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众人对这土匪充大尾巴狼的模样,都很不想搭理,不过还是有人稀稀拉拉的应了几声。
“出发。”那土匪一挥手,发出命令,好似指挥的是千军万马一样。
不少土匪不等他抬脚,冲在前边就走了,直把他挡在了后面,淹没在人群里。
捕快们在杨丛义的吩咐下,分散在人群中,随众人先后离开。
而杨丛义自己落在最后,他有意跟上了那土匪的步伐,边走边说道:“分发粮食这么大事情,我以为是二头领亲自来,没想到是大哥代劳啊,大哥真是二头领跟前的红人啊。”
那土匪听得心里受用,客气道:“这算什么。”转头一看见是杨丛义,便回想起来问道:“昨天你来过,好像是前寨的,姓什么来着?”
杨丛义笑道:“小弟姓杨,杨老五,才上山不久。大哥怎么称呼?在山上时间不短了吧。”
那土匪有些得意的回道:“我一上山就跟着二头领,有六七年吧。叫我福哥就行了。你什么时候来的,哪里人?”
杨丛义道一声“福哥”,然后回道:“小弟以前在虎头岩落草,犯了点事被官兵追,没人敢收留,听人说奶头山势力大,官府也不敢惹,在这儿安全,就历经艰辛,跑过来投奔了。”
福哥道:“算你小子走运,犯了事儿能被奶头山收留的可不多,你应该是有点本事吧。”
杨丛义笑道:“也没啥本事,就是耍过一两年枪,打过猎。”
福哥点头道:“你有这些本事,肯定是会收留,像那些没本事,又喜欢惹事,只想混饭吃的,直接就赶下山了。”
杨丛义道:“听福哥的意思,山上也收留了不少人啊,还有上了山又被干下去的?”
福哥道:“那可不,整个奶头山,上上下下加起来有四百多人,也不是一天两天来的。上了山就得好好做事,把以前的那些歪心思统统扔了,不然就会被赶下山。年初就有那么十几个,心思挺重,还好吃懒做,上山没几天就被赶下去了,给他们机会不会把握,也怪不得旁人,想混饭吃,他们想的倒挺美。”
杨丛义一听年初有十几人上山,莫不是大牢里逃出来的犯人?于是赶紧追问:“那真是可惜,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十几个人全被赶下山了?”
福哥道:“那倒不是,也有几个手脚勤快的,不过没什么大本事,留在山上养猪。有没有本事不重要,关键是要手脚勤快,像你这样就很好,不要嫌累,累的时候就要想想,是命重要,还是清闲重要,想明白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杨丛义伴一副大有收获的样子,恭维道:“福哥说的有理,好吃懒做,在哪儿都活不下去,除非命好,生来就是少爷小姐。那十几个好吃懒做的,难道是什么少爷命不成?”乘热打铁,继续探听一波。
福哥笑道:“他们哪是什么少爷命,就是被官府追缉的犯人,外面没地儿躲了,就想躲进山里来。想进山也得出把力气,不然哪个山寨会收留。今时不同往日了,天下太平,不少战乱进来的人家都在往山外走,人一少,收不到粮,山寨就得自己种粮,不然就没饭吃。”
犯人?那就很有可能是怀宁大牢跑出来的。看来这山上还真有逃犯,这一趟没白跑!杨丛义心里很激动,很兴奋。进山这么久,终于有好消息了。
“福哥说的对,这世道,没那好命,就得有把好力气,还要能吃的了苦,下得了力气,才能活下去。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再苦再累,哪怕是喂猪放羊,只能要吃饱饭,做什么都行。就怕一个懒字,人一懒就只能喝西北风了。那你知道被赶下山的人,最后跑哪去了?没再哭着喊着再回来?”
“他们有没有后悔不知道,反正没再见过他们。山里这么大,总会有地方找到吃的,管他们去哪儿。”
“福哥,在山上养猪放羊应该挺轻松吧。”
“还好,就看会不会,会者不难,不会放羊的,你给他两只养,都能放的一只都找不回来,会放养的,一个人放一大群,百十只都问题。养猪也是一样,养的好的,有三指厚的膘,不会养的,饿的看得见骨头。怎么,你想去养猪还是放羊?”
“没有,让我打猎还行,放羊就算了,要是羊跑了我追不上,说不定顺手就给射死了。”
“哈哈哈,说的是,养猪呢,猪都在圈里,倒是不会跑。”
“可以考虑一下。养猪在哪儿养,我上山这么多天怎么没见过猪圈。”
“猪圈太脏,没在山寨里边,在山下,一会儿就能遇到。后天就是端午节,到时候肯定要杀两头肥猪尝尝鲜。”
“那可太好了,我都好久没吃过新鲜的猪肉,没想到一上山就有新鲜的猪肉吃,还真是有口福,过来投奔,还真是来对了。”
“你是运气好。山寨里养的猪也不多,就几十头,逢年过节才会有新鲜猪肉吃。”
两人在后面边走边聊,杨丛义还听到不少信息,但都跟追逃犯关系不大,比如头领的压寨夫人有多漂亮,是头领怎么抢来的,头领抢来的小舅子有多招人恨,二头领是怎么上山的,还有一大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不怎么关心,心里只想着怎么确定逃犯的身份,然后把他们弄下山去,可这个福哥并不知道留在山上养猪的几个逃犯的姓名。
路上看到不少猪圈,被一圈高高的栅栏围住,防猪自己跑出来,也防有人来偷,离的有些远,里面具体什么情况,没看清楚。
听这个叫福哥的土匪说,猪圈专门安排有人看守,一般不让不相关的人进去,几百人就这点油水,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杨丛义便想着,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去打探一下他们的姓名,看看有没有名册上的人,等确定了,再想办法慢慢接触。
杨丛义跟在队伍后边,下了山沿山谷走了一个多时辰,一路上看到不少水田,前一季水稻已经收割,第二季的秧苗也已经插在田里,看样子也有几天了。想来这些水田也都是奶头山的,看样子,一季也能收个一两百石水稻。
穿过山谷,翻过一座山,已经是下午了。从山顶远远向山下望去,水田一片连一片,从山坡到山谷,到处水波粼粼,粗略估计,也有几百亩地。这里降雨多,山上又有不少溪流,水量丰富,水稻一年能种两季,几百亩地能收不少粮。难怪一个奶头山就有四百多人,有这些田,再多一百人,也养的活。
下山路不像上山那么费力气,众人一路连溜带滑,不肖多时就到了山底。自有知道地方的土匪,直接就带队来到粮仓所在的院子。





大宋燕王 第73章 小舅子分粮
院子不小,院内房屋不少,全都房门紧闭,有人看守。相互认识的,熟人相见自然就攀谈起来。
土匪们从山上下来时动静不小,大呼小叫的,早就惊动了看守粮仓的土匪,等杨丛义和福哥随后来到院内,就见守粮的偷匪头目随后赶到。
那土匪头目,肥头大耳,一连横肉,走起路来,脸上的肉都在抖动。
福哥告诉杨丛义,这个就是大头领抢来的小舅子。
之前在路上听他说过,大头领当初抢了一个姑娘上山,刚来时姑娘还要死要活,闹腾不休,跟了头领没几天就服服帖帖,前后粘着大头领,生怕离开一会儿。没多久,就办了酒席,被大头领收做了压寨夫人。再之后,他们一家人都上了山。这个小舅子才上山的时候,瘦的跟小鸡仔一样,没两年就胖的不像样子,都说是山上的肉全让他吃了。
看他现在的样子,少说也有三百斤,土匪们估计没说错,可能山上的肉真是大部分都让他吃了。
只见那胖子慢慢走到粮仓前,看看正在休息和说笑的土匪们,然后仰头高喊道:“左寨、右寨、前寨,领头的都过来。”完全是一副在这儿他最大的样子,让人看得很是不爽。
杨丛义在福哥身边,听到他嘴里正低骂:“装你娘的大尾巴狼。”暗叹一声,可见裙带关系,不管在哪,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受待见。
骂完,福哥便上前笑着向胖子打招呼:“平哥,我在这儿。”笑的满脸是花,看得杨丛义暗暗好笑,这些人啊,还都是人才。
小舅子看着福哥道:“阿福,怎么每次都是你,这大老远的你也不嫌累?”
福哥笑道:“平哥说的哪里话,这是你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供我们吃喝,我只是来搬一下,跟你们比,这哪儿算得上累啊,要说累,你们才是真累,你们才是功臣啊。”
小舅子听得高兴,抬起肥厚的手掌,拍拍福哥的肩膀,说道:“好好干,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福哥点头称是,一扭头,就脸色一黑,一口痰吐在地上。
只听小舅子又喊一声:“左寨和欠债的在哪,赶紧过来。”
就见一个大个子偷匪懒洋洋的山前一步,道一声:“平哥,我早来了。”
小舅子一皱眉,道:“来了你不出声。”
小舅子语气不善,那土匪听在耳中,也不反驳,也不理会他,径自跟其他人说话去了。
杨丛义上前,高声向小舅子说道:“前寨杨老五,带兄弟们来搬粮。”
小舅子被刚才那土匪冷落了,心里不爽,听杨丛义这么大声,顿时就发起彪来,只听他高声训道:“搬粮就搬粮,这么大声干嘛,当我是聋子。”
杨丛义笑道:“这儿人多太吵,这不是怕你听不到。”
一见笑脸,小舅子火气便消了不少,只听他不赖烦的道:“少废话,你们前寨来了多少人,一百石粮,搬的完吗?”
杨丛义笑道:“前寨人手少,加上我就十二个。”
小舅子道:“那你们就多搬两天。你们都听着,一会儿给各寨点了数,就算交割清楚,我可就不管了。爱搬多久,你们就搬多久,丢了少了别再来找我。”说完就转身向一间房子走去,到了门前,叮叮咣咣掏出一串钥匙,打开房门。
“左寨五十担,来点清楚。”
小舅子一喊,立即有土匪进屋子去点数。
小舅子又来到旁边的房门前,打开房门,高声道:“左寨,五十担。”
立即又有土匪去点数。
如此打开三间房,每间房存粮五十担,全是左寨的口粮,一共一百五十担。
接下来是右寨的,右寨也开了三间房,口粮两百担,福哥亲自进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点数。确认完之后,才轮到后寨。
只见小舅子在最后几个锁着的房间里,抽了两个房间打开,高声道:“前寨一百担,过来点数。”
捕快们还是有识数的,帮着杨丛义进房间点数,杨丛义进了一个房间,他们进另一个。
房间里粮食堆的不是很整齐,都是用麻袋装的,摆了一地,杨丛义随手抱起一袋,不是很重,百十斤还是有的。略一清点,不多不少,刚好五十袋。
另外一个房间数完,自然也是五十袋,两个房间一百担,不多不少。
小舅子跟三寨确认完粮食数量,让他们在账册上签字画押后,双方就算交割完毕,剩下的就不管他的事儿,拍拍屁股就走了。
粮食分好,土匪们立马忙碌起来,这都是他们的活,挨到什么时候都得搬完,所以不等安排,每人扛起一个麻袋就走。
杨丛义有些犯难,他们只有十二个人,粮食有一百担,没有四天时间根本搬不完,小舅子的人不守粮仓了,虽然是在土匪窝,也保不准没人使坏,他还得留个人来看着。
看到福哥还没走,杨丛义赶紧过去,凑上去问道:“福哥,你们右寨粮食也不少,你们怎么搬回去啊?”
福哥笑道:“慢慢搬呗,急什么。用个三五天不就搬回去了。”问了白问。
杨丛义把捕快们喊道一起:“这么多粮食怎么弄,半天只能跑一趟,我已经有了消息,我们可没那么多时间。”
捕快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全是山路,不通车马,有些地方还只能人走,只能下力气扛回去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叫人来,现在没办法,只能先回去再说了。
选了一人留下,看守粮仓,杨丛义和其他人每人抗一袋粮食,跟着大部队就走。
一百多斤的麻袋对他们来说其实也不重,但关键是路远,这趟回去就得天黑了。
一路走一路歇,有得地段路窄,只能容一人通过,前边的不走,后边的就走不了,又不能把麻袋放地上休息,只能扛着麻袋等,一到这种时候,就骂声震天。就跟堵车一样,后边再骂,前边堵着就是堵着,除非它不堵了。
上山最累,堵的也最厉害,一翻过山梁,下山如风,太阳还没落,就到了山谷养猪的地方,剩下的路程,就只是爬面山,一个时辰绰绰有余。于是大部队在这儿好好的歇了一歇,有人还去提了几桶水回来。
杨丛义此时灵机一动,好机会啊,若是粮食在这儿打个转,留几个捕快在这儿,跟养猪的土匪接触起来不就方便多了,关键是不露痕迹。他越想越觉得可行,甚至可以把粮食放进养猪场里,放到围栏里边去,直接跟养猪的土匪接触。
暗自盘算了一会儿,发现这个想法完全可行,杨丛义心里一阵火热,兴奋的都要跳起来。
后半程路上心情愉悦,爬了一面山,居然都不觉得累。
粮食一交到库房,杨丛义就到捕快们的住处,把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他们。捕快们也打听到不少消息,互相一核对,甚至都能确认有几个养猪的就是年初从怀宁大牢死跑出来的,其中有两个连名字都知道,这真是难得的好消息。
杨丛义拿出越狱人员名单一看,果然就见到那两个名字在上面。
杨丛义心里高兴,不过他还是告诫大家不要得意忘形,找到逃犯只是第一步,怎么从土匪窝里把他们抓回去,才是最困难的。然后就把他的计划告诉捕快们,从明天开始,粮食先不搬来,都在养猪场打个转,一部分人把粮食从粮仓搬到山顶,另一部分从山顶搬到养猪场,先全部放在养猪场,留人在哪儿看守,重要的是打听清楚逃犯的情况,看看到底是几个,都叫什么名字,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能直接接触最好。
计划很简单,捕快们一听也就明白了。那些逃犯有些是他们亲自抓住的,有些不是,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为了以防被逃犯认出来,最后选了一个年后才进衙门的捕快,让他留在养猪场看粮食,打听情况。这些上山的捕快,都是挑选过的,还算机灵,打听一些消息自然没有问题,关键是土匪们也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也没有保密的必要。
第二天按计划进行,前寨搬运粮食的十二个人分成了四拨,一个看粮仓,一个在养猪场,五个搬粮上山,五个搬粮下山,路走的熟了就越来越轻松,搬一程,歇一程,身体也吃得消。
左寨和右寨的见他们搬的轻松,第三天也开始学前寨,都在养猪场打转,简直把养猪场当成了第二个粮仓,养猪场也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人一多,嘴一杂,捕快打听逃犯的情况也越来越容易。
等把所有粮食从粮仓搬到养猪场,几个逃犯的情况也摸清楚了。一共有四个,都是年初从怀宁大牢越狱跑出来的,但具体犯的是什么事,却是不知道。接下来就是怎么把他们弄下山的问题了,这个难度有些大,因为不可能硬抢,除非不要命,就算不要命,也不一定能把人抢下山。
杨丛义决定亲自接触一下这些逃犯,怀宁的逃犯,应该都不认识他,关键是他又没在怀宁当过捕快,根本不需要担心身份暴露。
可还没等他开始跟那几个逃犯接触,粮食就出了问题。
守粮的捕快告诉他,无意中发现有一袋粮食掺假,麻袋里面其实是稻壳和沙土,因为重量一样,搬回来的时候根本就没发觉。




大宋燕王 第74章 演技逼真
一听到这个消息,杨丛义眼前立刻就浮现出那个小舅子的肥脸,这八成是那小子搞的鬼。
也怪他不小心,交割的时候没有把每一袋粮食都检查清楚,如今这个亏,他是吃定了。一旦回到山寨被发现,他是辩解不清楚的,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粮食是救命的东西,做不得假,为了粮食拼命的人,太多了。杨丛义之前还因为搞清楚了逃犯的情况,心里高兴的快要飞起来,谁知道,转眼就出了这种事,还真是高兴的太早了。
事已至此,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还是先检查一下到底有多少粮食有问题。杨丛义让大家暗暗检查,不要声张,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过得了这关。
没用多少时间捕快们就查清楚了,一共有五个麻袋装的是谷壳和沙土。
五袋就是五担稻米,前寨十天的口粮,就这么没了。肥头大耳的小舅子,还真他娘的黑心。杨丛义只能心里暗骂几句,养猪场人多嘴杂,一旦被其他人知道他们的粮食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得玩完。
杨丛义急得团团转,想不出好办法。本想把稻米和那几袋谷壳掺一下,蒙混过关,可现在三个寨子的稻米都在养猪场里,几十人进进出出,众目睽睽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掺假,不然当场就的被抓住,到时候更是有口难辨。
左寨和右寨都在往山上搬粮食,只有前寨的还围着粮食堆休息,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土匪的注意,频频飘来可疑的目光。杨丛义也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尽量拖时间吧,先让捕快把没问题的粮食慢慢搬回去。实在不行,到时候只有用强,把这四个土匪从养猪场抢下山。
杨丛义没有搬粮食,本来是打算今天接触一下那四个逃犯的,可粮食的问题,搞的他兴致全无。现在要考虑是如何把他们抢下山了。
养猪场里看守的土匪有六个,个个都有武器,捕快们来搬粮可没有带武器,硬拼怕是要吃亏。杨丛义看着养猪场里看守的土匪,暗自盘算,如果需要的话,怎么才能把他们全放倒,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可能,他一个人赤手空拳可打不过六个土匪,捕快们没了刀,胆气就丢了一半,更指望不上。
“杨兄弟,你看什么呢,今儿是端午节,搬完这趟就该回去吃饭了。”
杨丛义回头一看,见是福哥在喊他,连忙笑道:“今天不搬,我在这儿看粮。福哥,你怎么倒搬起粮来了?”
福哥嘿嘿笑道:“前边路远,山路不好走,后面这段还行,能搬两趟就搬两趟。”见杨丛义没有要动的意思,就过来低声说道:“你上山不久,该表现的时候,还是要表现一下,别当老实人。”
杨丛义一听,心里就明白了,这是要做给头领看呢,随即笑道:“没办法,我也想搬啊,可其他人都不想留下来看粮,我这也是没办法。”
福哥道:“都到这儿了,还看什么。养猪场是山寨的范围,归右寨管,放心吧,在这儿丢不了。”说着扛起一麻袋粮食就走了。
杨丛义转头一看,果然没见左寨和右寨留人看守粮食。看着他们无人看守的粮堆,心里猛然冒出一个想法,稍一细想,激动的差点都要笑出声。他强行忍住笑意,扛起一个装满粮食的麻袋就走,出了养猪场老远,终于忍不住,嘿嘿笑出声来。
“杨兄弟,什么事这么高兴。”杨丛义一兴奋,走快了几步,一不小心就赶上了福哥。
杨丛义笑道:“刚想起来今天是端午节,有新鲜的猪肉吃,好久没吃新鲜猪肉了,想想就流口水。”
福哥道:“可不,上次杀猪还是正月过元宵,转眼就四五个月了。快走吧,回去晚了,可就没肉吃了。”
杨丛义心情大好,扛着百十斤粮食,也走的大步流星,把福哥都落在后面,急得福哥连喊等等他。
回到前寨交了粮食,离吃午饭的时间还有差不多半个时辰,再去搬一趟粮食,肯定要错过吃饭时间。杨丛义索性回到住处,仔细推敲了几遍他的计划之后,便写了一个条子,趁着去围墙边闲逛的时间丢到了墙外。
捕快们问起五袋谷壳和沙土的问题,杨丛义告诉他们,一切都在掌握中,让他们装作完全不知情,从来都没发现粮食有问题就行。
众捕快虽然不知道杨丛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选择相信他,谁让他是头儿,反正出了问题也是杨丛义负责,他们还懒得多操心。
端午节午餐很丰盛,不光有新鲜的猪肉,还有新鲜的粽子,不光有吃的,居然连酒都有,虽然每人只有一小碗,但也让土匪们高兴的跟过年一样。这一顿饭吃的让捕快们啧啧称奇,在衙门可吃不到这么好的东西,都有点想真在山上当土匪了。
杨丛义也是没想到,土匪们居然能这么富有,这生活可比普通人家的都好了,一般人家,一年能吃的上几顿肉啊,这土匪倒好,逢年过节就杀猪,平常时不时的饭菜里也可见荤腥。关键是,他们居然还有粮食酿酒。看来真的可以考虑考虑,以后也上山当土匪了。
吃过饭,众人下山继续搬粮。当天下午搬完最后一趟,还剩一小半,直接就放在养猪场里。第二天大家继续,终于在傍晚把最后的十多袋搬回来。
快走到库房门口,离有五六丈远的时候,就听杨丛义在喊:“快快快,前边让让,我扛不动了。”边喊边小步快跑。
众人回头见他似乎累的站立不稳的样子,赶紧闪开一条路,让他先过去。
杨丛义晃晃悠悠,脚下小碎步飞快向库房门口跑去,一到门口,肩上的麻袋就“砰”一声掉了地上,他则直接坐到在地,大口喘气,连头上的汗都没力气擦。
“兄弟们都幸苦了。”掌管库房的土匪年纪不小了,见杨丛义累的站不起来,赶紧说句好话安慰。
杨丛义喘着气道:“没事儿,这是最后一趟了。加上这十二袋,刚好一百袋,看看少不少。”
库房土匪笑道:“库里有八十八担,加上这十二担,刚好一百担,不多不少。”
杨丛义喘口气道:“那就好,我们拼死拼活可算把粮食都搬回来了。”
1...2930313233...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