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见杨丛义已然没有大碍,郑道长这才问道:“施主你们是什么人,到此又为何事?如何就惹得群蛇围困?”
杨丛义如实相告:“不瞒道长,我等都是怀宁府衙的公差,进山来是为抓捕越狱死囚,也不知为何会被群蛇追赶到此地。”
郑道长听后,未有言语,转身来到崖边,向崖下望去,然后又道:“施主请看,这崖下蛇类何止万千,聚集不散,坚守不退,当有缘由。”
杨丛义上前几步,向崖下一看,只见无数的蛇类,密密麻麻,层层堆叠,从崖下一直铺到了密林里面,不知后面还有多少。石崖下的蛇类已然堆叠了四五尺高,要不是崖下是个较陡峭的斜坡,无法支撑蛇类一直向上堆积,恐怕它们现在已经上了石崖。
杨丛义心中骇然,这么多蛇追赶聚集,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但他们何时招惹了这么多蛇?山里赶路,驱赶打杀一些拦路的蛇类,再正常不过,何时见过追赶报复的?蛇类虽有灵性,但不至于智商高到能纠集同类追赶攻击人类的地步。他作为受过科学教育的人,自然不信。但眼前的景象,又让他有几分动摇。
“我们一路上过来,确实打杀了一些蛇,但这不至于招惹它们吧。”杨丛义还是不信,打几条蛇就让这么多蛇追赶,如何蛇真有这么厉害,那他们不是要无法无天了。
郑道长又道:“毒蛇挡道,打杀驱赶,自然无妨。但不知诸位施主除此之外还做了什么?”
杨丛义没有多想,便回道:“还有就是在山脚下煮了一锅蛇汤,就在昨晚,我们休息之时,突然被这些蛇追赶围困。难道有关系?”
郑道长听后面色沉重,看着翻滚的蛇群,言道:“从山下到此地,少说也有二十里,它们追你们二十里,此仇必然不小。你们可知脚下这座山是何来历?”
杨丛义摇头道:“进山之前,村民告诉我们,东边有座高山叫盘龙山,山上可能有土匪,我们见这座山高,就想上来查探一番,不知此山来历。”
只听郑道长道:“此山名为盘龙,正是施主要找的盘龙山。山上早年是有土匪盘踞,但已离去多年。施主可知,此山为何称作盘龙?”
杨丛义又摇头:“不知,烦请道长告知。”山峰的名字是从村民口中听来的,他怎么会知道。
郑道长道:“相传,古时天柱山内有隐修之士,修炼多年,忽有一日,道成飞升,上可遨游九天美景,下可探寻地脉奇观,闲暇时能幻化龙形,吞云吐雾,行云布雨,守一方风调雨顺。一日,山民在山中打猎,突遇暴雨,便躲藏于一石缝中,无意间见不远处山石间游出一条大蛇,水桶粗细,身上有鳞,头上有角,飞上高空,吞云吐雾,不多时,阴云消散,天朗气清,而那大蛇也飞身落下山头,转身钻进山中不见踪影。山民回到村里,把他看到的奇异情形告诉其他村民,村民们多认为是山中大蛇修炼得道,化形成龙,为示尊崇,便把大蛇藏身的高山叫做盘龙山。”
众捕快听得双眼发直,脸上神情满是惊惧,难道他们得罪了蛇仙?
杨丛义自是不信,这样的故事可听得太多了,都是传说。大蟒蛇世上多的是,能飞的还真没有。
有人问道:“道长,我们是得罪蛇仙了吗?请道长一定要救救我们,我上有老下有小,可不能死这儿啊。”
其他捕快纷纷应和,哀求。既然道长住在山上,那她肯定有办法对付这些蛇,捕快们心里如此想着,便赶紧抓住活命机会。
郑道长没有应承,也没有拒绝,只听她说道:“龙飞于天,虽是传言。但天生万物,一视同仁,无高低贵贱之别,弱肉强食,虽是自然之道,但弱者不嗔不怨,强者不傲不炫,也当是天地至理,万物依此运行,周而复始,方能生生不息。”
杨丛义来自后世,信息时代,信息发达,每天接收的各种信息浩如烟海,人间百态自是清楚。道长几句话,短短不到百字,却让他听得内心震动,感悟颇多。世间所有混乱与矛盾,大到种族,小到个人,上到国家,下到家庭,追根究底,不都是因“傲、炫、嗔、怨”四字所引发吗?若能做到弱者不嗔不怨,强者不傲不炫,世间又哪有这许多烦忧。





大宋燕王 第63章 解围
众捕快不知道长说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但见道长也没有明确拒绝,便互相看看,不再言语。
杨丛义内心激动,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突然道:“道长一言,实乃世间至理,使我受益良多。不知小子是否有缘,能否拜进道长门下?”说完就要行礼。
杨丛义突然脱口而出的拜师之语,让郑道长颇感意外,急忙拦住,随即回道:“不可,贫道与弟子在山野修炼,居无定所,无门无派,如今更是决定下山云游四海,当是无缘。”
杨丛义想要拜师,也是心头一瞬间的想法,见道长拒绝,也就放弃了,神情略有低沉的回道:“那是小子无缘了。”
谁知郑道长又道:“施主不必如此,既认同我道,当是同道中人,山野尘世,皆是修炼之所,不需拘泥,若能秉持此心,他日再见,当能称得一声道友。”
郑道长见杨丛义与其他人大大不同,谈吐气质,一言一行,比其他人好了太多,是以对杨丛义的印象颇好,也愿意与他多说几句。
杨丛义听后微微一笑,又施一礼,郑道长师徒两人回礼。
“先前我们不知敬畏,才有这等群蛇围困之祸,不知道长可有解救之法?”杨丛义眼见蛇群不退,心里十分不安。
郑道长没有立即回复杨丛义,而是对身旁背对蛇群的年轻女道长,吩咐道:“清尘,取一张驱蛇符纸来。”
只见那女道长取下背后的包裹,从中取出一张黄色的符纸,侧着身叫一声“师父”,将符纸递过去。
郑道长转首看了徒弟一眼,眼中略有失望之色,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过符纸,拿在手里,接着口中开始念念有词,片刻之后,只见郑道长手腕翻转,手指一弹,那张符纸便急速向蛇群飘去,在一丈之外突然开始燃烧,等飘至林中便化为灰烬。
众人看得惊奇,满怀期待,等了一会儿,群蛇虽有异动,却不见有任何退却的迹象,脸上不由得露出失望之色。
但杨丛义发现郑道长一脸凝重,心知情形怕是不妙。
“清尘,再取两张来。”郑道长略一考虑,便又吩咐。
清尘道长又从包里取出两张黄色符纸,侧身递给师父。
郑道长接过符纸,又是一番念念有词之后,将两张符纸向蛇群方向弹出。符纸自燃,飘至林中化为灰烬,飘散不见。
不多时,就见前方林中林木振动,枝叶摇摆,眼见得搅作一团的蛇群,迅速翻滚着向左右两边躲避,似有庞然大物压境一般。
众人眼见得群蛇如此异动,立马惊慌起来,不知道会有什么恐怖的东西出来,紧张的纷纷朝石崖后面退去。
郑道长示意杨丛义退后,随即将手中拂尘交给清尘道长,又从背后取下长剑,缓缓拔出长剑,执剑在手,眼望林中。
杨丛义也是心中惊惧,但蛇毒未清,不敢逞强,随即退后几步,紧盯着蛇群让出来的三尺来宽的道路。群蛇让出这么宽的路来,不知将从林中走出来何种怪物,难道真是蛇仙不成?
郑道长一人持剑,站在崖边,面向前方,一动不动,稳如泰山。众人站在后面,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
几息之间,耳中就听得“嘶嘶”之声,从林中传来,声音异常清晰。众人吓得忍不住又后退几步。
又几息过后,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嘶嘶”之声,忽然一个筛子般大的蛇头从林中伸出。
只见蛇头离地足有丈许高,巨大的蛇头之上生有猩红的蛇冠,那蛇冠一尺来高,一米多长的蛇信吞吐在外,正发出“嘶嘶”之声,两只狭长的眼睛,泛着绿光,直直盯着石崖,缓缓向前游来。
众人何曾见过如此巨大的蛇,吓得转身就跑,远远离开石崖边缘,不敢回头再看。
杨丛义心里此刻也震骇异常,看这蟒蛇如此模样,怕是真要修炼成精了,那双眼睛发出的光芒,阴冷异常,对视一眼,就让他全身一冷,心底生出无穷惊惧,不敢再看。
只见郑道长手腕一翻,挽了几个剑花,将剑指向大蛇,厉声道:“孽畜,你在山中修炼不易,如今大劫将到,还不速速离去!”
那大蛇又向前游动了丈许,在离石崖三丈之外停下,接着将身体立起,与石崖齐平,狭长的双眼盯着石崖,口吐红信,“嘶嘶”之声不绝。
“万物生灭,自有因果。几条小蛇,今日不绝于他们之手,他日也会灭于凶禽猛兽之口,这是自然之道。岂可当作私仇!”郑道长厉声冲大蛇言道。
那大蛇摇头吐信,又是一阵“嘶嘶”之声。
“你在山中修炼百年,子孙何止千万,死伤者何止千百,倘若一一寻仇,岂有止歇之时。今日若要他们偿命,那贫道倒要问问,在此之前,山上之人为何匆匆离去,你当贫道不知吗?今日若要执意寻仇,贫道也要问你当日之罪!”
大蛇又是一阵“嘶嘶”之声。
只听郑道长厉声回道:“如何没有关系!虽不曾与他们相见,没有交情,但身为同类,感同身受,岂可说与我无关!如非贫道外出,没有亲眼所见,岂会饶你!”
大蛇摇头摆尾,扫倒几棵大树,身形急立,高出石崖丈许,口中红信急吐,气势暴涨。
“休要多言,胡搅蛮缠,今日既然贫道在此,就由不得你放肆。若你执意逞强,贫道今日少不得要送你一程!”说着便左手捏一个剑诀,右手一挽剑花,做出手之势。
杨丛义离郑道长最近,猛然感受到一股十分强大凌厉的剑意弥漫开来,让他一阵胆寒。
山野之间一时箭拔弩张,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那大蛇似乎也感受到剑意,忽然放低身形,降到石崖之下,抬头望着石崖,“嘶嘶”之声再次传来。
“好,那便各退一步,他们受罚之后,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不得再来纠缠。”郑道长说完,将剑收起,剑气瞬时消于无形。
那大蛇点头,发出“嘶嘶”之声,随即退后五尺左右。围在石崖下的群蛇,也翻滚着,向后退去,远离石崖三尺。
郑道长转身对杨丛义道:“杨施主,你们在盘龙山伤了它的子孙,又在它眼下剥皮煮汤,有违天和,因此它们才会追来寻你们的麻烦。要想化解这段恩怨,你们需得受罚。”
杨丛义方才听到道长跟那大蛇的对话,心里震惊不已,大蛇居然会有如此高的智慧,而道长居然能跟它对话,这都极大的颠覆了他原本的认知。本来就对郑道长十分敬佩,现在敬佩之情更进一分。听得郑道长的话,自是无不答应:“一切由道长做主,我等甘愿受罚。”
大蛇一出来,众捕快就吓得面如土色,汗透衣背,又听得道长与大蛇对话,更是惊惧,还真是得罪了蛇仙啊!不过随着道长的气势压住大蛇,他们的神情才又轻松一些。听得道长与大蛇谈妥,危险已解除,但要他们受罚,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但面对如此道行高深的道长,他们哪里敢说半个不字。
郑道长道:“既是如此,那贫道便自作主张了。”
杨丛义恭敬的回道:“道长请吩咐。”
只听郑道长高声道:“喝过蛇汤的,每人上前掌嘴十下,若不出血,贫道代劳。”
听得这个吩咐,众捕快面面相觑,向蛇掌嘴道歉,这也太荒唐,太丢脸了,要是传出去,以后怎么见人?
杨丛义见众人犹犹豫豫,无人上前,顿时心里有气,这不是在道长面前丢脸吗,便冷声道:“丢掉小命,跟掌嘴十下,哪个轻,哪个重,你们心里没点数吗?不愿掌嘴的,自己跳下去。”
众人一听这话,哪里还敢胡思乱想,纷纷上前开始掌嘴。
一时之间“啪啪”掌嘴之声,不绝于耳。众捕快知道道长的厉害,哪敢作假,劳烦道长出手,个个出手极重,往往前两巴掌就打破了牙龈,十掌下去,满嘴淌血,看着十分吓人。但牙龈出血,多大点事儿呢。
不多时,众捕快便掌嘴完毕,退回石崖后边去了。虽然群蛇后退了一些,但看起来还是十分吓人,只悄悄瞟一眼,便不敢再多看。
郑道长见众人掌嘴完毕,唯独杨丛义嘴角干净,便道:“杨施主,你也当受罚。”
一听道长这话,杨丛义心里随即明白过来,虽然他没喝蛇汤,但打杀蛇时他在,剥皮煮汤时他在,众人吃肉喝汤时他还在,即不制止,如何便能逃脱惩罚?
杨丛义什么话也没说,上前几步来到崖边,面向蛇群,抬手便给了自己一巴掌,只觉得嘴上火热,瞬间便有血液顺着嘴角流出,接着又是“啪啪”九掌。掌嘴完毕,鲜血流淌,这才后退几步站好。
郑道长见石崖上除了她们师徒二人,其余人全都满嘴鲜血,这才上前一步,向那大蛇道:“他们都已受罚,今日之事就此作罢。若此后再纠缠,莫怪贫道无情。”
只见那大蛇扬了扬头,张嘴吐信之后,转身离去。
崖下密密麻麻,无数的小蛇,在大蛇离去之后,也迅速翻滚着离开。
不到一刻钟,崖下便再无一条蛇停留,全都退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宋燕王 第64章 道别
群蛇已退,危机自解。
众捕快连番受到惊吓,早已支撑不住,此时见已然安全,个个瘫软在地,大口喘气,脸上满是捡回一条命的侥幸与兴奋。
众人的神情被郑道长看在眼里,只听说道:“莫要以为躲过此劫,以后便可无事。倘若继续肆意妄为,天道公允,自有灭亡之时。”
众人一听道长这话,哪个还敢将神情外露,赶紧收敛,作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杨丛义对蛇群围山,直到它们退去,仍有许多不解之处。擦干净嘴上的血之后,这才问道:“道长,我有许多疑问,不知道长能否帮我解答?”
郑道长道:“杨施主请说。”
见道长同意,杨丛义这才问道:“方才那大蛇身长恐怕超过五丈,抬头就能上了石崖取我等性命,但它为何没有呢?”
郑道长言道:“天之道,变幻无常,弱者不恒若,强者不恒强,恃强凌弱,实乃立身大忌。小蛇与你等,无强弱之别,你们可杀伤小蛇,小蛇亦可用毒牙伤你等性命,你们之间的争斗,对天道无伤。但那大蛇不同,在它眼中,你等俱为蝼蚁,顷刻之间便能取你等性命,它在山中修炼多年,已有些的道行,略知天道运行规律,自然不敢肆意杀戮,否则便是自取灭亡。”
“道长言之有理。”但杨丛义仍有疑惑,便又问道:“那大蛇先前一直躲在林中,直到道长出手,它才现身,这又是为何?”
“那大蛇盘踞此山多年,贫道也在此山落脚多时,彼此互知,两不相犯。方才群蛇围山,贫道一眼便知是它在背后作怪,以符相邀,不过是给它些脸面,它又如何不知贫道的手段,迫不得已,方才现身。”
杨丛义听的无限感慨,他若是有郑道长这般的修为,这天下,他何处去不得?但这也只不过是想想罢了。他心里还有疑问,又问道:“之前我中了蛇毒,若不是道长及时出手施药,这条命恐怕就没了。不知道道长为何刚好来到这石崖之上?”
郑道长略有深意的看了看杨丛义,然后才回道:“蛇毒大部分被你及时放血排出体外,体内蛇毒已不多。况且,杨施主,你练道家功法也有几日了,区区这点蛇毒,伤不了你的性命,不过是多躺几日而已。至于贫道为何出现这这里,却是天意,恕贫道不便相告了。”
杨丛义听郑道长一语道破他在练习道家功法,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奇,不过随即也就明白了为何道长不收他为徒,还说他日相见,要称道友。至于他的疑惑,既然道长不愿说,他也不想深究,就当是天意吧。
“围困已解,你等当速速离山,莫要在此耽搁。”郑道长又对杨丛义言道,劝他们早些下山。
杨丛义有些歉意的说道:“不瞒道长,我们是来追逃犯的,听村民说这盘龙山上有人居住,因此才找过来。不知道这山上除了两位道长,是否还有其他人停留?”
“山上的土匪在多年前就已离开,此山除了贫道师徒二人,再无他人。”
“多谢道长。我等稍作停留,休息片刻,就下山离去。”
“也好。清尘,你带杨施主去取些清水来。”郑道长见众人嘴唇干裂,身边一无所有,想来从山下上来也吃了一番苦头,心有不忍,便吩咐徒弟取水。
杨丛义心里一喜,道一声多谢。一看众捕快,才想起有几个跑的快的还在前边,于是点了几人,让他们上山去找。见那几个捕快,不情不愿的慢吞吞上山去了,他才走到清尘道长身边,道一声“有劳了”。
清尘道长收好包裹,转身向石崖右边走去,杨丛义随后跟上,转个弯,两人就消失不见。
不多时,杨丛义就见前方已无去路。
之间原本一直凹进山体的石崖,在眼前突然凸出,无立足之地。而石崖下则是悬崖,但见崖底一片苍翠,林木看不真切,不知道有高。
抬眼远望,只见一轮红日从前方的群山间升起,光芒四射,连绵山峦沐浴在无边霞光中,更添几分秀丽与生机。
初升的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直接驱散内心的阴暗与不安,清风拂过脸庞,一阵清凉,眼明心亮,山间空气,香甜可口,放肆吞吐,几番过后,浊气尽去,便觉身轻如燕。
杨丛义此时站在崖边,沐浴着阳光,吹着山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时之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只觉得融入了自然,惬意无边。
不知过了多久,才猛然记起还有事做。转头一看,只见清尘道长也在崖边站着,眼望远方,好似神游物外,不敢打扰。
但一想到,众人许久没喝水,怕是撑不了多久,这里也丝毫没有水的痕迹,只得出声问道:“清尘道长,这路被挡住了,我们到哪里取水?”
清尘道长被杨丛义一扰,回过神来,一时之间,没听清杨丛义说了什么,但见前路被挡,方才想起来此的任务。
只见她回身走到山体一侧,伸手取出一块巴掌大的石头,然后对杨丛义说道:“这后边有个石洞,洞里有水。”
杨丛义一听,不等清尘道长再动手,赶紧上前把那个洞口的石头全部搬开,果然见到一个半人多高石洞,只是里边有点黑。
这时就听清尘道长又道:“走十步,有光,能看到水池,旁边有木桶。”
杨丛义闪身进去,洞里确实很黑,但地面还算平坦,没走几步,转了个弯,就见亮光直射进洞,向洞外看去,可见远处青山翠绿,洞外一旁似有平地。又上前几步,就见洞内一旁有蓄水池,山泉水从岩壁上滴落,“叮叮”直响,落进水池,水池一旁,放有木桶两只。
这里应该就是两位道长的隐居之地,杨丛义忍住前去一谈究竟的好奇心,抓起一只水桶在水池里打了半桶水,又用另一只桶加满,迅速提了装满水的木桶原路返回。
出得洞来,就见清尘道长站在一旁。
“清尘道长,这洞要堵上吗?”杨丛义把水桶放下问道。
“堵上吧,这次下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清尘道长若有所思回道。
杨丛义很自觉的把石块搬回原处放好,然后道:“清尘道长请。”
“杨施主先行吧。”清尘道长闪在一边。
杨丛义没再客气什么,提起木桶快速原路返回石崖。
众人饥渴难耐,见水来,一窝蜂的围上来,以手捧水,大口下咽,完全顾不上自己的手是否干净,别人的手是否干净,这个时候哪里顾得上呢?
杨丛义也懒得制止,随他们去吧。
“杨施主,此事已了,你们记得早日离山,贫道师徒先行一步。若他日有缘,当有再见之日。”郑道长见清尘道长回来,便出言告辞。
杨丛义急道:“道长此去不知归期,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请受小子一拜!”说着急忙跪倒,一头叩下。
郑道长阻拦不及,却叹口气道:“何必如此。”伸手扶起杨丛义,然后抱拳行一礼,道:“就此别过。”转身离去。
杨丛义起身又深深作揖送行,口中言道:“道长若去怀宁,可到府衙找我。”
清尘道长作揖回礼,不发一言,转身虽师父下山离去。
杨丛义望着两位道长消失在苍翠的林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此一别怕是永无再见之日,就跟太湖县大牢里传授自己功法的道长一样,即使身在一城,也难得相见,何况天地之广,云游四方?
又欠下一份恩情,恐怕今生都难以报答。
山上的捕快顺利的找回来了,那几人虽然也被不少蛇追,但他们跑的快,几乎都跑到山顶上。等山下的捕快找上去,他们才知道蛇群已经退走,先前还不信,到等捕快们把道长退蛇的经过一讲,他们这才相信。
捕快们死里逃生,对脚下这座盘龙山心生恐惧,毕竟谁也不知道那条成了精的大蛇会不会又回来,而道长又先一步下山离去。因此找回走散的捕快后,他们未作任何停留,直接原路下山,返回营地,迅速收拾东西离开。
对于是北上还是东进,虽有争论,但最后众人还是决定听杨丛义的,毕竟他是大家的头儿。杨丛义的决定是继续东进,再走一天,然后北上去跟同安县捕快们汇合。
此后在林间穿行,再遇蛇拦路,众人便心生恐惧,能绕行便绕行,不能绕行就小心翼翼的驱赶开,再不敢胡乱打杀,更不要说煮蛇汤了,估计这些捕快这辈子都不敢喝蛇汤。
东去一路,前半日众人行进的很快,都想尽快远离盘龙山,后半日就慢吞吞,松懈了许多。
1...2526272829...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