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那宫女听了,没有说话,而是轻柔地一下一下帮尊慈太后捶着腿。刘氏说了这么多,一阵倦意袭来,迷迷糊糊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却说陆承启拉着周芷若那洁白的小手,一阵小跑出了垂拱殿。好在此时裹脚才刚刚兴起,周芷若也没有裹脚,跑步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只是时间久了,就跟不上陆承启的节奏了。毕竟陆承启可是每天都有锻炼的,周芷若不过一个弱女子,又不曾习武,怎么追得上?只是两人手拉着手,让周芷若羞红了脸。礼防甚重的时代,哪里曾这般亲密过?哪怕是在皇宫后院之中,皇上与妃嫔们的居住地里,周芷若也放不开,一张鹅蛋脸羞赧得如同映日荷花一般,心如鹿撞。
陆承启拉着周芷若那温柔滑腻,软弱无骨的柔荑,心中也是一阵猛烈地跳动。多久没牵过女孩子的手了?陆承启记不清了,大概是从初恋到现在吧。现在重拾初恋的感觉,真好。
不过陆承启高估了周芷若的心理承受能力,走到御花园前,周芷若就挣扎着要把手抽出来了,低声说道:“陛下,这……这不符礼节……”
陆承启心中叹息一声,心道:“纲常礼教太过深入人心了,到底是好,还是坏?过犹不及啊……”
周芷若见陆承启停下了脚步,也不说话,还道他恼怒了,连忙讨好他说道:“陛下,如果陛下真的要……要这么做的话,我们回仁明殿吧……”
陆承启盯着周芷若如同熟透了的桃子般的脸庞,故意大声调侃周芷若说道:“好啊,朕今日便不去垂拱殿了,回仁明殿午憩一番!”
周芷若还是个黄花闺女,哪里禁得住这些言语上的挑逗,恨恨地一跺脚道:“你这人……”还未说完,就自顾自地转身便走。陆承启的撩妹技能第一次使出,便使得周芷若欲拒还羞,在周芷若后面偷笑一番。
周芷若只感到脸上像发烧一般,滚烫滚烫的,心里道:“这笨人,气死我了。竟敢……竟敢拉着我手,说出那些话来!”女人啊,都是口是心非的动物。虽然心里在生气,其实更多是窃喜。他们之间什么都做了,就差最后一道门槛没进入。“难道今日便要那个了吗……可白日宣……会不会不好?”周芷若又是期待,又是害羞,脑子里胡思乱想的,竟不知怎么回到了仁明殿外。
见到了仁明殿,周芷若脸上又是一阵滚烫,潮红涌上。守在仁明殿外的宫女,见到了周芷若,连忙施礼道:“参见皇后娘娘……”
话音未落,陆承启便出现在仁明殿外了,这些宫女接着说道:“参见陛下!”
陆承启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朕要在仁明殿午憩,不需要你们服侍。”
宫女们又施了一礼道:“遵旨!”
不多时,仁明殿所有宫女内侍皆躬身面对着陆承启,从他身旁退下。这时仁明殿内外,仅剩陆承启和周芷若两人。陆承启脸上带着捉狭的笑容,推开了先前被周芷若关上的镂雕朱门,踏入了仁明殿之中。
听得朱门“吱呀”的响声,周芷若背对着朱门的身躯微微一个趔趄,惊慌地差点把身旁的茶几撞倒,痛得娇呼一声。陆承启没了捉弄的心思,关心则乱,连忙上前扶住了周芷若,柔声问道:“梓童,没事吧?”
周芷若皱着眉,捂住了痛处,说道:“痛……”
陆承启心疼不已,这可是要陪着他走过一生的女人啊!连忙把周芷若一把抱起,感觉怀抱中的可人儿轻的有点出乎意料。稳当地走到那张龙凤床边,把周芷若轻轻放下后,帮她盖上被子,轻声说道:“朕去叫御医来!”说罢,便要转身离开。(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四章:皇庄事宜(上)
“陛下,不要叫御医……”周芷若伸出白皙的手,扯住了陆承启的龙袍。
她现在可是“病人”,陆承启哪里敢动?连忙柔声说道:“好,不叫御医,可梓童你的伤……”
周芷若笑道:“现在好多了……”
陆承启可不信她的话,半信半疑地说道:“真的吗?”
“真的……”
陆承启可没这么好骗,把龙袍下礽一摆,往床沿一坐,不由分说地便轻轻地握住了周芷若的小腿。把衣裳褪了上去后,那盈盈一握的小腿,和丝绸般的滑嫩肌肤让陆承启心头一荡,好不容易才止住心猿意马。
把衣裳褪到膝盖处,便见到红了一大片。陆承启心疼不已,说道:“这都不让叫御医?都肿了!”
周芷若哀求道:“陛下,臣妾……臣妾的身体,旁人如何看得?陛下还是饶了臣妾吧!让侍女去翰林医官院,找御医拿些金创药便是了……”
陆承启听了,微微一叹。这个年头,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真的太重了,便是医生,也要礼防甚严。不得已,陆承启唤来高镐,让他去翰林医官院拿金创药去了。“你啊你,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意这个。朕都许了,御医又是老头子,怕什么?”陆承启嗔怪道。
周芷若被陆承启这么一说,心里有委屈,小腿用力挣脱了陆承启的手,翻了个身,不再理睬陆承启。陆承启这可有点慌了:“梓童,怎么了?”
周芷若说道:“陛下是坏人。臣妾不理你啦……”
陆承启被惊呆了。习惯了周芷若大人般的办事风格。突然撒娇起来,他还真的手足无措。转念一想,倒也没有什么突兀。要是按照后世的算法,周芷若现在才虚岁十七,标准的一个小女生,撒撒娇也是正常的。
陆承启坏笑道:“真的不理朕了?”
“不理!”
“那朕就要使用家法了……”
听到“家法”两个字,周芷若连忙转过身来求饶道:“陛下,饶了臣妾吧……”
陆承启哈哈大笑。霸气地把周芷若揽入怀中,亲吻了一下她的秀发。周芷若小性子使完了,也乖乖地依偎在他的怀抱中,满脸小女人的幸福状。两人温存了好一会,高镐才在殿外高声说道:“陛下,小的把金创药拿来了。”
闻得此言,陆承启对周芷若说道:“既然梓童不想让别人看到,朕亲自为梓童上药吧。”吩咐高镐把金创药拿进来,陆承启小心翼翼地拔开药塞,把粉末倒在周芷若秀腿的膝盖上。周芷若只感到一股清凉。直透骨髓,便知道此药生效了。
上完药后。陆承启心疼地说道:“伤没好之前,不准离开仁明殿半步,知道吗?”
周芷若乖乖地点了点头,然后露出狡黠的笑容:“臣妾这两日也没打算出宫。”
“哦,怎么变得这么乖了?”陆承启问道。
“皇庄送来账本,臣妾要一一查看。估摸着没个三五日看不完,自然脱不开身。”周芷若偷笑道。
陆承启知道皇庄是赚钱的,而且赚的钱还不少。只是他从来没有插手过皇庄的事,都是周芷若在打理,至于赚了多少钱银,他是一概不知。以周芷若的经商天赋,估计肯定赚了不少钱银吧!
现在的皇庄,除了海贸之外,更兼与辽国做起贩卖牛羊马的生意,还有江南那边的丝绸厂,幽云十六州那边的棉纺厂,再加上占得了政策优势,效仿皇家银行建立起汇通银行,抢占了市场先机,估计也赚得盆满钵满了。
说起来也怪,辽国那边是明令不准出售马匹的,这可是战略物资,就像大顺禁止出售粮食、铁器、矿石、食盐到外国一般。可辽国贵族偏生视禁令无物,光明正大地兜售马匹。辽国有着广袤的草原,牧马有着天然的优势,马匹的质量比大顺的高多了。两国的榷场中,一匹辽国上等骏马,可卖到千贯以上。这怎么能不让契丹人趋之若鹜?到了最后,连普通契丹人都开始贩马了。
后来大量良马涌入,形成竞争之后,马匹的价格一落千丈。除了绝世良驹之外,鲜少有能高得过千贯的马匹。普通马匹,不过五十贯钱而已。但对于契丹人来说,都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了。
通过大量好马进入大顺,配合新的马政,大顺军马有着质的飞跃。通过《大顺民报》的宣传,皇家大学研究出来的优育马匹的方法,推送到了全国。而牧马监挑选马匹也越来越严格,收购的价钱虽然未变,但也减少了禁军、边军中驽马的数量。
这些事,陆承启都是心知肚明的。当初答应开榷场,顺辽两国互通商贸,很大原因也是基于这一点。不过更重要的是稳住契丹人,让他们不至于每年南下打草谷。大顺获得发展的良机,得以整军备粮,伺机一雪前耻。
见陆承启陷入了沉思,周芷若扬起秀气的面庞,柔声问道:“陛下在想些什么?”
陆承启回过神来,笑道:“朕在想,皇庄在梓童手中可算是找对人了。以后朕的开销,可就全赖梓童‘打赏’了……”军国大事,不需要让周芷若知道。陆承启转移话题,不过是想旁敲侧击一番,得知皇庄近况罢了。
周芷若闻言,掩嘴偷笑道:“臣妾怎么敢打赏陛下?不过皇庄这一年来,确实赚了不少,单单是海贸一项,便有四百万贯的进项……”
“四百万贯?!”陆承启被吓了一跳,他可是对经济最敏感的,四百万贯,几乎等同于之前的盐税了。单单是皇庄,便有四百万贯的收入,那整个大顺的海贸,又有多少收入呢?陆承启现在期待看到船舶司的账本奏疏了,这说明大顺的海贸,扎扎实实地往前踏出了一步!
“其实按照实际贸易量来说,并没有这么多。只是倭国那边银贱铜贵,才有如此收益。”周芷若淡淡地说道。
陆承启倒是知道日本有个石见银矿,是现在最易开采的银矿,也是开采量最大的银矿。因为铜钱匮乏,日本的白银泛滥,才导致银贱铜贵的现象。与日本贸易,可谓双赢。大顺得到了较贵的银子,日本得到了较贵的铜钱。日本的银子流入大顺后,又会被铸成银币,再流入日本去。说来也怪,银子在日本不值钱,可银币在日本可不得了,价值远远高过银币本身的币值。
没办法,日本的铸币太粗糙,连日本人自己都不认可,到头来只能使用大顺的铜币。现在有比铜币更加搞币值的银币,金币,在物以稀为贵的至理下,流入日本的银币、金币也因此升值了,其价值远远高于本身的币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庄事宜(下)
大顺的银币是一枚制作极其精良的银币,是大顺朝廷着令钱监制造,并由大顺天子陆承启下旨,着令户部发放给文武官员作为俸禄,以及禁军、边军和厢军饷银的正规货币。︾,x.
这银币,由银、白铜和锡等金属制成的合金,约重五钱六分七厘。正面由大顺龙旗的图案,以及“大顺银币”四个正体楷书字;背面则是长安城中皇宫的宣德门图案,还有“大顺洪祥二年制”的字样。银币的边上,还有防磨的突起,摸上去很有手感。想要仿冒,可不容易。
大顺一推出这样的银币和金币,立时被周边国家疯狂追捧。奈何这样的银币、金币被大顺管控得很严,发行量又不大,流出的实在太少。物以稀为贵,自然就成了稀罕之物了。
这些情况陆承启都是知道的。随着监察司的壮大,不少暗探进入了别的国家,掌握了许多一手资料。听了周芷若的话,陆承启也能第一时间明白是怎么回事,又是欣慰又是怜惜地说道:“都是梓童的功劳,说吧,要朕赏些什么给朕的好皇后?”
周芷若幽幽地说道:“臣妾哪里敢讨赏,陛下说棉纺厂能赚钱,可在臣妾手里,棉纺厂一直亏钱啊……”
陆承启一愣,这个他倒是没有预料到。不过转念一想,陆承启也就明白了。棉花的好处,陆承启是知道的,可天底下的百姓不知道啊!哪怕是上了《大顺民报》,在产量没上来前,也是白搭。这个年头。百姓们习惯了丝绸和麻布。棉纺的衣裳还没有普及。只有广南西路、滇黔的人知晓有这种东西可以做衣服。这般一来,受限于产量和销路,亏损也是情理之中。
想通了这一点,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梓童何必苦恼,不过是亏损些钱银罢了。做生意嘛,便是这样,有赚有亏。要是稳赚不赔,怎么算得上是生意呢!”
“陛下是没有看过账本。自然不知道亏了多少。单单是买田地,便用去了百万贯钱。虽说幽云十六州的田地便宜,且不甚肥沃。但数量一多,钱银定是少不了。再加上雇佣种地农户、纺织棉花的女子,每月工钱都要倒贴过万贯钱。再加上兴建厂房等,算下来,一年亏损不在两百万贯之下……”
周芷若的幽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庄看似赚钱不少,可花钱更厉害。先前监察司的所有经费,便是从皇庄支出。还有军器监也要补贴一些。现在监察司有了自己的门路,所需经费也不是太多了。军器监的投入又大了。本来皇庄就养着几万号人,还有十余个福利院的拖累,现在又加上棉纺厂的亏损,似乎都有些入不敷出了。
陆承启抚摸着周芷若的秀发,安慰道:“即便是亏了,又如何?会赚钱不是本事,会花钱才是本事呢!朕这么会花钱,梓童应该很崇拜朕才是。”
周芷若听了,又好气又好笑:“陛下!”
“好了,好了,朕知错了。你这九阴白骨爪是谁教的,该不会是梅超风吧?”在周芷若使出女人必杀技,掐人这一招后,陆承启不得不投降了。女人似乎天生就会这一招,掐起人来简直痛不欲生。好在周芷若还算贤惠,顾及陆承启的面子,没有很用力。陆承启的表情也很到位,周芷若见状也是乐不可支。
两人闹了一会,陆承启才说道:“梓童,其实亏钱不一定是坏事。”
周芷若不明所以,眨着明亮的眼睛,无声地询问着。陆承启是皇帝,看问题的角度自然是不同的:“你想啊,皇庄现在养活着几万号人。这几万号人里面,起码有着几万户百姓对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似乎也明白了陆承启的所指。“皇庄养活了几万户人家,便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了。这几万户人家的生活开支,又会养活许多人。像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这些行当,哪家哪户不用?带动起了消费,就能让更多人有了活计,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啊!”
周芷若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陆承启的话无疑给她莫大的震撼。“幽云十六州,朕决意改成种棉花的和养马场,如此一来,田地便不产粮食了。江南地区则开垦良田,专职种田养蚕。届时南北互通有无,赶车的,装卸的,跑船的,卖粮的,卖棉花的,卖马的……这些人,都托了皇庄的福,才有了生计活下去。这样一来,皇庄肩负的,可就是几十万百姓,甚至过百万百姓的活计了。梓童把皇庄打理成这样,帮朕稳住了民心,大顺社稷的稳定,梓童可是第一功臣啊!”
周芷若听了,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厉害。可她还是有疑虑:“可若是皇庄不赚钱,那几万人都养不活啊?”
陆承启笑道:“投资的第一年,总是要花费多一些的。买地建厂,总是要花钱的。可现在汇通银行慢慢有了起色,丝绸厂也在盈利中,更别说与辽国、倭国的商贸了。熬过今年,下一年便开始盈利。届时,朕还有更多东西,需要皇庄去研发生产呢……”
周芷若听了,那些不高兴都抛到脑后,开始计算起能赚多少钱。陆承启笑道:“梓童都变成小财迷了!”
“小财迷不好吗?”周芷若听了,嘟起嘴,别过头去,佯作不理他。
陆承启笑道:“怎么会不好,朕的钱袋子可是梓童管着的,自然是越多越好了。要是哪天梓童不给朕钱银,朕可是一穷二白的了……”
听得陆承启说得凄惨,周芷若“扑哧”一笑,说道:“陛下,别说这皇庄,天下都是你的,你怎么会一穷二白?”
陆承启叹道:“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若是朕真的对百姓索求过度,天下百姓不揭竿而起才是怪事。陈胜吴广,犹在昨日;黄巾之乱,哪敢忘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朕既然做了大顺天子,便要对百姓负责。梓童知书识礼,定然懂得这个道理。朕有梓童为贤内助,定能成就中兴大业!”(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脚下
周芷若听了,又是感动,又是欢喜,低声说道:“臣妾哪有陛下说得这般好,不过是陛下所托,臣妾便用心打理罢了。”
陆承启笑道:“怎么,梓童不喜欢听朕的夸奖吗?”
“不是的,臣妾只是……只是……”
陆承启说道:“朕知道,朕都知道。好了,时候也不早了,再不睡一会,恐怕朕又要去忙了,睡吧……”
“哦……”周芷若乖巧地挪开了压在陆承启怀中的身子,躺了下去。上午消耗了太多脑细胞的陆承启,也抵挡不住一阵阵袭来的困意,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周芷若因为心情紧张,只是闭上了眼,却毫无睡意。等了半天,都感受不到枕边人的动静,直到传来轻鼾声,周芷若才睁开美目,转过头看着陆承启的面庞。又是如释重负,又是一阵失落,周芷若心情复杂地望着陆承启,几次想伸手抚摸,却在紧要关头缩了回来。
时间悄然过去,陆承启也不知睡了多久才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身旁的可人儿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陆承启轻手轻脚地下了床,再温柔地帮周芷若盖好被子,穿上黑舄后,慢慢地出了仁明殿。
刚一开门,便见到高镐倚着仁明殿前的柱子,睡得正香。听到开门声,这个小太监才猛然醒过来,见到陆承启盯着自己,高镐吓得连忙跪在地上:“小的不知道皇上醒来,自己却贪睡误事,请皇上责罚!”
陆承启白了他一眼。问道:“起来说话。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高镐爬将起来。不知如何作答。他也是睡得迷迷糊糊的,哪里知道现在什么时辰了?好在高镐脑子转得快,伸手到背后唤来了一个宫女,问道:“今个是什么时辰了?”
那宫女答道:“是申时一刻了。”
高镐连忙对陆承启挤出一个笑脸说道:“回禀陛下,现在是申时一刻。”
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朕的耳朵没聋,听得到。你啊你……”用食指对着高镐晃了晃,却没有说出什么来。
高镐也满肚子委屈:“陛下,可不能怪小的啊。小的才睡了那么一小会。先前小的可是把一干大臣都阻拦了下来。要不是听说陛下在午憩,他们能把垂拱殿拆了呢。陛下你是不知道,这些大臣好似疯了一样,一个劲吵着要觐见陛下,小的拦都拦不住,好在御前侍卫及时赶到,才把这些大臣隔开了。陛下你看,小的手上都被他们推搡出黑块来了……”
“哦,竟有此事?”陆承启没想到,昔日御史台堵垂拱殿一事。又再次发生了。这次似乎更加严重一些,听高镐这么说。这次可比上次大阵仗多了。不仅有御使官,谏议大夫,便是满朝文官,都来了过半。看这阵势,是想要逼迫陆承启放弃这十品官制,不达目的势不罢休。
“可不是,陛下,这些臣子好生过分。陛下为国事操劳,殚精竭虑,这些臣子不仅不为皇上分忧,反而质疑陛下的新政,实在该杀……”高镐愤愤不平地说道。
陆承启瞪了他一眼,高镐连忙止住声音,开始掌嘴道:“小的该死,竟妄议国事,小的该死……”
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念你是初犯,朕就不罚你了。今日你阻拦这些大臣有功,功过相抵。去,把朕的常服拿来,朕要出宫。”
高镐是有经验的,大臣们一开始堵截陆承启,陆承启就要开溜,用捉迷藏一样的方式避开这些烦人的大臣。是以他早有准备,衣衫都备好了,就等陆承启发话。
为什么陆承启不舍得撤换高镐?虽然他有时候是有些迷糊,但服侍人的本事真不是盖的。极其用心地把陆承启的生活习惯都记住心中,便是遇到大臣堵截一事,他也牢记在心。这样的贴身小太监,不好找啊!
换过常服,陆承启从拱宸门出了皇宫,进了延福宫后,再从延福宫到长安城大街上,都用了近小半个时辰。高镐问道:“黄公子,我们这是要去哪?”
陆承启望了望身后那些以极快速度换了常服的御前侍卫们,心情大好。今日早上在大庆殿中就已经被他们弄得头昏脑胀的了,难得避开了他们,怎么都得庆贺一番。
只是还有一件事,陆承启放心不下。
“去大顺民报馆。”
高镐的聪明之处在于,陆承启的旨意他从来不问为什么,而是先做了再说。不过高镐这个小太监,对长安城也不熟悉,他这么问,完全是代替身后御前侍卫们问的。那些个御前侍卫也是感激,对高镐投去一个感谢的眼神,便在前面领路了。
一路走去,陆承启发现在主街上,一群身穿工部官吏,在督导着一群只穿着单薄麻衣的工匠,在用铁凿一下一下地开凿青石板。不消说,这定是在为铺设驰道铁轨做准备。
好在长安城的主街够宽,足以容得下五辆大马车并排同行,至于驰道的铺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陆承启瞧得有趣,停下来驻足观看。
这时,一阵秋风吹来,饶是陆承启穿得够厚,都觉得有些凉意。陆承启刚想过去问一下那些工匠冷不冷的时候,一个工部胥吏,挥着手中的皮鞭,作势要打一个工匠。
陆承启瞧得真切,这工匠嘴唇都冷得发青,整个身子都哆哆嗦嗦的,看模样是生了病。
鞭子毫不留情地挥打在那工匠的身上,看得陆承启紧咬牙齿,双拳紧握,青筋都出来了。
“高镐,拿我的令牌过去,看谁还敢放肆!”陆承启咬牙切齿,一字一句地说道。
其实莫说陆承启,便是路人都看不下去。这些工匠本就衣裳单薄,又劳着死力气。出了汗都没时间擦,被秋风这么一吹,感染风寒是迟早的事。这些胥吏不仅不体谅他们,反而一个劲地鞭打,哪一个有同情心的百姓看得下去?
路人的指指点点,那胥吏挥动起鞭子来更加起劲。陆承启杀气毕露:“天子脚下,都有这般恶吏。大顺境内,又哪里少得了去?”
1...115116117118119...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