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餐饮指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上星空
“嗯,这个女秘书,年纪轻轻,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绝对属于宅男梦想那种的,从他和范大爷对话来看,跟着范大爷时间不短了,应该是既管公事又管家事的那种秘书,从最后她给秦奋的那个笑容和动作可以看出,这姐姐吧,对钱不对人!”
“嗯,这个秦奋……”
“嗯,这个建国,哎不对,艾茉莉,算了,还是叫建国吧……”
“嗯,这个……”
“我呸!”
“啪!”
隔着三个座位之外的一对情侣特惊诧的看着这边,都觉得这单身汪汪汪疯了,害怕这货光抽自己不够忽然暴起抽别人……
张步凡尴尬的冲人笑笑,转回去继续看电影。
不扇自己了,但是念叨,“管琥……你丫就一孙子!哥们要被你害死了!”
娱乐圈餐饮指南 第二十一章 年夜饭
时间这东西,有时候觉得慢,有时候又特别不经过。
从年二十五到年三十,六天的时间,张步凡感觉自己没刷几部电影呢,怎么就过去了呢……
然后掰着指头跟那数。
《非诚勿扰》、《梅兰芳》、《叶问》、《南京南京》、《疯狂的赛车》、《女人不坏》、《星梦奇缘》、《桃花运》……
他也不挑题材,也不看网上的评论评分,就挨个儿的看。
给《斗牛》当了个编剧,又跟着管琥在监视器后头看了个把月,当时没觉着怎么着了,结果,看了个电影把后遗症看出来了。
看第一部,张步凡给了自己一巴掌。
看第二部,张步凡闭着眼睛十分钟调整情绪,为了不受影响还把耳朵也捂了,搞得一部片子分了两段看。
到第三部第四部的时候……
不管了,爱来不来,代入就代入呗,分析就分析呗,不碍着我把整部电影看完该乐呵该刺激就成!
然后,就有了一新本子。
和做梦不一样,尽管看电影的时候张步凡把自己代入进去,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出自下意识的分析。
做梦之后记录下来的,更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个个角色一生经历的日记。
而看完电影之后记录下来的,是分析笔记。
………………
到了大年三十,张步凡终于不去看电影了,也看的差不多了。
这天一早,张步凡就忙活了起来,把冻在大冰柜里的年货一样样的取出来,早早的就开始解冻。
年货是他这几天买的,每天去看完电影,就跑趟超市菜市场,转上一圈,拎些东西回来,几天时间,硬是把一个大冰柜塞得满满当当。
中午饭简单弄了点,睡了个午觉,养精蓄锐,下午起来,就投入到了做年夜饭的工程中。
老张家毕竟是厨子世家,其他东西能糊弄,在吃的上可不能糊弄,尤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
老张家的年夜饭有讲究,四冷盘八热菜,总共十二道菜,这是传统,和家里人多人少没关系。
当年张老爹带着媳妇出来北漂的时候,在川省的老家里,从来都是张步凡的爷爷亲自下厨,每年都是这样,无论张老爹那一年春节回不回去,回去的时候,一家四口人吃这年夜饭,不回去的时候,就剩下张步凡爷俩,同样也是吃这么多年夜饭。
这传统,到了张步凡这儿,也没变。
想做这么大一桌子菜,张步凡一个人可不容易。
经过一上午,冷冻的各种食材基本都解冻了,张步凡从水槽里一个个取出来开始处理,已经成习惯了,所以特别有条理。
先是四道冷盘,夫妻肺片、红油肚丝、川北凉粉、皮辣红。
没错,就是皮辣红,以前老张家的年夜饭肯定没这一道,但是自从张步凡认识了那姑娘之后,这道菜就成了他的一道家常菜。
冷盘耐放,做好之后直接上桌,还是饭馆大堂,不过张步凡已经整个拾掇了一遍,多余的桌椅全部靠墙堆了起来,就留下两张一样的方桌拼一起,上面盖块布,就成了一个长桌,桌子周围摆着五张椅子。
冷盘完了就轮到热菜了。
中华的传统年夜饭,除了那些特别偏的少数名族以外,其实大部分都有着一些共识,那就是鸡鸭鱼肉必不可少,和爱不爱吃其实关系不大,而是传统的中华人民觉得,饭桌上有这些,就代表着富足和团圆。
老张家当然也一样,而张步凡虽然“大逆不道”的往餐桌上摆了份儿皮辣红,但是在这上面可不敢乱改。
豆瓣活鱼、辣子鸡、樟茶鸭、毛血旺、蒸腊肠、粉蒸牛肉、麻婆豆腐以及梅菜扣肉。
整儿八道菜,就没一道素的,同样是老张家的传统,按照张步凡爷爷的话:吃肉才能长身体噻!天天吃草,你想当咩咩吗?
一道菜做好了,就先放在炉灶边热着,小饭馆汇聚了张老爹的心血,从这厨房都能看出来。
这么小个饭馆,厨房里光是灶就5个,俩烧柴的以及仨煤气灶,厉害吧?在天天嚷嚷着治理环境的京城,硬是藏了两个烧柴的炉灶,就这样这么多年下来居然也能过了安全卫生检查……
全部做完,开始上桌。
摆桌也是有讲究的,一张长桌,头前一张椅子,左右两边面对面各两张椅子。
豆瓣活鱼放在正中央,辣子鸡放在左手下手跟前,樟茶鸭则是左手上手方,蒸腊肠挨着豆瓣活鱼放着,尽量靠中央,毛血旺和麻婆豆腐则靠右,放在右边中间,粉蒸牛肉放在右手上手的角上,而最后的梅菜扣肉则正正的摆在头前那个位置的前面。
上完了菜,再上碗筷,五副筷子五个碗,在椅子前摆好,边儿上再挨个倒上一杯酒。
接着转头跑进卧室,一趟两趟……总共进出四趟,请出来四个相框,分左右摆好了,左手上手是爷爷,下手是奶奶,右边上下手则是张老爹和张妈,张步凡自己则坐在了头前那把椅子上,同样是老张家的传统规矩,这意思是,这老张家啊,以后就是张步凡做主了。
至此,总算是忙活完了。
张步凡在椅子上坐下来,冲左右笑着说道:“爷爷奶奶,老爸老妈,又过年了,新年好啊。”
拿起筷子,先夹了樟茶鸭的鸭头,放在就近的碗里,“爷爷,尝尝这个樟茶鸭,当年为了教我这道菜,你可是把人一菜市场的鸭子都祸祸完了,怎么样,我现在这手艺,还过得去吧?”
再一筷子辣子鸡,同样是跟前的碗,“奶奶,这是你最爱吃的辣子鸡,尝尝,是不是比爷爷都做得好了?”
然后是毛血旺和麻婆豆腐,右手边两个碗里各一勺麻婆豆腐,上手的碗里多一块血块,下手的碗里却是一块肉,“老爸老妈,你们俩也不用争了,这两道菜我今年专门多做了些,你们啊,就敞开了吃吧。”
最后到了自己,挑一筷子鱼肉,然后拿起跟前的酒杯。
“大家,新年快乐。”
一饮而尽。
过年啦……
娱乐圈餐饮指南 第二十二章 上门
年夜饭,看春晚,吃了饺子放鞭炮,守岁一整晚。
这就是中国传统新年的过法。
张步凡当然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春晚。
09年的春晚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出了不少经典。
比如说周董和宋阿姨合唱的《本草纲目》,就开创了流行歌曲和民歌合作的先河。
而《吉祥三宝》更是成为了传唱10年都不过时的经典曲目。
对了,还有小品《不差钱》,本山叔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玩了,终于带着他的真弟子们一起走上了春晚的舞台,和毕姥爷一起,给大家表演了一出草根喜剧,而接下来的时间,他们更将给全国人民上演一出草根传奇。
当然,相比起这些,让张步凡记忆最深刻的其实是那个叫做《美好的青春舞曲》的歌曲串烧。
当李棕盛、罗大右、周华建、张震越这几位往舞台上那么一站,张步凡激动的直接就把黄博的拜年电话都给挂了,毕竟这几位代表的,才是81年出生的他真正的青春。
光这么一个节目,就让张步凡有了——这个春晚看的不亏!的感觉。
当然,春晚看的不亏,但是这个年却过的多少有些遗憾。
也不知道该说人家姑娘未卜先知呢还是乌鸦嘴呢,反正她那天说的话真给说着了,京城对于燃放烟花爆竹抓的更严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张步凡所在的这一片胡同里居然还有片儿警在执勤!
结果,什么几千响的鞭炮啊,九筒的大礼花啊,全都没放成,就只能在自家饭馆门口偷摸的放了一些小的呲花炮。
说是遗憾,但其实张步凡觉得还行,毕竟啊,年二十四那天,已经有人陪着他放过了。
过完了大年三十,对于张步凡来说这个年其实就已经过完了,年后的几天是串门走亲戚的时间,张步凡已经没了近亲,至于那些表亲之类的,一来这些年基本没联系,二来人家基本都在川省那边,当然也就没什么亲戚可串了。
用了一个年初一思考了一下,张步凡决定,要不这小饭馆就提前点开张得了,小饭馆就他一人,老板服务员厨子一肩挑,就是这么任性。
于是,正月初二,小饭馆开门了。
其实啊,从2000年往后,中华就逐渐流行起了去饭馆定年夜饭的习惯,到现在09年了,这习惯更是已经被发扬光大。
但是吧,人家定年夜饭那也都是去大馆子,谁会跑到他这么个小饭馆来啊。
于是,年后开业第一天,中午餐点儿,没人光临……
到了半下午了,来人了。
“你好,欢迎光临。”听着推门声儿,张步凡很客气的来了一句,放到平时,这句话说不说全凭他自己的意,高兴了欢迎一下,不高兴了就不说,今天想着新年的第一个客人,说句客气话讨点彩头,结果,看到进来的人,眼神儿就不对劲了。
“你出去!”一指外面。
对方一句“新年好”硬生生的给憋回了肚子里,也不介意,笑道:“你丫当老板的,就这么欢迎客人的啊?”
“你要是客人也行啊,点菜?”张步凡那斜眼看人家。
“嘿嘿。”一挠那锃光瓦亮的大光头,这个点儿来,当然是吃过午饭才出来的,还点啥?不过这位脸皮也是足够厚,笑道:“就不兴我是来给你拜年的?”
“拜托,有点诚意好吗?过年空手什么也不带的来?”张步凡特不屑的反怼回去。
“手是空着的,但是谁说我没带东西了?我可是带着满腔诚意扑面而来的。”丫还在笑,笑的特贱的那种。
“你那个都过时了,现在都流行不差钱儿了。”继续怼,不过还是把人迎了进来,看这孙子抖抖索索的样子,有点不忍心,给倒了杯热水,“行了,别贫了,说吧,到底来干啥?”
管琥接过杯子也不喝,双手捧着取暖,同时说道:“你忘了你离组的时候我跟你说的话了?”
张步凡瞪大了眼睛,那张大脸上表现出来的惊讶绝对真实,“大哥,知道今天什么日子么?正月初二!你不跟嫂子走亲戚去,跑到我这儿来和我说这个?”
说到这个,管琥脸上总算露出一丝苦笑,“别说了,你嫂子现在根本出不了门?”
“为啥?”张步凡也跟着有点紧张。
就听管琥用带着一丝丝激动、紧张和得意的语气说道:“你嫂子她有了,都四个多月了。”
“啊?”张步凡懵逼了,这事儿可就有点超出他的知识范围了,愣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来,“恭喜哈。”
说完,还跟那算了下,四个月前,《斗牛》还没开拍,正好是拍《沂蒙》前后,这货提前离组了一段时间,去折腾《斗牛》的剧组去了,没想到就那么点时间,就一枪正中红心了?枪法很准啊!
“唉不是,你这难道不更应该呆在家里陪嫂子了么?”张步凡问。
“嗨,十月怀胎听过没?她这才四个月,早着呢,而且我又不是不管她了,电视剧和电影都到了后期,在京城就能做的,我随时可以回去。对了,来这路上我还想这事儿呢,等孩子出来了,认你当干爹啊。”管琥说道。
“好啊好啊。”张步凡对这些事儿不咋懂,但是特感兴趣,似乎比管琥还急着想要看看刚出生的小生命了,“等等,那博哥他们呢?”
“他们也是,你们排队呗,1号干爹2号干爹,按年纪排。”这回答,多没溜儿……
忽然一拍大脑门子,“不对,都被你把话题带歪了,说正事儿。”
“这说的不是正事儿?”张步凡故意拿话引他,到时候把这些话往嫂子那边一捅,嘿嘿。
“也是,我儿子的事儿能不是正事儿么?”没想到管琥不上当,“但是事情也分个轻重缓急不是,现在,电影的事儿更重要。”
张步凡无奈,看来是逃不掉了,不过心里的那点小期待又是怎么回事?眼看着管琥特有主人自觉的跑到里间去换热水,他跟外面问道:“说吧,什么时候开始?还有,到底要我干什么?”
“配音,还有剪辑。”管琥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然后人跟着出来,“配音不需要你,你一川省和京城的串儿,说不来东山话,主要是剪辑,《沂蒙》那边东西有点多,我实在脱不开身,只能靠你,剪辑师已经给你配好了,你就只管看成片儿,你觉得《斗牛》该是什么样儿的,你就让他们怎么剪,这方面,我也只信得过你!”
娱乐圈餐饮指南 第二十三章 后期
影视的后期制作当然没有管琥说的那么简单。
配音、特效、剪辑,这主要的三大项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内容,除此之外还经常涉及内容补拍啊之类的问题,那就更麻烦了。
管琥和张步凡说的,只是张步凡需要做的东西。
影视剧的配音首先就是个麻烦的事儿,当然也分是什么剧。
像后来某些“神剧”,整部戏下来没一句现场台词,全靠后期配音,那些“大明星”们在镜头前肆意的展现着他们“韩国制造的俊俏容颜”,然后嘴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这种反而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调音师根本不需要顾及什么拍摄环境之类的东西,直接把所有台词录好了添进去就完了。
而《斗牛》显然不是这样的“神剧”,整部电影拍下来,其实需要后期配音的地方很少,毕竟黄博、闫霓、高胡这几位主角的台词功底都相当不错,全程台词说下来基本没啥问题。
而对于其他有台词的配角,管琥本来想要的就是那种原汁原味的质朴感,那就更不需要配音了。
但是,反而是这样的剧要麻烦一些。
你想啊,一个片段,总共三句台词,前后两句都说的特别好,就中间那一句,因为演员移动导致了收音的失真需要重新配。
于是,演员还需要根据当时自己念的前后两句台词的感觉去配中间这句,而调音师也需要把这一句完美的融入到已经原有的环境和语境中去,这可不仅仅是台词和口型要对上这么简单了,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当然,这些所谓的麻烦都是别人的麻烦,对张步凡来说可就没这么麻烦了。
他要做的,就只是保证补录的那些配音,还能对的上原来的感觉就行了。
没错,感觉。
所以说管琥忒孙子呢,这货也不和张步凡说什么实在的东西,就抓死了俩字——感觉,听他说话,张步凡脑子里都蹦出一首歌来,“跟着感觉走,紧抓梦的手……”
到底啥是感觉,张步凡不知道,但是吧,他又偏偏似乎明白管琥的意思,这就很玄幻了。
于是,继正月初二见了管琥之后,张步凡又在正月初五见到了黄博。
看到黄博那张“丑脸”,张步凡心里一下平衡了,整部剧演员那么多,台词多的演员也不少,结果呢,就他一个要在大过年的跑来补录配音。
俩兄弟一碰头,沉默的对视两眼,然后极默契的骂出一句,“管琥那孙子……”
看到只有黄博来了,张步凡那颗本来因为自己不专业而些微提起来的心算是彻底落回了肚子里,他知道,要只是补录黄博的台词,那就只是因为收音导致的问题了,不会是台词本身写的有问题,更不是他黄博念的不对。
这样,他就完全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了。
录音的地方是管琥找的一个录音棚,位置距离七印象公司不远。
对了,顺便解释一下,这个七印象公司全名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是梁婧,熟悉不?没错,就是管琥媳妇儿,《斗牛》就将由这个公司发行。
本着对黄博放心的心理(实际上就是偷懒),那边黄博还配着呢,张步凡就已经先溜号了,顶着大冬天虽不大却刺骨的寒风,溜达着就到了七印象。
倒不是闲逛,还是有正事儿的,因为电影后期最核心的东西都会在这里制作,那就是剪辑。
有这么一个说法,一部电影,七分靠导三分靠剪,但同时还有另一个说法,一部电影,三分靠导七分靠剪。
当然,真要说起来,导演的作用肯定更大,毕竟没有导演,片儿都出不来,还有剪辑什么事儿?
但是,后一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的,历史上还真有导演导的巨烂无比,完全靠着剪辑师的神剪辑翻身的电影,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全世界电影的至高点——好莱坞,那里的电影导演绝大多数都没有剪辑权,他们要做的就仅仅是把电影拍出来,然后交给各大电影公司,由人家自己的剪辑师去剪。
由此也可以看出后期剪辑的重要性,真就像管琥说的那样,前戏都完了,就差那一哆嗦了,剪辑,就是那最后的一哆嗦。
当然,这么重要的工作,其专业性比配音只强不弱。
放在以前胶片年代,剪辑那才叫一专业,那时候的剪辑,可都是剪辑师拿着剪刀,真刀真枪的在胶片上动手,一剪刀下去,哪些留下哪些消失就定了的,连个反悔的机会都没有,不仅对剪辑师的专业要求高到了天上,而且还需要剪辑师对电影有完整的认识,哪些片段该留下,哪些片段该删,片段片段之间怎么拼接,这都是在动手之前就要有数儿的。
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数字拍摄出现之后,一切似乎都简单了。
剪辑师不需要再真刀真枪的上了,一切都移到了电脑上,把所有片段导入专业的剪辑软件里,想剪哪里剪哪里,妈妈再也不用……
呃,用软件进行剪辑,就算剪坏了也没事,还能撤回从来,就算都剪完了想要反悔也行,反正所有原始拍摄资料都保存着的。
不过,并不是说这样剪辑师的专业性要求就低了,只是没那么苛刻了,毕竟这可是细致到帧的东西,而且其中还要加入其它后期的东西,配音、特效等等等等。
一部电影,俩月拍完,剪辑剪仨月的情况不是没有。
而且,就算是有这么好的环境,专不专业的依旧能一眼看出来,那不专业的剪辑师,能把《盗梦空间》剪成《逐梦演艺圈?欧洲版》……
一想到马上就要参与到剪辑中了,张步凡的脑子立刻又开始胡思乱想了,《斗牛》的剧本、拍摄现场看的一个个片段、一个个夜晚出现在脑海中的梦境……
打着转儿的在那脑子里浮现。
他就这么一路晃荡到了七印象,居然完全没觉着冷,不是穿得多,而是根本就忘了。
就连进门都还在那瞎想呢,直到听到一个声音。
“张老师,您来啦!”
“嗯?”
娱乐圈餐饮指南 第二十四章 张老师
这一章发出来,就过了五万字了,别说推荐了,连签约站短都没来,有点丧气,是我写的不好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当然,肯定还会继续写,以前的书也说过,我写的是我喜欢的,所以不会那么容易就断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谢谢。
……………………………………
“嗯?”
张步凡被这一声叫的回了魂儿,前后左右看了一圈儿,就差看天花板和自己裆下了,硬是没发现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转头看向人前台小姑娘,人家正拿特礼貌热情的目光往这边注视着呢。
这货还是懵逼的一指自己鼻子,“我啊?”
人小姑娘也被他这一串操作弄的有点懵,还好够专业,居然把脸上的微笑给保持住了,一点头,“张老师您好。”
张步凡就有点尴尬了,说实话,这公司,要不是正月初二那天管琥告诉他,他压根不知道,这也是第一次来,之前还有些担心呢,万一自己进来找管琥,人家前台跟那些小说里面一样,来一句“预约了吗”、“管导开会呢没空”之类的,他不是很尴尬?
现在尴尬是尴尬了,但却是另外一种尴尬,他是真没想到管琥会这么细心,居然已经提前给前台打招呼了,而且看这个样子,估计还拿着自己照片儿给人姑娘看了,不然没法一眼认出来。
哎呦,怎么有点害羞呢,还给人看照片儿,弄得跟相亲一样。
我呸……
“哎呦,这声老师可当不起,你就叫我名字就行,张步凡,或者你要不介意,叫我一声张哥也成。”摸了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他这快30年的人生,身上被加过的名头不少。
小时候有“龟儿子”啊、“小兔崽子”啊。
到了中间段儿的时候是“这位同学”。
后来还有了“死者家属”这样不常见的。
再往后的这几年就有些定型了,“老板”、“小老板儿”、“服务员”……还有食客打趣叫他“张小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