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说完捕快习惯问题,杨丛义接着又说道:“明天我们依照先前的约定开始搜索,翻过这座山后,宿松县往西边去,望江县往西北,岳西县、太湖县往北,同安县往东北方向,我带怀宁府的人手先向东搜索,然后再向北跟同安县汇合。五日之后,望江县、同安县和怀宁人马向北,与岳西县、太湖县人马汇合,再开始第二轮搜索。宿松县五日之后先回营地,补充物资,之后再向北跟大家汇合。有没有问题?”
众人纷纷答道没问题,只有宿松县捕头不语。
杨丛义道:“宿松县虽然不参与第二轮搜索,但我们其他五县的物资都要靠你们补充,责任重大,没有你们,我们在山里可活不去。”
宿松县捕头听杨丛义说完,感激的回道:“谢杨捕头体谅。”
见众人没有其他要说的了,杨丛义便让大家散了,各自回去召集手下兄弟,做好准备。
宿松县上次进山损失重,这次来的二十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捕快,几乎都是杂役,搜索任务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但运送补充物资,却正好合适。
当日,杨丛义找到何县尉,说明了各县捕快明日开始进山搜索逃犯踪迹,一有逃犯的消息,就会派人回来通报,也请他及时给各县捕快补充物资。
各县捕快主动要求进山,何县尉求之不得,满口答应,让他们放心去,物资都是小事,可以随时回营地来取。
看着何县尉很高兴的样子,杨丛义心有不安,虽然知道他会有小动作,却也无能为力,毕竟那五百禁军是他掌管,要是他想直接提军去剿匪,那他只能由他去,谁也拦不住,但他应该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协助官府抓逃犯和动兵剿匪有多大的区别他肯定知道,除非不想做官了。
想不明白何县尉在高兴什么,杨丛义也就不去想了,管他的,先找到逃犯再说吧。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杨丛义把怀宁衙门的捕快全部召集在一起,把进山存在的危险,以及可以如何避免提前告诉他们。并结合他上次进山的实际,列举了不少例子,一一将应对的方法说清楚,要求他们必须执行,不然到时候,吃亏受苦怨不得别人。更倒霉的是要是死在山里,可没人能给他们收尸,顶多就地挖个坑埋了。
众捕快听的心里十分紧张,上次他们进山,有些人就没回去,他们也是见过生死的人了,一般的危险自然不怕,但谁都怕死。杨丛义的警告,他们还是能听进去,毕竟上次太湖县没死几个人,还剿灭了一伙土匪,抓了个头目,这其中很大的功劳都是杨丛义的。
虽然他们不喜欢这个跟他们明显不一样,不是一路人的上司,但他的话还是有些道理,不能不听。
他们能听进去,杨丛义自然就省了不少口舌。
进山之后会怎么样,杨丛义不知道,但愿他们能听进去,也能照做吧。





大宋燕王 第58章 青石崖
第二天一早,各县捕快相继拔营出发,翻越大山后,各县人马按照约定,向各自负责的方向分散开去,搜索前进。
杨丛义带着怀宁捕快,下山后顺着一条东西向的溪流,沿河谷一路向东。
河谷两岸地势低缓,开辟有不少良田,四月正是农忙之时,一分辛劳一份收获,田里自然少不了锄草耕田的百姓。
耕田的百姓初见杨丛义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迎面而来,十分惊慌,站在田里不知所措,不敢继续耕田,也不敢掉头就走。
此地良田不少,百姓安居,田间地头一片祥和,不像是有土匪盘踞的样子。于是杨丛义让捕快原地停下待命,自己上前向一老农道:“大伯,我想跟你打听点事儿,不知道方便吗?”
那老农看看杨丛义,又看看不远处的几十人,这才有些不情愿的反问道:“打听啥?”
杨丛义笑道:“大伯,你别怕,我们打听点事儿就走。不知道最近你们有没有看到有人进山?”
“没有没有,山里有土匪,可不敢随便进去。”老农一听进山,连连摇头。
杨丛义一听他提起土匪,便立即问道:“大伯,你见过山里的土匪?”
老农道:“怎么没见过,年年来收粮,不给就抢,前几年还好,这几年每年都来好几趟,让人不安生,要不是舍不得这几亩地,早就搬出去了。”
老农又上上下下打量了杨丛义,接着劝道:“后生啊,山里可不是好去处,除了土匪,还有豺狼虎豹,一不小心就把命丢了。你们还是赶紧出去吧。”
杨丛义笑道:“大伯,你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
老农道:“看你们的模样就知道了,官府有些年头没进山里来了,你们来做什么,又要打土匪?”
杨丛义道:“不打土匪,一打土匪,你们这地可就不能种了。”
老农似乎不信:“不打土匪,那你们这么多人进山干啥?”
杨丛义解释道:“年初有几十个杀人犯从怀宁大牢里跑了,听说是进山里了,我们就是进山抓他们来的,大伯有没有见过他们,或者听过一些他们的消息?”
老农摇头道:“没有,没见过,没听过,不知道。”
见老农不像说假话,杨丛义转而问道:“那大伯可知道离你们这儿最近的土匪在哪儿?”
“这些年少有人进山,土匪到底在哪儿,村里没人知道。猫耳洞,盘龙寨,青石崖,都有可能,以前这几个地方都有土匪,朝廷来打过一次,后来就不知道了。”
“来你们村抢粮的土匪,哪儿来的?”
“不知道,每次来的土匪都不一样,抢了粮就走,在村里停留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好,多谢大伯。那能告诉我,你刚说的那几个地方怎么走?”
“顺河往上走,走一天,就能看到一个大石崖,石崖上有一棵一年四季不落叶的常青树,整个石崖就只一棵树,一眼就能认出来,那就是青石崖。猫耳洞和盘龙寨离青石崖不太远,猫耳洞在青石崖北边,离的有十几里,在半山腰上,是一个不知道通到哪儿的石洞,盘龙寨在东边,一直往东走,在一座高山的山顶上,找到最高的那座山就能到。这几个地方都不是好地方,我看你们最好还是别去找,丢了小命可划不来。”老农说完又劝道。
杨丛义道谢道:“多谢大伯了,我们是吃这碗饭的,多危险都得去,杀人犯跑到山里来,不抓到他们,你们也危险不是。”
老农也不劝了,官府和土匪都不是好东西,随他们去吧。
杨丛义谢过老农,带人迅速沿河向上而去。
顺着溪流向上,一开始溪边还有村民活动的痕迹,小路踩的不生杂草。行了半日路就不好走了,已荒废多年,杂草杂木时不时挡住去路,再到后来基本就无路可走。
也不知道在村子里抢粮的土匪是从哪儿进山的,不然也许可以直接追过去。这个想法从脑子里一出现,杨丛义自己就把它否掉了,直追过去,是嫌命长了,他们现在要做的查探逃犯,土匪还是尽量不招惹的好,免得到时候在山里寸步难行。
山林里多毒虫猛兽,特别是夏季到来,正是蛇类出没的季节,所以也最为常见。一路上遇见好几条大蛇挡路,捕快们也都皮,蛇这种东西自然不是很怕,胆子大的,直接上去几棍子就把蛇打死,有毒的蛇丢了,没毒的蛇就收起来。
衙门饭菜没油水,这些蛇肉虽不多,可也是肉,煮一锅汤,每人也能喝几口。
杨丛义之前在山里打猎,也没少跟蛇类接触,有毒没毒,也基本能分辨出来,他还是不敢大意,这些捕快见蛇就追着打可不是好事,一个不小心被毒蛇咬一口,虽说不至于把命丢了,可一旦有人行动不便,却添了其他人的负担,所以便提醒捕快们别去追蛇,有毒蛇挡路,赶开就是了。总有人仗着胆子大,不听,杨丛义也是无奈。
当晚在河边露宿,捕快们把五六条大蛇剥皮切碎,煮一锅香喷喷的蛇汤,引的众人口水直流,杨丛义也不例外。
在山林河谷里穿行一天,本来都很累,可蛇汤的香味一飘出来,众人就来了精神,纷纷围坐,就等着吃两块肉,喝几口汤。香味实在太诱人,汤没煮好就有人要伸手捞肉,几番被掌勺的捕快制止,勾的人肚子里馋虫暴动。
为了能尽早吃肉喝汤,捕快们不停的加柴火,大火煮了小半个时辰,等掌勺捕快洒了盐粒,当先尝过之后,确认能吃了,众人不等他再把舀汤的勺子放进锅里,直接把手里的碗伸进锅里去捞,后边的捕快见有人开捞,立即就要挤上去,一时间你争我抢,推来挤去,汤锅周围霎那间就变得十分混乱,要不是掌勺捕快拼命制止,锅都要被打翻了,一口也喝不到。
不过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掌勺捕快当先尝的那一口尽然是他喝的最后一口,等众人散去,锅里空空荡荡,别说一块肉,连一口汤都不剩了,气的他破口大骂,众人却嘻嘻哈哈,只顾低头吃肉喝汤,由他骂去,肉汤进了肚子才最实在,被骂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
杨丛义虽然也被蛇汤的香味吸引了,但他不至于拿碗过去争抢,这种事他做不出来,所以蛇汤自然也没他的份。
众人喝完蛇汤回到营帐安静下来,他便开始打坐练功。不管在哪里,打坐练功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从来没有耽误,毕竟他也算是修道之人了,最重要的是,练功以来,他几乎就没怎么生过病,而且体力也越来越好,有这等好处,他自然每天坚持练习。
休息一晚,第二天收拾了营帐,众人继续沿河流向上游搜去。
根据村民的说法,今天就应该能到青石崖。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土匪盘踞,杨丛义不敢大意,吩咐大家动静小点,尽量保持安静,如果有土匪,先惊动了他们就不好办了。
捕快们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不再像昨天那样肆无忌惮,队伍安静了许多。
一路淌过溪水,绕过深潭,爬上峭壁,渴了喝溪水,饿了啃干粮,历经辛苦,终于在日头偏西的时候,看到了一片光秃秃的石崖。
只见那石崖高有上百丈,如斧劈一般,直立于河谷,除了一棵树干碗口粗细绿油油的低矮树木横生在石崖上,整个石崖临水的一方,再无其他植物生长。
这应该就是青石崖了。
离河谷不远处是石崖的边缘地带,覆盖有茂密的林木,可以攀爬上去,但地势也很陡峭,想上去也不是十分容易。
石崖上方情况不明,不便轻易行动,杨丛义让众捕快在隐蔽的地方暂且休息。
然后找了两个善于攀爬的捕快,吩咐他们从崖边爬上去,暗中查看情况,若是崖上有土匪居住,不要惊动他们,原路返回,若是没有就仔细搜索一遍。
两捕快得令,稍作休息,准备一番之后,就悄悄从河谷潜到崖边密林之中,消失不见。
杨丛义不相信运气会这么好,在青石崖会找到什么逃犯的线索,但只要有可能有土匪出没的地方,就应该去看看,毕竟逃犯当初可确认是天柱山匪徒夜闯大牢放出去的。逃犯跟山里土匪的关系肯定不简单,逃犯进了山,也只有可能上山入伙,进了土匪窝里,不然总不能去种地打猎吧,土匪应该不会无聊到把重刑犯救出来,让他们到天柱山种地。
天柱山土匪团伙实在是多,官府又对山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虽然上次抓住一个小头目,但那头目在山里不怎么起眼,他那个狼头山蜘蛛洞还在天柱山外围,势力小,地位低,所知实在有限。天柱山核心区域,有众多山峰,每峰都有营寨,又有头目驻守,天柱峰更是土匪大本营,轻易不得进去。
想来太湖县的哪些劫匪应该面子还没有大到能上天柱峰去,能在山里有土匪收留,入伙做个小卒子就不错了。山里山峰河谷秘洞那么多,谁知道他们会被谁收留,在哪里入伙?朝廷不想大动干戈,就不得不一个一个土匪窝挨个查探了,也只有这个笨办法,才能找到一些线索。
如果他们真跑到天柱山最里边去,那也只能放弃,只凭衙门捕快的力量肯定不行。
但愿那些逃犯别一窝蜂都进了最里边去,否则这次进山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宋燕王 第59章 夜半蛇影
一个多时辰之后,派出去的两个捕快汗流浃背的回来了。
青石崖上有毁坏的石屋,石屋里已经长满杂木,搜了一圈,上面最近没有人在生活过的迹象。
这在杨丛义的意料之中,青石崖太好找了,土匪被剿灭过一次,为了小命着想应该是不太敢继续呆在这个地方,否则官府人马一来,他们又得跑路。
这里既然没有土匪的踪迹,那就只有先去另外两个地方看看。
“王五,你带两队人,向北边去搜,据村民说十多里外的一座山上有个洞穴,村民叫它猫耳洞,你们去查探一下。如果土匪居住,不要惊动,要是没有土匪活动,就回来跟我们汇合。猫耳洞不要轻易进去,据说里面很深,没有尽头。千万记住,别进洞。”杨丛义考虑决定把队伍分成三部分。
叫王五的捕快高声应是。
“刘健,你带一队人留守在这里,等王五他们的消息,如果猫耳洞有土匪,你带人过去支援,没有土匪,他们回来后,你们一起到盘龙寨跟我们汇合,我们会沿路留下标记。”
叫刘健的捕快点头称是。
“其他人跟我去找盘龙寨。”
安排完毕,王五带两队人向北而去,刘健带一队人留守在青石崖,杨丛义则带着剩下的两队人沿河流继续向上游搜去。
杨丛义等人沿河走了半个时辰,然后弃河,爬上了一座山顶。据老农说,盘龙寨在东边的一座高山上,可从山顶向东边望去,山峦起伏间有好几座高山,不知老农说的到底是哪一座。
其实这个不怪老农说的不清楚,山里本来就是山多,站在低处望高山是看不到头的,高处的山峦已把视线遮住了,没有特殊的标志,根本就分辨不出,况且有句话叫做,一山望着一山高,根本无从比较,除非盘龙寨所在的山峰明显高出其他山峰一大截,否则就要费一番功夫了。
“你们觉得哪座山比较高?”杨丛义伸手一指东边的几座山峰,问起身边的捕快。他是真有些作难了。
“左边那座高。”“右边的高。”“明明是中间的最高。”捕快们很快争吵起来。
那几座山距离他们所在的位置,远近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视觉上来说,区别就大了,站在这儿争论,永远也争不出结果。最后杨丛义决定还是先去中间那座山看看。
那座山峰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孤峰,南北与其他山峰不相连,山势远远看着有些陡峭。
杨丛义确定了目标,捕快们虽然还在争论,却没了意义,不过是吵吵,找点乐子,山里实在太累,太无聊了。
众人望着那座山走了半天,却依然觉得遥不可及,明明觉得不远了,翻过几个山头,就见前面还有山头,而那目标高山依旧在远处。众人虽有怨言,却也只得稍作休息,继续前进,因为杨丛义告诉他们,今天天黑前必须赶到那座山。
一路穿谷越山,终于在精疲力尽之时,到了那座山的山脚之下。
抬头向山顶望去,只见那山峰直插云霄,高的无边无际,看那白云在山边浮动,红霞在绕山翻滚,此山之顶好似就处在云霞之中,已直入天界。
这山太高,少说也有一千多米,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要不了半个时辰,天就黑了,要想爬上山顶,没有两三个时辰怕是不行。也不知道这山是不是老农口中的盘龙山,山上情况不明,不便随便上山,但也不能在山脚呆着。
思虑片刻之后,杨丛义决定带人上山,先进山里再说。捕快们累了一整天,嘴又馋了,路上抓了不少蛇,晚上少不得要生火煮蛇汤,必须在山上找个隐蔽的地方,隐去火光。在山脚下生火,晚上明晃晃的太显眼,若是山上有土匪,惊动了他们,可不太好办。
众捕快一听说要上山找地方休息,煮蛇汤,顿时兴致高涨,顾不得再休息,急忙起身上山。前次人多蛇汤喝的不过瘾,现在他们只有二十来个人,路上蛇又抓的多,今晚一定能吃个够,想一想就开始流口水。
他们的运气很好,没用一刻钟,就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内凹石崖。石崖背靠石壁,面对树林,一丈来宽,四五丈长,外面不远处就是树林,挡风挡雨又隐蔽,关键是一边可上山,一边可下山,进可功,退可守,正是他们晚上停留休息的好地方。
杨丛义不做他想,当即决定在石崖下扎营休整。
众捕快一听,自然是高兴之极。迅速搭好帐篷,又去找来木柴,有的架锅生火,有得帮忙清理蛇肉,不多时,蛇肉切好下锅,大火烧起,随即就有香味飘出,山风一吹,满山飘荡。
蛇汤是众捕快的喜好,不是杨丛义的,有多的他就喝一口,没有他不也不去抢,讲的就是一个随缘。因此,帐篷搭好,他就水吃了点干粮之后,就开始打坐练功。
大火之下,蛇汤没用多久便煮好,自然又免不了一番争抢。蛇汤是真的香,有捕快也给杨丛义舀了一碗,但他一看那白花花的蛇肉,就不想喝了。结果自然是便宜其他捕快,他们可以多喝一口了。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去,星星满天,夜景很美,但捕快们不懂欣赏,吃饱喝足,就该睡觉休息了,山里跑了一天,躺下不一会儿,便鼾声四起。
杨丛义安排的有人值夜,野外露宿,没人值夜是很危险的,不说其他的,就说野兽,若是没人值夜生火,饿极了的野兽是会攻击人的,一旦燃起火堆,一般野兽远远看到就会避开,夜宿自然也就安全几分。
晚间杨丛义一般睡的不深,练习《五龙蛰伏法》时感官敏锐,也不太可能深睡。但晚上一锅蛇汤香味逼人,久久飘散不尽,惹的杨丛义无法安心练习,鼻子里时不时就有香味飘入,引的内心不安,后来索性就停功不练了,反正这个呼吸吐纳,没什么用处,一天不练也没什么关系。
夜晚,万物安息,山林间最活跃的鸟雀,多数也已睡去,只有个别还在有一声没一声的叫着。人有夜猫子,鸟雀自然也有晚上不睡的,比如猫头鹰。
“蛇,有蛇!有蛇!”突然寂静的夜晚被几声惊叫打破。
杨丛义感官敏锐,惊叫声刚一入耳,他便翻身坐起,未做多想,瞬间冲出帐篷。
一出帐篷就见值夜的捕快远离火堆,背靠崖壁,满脸惊慌,手里拿着配刀乱挥,嘴里还是大喊着:“有蛇,好多蛇。”
见杨丛义迅速从帐篷里出来,那捕快立即对他喊道:“杨捕头,外面有好多蛇。”
杨丛义转头往崖外看去,就见火光闪动处,地上暗影蠕动,定眼仔细再看,只见在离火堆不远的地方,蛇影翻滚,稍远的地上密密麻麻不知道还有多少,沙沙声响,伴随着柴火燃烧的“啪啦”之声,让人心惊肉跳,头皮发麻。
“都起来,有危险!”见这到这这种情形,杨丛义顾不得再做其他考虑,先众人叫醒,不然等到被蛇完全包围上来,慌乱之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乱子。
一声吼叫,将众人从蛇汤梦中惊醒,急急忙忙爬出帐篷,有得连眼睛都还没有完全睁开,还是睡眼朦胧的状态。
但也有人警醒,值夜捕快的第一声喊叫就把他们叫醒,在杨丛义之后出来,自然也看外面密密麻麻的蛇。顿时惊慌的喊叫起来:“好多蛇,大家快跑啊。”
一说跑,顾不得拿任何东西,转身就朝山上跑去。
刚刚醒来的捕快,一听有好多蛇,又见有人惊慌失措的跑了,哪里顾得多想,拔腿就跟上前边的捕快,逃命般的往山上逃去。
“都别慌,先停下!”杨丛义见捕快们如此慌乱,什么都不带,就没命的奔跑,顿时着急起来,想要阻拦。。
可在危险面前,谁还能听他的吩咐,二十几个捕快转眼间就全跑了个精光。
眼见如此,杨丛义脑筋急转,其他人都已经跑了,他也必须的跟上去,可这么多蛇,不会是无缘无故围上来的。不等他多想,就见火光照耀下,围向帐篷的蛇,转了方向,转向石崖上方,想要向山上追去。
杨丛义眼见如此,不及再做他想,纵身取过刀枪,几枪将火堆挑散,柴火散落在石崖上方,正好挡住那些已经转向的蛇的上山之路。
见那些蛇被柴火拦住,左右打转,挤作一团,不敢靠近,杨丛义趁机纵身越过,几个跨步向山上跑去,赶紧去追赶跑掉的捕快们。
黑夜无月,只有点点星光,夏季林中枝叶茂密,稀少的星光也被遮挡,林中一片黑暗。
杨丛义在后边并不是很担心群蛇追赶,蛇在陆地上跑的并不比人快,他最担心的是前边拼命逃跑的捕快们,在如此黑暗的地方,又是在山林里,平常再小心也免不了,磕碰摔跤,受伤流血,现在不顾一切的奔逃,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一开始进入林中,杨丛义什么也看不到,所以不敢像捕快们一样乱跑,停留了片刻,眼睛稍稍适应了黑暗,能渐渐看清楚眼前的东西之后,这才跟着前边踩踏出来的路径,向捕快们追去。




大宋燕王 第60章 逃命
杨丛义时常练功,自然要比捕快们身轻体健,可他追了好一会儿,还不见前边有人,直气的心里大骂这帮孙子,平时走几步就喊累,一遇到危险,就跟长了翅膀一样,全变成了鸟人,亏他还担心他们的安危。
骂归骂,他还是一再提速,大约一刻钟后,终于追上了一个捕快。
追近一看,见那捕快正扶着一棵树艰难的往山上爬,左腿有些虚浮不受力的样子,显然是受伤了。
“怎么样,还能走吗?”杨丛义不由的停下问道。
那捕快咬牙道:“还能走。”
杨丛义气道:“能走个屁。拿着。”说着便把手里的长枪给那捕快当拐杖。
1...2324252627...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