远远不足。
分田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但缺水问题十分严重。耳闻目睹许多农民在农田里,为了争一点灌溉的水源而大动干戈。争吵得面红耳赤当然是小事,还有人挥舞着锄头上阵,连命都不要的架势。这一年,山地滑坡、水源改道,上百亩的水稻得不到灌溉,没一两天功夫,禾苗便枯萎在田里。很多农民在田里哭天抢地的,但又能怎样呢?
琴音刻骨铭心地记得,这年春耕,山区各地忙活了许久,欢欢喜喜地插了秧。到了夏天,万余亩水稻正处于生长旺盛期,一阵阵微风吹来,碧波荡漾,犹如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望着郁郁葱葱的稻田,万千百姓激动地等待着丰收季节早日到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也许就差那么四五天光景稻谷成熟的时候,天突然大旱。眼看农田无水,从水田变成干田,又从干田变成硬田,即将成熟的稻子被太阳晒得纷纷弯下了腰。农民们不甘心失收呀,有些人挑着木桶从几公里外挑水来浇灌农田,但使用人力肩挑,又怎么能满足广阔农田的灌溉需要呢?
失收!山区农民大半年的希望啊,老天的干旱能在数日内让你颗粒无收。多少农民,希望破灭了,心也碎了!据说当时一名老农,将孙子上学的希望全押在属于他的那么几亩田地里,面对干旱,活生生地就被急死在田里了。
……
辛力情说,到临江县来担任县高官,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啊。我查了一下,历任县高官治水为民已经成为传统,也是临江人民的实际需要。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曾经修建了不少水库,但旱患远未解决呀!
不知不觉,琴音和辛力情已经来到了小山村。村里的狗狗也许已经认识了辛力情,只是简单地吠了几声。待他们进村了,狗狗们上前摇晃着尾巴,跟了一阵子便也各自散去。
几声狗吠,往往是小山村来了陌生人的信号。村里的老人小孩们纷纷出来看个究竟。当他们知道琴音领着县高官辛力情回来的时候,奔走相告,说上一次来的大官又来了。
琴奶奶见是上次见过的县里的大官,不敢怠慢,很礼貌地请辛力情坐到八仙桌子旁边,倒茶,然后使了个小孩子去叫琴父回家。不久,琴父便扛着一把锄头回来了。
琴父听说辛力情是专程为水利问题来的,顿时来了精神。小山村及周边的数百个村庄散布在大山之上,方圆数十公里。而这些地方数万亩的农田灌溉,全靠山里的小溪流水。春夏泛水季节尚且不够灌溉,到了秋冬季节,常常出现“十里干旱无滴水”的水荒。他告诉辛力情,现在农田里大家议论的,平时操心的,甚至闹起矛盾的,几乎都与用水不足有关。
听了琴父的介绍,辛力情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现在国家正在发生伟大转折,要解决千百万农民的温饱问题,要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作为县高官,再不能对这些田间大事坐视不理了。
辛力情说,要到这方圆数十公里的山区调研一番,尽快制定解决这些地方数万亩农田灌溉问题的方案。琴父自告奋勇当向导,琴音也说要做随从。
琴音、琴父各自戴了一项草帽,带着辛力情。他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公社里人口最多,农田最广,灌溉问题最严重的大亢村。琴音说,记得当年急死的老农就是那个村子的。
烈日炎炎,一路闻着太阳烤晒植物叶子的味道,走着走着便大汗淋漓。他们一路聊着水利的事,也不知走了多长的山路,终于抵达了大亢村。
大亢村被广大农田环绕着,田里的一些苗儿,在太阳的炙烤下搭拉着脑袋和身躯,懒懒地瘫在土地上。琴音他们走着的山路下面,一个老农正在一坵蕃薯田上,用锄头轻轻地铲着草。
琴音叫了声,“伯伯!”
老农缓缓地直起身子,满脸幽黑和汗水,“妹子!叫我呢?”
“嗯嗯,叫你呢!”琴音大声回应着。
辛力情站在田埂上,一边摘下草帽给自己扇凉,一边怔怔地看着这片近乎干涸的农田。突然,一不小心,草帽脱手了,掉在路边的草丛上。琴音想去帮忙捡回来,不料,草帽被她扑腾过来的时候带来的风掀起,轻轻地飘落在下面的农田里。
老农放下锄头,捡起草帽,恭敬地递回给辛力情。老农踮起脚尖,辛力情弯下身子,刚好能传递草帽。
老农看见辛力情不像种田人,问道:“同志,你是哪里来的?”
“县城。”辛力情答道。
“我看你像干部吧?怎么称呼?”
“我叫辛力情。”
“哎哟,你就是县里的辛书记呀?”
辛力情笑着点点头。琴父和琴音也在一边笑得憨憨的。
老农说,我们这大亢村解放前就是穷地方,没人管,后来有了游击队驻扎,成了革命老区呢。
琴音比划着拳头,“革命老区!光荣!”
辛力情接过草帽,顺便坐到路边的草地上,与老农攀谈起来:“老哥哥,听说你们这里缺水灌溉呀。”
“可不是么,你也看到了。”老农指着烈日和田地,“水太少,都不够太阳猛烈地晒,庄稼难活啊。”
老农说了些干旱的历史,也提到急死的老人。
老农说,辛书记呀,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而是山区千百万百姓的梦想,要是能够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百姓就能够顺利进行耕作,温饱问题也迎刃而解呀。
辛力情觉得,水利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
追梦华章 第015章 要让江水飞上山
老农说,自己在这山区耕作几十年了,农田灌溉问题也思考了几十年。辛力情弯下身子,以讨教的态度问道:“思考了几十年,想出法子了没有?”老农说:“辛书记呀,不瞒你说,我想来想去,不建个大型水利工程,干旱问题没法改变,农田灌溉也永远无法满足啊。”
辛力情站了起来,挺直身子:“老哥,你所说的,跟我所想的,对上了啊!”
离开老农的时候,辛力情心里既沉重,又意外。沉重的是他通过实地了解,这大片山区的农田灌溉问题,不管依靠自然条件,还是依靠“关照”,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意外的是,想不到自己所想的,与老农所想的,是如此地一致,在群众里也有“知音”,老农所说的“大型水利工程”,在他心里产生强烈共鸣。
三人行,向着大亢村,一路走去。辛力情与琴父谈着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事。琴音低声地哼着歌儿。
辛力情说,原先想着在这附近建设一座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琴父说,历任县委领导来调研,也想过建水库的事,但你看这里全是小溪流,小型水库也没少建,还是无法满足用水呀。你再看周围山地高亢,山体疏松,大型水库根本建不起来。
辛力情紧皱眉头,苦苦地想着办法。
琴音提醒,何不让河水从丰水处飞上山来呢?
琴父说,在领导面前甭胡言乱语。辛力情说,这想法挺新鲜,说说看。
琴音说,在这六七十年代里,人们不是对渡槽情有独钟么?这个时代的人,整整一代人的鲜明记忆,不就是横亘田野的渡槽么?
辛力情反应很快,渡槽?你是想让渡槽引水上山?
难道不行么?红旗渠不是解决了千百万农民的燃眉之急么?渡槽不是成为农业生产的神话了么?
辛力情陷入沉思。毕竟,决策者和老百姓是不同的,老百姓可以随随便便提出一个方案,可行不可行是另外一回事。而决策者,可是肩负国家财政、民力、风险、后果等等一系列问题的人啊,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可随便轻率行事。
琴音见辛力情不置可否的样子,继续说道,这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时代。在六十年代同样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勤劳勇敢的的人民,苦战十个春秋,没有大型机器设备,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不是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一千五百公里的红旗渠么?
辛力情说道,我当然知道了,红旗渠干渠全长七十多公里,为了建造它,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架设一百五十多座渡槽,开凿二百一十多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一万二千四百多座,挖砌土石达二千二百二十多万立方米。周总理生前曾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红旗渠。
别人能创造世界水利奇迹,我们也要建设一座自己的水利长廊,建设绵延起伏的“水长城”。辛力情的心中,慢慢地,一个酝酿很久的宏伟目标和计划,也是与当地农民息息相关的,那就是解决千百万山区贫困农民的农田灌溉问题的初步方案,开始有了轮廓。
想到这里,辛力情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琴音、琴父走在辛力情身旁,明显地感受到辛书记的微妙变化,笑呵呵地跟在后面。
他们进了大亢村。
辛力情本以为,调研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一定会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反应。但他很快便发现自己错了。当他来到大亢村的时候,村民们都笑脸相迎,但当他提起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的时候,却都愁眉苦脸,借口走开,不愿意多谈。
到底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辛力情找来了该村生产队长。生产队长这身份,面对县高官,可没法借口离开了。
辛力情开门见山:“我是来调研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的,为什么村民都不愿意谈这问题呢?”
生产队长说:“其实,大家不是不愿意谈,而是对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根本就不抱希望。老生常谈,谈了也是白谈。”
“回避,不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吗?”辛力情问。
生产队长反问道:“回避当然解决不了问题,但不回避难道就解决问题吗?反正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回避和面对不是一样的结果吗?”
辛力情一时无语,在与生产队长的交谈中得知,关于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历任县高官都来调研过,信誓旦旦地,但最后都得面对山区的艰苦现实,都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当地村民已经不相信在这高山地带能够真正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了,都抱着靠天吃饭的心理。有的人还长年累月地拜佛求神,乞求上天保佑,千万别干旱呀!
辛力情感到,在自己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试图解决,但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自己真能解决吗?如果真不能解决这久拖不决的农田灌溉问题,自己身为县高官,维系着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不感到惭愧吗?
辛力情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当年老农急死的地方。一眼望去,这里的农田幸运地处在几座大山的交界地带,在山里很少也很难得有这么广阔的地带作为农田。但这周围大概数千亩的农田,也只有他们站着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延伸向田间地头。再往远处,是村庄,是农田。直到十公里开外的县城郊区,才有一条省内流量很大的江,江水的流量长年稳定,连教科书上都记载着这条江的流量,为岭南地区最大流量的江。
辛力情看着,想着,突然得到启示:“我们要建设一条十多公里的渡槽,将大水江的水引过来,农田灌溉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
辛力情说完,琴音在鼓掌。
而周围一片安静,没有人愿意出声。生产队长笑道:“辛书记很会开玩笑哦。”
辛力情意识到大家的反应了,他缓缓地说:“我真的是这么想的。认真的。”说完,周围还是静默。他环顾周边,周围的人正在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他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是没有人相信的。大江离大亢村十余公里,况且大亢村在大山之上,大江在山下平原区域,将大江的水引流至大亢村,无异于让江水飞上山来。这样的壮举,除非神仙可为,除非神仙相信,普通人谁会相信呢?
琴音也注意到周围的人的反应了,她生怕周围人的冷漠反应会熄灭辛力情的雄心和热情,凑到辛力情跟前说,你可别灰心哦。辛力情向她笑了起来,双唇紧咬,一股坚定不移的表情和气势。两人相视而笑。
追梦华章 第016章? 建设大型渡槽的决策
辛力情到小山村、大亢村等地调研结束后,跟琴父、琴音握别。戴着那顶草帽,独自一人,一边想着建设渡槽的事,一边走路,想着,走着,不知不觉便回到县城。
县里本来是有一部小汽车的,但动用小汽车会引人关注,兴师动众,也会产生费用。辛力情便想了办法,独自一个人“微服私访”前来调研,不但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还能听到最底层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辛力情的这次调研,琴音、老农,还有琴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人不就是自己的老师么?辛力情觉得自己的苦心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辛力情回到县城,将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打算,通过电话向地高官石文渊作了汇报。
辛力情简单地介绍了县内几个公社农田灌溉水源不足的历史:“这些地方虽然地处几座大山之间,大约有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盆地,有发源或流经周围的大小十几条河流,但由于自然水源分布不均,解放前水利设施少而简陋,历史上便是个典型的苦旱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解放后不是在当地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么?”石文渊问道。
“解放后,当地大办水利,先后建成了一批引水工程,也修筑了一批山塘水库,但随着农业的发展,这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和水库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的灌溉需要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干旱问题,必须修建一座满足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辛力情说。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考证,我认为再建水库的可能性,以及发挥的作用、效果都是极其有限的。我打算像红旗渠那样,建设一条十多公里的渡槽,引水上山。”辛力情补充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