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商又有一种想扇他耳光的冲动。
性格乐观爱说“好”是没错,但什么事都说好就多少沾点嘚瑟了,人家闹得慌,你说“好”,摆明了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人委实有些欠抽。
“陶某心情不愉,陈公还说很好?不仗义吧。”
陈登哈哈一笑:“公子勿怪,登感慨公子年纪轻轻,骤得要权,却依旧能够冷静的看出个中利弊得失与险恶阴谋,一时为公子之急智所钦佩,忍不住出言喝彩,却是教公子你误会了。”
陶商无言以对。
确实是误会了,不过很显然两人的误会不是在一个问题上,陶商的侧重点是在那个难听的名称上,而陈登显然看的比陶商深远。
他看到的是一个藏在背后的阴谋,而且他也误以为陶商看出来了。
那就让这个美丽的误会继续下去吧。
“想不到陈公居然也能看出这个阴谋?”陶商咳嗽了一下,开始瞎忽悠。
陈登的涵养很好,只是微笑:“登虽然只是一方县令,但对着天下大势,还是有几分度量的,公子可切莫小看于我。”
“那我考考你,这个阴谋,究竟阴在何处?”
陈登闻言一愣,接着心下不由暗道一声好。
本来是我借着机会来试探你,不想你现在反倒是也借着此事来试探我?
此子确实不凡,不错,有来有往的才有意思。
陈登清了一下喉咙,对陶商言道:“诸侯联盟解散之后,袁绍回返河北,并取代韩馥接管冀州,如今袁绍卓其附庸九江太守周昂为豫州刺史,而袁术回返南阳后,却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很明显,袁氏兄弟一南一北,已经开始各使手段争雄,敌对在即了。”
陶商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示出惊讶,历史上的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在诸侯联盟解体之后,确实进行了一场短期的争霸战。
不过令陶商此刻感到有点痛心的是:袁绍想让九江太守周昂当豫州刺史,袁术则想让孙坚替他当豫州刺史,那孔伷怎么办?
那便宜世叔虽然胆小,但毕竟是自己所认识的第一个诸侯,对自己也算不错,可是按照目前形势的发展,孔伷势必将成为二袁斗争中的牺牲品。
想到这里,陶商长叹口气,面露惋惜之色。
陈登见陶商的表情虽然有些沉痛,但没有露出丝毫诧异的颜色,显然是心中早就有数,不由更是高看了他几分。
看来二袁相争的事,这位长公子果然是猜到了。
陈登继续道:“除了豫州刺史的任命外,二袁的辖地也已经开辟了新的战场,听闻公孙瓒因为冀州之事,有意南下与袁绍相争,登以为,这其中多少有一些袁术的撺掇,而山阳太守袁遗乃是袁绍从兄,据闻袁绍有意让他南下扬州遏制袁术的发展。”
陶商点头,表示明白。
陈登继续道:“而朝廷敕封给公子的丹阳郡,如今怕是也都在二袁的目光范围之内了。”
眼看着陈登就要说到事情的重心上了,陶商一边露出赞赏的神色,一边鼓励他道:“嗯,陈公真是个明白人啊,就快说到重点了,继续讲。”
弄的好像他自己心里多明白一样。
陈登有意在陶商面前展现两手,声调也不由高了几分,道:“丹阳郡目下的太守周昕乃是袁绍的亲近之人,袁绍的亲信曹操于陈留起兵时,周昕曾有相助,此人不喜袁术为人,断绝与其往来,丹阳郡领十八县城,乃东南大郡,其临近淮地,又是扬州通往中原的大门,袁术欲霸江南,必先取丹阳十八县。”
听到这,陶商终于明白过来了。
好端端的,难怪董卓会封自己一个太守当,天底下哪有白赠的午餐?
这老王八蛋摆明了是想整死自己。
袁绍的铁杆手下周昕是丹阳郡守,自己若是接替周昕上任,那就肯定会得罪袁绍。
而袁术在南阳站住了脚跟,就一定会开始他霸占荆、豫、扬三州的计划。
袁术现在的战略可以说很好操控。
袁术已经占据了南阳郡三十七县中的大部分县城,他目前屯兵鲁阳,向东可以连续拿下庐江郡和九江郡,向东北则可以走豫州,直逼兖州地界。
现在的颍川郡,孔伷已经算是袁术的附庸,就算袁术不愿意用孔伷,也有一个被他表举为豫州刺史的孙坚可以随时接替,拿下汝南,割据豫州……
荆州七郡方面,除了南阳郡外,剩余六郡的太守肯定是挡不住袁术的脚步的。
但陶商知道,此时此刻,已经有一位大佬早已单骑进入了荆州境内,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荆州北面的宗族完全整合起来对抗袁术,固守门户不让袁术以及任何势力能渗入到荆州本土,而且一守就是十八年。
这位大佬,就是刘表。
在这种设想下,如果袁术已经对汝南郡和淮南二郡十拿九稳,而荆州他又渗透不进去的话,那他的战略目光必然会移动至东吴,而丹阳郡十八县,正是通往扬州腹地的门户。
想到这,陶商心下不由唏嘘。
董卓老头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竟是直接把自己送到了二袁斗争旋涡的正中心,不是得罪袁绍就是得罪袁术,甚至有可能两个都得罪了。
“陈公分析的非常到位,和陶某可谓不谋而合。”陶商厚着面皮,既夸了陈登,又夸了自己。
陈登谦虚的点了下头,突然反问了陶商一句:“董卓居心不良,以一郡十八县之地为诱饵,欲将公子置于炉火上烧烤,为二袁所烹食,公子打算怎么做?”
陶商沉思了一下,站起身来,走向了身后挂在帅帐内的皮图旁边,他紧紧的盯着那副皮图,先是将手指触碰到了皮图上彭城的所在,接着又向下移动,触碰到了丹阳郡的势力范围。
“陈先生从百里之地远来,对于此事有何高见?烦劳赐教。”陶商盯着皮图,幽幽说道。
陈登也是站起身,走到陶商的身边,紧盯着那副地图道:“公子可以接受朝廷的敕封,但不可以去丹阳郡赴任,在徐州帮助陶使君经营,实话实话,如今的徐州之地,辖境虽为六郡,但除了彭城国外,仅有东海郡和沛国三处为使君所治,其余诸地掌控皆不深厚,臧霸屯扎在开阳,独占了琅琊九县,而下邳国相笮融,被陶使君委任督广陵、彭城运漕,他却辜负了陶使君的信任,将下邳、广陵二郡的进贡横切。”
说到这,陈登顿了顿,道:“公子,徐州并不是那么安稳,还是不要惹祸上身,回彭城去吧,助使君彻底的掌握琅琊、下邳和广陵,才是正道。”
陶商闭上眼睛,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半晌之后方才缓缓言道:“我会回彭城的。”
陈登欣慰的点了点头。
却见陶商突然睁开眼睛,紧紧的盯着那副皮图,笑道:“回了彭城见过父亲,处理完一些事情,我就会去丹阳郡上任!下邳、广陵、琅琊这三郡之地我陶家要,丹阳郡我陶家也要!董卓拱手送过来的东西,我没有理由将它拒之门外!”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
听了陶商的话,陈登不由的吃了一惊,他诧然的瞅着陶商,心中骤然泛起了一个念头。
这孩子怎么听不懂人话呢。
“陈公是不是觉得陶某太任性了,听不懂人语?”陶商笑着对陈登道。
“额……”
陈登被陶商一下子猜中了心事,脸上露出了一丝丝尴尬,很不好意思。
他急忙解释道:“公子别这么说,登可从没这么想过。”
陶商转身回到座位上,伸手请陈登坐下,对他解释道:“在陈公看来,陶某年纪轻,而且通过这次讨董,有了一些资本,回到徐州定然可以帮助父亲攘定徐州的局势,加速收编不在我陶家掌控范围的三郡之地,可实际上若是我父子一同在徐州联手,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陈登眨巴了下眼睛,没有说话,他似是明白陶商指的是什么,但以陈登的角度和立场,有些话并不好直接开口。
陈登不能说,陶商却可以:“父亲的年纪虽然大了,但也算是久经风浪,有些事急不得只能慢慢去做,我相信他对于如何收服三郡之地,一定是有了一些计划的,但并不是眼下就能实施,可是若是因为我立下大功,回来就随便瞎掺和,很有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并不适合待在彭城内,相反的,我现在的情况更适合替父亲看守门户。”
陈登闻言笑了笑,不解道:“公子这话,令登不明,就算公子此刻有了许子将的十句金评,还有太平公子的雅号,在这徐州偌大之地,你的影响恐怕也是有限的很。”
言下之意,是提醒陶商别太把自己当盘菜了。
陶商并不着急,他对陈登微笑道:“陈公可知,陶某此次回返徐州,除了带回十万白波军降卒之外,还领了谁回来?”
陈登不解的看着他,疑惑的摇了摇头。
“司徒王允和御史中丞皇甫嵩将随我暂居徐州。”
“噗呲—!”陈登骤然一惊,胯下居然发出了一声巨响。
陶商哑然的看着陈登,万万没有想到陈登听了王允和皇甫嵩的名字后,反应居然这般剧烈?!
他竟然惊出了个屁!
帐篷之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死静。
“额……”陶商似是也不知道如何开口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犹豫的问道:“那个,陈公……没呲出别的来吧?”
陈登的脸红的像是猴屁股一样,怯生生的道:“多谢长公子关心,登还能守的住。”
“那……咱们继续?”
陈登点了点头,正色道:“继续。”
陶商站起身来,走到帐篷口,掀起帘子呼吸了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一边深吸气一边道:“汴水之战,救出了朝中数十位公卿,袁公有令,诸侯每家每户拣几个人回去,我推辞不了。”
陈登咳了一下,似是对陶商这种说话风格颇感迷糊。
什么叫“拣几个”?挑萝卜么?
“司徒王允……太原王氏,呵呵,公子,这下子可确实是不太好弄了。”
陶商幽幽的回道:“还有河内司马氏呢,就是洛阳令司马防的家族,也已经举族跟我迁过来了。”
陈登闻言差点又惊出屁来。
这陶公子有毛病啊?
出去一年多,领回这么多白波军卒不说,还拐带了这么多外地士族入驻徐州,他是不是嫌他爹愁事少,死的慢?
陶商却想的很明白,徐州有四大家族在,他们和陶谦属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平衡关系。
四大家族在互相内斗的时候,同时也会观察着陶谦的一举一动,若是陶谦本人势力膨胀的过快,四大家族也会联合其他士族对陶商做出诸般限制。
而陶谦,也在诸般权衡调节,和诸家族做出拉锯平衡战的状态,双方的动作都很沉稳,不急不缓,极有规律。
可陶商此次回来,不仅是带回了军功和敕封名头,他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十万黄巾众和太原王氏的领头羊,外州大族入驻徐州,一定会引起当地士族的警觉。
就好比历史上刘备率领荆州士族进入西川一样。
司马朗一族暂且不谈。
光是那皇甫嵩和王允,一个文官之首,一个武将之尊,俩人的官比陶谦都大,这要是待在了彭城……那陶谦和四大家族之间的平衡,又该怎么维系?
陈登听了脑袋都大。
“原来,这就是公子打算去丹阳郡接手的另一个原因?”
帐篷内的屁味散的差不多了,陶商撂下帘子,回头继续道:“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个,我觉的父亲目前在徐州,在筹备武事方面比较束手,内有四族掣肘,外有臧霸为祸,笮融还躲在下邳国给他使绊子,父亲的一举一动都被徐州各方势力紧紧的盯着,我待在他彭城内,被盯着的人,无非是从他一个人变成了我们两个人而已。”
听到这里,陈登不由的浑身一颤,隐隐的想明白了什么!
这位长公子的智计之深远,陈登直到这个时候才终于品出味来。
“公子是想在丹阳郡,和陶使君形成犄角之势?使君主内,公子主外,内外相合以定徐州?”
陶商点了点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我一直也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没有人能够掣肘我的地方,好好的实施我的理想和抱负。”
陈登闻言有些好奇,道:“不知公子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
陶商慢悠悠的道:“富治下之民,强治下之军。”
“如何富强?”
“这个嘛,我大概给陈公捋顺一下我的思路。”
……
……
差不多跟陈公说了整整一个时辰之后,陶商方才结束了描述。
而此时的陈登则是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的看着陶商。
陶商适才跟他说的那些东西,有很多在陈登看来,都仿佛是不可理喻,好似冒蒙胡猜的一样,但偏偏从他嘴里说出来,又似是有理有据,好像跟真事一样一样的。
“陶公子,你适才说的那些,据何经典?”陈登好奇的问道。
陶商闻言笑了笑,故作神秘道:“等到我去丹阳郡接手的那一天,陈公如果愿意来帮我的话,我就告诉你全部。”
陈登闻言,沉默了,同时心中也有些意动了。
他是一个纯粹的投机主义者。
以陈家在徐州士族中的地位,他之所以蛰伏至今,也不过是想寻一个好的领导人,能够展现他胸中的抱负。
对这位陶公子,他这次过来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试探,可是不曾想到,结果却是超乎他意想之外的……意想之外。
在陈登心中,这个领导者的人选,已经出现了。
“公子之言,登回了东阳县,派人问过家中老父,当有定夺。”陈登并不着急,他本人虽然对陶商很感兴趣,但毕竟还要通过自己的父亲陈珪同意。
陶商也不着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该是他的人,早晚都是他的,想跑都跑不了。
你若是真想跑,绑也得把你绑回来。
郭嘉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陶商对陈登展颜一笑,笑容很是阳光。
“那我先回彭城,等陈公的好消息。”
……
……
陈登回东阳县之后,陶商一众向着彭城继续进发,终于在三日后的晌午,抵达了彭城的西郊。
看着远远矗立在平原上的高大城池,陶商的心中一阵小激动。
历时一年的游荡,自己终于到家了。
那座城池里,居住着自己的老父亲和亲弟弟,他们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亲人。
“大哥!大哥!”
一阵熟悉的呼喊声将陶商从思绪中拽回了现实,只见陶应在十名随行府吏的陪同下,正向着陶商快速的跑来。
“二弟!”
陶商急忙翻身下马,冲着陶应奔了过去,
一年不见,陶应的个头……似是一点都没长,还是那副傻呆呆的熊样。
“大哥!”陶应跑到了陶商的面前,一把抓住了陶商的手,眼眶在一瞬间竟是红了起来。
“哭什么。”陶商抬手拍了一下陶应的肩膀,笑道:“不想见到我吗?”
陶应抬手擦了擦眼角,使劲的摇头:“不是!可想见你了……可就是,憋不住!本来挺高兴的,但不知怎么地,一看到你,这眼角就酸酸的。”
听了这话,陶商的胸口也有点堵得慌,说话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点颤音。
“臭小子,本来是挺高兴的事,弄的这么伤,非得让我给你嚎两嗓子你才满意?”
陶应使劲的摇摇头,接着抬眼一看陶商身后黑压压的一大片人,脸上闪出现愕然之色。
“大哥,你身后……咋这老些人?你把十八路诸侯都领回来做客了?”
陶商闻言,头上开始冒虚汗了。
这孩子,怎么脑袋还不开窍,这一年来智慧是一点没增长啊。
“不是诸侯,是哥哥在外面收服的降卒。”
陶应闻言,不由的张口结舌。
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陶应诧然道:“好多降卒啊,这得多些人啊?”
陶商笑了笑,得意道:“得十多万吧。”
“十多万人?”陶应惊诧的看着陶商,使劲的眨了眨眼,佩服道:“大哥你收服了十多万人?这么多的人!是你挨个说服的吗?”
陶商:“……”
这个弟弟,实在是个让人欲哭无泪的好宝贝儿啊。
陶商身后,郭嘉在尤驴子弓弩的“看压”下,走到了陶商的身后。
浪子上下打量着一脸萌稚未开的陶应,嘿然道:“我说,你这个弟弟,倒是挺有意思的啊,你俩是一个娘亲生的?”
陶商‘’哼‘’了一声,蹦出一个字:“滚!”
郭嘉不以为意,走到了陶应面前,尤驴子在他身后紧紧跟随,寸步不离,手中的那柄劲弩亦是在时时刻刻的瞄准郭嘉的后背。
看押的太到位了!
“你就是陶二公子吧?”郭嘉笑着道。
陶应好奇的看着这个面貌英俊,却一副吊儿郎当样的年轻人,奇道:“我就是,不知先生又是哪一位?”
郭嘉嘿嘿一笑,道:“这么说吧,郭某和你兄长同拜一个干爹,他是我老弟,从今往后,咱们就是哥仨了,郭某便是你的新兄长了,你得改叫他做二哥,来,叫我一声大兄听听。”
陶商闻言不由勃然大怒:“好个浪子,竟然敢占我弟便宜!尤驴子给我射他!”
“嗖—!”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六十九章 旧 识
郭嘉不嘚瑟了。
一个人身后天天跟着一个拿着短柄弩的小杀手,犹如幽灵一般的时刻不离自己的两丈之地,且无时无刻不在拿兵器瞄准自己的头,提醒自己现在被挟持绑架的处境,换成谁也嘚瑟不起来。
尤驴子很幸运,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他不过是王匡麾下泰山军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士兵,或许几年之后,就会因为群雄逐鹿的动乱年代而身消魂陨,成为滚滚历史长河中最不起眼的一介过客。
可是陶商穿越后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得这位无名小卒在机缘巧合之下,跟随韩浩进了徐州军的阵营,而且更加带劲的是,还被陶商随手一指,成为了一名潜伏盯梢的杀手,天天跟着鬼才郭嘉的屁股后面转悠。
一个无名之辈,因为陶商的关系,一跃成为能够掌握在这个年代能够挤进前十的智者的性命,尤驴子若是知道事情真相,不知道会不会幸福的晕厥过去。
郭嘉伸手从发髻上揪下了那一支短箭,脸颊上的肌肉抽了一抽。
这小子的短箭,越来越有准头了。
……
……
彭城西门之外,陶谦引领着一众徐州官员,亲自来迎接陶商。
遥遥的看着大队人马向着彭城方面开拔,陶谦以及一众徐州文武的脸上都不由的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虽然陶商在回徐州之前,已经派人向陶谦发过信函,言明自己已经收服了十余万的白波军众,并同时将率领五千浮云黄巾余众,三千泰山军,四千河内兵以及很多自己这一趟出去收服的人才回来。
虽然徐州诸文武心中有了点底,但冷不丁看到这样庞大的阵势,众人的心中还是各自翻起了惊涛骇浪。
形势比人强,陶商这一趟出去,不论功劳大小与否,就凭他骤然领回来这么大的势力,他本人势必将会在彭城形成一股新风。
再加上他徐州长公子的身份,其势头说不定还会直接凌驾于四大家族之上,将徐州原有的势力平衡彻底打破。
四大辅臣的表情各有不同,其中别驾糜竺若有所思,偏将军曹豹极为忐忑不安,治冲从事王朗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而别驾赵昱的眼神则是闪烁不定,偷偷摸摸的来回看着身边的其他人,心中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
相比于别人,陶谦的面色相对平静了许多。
陶商领回来这么多的人,虽然会改变徐州本土的局势,给自己出难题,但陶老头并不放在心上,因为陶商是他的亲生儿子,父子连心,儿子势力越强,声望越高,他这个当爹的便越乐呵。
天底下什么样的同盟阵营,能够比父子之间更为牢固?
“吾儿回来了!”看着黑压压的人众逐渐接近,陶谦露出了一个畅快的笑容,打马徐徐迎了上去。
陶商随即命令大军止步,自己则是孤身一人随陶应过去,
看见陶谦亲自来城外迎接自己,陶商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暖意。
不论便宜老爹如何便宜,但他终归是自己这个时代的爹,也无可置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自己的人。
陶商翻身下马,迈步走到陶谦的面前,恭恭敬敬的向他作了一揖。
“父亲,我回来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完,就见陶谦两只浑浊的老眼中,盈满了浑浊的泪水。
陶谦颤巍巍的握住了陶商的手,一个劲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老头心情激动,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有千言万语,此刻也不过化做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而已。
陶商的眼中也是有点发酸,他扫了一眼陶谦身后随行的彭城诸官,稳定了下情绪,伸手对陶谦说道:“父亲,我给你引荐两个人。”
陶谦心头一颤,陶商回徐州之前,曾派人给陶谦送过书信,老头心中知道陶商是领了谁回来的。
陶谦长叹口气,整了整衣襟,将腰直了起来,露出了一州之长该有的威严与状态,接着便随着陶商大步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