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虞丘春华
皇帝瘫了!
在太极殿上,当着朝廷百官的面,被颖王活活气瘫了!
朝堂后宫,全都乱了,乱成一团。
太医院所有医术高明的御医或者太医都全到汉阳宫去救治,几名朝中重臣都觉得头大,皇帝若是就这么倒下,朝廷上的事怎么安排?还有那跪在太极殿上的颖王又怎么处置?没有一个人能收拾这烂摊子,只能紧张地等待太医的结果。
后宫的董贵妃得知儿子把皇帝给气瘫了,险些昏厥了过去。
“去汉阳宫,快去!”董贵妃的脚步向乎是飘着去,身前身后,全都是被吓出来的冷汗。
将父亲气瘫,别说在皇家了,就是在民间,也要受万夫所指,为大不孝之最。
汉阳宫被围得水泄不通,董贵妃扶着侍女的手,问:“皇上怎么样?太医怎么说?什么时候能好?”
这会儿,汉阳宫人人自顾不及,哪有功夫来回答董贵妃的话?何况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什么。
若往日,以董贵妃在后宫的权势,自是没人敢怠慢。可是,这一次是董贵妃之子把皇帝给气病的,后宫之人最是懂得审时度势,个个与董贵妃保持距离还来不及呢。
董贵妃慌张,那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姚婕妤这会也赶来了,看到董贵妃,恨得冲过去要跟董贵妃拼命。
“你们母子好歹毒的心,害死了我儿不够,又害了皇上!皇上啊!您快来看看,董氏这毒妇就在这里!您快出来看看,害死三皇子的毒妇就在这里!”
“姚婕妤!你竟敢以下犯上!”董贵妃连忙让宫女拦住发疯的姚婕妤。
董贵妃身边的宫女纷纷上来,好险才把姚婕妤给制住。姚婕妤用力挣扎,尖声叫道:“你们母子谋害皇嗣,又害皇上病倒,董氏,你这贱人还想再当贵妃?我呸!前贤妃就是你的下场!呸!”
董贵妃躲闪不及,被姚婕妤的口水吐中,气道:“一个个都死了不成?还不把这个疯女人给本宫拉下去!”
“贱人!害死我儿的贱人,我要跟你拼命,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汉阳宫门前,乱糟糟的,跟街边的菜市一样,哪有半点规矩可言。
直到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嘈杂声才渐渐消了下去。
“放肆!谁给你们的胆子在汉阳宫闹事的?”
众人望去,是皇后娘娘来了。跟在皇后娘娘后面的,是秦德妃与管淑妃。就连很少出溪碧宫的媚贤妃,也带人匆匆赶来了。
唐皇后站在汉阳宫前,不怒而威,宫人纷纷回归各位,下跪行礼。
姚婕妤被人松开之后,跑到唐皇后面前跪下痛哭:“皇后娘娘,您要给嫔妾作主……”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唐皇后
“闭嘴!”唐皇后面如寒霜,厉斥姚婕妤:“御医正在救治,你在此胡闹,是想谋害皇上吗?”
“嫔妾没有。”姚婕妤连忙捂着嘴巴,跪行到一旁,不敢再言语一句,更不敢再吵闹了。
董贵妃上来,含着泪给唐皇后行礼,正要说话时,被唐皇后止住了。
“皇上需要静养,应该不想见到你。”皇后吩咐内监,“送董贵妃回宫。”
董贵妃脸色一白,但不敢再在汉阳宫闹事,不然就将罪加一等,不用等皇上病好了,就是皇后这会儿也能收拾她。
哪怕不甘愿,董贵妃也得带人回去了。
唐皇后来了后,汉阳宫总算有了主心骨,渐渐地有条理起来。
进了寝殿,唐皇后看了眼气若游丝,眼歪嘴斜的皇帝,涌上一阵悲痛。她强打起精神,退出来,唤了太医院最高的官员太医令过来,问道:“皇上病情如何?”
太医令向皇后行礼后,回道:“正在尽力救治。”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治好皇上!”皇后说道。
太医令如实说道:“回娘娘,只怕多少会留下些毛病。”
皇后沉痛地说:“尽力救治。”
“臣等自当全力以赴。“太医令说道。
太医院的太医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才稳定了皇帝的病情,渡过了危险。
这时候,天色已晚了,汉阳宫已掌起了灯火。
唐皇后守了一天,终于松下一口气,对陪着守了一天的三妃说:“你们也累了,先回去歇着,先由本宫守一夜,明儿再轮到你们。”
秦德妃说道:“娘娘身子也不好,不如就由臣妾守夜吧。”
管淑妃也忙称是,“臣妾比姐姐年轻,不怕累。”
“你们没比本宫年轻多少,不用再争了。本宫与皇上结发为妻后,互相陪伴着,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本宫习惯了在皇上最难的时候陪着他,皇上也习惯了这时候有本宫在身边。”在烛光下,皇后的影子有些孤独。
媚贤妃朝寝殿内望了一眼,凄然说道:“臣妾想去看过皇上一眼再走,不然这心里,难受得紧。”
皇后颔首,站了起来,领着三妃进了寝殿。
寝殿内,还有两个太医守在皇帝面前,皇后走到龙榻前,望着仍在昏迷的皇帝。
不过比起方才,气息平息了不少,眼角口角的歪斜也没有先前严重。
三妃多少都松了口气,皇帝出事,她们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媚贤妃与秦德妃无子,管淑妃的儿子还小,都经不起大变。
三妃守了一天,都又累又饿,向皇后告退后,便都回宫了。
皇后问两名太医,“皇上大概什么时候能醒来?”
太医回:“等药熬好,该差不多醒来了。”
皇后神色松快了不少,“你们忙了一天,也都累了,去歇息一会儿,吃点东西,晚上还要劳两位陪本宫一道守着。”
两名太医忙称不敢,在离开前,与唐皇后交待了些注意事项。“药熬好了,得让皇上尽快服下。最要紧的,千万不能再让皇上气着了,不然就是大罗神仙下凡也救不得……”
唐皇后听得仔细,先派人去问药什么时候熬好,又吩咐人去御膳房那边准备些流食,待皇上喝了药后能进食一些。
事无巨细,一样样都替皇帝考虑到,准备得周周全全。
太医与内侍在一旁听着,心中感叹:皇后娘娘也已劳累一天,但半点顾不上自己,全心全眼里只有皇帝陛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怪不得皇上几十年如一日,尊重爱敬这位发妻。
药熬好后,王通亲自端了上来。
唐皇后接过药碗,摸着还很烫,搁在茶几上。
见皇帝还未醒,唐皇后挥退了寝殿内侍候的内监,搬了椅子坐在皇帝面前,把药碗端过来,拿着羹匙慢慢地搅着,使药汁的温度能快些降下来。
羹匙拌在瓷碗上,发出轻微的,带着些清脆的声音,富有节奏,在寂静的寝殿中,显得有些悦耳。
皇帝听着这悦耳的细微声响,缓缓地醒来。
睁开眼睛,寝殿内已点起了烛火。
皇帝迷糊了一会儿,才想起白天的事,心情一下就又激动起来。
“皇上醒了,太医说您不能生气,莫再想那些不紧要的事了。”
皇帝听到熟悉的温婉的声音,目光移到皇后身上,“你、你……”
唐皇后把药碗放下,上来扶着皇上坐起来,给他拢了拢被子,温言道:“是的,只有臣妾在这儿守着您。”
面对皇后,这位陪了他大半辈子的发妻,皇帝的神情放松了一些。接着察觉到身子处处透着滞笨,手脚僵硬得难以使动,口舌也在发麻,无法把字讲清,更不能把句子说顺,不由大急起来。
皇后伸出一只手,轻轻抚顺皇帝胸口的气,柔声说:“莫急,莫急,慢慢地会好起来的。您先喝药,喝完了药,没准就好了。”
皇帝便眼巴巴地望着搁在一边的药碗,“药、药……”
“药有些烫,臣妾给您吹一吹,吹凉了就可以喝了。”皇后把药又端起来,用羹匙舀起来,在嘴边耐心又细致地轻轻吹着风儿。
皇帝见皇后吹了许久,早该吹凉了,心急道:“喝、喝。”
皇后终于停下吹风的动作,眼睛落在皇帝脸上,看着他焦急难捺又蠢笨的样子,问:“你当真想喝?”
“喝。”
皇后常年紧抿的唇,突然笑了下,往日那严肃得近古板的脸多了几分柔和,皇帝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皇后。
年轻时候的皇后,温婉大方,唇边总是带着笑容,就像现在这样,笑盈盈的,看着让人可亲极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后再也不会笑了,总是严肃地板着脸,举手投足也都一丝不苟,仿佛用尺子量过似的,再也没有那温婉与可亲。
皇帝恍惚了下,好像是从太子去逝后,皇后就变了,那个可亲可爱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只能让人敬而远之的人。
皇帝很快又回神过来,盯着皇后手中的药碗,一字一字辛苦地吐出来,“喝。药。”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太子的死因
皇后举着羹匙的药朝皇帝的嘴边喂来,似乎手腕颤了下,那药没到皇帝嘴边就倒了,落在锦被上。
皇帝大急,不满地看着皇后。
“皇上别急,这还有一大碗呢。”唐皇后慢悠悠地又舀了一匙,然后当着皇帝的面,又慢慢地倒在锦被。
“皇。后。”皇帝怒瞪着皇后。
皇后轻笑着,“臣妾守了皇上一整天,手累了,有些发软,递不了太远。皇上想喝药,把头挨过来一些就是了。”
皇帝在皇后又递了药过来时,努力地把头凑过去,想要喝那一碗药。
然而,那满满的一碗药,却被皇后当着皇帝的面,一点一点地倒在了地上。
那倒碗的手与动作,优雅得像是在做一件富含艺术的事。
皇帝双眼怒瞪得极大,因焦急反而说不出话来,只能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很意外吗?”烛光下,皇后的神色似哀伤,又似喜悦,她抓着手中的药碗,一双眼睛像殿外的夜色那深沉。
“你。你。你。”皇帝费了极大的劲,才说出这几个字。
他愤怒皇后的不敬,他更吃惊于皇后的不敬。
他的发妻,几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于他,凡是他所想的,就是她毫不犹豫执行的。
现在、现在这是……
皇后想做什么?
她在干什么?
唐皇后那双仿佛能看穿灵魂的眼睛,看出了皇帝的所思所想。
是啊,几十年的夫妻,哪怕他什么都不说,光一个眼神,她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皇帝很奇怪臣妾为何敢如此大不敬?”皇后把手上的空药碗搁在茶几上,“臣妾以为,您是最不应该感到奇怪的人。”
对上皇帝喷火似的愤怒眼神,皇后又笑了下,她抬袖地掩了掩唇,掩下唇边的讽刺。“皇上,儿子死了,是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你……”皇帝猛地伸出僵硬的手,抓住皇后的一片衣角。
“皇上先不用生气,不管您的哪个儿子,臣妾都不会亲自杀了他们。毕竟,臣妾可是天下皆知的第一贤良嫡母,臣妾对这个名声可是喜欢得紧。”皇后慢慢地把皇帝的手指一根根地掰开,“颖王想坐收渔人之利,借着湘王妃的恨意怂恿她动手,臣妾便让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湘王,然后又送了一个极要命的情报给他。对了,这个要命的情报,就是当年颖王害死五皇子的事。”
皇帝震惊地盯着皇后。
“皇上还记得五皇子吗?管淑妃生的那个孩子,长得可聪明了,打小就长得好,可惜早早地死了,是掉到湖里淹死的。”皇后问皇帝:“知道五皇子是怎么死的吗?”
“因您太喜欢五皇子,比喜欢太子还喜欢他,宠得他有些骄纵,对几个哥哥和弟弟说欺负就欺负。一次他把七皇子,也就是现在的英王欺凌得不成样子,七皇子怀恨在心,跑去二皇子那里挑拨了几句。二皇子本就嫉妒五皇子,一怒之下,趁着没人,与七皇子一道把五皇子按到湖里活活溺死了。”
皇帝浑身颤抖,眼睛透着难以置信的骇色。
“皇上没想到吧,二皇子的心肠可是众皇子中最狠的一个,也最像你的一个。于他而言,今日再杀一个弟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皇上也没想到,看着最老实的英王,其实是最阴险的人吧。”
“皇上是不是想问,为何臣妾不早把这件事告诉您?”皇后的脸上,渐渐地浮起了皇帝熟悉的恨意。
这种恨意,皇帝见了十几年,每一次都是提到皇长孙的时候。
可是,这时候皇长孙萧溍不在,五皇子去逝的时候萧溍也没有出生,那她的恨意又从何而来?
“那时候,臣妾天天提心吊胆,生怕行差踏错。”皇后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好一会儿,仍然控制不住她心头的怒意,以及恨。“那会儿,你坐稳了帝位,尝试到大权在握的滋味,你看不惯太子。臣妾几次在你的眼中看到,那深藏的杀机。从开始很淡很轻,渐渐地,就连董氏也看出来了。”
于是,出身不高,一直对皇后表现出忠心耿耿的董氏暗中投向了皇帝,董家也成了皇帝的狗,皇帝的刀,做尽了卑鄙无耻之事。
皇帝处处抬举起董家,用来打压、削弱太子的势力。太子死后,功劳极大的董氏也被皇帝封为了董贵妃。
“当年皇上要立董氏为贵妃,朝臣有一半的官员反对,朝廷上几乎没有人看得起那个以无耻起家的董家。”说起当年的事,皇后整个人都散着一股极浓的压抑,“我正承受着丧子之痛,皇上就要立那董氏为贵妃,我当时恨不得拿一刀插进你的心脏,为我儿报仇。可是,我不能,溍儿还在襁褓之中,我答应过煜儿夫妻要照顾好这个孩子,要将他抚养成年的。我不仅不能与你翻脸,还要装作一切都不知情!甚至,我还要走进太极殿,支持你立董氏为贵妃。”
看着仇人就在眼前,不能报仇,还要成全他们,恭喜他们,皇后的眼神就如同愤怒的利剑,想要将皇帝千刀万剐。
皇帝惊诧地瞪着皇后,喉咙嗬嗬地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你是说,太子不是你杀的?是意外去逝的?与你无关?与董氏无关?”皇后脸上浮起一阵扭曲,“你知道太子是怎么死的吗?他是自杀的!”
皇帝大震,瞠目结舌,抑不住的口水也从歪斜的嘴角流了下来。
皇后悲恨难忍,“他是被你逼死的!他是走投无路,为了我,为了唐家,为了庄家,为了跟随他的忠臣,也为刚出生的溍儿,更为了萧氏皇朝,他才策划了这个死局!“
皇后的眼中早已盛满泪光,她强忍着不掉落下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人诚不欺我!当年,为了让你登上皇位,我唐家安国公府,几个叔伯与兄弟死在那一场夺嫡之战。我唐家,历史比皇朝还要悠久的世家,在那一场夺嫡之战中,折损得近乎灭门。”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唯一的选择
“在你上位之后,也因为唐家早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马上放权,把手中的权利都交出来。为的就是让你放心。为的也是希望太子能安安稳稳住在东宫。即使是太子,为了不让你猜忌,落得父子相残的下场,他也本本份份地,从不逾越,也不私下结交官员。可是,你还是容不下他。”
“啊。啊。”皇帝张着嘴,想解释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皇后明白皇帝要说什么,“你想说没有想害太子?呵呵!”
皇后洞悉一切的眼睛告诉他,她什么都明白。“你尝到了皇帝那君临天下的滋味后,便雄心壮志了,立下要一统天下的鸿志。可惜才疏学浅,空有鸿志,却没有手段,你知道太子是个有能力的人,这一点先帝就曾夸赞过。当年先帝肯将皇位传给你,就有一部分原因是你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即使你这个皇帝不行,将来太子也能把皇朝治理得河清海晏。于是,你把这个一统天下的鸿志交代了太子。”
“太子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你的这个志向,也为皇朝江山稳定,更为了天下受尽战乱的百姓,他毫无保留地帮你布局,以天下为盘,落下一颗颗棋子。”对太子,皇后有着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可再优秀的太子,也救不了一个愚蠢的皇帝!皇朝西边接壤的宪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当年正是遇到宪王薨逝,众王子争夺王位的时候,太子设局,让宪国内乱,计划让其内斗消耗国力,然后发兵收复。”
“一切都如太子所料的那样,在新宪王上位前,整个宪国都于一片混乱之中,皇朝大有可图。可是,你这个愚蠢的皇帝,未等胜利,就因酒误事,将太子对宪国的全盘局面透露了出去,被徐英卖给了宪国。”
结果可想而知,新宪王上位后,看到满目疮痍的王国,记恨上了皇朝太子的算计。新宪王联合周边几个诸侯国,欲讨伐皇朝,向皇朝宣战。
皇帝混沌的脑子渐渐地回想起当年的事,当年七大诸侯国向皇朝宣战,他怕了,他也怂了。为了保住皇位,他准备把太子推出去当替死鬼,准备与天下人说,宪国内乱与皇朝无关,与他这个皇帝无关,都是太子一人所为……
可没等甩锅成功,太子夫妻就意外去逝了。
太子去逝后,皇帝没有了甩锅的人,赔了七大诸侯国一大笔钱财。
七大诸侯国见皇朝如此软弱,有能力的太子又死了,不足为惧了,加上他们诸侯国之间也不是一条心的,拿了好处后,也都退兵了。
“为了平息七个诸侯国的怒气,你与董家,以及几个狗腿臣子暗中谋划,欲给太子再加毒害亲父,谋朝篡位的罪名,你想用太子的死,来给七个诸侯国交代。”皇后看透了皇帝的心思,“其实你早就想杀了太子,想杀了我,你早就对太子不满,七大诸侯国的围攻,不过是你光明正大要除掉太子的借口。”
然而那时候,安国公府已经交出了所有权利,手中无人亦无权。定安侯府在太子妃嫁进东宫后,为了不让威望日重的太子受皇帝厌恶,也把兵权交了。两家向皇帝做出最诚恳的态度,表示他们对皇帝的忠诚,亦表示出太子对皇帝这位父亲的信任与绝对忠诚。
皇帝混浊的眼睛里,有过片刻的恍惚。一开始时,他的确被他们的忠诚所感动,只是渐渐地,当他听到越来越多人赞美太子,甚至有些他不同意的政令,那些官员私下说等太子继位后再议就能通过,他就开始对太子再生不满,最后这不满积成了满腔杀机……
他想杀了太子,自然不会放过皇后,更不会放过拥护太子的人。要么不杀,要么一次清理干净,永除后患。
于是,皇后,国舅安国公府,太子妃娘家定安侯府,还有许多跟随着太子的官员以及家人,这些名单让他董家等人给他列出来,足足上百页,记载了五千多条人命。
只要他一声令下,五多千条人命,就将成为垫稳他龙座的尸首。
“你不知道的是,你刚把五千多条命列出来,太子就得到了消息。那会儿,太子有两个选择。”唐皇后看着皇帝,说:“一条路是全部人一起死,另一条是篡位,江山易主。”
皇帝大惊,他没想到太子会提前知道。可是,太子若是知道,为何没有篡位?
皇后告诉他当年实情,“这就是安国公府与定安侯府交权的后果,太子手上没有兵权,禁卫军在你手上,即使有我在后宫帮忙,篡位就算成功,也将血流成河。七个诸侯国在边境虎视眈眈,一旦皇朝陷入政权之乱,不止这七个诸侯国,其他的诸侯国,也会趁火打劫,打着替你平乱,讨伐太子的罪名,将皇朝分割吞食。”
可太子若是不篡位,皇帝杀心已定,就会有五千多条人命陪着他一起死。
为皇朝的安定,也为救下那五千多条命,太子身亡,以一人之死换得天下太平,是最好的结局。
皇帝一双眼睛瞪得极大,那会儿他诈病,准备诬告太子给他下毒。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结果太子说去寺庙为他祈福,这一去,与太子妃一道落入悬崖底下,死状惨不忍睹。
竟然是自杀!
他曾经怀疑过,为什么太子死得这么巧合,就在他要对太子下手,太子就死了?
他派人去查,查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都是意外。
他只道是天意如此,天意免了他父子相残,这才带走太子。
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上天都在帮他,让他免去一段受后人诟病的历史。
如今皇后竟然告诉他,一切都是因为太子的成全。
皇帝哆嗦着身子,哆嗦着想把手伸出来,却怎么也有心无力,他瞪着皇后,有太多太多的话想问她。想问她这些年来,是不是日日都在咒他去死。
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 毒虎食子
然而不用问,皇后那让他熟悉的滔天恨意,那双他以为皇后恨毒了皇长孙的眼神,其实一直在盯着他!
太子夫妻是自杀的,所以不可能是皇长孙克死的,皇后根本就没有恨过皇长孙。
皇后一直恨的人,就是他!
脑海里一次次回忆起皇后盯着他的时候,咬牙切齿地用最恶毒的话来诅咒害死太子的人。她诅咒的人,是他!
皇后骗了他十几年!
“都道虎毒不食子,你不仅想食子,连孙子都不肯放过!”皇后站了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皇帝,“那一天,我抱着溍儿入宫,想将他抚养在膝下,我无比清楚地看到,你看溍儿的眼神就跟看太子一样!”
那时候,皇后就知道,皇帝容不下这个孙子!
皇帝当时已生废后之心,皇后在后宫寸步难行,如果她继续把孙子养在庆春宫,萧溍这位皇嫡长孙将会延续皇太子的惨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