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就依李统制。时间紧迫,宣威军先行一步,东兴再聚。”说完杨丛义收了地图便起身而去。
李耕看着离开的杨丛义,笑着回一声:“再会。”心想却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警惕。
凭借几千杂兵,几场小胜,就想利用游奕军攫取战功,未免太天真了些。
何监军来自枢密院,从来没上过战场,邕州战事不利,才会被他蒙蔽,病急乱投医。击退李越大军,当然只有游奕军能做到,也只能由游奕军去做,这场功勋,其他人休想插手,别说喝汤,味都别想闻到。
杨丛义出厅,辞别知州大人,将安远县城的防务交还钦州守军,便带人直奔安远县城。
两千宣威军早已收拾好一切,准备随时出发,杨丛义赶到安远,一声令下,全军乘船顺城西河流而下,而后换乘海船和战船,顺风向西,半天即到东兴镇。
回到东兴之后,立即找到姚昶,让他派遣峒中、桐棉留驻的宣威军向西探查敌情,重点探查西北方向郁林附近,看那里是否有一座重要的关隘,立在大宋与李越两国之间,还有此处关隘附近是否有李越城池,都一并查探清楚。
姚昶一听杨监军的交代,就知道又有大仗要打,没有多问,便立即将军令传达下去。
苏仲应当已在返回东兴镇的路上,潘诚估计还在占城,短时间内,怕是难以返回。
两千宣威军一进东兴镇,现在已经不大的镇子立即便有些拥挤起来,兵士们久在安远县城,习惯了安逸,对东兴镇吃住难以适应,时有矛盾发生。
得知这等情况之后,杨丛义召集四将宣布命令。
“姚昶营,驻留东兴镇,暂且不动,等苏仲返回东兴之后,两部会合,作为前锋为即将来到东兴镇的殿前司游奕军开路。”
“袁华营、章岱营、柳时营和亲军营,每人携带半担军粮,全副武装,即刻出发,赶往峒中。”
军令一下,东兴镇立即忙碌起来,刚刚休整不到半天的宣威军又要准备再次出发。
两个时辰之后,四营宣威军在杨丛义亲自带领下离开东兴镇,北上那桐。
久不行军的四营宣威军叫苦连天,用了足足一天半时间才到达那桐。将士们要求休整一天,杨丛义直接拒绝。
“宣威军从来都是准备打仗的,你们在县城住的舒服了,忘了你们为什么进入宣威军?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吃得今日苦,方得他日功。全军急行军,到达峒中之后,再做休整!”
生火造饭时,召集各营押官,一番训斥之后,全军继续行军。
穿过那桐,北上五里进入河谷,而后全军一路向西,咬牙急行至峒中时,已经是离开东兴镇三天之后。
到达峒中之后,从驻留的宣威军口中得知此地安全,未被骚扰之后,便下令宣威军在此休整一天,全军当即瘫倒,连营帐都没心思搭建。
峒中有守军两百,覆盖周边范围很广,向东到那桐,西到平辽、仙安,直达李越边境,北到桐棉,方圆五十里都在他们探查之中。
平辽、仙安有少量李越敌军驻守,并无太大动静。桐棉还在宣威军控制中,但周边已经多次发现李越哨探,奇怪的是,李越敌军并没有攻击桐棉。
更远的地方,峒中守军探查不到,只能去桐棉看看再说了。
休整一天之后,抽调峒中一队守军在前带路,两千宣威军再次启程直奔桐棉。
苏仲带着不到一千人在杨丛义离开两天之后回到东兴镇,虽然眼见苏仲心情不大好,姚昶还是向他传达了杨丛义的军令,两部会合休整,等待殿前司游奕军。
一天之后,殿前司禁军先后乘船来到东兴镇外海,苏仲奉命接应。
一见他们面色蜡黄,下船就在岸上呕吐不止,苏仲心里就对他们充满了鄙夷,就这还敢说是殿前司精锐?
苏仲见过李统制之后,告诉他,三天前杨监军已经带领两千宣威军先行一步,离开之前有交代,游奕军一到东兴镇,就由宣威军充当先锋,大军即刻赶往峒中与他会合,共商退敌大事。
李耕脸色难看之极。游奕军这等模样,如何能行军,至少得休整一天,恢复元气。
于是当即拒绝,让苏仲告诉杨监军,游奕军刚到钦州,多有不适,还需休整两日,方可行军。
李耕一声令下,游奕军开进东兴镇,征调民居,进行休整。
苏仲、姚昶位卑职低,面对李统制,毫无办法,只能任他随心意。
游奕军休整两天后,姚昶再去催促李统制提军前去峒中与杨监军会合。李耕却问粮草补给有谁运送?粮草运输问题不解决,游奕军不能行军。
姚昶告诉他,宣威军的粮草都是将士自己随身携带,根据任务所需时间,一次携带十斤或二十斤,甚至是三十斤。钦州原本人口就少,李越人来侵扰之后,钦州城以西,基本已经找不到多少百姓,他们不是躲进深山里,就是往东去了钦州城,所以军资军械都只能自己搬运。
李耕闻言,脸色微变。若真是这样,这一仗就没法打了,没有后勤支援,此战有败无胜,即使夺回郁林,拿下关隘,没有补给,最后还是要退回来,占不住城池关隘,即使是胜了,也是失败!
当即传令,全军暂且休整,等待钦州解决后勤补给之后,再进军峒中,北上退敌。
后勤补给问题,钦州根本没法解决,钦州一共只有两千不到的州兵,他们还要守安远县和钦州城,哪里调拨的出来人手给游奕军运送粮草辎重。
姚昶、苏仲一商量,都觉得游奕军靠不住,不值得信任,于是立即派人赶往峒中,向杨丛义禀报游奕军情况。
与此同时,两人做好准备,一旦得到杨丛义的同意,他们将撇下游奕军,带领全部宣威军赶往峒中。
大宋燕王 第311章 择地攻击
杨丛义带着两千宣威军,用两天时间赶到桐棉附近,在一处背风的山坳建营休整,让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得到喘息之机。
桐棉距离郁林已经不远,路程不过三百里,四天时间就可以赶过去,但现在不能再急着赶路,一是要等游奕军前来会合,二是要知道附近敌军的部署。
全军休整之后,前哨部队则悄悄赶到十几里外的桐棉,将一名驻守此地的押官带回宣威军营地。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驻留在桐棉的宣威军这些时日也没有闲着,他们向北最远已经达到郁林城,向西也深入李越境内几十里,向东也探查到那楠,甚至北江附近,对周边李越情况了解的较多。
杨丛义重点关注西边和北边,结果就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信息,郁林城向南十多里果然有一关隘,雄踞在大宋与李越边境通道上,叫做大南关。此关处在宽约两里,长二十余里的两山低谷之间,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此关最为便捷,也是必经之地。
不过此时的大南关已经被李越占据,郁林城也有三千守军,城池坚固,只凭宣威军难以攻占。
西边也确实有城池,还有一个富饶的小镇。那城池就在大南关以南三十里,人口众多,比郁林城要大数倍。
但问起详情,那押官却并不清楚,因为当初把他们留在桐棉也只是让他们驻留,并没有打算此后再战郁林,夺取关隘,甚至去攻打李越国城池,能西出国境,探得一些消息,已经难能可贵。虽然他们的初衷只是想了解敌人有没有攻占桐棉的意图,以便及时撤离。
随后,杨丛义给他们下达了任务,全力探查西边那座李越城池的消息,河流地形、人口多寡、兵力部署、周边道路等全部探查清楚,北边郁林城也是一样,还有大南关,一并查探。
担心人手不够,又调亲卫营一百人,同去查探敌情。
建营休整第二天开始,全军开始热火朝天的拉练,以队为单位,爬山爬树,进行体能体力恢复训练。
这几天行军,不光是杨丛义,就连袁华等人都觉得兵士们的体力大不如前,走不了十几里就要休息,行军进程大打折扣。
马上就要跟殿前司精锐协同作战,若表现不好,不止要受他们嘲笑,一旦跟李越人打起来,死伤也不会小。所以训练也格外认真,一个个都不甘落于人后。
训练第二天,杨丛义便接到姚昶、苏仲送来的消息,得知游奕军统制李耕的态度之后,心下大为失望。
此战若没有游奕军,只凭宣威军根本难以战胜李越人,别说拿下大南关,就连郁林城都攻不破。何监军说的好听,会给宣威军助力,结果就是这样的助力,没人帮忙运送军粮辎重就不能行军打仗?这广南荒芜之地,不比北方人口众多,哪里去找上万人给他们运送补给?
宣威军已经开到桐棉,全军上下士气高昂,都在盼望打一个胜仗。可如今游奕军不来,杨丛义骑虎南下,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
思虑许久之后,让人回去传令,东兴镇全体宣威军北上桐棉!
不论如何,宣威军既然来到桐棉,必要打一仗,就算不能攻下城池,也要杀杀敌军,提振士气。
至于游奕军,随他们去吧,他们是大宋精锐,地位崇高,自然不会放下身份,自己搬运粮食军资,要想在钦州征调可供一万人使用的杂役,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而宣威军所带粮食有限,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六天后,苏仲、姚昶带着一千三百余人赶到桐棉附近的宣威军营地,两部会合,就地休整。
当天,杨丛义便召集众将,商讨对敌之事。
苏仲、姚昶已经知道游奕军不会前来助战,但袁华等人不知道,听杨丛义亲口告诉之后,大为震惊,觉得不可思议,对跟李越交战,心里也多了一层顾虑。
“各位,既然我们已经来到桐棉,这一仗就一定要打,不光要打,还要打赢!”杨丛义见众人听闻游奕军没来,心情低落,底气全无,于是接着说道:“桐棉守军送来消息,如今就有一个大大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抓住,打赢这一仗完全不成问题。”
“监军,我们要打哪儿?”苏仲听的有些懵,在静州一接到军令,他就立即放弃休整了一大半的静州城,带着全体宣威军乘船赶回东兴镇。
杨丛义拿出一张他自己画的地图放在木板上,只见那地图上标注了很多地名,每个地名旁边还记录了不少数字。众人看不太懂,只能听他解释。
“这一战有没有游奕军,我们都要打。本来我们有三个选择,郁林城、大南关和李越的凉山,这三个地方都有敌军驻守,其中郁林城驻军三千,与我们相当,但城池坚固,难以攻破,大南关在郁林城南边十几里,修建在两山低谷之间,位置险要,关隘也很坚固,已有千年历史,李越驻军五百人左右,人虽少但却很难攻破,由大南关再向南三十里,便是李越边境重镇凉山,此地李越驻军两千人左右,但百姓众多,估计有两三万人。这三个地方,若要你们选择,打算攻打哪里?”杨丛义指着地图解说完,便将问题抛给众将,想听听他们怎么想。
众人看着地图,回想杨丛义的话语,许久没有说话,南北是城池,中间是关隘,三千余人攻打城池显然不合适,大南关守军虽少,但它在两城之间,就算拼命夺下来,也会立即招致南北两城的夹击,况且大南关就只有五百人,纵使付出代价攻破关隘,斩获也不大,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地方是他们三千余人可以去攻打的。
“监军,我们或许可以拿下郁林城。”沉默许久之后,姚昶忽然开口,众人纷纷朝他看去。
“哦,怎么拿下?”杨丛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姚昶道:“可用诱敌之计,以一千人佯攻宁明,引郁林城敌军救援,而我们就可以在郁林城与宁明之间埋伏,必能大量击杀郁林城守军,要是计谋使用得当,灭杀一千敌军,甚至两千敌军都不成问题,而后再攻郁林城,当有一定把握拿下。”
“要是郁林守军不上当,我们怎么办?”柳时问道。
“不上当,我们就回头攻下宁明。此城虽然不大,但却是李越运送军粮至扶绥前线的必经之地,城里的粮草不会少。苏仲上次来过,好不好攻下,他很清楚。”姚昶回道。
苏仲道:“宁明是个小地方,城高不过两丈,东西各一个城门,城池一般,并不坚固,三千人要把它拿下,并不困难。不是,监军是让我们打郁林、大南关和凉山,费这么大劲,打个宁明有什么意思。”
“这不是大不下郁林城的后备目标吗,来一趟,总不能一仗不打吧,抢点粮食回去也是好的。”姚昶也知不对,声音低了不少。
“姚指挥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出来打仗就不能空手而回,要么杀敌,要么夺得粮食和物资。诱敌之计很好,完全可行,但用在郁林城恐怕不行,我们上次已经在宁明灭杀一千余敌军,他们的军粮若是还要从这儿由河流运送,驻军必然暴增,也会更加谨慎,我们三千余人,难以讨到好处。”杨丛义出来打圆场,将攻击郁林的想法否决。
“监军,有路直通大南关吗?要是有路,我们就可以偷袭大南关,占据大南关后,切断两城之间的联系,然后就可以在关南或关北任意一边埋伏,攻击来援敌军。我们有三千多人,郁林城和凉山,不管哪一路援军都不可能倾巢而出,我们在兵力上就占据优势,大南关被攻下,他们势必要夺回,我们就可以一口一口吃掉他们。如果顺利,或许就可以攻陷凉山,夺回郁林,连拿三地!”柳时手指地图,说着说着便意起风发起来,好似真能全部拿下一样。
众人看着地图,细细一想,若此计可行,真有可能南下拿下一关两城,顿时心头火热。
“纵使有路直通大南关,怕是也不能坚守吧。据我所知,可没有一处险关,既能防自己这方攻击,又能防地方攻击的,大南关也不会例外。此关若是我们修建的,防的就是李越人,若是李越人修建的,他们早把广南拿下了。所以先取大南关必会招致郁林城里的敌军攻击,大南关面对郁林城,无险可守,想要埋伏他们,怕也不可能。到时候就要被两面夹击,能不能胜还很难说。”姚昶一见众人眼睛发亮,马上出来泼凉水。
杨丛义暗自点头,他们分析的都有道理,大南关可拿,但确实容易被郁林城敌军攻击。可此战,大南关十分重要,宣威军若想有所作为,此关必须拿下,不然无论如何打,他们都很难占到便宜。
大宋燕王 第312章 进军凉山
“大南关是一个选择,但只拿下这个关隘,难免会被两面夹击。若这郁林、凉山两城,选一处,与大南关一起拿下,你们以为该拿那座城?”杨丛义再抛出一问。
刚刚已经说过郁林的问题,毫无疑问,郁林看似最适合拿下,其实风险极大。
众人思虑片刻,随即明白杨丛义的意思。
“凉山原本是敌人前线大本营,如今李越大军已经控制大南关、郁林,逼近邕州,那凉山就成了敌人后方,前方打仗,久久不能取得战果,必会抽调后方兵力,凉山的防守实力恐怕并不强,我们可以考虑拿下凉山,而后控制大南关,彻底将前线与后方切断,等前线敌军断绝,必会退兵,到时候邕州大军趁机掩杀,敌军肯定大败,逃回凉山,或者直接绕过凉山,返回李越。”姚昶分析道。
“其他的暂且不说,凉山该如何拿下?”
“凉山城池高吗?凉山兵少,若城池不高,可以强攻。”
“边境大城,城池坚固,墙高三丈。”
“设伏,诱敌出城?”
“凉山是敌后,如何诱敌出城。既然兵力少,又是重镇,要是我,我不会轻易出城,李越人与占城国连年交战,多次使用诱敌之计,在凉山对他们使用怕是不行。”
“监军应该已经想到好主意了,就别绕弯子钓我们胃口了。”苏仲叫道。
杨丛义道:“好,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刚刚你们都说到大南关,此关一定要拿,这没什么好说的。而凉山怎么拿,人口两三万,守军两千余人,我们强攻或是诱敌出城都不合适,拿就只有一个办法,潜进城里,里应外合。进去的人不用多,二三十人足矣,趁夜拿下城门,宣威军直入城内,正面搏杀,一举拿下此城。”
“这倒是个最简单的办法。我愿带人潜进凉山,做开路先锋!”苏仲高声表态。
杨丛义道声好,然后继续道:“只是行军困难,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凉山,就要翻越群山,至少得五天时间。一旦前线敌军分两路后撤,经由郁林和桐棉,我们后路就有危险。所以我们还得把游奕军调来,诱他们北上,使敌军不敢南下桐棉,这样就可保我们后路无忧,一旦敌军撤至大南关,我们无法抵挡,便焚毁凉山城,退回桐棉。你们觉得如何?”
“游奕军恐怕请不动吧。”提起游奕军,姚昶心里就有气。
杨丛义道:“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然后收起地图,接着说道:“从桐棉到凉山路线已经探查清楚,全军休整两天,两天后兵发凉山!”
“是!”众将高声应答。
众将离开,苏仲一人被留下,杨丛义跟他沟通一番之后,便让他回去挑选人手,即刻赶往凉山,混进城内待命。
全军休整两天,营地安静下来,虽然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但每个人心里都知道,马上就要打仗了。
这两天里,杨丛义又将桐棉派出去查探消息的探子叫来,仔细询问核对许多细节问题,召集众将,一一解惑,安排任务。
拿下凉山不难,难的是拿下来之后,如何守住。所以凉山通往李越境内的通道也要一并控制,为驻守凉山争取更多时间,同时还要悄无声息拿下大南关,短期内不能让郁林敌军觉察,前线断绝粮草的时间越长,退兵的速度才会更快,快则乱,宣威军才会更安全。
两天之后,全体军开拔,经桐棉翻山越岭,向西而去,一路艰险困苦,自不必说。好在几天前宣威军拉练数日,爬山爬树已有心得,高山深谷,密林藤蔓,也不能阻挡大军前行。
就在宣威军一路向西行军之时,停留在东兴镇的游奕军终于等来了数万民夫,和钦州城送来的粮草辎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游奕军在东兴镇又停留三天,等钦州州衙属官带着数万民夫将粮草送往峒中之后,方才整军向峒中进发。
一万游奕军用了两天半时间赶到那桐,兵将们便要休整,这一休整就是两天时间。而后北上五里,转而往西,前往峒中,走惯了宽阔平坦的官道的游奕军,哪里能走条羊肠小道,行军速度奇慢无比,六十多里山路,整整走了四天。
到了峒中刚刚扎营休整,便有亲兵来报,宣威军有重要军情通报。
李耕打心眼里就瞧不上毛头小子杨监军,更瞧不上行军打仗还要自己背粮草军械的宣威军,骚扰一下敌军就跑的回易护卫队,他们能有什么军情。原本是不想见的,不过一想,他们倾巢而出,能打探一些对游奕军有用的消息,也说不定。
随即神色一松,还是看看他们能送来什么军情。
宣威军传令兵一进营帐,李耕便道:“你有什么军情?”
那传令兵道:“宣威军已于六天前去攻占李越边境重镇凉山,夺取大南关。如今郁林城守军两千,要是游奕军速度够快,这场夺回郁林的功勋就让给游奕军,若是六天之内,游奕军不能拿下郁林城,宣威军将在六天后从大南关发兵,夺取郁林城。”
“什么?就凭三千人就想南下关隘,拿下城池?”李耕忍不住想笑,他一万人都不敢说此大话,小小的三千回易护卫军就敢夸口,怕是活腻了。
“是,宣威军大军今天应该已经到凉山附近,如果没有太大意外,今晚就能攻陷凉山,明天就能拿下大南关。”传令兵语气坚定,声音洪亮,说的好似已经拿下这两地一般。
李耕脸上神色一紧,当即问道:“凉山有多少敌军?大南关有多少?”
传令兵如实相告:“凉山有两千老弱守军,大南关五百人。”
“什么,就这么点人?”李耕腾然站起,再也不能淡定了,懊恼不已,恨不得游奕军插上翅膀,即刻赶到凉山、大南关!
“是,我们在桐棉的驻军潜进凉山和大南关查探回来的消息,千真万确。”传令兵说的是真话,自然毫不心虚。
“传令,全军开拔,抢回郁林!”李耕脸色难看,提剑急出营帐。
刚刚扎好的营帐休息,一声令下,立即就要拆除行军,游奕军上下暗骂诅咒,但也只能依令而行。
营帐迅速被拆除,一个时辰之后,全军开动,向北进发。
李耕在心里暗骂杨丛义无数遍,这小子太不厚道了,早早就探得敌情,却不提前通报,兵临凉山城下却来通报,是想看游奕军的笑话吗?小小的回易护卫军还想一气拿下一关两城,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小心崩掉牙!
不,应当不是看笑话,他们有什么资格看笑话。他们只有三千余人,即使拿下凉山和大南关,也要分兵防守,既要防李越人抢夺凉山,又要防郁林城敌军抢夺大南关,受两面夹击,必然顾此失彼,因此才来告诉游奕军,让游奕军夺下郁林城,消灭郁林守军,给大南关减轻压力。
大军行动起来之后,李耕冷静下来,很快想通了宣威军的处境,什么送游奕军一场功勋,不过是想让游奕军去帮忙守住大南关罢了,一万游奕军精锐岂能沦为回易护卫队的陪衬!
这场功勋游奕军要全部收在囊中,郁林、大南关、凉山,一个也别想落在护卫队手中!
“丢下辎重,加速行军,五天之内必须赶到郁林城!”
统制的军令,很快传遍游奕军,将士们除了手里的武器,丢下所有东西,全力行军,赶往郁林。
宣威军五天强行军,穿过荒芜人烟的峡谷,翻越了无人迹的原始丛林,折损数十人之后,终于抵达凉山城东十里之外,而后全军在此休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