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唉,难啊!”陆承启心中暗叹一句,都是原来那个窝囊废,居然好好的皇帝都不做,以至于大权旁落,偌大个朝廷,连个亲信都没有。当皇帝当成这样,也是奇闻了。
陆承启与杨太师互相虚以委蛇一番,杨太师才以不打扰陆承启休息为名,退出了养心殿。而陆承启却久久呆坐着,直到周芷若从屏风后面出来,才让他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周芷若柔声道:“皇上,梓童都听见了,杨太师就是这般可恶,为何先帝非得让他做皇上的先生呢?”
陆承启苦笑道:“就算不用杨老贼,难道就不会出现张老贼,李老贼了吗?杨太师还是很有能力的,先帝也许知道朕不堪大用,才选定杨太师辅助朕的吧。”
不得不说,杨太师处理政事还真的挺有一套,拜了宰辅之后,更是发挥出了一百二十的精力,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争权夺势,打压异己之中,不过,政事方面,还真的没啥可以指责的地方。
陆承启颇为头疼的是,若是把太师一脉打压下去,难保不会出现另一个党派。若是陷入党争,这大顺朝也就算是完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培养心腹,可是现在陆承启一没钱,二没权,就算想接触大臣,也还得等这场风波过后,上了早朝,才能辩定忠奸。
头痛啊,怎么是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就不能好好享受一下封建阶级的腐朽生活吗?陆承启按住了脑袋,吓得周芷若连声说道:“皇上,皇上,怎么了,要不要叫太医?”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朕只是心烦,难道偌大的大顺朝,就没有一个忠心于朕的臣子吗?”
周芷若才放下心来,柔声说道:“皇上不要想太多了,好好休息一番,待身体无恙后,才有精力处理朝政。”
陆承启突然想起一件事:“梓童,你可知朕有多少资产?”
周芷若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陆承启说道:“就是朕的有多少钱财?”
周芷若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这天下都是您的啊!”
陆承启认真的说道:“朕说的不是这些,而是朕能用的钱有多少?”
周芷若也反应过来了:“皇上是说,内库有多少钱吧?臣妾刚刚接管内库,查看账单上仅余千贯钱财。若是秋收过后,估计皇庄上能收上来万贯左右。再加上皇家商铺的收入,应该有三万多贯。”
陆承启皱了皱眉,问道:“这一贯值得几何银子?”在陆承启记忆中,古代都是用银子的。没想到这大顺朝用的居然是铜钱。周芷若答道:“当直一两银子,但银贵铜贱,或许能换不到一两。”
其实陆承启的观念有误,宋元明都是以铜钱作为最主要货币,银子的大量使用,是在清朝。皆因铜在古代比较稀少,所以昂贵。而国内又缺少产银的大矿,自然是要以铜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而大顺朝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开国皇帝以商起家,却没有大力发展商业,反而怕有人效仿,都在蓄意打压商人,所以大顺朝的商人地位极低,商税几乎不收。而国家垄断了盐铁,很多地方都不准商人触碰,才导致税收全靠田地产出。
但一亩地里,能有多少产出?是以大顺朝的国库一年年都是负收入,都是在吃前朝的老本。此为内忧,外患就是周边的游牧民族近五十年又再兴起,不时劫掠边境。
想到大顺朝如此内外交困,陆承启就一阵头大。
理了理思路,陆承启继续问起了大顺朝的基本情况,政治军事方面的事情。好在周芷若虽然不太精通这些,但出于世代为官家族,多少耳濡目染。即便说不到点子上,在陆承启的旁敲侧击之下,还是说了不少,也让陆承启对这个大顺朝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
如此这般过了数日,除了太医每日问诊,皇后周芷若的每日探望,陆承启就是在养心殿内看书。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也存在着类似于儒家一般的学说,都是在说治国道理的。而如同前世古代一般,这个儒家也一样打压其他学说,以至于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
陆承启虽然不喜欢儒家那套纲常礼教,但出于统治的需要,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把这个时代的经典都看了一遍。大致了解之后,陆承启已经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治理国家了。
也许是大顺朝平稳过了百年,这个庞大而日益臃肿的机器,已经不堪重负,露出了老朽的味道。那些文人也变得没有铁骨,反而对日夜笙歌的糜烂生活由衷向往。嘴里说的都是风花雪月之词,所做之事人神共愤。在朝中,不为民请命,却在争权夺势;于地方,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做事。
武备松弛,周边的夷蛮却纷纷露出爪牙;士兵羸弱,只能看着那些来去如风的游骑在边境之上烧杀抢掠。
政治体系的臃肿,松懈不堪的武备,三番五次的天灾,已经让百姓对大顺朝怨声载道。国内因贫落草的山贼,草寇,海盗,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大顺朝的统治。如此看来,这个朝廷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风雨欲来。
陆承启的眉头紧锁,在这一刻,他甚至会以为自己就是穿越过来当替死鬼的。





大顺皇朝 第五章:不一样的历史
角色转变的陆承启很快便适应了皇帝这个角色,在“养伤”的这段时日,他几乎都闷在御书房里,查阅着史籍和地图,试图寻找他究竟是不是在地球之上。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些古籍之上,他知晓了历史,不一样的历史。
在这个时空里,一样有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样有着夏商周,以及诸子百家。秦朝一样是那么强盛,汉朝也一样威震大漠。
但在晋朝之后,历史突然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孱弱的东晋是被一个叫公孙霸筍的人乘势而起灭国,由此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国号“苍”,不过对外却自称为苍澜,意为如同白云一样无边无际的国家。
史书记载,公孙霸筍是汉胡混血,但却雄才大略,他创立的苍澜帝国,哪怕外族侵略,也一样屹立不倒,绵延了四百多年之久。
陆承启暗暗吃惊,这苍澜帝国居然堪比汉朝,而汉朝还分西汉东汉,可苍澜帝国却从来没有分裂过。只是末代皇帝公孙雄太过于残暴不仁,惹得民怨四起,才令陆家有机可乘,取而代之。
其实苍澜帝国本不该亡,却因为公孙雄刚愎自用,把一些忠臣杀的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以至于朝政被一**臣把持,十余年下来,本来就风雨飘摇的苍澜帝国,终于在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中,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而世家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陆家,却早已在暗中操练兵马。在公孙雄志大才疏,想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农民起义,却不料兵败身死之时,凭着五千兵马入京,控制了京都,奠定了大顺朝的根基。
其后,皇太子陆云率军出征,一面以政策安抚民众,一面以精兵扫荡起义部队,终于在滇藏交界之处,把起义军击溃收编,自此大顺朝国内便无战事。
陆承启看完完全与记忆不一样的历史,心中不由的一阵黯然。由于苍澜帝国重武轻文,极大的压制了文人,才使得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大文豪大诗人全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前朝文籍流传寥寥无几。武功却恰恰相反,即便是现在,都是武风兴盛,持刀剑伤人之事屡禁不止。
如此一个缺乏精神根基的帝国,也能绵延四百余年,完全颠覆了陆承启的想象,也给他留下了一个极大的烂摊子。
好在大顺朝不再启用“九品中正制”,以科举取士,才勉强唤醒了几乎停滞不前的文化,可朝廷却明文规定,不准议论朝事,这极大打击了百姓读书的热忱,就算是读书,也只为一个官身而去。久而久之,朝廷里哪有什么贤才,全都是眼高手低,明明什么都不会,却在指手划脚的大贪官。就算大顺朝根基再好,长久以往,哪里还能撑得住!
这些贪官污吏,官官相护,办事能力一点都欠奉,要银子的手段却十分高明,一个个尸位素餐,如果扒了衣服,分明就是一条条大蛀虫。
陆承启想到了糜烂的朝政,不由得十分气愤。可他现在却毫无办法,一来,他没权,二来,他没钱,三来,他手上只有兵权。
想到这,陆承启心中泛起了一个念头:“对了,兵权!”
他心中慢慢形成了一个计划,如何运用兵权夺取政权。自古以来,拳头大的才是老大,他就不信,什么狗屁杨太师能比得过他这个皇帝。
钱可能没有杨太师多,可是他是皇帝,名义上掌握着权力,自然能让一些热衷权力的人趋之若鹜,为他卖命。到时候,杨太师用什么和他争?
陆承启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如果不把兵权攥在手里,恐怕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虽然陆家正统的地位已经深入人心,可他知道,一些世家想要颠覆皇权,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可几个同时出现,陆家的地位肯定是岌岌可危。
其实陆承启本来没什么雄心壮志,毕竟在前世,现实已经一次次打击了他的理想。可这一世,陆承启成了皇帝,难道还要像以前那般妥协吗?
“不,我是皇帝,我的意志没有人能违抗!”
陆承启心底发出了今世的呐喊,他决意要做一个堪比刘彻,李世民的千古一帝!
慢慢平复了激动心情之后,陆承启开始运用他穿越的优势,思索未来。按照时间推算,他现在所处的时间,应该是北宋年间,北宋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无非是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来,西夏,吐番,契丹,包围着整个宋朝。可这个时代不一样,燕云十六州在雄才大略的大顺朝第二个皇帝文宗的运筹帷幄下,不仅夺了回来,还把契丹人赶到了瀚海之北。可当大顺朝内部腐朽的时候,草原人又再一次叩边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西夏、吐番在这个时空根本不存在,唯一需要警惕的是来自草原上的饿狼。陆承启不会忘记,灭了北宋的女真人,灭了南宋的是蒙古人。
既然来到了不一样的时空,那他绝对不会再让历史重演。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堂堂中华,应让四方来贺!
就在陆承启的思绪越飘越远的时候,御书房的门被轻轻的打开了,发出“吱呀”一声,惊醒了沉思的陆承启,他抬眼望去,一个婀娜多姿的身影映入眼帘。
他心中泛起温暖:“梓童,怎么这么有空,来看朕啊?”
来人正是他的皇后,周芷若。
周芷若轻移莲步,端着一碗稀饭,嗔怪道:“皇上,就算是为了朝政,也该吃饭啊。若是再次病倒,可如何是好?”
陆承启微微一笑,说道:“朕在思考一些东西,未曾注意。下不为例,可好?”
周芷若看着陆承启喝着稀饭,绝世容颜上露出了笑容:“皇上可是金口玉言,说过的话就是圣旨,可不能不作数!”
陆承启一把揽过周芷若的娇躯,柔声说道:“朕一定遵守!”
周芷若心虚地看了看后面跟着的宫女,细声说道:“皇上,这可是在御书房!就是要……也要等到晚上啊……”
她的声音如同蚊呐,若不是陆承启贴得近,还不一定听得见,不由哈哈一笑:“梓童,你红着脸,真好看!”
周芷若害羞不过,挣脱了他的狼爪,逃也似的跑出了御书房。她感觉心跳的很快,脸上就像发烧一样,而陆承启好像还不肯放过她,不停地大笑着,让她跑得更快了些。
陆承启闻着手上的余香,收敛了笑声,心中暗道:“既然当了皇帝,就要做一些事情吧,也算是为了华夏民族!”
想到这,他的眼神一变,变得无比坚毅,他知道,若是夺权失败,今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他大喊一声:“来人啊!”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快步躬身而入,说道:“皇上,有什么吩咐?”
陆承启想了想,按照看过的电视剧,结合yy书,缓声说道:“传朕口谕,命御前侍卫长速来见朕!”
小太监不敢怠慢,说道:“遵命!”旋即躬着身子,退出了御书房。
大约等了一刻钟,一个魁梧的身影闯进了御书房,雷鸣般的声音把正在看书的陆承启吓了一跳:“御前侍卫长,许景淳参见圣上!”




大顺皇朝 第六章:御前侍卫
陆承启心中暗道:“差点吓坏我的小心脏,不过,总得装作镇定的样子才是。我是皇帝,要有威严!”缓缓平复心情的陆承启,并没有放下手中的书籍,把御前侍卫长晾在了一旁。
许景淳不知道陆承启的心思,但他还是诚惶诚恐地半弓着身子,右手抱拳行着军礼。虽然陆承启没有说话,但这压抑的气氛,却让他这位大高手额头上冒出了汗水,仿佛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陆承启,比面对一个绝世高手还要吃力。
过了大约一刻钟,陆承启才缓缓放下手中的书籍,从那张龙椅上站起身来,负手在背,用缓慢却威严的口吻说道:“许景淳,你可知罪?”
许景淳心中一震,颤声道:“微臣……微臣不知所犯何罪?”
陆承启冷冷地说道:“你身为侍卫长,得朕口谕,却迟迟不来,难道要刺客杀了朕,你才知罪?”
许景淳脑门上的冷冷渗出,颤声说道:“臣罪该万死!”
陆承启冷冷说道:“下不为例,若有再犯,两罪并罚,到时候你自刎吧!”
许景淳冷汗直下,也不敢伸手去擦,听闻陆承启饶过了他,心中略定,说道:“臣定当日夜守护皇上的安危,不离半步!”
陆承启听他表了忠心,心知收他为心腹,又近了一步。陆承启仔细观察过许景淳的面相,发现他长着一张国字脸,眉宇间透出一股正气。虽然如此,但陆承启还是不确定他的品性,才特意试探了一番。
以陆承启的阅人经验,只能看出这么多。但他是跑销售的,对于人的心理,还是有一定把握的。陆承启见折服了许景淳,心中松了一口气,再次坐了下去,端起桌前的茶水,慢慢抿了一口。
只觉得一股清香直透心脾,陆承启忍不住在心中感叹了一番:“做皇帝就是好啊,好茶好酒伺候着,但也是高危职业,一个不慎,就万劫不复了。”
心中虽然这么想,表面却依旧表现得非常威严,弄得许景淳心中忐忑不安:“不是说小皇帝没什么城府吗,今日一见,却忒得吓人,吓得老子差点屁滚尿流。”
陆承启心中却是在想:“听芷若说,这茶叫做什么白茶,却不知道是什么名品?想来什么龙井,铁观音也不过如此。”他虽然是文科生,但对于历史的认知却只限于教科书上的那点可怜的篇幅,哪里知道这是宋代著名的贡茶了?这白茶,产量极少,制作不易,也只有帝皇家才有幸能喝到,寻常人家只是粗茶,哪里有这么好的茶?
品了几口茶,陆承启才缓缓说道:“来人啊,给许侍卫长看座。”
许景淳一时间转不过脑袋来,这赐坐之事,乃是朝中重臣才能享有的特权,他小小一个五品侍卫长,哪里享受过如此殊荣?一时间便愣住了。
等到小太监搬来一张椅子,许景淳浑浑噩噩地坐在上面,也没回过魂来。陆承启再次说道:“看茶!”
小太监们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泡好了一杯茶,递给了许景淳。许景淳如坠云里,傻呆呆的接过茶,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激动的说道:“多谢皇上赐茶!”
陆承启又抿了一口茶水,才说道:“这茶不错,你可以尝尝。”
许景淳哪里敢抗旨?连忙一大口灌了下去,也不顾茶水还是滚烫的。
陆承启见他这副模样,便知道他心中已经乱了,心道:“如此便好,看来事情可以成功一大半了。”想到这,陆承启说道:“听说许侍卫长出身寒门?”
许景淳连忙放下茶杯,恭恭敬敬的回话:“回皇上,微臣自幼家室贫寒,随师父习武后,因找不到营生,便当了兵。在边关立了好些战功,才得以当上这五品武官。”
陆承启缓缓问道:“你来宫中多久了?”
许景淳老老实实的说道:“回皇上,自皇上登基以来,微臣便一直服侍宫中。”
陆承启心中一喜:“看来他的背景挺清白的,是个能信任的人。我就说怎么对他有点印象,原来是那个倒霉鬼不愿意待见他,把他调得远远的。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他自己也不会枉死了。万幸,万幸!”
陆承启感叹道:“是啊,天下百姓,尚不得一餐饱腹,是朕做得不够啊!”
许景淳连忙说道:“皇上英明神武,肯定是一代明君。微臣乃是一大老粗,不懂朝政,但微臣看得出皇上是一片丹心为百姓。”
陆承启叹了一声:“一片丹心又如何?你不懂!”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自本朝太祖秉承天意开国以来,太宗、文宗武功文治威震天下,尔来已有百余年。可如今,内忧外患,国事一塌糊涂,许景淳,你是个明白人,自然也能看到这天下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百姓食不果腹,贪官污吏却夜夜笙歌,这怎么能叫朕不心疼!”
许景淳被陆承启的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激动得热血沸腾,颤声说道:“皇上……”
陆承启摆了一摆手,让两行清泪由脸颊滑落,动情的说道:“朕登基以来,原本想励精图治,肃清朝政,整顿军备,却不料朝中奸臣当道,朕虽有心却无力,眼看着朝政一天天腐朽下去,朕无能为力只好每日寄情玩物,消遣时光,又有谁能知朕心中的痛楚?这江山,不是臣子家的,他们当然不会心疼,可这江山,是太祖传下来的,朕有责任去守护它,可朝中小人位高权重,朕实在无能为力,愧对先祖啊!”
许景淳听到这,哽咽的说道:“皇上,微臣虽然不懂大道理,但忠君之事,微臣还是懂的。只要皇上下令,微臣定赴汤蹈火,也没有一句怨言!”
陆承启说道:“许景淳啊许景淳,你是明白人,可是朝中的大臣不是明白人吗?他们贪来的银子,已经够他们吃好几十辈子了,可他们还是要贪!可恶,可恨啊!”
“许景淳,朕问你,你觉得朕是昏君,还是明君?老实说来,不得撒谎。若是说谎,你项上人头不保!”
许景淳吃了一惊,喃喃说道:“微臣……微臣先前以为皇上是一个……昏君……”
陆承启黯然说道:“朕就知道……”
许景淳连忙说道:“但现在微臣知道了,皇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陆承启哂然一笑:“明君?朕现在连半点权力都没有,谈何明君?许景淳,你现在可是朕唯一能说上话的人,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许景淳虽然出身贫寒,但经过了官场的历练,他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了,听的这句话,他心中一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能否衣锦加身,就看这一搏了。
许景淳只觉得热血往上一冲,当即拜倒在地,叩首道:“微臣当粉身碎骨,以报皇上知遇之恩。任何想伤害皇上的人,都要从微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陆承启连忙站起来,扶起了拜倒在地的许景淳,口中连说:“好,好,好,朕就知道,朕没看错人!”




大顺皇朝 第七章:天子亲军
许景淳被陆承启这一番推心置腹,感动得涕泪齐下,恨不得当场把心挖出,以表忠心。当即说道:“皇上厚爱,微臣唯有以死相报!”
陆承启用力拉起了许景淳,笑道:“死倒不必,朕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许景淳斩钉截铁地说道:“皇上请吩咐,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也一定为皇上办妥!”
陆承启一字一句地说道:“朕问你,你在京城之中,可有信得过的心腹?”
许景淳愣了一下,刚想回答,陆承启继续说道:“一定是要那种身家清白,不与朝中大臣有任何瓜葛。”
许景淳想了想,说道:“微臣有许多同袍,都在边军之中,身家确实清白。只可惜他们没甚么门路,就算身怀本领,也无处打点升官……”突然,许景淳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陆承启却摆了摆手,说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你不必忌讳,朕就是要下定决心,为大顺铲除这些毒瘤。”
许景淳忐忑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继续说道:“微臣曾在边军做过校尉,心腹倒也有不少。”
陆承启不动声色,说道:“你可识字?朕要你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写下来,好加以重用。”
许景淳大喜过望,伏地再拜:“皇上如此待他们,他们必定忠心不二!只是微臣……乃粗人一个,字倒识得一两个,只不过识得不多。”
陆承启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样吧,你来说,朕来写。”说罢,他提起一只狼毫笔,铺开一张宣纸,在歙砚上蘸了蘸浓黑的墨汁,写下一道圣旨:“上御:雁门关边军御敌有功,传有功兵将回京面圣……”
不多时,这一道圣旨便拟好,把圣旨交给许景淳之后,道:“这件事,你需得亲自去办,交由他人,朕都放心不下。这件事关乎天下,你一定要办好,否则你就提着脑袋回来见朕吧!还有,不得惊动朝中大臣,沿路要乔装打扮,可明白朕的意思?”
许景淳虽然忠厚,却也不是傻子,陆承启都说得如此明显,他再不领悟就是二百五了。当即立下毒誓:“微臣定不负皇上重托,如若办不好,微臣提头来见!”
陆承启好像放下一桩心事那样,松了口气,疲乏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下去办事吧。”
许景淳告退出来,回头望了一眼威严的御书房,抹了一把冷汗,但却豪情万丈,他知道这次是要赌一把了,若是赌得对,下半生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他如沐春风,脚下生风,一路小跑出宫,牵了一匹健马,连家都不回,直奔出城。
此时,在御书房里,一名小太监正在向陆承启禀告:“皇上,臣亲眼看见许侍卫长直奔城外去了,没有在城里耽搁一刻。”
1234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