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不然,做出来盐水鸭就会大打折扣。
这点,跟粤菜中的白切鸡很相似,都是为了追求口感也采用低温煮制的方式。
煮制的时间倒是很短,半小时就可以关火了。
关火后再闷二十分钟,然后从锅里捞出来,放在托盘上或者放在竹筐里把水分控干,然后晾凉就可以品尝了。
整个过程跟前面繁琐的步骤相比,简单了不少。
当徐拙用漏勺小心的把做好的盐水鸭一只只从锅里捞出来的时候,还有些恍惚,因为这些鸭子看起来根本就没熟。
他很担心等会儿斩切的时候,里面的肉中还会渗出血水。
要是那样的话,就说明彻底翻车失败了。
虽然a级技能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徐拙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担心。
没办法,从锅里捞出来的鸭子白生生的,甚至鸭皮看上去跟生鸭子差不多,这让徐拙实在有点不放心。
倒是于培庸,看了一下这些刚出锅的盐水鸭,一个劲儿夸徐拙手艺好。
高兴之余,甚至还打算今晚喝两杯。
虽然徐拙有做其他鸭肉的经验,但是上手就把盐水鸭做这么好,这实在出乎于培庸的预料。
心情高兴之下,自然想要喝两杯了。
对此,老爷子倒是没什么意见,还一个劲儿的撺掇季文轩把他珍藏的二锅头拿出来尝尝。
“那些酒就是让人喝的,你不喝光收藏着有个屁的意思啊,再说拿出来先品品,看看味道咸淡,万一放坏了你不就亏大了嘛。”
这些话让季文轩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还是拿着电话打给了季明宇,让季明宇把家里珍藏的两瓶二锅头送过来。
别人的孙子有本事,为什么要自己拿酒啊?
不该是请客让我们喝酒吗?
季文轩忍不住在心里诽谤了老爷子两句,然后凑到徐拙旁边,想看看这刚做出来的盐水鸭到底如何。
看盐水鸭的成色,首先看颜色。
外皮的颜色越白,越接近生鸭的色泽,就越说明手艺高。
除了色泽之外,还要关注鸭子的外观是否完整。
假如鸭头鸭脖子鸭腿鸭翅根等部位全部保持完整,没有破皮的情况,那就说明火候掌握的很到位,整个煮制的过程中锅里的汤没有烧开。
季文轩虽然是个鲁菜厨师,但他苏菜并不陌生,特别是这道盐水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成了苏菜的代表菜,还是金陵菜的当家菜,他自然很了解的。
但是越了解,就越发现徐拙本事高。
说实话,第一次就把盐水鸭做成功,这没啥好骄傲的,每个合格的厨师几户都能做到。
但是第一次做就能把需要注意的小细节给注意到,这就是水平问题了。
季文轩越看越惊讶,越看就越觉得徐拙的天赋实在吓人。
看着老爷子的那趾高气扬的得瑟样,季文轩心里就酸溜溜的,虽然他可以用子孙不用再受油烟之苦来安慰自己。
但是作为一代名厨,谁不想有后人继承自己的手艺呢?
季明宇开车过来的时候,店里已经准备好了一桌菜。
跟季明宇一块儿来的还有于可可孙盼盼以及李浩,他们原本打算找地方吃晚饭的,但季明宇接到电话后,敏锐的觉察到今天四方食府可能会做好吃的,便立马开车拉着三人,先回家拿酒,然后又开车来到四方食府。
到了之后才发现,果然后好吃的。
特别是后厨摆着那一只只肉皮洁白的鸭子,更让几人感觉到诧异。
不过他们诧异的不是这些鸭子的卖相,而是很好奇,这些生鸭子摆在工作台上做什么?
难道生鸭子也能吃吗?
这会儿鸭子已经晾得差不多了,徐拙随便拿了一只放在案板上,开始斩件。
斩盐水鸭的方式,跟白切鸡差不多,都是按照身体部位连骨头带肉一块儿斩断。
徐拙拿着斩骨刀高高举起,先把鸭脖子齐根砍断,然后把鸭脖子切成小段,鸭头从中间竖着一切两开,跟鸭脖子一块儿摆放在小碟子里。
接着把鸭身从中间劈开,砍成两个半片鸭。
他把其中一片放在案板上,用菜刀轻松的把翅根和鸭腿卸下来,然后用菜刀斩切成小段。
鸭腿斩开的时候,于培庸凑过来,捏起一块鸭腿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下,然后笑吟吟的递给了旁边的老爷子。
老爷子看了看,也笑了笑,递给了旁边的季文轩。
这操作让于可可有点不理解:“你们这几个老爷爷,还准备玩孔融让梨那一套吗?”
于培庸无奈的白了一眼自己的孙女,指着徐拙斩开的鸭腿说道:“好吃的盐水鸭,斩开之后骨头是翠绿色的。
这跟好吃的白切鸡斩开之后骨头里面带血丝是一样的,证明工夫到家了。”
于可可吐了吐舌头,她虽然从小就吃盐水鸭,但却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徐拙把斩切好的鸭肉装盘,然后端着一边往外走一边招呼大家来品尝。
而刚刚老爷子和于培庸递来递去的那块鸭肉,则是被季明宇率先给吃了下去,一边吃还一边这鸭肉特别有嚼劲。
有嚼劲就说明鸭肉好吃,是值得高兴的。
不过光有嚼劲还不行,其他方面也得过关才行。
来到外面,大家依次落座。
大家关注的重点,自然是徐拙做的盐水鸭了,事实上这道菜,也确实非常适合喝酒用。
季明宇把季文轩珍藏多年的二锅头打开,给大家一一满上,然后大家客套两句之后,便开始吃饭。
这会儿不光他们在吃,员工们也开始吃晚饭了。
按照贺国安的意思,这盐水鸭每个人尝两块算了,但徐拙大手一挥,让后厨那边把做好的盐水鸭全都切了,今晚让大家好好过过瘾。
这道菜让徐拙很满意,所以自然就要“与民同乐”了。
他满意的不光是卖相,最主要的就是这道菜中那咸香的味道,吃起来滋味十足,非常过瘾。
大家一边吃徐拙做的盐水鸭,一边夸徐拙手艺好。
夸了一会儿之后,开始讨论这道菜的价格。
毕竟是要当成招牌菜的,所以价格不能太高,太高的话吃的人太少,就形不成招牌的效果了。
其实任何饭店,销量最高的那道菜,都不是最贵的,甚至价格还有些普通。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这道菜吸引到顾客,大家才愿意来吃。
要是价格定得非常高,哪怕味道很好,大家也不会冲着这道菜过来消费,毕竟这年头,大家不管什么样的消费都会讲一个性价比。
性价比太低的餐饮,是根本没有回头客的。
而餐饮行业之所以能够立足,主要是靠回头客,除非是那种名气特别大,靠名气来吸引人的饭店。
比如京城那个被誉为菜品性价比最低的全聚德。
就因为名气太大的缘故,每年光去京城旅游的游客都招待不过来,所以有没有回头客,人家就无所谓了。
定价的事儿不能太随意,首先要考虑一下同等饭店类似菜品的价格,然后才能制定出符合饭店和顾客双重预期的价格。
至于回头有没有顾客,这个倒是无所谓,大不了前期先打折嘛。
这盐水鸭真不愧是a级菜品,大家品尝过后,全都对这道菜赞美有加。
原本他们没在意,觉得既然是老板做的,装模作样的吃两口,然后在随大流夸两句就行了,这肯定是老板想听夸奖呢。
结果尝到这盐水鸭之后,才发现小瞧自家老板了。
特别是那些刚来的厨师,总觉得徐拙的手艺被夸大了,年纪轻轻的真有传说的那么神吗?
然而尝了这鸭肉之后,心里就不在嘀咕这一茬了,而是开始埋怨贼老天何其不公。
给了人家好的家世,给了好的皮囊,还给了这么高的天赋。
老天爷也太偏心了吧?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开始下班走人。
毕竟这会儿还没开业,所以下班时间很早,这样也能让那些初来京城的员工,有时间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
不然来到京城就开始忙着干活儿,来半年了还摸不透京城地铁的线路,这样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
徐拙始终觉得,员工们除了工作之外,他们应该还要用自己的休闲休息时间。
现在因为没有开业,所以店里上班晚下班早。
等以后开业了营业时间变长,那会儿他会把店里的员工调整成早晚班,尽最大可能不让员工工作时间太长。
至于加班什么的,除非重大节假日或者店庆活动顾客爆满,否则他不会安排员工上全天班。
打工人已经够苦的了,当老板假如还借机压榨,那就真的没一点良心可言了。
两天后,四方酒楼时期的所有卤汤都被送了过来。
运送卤汤并不简单,因为这些汤很多,而且还分好几种,弄得省城那边买了一堆大号塑料桶来盛装。
不过送来之后,这些卤汤在锅里依次煮开,味道依然很美。
卤汤的到来,让卤品部顿时变得生机勃**来,现在卤品部的负责人是曹坤的一个徒弟,他从四方面馆时期就跟着曹坤做卤肉,虽然水平跟曹坤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为人踏实,而且肯钻研。
所以这次来京城,徐拙把他也带了过来。
虽然距离开业还有很长时间,但是卤品部却已经开始正式工作,连上班时间也跟大家完全错开。
这是曹坤当时定的规矩,到了京城,这个规矩依然保留着。
各种卤味做出来之后,徐拙不仅让店里员工吃,而且还特意送到后面的小区,给老杨头他们品尝。
从装修到现在,小区的老人给徐拙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后厨开始做菜,他自然要回报这些老人。
而且京城这些小区的老人都挺喜欢社交的,这些卤肉给了他们,他们肯定会跟朋友们亲戚们一块儿分享。
在这些人的口口相传中,四方食府的名头,也在老人圈子里传播开来。
老年人的市场也挺重要的,毕竟年轻人现在都是打工人,虽然个个吵着是自己的粉丝,但大家每个月辛辛苦苦挣的仨瓜俩枣的,没几个人会舍得来这么高端的地方吃饭。
而且也没必要。
但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奋斗了一辈子,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有好吃的,就在家门口附近,那自然要去尝尝的。
加上岁数越大的人,其心理越接近小孩子,攀比心什么的也都有。
别的老人来这里吃饭了,他也要来尝尝,不来的话跟自己吃不起一样。
开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四方酒楼后厨和前台也都磨合完毕。
在这种情况下,徐拙决定先邀请一些朋友熟人以及粉丝代表等前来试吃,让他们提一下意见和看法。
毕竟集思广益嘛,做生意,特别是餐饮生意,闭门造车可不是好现象,墨守成规更不可取。
一定要多倾听顾客的意见,这样才能继续进步。
徐拙已经决定,店里试吃三天,假如试吃没啥问题的话,那就进入试营业环节,开始有限度的欢迎顾客前来消费。
通过试吃和试营业,来寻找店里的不足,这样等正式开业之后,店里的服务和菜品质量,将会更加完美。
而且通过试营业,也能帮店里招揽一批顾客。
这些顾客,说不定就是四方食府得第一批回头客,甚至会成为四方食府在京城的立足之本。
所以试营业期间,一定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免得伤了顾客的心,或者做出什么让顾客不满的举动。
农历三月十八,为期三天的宾客试吃正式开始。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518章 菜品试吃
??试吃,不是喊一群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吃一顿就行了,而是让人挑刺来的。
??很多高级饭店上新菜之前,都有试吃的环节,不重要的话,后厨的厨师和店里的管理层试吃就行了。
??不过一些比较重要的菜品,光自己人试吃是不行的,需要让外人来品尝。
??这些参与试吃的人,不一定全都是业内人士,也会特意邀请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的人。
??只有这样,大家提的意见才最中肯,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假如只邀请同一类型的人,说不定做出来的菜品就会有局限性,甚至有很强的片面性。
??比如对于厨师来说,能够体现出精湛厨艺的菜品才是好菜品。
??而对于一些文化人来说,菜品有内涵有寓意才更好。
??但是体力劳动者只会觉得,能下饭分量足才是美味。
??不同的人对于菜品的要求各不相同,只有找到所有人的共同点,做出来的菜品才会更加受欢迎。
??这其实也是高端菜品的归宿。
??不管哪个菜系的高端菜品,其实都很相似,都是味道平和没冲味,卖相优雅不张扬,香味平淡却持久。
??至于口感,在突出一个主题的时候,也会兼顾其他口感。
??比如脆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发出声音,糯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粘牙粘嘴,韧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费牙而咀嚼不烂。
??反正一句话,高端菜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一种能为第一却不争第一的那种恬淡感觉。
??这像极了自古以来读书人的追求,或者说是自我感觉吧,总觉得自己能够指点江山,但却因为没这份心而甘愿大隐于市,做个先看花开花落的雅人。
??徐拙的四方食府,虽然不会追求这些硬凹禅意文化的噱头,但高端菜品的理念,几乎就是这样。
??哪怕不想如此,也会往这方面靠拢。
??所以为了不跑偏,徐拙特意把试吃从一顿饭延长到了三天时间。
??而且尽可能的让参与试吃的人多样化,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菜品在硬凹文化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试吃的人越多,越杂,越能够反应出大众对于高端菜品的定位和追求。
??这些信息经过汇总和最后的讨论之后,才会把菜品从味道大卖相,完全确定下来。
??至于价格什么的,倒不是试吃人员的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产品出众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不是问题。
??试吃的第一天,是徐拙在微博上邀请的粉丝代表,这些人的选择,基本上以京城地区为主,不过也有外地的。
??这倒不是为了巴结京城本地人,主要是外地的粉丝过来一趟不容易,舟车劳顿不说,而且还耽误人家的时间。
??虽然好多人愿意被耽误,但徐拙却不想这么麻烦别人。
??至少在开业之前,还是保持四方食府的神秘为好,等开业之后,可以抽个时间办个粉丝节什么的。
??比这种吃完还要挑刺,还要回答问题强多了。
??而且这种试吃,其实是吃不爽的。
??别看菜很多,旁边还有一群服务员,但这些菜不是随便吃的,服务员也不怎么会伺候人相反,这些服务员跟考官一样,每当看到有人吃完了一道菜,就会凑过来,旁敲侧击的让人谈感受。
??等对方说的时候,服务员还会煞有介事的记下来。
??这些步骤看似多此一举,但这次参与的人太多,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把菜品的优缺点真实记录下来。
??要是等大家美美的吃喝完毕后再谈这个,对菜品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没有现在这样清晰直接。
??在粉丝们试吃的时候,徐拙也不断在人群中穿梭,又是打招呼又是合影拍照的。
??这些粉丝都是铁粉,徐拙多少都认识,这会儿他穿梭在人群中穿花蝴蝶一样忙活,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放松心情。
??只有这样,大家对菜品的预判,才会变得更加准确。
??这次试吃的粉丝差不多有上百人,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服务员或者后厨的帮厨跟着,为的就是记录大家对各个菜品的准确评价。
??正因为需要一道一道的吃,所以整个试吃差不多维持一天才算结束。
??结束后,一楼的大厅里已经摆好了饭菜,徐拙邀请大家就坐,并且一再感谢大家今天的付出。
??这种事儿虽然看似很简单,也很享受,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饿的时候不能多吃,因为旁边的服务员会一个劲儿的问感受。
??吃饱了之后刚准备歇会儿,新的菜品又端来了,一些需要趁热吃的菜品甚至还得赶时间,反正就挺难的。
??这些人一边吃晚饭,一边在群里或者微博上诉苦。
??不过这些诉苦,大多都会被人嘲讽故意得瑟,因为这种事儿,从字面上来说,根本就是享受而已。
??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徐拙和大家一块儿在前厅合影留念。
??这些粉丝们来的时候,穿的是店里统一定制的体恤衫,所以大家站在一起合影的时候,颇有种粉丝应援爱豆的场景。
??这些粉丝们告辞离开的时候,徐拙还一人送了一份大礼包。
??这礼包中有四方食府开业的纪念摆件、限量的冰箱贴、四方食府的白金会员卡、后厨做的包装精致的各类甜品和卤味,另外还有徐小厨旗舰店的代金券等等。
??礼品很丰富,让所有粉丝都很感动。
??今天一天时间,大家又是吃徐拙的又是喝徐拙的,临走还有这么多礼品。
??这种爱豆真是少见。
??别的爱豆都是鼓励粉丝氪金,而徐拙则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爱豆,真是让人越来越喜欢了。
??等送走这些粉丝之后,徐拙大手一挥,店里的服务员顿时忙活起来。
??大家开始根据今天记录下来的菜品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每道菜都有上百条意见,然后这些意见再总结到一起供厨师们讨论。
??不过讨论过后,厨师们却不会马上去调整菜品,因为明后天的试吃还在继续。
??得把三拨人的意见全部汇总之后,再进行调整。
??这些意见,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没啥营养的,或者说是没啥可取之处的,但即便如此也得认真对待。
??毕竟这是四方酒楼,毕竟,这里还没装修的时候,对手就已经开始拿着放大镜研究了。
??所以,要尽量谨慎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后的经营中出错,才能更好的迎合顾客群体。
??————————
??昨天从老家回来,跟媳妇儿去吃了烤鱼,估计菜品不新鲜,今天一天都在拉肚,快长马桶上了,更新有点少啊,明天没问题的话开始加量。
??等会儿还有一章。
??今天肚子不舒服,就不写菜了,因为就算写出来也没感觉。
??先这样,继续码字去了。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519章 开张倒计时
要说第一天的试吃是年轻人为绝对主力的粉丝群体,那么就完全相反了,因为第二天试吃的主力,是后面小区的那些老人以及那些老人各自邀请的朋友。
老年人的味觉不自觉会出现一定的退化,肠胃也会变得娇弱起来,所以这次试吃,徐拙没安排那些太过油腻的菜品,而是以汤类和点心为主。
这样既能让老人们有了参与感,同时也能防止他们吃坏肚子。
四方食府的食材是非常过关的,不然这些老年人,徐拙连汤水都不敢让他们品尝。
相对于昨天的年轻人,今天来试吃的老人明显是很懂行的,每个人都仿佛美食家一样,用勺子撇一点汤送进嘴里,略微品尝后,开始主动说起对这道汤品的意见和看法。
这些老人大多都有一手好厨艺,所以进入角色后,他们觉得光谈论味道什么的不过瘾,干脆让徐拙把后厨的厨师也喊了过来,跟厨师们一块儿讨论汤品改良的可能性。
这是一次烹饪理念的碰撞。
在家里做饭几十年的老人,和正规专业的厨师一块儿讨论菜品,这让大家在做菜中,不自觉就会多几分烟火气。
烟火气是烹饪中一个很玄妙的东西,类似于粤菜中反复强调的锅气。
烟火气没有定义,但却能够让人真切的感受到。
饭店的菜品,因为太讲究效率和形式美,会不自觉的丢掉菜品的烟火气,而现在的讨论,则是让厨师们有了新的领悟。
“原本以为你邀请这些老人过来,就是为了跟他们出好关系,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收获,这些厨师经过讨论,对菜品的理解应该会更深刻了。”
贺国安凑在一边,看着不远处熙熙攘攘的场景,感觉有些意外。
原本他挺不赞成徐拙邀请这些老人的,因为他们的肠胃那么弱,万一因为贪嘴吃坏了独肚子或者发生什么意外,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以四方酒楼的名气,找一些试吃的人还是很容易的。
随便在网上喊一嗓子,就会有无数人急着赶着过来参与这种活动。
但徐拙却坚持让这些老年人过来。
因为徐拙认为,只有这些在京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京城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
年轻人跟他们相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