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来人,传令全军在西岸登陆!”赵安一声令下,传令兵即刻去向各营传达军令。
一个时辰之后,全军收拾好一切,渡过海口,登陆西岸。
随后留下半营人马看守船队和暂时不能带走的物资,其余将士携带弓弩羽箭、长枪佩刀等必要的作战物资和三天口粮,在向导渔民的带领下,直奔四五十里外的安远县城。
大宋燕王 第286章 进驻县城
宣威军穿过数条河流之后,疲惫不堪,原本以为三个时辰就能赶到安远县城,等到天黑时,才走了一半路程。
南方河流众多,安远县城到海口又没有修大道,许多地方没有桥梁联通,要么绕路找桥,要么下河淌水。全军都带着口粮,不便下水,只能不停的绕路,四十五里的路程,生生绕成上百里。
天黑之后,全军不得不在荒野露宿一夜,幸好南方此时不像北方那么寒冷,虽有蚊虫都还能忍受。
第二天,天不亮,全军便开始行军,终于在午时左右到达安远县城外。
杨丛义、赵安带着宣威军到了南城门外,只见城门大开,城上城下,一个守军都没有,顿时惊疑不定。
“李越人攻破县城了?”赵安不解。
“城下没有打斗的痕迹,不像是攻破。先派人进城探探情况。”杨丛义看着城墙高不过两丈,还有数处破损,应当是年久失修,自然损坏。
赵安一声令下,随即便有几名军卒迅速入城查探。
一炷香之后,军卒回来禀报:“将军,城内没有守军,很多人都在往城北逃跑,县衙一个人都没有,问了几人都说敌人马上就要杀过来,再不逃命就晚了。”
“监军,你看该如何?”赵安脸色难看。
杨丛义看着眼前的安远县城,坚定的回道:“入城,组织防御。”
既然已经到了城下,赵安也别无选择,只得传令:“传令全军,即刻调防安远县城!”
接着又下令:“传令,袁华带一营人马接管南门,章贷带一营人马接管西门,柳时带一营人马接管北门,苏仲带一营人马接管东门。入城之后,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其余营指挥择地安顿部下,一刻钟后全部在县衙议事!”
军令下完,赵安、杨丛义在近卫亲兵护卫下,当先入城。
入城之后,他们就发现,城西已经不见几个人影,临街房屋要么房门大开,要么紧闭无声。
一路走到城中县衙附近,才见路上有不少人拖家带口,或背着,或抱着,或用车拉着东西,沿大街向城北跑,慌慌张张,全在逃难。
“去城北告诉百姓,大宋宣威军已经接管安远县城防御,留在城里就能保证他们安全,执意要走的放行。”杨丛义忽然对身旁的亲卫下令。
亲卫接令,立即跑步去城北传达命令。
县衙门口已经看不到任何人,估计已经都跑完了。
二人在亲兵护卫下,直接走进县衙大堂。
“杨监军,你怎么看?知州不是说这里有一千州兵和土兵,敌人还没见到就全跑了?是不是敌情有误,不止四千敌军?”赵安忧心忡忡。
“将军过虑了,我看是此地县官胆小怕死,提前逃命了,县官一逃,军心立马就散。关于敌情,我们最好还是派人出城打探,城里探听来的消息不一定准确。”杨丛义并不担心。
安远县城的城墙不算低,李越人能打什么样的仗,他之前就已经见识过,况且此地多山多水,军械难以搬运,只能轻装简行,两丈高的城墙,只要守好城门,短时间内他们是攻不进来的。
“监军曾与李越人交战,他们战力如何?”赵安心绪难平,估计不久之后就是一场恶战。
“不擅战阵,但军卒悍勇,在山林里行动迅捷,很难击败。但他们攻城势力一般,稍微坚固一些的城池,他们拿不下来。像这座城,如果再修缮一番,坚守一个月不成问题。”杨丛义笑道。
“如果他们不擅攻城,那我们把握就大了。”赵安得知这个消息,心下稍稍一轻。
大宋军队别的不敢说多强,但若说守城能力,辽国比不得,夏国比不得,金国也比不得,在周边各国里,大宋称第二,没有国家能称第一。
“将军,里里外外都查遍了,县衙里一个人都没有。”奉命探查县衙的军士来报。
“仓库呢,还有粮食吗?”赵安急道。
“没有,仓库没有一担粮食,只有一堆谷壳和一堆稻草。”军士回道。
“传令下去,驻扎县衙!”
一声吩咐,亲卫行动起来,赶紧去收拾将军驻所。
“赵将军,如此不妥吧。”杨丛义提醒,军官总可入主地方军政衙门,这可是违规的。
“县官都跑了,有什么不妥了。”赵安无所谓的回道。
这种事杨丛义也管不了,随他去吧,大不了自己不住便是。
不多久,七个营指挥陆续来到县衙。
“四门情况如何?”人到齐之后,赵安当即发问。
“南城门顺利接管,城门已封闭,城外无人。”
“西城门顺利接管,城门已封闭,城外有数百人,等待入城,说是逃难来的,分辨不清真假,还挡在城下。”
“东城门顺利接管,城门已封闭,城内有十多人要出城,已被劝离。”
“北城门顺利接管,城门已封闭,城内有数千人要出城,大半部分已被劝离,少数执意出城的,已经放他们离开。”
“很好。诸位,想必你们心里有很多疑问,这为什么是一座空城,我们为什么来这儿,来这儿做什么?这些问题由监军给你们答复。”赵安转头将问题抛出去。
众人确实满心疑问,眼睛齐刷刷看向杨丛义。
“宣威军原本是调防钦州,不巧李越人突然侵扰大宋,已经连续占据不少城镇,正分兵两路逼近这座安远县城,由于安远县城距离钦州城很近,若安远县不保,钦州城也得丢失。这里的县令和守军胆小,已经提前逃跑,他们一走,宣威军立功的机会来了,只要我们坚守安远县城一个月,战功就能到手,一个月后,朝廷的援军一到,打退李越人,我们还能再立一功。大宋久无战事,这可是宣威军建立战功的天赐良机,诸位需得好好把握。”杨丛义并没有把事情的缘由说的那么清楚,若说李越人大举进攻,已经攻占整个郁林州,进逼邕州,恐怕他们也会吓的逃跑,因此必须得利诱一番,守住这个城池再说。
众人面面相觑,这确实是一个建立战功的良机,他们不久前都因护卫回易有功,授予正式官职,现在也是吃朝廷俸禄,而不是拿饷钱的人了。战功对一个军官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再清楚不过,但有没有命拿,还得思量一番。
于是就有人问了:“不知道,有多少李越人要攻打县城?我们守得住的吗?”
杨丛义笑道:“据钦州知州毛大人的情报,他们只有四千人,一路从北边来,一路从南边来。李越人攻城能力不强,钦州又是多山多水的地方,长途跋涉,只能轻装简行,攻城器械应该是没有的。这座城池你们也都看了,高两丈有余,城墙也不算薄,没有厉害的攻城器械,李越人短时间内是攻不破这座城的。况且就兵力来说,四千对四千,一个守一个攻,谁有优势,你们一清二楚,只要同心协力,此战断然没有败的道理。这里李越人送给诸位的战功,不要白不要。”
众人一听,敌人也只有四千人,原本稍有些紧张气氛顿时瓦解,厅里的气氛轻松不少。
“监军说的对,李越人只来这么点,那就是送战功,我们不要,老天爷都不答应,你们说是吧,兄弟们。”袁华哈哈大笑。
“好长时间没打过仗了,手正痒的厉害,这李越人就送上门来,从明州调来钦州,还真是来对地方了。”苏仲磨拳擦掌的笑道。
“苏老二,你还说你好久没打仗,回三佛齐国的时候不是你去打的吗?我们才是好久没打仗,都快两年。这次可得大干一场。”柳时笑道。
“那些小海盗,都是小打小闹,没打两下就跑了,没意思。就看这次李越人经打不经打。”
“都别吹牛了,如果没其他事情,回各自城门巡守,其他人组织人力修整城墙,准备迎击敌军!”赵安一声令下。
众人正要离开,杨丛义补充一句:“李越人凶悍狡诈,大家都小心一些,如果不能确定身份,不管是要出城还是入城,城门都不要随意开启。”
巡守城门的四名营指挥抱拳称是,众人随即离开县衙,去忙各自的事情。
杨丛义不愿待在县衙,便带着张柳和数名亲卫去城中巡视。
由于宣威军到来,城中百姓稍稍安稳下来,不再那么慌张的四处奔跑,甚至有些商家摊贩,重新打开店门做起了生意,虽然没有顾客,但却能看出他们是确实不愿离开这座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城,不愿失去每日打开店门做生意的熟悉生活。
城里人口不多了,原来有多少人,杨丛义不知道,但在城里一圈走下来,从结果来推测,不会超过三千人了,并且多数都是难以行动的老弱,青壮年能走的估计都走了,留下的不多。
数千不守城门的宣威军正在休整城墙破损处,这座城也不知修建于何时,年久失修,需要休整的地方还多,没有三五天时间,没法全部修完。
也不知道县官和之前驻守的州兵和土兵每天到底在做什么,该修补的城墙一处都没修补,杨丛义看的恼火,宣威军不来,县城守得住三天才叫怪了。
大宋燕王 第287章 忽然醒悟
天黑之后,经过商议,宣威军派出的探子从空无一人的南门离开,一队向西、一队向北分别侦查两路敌军的情况。
夜晚城上灯火通明,城下紧闭城门,守城的第一个夜晚,不知道敌人何时会出现,谁也不敢大意。
城下一夜无事,可把守城的几营宣威军累的厉害,到了第二天,个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这就暴露出了问题,宣威军没有守城经验,说让守城,整个营都不安排轮换,全都站在城上或城下,如此这般坚持一天没问题,但三五天下来必然出事。
第二天集中议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一个是守城军将要轮岗值守,一个时辰一换,不值岗时可以城门口搭建的营房内休息,但不得离开一里,另一个是休整城墙的材料问题,城外出不去,城内也没有多余的砖石,最终杨丛义拍板,可以拆除城墙附近,全家逃离人家的房屋,另有军资和补给问题,派了两百人回海岸,协助留守宣威军将剩余的军资全部搬过来。
杨丛义在城中也没闲着,不是在城内巡守,监督城墙修补,便是在研究钦州和广南地图。李越入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立功机会,如果能抓住时机,立下大功,再升官便大有希望,目前看来要守住这座城,轻而易举,但四千人想斩获额外的战功就没那么容易了,必须把视野转出城外,所以他才力主探子出城去打探李越人消息。
两天内重要军资和军械全部运进安远县城,城墙也大多数修补一新,只有三处较大的破损还在继续修整中。
派出去的探子先后将消息送回来,北边的敌军已经到达薯良,答曰有一千五百人左右,河流较多,行动慢,预计再有三天就能到达那梭镇,由那梭镇往东一直到华石镇几乎都不用穿越河流,半天就能到达华石镇,再往东要穿过一条六张宽的河流,船只较少,一千五百人全部过河,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之后再用半天时间就能直接到达安远县城西门外的河对面。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很详细,如果消息准确,北边那支敌军最快四天后就会到达安远县城外。
南边也带回来较为确切的消息,南路敌军暂时还在东兴镇,他们先是沿海向东,后来又返回东兴,绕路北上,预计会到达马路镇,而后向东到那梭镇,再到华石镇,而后直达安远县城西门。按行军时间来说,南路敌军会比北路晚两天左右。
还有一个消息,南路敌军比北路多,人数预计在三千左右,他们在东兴镇劫掠的财物很多,难以带走,留有部分敌军在东兴看守。
得到这些消息之后,杨丛义心里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主动出击!
敌人两支部队一前一后,行程相差两天,宣威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差,先打北路军一次伏击,如果选择的伏击地点好,四千人完全可以将一千五百敌军全部歼灭,选择的伏击地点要么是在到达华石镇之前,要么就选在华石镇等敌军渡河大半之时。
消灭北路敌军之后,宣威军向西择一地继续埋伏南路敌军。不说多,只需再消灭一半南路敌军,这次入侵钦州的敌军便会夺路败退,几天之内安远保卫战就会结束。
当杨丛义将这个想法告诉赵安之后,赵安明确表示反对。
他以为不管是北路敌军还是南路敌军,等他们到达安远县城,都是疲惫之军,南方行军不便,他们带的粮食必然不多,只要能把他们阻拦在城下,不费一兵一卒,等没了粮草,他们自会撤退。主动出击埋伏,就要两军对垒硬拼,风险极大,如果不慎,折损兵力过多,即使消灭掉北路军,也无力继续埋伏南路军,若伤亡过大,打击了宣威军士气,最终很可能还会影响守城,要是守不住安远县城,钦州也会丢失,他们的罪责就大了。
因此,赵安认为最稳妥的战法,就是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以坚城拖垮敌军,这样对宣威军无损,也能完成驻守任务。
但他忘了一点,李越人到达安远县城的目的并不是要跟大宋守军死磕的,如果攻城受阻,他们很可能向东绕过安远县城,直接北上钦州。钦州兵力空虚,全部守军不到两千人,李越人一路东进,安远守军闻风而逃,钦州守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若钦州有失,安远县城的补给就会中断,到时候宣威军还是要出城与李越敌军交战。
如果真到那时,形势就会发生逆转,李越人占据钦州,宣威军要活下去,要么去攻城,要么乘船逃跑。或者搜集到足够粮草的李越人放弃钦州城,回头围困安远县城,宣威军不突围就得困死,突围也是败退之师,要么回一无所有的钦州,要么逃回港口,但以李越人的狡猾,在围城之前,港口的船队肯定会被烧毁,因此突围之后只能逃往一无所有的钦州,若敌军死追不防,宣威军粮绝之日,就是灭亡之时。
所以,如果宣威军不主动出击打退敌军,而敌军又不选择死磕安远县城,那宣威军必败无疑,钦州必失。
突然想明白这一切,杨丛义顿时焦急起来,立即告诉赵安,宣威军必须出击,因为他们不能保证李越人会在安远县城下跟他们死斗至弹尽粮绝,李越人不是傻子,啃不下安远县城,他肯定会调整目标,进攻钦州城,若是宣威军想回师救援钦州,很可能会被李越人在半路埋伏,如果不救援,坐等钦州沦陷,等待宣威军的不是趁早逃亡,就是苦战之后覆灭,但也有可能未能顺利逃亡就在半路被李越人埋伏所灭。
总之一句话,如果不主动出击,攻灭李越人,宣威军最好的结果就是顺利逃亡,但更大的可能是全军覆灭。
也许前几天逃跑的县官和守军正是看清了此战本质,预测到最终的结果,才会毫不犹豫,直接逃离安远县城。
对宣威军来说,如果不主动出击消灭敌人,还有一条保命路,那就是跟之前逃跑的县官和守军一样,及时撤退至钦州城,据城固守。钦州城比安远县城大,人口也多,城池坚固,背靠广南南部八州核心地带邕州,物资不会断绝,钦州可守,则宣威军可保。
但若要保命,就得丢掉安远县,这接到的调防安远县城的命令不符,即使守住钦州城,战功就别想了,不追责就是朝廷宽容。
杨丛义将宣威军面临的情况剖析出来之后,赵安仍然犹犹豫豫,仍说要考虑考虑。
时间紧迫,打退敌军,给宣威军争取功勋和活路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宣威军将万劫不复。眼下这种情况,赵安还要考虑,杨丛义既生气又着急,但他再着急也不能替统领做主,毕竟任何作战军令,最终都是要一军之帅来下,他是监军,主帅活的好好的,又没生重病,根本不可能越俎代庖。
无奈之下,杨丛义告诉赵安,只给他一晚考虑时间,明天日出前,或退或主动出击,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答复。
赵安点头之后,杨丛义当即离开县衙。
赵安的表现让他很失望,在这种关键时刻,是退是进必须迅速决断,稍有犹豫,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特别是宣威军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
幸好想明白的早,如果选择撤退,宣威军就有至少三天的时间安全退回钦州。但如果要主动出击,明天就是最后的机会,等到后天,再想出击埋伏敌人,就没那么容易了,行军时间不够,合适的埋伏地点也不是随处可见。
无论如何,必须得做些后手准备,不能把宣威军的命运交在赵安手上。
杨丛义出了县衙,直奔各营驻地。
这几天他在城里走动很勤,跟大家的关系也在逐渐拉近。之前负责回易督造,虽然也挂名监军,但四处忙碌,偶尔在军中跟大家接触也很少,出海之后跟不用说,见面都极少,更不要说交流。最熟悉的营指挥,只有跟他同去李越出使的张彪和苏仲,张彪留在占城国没有回来,此时整个宣威军中,熟悉的也就苏仲了。
他首先来到苏仲的驻地,随即就被军士带进营去。
“苏老二,你这鼓捣的什么东西?研究*?”杨丛义一进营房,就见地上摆了几架拆开的弓弩。
苏仲起身笑道:“见过监军。”
“这什么东西?”随即坐下。
“也没啥,就是想不明白,弩为啥就没弓射的远,就拆开几架弩看看,问题在哪。”苏仲挠挠头坐下。
“能想问题是好事,但这弓弩还是以后有时间在研究吧。我先提个问题,你现在想想。”杨丛义笑道。
“监军请问。”苏仲坐直身子。
“不用这么严肃,今天突然想起来这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研究。李越人为什么一定要攻打安远县城?”
大宋燕王 第288章 分歧
“安远县是去钦州的必经之路啊,他们不打下安远县,怎么去钦州。”苏仲脱口而出。
“是吗?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要来攻打安远县城的李越人,到了城下,发现这个城池打不下来,而你的粮草又不多,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杨丛义笑道。
苏仲想了想道:“如果要我攻打安远县城,不管能不能打下来,我肯定会打几次,粮食不多,打不下来肯定要撤,只能放弃钦州了。”
“就这么放弃了?你从李跃国一路打过来,这一两个月的粮草都是从李越国送过来的?”
“那怎么可能,肯定是一路走一路抢。”此话一出口,顿时一拍脑袋道:“我想到了,打不下来安远县,我可以去其他地方抢啊,为什么要啃硬骨头。先把安远县周边的粮食抢光,之后再去钦州城外抢,我一路走一路打,到了钦州肯定也要试试钦州能不能打。”
“如果一打,发现没什么守军,你会怎么样?”杨丛义再问。
“还能怎么样,直接打下来,占据钦州城,钦州城那么大,粮食肯定足,住几天没问题吧。”
“钦州打下来,那安远县城的守军呢,不管了?”
“围困或者引诱他们出来,然后打败他们。”
“好了,现在我问你,如果我们坚守安远县城,李越人会怎么做?”杨丛义忽然变的严肃起来。
“绕过安远城池,攻打钦州,或佯攻钦州,引诱我们出去?”苏仲神色一变。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会怎么样,我们又该怎么办?”杨丛义继续问。
苏仲细想之后,回道:“如果李越人打下钦州,我们会断绝粮草,围住钦州十天,我们一样会断绝粮草,也就是说只要李越人到达钦州城下,我们就会失去粮草支援,我们能做的只有离开安远县城,乘船出海,去雷州或琼州。”
“这会是我们宣威军来到安远县城的结局吗?”杨丛义问道。
苏仲苦想一会儿之后,回道:“我们是来打胜仗的,即使不能胜,也绝不能败,丢下钦州逃亡雷州,这不应该是我们的结局。即刻撤往钦州,把这座空城留给李越人?”
“你觉得合适吗?如果是这样,宣威军放弃安远县城跟之前逃跑的县官和守军就没有区别,即使守住钦州城,功过相抵,我们还是白来一趟。李越人远道而来,他们之所以能一路前进,那时因为他们知道前边没有阻碍、没有危险,除了安远县城。如果我们不守城,主动出击,结局会怎么样?”引导苏仲想明白守城的必败结局之后,杨丛义抛出了另一个想法。
经过方才一番问答之后,苏仲心情沉重,再听杨丛义发问,便没有马上回话,而是开始思考。
片刻之后,苏仲回道:“如果主动出击,宣威军此战即使不胜,也绝不会败。”
“怎么说?”
“李越人不过四千人左右,我们也是四千,双方硬拼一场,即使两败俱伤,我们也可以退回安远县城,而李越人却失去了继续攻打安远县城或钦州的能力,要么败退,要么来安远县城决一死战,真到这种情况,任何一支军队都会选择退走,而不是到别人城下送个全军覆灭。所以,只要出去,宣威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苏仲忽然眼冒精光,如果真能出去,那就太好了。
于是马上问道:“监军,我们是要出城迎敌吗?”
“今天来只是跟你探讨一下宣威军的处境,看看你能不能动脑经想问题。好了,我再去别出转转。”杨丛义没有直接回答,说完起身出营。
接着他又去下一个营地,用同样的方法引导营指挥看清宣威军面临的困境,再点出可能的,跳出困境的办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