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宋头领道:“杨兄弟这就有些不近人情了,我与右卫长有同袍之谊,许久未见,如今得到消息,去见见不是人之常情?何况你现在上了山,又与我成了兄弟,去拜访一下,有何不可。”
杨丛义想了想,觉得宋头领说的在情在理,根本就不好拒绝,只得回道:“我怕大叔怪罪,说个大致的地方,宋头领觉得怎么样?”
宋头领道:“行,你说说看。”接着又说道:“以后别叫宋头领了,我长你几岁,你就叫声宋大哥。”
如今既然有了大叔的这层关系,杨丛义也不推辞,点头应是,然后道:“大叔如今隐居在大别山,要是见到了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宋头领笑道:“放心,你就是不说,我也能猜到。右卫长应该是隐居在蕲州黄梅县,我没猜错吧。”
杨丛义心想,你既然都能猜到,那还问什么,可嘴上也不好直接这么说,便道:“宋大哥是如何猜到的?”
宋头领道:“这就真的不方便说了。”转而说道:“好了,如今你我能在这奶头山相遇,也是有缘,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要是有空,再切磋切磋枪法,你的枪法还是可以的,要多下些功夫。”
杨丛义道好,并表示以后好好练枪。
之后宋头领又给杨丛义等人安排近期要做的事情,说是前寨的围墙年久失修,有几处毁坏,需要修补,整体上还要加固,说从明天起让他带人帮忙修围墙。
十多人上山,不能吃白饭,也该出点力气。围墙就在寨边,去修围墙也方便传递信息。杨丛义欣然应允。
坐不多时,便起身离开。





大宋燕王 第70章 机会来了
此后几天杨丛义便带着一众捕快帮忙修葺毁坏破损的围墙,虽是体力活,却也比风餐露宿钻树林,被蚊虫叮咬好上许多。
杨丛义趁自己这伙人单独修一处围墙的机会,向山下的捕快传递了消息,告诉他们,山上一切顺利,正在设法打探关于逃犯的消息,要他们派一队人继续北上,与其他几个县的捕快取得联系,互相通报情况,交代各县捕快,遇到匪寨不可轻举妄动。
在跟土匪们一起劳动,搬石头,抗木头的时候,了解到奶头山的势力不算小,头领是可以去天柱峰的,能去天柱峰的都不简单,杨丛义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也打探到一些新近上山的土匪情况,新上山的土匪,如果没有特殊的本领,基本都会拉去后寨,做些简单的粗重活,养猪放羊种地,砍柴开山挑水。一开始听到这些,杨丛义还觉得不可思议,上山当土匪,都干这些杂事?
不过随即经人一说也就想通了,这奶头山平常有两三百人,只凭打家劫舍,哪里够养活这么多人,特别是现在天下太平,打家劫舍的生意也不好做,为了活命,山上这些原本就是农民的土匪,自然就得重操就业。土匪们各有分工,每天做完该做的事情就算完,不用操心吃了上顿,下顿在怎么办,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丰年荒年都饿不死,又少了各种盘剥,活得倒也自在。
说到底,这些土匪不过是抱起团来求个活命罢了,要说生活质量,还真没有,至于老婆孩子那更是不敢想,能有老婆孩子的,生活都有奔头,也不会上山来。
前寨的土匪总共有五六十人,经过几天相处,基本都探查清楚了,年后上山的有两个,但都不是逃犯。还有十几人都安置在后寨,具体做什么,他们不清楚,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打听那些不相干的人做什么。
如此这般,杨丛义和一众捕快的探查难度就变大了,他们在前寨,没什么机会去后寨,不跟后寨的人接触,根本就不可能打探到那些人的底细。杨丛义虽然心急,但也知道再急也没用,这种事靠的是机会,硬闯不可取。
这几天一有时间,他也会去找宋头领切磋一下枪法。宋头领在枪法上的功夫很深,每次随意指点一下,都能让他有收获,自从辞别大叔下山之后,这一年来都是自己练,也没多少实战机会,虽然九招十八式,已经练的熟练,但实战中的招式变化、运用技巧,他还欠缺的很,同样的枪法,在他手中和在宋头领手中有天壤之别。
之前在山上练习,大叔也会告诉他怎么练,怎么打,可那时候他刚学枪不久,只顾着练了,哪里顾得上怎么打的问题。这一年来也实战了几次,吃过亏,再经指点,感悟就多了,至于怎么运、怎么打,里面的技巧太多,段时间也学不完,杨丛义就尽量能学多少学多少,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因为有右卫长的关系,宋头领也不藏私,把自己练枪的感悟,对敌技巧也一一传授。
学的东西不少,但要消化掉,却也不是三五天就行的,没有实战,有些技巧就没法掌握,只能以后再慢慢体悟。
前寨围墙修补的差不多了,这天与宋头领一起练枪时,杨丛义在无意中说起,上山有些时日,只知道前山,还不知道后山是什么样。便听宋头领说,最近收了一批粮,刚好在后山,需要人手去运回来,后寨又调不出太多人,昨天还说要前寨抽些人去帮忙,他要是想去后山看看,倒是正好,只是路途有些远。
杨丛义一听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路远算什么,只要能跟后山的人接触,多远都无所谓。
宋头领就让他有时间去找二头领,具体怎么做,听二头领安排就是了。
杨丛义哪里愿意再等,安排了一众捕快继续帮忙把最后的一段围墙修好,便立即去后寨找二头领。
二头领的住处在右边的山头上,问了一路,才在一个偏僻之所看到一座独立的院落,也是老建筑,应当也有些年头了。
院门关闭,不知道二头领是不是在家。杨丛义顾不得许多,既然来了,敲敲门再说。
拉起门环敲了几下,就听门内有人问道:“谁?”
杨丛义听到院内有人,不确定是谁,便高声答道:“我是前寨的,三头领让我们来找二头领,帮忙搬运粮食。”
院内传来一句:“等着。”便没了生息。
但没过多时,院门打开,一土匪从院内出来,看了看杨丛义,然后道:“就你一个人?”
杨丛义道:“其他人都还有事没做完,让我先来听二头领吩咐,回去再跟他们说也是一样。”
“进来吧。”那土匪说完就转身进门,等杨丛义进去,就又把院门关上。
那土匪带杨丛义来到一间屋子前,向屋内禀报道:“二头领,人带来了。”
“让他进来。”二头领在屋内吩咐道。
那土匪推开房门,让杨丛义进去。杨丛义没有犹豫,抬脚就进去。
一进房间,就见一张书案摆在房间正中,书案上摆满了账册和纸张,看起来相当凌乱。二头领正低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本册子,杨丛义进来,他也没有抬头。
“你叫什么,三头领派了多少人来?”二头领依然没有抬头。
杨丛义站在离书案五尺之外,回道:“我叫杨老五,加上我,一共有十二个人。”看来这二头领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直接回答对方问话,没有多说什么。
“是你。”二头领一听“杨老五”这几个字,顿时抬起头来,见果然是不久前上山投奔的杨丛义。
杨丛义道:“这些天在前寨修围墙,现在都修完了,三头领就让我们来听头领吩咐。”
二头领看着杨丛义,想了想,然后说道:“三头领让你来,我也不多说什么。前寨三个月的口粮,你们自己去搬回来,若出了差错,后面三个月吃饭问题,你们自己解决。”
一听这话,杨丛义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莫非去搬运粮食还有什么危险不成?粮食是天大的事,若真出了差错,这山上肯定不好再呆下去,查探不出消息,就得跑路了,白白浪费时日不说,要是惹怒了他们,满山去追,那得全完。所以该问的,还是得问清楚。
“二头领,我们去搬粮,路程有多远,是不是会有危险?”
“路程倒不远,只有十几里路。但一路山高林密,要是有人心怀不轨,偷了粮食藏私,可找不回来。既然三头领让你来,若到时候粮食数量出了问题,自然就得找你。”
一听这话,杨丛义心头一轻,还是以为会有什么危险,偷粮藏私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于是又问道:“不知道这次给我们多少粮食?”
二头领道:“一百担新收的稻米。好了,后天一早你们再过来,会有人带你们去做交割。”说完继续看他的账册。
杨丛义见二头领不再说什么,道一声好,就出了房间。
他不喜欢这个二头领,二头领给他的感觉,就像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说话的态度总是很冷,刻意拉开与其他的人距离,好像要显得与众不同。
不过杨丛义也并不太在意,反正他也不是土匪,又不会在这奶头山长住,只要确定山上没有逃犯,他转身就会下山去。
回到前寨,杨丛义找到宋头领说了他去见二头领的事,宋头领让他听二头领吩咐,先去交割,一百担稻米有些多,要是人手不够,再抽些人去帮忙。
看得出来,宋头领对粮食的事情并不上心,也不担心,土匪吃饭的问题他不关心,那他关心的是什么,杨丛义对此有些好奇。
这些天时常跟宋头领见面,切磋武艺,两人很快就熟悉了,私下以兄弟相称,虽然没到无话不谈的地步,各有保留,却也没有多少隔阂。杨丛义对宋头领的经历就很好奇,但一直不好开口问,毕竟从元帅亲卫变成现在的土匪,期间肯定有一段很不好的经历,问起来难免会尴尬。
但为了任务考虑,他多少还是得打探一二,之前听守门的土匪说宋头领是从上里来的,有背景有势力,要是真的,那他对山里的情况,应该很熟悉。
“宋大哥,听说你也是才到奶头山不久?”纠结了好久,杨丛义还是决定打探一下。
宋头领还是第一次听到杨丛义主动问起他的事情,有些意外,但随即回道:“来这儿也才大半年。你怎么忽然对我的事情感兴趣了?”
杨丛义笑道:“不是忽然,是一直都好奇,宋大哥你是岳元帅的亲卫,即使岳元帅不在了,你一样可以在军营啊,怎么倒跑上山来了?”
宋头领定定的看着杨丛义,没有说话,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杨丛义心头一惊,莫非说错了什么话,被看破了身份?
心里忐忑,强装镇定,略显尴尬的笑道:“宋大哥,我说错什么了?”
宋头领忽然问道:“你觉得上山当土匪怎么样?”
杨丛义直接回道:“很好啊,很自由,关键是吃饱了就行,没烦劳,没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宋头领道:“你说的对,我上山就是想自由。”
杨丛义又问道:“宋大哥,你一身武艺,你山上这么混日子,不觉得可惜?”
宋头领听得这话,不由得笑了,反问道:“你觉得在山上是混日子?”




大宋燕王 第71章 忠义盟
当然是混日子,做土匪能有什么前途,不过是为了吃饱饭而已。如果他也有一身好武艺,这天下哪里不能去,走遍天下,看遍红尘,等到厌烦了,就学学隐士,回山修道,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
杨丛义道:“不是混日子是什么。山上这些人,整天忙忙碌碌,不就是为了一顿饭。”
宋头领道:“不错,山上的确有很多人是混日子。那么你呢,你跟他们也一样吗?”
杨丛义道:“我上山是暂时的,有机会还是要下山,我的目标是游山玩水,走遍天下,做一个行者。宋大哥你呢,你本事比我强,你想做什么,总不至于在山上待一辈子吧。”
宋头领笑笑,没有回答。起身将门窗关上,然后又问道:“右卫长有没有跟你说过,他为什么要隐居?”
杨丛义摇头:“从来没有提起,要不是宋大哥说起,我都不知道大叔是岳元帅的近卫。”
看宋头领的举动,他知道接下来应该是要讲一些秘辛了,很有可能是关于岳飞的,近卫隐居或上山当土匪,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跟岳飞的死没有关系。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历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每个上过学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每个中国人都会为岳飞的死可惜,对秦桧这个奸臣痛恨。
他们这些岳飞的近卫,整个事件的亲历者,知道的当然更加清楚,痛苦也更加直接,受到的打击也自然更大。但岳飞已死,不能复生,他的忠勇会被世代传诵,相对的,对奸臣秦桧的唾骂,一千年后也不会停止。
不管当时如何,历史会给所有人最公正的评判。是忠臣勇士,有宗庙祭祀,香火供奉,是奸臣懦夫,就长跪谢罪,天下唾骂。
只听宋头领道:“你应当也听过岳元帅的遭遇,事实跟民间相传的也差不了多少。朝中有奸臣跟金国往来密切,一门心思议和,就捏造了元帅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罪名,虽然朝中有许多忠义之士为元帅奔走,可奸臣一党势力庞大,连宰相赵鼎赵大人反对议和,为元帅说几句话都被罢相,元帅最终冤死大理寺。我们这些元帅近卫又能怎么样,在战场上能护得元帅周全,可一旦出了战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元帅被带走,我们无权无势,无能为力,无地自容。”
杨丛义认真的听着,岳飞作为南宋中兴四将,年纪最轻,如果还活着,他说不定还能见到,可惜已经不在了。
宋头领接着说道:“元帅逝世以后,我们这些近卫也都无心再呆在军营,陆陆续续离开,回乡的回乡,归隐的归隐,还有些干脆就上山了。为什么上山?不过是想离朝廷那些人远一点,自由一点。”
杨丛义猛然想到,大叔让他下山,到临安去打探一个人的消息,那个人莫不是奸臣秦桧?若大叔真是右卫长,他想知道的就是秦桧这个奸臣的近况无疑了。大叔都隐居深山了,还打探秦桧的近况做什么,难道是想知道他死没死,好告慰岳元帅的亡灵?为什么不直接去杀了秦桧,这样不是更直接?
杀了秦桧!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杨丛义就再也压不下去,这个大奸臣,杀了就是为民除害啊。后世有的国家连国家总统都能被刺杀好几个,古代杀个奸臣有多大的事儿。
“要是我,我就杀了那帮奸臣再上山。”杨丛义想着想着,愤然脱口而出。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了,不过没有关系,这是在土匪窝里,就是说要杀皇帝,也不会有人在意,顶多是觉得这个人疯了罢了。
宋头领显然不这么想,因为当他听到杨丛义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只听他认真的问道:“你也觉得那帮奸臣该杀?”
杨丛义尴尬的笑道:“能杀就杀了啊,报仇雪恨,天经地义,都当土匪了,还管那么多。”
宋头领道:“你说的对,都上山当土匪了,还怕那些奸臣做什么。”
杨丛义附和道:“就是,把害死岳元帅的奸臣全杀了,岂不是痛快。”
宋头领摇头道:“奸臣太多了,杀不完,也没那么好杀。”
杨丛义道:“一个人肯定杀不完,多找些志同道合的人,人多好办事,再难杀的人也能杀了。”
宋头领听后没有说话,好像在认真思考杨丛义的建议,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杨兄弟,你的想法跟我不谋而合。其实我们正在组建一个这样组织,我们叫它忠义盟。”
“忠义盟?”原来他们早有这个打算,那跟他绕这许久是什么意思,考验自己的吗?杨丛义顿时心里生疑,莫不是想拉自己入伙?
“忠义盟,是上山的近卫共同成立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杀奸臣,慰元帅在天之灵!近几年在山里,也招收了不少有志之士入盟,我到这儿来也是因为这事。怎么样,你想不想加入忠义盟?”
果然是要拉自己入伙。杨丛义心里十分矛盾,大叔是他救命恩人,创建忠义盟的都是大叔的同袍,自己又在山上当土匪,得到宋头领关照,于情于理,似乎都应该加入。但现在他的真实身份是官府的捕快,帮陈大人做事,如果入了忠义盟,真当了土匪,那抓逃犯的事怎么办,陈大人对他也不错,总不能在他刚升官的时候就掉链子,把他给坑了。想来想去,只能先拒绝,等把陈大人交代的事做完,再答应入盟也不迟。于是便回道:“宋大哥,我当然想加入忠义盟。可像我这样,武艺不精的,能加入吗?现在进去,估计也是累赘,不如等我练好了本领再加入,你看如何?”
宋头领笑道:“自然没问题,忠义盟就在山里,通过考验的人,随时都可以加入,但也有仪式,参加仪式必须要进山里去。你就是现在想加入,也办不到。”
听宋头领这么一说,杨丛义顿时放下心来,那就以后再说好了。对忠义盟,杨丛义还是很好奇的,于是问道:“宋大哥,你能先跟我说说这个忠义盟吗?我在山上这么久,还从来没听人说起过。”
宋头领笑道:“忠义盟在山里也算是秘密组织,怎么可能谁都知道。山里八峰十二谷三十六洞,知道忠义盟的也不多,现在盟里一共也只有三百多人,就说这奶头山,算上我,也只有两人而已。所以忠义盟,不是想加入就能加入的,不对外公开,需要有盟友邀请,才能获得加入的资格。”
杨丛义听的大吃一惊,整个天柱山才三百人,那加入忠义盟的都得是什么样的高手,他这样的半吊子被邀请,岂不是荣幸之至。
只听宋头领又说道:“一旦加入,就是同袍,互帮互助,一旦有事,同生共死。如果盟友个人有麻烦,忠义盟会出手帮忙,但我们最大的目标是杀贪官、除奸臣。像你这样武艺不精,但志同道合的盟友,如果有需要,忠义盟会专门找人教导,一般都是在山里边训练,武艺不精不出山,什么时候本领练成了,什么时候才能下山。”
杨丛义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便直接问道:“是不是只有山里的土匪才可以加入,其他人就不行呢?”
宋头领想了想道:“现在的盟友都是山上的兄弟,山外的暂时没考虑。我们要做的都是沾血的事,外面的人都有家有室,代价太大,应该没人会参加。但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想加入,我们当然也会收。”
杨丛义又问道:“我听说山上有个头领外号叫白铁枪,他应该也是忠义盟的人吧。”
宋头领笑道:“他是左卫长,近卫的头领,当然是忠义盟的人。要是能把右卫长也请来,忠义盟的势力一定会更强,说不定忠义盟就可以早些下山,到临安城去露露脸,杀几个贪官奸臣,涨涨士气。”
杨丛义道:“还是先别打大叔的主意,他应该不会出山。”
“也是,要是能来,当初就一起上山了。”宋头领说到这里,忽然说道:“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儿,这些天我暗暗观察过你,做事很踏实,不轻浮,有条理,又是右卫长的亲属,今天才跟你说这许多隐秘。今天在这儿说的话,不要说出去。等你决定正式加入的时候,我带你进山。”
杨丛义点头道:“我知道,这张嘴还是能保守秘密的。”
“早点回去休息,明天去搬运稻米别出差错。”
杨丛义道一声好,就转身回去。
今天得到的消息还真不少,岳飞的近卫军上山以后尽然建立了忠义盟,要杀贪官杀奸臣,这自然无可非议,朝廷优待庇护官员,对贪官污吏一概不杀,民间惩罚他们也在清理之中。杨丛义虽然现在是在帮官府做事,但他如果不想做了,随时可以一走了之,上山加入忠义盟,替天行道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他是赤条条一个人,来去无牵无挂。
只是现在他还在帮陈大人做事,正担着统领各县捕快追逃犯的任务,不可能中途撂挑子。加入忠义盟之事,还是从长计议,不急在这一时,等时机合适了再说。




大宋燕王 第72章 逃犯的消息
当晚回去,杨丛义便召集捕快们,将要去后山搬运粮食的事情告诉他们。后山难得去一次,需要通过这个机会把情况摸清楚,多多打听新上山的土匪底细,若是确认没有逃犯的消息,制造些矛盾,即刻下山。若是有逃犯,想办法接触接触。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十几天,一点逃犯的消息都没有,奶头山上不能久留,需得把握机会速战速决。
第三天一早,杨丛义便带着一众捕快十二人,去右寨等候二头领吩咐。
没过多一会儿,就见又来了两队人,稍一打听,就知道他们是左寨和右寨的人,两队人都在三十人山下,可比杨丛义他们的人多多了,队伍庞大。
前寨人手虽然不少,但基本都有驻守任务,不可能长时间离开,只有杨丛义他们是新来的,还没有安排特定的任务。
以往前寨的口粮都是每个月直接送到前寨库房,这次要前寨自己去搬,听说是今年粮食丰收,其他势力眼红,以防万一,就早点把粮全部搬回来。宋头领新来没多久,不好反对什么,况且他对前寨吃饭问题并不担心,没粮了就让库房直接找二头领、大头领要去,难道还敢把他们饿着不成。刚好杨丛义愿意去搬粮,那就给二头领个面子,派人去吧,毕竟都在山上,经常要见面,关系太僵也不好。
七十多人集结在一起,自然是非常热闹,说说笑笑,吵吵闹闹,自然免不了。捕快们早就得到指示,跟土匪们套起近乎,十多人分散开,点多面广,等到稍微熟悉一些,说起话来也就更随意,探听消息也容易。
“吵什么吵,不知道这是在哪?”突然一声大喊传进众人耳中,犹如一瓢冷水浇入沸水锅,吵闹的人群瞬间闭嘴,鸦雀无声。
杨丛义抬头一看,见是昨天带他进二头领院内的那个土匪,站在那里鼻孔冲天,看起来好像高人一等,很神气的样子。
见众人安静下来,那土匪这才看着大家,大声说道:“二头领说了,这次各寨搬各寨的粮,路上出了差错,不管是丢了还是撒了,都不会再补。山路不好走,都小心点。清楚吗?”
1...2829303132...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