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重生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橘子奏鸣曲
同时还有航天、火箭这些东西,真的说到了现在。全世界有能力进行商业化火箭发射的,也就是欧洲、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这么几个国家!其他的一切国家都没有这能力!哪怕是什么日本韩国都没有这种实力。甚至英国都必须靠欧洲以及美国!如果说这些体量不够大的国家,硬要开发自己的火箭,那真要砸不知道多少钱进去,那真是会对他们的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同样,各种大型车企可以各种设备都设置研发科室,关于汽车身上每个零件的技术人家都研究都研发,那人家负担的起!但是像是萨博这么一个小公司,历史最高产销量才仅仅15万辆的企业,真的要什么技术都研发的话,那真的是会极大的增加他们的研发成本,极大的加大他们企业的压力!说不好听的,光是为了研发这些技术,他们企业假设能赚钱的话,搞不好一年利润的一半都要砸进去呢!更何况这企业还赚不了钱!这种做科技研发的,从来都是要烧钱的,从来没有说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儿的!
因此,不管是谁来当萨博的亲爹,不管是谁买了萨博这么一个公司,只要是买了之后还让萨博自己这么全面研发,那必定萨博是要不断亏损的!而萨博这么一个公司呢,又各种死硬,还各种讲究自己公司的传统,一个个公司里的瑞典研发人员那就像是瑞典路面下面的永冻层一样硬的不得了,人家根本就不停通用集团让他们停止研发的命令!那么贾鸿渐要怎么改造萨博这边的问题呢?在之前跟萨博白领们的交流过程中,贾鸿渐已经许诺了不会削弱萨博的自我研发能力,也不会削弱对萨博的研发投资。虽然说贾鸿渐并没有答应让萨博变成一个独立运营的子品牌,一个除了老板是华夏汽车之外什么都跟华夏汽车没啥关系的子品牌,但是贾鸿渐用接下来的设计说服了这么一帮瑞典挑剔的设计师以及工程师——把萨博的研发中心变成整个华夏汽车的研发中心!
没错,既然说萨博的研发中心跟他们本身公司的体量不匹配,自然就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就是干脆把萨博的研发中心关闭或者削弱,还有一种就是干脆增强!把萨博的研发中心增强之后,让萨博品牌和这研发中心脱钩,让研发中心变成了华夏汽车的欧洲研发基地,这不就很好了么?这样以来这研发中心需要的资金,直接就是总公司也就是华夏汽车拨款,而华夏汽车担负这么一个研发中心是丝毫问题都没有的!同时萨博品牌跟这么一个研发中心脱钩之后,又可以专心的进行制造也销售,不用他们自己再投资进行研发,至少这样一来账面就能好看很多吧?甚至搞不好这么一分离之后,第一个季度就能实现扭亏为盈,就算不能扭亏为盈,那亏损的数额也会大大的降低!
而同时呢,这欧洲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各种成果,当然就不是说跟萨博没有关系了,各种研发出来的技术当然还是萨博优先使用了——毕竟萨博到时候就是华夏汽车旗下的高端轿车品牌,当然是具有优先采用各种高科技的资格了!就像是特斯拉作为华夏汽车的电动高端汽车品牌,那自然也是有资格获得各种高科技的优先使用权的!这样一来,萨博本身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不是对大家都好的一个改变么?
其实这也就是萨博和华夏汽车正好互补,才能达到这种稍微一改就能让双方都得利的效果。而通用来,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人家通用本身就是世界汽车巨头,人家本身研发能力就很强了,还怎么需要萨博来研发了?甚至可能在人家看来,萨博的研发成果几十年下来可能也就那么几个让通用觉得挺有趣的,可以借鉴一下的,别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不如通用的。在这么一个基础上,让人家通用每年还接受萨博自己投资研发导致各种亏损,他们肯定不乐意啊!这就像是一个小贵族没落了,然后跟一个大贵族联姻了。这小贵族家里的女儿嫁到了大贵族家里,然后这小贵族的女儿觉得娘家怎么说都是贵族,每年都要从婆家这边弄点钱回去补贴娘家,让娘家摆谱保持贵族的地位。但是在婆家看来就不一定看得上了,人家可能还觉得你们一小贵族破落户,老老实实过日子就得了。哪怕是贵族,也稍微适可而止一点,每年钱花摆谱根本就不是小贵族的档次了,这是几个意思?
但是这萨博跟华夏汽车在一起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华夏汽车就相当于是一个后起之秀的资本家家族,赚了不少钱了吧就是没有什么底蕴。娶了这么一个小贵族家里的妹子,也到是心甘情愿的可以给对方家摆谱烧包,这样也能带着自己这边混进贵族圈儿,而且也提升了自己这边的底蕴,让自己这边不再看起来像是暴发户,那不也挺好么?
本来华夏汽车就是因为靠着营销才在中国市场上做大的,本来华夏汽车就没有什么技术储备,主要靠着是当年外国车企没有重视中国市场这么一个空档,抓住了机会一飞冲天。而到了现在,外国车企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会跟华夏汽车发生的竞争也越来越多,而华夏汽车也是时候把目光放到海外,去开拓海外市场了。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萨博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研发体制,那可不就是正好对上了华夏汽车的胃口了么?(未完待续。)
风骚重生传 第四千零四十三章 变速器
贾鸿渐答应不裁撤萨博的研发中心,甚至许诺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让这萨博的研发中心有更强的研发能力,甚至成为华夏汽车旗下首屈一指的、偏向于汽车安全方面的研发中心,这才是让萨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为之倾心并且开心的接纳了贾鸿渐的原因!当然了,在谈的过程中,这帮瑞典人里面不是没有人想到什么技术外流之类的事儿——比如什么萨博的技术被华夏汽车给拿走了,然后泄漏给了中国政府,最后给用在了中*方的武器装备上啥的。对此贾鸿渐那是告诉了对方,中国现在做武器装备那也是有资质的,虽然说私企经过了竞标以及审核之后是可以做武器装备,但是贾鸿渐他们华夏高科系真没有想要来做武器装备。而且再说了,就算是在华夏汽车内部扩散了萨博的技术又怎么样?
华夏汽车又不准备吃了吐,又不准备吃进了萨博之后两三年就卖掉。华夏汽车那是想要把萨博当一个重要品牌来经营的,而且华夏汽车现在旗下除了特斯拉这么一个电动高端汽车品牌之外,常规动力是没有高端品牌的,所以华夏汽车内部也不会有品牌来跟萨博竞争,最后萨博自己研发的技术肯定还是用在萨博自己车子上的多。而稍微有一些流给了中低端车型那也是正常,不过中低端车型又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上萨博的各种技术——萨博的各种技术都是以安全以及增加驾驶感受为出发点的,可以说上这一个个的技术都要一定成本,上多了车子成本上去了,价格上不上去?价格上去了销量就要降低,这种低端品牌往高端爬,那可是很不好爬的!
一个车企里面。定位中低端的品牌要往高端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重新建立一个高端子品牌。否则的话消费者脑海里的固有印象就可以打败这厂商种种想要把中低端品牌往高端推的举动了。比如说像是夏利这么一个国内老百姓很熟悉的品牌,那本身就是低端车品牌。如果有一天这夏利推出来了20万上下的中端车,有多少人会去买?除非这夏利20多万的车子做的太优异,否则平常人就会想着20万买个夏利的牌子?为什么不买别的呢?夏利给人的印象就是廉价车,所以花了20万买了夏利给人的感觉还是买了廉价车!更不用说如果夏利推出来40万往上的高端车了,那更是会让富人止步!夏利真的想要推出高端车,那真不如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子品牌,一切从零开始发展,那反而还没有太大的阻力!贾鸿渐这么一系列从经营到市场方面的解释。还真是说服了这帮子萨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这么才安抚了这些人在收购的过程中不闹事儿,甚至还让他们能够欢欣雀跃的等着收购成功!
这么在改组萨博研发中心的过程中,随着接触到了越来越多萨博曾经研究过、正在研究以及预定未来要研究的项目,贾鸿渐还真是发现萨博真是没有外力帮助就不行——别的不说,就这变速箱方面,萨博居然还想着自己自己研发4at自动变速箱呢!在之前属于通用的8年时间里面,这萨博基本上都是在使用日本爱信的变速箱,但是私底下这萨博性格还就是别扭,还就是自己想要研发自己的变速箱!说实在的。4at这种四个档位的自动变速箱,现在虽然是变速箱里面的主流,但是能够流行的时间并不长了——国际上比较大的变速器厂商。那都砸钱在大力研发6at,也就是6个档位的自动变速箱,这回头出来了之后,消费者肯定更加倾向于购买6at的啊,只有4at的就显得技术落后啊!
这也就是萨博自己体量太小,同时还赚不到什么钱,弄的通用不太肯给他们砸研发资金闹的。没有了研发资金,他们开发的速度当然慢了,如果没有咱华夏汽车入主。这萨博自己研发4at搞不好都会等到国际主流全都是6at了,他们的4at才刚刚研发成功!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咱砸钱就行了?就变速箱这么一个事儿来说。还真不是光砸钱就行了的!像是在发动机领域,萨博自己还是有不少技术的。毕竟当年最早用涡轮增压的就是他们,所以在涡轮增压以及调整发动机和涡轮匹配,甚至研发自己的发动机方面,这萨博还是算有两把刷子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萨博体量实在太小,虽然想把摊子铺开可惜就是铺不开!
如果说华夏汽车砸进来钱,其实真的向要萨博这边能够在变速箱上面快速跟进国际水平,那也是挺难的——因为真的说起来,变速器厂商吧就没有几个是独立自主的!没错!人家国际巨头谁都知道变速箱不好搞,所以要么人家自己早几十年就砸大钱研究自己的变速器,要么人家直接就把独立的变速器厂商收购了,然后砸钱进去研发!有的是人家整车厂的变速箱厂后来为了多赚钱,干脆自己独立出来,虽然被控股,但是还可以往别的品牌卖变速箱。现在全球几个比较知名的变速箱厂商来说,也就是简称为zf的德国采埃孚那是独立的变速箱厂商,然后接下来的日本爱信精机,那就是丰田曾经的变速箱厂独立出来的,到了现在人家丰田还参股了20%多,而丰田旗下的车子基本上用的都是爱信的变速箱。再到什么日本的捷特科变速箱,那也是曾经日产旗下的变速箱厂,后来独立出来之后,吃掉了三菱的变速箱部门,变成了这么一个捷克特,而他们到现在为止那也是日产控股的公司!
出去了这些比较知名的可以对外公开销售变速箱的企业之外,大部分车企用的还是自己的变速箱产品。比如说本田,那就是用自家变速箱的,同样奔驰那也是用自家变速箱的!因此要在变速箱领域里面快速的跟上世界水平,这真不是说光砸钱就能研究出来的,毕竟在研究时间上就差了别人多少钱呢,咱这边砸钱去追,人家也不会什么都不做的等着咱不是?同时,这外面的变速箱厂商,还真不好收购!比如说德国的zf也就是采埃孚吧,人家一年销售利润40多亿美元,这咱怎么收购?咱要砸400亿甚至500亿美元出来收购?
400亿甚至500亿美元真不是砸不出来,但是砸这么多钱出来之后,那是要充分考虑到赚还是赔的!咱不可能说砸了四五百亿美元之后,就把这么一个变速箱留着自己用吧?要知道现在zf的变速箱在几大洲都卖呢,跟全球几乎所有车场都有联系,连国内n多的车企用的都是zf的变速箱!就是因为人家的业务广,所以销售额才高!如果咱们花大价钱把这么一个厂子买下来,然后就给咱们自己的品牌提供变速箱,别的不说啥,光是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zf分公司和厂子咱就得处理了就得卖掉不是?否则留着也是亏钱啊!然后全球十几万员工,那基本上也要开除光了吧?这么一大套下来,之后zf一年能给咱赚多少钱?什么时候才能把四五百亿美元的投资赚回来?虽然说咱有钱,有一种有钱可以任性的基础,但是有钱人那更理智啊!咱作为商人,每一笔钱花出去都是最好要能赚钱的!
如果说这么一个zf买下来只要四五亿美元,那贾鸿渐可以任性一下,四五百亿美元那真是太多太多了!所以真要收购独立的变速器厂商的话,真不如找个体量小一些的。不过变速箱厂商真的说起来,没有个大的汽车企业在后面做后盾,那其实发展起来挺难的……等等!贾鸿渐突然想起来好像历史上咱国内有车企在09年左右买下来了一个什么世界第二大的变速器厂商?当时新闻看的是这样,现在仔细想想的话估计要么是媒体乱说,要么是贾鸿渐记忆的细节有问题——这世界第二大的变速器厂商是爱信啊,人家爱信是丰田的,人能卖么?所以估计是独立变速器厂商中的第二大?那么这个独立变速器厂商是谁呢?贾鸿渐想了想,印象里好像这么一个厂商是在澳大利亚的?
他想到了这里,立刻就开始搜索了。结果花了几分钟搜索之后,还真的查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变速器厂商——dsi!看到了这名字贾鸿渐顿时就觉得眼熟,顿时就觉得好像历史上咱国内车企跑到了澳大利亚买的就是这个变速器厂商!而且看到这厂商的宣传页面里面,还真是写了他们是全球第二大的独立变速器厂商!“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专业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两家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占地面积300000㎡,工厂面积36000m2;研究院面积3000m2。具有年产18万台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
嘶,看起来这厂商好像挺不错的啊!(未完待续。)
风骚重生传 第四千零四十四章 DSI
贾鸿渐再仔细看这厂家的宣传资料,觉得这企业还真挺不错似的——世界著名自动变速器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曾全资拥有过该公司30年。dsi公司有一批世界级的优秀工程师,其产品覆盖了四速和六速前后驱动及全驱动大扭矩自动变速器,为福特、克莱斯勒及韩国双龙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配套。拥有完整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系列产品,在排量为1升至2。5升的汽车自动变速器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这听起来挺不错的啊!
但是作为一个善于忽悠人的人,贾鸿渐知道这些宣传资料是绝对不能信的!就算信也不能把这当真理来相信!因为就跟他做过的一样,且不说人家会不会在宣传资料上写什么虚假内容,就算人家写真的,但是稍微“美化”一下,是很有可能的吧?把缺点劣势什么的给隐藏起来,这很正常吧?别的就不说了,就说一个人说话全说真话,那这人的话也不一定能信——人家说的都是实话,不代表说了全部的实话!很多时候把关键的实话隐藏起来不说,只说能说的真话,这已经足够误导人了!万一人家说事实的时候,再添油加醋了一些呢?宣传自己公司的业绩成绩啥的,稍微添油加醋一些很正常吧?
所以贾鸿渐立刻就把丁海涛给叫了过来了,“海涛,澳大利亚的dsi变速器你听说过没?”“dsi?”丁海涛听了这名字之后,迟疑了一会儿,好像真的是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面翻箱倒柜的寻找!过了半天了,他好像才找到了关于dsi的记忆,“贾总,我想起来了!dsi这企业。他们不做乘用车的变速箱吧?我印象里面他们好像是做拖拉机什么的变速箱的?”
“拖拉机?他们没做过乘用车变速箱?那这边网页上怎么说他们给福特以及韩国双龙做过配套?”贾鸿渐立刻瞪大了眼睛反问道。听着贾鸿渐这么一说,丁海涛赶忙凑过来看了一下,“还真得是这么写的!贾总您等等。我打电话去问问!”说罢这丁海涛就找座机要打电话问。打了好几个电话,问了好几个人之后。这丁海涛才算是有了头绪了,“贾总,这dsi还真是给福特做过配套,不过这配套的变速箱只是在福特澳大利亚车型上面装。说白了就是澳大利亚市场太小,他们全国人口才2000万人,车子销量也不高,所以福特出于成本考虑,就选择了在澳洲采用当地采购的一个模式。并不是dsi的产品有多好。这dsi进入了2000年之后,基本上慢慢在结束拖拉机上面的变速箱业务,开始专注于乘用车领域,不过他们进入这个领域还太短,现在的产品在适配suv上面还凑活,配到小轿车上就没什么业务了……”
“他们2000年之后就在全力争取福特的业务?”贾鸿渐突然打断了丁海涛的话,“对……”丁海涛有些不明所以,但是还是回答了。而贾鸿渐此时倒是一拍大腿,“福特自己都要面临危机了,这dsi还想着抱福特大腿?到时候福特一减产。把一些品牌卖掉,这dsi不就根本没有大腿抱了么?他们自己不就要遭遇危机了么?”
听了贾鸿渐的话,一直专注于技术方面的丁海涛这才意识到了什么。“贾总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买dsi?”“没错!虽然这dsi在轿车变速器上面没有什么技术,但是就像你说的,他们变速器在suv上还是可以的。咱们华夏汽车不是就要慢慢开发suv车型么,咱们不是预计国内会跟美国当年一样,开始慢慢流行suv车型么?那么买了dsi对咱们将来路线也有好处啊!dsi他们的技术以及研发基础,搭配上萨博这边的研发平台,虽然这两边都是二把刀,但是总比咱们国内研发的变速器好啊!总比咱们更接近国际水平啊!”贾鸿渐满眼放光的说道。
没等丁海涛说什么呢,贾鸿渐又紧接着说道:“而且不是咱们心气低。不是咱们没见过市面见到一点破烂就动心,而是咱们买不到好的!像是zf那种厂商。咱们能买到手么?就算人家老板要卖,花个四五百亿美元买过来。难道咱们就是提高自己的变速箱技术?花四五百亿美金当学费?这花费太高了吧?而且人家完全没必要卖给咱啊,人家zf还给宝马给奥迪什么的做适配,干嘛人家一定要卖身给咱呢?其他的像是什么爱信之类的,那更是本身股权就在丰田或者日产手里捏着,人家怎么可能卖给咱们?最终咱们能买到的,就是国际社会上二流甚至三流的厂商以及他们的技术。但是有了二流和三流起码比没有好,起码咱们吃透的话,研发的基础就能比从零开始好不少啊!”
没错!贾鸿渐算是理解了为啥历史上咱国内的车企要买dsi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能有自己的技术!哪怕先把dsi有的技术吃透,那也是好的啊!这总比自己手里没技术的好吧?想要做大,那肯定自己手里得有东西!像是什么宝马之类的,虽然用zf的变速箱适配,那并不代表人家宝马自己没有技术,只是人家出于赚钱的考虑,选择了更加经济的zf变速箱而已!而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实力的话,说不好听的动力总成那都要靠着人家zf、爱信等厂商的工程师过来帮忙做调整做适配!人家宝马让zf的工程师出差,那是国内出差,人家俩厂商都在德国。咱让人家zf或者爱信的工程师出差,这可是跨国!那是一天几千美金的补助要给人家工程师的!
而且如果自己一点技术没有,那就是要看人家脸色。倒不是说人家zf或者爱信之类的会卡咱脖子,关键的时候不供货,而是说万一人家业务多的忙不过来,而咱们这边产品和变速箱匹配正好出了问题,那咱就只能等人家派人来了啊!咱就不能自己动手匹配了啊!这要耽误多少事儿!这事儿咱国内游戏界不就有过类似的事儿么——国内的企业代理了韩国的网游,结果出了个bug之类的,国内根本解决不了,必须要提交到韩国那边,让韩国那边的人分析然后解决。看起来好像中国和韩国之间没啥时差,应该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是问题在于毕竟人家给咱解决问题,那人家不是给自己干活,不一定就真拼命,不一定就真赶时间!到时候人家就不加班就是按部就班的来,亏的还不是咱这边的厂商?除非是自己这边有本事有实力,在签约代理的当初就规定好了让对方几个程序员啥的常驻过来,或者人家给咱们这边培训好,出了紧急问题咱们这边直接在地解决,那速度才能快!
当然了,要真的说起来的话,贾鸿渐这么一种思路呢,那还是比较传统比较老派的。要真的按照现代商业界的行事风格,那自己没厂房都不要紧,什么都采购,自己再找厂商拼装,这种轻商业模式那发展的才快,才没有负担。但是没有负担同样就代表没有底气,真的遇到了问题了,轻商业模式那是很容易遇到危机的!至少在贾鸿渐看来,老话还是说的有道理的——求人不如求己!咱华夏汽车既然在内心深处瞄准了大众瞄准了通用瞄准了福特,那咱就是要自己在变速箱领域有一定水平才行!而为了这,购买dsi就是第一步!就像是咱国家发展军工,虽然说是在被封锁被禁运的时候,自己慢慢的突破了封锁发展起来了自己的技术,并且还跟上了国际潮流。但是咱也是当初拿了人家苏联提供的产品来吃透了,才能有基础的啊!
第一次吃透了之后,咱自己又模仿了苏联的什么米格战斗机,那才会了自己设计制造飞机,然后再到了90年代,又吃了一次前苏联的遗产,瓜分了一定前苏联的飞机设计师,这才让咱们这边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知道了三代战斗机要怎么设计怎么弄!完了之后,咱才能开发跟f22一样的歼20等等国际一流战斗机出来啊!如果没有当初几次打基础,光想着要自己花钱研发,哪儿那么容易研发啊!人家日本倒是想自己研发飞机呢,结果研发来研发去,没有美国爸爸帮忙的话,人家自己还是弄不出来什么玩意儿啊!
想到了这里,贾鸿渐就让谈判团队里面的先期团队开始收集dsi公司的资料,在收集好之后就跟这dsi公司进行一番接洽,看看人家有没有出售股权的意思!结果收集好了资料,跟人家接触了一下之后,澳大利亚人还真表示有兴趣出售!原来,就在贾鸿渐让团队们收集资料的时候,福特已经宣布了要在全球范围内一定量的减产,而澳大利亚市场首当其冲!于是这dsi本来希望能够得到的订单眼见着就黄了!(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