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那连帽的造型配上前后那大大的三叶草标志,要不是那头灰白色的头发,从背后看,真会把他当成大学生代表。
“爷爷,你怎么穿得这么……这么前卫啊?”
徐拙原本想说不着调的,但想了想,还是用了前卫这个词汇。
老爷子整了整衣服说道:“这次去的是大学,自然要打扮年轻一点了。再说了,老赵他们肯定都是中山装和唐装,原本一件好事,弄得跟参加追悼会一样,多丧气啊。”
说完,他自顾自的拿着一双新买的yeezy500款的黑武士开始整理鞋带。
别看老爷子说得冠冕堂皇的,其实徐拙很清楚,他就是想在一众穿着中山装和唐装的老人中脱颖而出。
要跟他们穿得一模一样,就没有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了。
作为一个逼王,老爷子比谁都清楚装逼这门学问的奥妙。
接上老爷子之后,这会儿时间已经不早了,徐拙开着车,带着老爷子一块儿去省城大学的新校区,今天的仪式是在那边举行的。
在车上,徐拙说了一下魏君明和袁康打算把四方酒楼买下来的事儿。
“你走之前,把这边的手续弄妥当,需要安置的员工也安置好,愿意跟你去京城的,待遇方面也提一下,别亏了人家。
你去京城是为了梦想,为了抱负,但是他们,就是为了挣钱。没事不要给员工画什么大饼,涨工资提待遇,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老爷子开了一辈子饭店,对这里面的门道心知肚明。
徐拙一一记了下来,然后说道:“等回头在京城安顿下来之后,我就想办法弄个四合院,把您和奶奶还有于爷爷于奶奶全都接过去,让你们再重温一下年轻时候在京城的那种生活。”
老爷子一听就乐了:“你就算买了四合院,那种生活也回不去了。
以前京城很小的,随便骑辆自行车,一天下来就能转个七七八八,而现在,京城往外扩展了那么多,骑摩托一天也转不完。
再说了,我们都老了,没必要把心思放在我们身上,你跟可可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行,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老爷子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住不住四合院其实没什么关系,只要孙子有这份心,他这当老人的就十分开心。
来到大学校园,徐拙刚把车子挺好,徐文海和魏君明以及赵金马等人就迎了过来。
对学校的学生们来说,今天只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中原地区的厨师们来说,今天却是个大日子。
一个值得铭记的大日子。
烹饪专业课程的开设,预示着厨师这个人人嫌弃的行业,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
而那些常年在油烟弥漫的厨房里工作的人,也得以有机会,在大学的课堂上给大学生们上课。
对厨师们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
到场的厨师很多,每个人都穿得很正式,不过老爷子真没说错,大家穿的不是中山装就是唐装,几个年轻点的,穿的是西服。
也就老爷子这个异类,穿着一身运动装,在一群中老年人中,鹤立鸡群。
当大学的领导宣布成立烹饪专业的时候,坐在一边正在玩手机的徐拙,脑海里突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宿主完成主线任务【中原菜的传承】,根据宿主的贡献度,特奖励【中原菜精通】称号,该称号能让宿主掌握所有入门级中原菜品。
另外还奖励b级中原菜品——清汤鲍鱼、清汤东坡肉、酸辣乌鱼蛋汤、生汆丸子四样菜品,恭喜宿主。”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429章 四方酒楼正式易主
一连串的奖励,让徐拙有些意外。
这事儿他其实做得并不多,只不过在当时联合会开会的时候说过这事儿,而且这之后他就没再过问过,全都是赵金马和老爷子等人在忙活。
也就偶尔提供过几次烹饪课教程,不过他做这些不是为了这个任务,纯粹是为了兑换菜品升级奖励,加上系统给的有别的菜品的教程,他就比葫芦画瓢准备了不少。
没想到这也算贡献度,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再多弄点菜品了。
另外也号召一下制定个什么中原菜品标准之类的,虽然不一定能施行,但多少也会算进贡献度里面,毕竟努力了嘛。
徐拙懊恼了一会儿之后,便静下心来,继续参加这个仪式。
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下次再遇到这种需要自由发挥的任务,多努力就行了,反正系统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仪式结束后,首先宣布的就是首批客座教授的名额。
一共有十几个人,徐拙和老爷子都在列,但是徐文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没有拿到首批客座教授的头衔。
这倒不是徐文海手艺差,主要是学校这边也想平衡。
老爷子就不说了,虽然圈内人提起他就咬牙切齿的,但是老爷子的厨艺在中原这边是有口皆碑的,连中原菜第一人赵金马在他面前都是万年老二,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所以老爷子的客座教授头衔,是绝对少不了的。
而徐拙虽然厨艺上跟在场的老人们没法比,但是徐拙名气大啊。
这次之所以开设烹饪专业这么顺利,就是学校领导看到了徐拙在招生方面那巨大的号召力。
原本扬州大学的烹饪学院,曾经就是个小专业,但是被徐拙这么一宣传,报志愿的人非常多,分数线甚至都快跟一些热门专业持平了。
这种情况下,要说省城大学不眼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徐拙这个客座教授的头衔是必须要给的,甚至比其他人给的都更迫切。
在这种对比之下,徐家酒楼现任掌门人徐文海同志,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
不过不用急,客座教授的头衔是早晚都会有的,毕竟徐文海也算是省城中生代厨师中的佼佼者了,不给个客座教授的头衔自然是说不过去的。
宣布完首批客座教授的名额之后,大家一块儿热热闹闹的合了影,并且拍了一组宣传写真,然后便一块儿离开学校,去四方酒楼庆祝。
庆祝地点是学校安排的,估计是想帮衬一下徐拙的生意,留个好印象,让徐拙宣传招生的时候更卖力一些。
所以校领导包下了四方酒楼是该在学校食堂吃的,但是今天吃饭的全都是厨师,就学校食堂那些厨师的水准,太过班门弄斧,所以干脆去四方酒楼。
不信这些厨师敢挑徐拙的毛病。
来到酒楼,徐拙随便跟前台的人打了个招呼,便随着领导们上楼。
虽然这里是他的主场,但毕竟要卖掉了,所以他没有再四处转悠,只是交代郑佳,让后厨做菜用点心,毕竟今天来吃饭的同行,几乎全都带着找茬的目的的。
入座的时候,魏君明挨着徐拙坐在了一块儿。
两人先聊了一下京城新店的事儿,然后魏君明主动把要买四方酒楼的事儿说了出来。
他的川味小馆现在已经卖掉,之所以没来省城,主要是在处理在林平市买的房产,等那边的事儿处理完毕后,他就和姚美香一道搬到省城来了。
省城这边,魏君明已经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因为是现房,所以打扫一下再买一些家具都能入住。
聊这个的时候魏君明还忍不住抱怨了一句,因为现在省城的房子几乎全都是精装修的,想买毛坯房都不好买。
徐拙对此很是理解,毕竟毛坯房的利润已经被限定死了,想要多赚钱,还是上精装修比较好。
特别是这种同一个模版复制的装修房,成本没多少,但是每平方的价格,至少能涨几千块钱。
这种事儿,傻子才不干呢。
很快,上菜了,两人边吃边聊,徐拙把过几天京城那边来实习的事儿说了出来,魏君明表示会全力支持。
今天貌似又有厨师离职了,不过不管魏君明还是徐拙都没当回事。
因为川味小馆的厨师这两天就会过来上班,人家原本就是魏君明的徒弟,现在魏君明买下四方酒楼要去省城发展,他们自然会跟来一批人。
另外,蓉城那边的徒弟也会来一些,魏君明再次掌管大酒楼,他的徒弟开心得跟过年一样。
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关俊杰。
他这个行政总厨的职位不仅没有变化,而且还得了一些股份,以后的收入会将会更高。
第二天,本着事不宜迟的原则,徐拙和魏君明袁康等人签订了四方酒楼及其房产的转让协议。
同时徐拙还签署了一份股权认购书。
魏家酒楼管理公司以一元钱的价格,卖给徐拙百分之五股份,持这份股份,每年年底可以参与魏家酒楼的分红。
不过这份股份只涉及魏家酒楼,假如以后酒楼这座房产要卖掉的话,徐拙是分不到钱的。
徐拙自然不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只要六千万进账,别的事儿他根本不在意太多。
这六千万,不仅能够让京城新店的装修更加悠然,而且还能买套房子什么的。
毕竟要在京城长住了,光租房也不是个事儿,所以在现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先买套房住着。
至于四合院的事儿还不急,可以先等等再说。
另外就是,还要收购一家有牌照资质的公司,这样京城的公司才能配车。
不然,从老板到员工,全都挤地铁去吧。
把手续的事儿搞定之后,徐拙便彻底跟四方酒楼没了关系。
不过一些打算要跟着去京城的人,他还是需要好好联络一下的,毕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信任。
比如郭兴旺,这个一心二心想要在京城找个富婆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富婆给瞄上了。
在省城呆了四天才算是把这边的事儿处理完毕。
临走前,徐拙打算把在京城学到的几样小吃给老太太做出来,看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这些小吃中,他首先做的,就是蜜三刀。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430章 蜜三刀(上)
??在我国传统的小吃中,特别是北方小吃,不管怎么排名,蜜三刀都会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最毫无意外入榜的选手。
??首先来说,蜜三刀的历史典故比较厉害。
??不仅有大清第一带货网红乾隆皇帝的加持,甚至蜜三刀这个名字,据说还是大宋第一带货网红苏东坡给取的。
??另外大清第二带货网红慈禧太后也对蜜三刀这道小吃青睐有加,据说在西逃路上,一直爱不释口。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乾隆下江南和慈禧西逃,确实发掘了一大批美食。
??当然了,这些美食到底真是发掘出来的还是硬凑着编的故事,那就无从得知了,毕竟连山西的闻喜煮饼都硬往乾隆下江南上面攀扯,其他小吃自然也不甘居人后。
??蜜三刀这道小吃,确切的说应该是发源于山东青州地区和江苏的苏北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依然随处能够见到做蜜三刀的铺子。
??而这道小吃之所以在京城有名,应该还得益于清朝中叶山东厨师闯荡京城,不仅把好吃美味的鲁菜带去了京城,连山东地区的一些小吃也一并带了过去,比如这道蜜三刀就是其中之一。
??蜜三刀在京城真正成名,应该是被选为宫廷小吃。
??在美食圈,只要带上宫廷两个字,就相当于自动增加了某种好吃滤镜。
??但凡能被称为宫廷美食,就没有难吃的,哪怕真有难吃的,吃的人往往也会怀疑自己不懂得欣赏,不会怪罪美食。
??原因就是宫廷二字的加持。
??成为宫廷小吃之后,蜜三刀才算是在京城彻底站稳了脚跟,然后通过京城开始向四周辐射。
??如今,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蜜三刀这道小吃,基本上全都是从京城传播出去的。
??京官离京、贸易往来、各地官员进京述职等等,走的时候都会带一些点心或者小吃,甚至干脆挖几个厨师带回去开店。
??美食就这么传播开来了。
??徐拙对蜜三刀的印象很深,因为家里的老太太喜欢吃,小时候家里基本上就没断过这类小吃。
??好的蜜三刀看看上去满是芝麻,有点半透明的状态,看上去油乎乎的,但是摸上去却不油腻,也不粘手。
??送进嘴里,口感酥软,而在酥软的面皮里面,则有着爆浆一样的糖汁。
??这些糖汁有些粘稠,刚吃进嘴里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但等口腔中的温度逐渐上升之后,糖汁逐渐融化开来,香甜味儿在口腔中就会弥漫开来,这种香甜味儿配上口口爆浆的糖汁,那种幸福的满足感立马就会袭上心头。
??让人不自觉就会生出人生圆满的念头来。
??得到蜜三刀这个技能之前,徐拙总觉得这个小吃的做法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但等掌握了技能之后才发现,做法并不简单,首先要做两种不同的面皮,然后合在一起做面胚。
??做好之后还要进行醒发,同时还要熬制糖汁,这些全都做好后还得油炸,油炸后还得灌浆,反正挺麻烦的。
??不过越麻烦的小吃,做起来就越有成就感。
??毕竟这样能够凸显出烹饪水平高嘛。
??徐拙没有在老太太那边做,这又是炸又是熬糖浆的,油烟肯定多,为了两位老人的身体着想,徐拙觉得还是在家做比较好。
??另外趁着这个机会,把冰箱里的那些食材好好倒腾出来,以后就不经常在这边了,所以家里的食材什么的都要处理一下,免得过期变质了。
??而且有的食材一旦变质的话,会弄得整个屋里都臭烘烘的,所以得尽量处理干净。
??把冰箱以及杂物间的所有吃的用的全都翻出来之后,徐拙这才撸起袖子,把手洗干净之后开始做蜜三刀。
??蜜三刀作为一种面粉做成的小吃,首先要做的就是和面。
??这道小吃要和两种面,一种是皮料,一种是酥料。
??皮料和酥料的关系,类似于包子皮和包子馅儿,不过这皮料不是把酥料完全包裹起来的,而是贴在一起,这样能够让酥料在炸制的时候不至于散开。
??同时皮料的存在,也能让炸出来的蜜三刀中间出现中空,这样有利于糖汁灌进去。
??蜜三刀这道小吃之所以好吃,主要就是皮料和酥料在炸之后,因为膨胀而出现了中空,这样灌满糖汁之后,吃起来才会口口爆浆,才会成为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热量炸弹。
??徐拙首先开始和皮料。
??皮料很简单,只需要用水和花生油来和面就行,这样和出来的面团比较软,有很强的延展性。
??皮料要尽量少一些,这样炸出来的蜜三刀看上去才更加美观,吃起来也更加香酥。
??要是皮料太多的话,做出来的蜜三刀不够香酥,反而会有种绵软的口感,这样就没法把糖汁吸收进去了。
??所以和皮料的时候,面要少一些。
??具体的比例徐拙也说不上来,大概不超过酥料的五分之一就行。
??当然了,也不能太少,太少的话把不住酥料,放进油锅里就会炸出一锅油渣子。
??和皮料,水和油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一左右,这样和出来的面才有更好的延展性。
??对于现在的徐拙来说,和面已经完全没任何压力了,他三下五去二就把皮料给和好了。
??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一边醒发,然后他开始和酥料。
??相对于皮料来说,酥料的难度就稍微大一点了。
??首先是要有皮料五倍以上的面粉,然后往里面放入食用油和软化了的麦芽糖,最后再往里面放一点点无铝泡打粉,然后用手和成一个软硬适中的面团。
??放泡打粉,能够让蜜三刀在炸制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膨发,使得内部形成中空的空腔,这样才能把熬好的糖汁吸收进去。
??而麦芽糖和油,这是能够让面变得香酥。
??因为有麦芽糖的缘故,这面团和好后颜色略略有些金黄。
??徐拙把面团用手按压成一个六七厘米厚,十五厘米宽的长方形面块,按压好之后,他用刷子蘸了一些清水刷在表面。
??然后将皮料拿过来,用擀面杖擀成和酥料一样大小的面片,小心的铺在酥料上。
??铺好之后用擀面杖擀制一遍,让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然后,就可以做蜜三刀的生胚了。
??——————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频繁的低血糖,哪怕把降糖药停了也不行,低血糖伤脑子,而码字又是典型的脑力劳动,使得最近更新很拉胯,每次低血糖脑子都一片空白,想好的剧情也会忘掉。
??大家稍安勿躁啊,等我调整好就继续爆发。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431章 蜜三刀(中)
徐拙用手托着已经擀压一遍的面团,然后翻过来,让皮料的一面朝下,酥料的一面朝上。
翻过来之后,他拿着擀面杖,继续擀压面团。
皮料因为是用水和油和面,所以有着很好的延展性,哪怕持续擀压,皮料依然和酥料保持平行的状态。
把面团慢慢擀成面片,然后继续擀薄,差不多擀到七八毫米厚的时候,徐拙停了下来。
他再次端来清水,用刷子均匀的在均匀平整的酥料上,刷了一层清水。
刷过之后,徐拙拿出一包炒熟的白芝麻仁洒在了上面。
蜜三刀想要好吃,光有甜味还是不够的,还得有香味儿,这样吃起来才完美,才会真正达到香甜可口的目的。
而且炒熟的芝麻掺进去,会使得蜜三刀的口感变得更加丰富,吃起来也更加好吃。
另外,芝麻的加入,也能大大提高蜜三刀的腌制,使得这道小吃从视觉上就非常夺人眼球,让人看了就想吃。
芝麻要多撒一些,因为这些酥料在油炸的时候会膨胀,要是芝麻撒少了就会变得不起眼,只有撒满满一层,这样就算酥料膨胀,看上去也能知道有很多芝麻在上面。
把芝麻撒上去之后,还得用手均匀的抹一遍,把多余的抹掉,把没撒匀实的地方重新撒上,防止芝麻出现堆叠等情况。
抹均匀后,徐拙拿着擀面杖,继续擀压。
这些芝麻刚撒上的时候,其实很不牢靠的,假如这样直接下锅油炸的话,上面粘的这些芝麻几乎会掉光。
只有重新擀压一遍,这样芝麻才能牢牢粘在酥料上,哪怕油炸也不会掉落下来。
徐拙用擀面杖,把原本已经被擀压到八毫米厚度的面片再次擀薄,擀到差不多六毫米左右的时候才算是停了下来。
停下来之后,他抓着面粉,在芝麻上薄薄的撒了一层。
撒面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接下来切的时候出现粘连的情况,另外刚刚撒芝麻之前,酥料上刷过一层水,这会儿撒上面粉的话,会和那些水分结合起来,这样芝麻会被粘得更加牢靠一些。
撒上面粉之后,就可以切分了。
徐拙用菜刀,把擀压好的面片切成三厘米左右宽的长条,切的时候最好用擀面杖做辅助,这样切的更直一些,做出来的蜜三刀更加规整,卖相也会更好。
切好之后,接下来就到了见证……咳,就到了点题的时候了。
蜜三刀这道小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原因就是,在做的时候,要切上三刀才行。
徐拙拿起一片分好的长条放在案板上,抓着菜刀,从一头开始切起,切的时候不能切断,切到一半的时候收刀就行,然后间隔五六毫米再切一刀,同样不切断。
一直第四刀的时候再切断,这样一个蜜三刀的生胚就做好了,每一个上面都有三道刀痕,所以被称为蜜三刀。
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人说是乾隆皇帝金口玉言给取的,也有人说是苏东坡灵机一动给命名的。
但是不管谁取的,这名字都非常别致。
特别是在一众以食材卖相亦或者口感命名的小吃中,蜜三刀这个名字可谓鹤立鸡群,几乎让人过目不忘。
徐拙切了几块之后,觉得这样做速度太慢,效率太低,所以他把几条面片并在一起,这样就能同时切了。
而且切的时候,他选择先打刀花,然后再专门切开。
这样比切三刀再切断效率高,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徐拙把生胚全部切好后,全部抖散,这样能够防止相互粘连,然后放在案板上开始醒发。
醒发不仅能够让酥料稍稍发酵一下,炸出来更加蓬松,同时也能让酥料内部的结构变得更加均匀,这样吃起来口感会更好。
醒发需要半个小时才行,趁着这个时间,徐拙准备把要用的糖汁熬一下。
这糖汁,也就是蜜汁,算是蜜三刀这道小吃的灵魂,糖汁熬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蜜三刀的口感和味道。
熬糖汁需要用到白砂糖、麦芽糖以及水。
三者的比例,大概在1:1:1左右,当然了,水也可以多点,不过白砂糖和麦芽糖的比例这样是最好的。
假如麦芽糖太多的话,蜜三刀的甜度不够,而且吃起来会有些粘牙。
假如白砂糖太多,做出来的蜜三刀,掰开后就不会产生扯丝的效果,这在专业人士看来,是典型的翻车情况。
另外,这道小吃灌满糖浆之后,在冷却的时候,表面的糖汁要能够被吸收进蜜三刀中空的内部才行,这样蜜三刀的表面才不会粘手,才算是合格产品。
1...436437438439440...4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