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赵构面色不变,不说可,也不说不可,继续问道:“余尧弼,你看呢,该如何?”
参知政事余尧弼道:“臣以为不可轻动刀兵。李越居南洋,离临安千里万里,不说从临安派兵,就算从广南西路征调兵马,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成军,就算能成军,一仗下来的花费都在数百万贯,若是派遣殿前司军马花费更大。六月,东南沿海,海寇聚众,海上不靖,袭扰城镇,派遣殿前司水军前去剿灭,一个月花费两百万五十余贯。贵溪魔人作乱,派遣浙江、江南西路军马前去平定,奏报前几日刚到,两个月花费三百八十余万贯。这两次用兵,所动兵马都不超过万人,但花费竟是如此之巨,这还没有计算征调数倍劳役民夫造成的损失,均算下来,用兵万人一个月的花销当在三百万贯上下。若李越袭扰几日,我们就要派兵应对,万人行军到南方边境就要两个月左右,花费在六百万贯上下,等朝廷兵马赶到,也许李越人早就跑了。南方是蛮荒烟瘴之地,山高林密,别说攻打李越,能穿过崇山峻岭,达到边境恐怕都难以做到。所以,臣以为,李越蛮人可以不必理会,要不了几日,自会退回山野。”
赵构听完,仍然没有言语,接着又问道:“汪勃,你以为该如何?”
参知政事汪勃道:“臣以为,用兵对大宋没有任何好处,南方乃烟瘴之地,人口稀少,财赋税收也极少,为几个所产不多的小县花费数百万贯钱实在不值得。数百年前已有先例,李越蛮人每次来犯,多则一月,少则三无日就会退去,入宋境不过百里,对钦州等地的损害,不用一年半载,就可自行恢复。此次蛮人来犯人数不多,至多能侵扰三两个贫瘠之县,对朝廷无甚损伤,臣也以为,可以不予理会。”
赵构还是不说他话,又问另一人道:“章复,你以为该如何?”
御史中丞章复道:“臣以为当立即出兵。军队不管是动还是不动,都要花钱,就算不用兵,各地驻军来回换防调动,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李越一南方边陲小国,胆敢无端攻击大宋,就是看准了大宋朝廷离他们太远,不会跟他们大动干戈,若这次不理会,便会得寸进尺,今年攻占一镇,明年就敢攻占一县,后年就敢攻占三五县,甚至一州一地,臣以为当给李越一个教训,让他不敢轻易翻边,挑起事端。再者,南洋、西洋数十国使者都在临安,还没有离开,若李越侵犯大宋边境,我们不闻不问,他们会怎么想?也许这些国家以后就不会再来朝贡。因此,必须尽快出兵,还要打一个胜仗,让各国知道大宋武力也不弱,作为藩属国就该老老实实,不要惹是非。此时,应该诏令钦州知州暂领附近几个州府,组织组队加以抵挡,再令广安西路安抚使迅速征调兵力赶往钦州,若想扩大战果,可再派屯驻明州的宣威军沿海南下,宣威军曾与李越军队大国仗,也适应南方气候,人虽不多,必要之时,当可一用。”
赵构还是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但看章复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许。
这一幕被秦桧看在眼里,心神一动。
赵构看了看尚未发表意见的红袍官员,问道:“秦禧,你以为该如何?”
秦禧回道:“臣以为,臣的意思与几位大人一样,李越距离大宋千里万里,弹丸小国,翻不起大浪,闹一闹自己也就走了,不必理会。”
问完在座的所有大臣,赵构说道:“李越犯边之事,大家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出兵惩戒,还是放任不管,你们都是国之栋梁,自然由你们共同做主,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再议一议,各国使者都在临安,久拖不决,有损大宋颜面。天色还早,再议一议,议出结果再走不迟。”
听得赵构此话,众人端坐不言。
片刻之后,赵构又道:“大家都没什么要说的了吗?”
“咳咳”秦桧咳嗽几声,而后说道:“皇上,臣方才又想了想,那李越乃弹丸小国,趁南洋、西洋诸国使者来大宋朝贡之时犯边,其心可诛,理应迅速出兵还击,必要之时可攻占其都城,震慑南洋诸国。”
秦桧此话一出,两个参知政事眉头一跳,当即就有一人道:“臣以为李越选在诸国进贡朝贺之时犯边,实乃罪大恶极之举,罪不容诛,应立即派遣精兵强将攻入李越,把逃跑的李越王子捉回临安问罪,震慑诸藩属国。”
另一参知政事道:“臣以为李越确实当诛,他们早不犯边晚不犯边,偏偏就选在诸国不远万里,来大宋朝贺之时,若不给他们一个大大教训,大宋颜面何存。朝廷应该马上派遣精兵南下,一举攻灭李越,不光要抓回中途逃走的李越王子,最好能将李越王也抓回来治罪,到时候可请诸国使节观礼,告诫他们不可妄动邪念。”
秦禧一见风向转变,立即说道:“臣以为李越此时犯边,一定是精心准备,就会折损大宋颜面而来。前年戴大人出使李越被无端围困,出使不成,差点死在李越,大宋灭了他们一支军队之后,他们不得已才将一个王子推出来顶罪,可这个王子刚到广州就悄无声息的逃走了,凭他自己断不可能,这必然也是李越人精心谋划的结果。李越国虽小,但狼子野心,随时都想咬大宋一口,数百年前,连续犯边不下数十次,一次比一次严重。若此次对李越不加以惩戒,恐怕大宋诸多藩属国都将心存异心,到那时怕难以收拾。臣以为应立即派遣二十万精兵南下,一举攻灭李越,划定州县,派遣官吏管理,把李越土地重新收归大宋统治。”
御史中丞章复道:“臣以为诸位大人都过于激进,李越与大宋钦州交界,钦州到临安的路程数万里,送来临安的八百里加急战报路上就走了整整十五天。大宋精锐都屯驻在北边边境防范金人,从北方边境调遣精锐去南方边境,先不说北方军队是不是能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路途实在过于遥远,就这数万里路都会把精锐拖的不堪一击,没有三五个月根本恢复不过来。还有,一旦将北方边境精锐驻军调离,金人突然南下怎么办,长江以北一马平川,如果没有阻挡,不肖三天就能杀到长江边,因此北方驻军绝对不能调动,不但不能调动,还要加强防范,以防金人在大宋对李越用兵之时,背后偷袭。臣以为还是以广南西路原有兵力为主,那里的土兵更适合在崇山峻岭中作战,此外再派殿前司水军和宣威军小股水军南下,从琼州过海直攻李越沿海重镇,前后夹击,李越必然败退。攻灭李越,匆忙之间根本不可能做到,李越虽是小国,但藏于山中,没有十万精锐,没有三五年,要灭他们很难。因此眼前当务之急,是要赶走李越,至于是不是要灭国问罪,可以慢慢商讨,大战一起,花费定然在千万贯以上,一时之间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而赶走李越,花费数百万贯也就够了。”
赵构道:“好,既然大家都认为李越可恶,其心可诛,那就给他们一个教训,即刻派兵征讨李越。此次征讨我只有一个要求,两个月之内,抓回逃跑的李越王子,带来临安问罪。此次征讨从北方调遣军队的军需钱粮等花费,从内库出,广南参与征讨李越的州县,由户部酌情减免赋税徭役。大家以为如何?”
秦桧当先道“皇上圣明!”
众人纷纷附和道:“皇上圣明!”
赵构道:“李越犯边之事就这么定了,具体派遣多少兵马,派谁去,谁为统帅,军需粮草多少,你们回去之后再细细商讨,两天之内拿出方略来,秦爱卿,此事由你主持。”
秦桧道:“是,皇上。”
赵构起身道:“好了,我也累了,你们都回去吧。”说完转身走进后殿。





大宋燕王 第282章 宣威军
秦桧等人起身恭送赵构离开后,参知政事余尧弼问道:“秦相,李越该如何征讨我们还得好好商议。”
秦桧道:“天色不早了,出宫再说。”说完当先转身向殿外走去。
另外五人随后离开。
一出垂拱殿,秦禧便道:“爹,你怎么知道皇上这次是想对李越用兵?”
秦桧只顾慢慢走着,没有回话。
参知政事余尧弼问道:“是啊,秦相,皇上以前可从来不会主动提起对外用兵,怎么这次一定要派兵对付李越?”
秦桧停下脚步,两个参知政事和秦禧上前,只听他道:“你们不是把皇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吗,这李越选在这个时间挑事,无论如何都得打,还只能胜不能败。放在以往,李越犯边也就犯边了,对大宋也遭不成多大损失,可现在十几个国家的使节都在临安,不打李越,大宋脸上无光啊。这次回易带回来不少金银财宝,西洋货物也换回来很多钱财,府库丰盈不少,对外用兵就有底气了。”
参知政事汪勃又问道:“秦相以为这次征讨李越该打到什么程度合适?”
秦桧想了想道:“皇上不是说了,抓回逃跑的王子,李越人也要赶出钦州。”说完抬脚再走。
太阳快落山了,再不出宫,等宫门关闭,少不得一番麻烦。
参知政事汪勃道:“把李越人赶走容易,也许不用赶,还没等大军赶到,他们就会跑的一个不剩。可抓回李越王子就没那么容易了,不攻到李越都城下,怕是不会乖乖交人吧。”
秦桧道:“这就要看枢密院如何调兵遣将,如何作战了,两个月内拿不回逃跑的李越王子,让大宋在诸国使节面前丢了颜面,自会有人承担责任。”
签书枢密院事巫伋道:“只要秦相能调集足够的粮草,征调足够的民夫,两个月内拿下小小李越又有何不可。”
秦桧道:“拿下李越?那要花费多少钱粮。还是按皇上的意思办,拿回李越王子就行了。拿他一个人,朝廷调拨给你们两百万贯粮草,应该足够了。”
巫伋道:“秦相莫不是在说笑,征讨李越除了要用当地军队,朝廷至少还得另派一万殿前司精锐南下。征调广南土兵所需花费暂且不说,这一万殿前司精锐南下的吃喝用度和各种军资,至少得三万厢兵运送,算下来至少有四万人吃喝,打起仗来,奖励、抚恤、物资损耗哪一样不花钱。剿灭一千余人的海盗,就花费二百五十多万贯,征讨李越比剿灭一千海岛还容易吗?这是关乎朝廷颜面的大事,秦相还是要慎重。”
汪勃道:“诸位大人今天也都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具体如何明日再议吧。”
众人不再说话,加快脚步,向和宁门而去,再多争论一会儿,等城门关闭,出不了皇城,就得在城里睡硬板床了。
六人堪堪赶到和宁门,羽林军统领笑道:“秦相、诸位大人幸苦,你们若是再晚到一步,今晚又得留宿皇城了。”
秦桧回道:“近来大事频发,做臣下的不为皇上分忧,那不是空食俸禄的蛀虫吗?”
羽林军统领笑道:“秦相说的是。诸位大人赶紧出城吧。”
秦桧当先出城,五人随后跟上。
他们前脚刚出城门,身后就听羽林军统领高声下令:“关闭城门。”
出了和宁门就有一队禁军赶到,将秦桧护卫在中间,向不远处等候的官轿走去。
到了官轿附近,秦桧道:“诸位大人今天也累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申时我们再好好议一议。”
“秦相慢走。”众人抬手送行。
等秦桧、秦禧上了官轿走远,其他四人各自上轿回家。
两天后,勤政殿。
赵构坐于书案前细看奏章,秦桧、巫伋并排坐在对面。
看完之后,赵构问道:“征讨李越颇为艰险,只派遣一万精兵够吗?”
秦桧道:“这一万人是殿前司精锐,以一当十应该不成问题,况且广南也有三个军州,在广南征调三万精兵不难,李越弹丸小国,有这四万人,应当可以拿来逃跑的王子。”
巫伋道:“军资有限,难以征调足够的海船,要把这一万精锐安全运到钦州,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一多,行军时间就要延长,一万人一个月内勉强能到钦州,两万人就得两个月了。”
赵构又看了看奏章,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忽道:“之前护卫回易的宣威军不是可以派上用场?”
巫伋道:“宣威军扈从回易可以,要说打仗恐怕不行,当年这支军队是为回易船队匆忙组建,还没训练几个月就出海,海上又不能训练,两年下来,一点战斗力都没剩下,去了也是耗费军资。”
赵构道:“我看不然,这支宣威军曾经在李越跟他们的军队作战,记得当时还拿下一州之地,归附朝廷,他们熟悉李越,如果跟殿前司精锐同去,多少也是助力。”
秦桧接道:“不错,那块土地原本是李越河静府,被他们拿下之后,改成了静州,还向朝廷交过一次赋税。这支军队还是有战斗力的,并没有大人说的那么不堪。”
巫伋道:“宣威军南下也不是不行,但据我所知,他们当初因回易而临时组建,一切花销也都是回易处承担,如今回易结束,朝廷并没有承担他们的日常开支,也没有发放饷钱,一直是自生自灭,原本有四千余人,几个月过去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很难说。如果要调遣他们南下征讨李越,先得给与他们常备军身份,由朝廷发放粮饷。”
赵构道:“宣威军不撤销,回易以后还要继续,给他们常备军身份,发放粮饷。先征讨李越,结束之后调回原地驻守,等待朝廷命令,不必进行轮换驻防。”
巫伋道:“是,那就将宣威军加入征讨李越军队的序列,如此一来征讨李越的把握更大一些。”
赵构道:“秦爱卿,你还有什么补充?”
秦桧道:“没有,只希望此次征讨不要拖的太久,国库不充裕,用钱的地方很多,经不起一年半载的消耗。”
赵构道:“巫伋,此次征讨两个月内要有结果,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你们枢密院商讨一下,最好派人去钦州监军,此战务必要胜。”
巫伋道:“是,枢密院上下定当竭尽全力。”
赵构道:“好了,征讨李越之事就这么定下,尽快发兵。都去准备吧。”说完拿起其他奏章。
秦桧、巫伋起身告退:“臣,告退。”
等二人离开,赵构呼道:“黄琦。”
殿后应了一声,片刻之后,一近侍出来,还没赵构书案前,便问道:“官家,何事?”
赵构道:“你说宣威军可用,戴骢的奏章里说的也不清楚,到底如何,你跟我细细过来。”
黄琦道:“官家,宣威军在李越是事情我不太清楚,只听说他们一千人大败李越两千精锐,其中俘虏的一千人也编入宣威军了,但大部分都留守在占城国。在三佛齐国一战,我是知道的,当初回易船队被两家势力强大的家族阻挡在海峡入口达两个月之久,索要重税,眼看就要错过穿越大海的最佳时机,不得已之下,宣威军先焚烧其中一个家族在港口的数百艘船,而后对外宣称那个家族作乱,将他们激怒之后,宣威军设下埋伏,将那个家族三万精锐引进一个山谷死地,两个时辰不到,那三万人就全军覆没,而宣威军损伤不到两百人,大获全胜,三佛齐国不被宣威军所震慑,船队才顺利通过海峡。从西洋返回三佛齐国的时候,又在海峡被数百艘海盗船所阻,宣威军再次击败海盗,打通海路。除此之外,宣威军的军纪也十分严明,一百多艘海船在海上航行时队伍长达两三百里,全由宣威军操控,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在航行,基本不存在有船掉队和失散。在海上,我跟他们接触的不多。”
赵构道:“如此看来,宣威军还是有一战之力,并没有辱没宣威之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事迹吗?”
黄琦想了想道:“其他值得一说的,也就是在塞尔柱国,那时候我带着使团去巴格达觐见他们国王,刚好赶上塞尔柱国王诞辰,就在哪儿多停留了几天,参加了不少贵族宴会,我们离开巴格达之前也举办了一个宴会,答谢他们的款待,在宴会上展示了大宋军阵,有塞尔柱贵族不服,就派他们的勇士挑衅,当时宣威军监军杨丛义接下第一场比试,轻松打败塞尔柱勇士,后来他们继续派勇士挑衅,我们派出了一名随团道人,又将对方击败,连败两场之后,他们才没有继续挑衅。”
赵构道:“杨丛义,是武学初建那年那个平民出身的武学生吧。”
黄琦道:“对,就是他。跟随戴大人去李越出使的就是他,当时带了一千宣威军随行,到了占城国,就变成了两千人,还在占城国为大宋弄来一块方圆超过五十里的土地,驻留了一千宣威军,回来时,船队在那儿停留了半个月,房屋建了不少,良田也开垦了数百亩,留守的军队也在每天操练。在三佛齐国时,也是杨丛义主张用武力打通海路,本来不少人都反对,没想到后来真的打通了。”
赵构道:“这么看来,他在武学还学了些东西。他是第一批武学生,有消息多收集一些。”
黄琦道:“官家放心,我会看着他。”




大宋燕王 第283章 重聚
昌国,宣威军军营。
将士们早上在海滩训练枪阵,下午去靶场练箭。
这是杨丛义到达昌国军营后,对宣威军下达的训练命令。
懒散多日的宣威军重新开始两年前的训练,每天练枪、行军、射箭,整整两年没练,这半个月高强度训练,可把他们折腾的厉害,特别是一开始那几天,一天训练下来简直都跟要死了一样。
经过半个月恢复性训练,宣威军逐渐有了一些两年前的样子。
两个多月前赵安带着宣威军回到昌国后,军事训练基本没抓,因为他知道,宣威军迟早得裁撤掉。
但一个月前当朝廷任命他为宣威军统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宣威军终于完全由他做主,是属于他的军队了,于是训练开始慢慢恢复,每天训练两个时辰。
但随即问题就来了,回易船队不再负责他们的开销,朝廷也没有给他们发放粮草。经过一番艰难交涉,也只是从停靠在明州港的海船上搬回来剩余的军资军械,钱粮问题仍然没人解决,宣威军成了没娘孩子。
没了粮饷,训练顿时就成了问题,这个消息也开始在全军蔓延,最终军事训练无疾而终,粮饷都没人发了,还训练什么?宣威军又没有营田,难道去海里摸鱼?
全军彻底懒散下来,只靠仅有的存粮,一日两餐,勉强度日。
数天之后,当杨丛义回到昌国军营,看到的便是无所事事,在营中睡觉打闹的宣威军。
他是监军,粮草自然要由他负责,宣威军断粮断草,谁都不管,但幸好他自己还有些私房钱,这种时候已经顾不上是不是私钱,就这些钱,几千人也吃不了多久,于是跟两年前一样,他去向渔民买鱼,五文钱一斤。买到鱼之后,火头军开始制作鱼面,吃不完的先存着,几天下来,居然有了数千斤存粮。
粮食问题暂时解决了,吃饱了肚子,军事训练立马开始,至于饷钱,杨丛义承诺,朝廷一定会解决。军士们也知道,朝廷如果短期内不解决,他们难道还能造反不成?造反是不可能的。
军事训练逐渐恢复之后,杨丛义便想回家去看看,毕竟宣威军此时只要不饿肚子,确实没事。
在他跟赵安交代过后,准备第二天离营,结果就在当天下午,枢密院的调令到了。
“杨监军,朝廷要我们一个月之内赶到钦州,这钦州在哪,我们都不知道,是乘船还是走路,粮饷怎么解决,军资军需哪里去领,一概没说。”赵安拿着枢密院的调令,十分恼火。
杨丛义眉头也是紧锁,钦州在哪他倒是知道,可让宣威军去钦州那等偏僻的地方做什么,去那儿吃什么喝什么。
“赵统领不必恼怒,朝廷既然有调令,自然会做好安排,我们依令调动就是。据我所知,钦州距离广州不远,就在海边上,海船可直接到达。海上已经起北风,我们乘船南下,顺风顺水,半个月应该就能到达。宣威军目前还有四千人,战船十艘,一次肯定运不了这么多人,得去明州港征调几艘大一些的海船。航行期间,我们可以在泉州补给一次,然后直接南下钦州,整个行程不会超过二十天。”杨丛义想了想,如此宽慰道。
赵安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时间紧迫,为防意外,我们早日出发,三天之后如何?”
杨丛义道:“好,那就三天之后。”
当晚召集各营指挥,将宣威军整建制调防钦州的命令传达下去,三日之后准时乘船出发。
三天时间,宣威军征调了八艘海船,又装了淡水、食物和军资军械等物,准备好长行军后,立即离营乘船南下。
船队满帆,昼夜不息,离营的第四天到达泉州港外。
军队调防,未经朝廷允许不得随意进城,宣威军也不例外,整支船队停靠泉州湾外海岸,除少量补给人员,其余军士不得离岸。
杨丛义带领数百,赤手空拳的宣威军入城采购粮食和蔬菜。
对突然出现在泉州的数百军士,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丛义少不得要去泉州府衙沟通备案。
出了衙门,将五百两银钞交给一名低级军官,跟他们交代一番之后,众军士随那军官离去,杨丛义则快步走向城北。
城北一个偏僻的小院。
“莲儿,把我几件冬衣也拿来。”一女子正在院中洗衣裳。
房里应了一声。
不一会儿,一小丫头抱着几件衣裳出来,放在盆里,口中道:“夫人,我来洗吧。”说着蹲下身来。
女子手上没停,口中道:“你力气还小,哪能洗的干净。等你长大点再做吧。”
小丫头没有说话了,蹲在一旁看着。
过了一会儿,女子问道:“这两天城里有消息吗?”
小丫头摇头,回道:“没特别的消息。你说老爷还能回来吗?”
女子停了一下,笑道:“肯定会回来,只是临安离这儿太远,坐船都要半个月,走路时间更长。我是他娘子,路再长,他也会回来的。”
1...117118119120121...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