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而陶商军马的中间,已经让开了一条通路,两辆车撵被赶到阵前,王允在貂蝉的搀扶下,和皇甫嵩一起下了车架。
“陶谦见过王司徒。”陶谦恭敬且又不失威势的冲着王允一拱手,接着又转向了皇甫嵩。
面对这位昔日的上官,陶谦多少还是有些拘谨,毕竟当年一同征讨北宫伯玉的时候,皇甫嵩的威势依然历历在目……即使他现在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那也是一个有威势的糟老头子。
“将军,你好像瘦了。”陶谦对皇甫嵩的态度很恭敬,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卑不亢。
皇甫嵩微微一笑:“恭祖,一晃咱们好多年不见了,想当初你我一同征讨北宫伯玉的时候,你的发须尚黑,只是如今……唉,看看咱们这两个老头,须发尽已斑白了。”
陶谦点了点头,亦是叹气道:“岁月不饶人,咱们这一辈的,都老了。”
皇甫嵩哈哈大笑,颇具豪气的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虽然年老,但这年轻一辈此时却尽显英雄之色,你这儿子就很不错,懂实务明进退,老夫还收他当了个徒弟,恭祖,不介意吧?”
陶谦闻言,脸上露出了惊诧之色,转头看陶商道:“你拜了将军为师?”
陶商点了点头,笑道:“承蒙老师抬爱。”
陶谦摸着下巴上花白的胡须,赞赏的点了点头,又对王允和皇甫嵩道:“陶某在城中,已经设好了酒宴为二位接风,并卓彭城诸官陪宴,王司徒、将军——请。”
说到这,却见陶谦一转头,对陶商道:“酒宴的事,你就先不要去了,在此安排你带回来的这些人,我已经让糜竺安排人前来犒军,至于你这些人日后当如何安顿,待回家之后,为父在跟你详加细谈。”
陶谦不让陶商参加彭城内酒宴的原因,陶商多少知道一点,他也不说破,只是冲着陶谦点了点头,便留在了原地。
陶谦亲自引领着王允和皇甫嵩入城,貂蝉跟在王允身边,颇是疑惑的转头看了陶商一眼,似是有话想要询问。
陶商却冲着她摇了摇头,又冲着陶谦努了努嘴,示意貂蝉不必管他,只管入城便是。
貂蝉心领神会,便也不在多说,随着诸人进城。
……
……
陶谦等人进城之后,陶商便在许褚,韩浩等人的协助下,以及徐州官员的指点和引领下,将兵马暂时屯扎在了彭城西郊。
糜芳也没有着急回彭城交割兵权,毕竟这些白波军众一直是由这些随征的徐州军监管,突然交回兵权,多少会令这十多万白波黄巾不稳,所以一时三刻倒也不是那么着急。
但糜芳的担心纯属多余,陶谦彭城的卫茂兵马有三万之众,其中更是有陶谦直管的两万丹阳兵,而丹阳兵的行营,就在白波黄巾屯营的不远之处。
在安排完一切之后,陶商又对郭嘉、许褚、徐晃、徐荣、韩浩等人吩咐了一下,让他们先暂时在行营对付一晚,明日白天,便会将他们引荐给陶谦。
这几个人除了郭嘉之外,其他的人跟陶商之间都是没的说。
唯有郭嘉想进城住,他想跟陶商掰扯几句,但看看不远处端着弓弩的尤驴子,话说到嘴边就咽了回去。
陶商安顿好了这些之后,天色已经黑了。
天色虽晚,但陶商还是坚持回了家。
他有预感,今夜的酒宴结束之后,陶谦一定会和自己秉烛夜谈。
陶商的预感是对的,当他回到了陶府自己的房间之后,却见陶谦早就等候在自己的房间之中了。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计未来
天色很晚了,陶谦喝完酒并没有回去休息,反倒是来到了陶商的房间,静静的等着孩子回来。
老头的脸色有些发红,显然刚才在酒宴中喝了不少,但看他的状态应该是还没什么大问题。
陶商急忙走到室内的卓案旁,为陶谦倒了觞水,给老头子递了过去。
陶谦笑呵呵的接过来,一仰头喝尽,擦着嘴叹息道:“都多长时间了,一年多了吧,你都没在我身边给老夫尽尽孝道。”
陶商面色平静的看着他,道:“父亲,瞅你这话说的,我这不是回来了吗,您要是乐意,我以后天天给你斟茶递水的孝敬您。”
陶谦摆了摆手,叹道:“难啊,换成原先,你这话老夫倒是信,可是经过此一年,你在外面也是闯出了诺大的名头,不但带回了诸多猛将贤能,还有那么多的受降军众,哪还是能留在老夫身边的老实孩子了……不过光是想想怎么安排你的那些人,着实是让老夫焦虑。”
陶商闻言,赔笑着:“这有什么难寻思的?父亲是徐州之主,孩儿收服的人,就是父亲的人,父亲想用,就统统收编入徐州军就是了。”
陶谦对陶商的态度很满意,可还是摇了摇头无奈道:“话是这么个理,但却不能够这么做,今夜的酒宴,你可知道老夫为什么不让你去参加?”
对这事陶商心中早就有数,试言道:“父亲是想看看,皇甫嵩和王允来到徐州安居,孩儿又领回了大队的黄巾人马,那些士族官绅会有什么反应?孩儿不在场,他们的表现或许能够更直接一些。”
陶谦对陶商的睿智很是满意,道:“你猜的没错,今夜的酒宴上,提到你领回来的那些降军,曹豹就提议,择其精壮者编入徐州中军,还有那在虎牢关战败吕布的许褚,亦是当按由中军定以职位,不过却得到了糜竺强烈的反对,糜竺说黄巾降卒深浅难测,不可与官军混杂,当成另立一军,择贤能管制。”
陶商闻弦而知雅意,道:“这很正常,曹豹在彭城总领中军,若是把黄巾精锐和许褚这样的猛士编入正轨军,毫无疑问就是归给他直接统辖,如此凭空增加了曹豹在徐州的势力,糜竺作为他的老对手,又岂能答应?”
陶谦捋着下巴上的白须,无奈道:“你小子,这次回来,却是给老夫出了好多的难题啊,先是一个王允,又是一个皇甫嵩,再是十万黄巾众,老夫怎么安排,都会扰乱徐州现在的局势。”
陶商笑了笑,道:“那父亲不妨就按照糜竺说的,将黄巾独立成为一军,由父亲你自己直接统管,不就没有这些难事了吗?”
陶谦凌空点了点陶商的鼻子,叹道:“你啊,纯粹就是拿话来挤兑老夫,人都是你领回来的,哪有老子跟儿子抢人的道理?咱彭城中军虽有曹豹执掌,但老夫却直接统管丹阳精兵,在军力上已经是足矣震慑士族,若是无端再增大势力,徐州诸士族心有猜忌,徐州内部势必又是一场风波,不利于老夫接下来要干的大事。”
陶商紧紧的盯着陶谦,道:“父亲要干的大事,是什么?”
“嘿嘿。”陶谦悠然一笑,考验道:“你现在变的这么能耐了,连王允和皇甫嵩对你都另眼相待,那你不妨猜猜老夫的计划是什么?”
陶商皱眉思考了一会,方道:“徐州三郡三国,父亲担任刺史三年,目前只能控制东海、彭城、泗水沛地,而其他的三郡却一直不在父亲手中,这应该就是父亲想要做的大事?”
陶谦点了点头,满意道:“确实和原先不一样了,有两下子。”
顿了顿,便听老头又道:“老夫已经写书信跟扬州刺史做了商量,会表奏王朗为会稽太守,赵昱为广陵太守,命他们择日上任,去往二郡之地赴职。”
陶商闻言颇有些疑惑。
广陵是徐州自己的地方,但会稽并不属于徐州境内,陶谦派王朗去会稽,莫不是还想往江南纵深?问题扬州刺史会答应吗?
看见陶商疑惑的样子,陶谦随即便为他解释。
“孩子,咱们徐州六郡当中,只有一半在为父的掌握之中,臧霸屯兵开阳,截断了东北的琅琊九县与彭城的联系,而下邳国则被笮融占据,也怪为父当初瞎了眼,居然任他做下邳国相,惹出今日这许多后患,广陵地处下邳之南,也被笮融切断了与我彭城的联系,徐州六郡之地,因臧霸和笮融关系,几乎被割去一半。”
陶谦的话,陶商在回彭城之前,陈登曾经对自己说过,因此他也是知道个大概。
陶商若有所思:“看爹的意思,东北面的臧霸实力不俗,咱们暂且不动他,父亲是想先弄死笮融,把下邳国和广陵郡收回来?”
陶谦点了点头,道:“弄死倒是不至于,笮融与老夫也算旧识,他若是肯顺势,老夫不一定会非要了他的性命,不过这两郡之地,老夫必须要收回来……而表奏赵昱为广陵太守,就是第一步。”
陶商笑着摇了摇头,道:“爹,不是我瞧不起赵昱,一年前我离开徐州,曾在廷议上见过他一次,这个人怎么说呢,顺风倒,靠他去斗笮融,我怕他根本就不是对手。”
陶谦的嘴角挑了挑:“老夫当然不能只靠赵昱,这不还表奏了王朗为会稽太守了吗?会稽郡在广陵的南面,由王朗在会稽执政帮衬着赵昱,笮融怕是也不敢轻易乱来。而且彭城四大家族,真正对立者乃是曹豹和糜竺,王朗和赵昱虽然很少参与其中,但毕竟是曹、糜二人内斗之时互相争夺的对象,老夫以一谋四,未免有些疲乏,索性将王、赵二人都外放了,一则能削弱一些本地的士族势力,二则也避免了曹、糜二人日后与王、赵私下勾结。”
陶商挠了挠头,不是很明白的道:“会稽郡属于扬州管制,您表奏王朗为会稽太守,扬州刺史刘繇是怎么同意的?”
陶谦颇为疑惑的看着陶商,不明所以:“什么刘繇?你这都哪跟哪啊,扬州刺史乃是汝南陈温。”
“哦。”陶商吐了吐舌头,显得颇不好意思,看来现在的刘繇还并没有在扬州上位。
陶谦疑惑的看了陶商一会,回说话题道:“陈温出身汝南世族,昔日曾是老太尉杨赐的门下,而王朗当年也是老太尉的高徒,有着这层同僚关系,陈温不但不会反对王朗入扬州,反而会倍加关照,如此一来,老夫还能借着王朗这条线搭上扬州刺史陈温并与之他交好,今后互为唇齿,何乐而不为?不过这样一来,王朗今后也就变成陈温的人了。”
陶商闻言,恍然而悟。
陶谦继续道:“而且仔细的论说起来,这位扬州的陈刺史,今后也是你的上官。”
陶商眼珠子转了转,笑道:“父亲是指孩儿被朝廷任命为丹阳郡守这件事吗?说来也是,丹阳郡在名义上,当属扬州刺史管辖。”
看见陶商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陶谦愁苦的揉了揉额头,道:“孩子,你究竟明不明白这丹阳郡守的位子有多烫手?”
陶商见陶谦一副头痛的样子,走上前,伸手替陶谦开始揉捏头部的穴位,替他舒缓紧张的神经。
陶谦闭上眼睛,舒服的“哼”了一声,赞叹道:“看不出你还有这手法,跟谁学的?”
陶商吐了吐舌头没说话。
他总不能告诉陶谦,发廊剪头时都是这么按的吧。
“自学成才,特意回来孝敬父亲。”
陶谦闻言挺满意,高新道:“看不出,你倒是还挺有心的。唉,你这样老实孝顺的孩子,若是在清平之世,想必是会有个好前程的……太平公子。”
陶商揉头的手指一下子就不动了。
连老爹也拿这称号调侃自己。
见陶商不说话,陶谦便又道:“你对朝廷敕封你为丹阳郡守这个事,怎么看?”
陶商笑道:“丹阳郡是袁术和袁绍的争夺的目标之一,现任郡守周昕亲近袁绍,而袁术又想派吴景接任丹阳郡,董卓这个时候任命我为丹阳郡守,不过是想祸害咱们陶家而已。”
陶谦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难得你还能看出个中利弊,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孩儿原本对赴任丹阳郡这个事还在犹豫,但今日听了父亲想要收复广陵郡和下邳国的想法,倒是坚定了我去赴任的决心。”
陶谦听了,颇感诧然,道:“你明知道这是得罪二袁的事情,还要去赴任,所为何来?”
“父亲表奏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都是为了对付笮融,但是广陵一直算是笮融的势力,赵昱去了那未必能兴起什么风浪,纵有王朗为后援,但王朗手中无强兵,也够呛能成什么大事……丹阳郡和广陵郡、会稽郡在地理上成掎角之势,反倒不如让我领着白波黄巾和泰山军众去丹阳郡,操练兵马,发展农耕,为父亲在南方打下一片外援基业,协助王、赵二人对付笮融。同时,孩儿将从外地带回来的兵马将领全都领走,也省的曹豹和糜竺等人动心思,间接的也算是维护了咱彭城的势力平衡。”
说到这,陶商顿了一顿,方继续道:“父亲在彭城内主持大局,孩儿在南面给父亲当外藩重镇,彭城内谁敢起幺蛾子,父亲一纸书信就能召回我大军勤王……”
“嗯哼!”陶商重重的咳嗽了一声,不满道:“什么勤王,别瞎说!这词用的僭越了!找揍!”
陶商笑了笑,继续道:“孩儿刚才一时口误,总之就是你我父子一内一外,成犄角之势,却看日后谁敢动咱陶氏分毫?”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爹卖儿子
这种一内一外的内外相互辅助的策略,东汉末年的军阀们常用此策者,可谓比比皆是。
其中用这个方法用的最得心应手的人应该就是刘表,他自己在襄阳居中策应,却令心腹大将黄祖领重兵镇守江夏,一内一外遥相策应,防备对他最有威胁的袁术与孙氏。
后来曹操崛起,刘表又收留了西凉军阀张绣,让西凉兵屯扎于宛城,双方互成呼应之势,抵御曹操数年而令其不得南进。
张绣降曹之后,刘表失去了南阳郡的前哨,可他并不害怕,他又启用了刘备在北方的前线替他抵御强敌足足七年。
直到刘表死之前,都没有什么强敌能够对荆州做出过深的军事侵入,包括曹操。
终观刘表一生,能做到这点不仅仅是他有本事,而且在战略上,这位荆州大佬一直在使用这种内外相合的方法保护荆州,而且是出人意表的成功。
……
……
听了陶商内外相辅相成的谏言,陶谦不由心下大感安慰。
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是成熟了,比起他当初离开徐州前那锋芒一瞥的才华初露,现在的陶商在政治能力和思想上,都显得更加的圆润,也更加的有远瞻性。
“儿子,你很不错。”陶谦笑呵呵的道:“能想到如此深远,为父很高兴,说句实话,你骤然领回了这么多的外地兵将回来,为父一时间倒还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处理,徐州本地的士族官绅,对此也是颇多顾忌的,特别是曹豹和糜竺!你若是能将他们全都领到丹阳郡去,一则可以成为我们陶氏在彭城之外的巨大臂助,你我内外相合,震慑徐州内部诸士族,二则也好断了本地世家的那些小心思,可谓一举两得,只是……”
说到这,陶谦顿了顿,又道:“只是对于二袁那边,我们却该如何解释?入驻丹阳郡,搞不好会把他们两个都得罪了。”
陶商正了正神色,对陶谦道:“二袁那边,想都不得罪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世道,咱们父子若想各方都不得罪,除非是投降,但父亲恐怕是不愿意的吧?因此二袁相争,咱们只能择一人而从之。”
陶商沉默了一会,道:“你比较看好谁?”
“孩儿僭越,在洛阳之时我已经主动贴近了袁绍。”
陶谦摸着下巴上的白须子,淡淡道:“可是为父却比较看中袁术。”
陶商笑着道:“父亲看中袁术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陶谦摸着须子的手突然不动了,似是有些不太好意思。
老头之所以看中袁术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点原因,一是因为袁术目前所居住的鲁阳位于天下正中,他一旦东向打下了汝南、九江、庐江三郡,便可直挥大军进犯徐州,而袁氏祖籍汝南,对其地影响很大,因此袁术若是想占据汝南与其毗邻的淮南二郡,在道理上来讲并不非常困难。二是在四世三公的袁门中,袁术是嫡子,身份上要比袁绍高。
陶谦清了清喉咙,老神在在的道:“为父看中袁术,那自然是有看中他的道理,你看,首先这袁术……”
陶商微笑着:“袁术的地缘离咱们近,是这样不?”
陶谦闻言一愣,接着立刻摇了摇头。
身为老子,若是让儿子猜到了心思,那日后在诸侯圈里还怎么混。
“不对,其实啊,是因为袁术与袁绍相比,占了一个……”
陶商继续道:“他占了一个嫡子的身份,而袁绍乃是庶出,父亲可是想说这个?”
听了陶商的话,陶谦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太好看了。
这臭小子,把自己的理由全都猜到了,你让老子我的面子往哪里摆?
“听你话里的意思,似乎是非常的不看好袁术,那老夫问你,袁绍又有什么好?”
陶商见陶谦有些着恼,也不着急,慢慢劝解道:“父亲,这么说吧,孩儿此刻在你面前,无论说袁绍如何厉害,父亲想必也都是不服气的,孩儿就仅以两件事情作为论证,言明咱们必须亲近袁绍而放弃袁术的原因。”
“哪两个事情?”陶谦慢悠悠的道。
“第一件,袁绍乃是庶子,却在诸侯联盟中,力压袁术一头成为公认的诸侯盟主,单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的庶子可以做到的,袁术虽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但比起袁绍,无论是在魄力和能力上,却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陶谦闻言若有所思,犹豫了半晌之后,又道:“第二件事呢?”
“孩儿在前往酸枣会盟之前,曾在颍川联合孔伷,跟袁术以及其附庸孙坚,暗中掰过一次手腕子,孩儿感觉,袁术的野心颇大,其战略是想横跨荆、豫、扬三州之地,独霸南方,若是真让袁术达到了这个目的,父亲觉得,咱们徐州还能有消停日子吗?”
第二条理由,方才是真正说进了陶谦的心中。
“父亲,孩儿觉得,袁绍和袁术谁更厉害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他们眼下谁对咱们徐州的威胁最大,说实话,袁术近在毗邻,咱们若是不想办法遏制他,日后待他发展成东南之雄后,那徐州就危险了,依照袁术的性格,父亲难道会觉得,他得势后不会图谋咱们的徐州。”
陶谦长叹口气。
陶商说的话,确实在理,眼下确实不是计较二袁谁有发展能力的问题,而是看谁对徐州的贪欲更大。
袁绍远在冀州,一时半刻却是对徐州构不成威胁的,但袁术却在南方发展,可谓是实打实的强邻在侧。
多亏了有孩子的提点,自己着实是着相了。
“儿啊,丹阳郡守这个职务,照你之言,是必须要接的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必须要接,父亲在北方坐镇彭城,总览内务,安心筹谋收服下邳、广陵二郡,孩儿与王朗、赵昱分别去任南方的三郡太守,我在丹阳屯田养兵,发展内阵,为父亲训练出一支天下强兵,咱们父子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北联袁绍,西遏袁术,数年之内,我陶氏便可取代袁术,独尊东南。”
陶谦听了这话不由乐了:“就凭你?仅靠一个丹阳郡,就想取代袁术在南方的地位?”
陶商并没有因为陶谦的取笑而生气,只是郑重的回道:“袁术仅靠一个南阳郡就能成为一方气候,我凭借丹阳郡为什么做不到?”
“好啦!”陶谦挥了挥手,显然是对陶商这通吹牛逼不甚感兴趣:“随你小子怎么说,不过你适才有一句话在理,咱们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件事还是要的,而且白波军众被你带去丹阳郡,也确实是省了老夫很多的麻烦,也罢,老夫就亲近袁绍,并支持你过去丹阳任职。”
陶商冲着陶谦拱手欠身,笑道:“多谢父亲成全。”
“不过呢,不仅仅是白波军,王允和皇甫嵩,你也得带到丹阳去。”
陶商闻言,笑颜顿时一僵。
“为什么要带他们走?”
陶谦不满道:“废话,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官大,又都是天下士族领袖,不跟你走,难不成还得留在这里祸害老夫?”
这话说的真没道理,不留在这祸害你,跟在我身边祸害我就行了?
“这个……”陶商犹豫着想拒绝。
“这个事,就这么定了。”陶谦熊儿子显然很有一套,他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慢悠悠的道:“你率众去丹阳郡赴任的事,老夫需要和众人在细细商议一下,你既然回来了,便权且休养一阵子,待冠礼之后,便可赴丹阳郡上任了,这段时间,你也在彭城走动走动,特别是糜竺和曹豹那里,不可失了礼数。”
冠礼?
陶商犹豫的摸了摸鼻子,略显犹豫的对陶谦谏言道:“父亲,按照礼记所载,男子应是二十而冠吧?”
陶谦闻言愣了一下,眨眨眼看向陶商,不是很确定的道:“你还没有二十吗?”
陶商:“……”
这种老爹,居然忘记了儿子该念几年级,陶商实在是不知道应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父亲,孩儿好像刚十八。”
陶谦闻言似有恍然,点头道:“对,对,刚满十八,瞅老夫这记性……没事,不差那两年了,再说了,诸侯冠礼岂能和旁人一样?周公十二而冠,士族中的孩儿早一些冠礼都是很正常的,你这都已经算是晚的了……赶紧先办冠礼仪式,然后老夫就方便给你安排娶亲的事了。”
陶商闻言顿时一愣。
“爹,这都哪跟哪啊?”
陶谦两只老眼一翻白:“什么哪跟哪?今日席上,王司徒与老夫单独喝酒时,曾私下里议论了你和他那义女之事,而且自打你上了月旦评之后,糜竺和曹豹,也都是暗自找老夫计较过你的亲事,看他俩家的意思,似乎也有意想和老夫攀亲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