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商闻言心中骤然一惊,但面上却还是在痛哭流涕。
“你叫郭嘉?……呜呜呜……你小子没蒙我吧?”
郭嘉一边哭泣一边抽噎:“呜呜呜……这都快要丢了命了……我蒙你作甚?……呜呜呜!”
酒宴帐篷内,此刻抱头痛哭的两个人,心中所想的事是完全不一样的。
郭嘉此刻脑中的想法,是应该怎么样蒙混过关,然后保住这条性命逃回颍川,继续等待那个他脑海中勾勒出来的完美英主。
而陶商此时此刻,脑中的想法,很显然要比郭嘉复杂的多也龌龊的多。
站在自己面前,和自己抱头痛哭的这位,就是那个“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天生鬼才?!
值得玩味的是,这位天生鬼才也变成了袁绍的干儿子了……仔细算来,他现在的身份还成了自己的干哥哥。
正在哭泣中的陶商,此时此刻,一边哭,嘴角竟一边勾起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既然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干哥哥,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往哪里去的……到了我这,那就请你别走了。
徐州一方水土,那就是你永远的家。
看着抱头痛哭的哥俩,醉醺醺的白绕此刻也不由的有些感动。
但见这贼厮站起身来,冲着二人招手道:“那个……二位袁公子,久别重逢的兄弟之情卓实在是令人感动啊,但你俩也别光顾着哭啊,该喝酒还得喝酒……来人啊!快给这位……这位……这位袁公子也看个席!”
有了白绕在旁边打圆场,陶商和郭嘉二人这才羞答答的互相脱离开来,彼此之间的衣襟上此刻都留着对方的眼泪和鼻涕。
陶商看着自己肩膀上那污浊的一片,眼皮子不由的跳了一跳。
稍微有点洁癖的他此刻被这个便宜哥哥弄的一身污秽,心中多少有点嫌弃。
看在“鬼才”两个字的份上……这次我忍了。
陶商在琢磨着郭嘉,郭嘉此刻也在琢磨着陶商。
很显然,帐内的这个黑山军贼首对待陶商还是很客气的,说明郭嘉的猜度没有错,黑山军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对于如日中天的袁氏,还是颇有些忌惮的,这说明自己一开始冒充袁绍干儿子的计策并没有什么问题……
错就错在一不小心居然碰上了同行竞争,才让自己碰到了这百年不遇的窘迫状况。
想到这里,郭嘉不由斜眼打量了陶商一下,心中暗道这人也真是,好死不死的偏偏和自己在同一天冒充袁绍的干儿子。
你就不能冒充下别人?哪怕是冒充姓袁的干孙子也行啊。
目光所及处,郭嘉又看到了陶商座位旁边的徐晃,心下略微一动。
这军汉身披正轨甲胄,且相貌堂堂,绝非贼寇一流。
又想起适才被黑山军引领到这帐篷内的时候,对面隐隐陈列了一众兵马,看其服饰旗帜,绝非贼寇一党,莫非……都与自己这个干弟弟有关系?
想到这,郭嘉不由的多看了陶商两眼,心下暗自嘀咕……看来,这个在贼窝子里捡来的便宜干弟弟,身份不甚简单呢。
郭嘉的脑回路正往来快速奔驰,却见陶商招手冲着他挥了挥,指了指在自己身边刚刚摆下的一席饮宴道:“兄长,还站着干什么?快过来入席。”
看着陶商一脸的热情洋溢,好像跟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郭嘉心中颇有感触。
这小子看模样比自己还得小上几岁,最多也就是十六七的外貌特征,可其装傻卖疯的老练程度,隐隐却比自己还要高上几分……
光看那灿烂的表情和毫不生涩的招呼,就能把外人唬的一个来一个来。
自己差点都感觉他就是久未谋面的干兄弟了……自己十六七的时候肯定干不出这事,真是三载活出一代人啊。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说的应该就是这小子这样的吧。
也好,有个灵性点的,也方便跟自己搭出个好默契。
郭嘉坐到了陶商的旁边,两人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中蕴藏的意思非常直接。
别停,继续忽悠。
“大哥,我给你介绍一下。”陶商微笑着对郭嘉道:“这位就是平难中郎将麾下的得力干将,黑山军中名头威震河北的大帅白绕,义父往日里也时常提起的那个。”
郭嘉闻言差点没吐血。
还他娘威震河北?还义父往日里常提起!文绉绉的咋不叫干爹了?
心中虽然是如此作想,但郭嘉面上却还是恭恭敬敬的冲着白绕抱拳,笑道:“久闻白大帅之名,如雷贯耳,黑山军能有今日之震天威势,一则是仰仗已故渠帅张牛角开创基业之力,二则是仰仗平难中郎将之威名,三则便是仰仗白大帅赫赫之功绩,可以说白大帅是黑山军中,继张牛角和平难中郎将之后的第一人物,今日得以拜会尊颜,实在是郭某之莫大荣幸。”
陶商听了郭嘉的话恶心的够呛。
这传说中的鬼才浪子,也太能捧臭脚了……你干脆直接说他黑山军“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岂不更好听?
白绕见袁绍的这两个干儿子说话一个比一个讨巧,虽然知道这里面多少有吹捧之嫌,但听在耳朵里面就是两个字——“舒服”!
难怪袁绍要收他俩当干儿子,终归是有点道理的,老子以后若也收俩义子,说什么也得找这样长得俊俏还会唠嗑的!
舒心啊。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六十一章 旧秩序的袁,新秩序的曹
陶商和郭嘉一前一后,交口称赞,把白绕拍的浑身舒坦,欲罢不能。
“嘿嘿,二位公子谬赞了,白某万万不敢当此佳评……对了,陶公子,白某虽晓得您二位乃是袁公义子,却不知您二位的身份为何?”
陶商略微沉吟了一下,思虑片刻,决定实话实说。
“我这位义兄,姓郭名嘉,表字奉孝,乃是颍川阳翟人,实乃当世之奇才,颍川虽多俊杰,但我这位义兄可谓是当中之翘楚,我义父出自汝南袁氏,闻其名后,亲自寻访与之秉烛夜谈,惊其才华盖世,甚为惜之,故特收为大乖儿子。”
郭嘉听陶商话里话外的称赞自己,心中本来是甚爽的,但在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脸色却不由的有些变黑了。
什么叫……特收为大乖儿子?!
陶商也没有看郭嘉,只是温文尔雅的继续介绍自己道:“至于在下,实不相瞒,家父乃是徐州刺史陶使君,在下乃是陶君膝下长子陶商,因在诸侯讨董之际,与袁公定下盟誓,结下缘分。袁公见陶某聪明可爱,活泼伶俐,很是喜欢,为今后袁、陶两家共辅汉室之大计,特破例收我当了义子。”
郭嘉在旁边听着,心中不由有些小火气。
收我时是大乖儿子,到你这就义子了?
白绕听到这些却有些沉默了。
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凄厉,嘶哑道:“你是徐州陶谦之子……莫不是率兵平了白波军的那个?”
眼见白绕的眼神变的凶狠,面色亦是变的阴沉,徐晃陡然一惊,深沉的四下瞧了瞧,身体又向着自己的那柄开山巨斧悄悄的倾斜了过去。
陶商却是一点也不着急,白波军和黑山军同样份出黄巾,白绕有这样的表现,早在他意料之中。
就算知道会惹恼白绕,但此时此刻,陶商必须要说真话。
“正是在下,白波军不尊朝廷,屡次侵犯郡县,当日甚至有威逼汉都的罪行,其行已为天下所不容,况且郭大不过是一草莽之流,焉有资格成为一方统帅?张平难和白大帅都是朝廷中人,就算昔日与白波军份属同僚,但那也不过是往昔旧事,若是郭大有张平难一半的实力和眼界,也不至于落到今日的下场,白大帅,您说是吧?”
白绕眨了眨眼,心中的火气降了降,开始揣摩。
他暗想道,那白波军与黑山军虽然份属同宗,但张燕屡次招郭大等人前来,郭大却是执意不从,说起来不过是因为他亦野心勃勃,有自立门户之意。
日后白波军一旦坐大,对黑山军来说反倒不美,这河北地界,有黑山一军便足够了……像郭大这等人咎由自取,自己犯不上为他得罪人。
想到这,白绕收起了适才的阴霾,露出了笑容,道:“陶公子说的是,郭大之辈不过是迂腐之流,死则当然!白某数年前,便料到他会有今天了……该!”
郭嘉在一旁听着陶商和白绕的对话并不搭腔。
他并没有陶商的兵力筹码,只是只身一人误闯至此,此刻还不清楚这位陶公子的手段和套路。
而且根据郭嘉的盘算,他若是要离开这,一会必然得仰仗这位陶公子之力才能安全离开。
鬼才虽然平日里机谋百变,口若悬河,但到了节骨眼的时刻,特别是自己手中没有兵力筹码的时候,多说一句便容易折损自身,兵力这东西,是用智谋填不平的一道天堑。
这种关键时候郭嘉是绝不会多说废话的。
千金不如一默,先静观其变。
白绕此刻心中也有他的打算。
袁绍在冀州短期内迅速崛起,成为黄河以北少有的强大势力,但眼下这对黑山军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说不清楚。
这也是白绕不敢轻易得罪袁绍“干儿子们”的原因。
这顿饭的真正目的,实则还是想探探口风。
“陶公子,如今袁冀州已经取代韩馥,占据邺城,那下一步,不知袁公当何以为天下计?袁公对我们黑山军,又有何外略?”白绕此刻终于将话头引到了重点上。
陶商一时语塞,他早就算到白绕会将话题引到这一点上,但却没有想出一套好的说辞。
毫无疑问,他若是说袁绍对黑山军没有任何恶意,这是完全不现实的,白绕也不会信。
从根本上来讲,黑山军和袁绍,绝对不可能走到一起。
历史上的黑山军,前期帮公孙瓒对抗袁绍,后期等曹操平四州时,又投靠了曹操,可他们和袁绍一直就不对付,自打袁绍在河北站稳脚跟后,两方就一直磕磕绊绊的鏖战不停。
这并不是双方有多么的不对付,而是立场导致他们根本不可能站在同一阵营。
袁绍和袁术起家的资本,靠的是四世三公的深厚人脉,旧有的秩序成就了这两位代表旧时代体系的乱世怪胎。
他们和曹操起家完全不同。
曹操起家时,除了颍川学府的士族外,兖州和豫州的其他士族根本就不尿他这一壶。
于是曹操只能改变策略,他以新崛起的小豪强为轴心,再大量的启用寒门子弟,量才施用,从旧有秩序中脱离了出来,组成了以曹操本人和小豪强、寒门为主导的新时代秩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曹操在旧体系士族群体中的政治影响不足,他的名望和资本使他必须摒弃旧有体系。他只有靠打压旧贵族,开辟新的权利分配化方式,才能够茁壮发展自身的势力,如果他也以旧有士族为中心作为根本的体制去发展,那曹操永远都只能给袁绍当打狼的。
但是另辟新路,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历史上的曹操,在初入兖州之时,为了打压旧体系士族,敲山震虎,棒杀了兖州的旧体系士族代表边让。
边让这个人,与孔融一样,都是东汉末赫赫有名的名士,因一首《章华赋》而声名大噪,老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都因为他在士族中的地位而重点提拔过他,议郎蔡邕也对他极为推崇,可以说边让就是兖州旧有士族门阀的金字招牌。
而曹操这种宦官之后,无论是在身份还是切身利益上,与边让处处都是不契合的。
边让明里暗里的与曹操作对,曹操也不惯着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掉。
但是边让的死,所带来的苦果,就是让执掌兖州经济与命脉的旧体系士族们对曹操产生了抵触心理。
在他们心中,曹操就是一个来破坏兖州旧有秩序的人!
其后曹操东征徐州,吕布来袭兖州的时候,身为东郡本土人士的陈宫与东平郡人张邈,为了维护兖州士族旧有的门阀秩序,直接联合兖州境内所有的门阀士族们,迎接吕布入驻兖州。
陈宫、张邈二人与曹操的私人关系不可谓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但是曹操入驻兖州后的行为,特别是棒杀边让的举动,很明显的就是在触碰他们这些旧有门阀集团的切身利益。
在利益面前,一切友谊和交情都是扯犊子。
吕布进入濮阳后,还没等攻打其他的郡县,可兖州六大郡国七十三县几乎是一夜皆反,曹操在兖州的势力竟然被吕布这个外来货侵占到只剩下三个县!
吕布当时幸福的都要爆炸了,这简直跟白捡的一样啊。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吕布有多能打,而是兖州旧有门阀体系的代表们一朝反扑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不依靠旧体系门阀的曹操尚且如此被祸害,那就更别提袁绍了。
袁绍和曹操完全不一样,他自身就是旧有门阀秩序的代表人,支持袁绍上位的人,几乎全都是维护旧秩序的门阀士族,袁绍的成就与他们密不可分。
旧秩序门阀的成熟体制可以使袁绍的实力无限倍增,但同时也限制了袁绍的行为,绝不会允许袁绍有任何的突破性改革。
而收纳黑山军这等低贱的农民军队对于旧秩序门阀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孙瓒可以收黑山,曹操可以收黑山,就特么袁绍不行!
收了黑山军的话,得有多少黑山军的主要干部和中坚力量需要考量任职?
试想郭嘉一个人想进入袁绍集团,都要经过袁绍的精心安置与职位思考……而百万农民军如此巨大的力量一旦进入了袁绍的旧秩序圈子,势必会严重的影响袁氏集团中旧门阀的利益分配与职务体系构成。
黑山军这么大的力量摆在眼前,袁绍不是二货,他肯定知道招降他们将会得到多么巨大的人力资源……但袁绍不敢。
历史评价说袁绍所用多亲戚,实则并不是指他老袁家被用的人有多少,而是旧有的门阀士族中,跟他姓袁的沾亲搭故的人太多,袁绍为了维护势力的稳定,必须得用他们。
曹操不依靠旧秩序,但兖州六大郡国的旧体系士族们一朝背反就几乎能让曹操上街光屁股……
而纯依靠旧体系门阀士族起家的袁绍,一旦他手下的门阀士族们对他的行为有了异议,或是背反他……
袁绍可能连屁股都剩不下了。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对付黑山军,他只能打,不能收。
袁绍的大业从根本上讲,其实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陶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现在白绕问他话,他也不敢随意瞎搭腔。
这中间的水太深了,不是随便忽悠两句就能蒙混过去的,万一让白绕听出了破绽,反而要命。
或许白绕没有这个脑袋,但陶商不愿意冒险。
就在陶商心念急转,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白绕这“简单”的问题之时,浪子终于开口了。
“其实,在郭某看来,张平难和白大帅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我义父的态度,而是怎么能让我们两家彼此更加亲密,任凭旁人梭摆也无法分离。”
陶商挑了挑眉毛,诧然的看向了一旁的郭嘉。
白绕也转眼看向了郭嘉,奇道:“郭公子此言何意?”
“公子这称呼不敢当。”郭嘉一副笑嘻嘻的模样,看着多少有点吊儿郎当。
他似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一甩适才的拘谨,露出了本来面目,潇洒道:“白帅叫我小弟为公子可以,但郭某出身一般,这公子二字听着委实别扭,您若不觉的委屈,叫我一声先生便可以了。”
白绕点了点头,很是听话:“那就请郭先生直抒胸臆。”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六十二章 随语救白绕
听到白绕诚恳的向自己咨询,郭嘉开始表现了。
鬼才端起桌案上的酒盏,一饮而尽,用袖子擦了擦嘴,笑道:“白大帅可知郭某为何会误撞到此处?”
白绕挠了挠头,旁光扫了陶商一眼,道:“找你兄弟?”
郭嘉摇了摇头,嘿然道:“那可不是,郭某路经此地,乃是为了回乡。”
白绕闻言,颇是有些不解,道:“郭先生既然是袁公的干儿子,不留在冀州好好辅佐袁公,回乡去干什么?”
郭嘉连忽悠带骗,说话半真半假:“义父现在虽然是一州之尊,但实打实说,其势力也完全是靠着士族门阀支撑起来的,就算郭某是他的干儿子,但郭某毕竟出身旁支,身后没有宗家支撑,义父纵然是用我,恐怕也难平复众人之心,索性就派郭某回返家乡,去干点大事,日后功成,当可在冀州立足了。”
说到这里,郭嘉顿了顿,笑道:“义父用郭某尚且如此,又如何能善用黑山?”
陶商听到这,心中不由大骂郭嘉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不过仔细想一想,身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鬼才祭酒,郭嘉一定还是留有后手的,因此陶商心中的话也就暂时憋住了。
确实不出陶商所料,听了郭嘉的话,白绕的脸色果然有些不太好看。
“如此说来,袁冀州与我黑山军,怕是做不成朋友了?”白绕面色不愉的低沉道。
“也不尽然。白大帅不想知道郭某回乡,是准备去干什么大事吗?”郭嘉一副嘚瑟样,说话欲言又止,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看的陶商都想抽他。
“不知郭先生领命回乡,是打算做什么?”白绕干巴巴的被郭嘉牵着鼻子走。
郭嘉把手中空着的酒盏向着身边陶商的桌案上一撂,大刺刺的道:“弟弟,给哥满上。”
陶商的脑袋上,顿时一缕黑线。
你妹啊……
陶商沉着脸从桌案上拿起酒壶,给郭嘉倒满了。
呛死你。
郭嘉仰头将盏中酒一饮而尽,笑道:“这南下的一路上,有青州黄巾司马俱、徐和盘桓在三州交界!汝南之地,更是有黄巾大豪刘辟、龚都,颍川黄巾何仪等,这些,都是袁冀州想要为之所依的。”
“为之所依?跟他们?”白绕听的似是有些发懵:“袁冀州连我黑山黄巾都容忍不下,如何又能容忍的了他们?”
郭嘉哈哈一笑,摇头道:“白大帅,这你就不明白了,黑山军何等战力,我干爹心中自然是有数的,可所掣肘者,乃其治下之门阀士族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点浅显的道理想必白帅应该明白,恕郭某说句不好听的话,门阀士族在河北之所以目下势大,不过是黑山军的实力现在还不足以对冀州有过分威胁,尚是在我义父可以处理应对的范围之内,可若是另有青州黄巾、汝南黄巾等都掺和进来,那形势又该如何呢?”
白绕的脑回路明显有点不够用,闻言懵道:“他们掺和进来,又能如何?”
“此消彼长,你们各地黄巾的势力一强,则士族恐慌,天下遍地都是士族的产业,如此巨大的威胁,而袁公又无力剿除之时,此时要主动让步请袁公收纳黑山和诸部黄巾的,只怕就是冀州的门阀了。”
白绕迷迷糊糊,似是听出了那么点意思,不过还是不太理解:“请郭先生再细些说?”
郭嘉心中暗道一声夯货。
“郭某因出身不济而不能得义父重用,而黑山军亦是因为出身草莽而不能为义父所收纳,此次南下,郭某索性说青州司马俱徐和、汝南刘辟、龚都等人,与黑山军相盟,如此,西至太行山脉,南自黄河沿线延津渡口以南,往大梁至颍阳的势力皆为黑山势力的范围,如此雄厚之力,门阀纵然目光再是短浅,焉能不劝解袁公任用黑山?而郭某亦是成就大功,回了冀州,必可位列诸豪之上!诚可谓是两全之策。”
陶商张大了嘴,呆呆的看着郭嘉,眼中全是鄙视之色。
天方夜谭……这不纯扯犊子嘛?你当你是谁啊?
再说了,真要能做到这一点,张燕干脆就联合天下黄巾诸部,把袁绍直接干翻算了,还任用黑山?谁用谁都不一定了。
哥哥,拜托你瞎胡咧也有个尺度好不好……你当白绕是得有多二?他能信你吹牛皮才怪。
“好!”
郭嘉话音落时,便见那边白绕重重一拍桌案,竖起大拇指道:“郭先生这手果然是妙策,这话唠的透彻!先生真是个明白人啊!”
陶商闻言,不由的白眼一翻,心下暗自唏嘘。
郭嘉看人还是挺准的,蠢人用蠢策……真没想到,还真有二货能受他这套言辞的忽悠。
这白绕,也真是没谁了。
不过陶商可以很确定,白绕现在肯定是在硬装。
郭嘉白话的头头是道的谬论,适才几乎都把白绕一双眸子给说散瞳了,他现在完全就是处在一种云里雾里的状态。
依照陶商的判断,白绕这小子很可能连“西至太行山脉,南自黄河沿线延津渡口以南,往大梁至颍阳”这一块地域究竟有多大都搞不明白。
这种事确实是有可能的。
在汉朝,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汉代虽然已经务具了雕版、套印、用色、连雕带套带敷、镂空版套印以及“夹缬”诸项具体技术的应用原理,但由于物资加工的落后和久经动乱的物资匮乏,简牍书章的产量还是非常低下的。
士族争文稿,尚且百金而不得一瞻,像白绕这样的底层贫民出身的人,可能连拓印出来的中国字长什么样子都够呛能见过,其学问更是可想而知了。
书读不起的人,州县的地图怕是更没看过几次。
一县之内,家中能藏有郡国羊皮地图的人,手指头加上脚指头,估计差不多就能数出来了。
像是白绕这种底层出身的人,从小到大,要是能看到过自家居住的县城方圆百里内的地图,就算是祖上烧高香有福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