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身后的御前侍卫们听了,皆缄默不语。高镐则拿了令牌,走过去大声喝道:“住手!”(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
高镐到底还是稚嫩了点,这一声大喝,连自己的底子都泄了出来。◎,x.他面目清秀,再加上自幼净了身,声音尖且刺耳,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虽然他竭力扯着嗓子,可还是有那么一股阴柔的劲透在里面。
为首那恶吏正待再挥动鞭子,被高镐这么一喝,似乎吓到了。不过这恶吏似乎有些犯浑,又踹了一脚那不知道是疼还是冷得直打哆嗦的工匠,然后才咧着嘴,收回了皮鞭。那恶吏走上来,右手拿着皮鞭,颇有节奏感地往左手上,一下又一下地轻打着,歪着头把高镐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才邪邪一笑道:“哟呵,哪里来的小娘皮,竟敢多管闲事啊?看模样,也不像是这老小子的个小娘子嘛,难道是这老小子的女儿?”
这话说罢,他身后的那些胥吏都哈哈大笑,笑声里的**、亵意味不言而喻。更有人起哄道:“依我看呐,这小娘皮是来救父了,哈哈哈……”
高镐听了,一张白秀的脸涨得通红,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女子了。他如此年少,便做了天子的贴身侍卫。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天子跟前的红人?高镐自从做了陆承启的贴身小太监后,哪里被人如此奚落侮辱过,登时也顾不得掩饰了:“放肆,竟敢消遣咱家?”
“咱家”这个自称,可是内侍宦官们的专用,全身零件齐备的男人,是不屑用这个自称的。那恶吏一听,“不得了。惹着大人物了!”
他们在长安城中。也算是地头蛇了。知道长安城中,有两种人是他们这些胥吏惹不得的。一种是官,一种便是宦官。宦官出宫,那是得经过特别批准的,通常都是传递圣旨,或者圣上口谕之类,再不济也是奉了某个娘娘的口谕,出宫采办些事物。得罪了官员还好说。不过是罚些俸禄,最多也是被清退而已,没伤到筋骨。可若是得罪了宦官,他们这些没卵蛋的可小心眼了,记住你之后千方百计整死你都不算是奇事。毕竟太监嘛,心理扭曲很正常,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也不过是为长安城的百姓们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陆承启没有看高镐拙劣的表演,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那被鞭打的工匠身上。先前那工匠还哆嗦着身子,到现在似乎都没动静了。
“你。去看看那工匠怎么了。”陆承启转过头,对身后的一个御前侍卫说道。
那御前侍卫得了旨意。一拱手便往高镐那边走去。到底是皇宫出来的御前侍卫,武功暂且不说如何,倒是挺会审时度势。知道陆承启的本意是微服私访,他怕自己说漏嘴了,泄露了陆承启的身份,坏了小皇帝的大事,他便是有几条性命都保不住了。索性什么都不说,陆承启叫做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高镐正想说什么的时候,见到这御前侍卫带着朴刀走上前,一句话都不说,便扶起了那工匠。陆承启远远地看着,那工匠紧闭着眼,脸白口唇青的模样,似乎危在旦夕。
御前侍卫不敢再乱动,向高镐询问道:“怎么办?”
高镐到了嘴边的话被硬生生地打断了,一时间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周遭围观的百姓渐多起来,对着他们开始指指点点。
那些个恶吏见来了一个年轻的小公公后,又来了一个带刀的便衣,纷纷猜测是不是捕快来了。他们平日里也就有欺负一下这些工匠的本事,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心惊胆战之下,哆哆嗦嗦地都快要给高镐他们跪下了。
高镐稍稍一转身,回过头以目光询问陆承启。陆承启点了点头,高镐心中大定。服侍了小皇帝这么久,高镐还是知道一些小皇帝的习惯的。这个时候,该是以救人为主。
“去太医局,请太医过来救治。”高镐淡淡地说道。
那些个恶吏,似乎得了大赦一般,正待争前恐后往太医局跑去的时候,高镐发话了:“你们作甚,统统留下!做了恶事,便能逃之夭夭吗?”
那些个恶吏快要哭了:“小的不是想为公公效劳,去太医局请太医过来嘛……”
高镐冷笑着,尖声说道:“你们老实站好了,请太医的事,自然有人去办!”
那些个恶吏听了,往周边一看,便不难从人群中发现陆承启他们。御前侍卫们都带着刀,把陆承启围在中央,周遭的百姓都离得远远的,想不注意到他们都难。
不一会,一个御前侍卫便领着一个太医局的大夫来到了,两人合力把那工匠抱到街边一间脚店里,那大夫打开药箱,拿出一个垫子,开始诊脉。
高镐见这些恶吏也不敢跑,便回到陆承启的身旁,询问怎么处置。陆承启也头疼着呢,《大顺律》里面也没说,胥吏殴打工匠,该受到什么处罚。要是交给京兆府衙门的话,恐怕黄玮颐那老小子也是杖责了事,根本起不到什么震慑性的效果。要是砍头嘛,似乎也量刑过重了些。这时可不是乱世,乱世用重典无可厚非,可平和年间量刑过重,那便是人人自危了。个中的力度要把握得好,可没这么容易。
“先去把许景淳唤来吧。”陆承启头疼之下,总算记起了这个他亲手培养的情报头子来。许景淳不仅是陆承启的耳目,更是他最好用的利剑。现在眼看着十品官制就要掀起轩然大波,这个黑锅还是由监察司来背着比较好。毕竟监察司身上背着的黑锅也不少了,朝廷上下的官员,哪一个不把监察司恨之入骨?债多了不愁,虱多了不痒,监察司背多两个黑锅,也是圣眷使然,旁人还求之不得哩。雷霆雨露,皆是圣恩嘛!
高镐到底是机灵的人物,这等跑腿的事,自然是交由御前侍卫去做了。见到如此情形,这些个恶吏也明白了,原来高镐身后还有人哪!他们聚在一起,低声商议一番,便一同向陆承启这边走来。
陆承启现在对高镐有些刮目相看了,见他连令牌都没亮出来,便慑服了这些恶吏,本事倒是不小。瞥眼看见这群恶吏躬着身子走来,便是一阵厌恶。再看向那群似乎已经麻木了的工匠们,他们眼中已无什么神采,呆呆地看着事态的发展,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更是让陆承启揪心不已。(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钱
“这位官爷,就饶了小的们吧,小的们也是有苦衷的啊!”
这些个恶吏,“扑通”一声便给陆承启跪下了,一边磕头一边声泪俱下地说道。陆承启丝毫不为所动,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这些恶吏有的苦衷,便是他们随意欺压别人的理由?
不过他们倒是有些眼力,顺着高镐的态度,便知道陆承启才是真正主事的人。但如果他们更聪明一些的话,就能把陆承启的身份猜的**不离十了。
高镐是什么人?太监。太监会跟在谁后面?皇室中人。当今陆家皇室之中,唯有小皇帝一根独苗,陆承启的身份这不是昭然若揭吗!
陆承启可没有搭理他们,而是径自走向了那群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工匠们。陆承启蹲下身子,轻声问道:“你们到这里开凿街道,可有工钱?”
这些工匠似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连忙伏地道:“官人,我们还算好的,做完之后能领到一贯钱。要是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朝廷征召我们来,我们便要做,哪里敢谈钱的事……”
“嘘,噤声,你怕那些官老爷都听不到啊?”另一个工匠见他口不遮拦的,连忙捅了捅他的腰,提醒道。
陆承启笑道:“莫怕,在这我的官最大,他们都得听我的,你们但说无妨,有什么问题,我给你们做主!”
刚刚也见识到了陆承启的威风,这一点工匠们倒是相信的。那些胥吏多威风啊,结果连陆承启的一个仆人都给吓趴下了。现在还跪在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
一个稍微年轻点的工匠。试探性地问道:“官人,你要把我爹怎么样?”
陆承启轻轻转动了一下头,发现了躲在众人身后的这个小工匠,与陆承启差不多一样的年龄,皮肤黝黑,一身腱子肉,看起来倒是挺健康的。只是衣裳单薄,深秋季节。还只是穿着麻质短褐,嘴唇都冻得紫了。
“刚刚那个是你爹?”陆承启问道。
少年点了点头,说道:“我爹今天病了,本来不能出工的。那些官老爷说,要是不出工,误了工期,我们都得砍头。没办法,我爹便只能来了……”说罢,陆承启发现他眼角开始淌下泪水,后面的话都说不出声来。
陆承启皱起了眉头。他什么时候规定过工期了?便是工部,也未曾上过奏折啊!驰道一事。他虽然很在意,但也不能因为这样,不拿工匠的性命当回事啊!
抛开这个问题,陆承启又问道:“你们说做完后有一贯钱,是日结,还是月结?”
“官人说笑了,哪有甚么日结,月结!都是全部开凿完了之后,才能拿钱的。”一个中年工匠,握着铁锤,苦笑着说道。
“那你们做了多久了?”
“估摸着有两月了吧?”
陆承启惊讶地说道:“这两个月来,你们没有收入,如何能撑下来?”
“先前尚有些余粮,实在不行,便让浑家去挖些野菜,将就着过日呗……”
闻得此言,陆承启沉默了。他明明记得先前有过一道旨意,凡是以后征集工匠,不得再无偿为朝廷做事,须得发放工钱。工钱要月结,不得低于一贯钱一人每月。
户部发放的钱银,都是足兑一贯钱,相当于市面上一贯多钱,对于普通工匠家庭来说,这一贯多钱,足以让工匠的一家子花上三个月了。
可如今看来,陆承启的旨意并没有落实到位啊!天子脚下,便有人这般弄虚作假,要是离长安城再远些,工匠又能拿到什么钱?说不定和之前是一样的,分文不得!
陆承启心中一阵愤怒,又是一阵无力。官场的黑暗便是这样,层层克扣下来,到工匠手里的,能有一半都是天地良心了。
“皇上的圣旨,你们不知道吗?自从元宵起,凡是朝廷征集工匠,都可以得到工钱,月结一贯!”
“啊,竟有这等事,可官老爷们不是这么说的啊!”工匠们吃了一惊,要是有一贯钱,他们何必衣裳单薄,连过冬的衣裳都没有一件?
“我们怎么不知道啊?”
“是啊,官老爷单纯和我们说,做完后便有一贯钱,我们可开心了……”
……
听着工匠们的话,陆承启明白了,又是这些恶吏们造的孽!他们居然敢把工匠的工钱给私吞,真的以为没人知道吗!若是旁人也就罢了,毕竟不是谁都明白工匠对社会进步的意义的。可陆承启作为重生人士,最看重的便是工匠。这一下,陆承启是被彻底激怒了。他紧咬牙关,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等着,我去给你讨公道!”
刚想起身,感觉背后有人扶了一把。蹲得久了,双腿是有些麻了。陆承启不用看都知道,是高镐扶的他。
这时,一个声音在背后说道:“黄公子!”
陆承启扭头一看,原来是太医局的大夫。看他身穿的官服模样,应当是从六品的成安大夫。他称呼陆承启为黄公子,自然也是有人教的。陆承启也没有兴趣知道这些细节,只是问道:“那工匠怎么了?”
这成安大夫连忙说道:“此人受了风寒,原本并无大碍,去药铺看一看,抓一剂汤药,修养三日便能痊愈。偏生今日又吹了风,邪寒再次入体,病情便复杂了。好在救治及时,我开了方子,等抓药回来,煎服一剂,再静养半月,应当无事。但如若再感染风寒,恐有性命之忧。”
陆承启点了点头,对高镐说道:“他没什么衣裳,你且去成义坊,买件襦袄给他。”
高镐领了命令,转身便走。陆承启招了招手,把那少年工匠唤来:“你去照看你爹爹吧,记住,他不能再受风了。你,给些钱银给他。”
身后的御前侍卫,连忙掏出一个银币,递给那少年。少年虽然淳朴,涉世不深,可到了这个境地,自然明白陆承启是有意帮助他们的。他接过银币,跪了下去,对着陆承启拜了三拜:“恩公,我石头日后有了钱,肯定会还的。”
陆承启不知为何,很喜欢这个少年的淳朴,也许是他的眼睛,也许是他笨拙的动作,也许是他的坚忍。扶他起来后,柔声说道:“你爹爹好了之后,去大顺民报馆找一个叫张元崇的人,他会把你带到我面前的。你要是想报答我,记住我的话。”
少年点了点头,“去吧,你爹爹的药快煎好了,你先喂他喝药。今后十五天,都记得不能让你爹爹吹风。对了,这药要服几天?”
一旁的成安大夫连忙说道:“连服五日,风寒可去。”
“记住了吗?去吧……”
少年转过身,抹了抹眼泪,往那脚店走了过去。陆承启身旁的人都道这个少年有福气,居然得到了小皇帝的青眼有加,真是祖坟冒了青烟,眼中都闪过一丝羡慕的神色……(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一十九章:处置
陆承启忽然想起一个细节来,为什么刚刚那恶吏鞭打少年的爹爹时,他没有挺身而出?可他没看见的是,若不是蹲着凿青石板的工匠们死死拉住这少年,恐怕这少年早就用手中的铁锤和铁凿,把那恶吏干翻了。∮,x.
只因当时陆承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恶吏好被打工匠身上,自然就看不到全局了。此刻有些疑虑,正常不过。这个疑惑一闪而过,更让陆承启头疼的是,该如何处置这些恶吏。现在他们的罪状已经很明显了,私吞工匠的工钱,殴打工匠,要是想让他们死的话,直接套上一个违抗圣旨就行了。
不过这样一来,整个大顺掉脑袋的人就多了去。天子脚下都有这等中饱私囊的污吏,更别说天高皇帝远的偏僻州府了。真的杀鸡儆猴的话,恐怕弄得大顺人人自危,这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很多衙门的工作,都是要靠胥吏才能完成的。要是大开杀戒的话,弄得天下胥吏人心惶惶,这衙门的工作还要不要做了?这样做是下策,断不可为。
正当陆承启头疼怎么处置这些恶吏的时候,许景淳带着百多位监察士赶到了。许景淳做了情报头子这么久,情商直线上升,见陆承启的模样,知道又是在玩微服私访的把戏。可偏生这人是皇上,许景淳心中鄙夷,也不敢说出来。再环顾一下周围,一群衣裳单薄,且浑身石屑石灰的工匠站在一旁,都低着头等着陆承启宣判自己的命运。
而一群身穿吏服的胥吏,全都跪在陆承启面前。这样一副诡异的场景。若不是事先知道了大概。许景淳都猜不出是怎么回事。许景淳马不停蹄地赶来后,立即到陆承启身旁,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陛下,臣带人过来了。”
陆承启回过头来,先是看了一眼站得远远的那百多个监察士,再看了看许景淳,皱眉道:“怎么带这么多人过来?”
许景淳愕然,不知如何作答。他见报信的御前侍卫跑得满头大汗。还以为陆承启出了什么事。监察司作为天子亲军,若是在长安城中都护不了皇上的安全,监察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要是监察司不在了,以许景淳得罪了这么朝廷重臣的背景,下场能好到哪里去吗?
不论是出于什么心理,许景淳只想护卫陆承启的安全,带多些人也无可厚非。再说了,长安城的监察司,就相当于城防司和捕快两者结合一样,既能持有火器弓弩。又能腰胯朴刀,持有圣旨的时候。更是强行抓人,威风不可一世。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监察司不仅要探查情报,监察百官,更重要的职责便是保护皇上安全。皇宫之中有御前侍卫,长安城中本来就有城防司了,城外还有十万禁军驻守着,可陆承启还不放心,居然又成立了监察司。从这一点看,陆承启怕死的本质暴露无遗啊。
旁人不明所以,作为重生人士的陆承启,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大顺对应的可是北宋年间,北宋怎么亡的?不就是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以闪电战的形式灭国的么!那时北宋虽然还有不少军队,可离都城汴梁太远,根本救援不及。毫无预兆的,北宋就被这么一场闪电战给灭国了。
以史为鉴,既然这个时空还有契丹、女真、室韦(蒙古人的祖先)等这些游牧民族的存在,都城的保卫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了。虽然长安城远在内陆,不比汴梁毫无险关要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谨小慎微一些总是没错的。
这便是帝制的不妥之处了,一旦皇帝被擒,直接就被灭国了。就像象棋里面将帅不存,就是还有车马炮也没用。恐怕这也是明朝要在金陵安置另一套朝廷班子的缘故吧。就算李自成和满清鞑子占了中原,南明也还是存在了好一段时间,只是明朝已经从根子里**了,才无可救药罢了。
陆承启见到许景淳动用这么多人手,有所不满是怕事情闹大了。但转念一想,改口说道:“算了,来就来吧。许司长,以你看来,这些恶吏该怎么处置为好?”
陆承启说这句话的时候,故意放大了声音,让那些跪在地上的恶吏们听到。果不其然,一个个都抖动了一下身子。许景淳已经大略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件事他也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想着,等到陆承启亲自下旨处置的时候,他才动手收拾这般家伙。
许景淳也是穷苦出身,对这些恶吏污吏从来没有好感,当即说道:“这些人明明知道皇上下了圣旨,还故意违抗,该当死罪!”
到底是情报头子出身,许景淳说这话的时候,宛若一阵阴风袭过,吓得那些恶吏们一个劲地磕头道:“官人饶命啊,官人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见他们磕头把额头都嗑出血来,染红了那铺着青石板的街道,陆承启也起了恻隐之心。“到底还是没有许景淳这般铁石心肠啊!这情报头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嗜血了?”陆承启心里叹息道。
“算了,也罪不至死。要是他们打杀了人,定是死罪难逃。这样吧,罚他们把私吞的工钱,双倍返还给工匠,再把他们踢出官册,同工匠一起修驰道,如何?”陆承启故意大声说道。
做了监察司司长这么久,许景淳的政治头脑也是有一些的了。听陆承启这么说,便是不想深究。至于原因嘛,许景淳何必多想,顺着小皇帝的意思去做便是了。
“黄公子仁慈,放他们一条生路,还不快滚过来谢恩?”许景淳一喝,不怒自威。
那些恶吏听得自身性命无忧,激动得连滚带爬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多谢官人不杀之恩,多谢官人不杀之恩!”
陆承启不耐烦地说道:“行了行了,许司长,这可是你监察司的事,今后多盯着他们!就算他们做了工匠,一视同仁就好了,莫还弄出些什么幺蛾子来,知道吗?”
不知不觉间,陆承启用上了命令的口吻,好在周遭的人一时间没回过神来。但他自觉失言,连忙说道:“高镐,看什么呢,走了!”
高镐听了,连忙跟了上去。陆承启急于摆脱人群,步履极快。
这时,围观人群里面有些见识的,总是回过味来了:“监察司只有当今圣上一人能指使的了啊,再看看那人,不就是十几岁年纪吗!”
“对啊,我竟然见到圣上天颜了,这可了不得!”
……
许景淳见周围事态有些控制不住了,大喝一声:“监察司办案,无关人等,速速离开!”(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四百二十章:亲自撰稿
监察司的威名赫赫,办下的案子几乎没有一件不是震惊朝野的,便是民间也多有耳闻。↖,x.如此“凶名”在外,即便百姓们都暗地里拍手叫好,可一旦惹事上身了,这些星斗小民就没有看热闹的心情了。
围观百姓随着许景淳这一声大喝,顿时作鸟兽散,不到一瞬间如同退潮一般,消失在了大街小巷之中。只是当今圣上微服出巡,教训恶吏的趣事,不到半天时间,便传得长安城内外,人尽皆知了。
高镐见陆承启闷头赶路,心有疑问,欲言又止。倒是陆承启身后的御前侍卫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黄公子,我们这是要去哪?”
“自然是去报馆了!”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
御前侍卫赔笑道:“是属下记不住,公子随属下来。”
在皇宫办差的,都有几分头脑,知道当面驳斥上司,可是会招来大祸的。即便是小皇帝走错了路,这些跟在陆承启后面的人,也不敢随意出声。这御前侍卫给了陆承启一个很大的台阶下,陆承启自然领了他的情,顺着他的话说道:“带路吧!”
这御前侍卫心中送了一口大气,身后的御前侍卫们都放松了下来。而这御前侍卫也不敢走来时的路,而是小小地兜了个弯,再来到了大顺民报馆。
这时的大顺民报馆,已经扩建了一倍有余。如今在大顺境内,上至耄耋,下至顽童。有谁不知道《大顺民报》?因为销量太大。大顺民报馆不得不扩建。招落第秀才,不中举子来充当写手,校正报纸。人一多,地方自然也要跟着阔建了。
只是大顺百姓不知道的是,单单是《大顺民报》,就能养活很多人了,而且赚的钱银,并不在海贸之下。现如今。《大顺民报》的刊发量,一天就达到了三十万张。往期的报纸,第二日还在刊印。长安城外的印刷作坊,大半都是靠《大顺民报》才能正常运转,同时养活着近两千余印刷学徒。还有大顺境内,数以千计跑腿卖报为生的报童,和运送保证的车夫……
当然了,《大顺民报》是皇庄的产业,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要是把《大顺民报》给了户部,还不知道户部会弄成什么鬼样子呢。而诸多商人见到了《大顺民报》的影响力。纷纷在上面投入广告。即便是在夹缝之中,也能使得名气暴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