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陆承启展现出一个大孩子般的笑容,非常符合现在他十七岁的年纪,说道:“怎么会忘呢,朕答应过梓童,要今日陪你好好理一下福利院的事宜。朕这些天也不知道忙些啥,事情都给内阁处理了,可就是忙到了现在……”
周芷若轻轻把头靠在陆承启的怀中,说道:“你啊,就是这副样子,忙起国事来,连膳都顾不上用了,哪里还会记得臣妾的事情?”
陆承启“冤枉”地说道:“梓童,朕可是大大的冤枉啊,这不朕刚从皇家大学回来,还未曾喝杯茶,你就过来了……天地良心,朕可是对梓童的事记得牢牢的!”
周芷若“扑哧”一声笑了,轻捶陆承启的胸膛,说道:“好啦,陛下,臣妾可是在和你开玩笑的。咱们先用膳吧,福利院的事情,也不急。反正京兆府的孤儿,大多都被接进来了。”
陆承启抚摸着她的头发,柔情地说道:“全凭梓童做主,今日朕便把自己交与你了。”
周芷若掩嘴笑道:“陛下,你也太会开玩笑了。若国事紧急,陛下还不是要赶去处理?好啦,臣妾也知道,福利院只是小道耳,陛下要做的事情,是惠及万万百姓的。这些事情,臣妾还是拎得清的。”
陆承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作为一个男人,甚至是大顺朝巅峰的掌权者,却不能给自己女人一日的时间,他觉得非常惭愧。心中不由得诽谤这幅身躯的前主人:“呸,你个短命鬼,也是你才这么不识宝。能娶到这样的妻子,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知书达理不说,还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活该你逃婚跌落池塘,一命呜呼!”
陆承启心中这般想,表面却是微笑着,好似人畜无害。要是叫那些贪官污吏看了,却会被吓得魂不附体。这样的陆承启才是心中最为恼怒的表现,却不知此刻陆承启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
皇家的膳食,终归是和寻常人家不同,亦和前朝皆有不同。从大顺开国起,杯盘碗筷些餐具才逐渐齐备,煎炒烹炸等烹饪手法才基本完善。一日三餐也是从大顺朝才开始养成的习惯,而中国人喜欢喝的冷饮,前朝也是没有的,也是在大顺朝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皇家的膳食到底有多好?这里稍微说几道菜名,可以窥得一二: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嬭房签、三脆羹、羊舌签、萌芽肚眩、肫掌签、鹌子羹、肚眩脍、鸳鸯炸肚、沙鱼脍、炒沙鱼衬汤、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螃蟹酿枨、嬭房玉芯羹、鲜虾蹄子脍、南炒鳝、洗手蟹、鯚鱼假蛤蜊、五珍脍、螃蟹清羹、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鳐、虾枨脍、虾鱼汤齑、水母脍、二色鮞儿羹、蛤蜊生、血粉羹……这些这是主食,还有饭前瓜果、蜜煎,宴席期间有插食,也就是点心。末了,还有一些晚食,是给直殿官也得备下吃喝的。
这顿饭,放在后世,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可见帝皇家的奢侈。金庸大师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写的鸳鸯五珍脍就是这里面的五珍脍,脍指的是细细切的肉,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这里出来的。大顺朝保护耕牛,牛肉是不准吃的。猪肉吃的也少,羊肉、鸡鸭鹅都吃,羊头还是高级食品,这是陆承启未曾想到的。
好在陆承启不是一个贪享奢靡之人,得闻皇家御膳这般奢靡,立即下旨,每顿按吃的人做御膳。如果两人吃,则三菜一汤,三人吃则四菜一汤,如此类推。陆承启为的就是从源头,杜绝浪费。明明就皇帝皇后两个人用膳,居然能做出一百零八道菜,陆承启也是佩服这些人的奢侈浪费手段。每一道菜吃一筷子,都能吃撑两三顿。很多菜还是讨个彩头,根本没法吃的。陆承启这才怒而下旨,痛斥御膳房铺张浪费。内阁大臣得闻,皆叹陆承启节俭。
一顿膳食用过之后,陆承启和周芷若都穿着微服出宫,径直前往福利院。其实福利院就是后世的孤儿院,但“孤儿”二字,陆承启认为这是对这些没了父母的可怜孩童的不尊敬。君不知,孤儿二字,对这些孩童的伤害有多大,即便伤痛抚得再平,看到这两字,被别人说起,都会触及到。鉴于此,陆承启坚决不用孤儿院,而是以福利院称之。
陆承启希望这些可怜孩童,日后都能成长为国之栋梁,不忘大顺朝廷对他们的栽培。福利二字,则是让他们牢记大顺朝廷给他们的关怀,不忘国本。
周芷若和陆承启并肩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面,就好似一对新婚小夫妻一样。此时的礼防不似正史上宋代那么严,很多妇女亦不像明代那样,身处深闺不为人知。大顺朝的民风颇为开放,不然也不会出现元宵节那般择偶的盛况了。
想起那些可怜的孤儿,周芷若心弦中那根慈母的线好像又被拨动了,说道:“陛下仁政,设立福利院,让这些孤儿不致无家可归。还请来蒙学先生,教书识字,陛下的心胸,圣人难及!”
陆承启也知道那些孤儿的可怜,父母皆亡,有些迫不得已借居在叔伯家中,被看作佣人一般,毫无地位。有些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他感慨地说道:“朕所做的,不过是本份之事。朕的子民,若朕都不在意,他们又怎么会在意朕这个皇帝?朕是不敢比圣人的,朕的心胸只能对大顺子民施以仁政,圣人对天下人都这般,朕肯定是做不到的。”
他们小声说话,就好似一对小夫妻在窃窃私语,引来周遭百姓掩嘴窃笑。御前侍卫们都被陆承启赶到了十丈开外,远远地吊着他们,不让他们近身。
其实经过历代整治,长安城里面的治安还是很不错的,起码犯罪率不高。御前侍卫们不过是以防万一才带出来的,不然陆承启还嫌他们麻烦。
不多时,便走到了福利院了。上面的匾额,还是当朝刑部尚书周延华提的字,明里是以周家的名义赈济孤儿,暗地里却是皇庄出的钱银。陆承启不是不想出这个风头,只是他认为,这等事情,还是以皇后的名义出面比较好,毕竟他的心思,不会时时都放在福利院上面。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大顺皇朝 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
(求收藏推荐!)
皇后乃母仪天下,在封建时代,就相当于国母一样,由皇后周芷若出面管理这个福利院,再适合不过了。
在周芷若的带路下,陆承启生平第一次踏入他一手促办的福利院。福利院坐落在长安城城北之处,这里多是穷人区。但在长安城里面做穷人,也比在长安城外面做一个小地主强多了。随着京兆府经济日益繁华,长安城中的地价日益高涨。哪怕是原先不值钱的城北之地,此刻也是寸土寸金了。
周芷若用了大价钱,才买通了这个宅子,得了地契。其余地方,哪怕就是有钱,也难买到这般大的地方。这个占地十余亩的院子,竟花了皇庄五千贯钱!这还是陆承启有远见,预先买下来的。用后世的算法,这每平方起码得七百块。别以为这没什么,要知道,大顺境内最好良田一亩地也不过九贯钱而已!平常一点的田地,一亩也不过两、三贯钱而已。可想而知,长安城的地价已经溢价多少倍了。
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繁荣,地价肯定会节节攀升。所以在长安城里面有土地的百姓,一跃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地主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哪怕陆承启也干涉不了的。
进入了福利院之后,一群明显还带着菜色的肌肤的孩子一拥而上,围着周芷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想来周芷若经常来这里,才会被这些孩子这般爱戴。
倒是陆承启在一旁显得有些尴尬,他自重生以来便被众人簇拥惯了,一时间所有人都跑去对另一个人献殷勤,让陆承启在一旁干站着,他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好在这个人是自己的妻子,陆承启才算好过一点。也是,这些孩子才是最敏感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对谁好。他们的世界观还不成熟,却最能体现人情冷暖。
陆承启一时间有些感慨,这些孩子一般都是被父母所遗弃的,或者父母早亡的,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是一道无法掩藏的伤疤。虽然他们的年龄不大,但却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早熟,他们对外人的防备是很重的,如果你想让他们卸下防备,那就一定要丢掉所谓同情的目光,用看待正常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周芷若之所以这么受他们爱戴,想必是真心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放下心防,接受这个看起来像是邻家姐姐一样的美丽女孩。
周芷若满脸慈祥的笑容,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说好像是看见自己的孩子一般。待得周芷若好不容易寻得空隙,才对陆承启嗔道:“你这人,还不过来帮一下忙!”
陆承启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傻笑一声,轻轻地一移步,却把这些孩子们吓得不轻。这些孩子大多是五六岁年纪,有男有女,似乎天生对于陌生人有一种深深的戒备。看到了陆承启走上前,他们警惕地,不由自主地,一起后退了几步,藏到了周芷若身后。
周芷若嗔道:“你这人,是过来吓人的吗?还不收起你那故作的嘴脸,吓坏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这可真不怪陆承启,他自打穿上这身龙衮以来,已经渐渐养成了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王霸之气吧!哪怕现在穿着紫袍常服,也在不经意间显露出非凡的威严。这些心灵有过创伤的孩子们,哪里禁得住?
陆承启苦恼地挠了挠头,周芷若回过身对这些孩子说道:“你们不要怕,这是姊姊的相公,是他发善心,提议收养你们的。”
一个年纪稍大,似乎有**岁的男孩从陆承启清澈的眼眸中,看出了一点端倪来,怯怯地说道:“姊姊是大好人,哥哥应该也是大好人!”
不得不说,有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就这么简单。这个男孩的话一出,陆承启顿时就变得受欢迎起来了。
陆承启此时也拿出了邻家大哥哥的手段来,一个个鬼脸把孩子们都逗乐了起来,一个劲地喊着哥哥。其中还有一个小女孩,大概四岁的样子,怯生生地递出一个蜜饯,奶声奶气地说道:“哥哥,你要不要吃,这个很好吃的!”
陆承启看着她满脸的菜色,自出生以来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心中一酸,柔声说道:“哥哥不要,你吃吧。你要是喜欢的话,哥哥给你买!”
他听周芷若在枕边说过,这个年代,由于灾荒、人贩子等缘故,许多孩子流落异乡。或沦为乞丐,或卖身为奴,女孩多是进入烟花之地,待得长大便出来接客。这些悲惨的遭遇,让陆承启听了,几乎整夜不眠。也让他知道,看似繁华之下的大顺朝,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歌舞升平,穷苦人家还是有许多,这些人都是作乱的根源。要是不善待这些穷人,哪一天他们起来造反,推翻了大顺朝,陆承启也就做不成这个皇帝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缓和矛盾,尽量提高穷苦百姓的生活,最起码帮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其实,中国的百姓是最善良的,只要能活得下去,他们不在乎活得多苦,能填报肚子就行了。可是最高层的统治者,往往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而底层的穷苦百姓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起来造反了。
陆承启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有心无力。地主阶级太强大,现在他培育的工商阶级还是太弱小,根本无力抗衡。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利用皇庄赚来的钱银,多办几间福利院,尽量减少一些人间悲剧。
陆承启唤来王彦宸,吩咐他出去买点蜜饯,水果之类的。王彦宸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甚是同情这些孩子,也不多说,转身便出去了。只是他派谁去买,就不得而知了。
此刻,一名胡子都花白的老头颤巍巍地走进了福利院,原来是教书先生到了。这名教书先生平生醉心科考,耗尽了青华,却也之混到了一个举人的功名。大顺朝的举人不同明朝,没有俸禄,只有免除丁役的特权而已。但凡读书人都被称作秀才,这便是所谓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典故由来。而通过了州试(乡试)便为举人,有了进京科考的资格,算是正途“出身”。




大顺皇朝 第一百一十章:教育为先
(每日都要求些收藏推荐!)
可怜的老举人,考了半辈子进士,还是没能考中。其实也怪他自己,治学态度虽严谨,却太过于死板。偏生大顺朝的科举不像正史上明朝那边死板,单单背经义,不会策论,也徒负呼呼。特别是进士科,省试三场,一场考大经,一场考兼经,一场考论。最后那场考论,才是决定你是否金榜题名的关键,前面两场不过是基本功。待得殿试,则是考策论,也就是时务策,已经在先皇时期定了式。
可怜老举人,若是去考明经科,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偏生这老头心气大,就认准了进士科,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现在想来已经考了几十次了罢,把头都撞破了,还是要考进士科。
无怪乎进士科这般受欢迎,皆因考中即授官身,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这般诱惑,谁能扛得住?其他科,最好的是明经科,那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授一个从九品的官身。与进士科中士便从八品相比,足足高出了两级之多!其余诸科就更不用说了,慢慢熬吧,熬到有人退了,没人顶上,或许你就成了一名从九品的芝麻官了。这个时间说不准,一年,两年,十年者都有之。没有关系,想凭诸科做官,还是很难的。
今时不同往日,这老头听闻这次恩科,当今天子高兴之下,全都赐了进士出身,还重用了算学科的所有中士者,立即授了九品官身,这让老头看到了希望。他决定下科报考明经科,好歹也弄个小官当当,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无奈他租的房子涨价太快,老妻天天怨他不事劳作,连家都不曾安顿好。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出来寻了份工作,恰巧看到福利院招蒙学先生,他自认为一手字还是写得不错的,经义也颇通晓,便前来自荐。周芷若看他老实本分,便让他做了这蒙学先生,每日上下午前来授课,薪金五贯钱一月。
这老头听差了,以为是年薪五贯,也算是比较满意。毕竟蒙学先生工钱都不高,若是学生遵守师道,记得恩师,出人头地之后,逢年过节前来拜见一番,才算是有点收入。不然大多是一月半贯钱,能有一年五贯钱,也算是可以了。
但当老头领了第一月工资的时候,吓傻了眼,以为东家给错了。周芷若把先前他签署的契约拿出来给他一看,这老头才发现是月薪五贯钱。这下他算是死心塌地在福利院当起了蒙学先生,就连科考做官的心思都淡了许多。毕竟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一月俸禄也不过是十贯钱,在还是在陆承启改革俸禄之前才有的,现在也只有五贯钱。既然工资堪比一个从九品小官了,除了没甚么地位,与那芝麻官又有什么差别?这老头算是安了心,老老实实做起了蒙学先生来。
只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老头还是放不下心思,要去做官的念头依然还在,这也不是一两天能扭转的观念。
老头一进门,看见周芷若来了,立即施礼道:“老朽不知东家到来,有所怠慢,还望东家见谅。”这老头眼力不差,早就看出周芷若非富即贵(一个月能请得起五贯钱的蒙学先生,当然是非富即贵了),其淡然的气质,雍容华贵之气,就连老头都能窥得一二。老头见识不广,倒不曾知晓长安城中还有这般人家。
这老头老眼昏花,老半天才瞧见陆承启,他走上前,施礼道:“这位想必也是东家了,老朽……”
陆承启知道他要行礼,连忙拉住他,说道:“老丈无须多礼,我有些话要对你说,请随我来。”那些孩童都舍不得这个与他们极为亲热的邻家大哥哥,好在王彦宸提着蜜饯、果子回转,才哄的这帮孩童转移了注意力。
老头随着陆承启走向庭院深处,陆承启随口问道:“不知老丈,高姓大名?”
老头恭恭敬敬地说道:“免贵姓褚,名葛楠。”
陆承启“哦”了一声,渐渐和他聊了开来,听闻他屡次科举不中,陆承启也是有点讶异,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问道:“我要褚先生私下密谈,只是想告诉先生一个道理,教育为先。孔圣人曾说,‘有教无类’,先生饱读诗书,应该明白这句话吧?”
褚葛楠点了点头,陆承启继续说道:“这些孩童都不易,我不会让他们缺衣少食,可他们心里面的伤,却不是一时半会能修补好的。我希望通过学习经典,能让他们做回一个正常人。先生可明白我的苦衷?”
褚葛楠老眼昏花,这才发现陆承启的紫袍上面,隐隐绣着一条金龙。他倏地想起,当今世上还有谁敢穿紫袍,还要在紫袍上面绣着金龙?除了当今圣上,谁敢这般大胆?褚老头当即吓得差点瘫倒在地,结结巴巴地说道:“老朽不知陛下亲临,不识龙颜,当真罪该万死!”
陆承启愕然,随机看到自己服饰,也释然了。他连忙扶起褚葛楠,说道:“老夫子不必如此,朕还需要你替朕好好教育这些孩童。”
褚葛楠这才想起,陆承启既然是当今圣上,那周芷若不就是……突然,他悟了,怪不得他一直思索题牌匾的周延华是谁,好似又在哪里听过,现在想来,那不就是当今国丈吗!他恨不得拍自己的脑袋瓜子,为何这般后知后觉。
陆承启苦笑道:“朕本来不想表露身份,既然是你自己看出来的,那就无妨了。只是不得随意张扬出去,这个福利院是朕一手督办的,你知道就行了,不得说出去。朕只想为大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褚葛楠喃喃地说道:“陛下是好皇帝啊……”
陆承启哭笑不得,不得不摆出皇帝的架子,对褚葛楠命令了一番。褚葛楠还乐滋滋地一个劲应是,末了还跟着陆承启后面,大赞什么“尧舜禹汤”,陆承启还道他是韦小宝前身。
好在快要上早课了,这些孩童都很自觉地进入教室,奶声奶气,却又非常认真地跟着褚葛楠念起之乎者也来,听得陆承启和周芷若一阵莞尔。
他们又驻足观察了一会,才双双并肩走回皇宫。期间,陆承启突然说道:“单单一个福利院还是不够,我还想办一个施药局,无钱医病者可去;还想办一个养济院,贫而无依者,老弱病残者可进……只是,还是要辛苦娘子你了……”
待走到坊间的时候,周芷若才突然小声地说道:“相公,你这般喜欢小孩子,我们生一个好不好?”说罢,她好似顽童一般跳开了,丢下银铃般的笑声。
看着周芷若那淡扫娥眉眼含春,脸若桃花白若雪,陆承启也不禁一阵心动,那瞬间他还真的被电到了……
;




大顺皇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诸市
(翻查史料不容易啊,求个收藏推荐!)
“不可以化身禽兽啊,她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萝莉!”陆承启一再提醒自己,免得坏了自己的原则。更何况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
陆承启微笑着,走上前去,拦住了正在看首饰的周芷若,一副亲呢状,害得周芷若原本白皙的脸庞,倏地红润了起来,挣脱了陆承启作怪的大手,嗔道:“你这人,还是在大街上,这般作弄,叫我如何见人?”
陆承启也知道,大顺虽说民风开放,比之明清更是没什么礼防。可当街亲呢,却也不是常见。好在周芷若早已十五而笄,即是行过及笄之礼了,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发式不同,可以看出一个女子是否订婚。
这间小店是专门卖首饰的,店主人乃是一个中年男子,见他们衣饰华贵,得知是大户人家,见他们的模样,又似小夫妻,自然不去煞那个风景。
周芷若却羞得没脸见人,也没问价钱,拿起了首饰便跑了出去。御前侍卫可不敢跟丢了,连忙有人追了上去。而陆承启却是身无分文,满脸尴尬地看着首饰行的老板,哂笑道:“掌柜的,你且等等,我去叫人付钱……”
他知道王彦宸是在外面的,尚未走出首饰行的店门,就大声叫道:“王彦宸,进来!”
王彦宸听闻陆承启叫唤,连忙走进了首饰行,问道:“公子,有什么吩咐?”
陆承启尴尬地说道:“掌柜的,刚刚那件首饰多少钱?”
首饰行的老板有点惊讶,用得起带刀护卫的,绝对是官绅人家,而且不是大官不敢这般张扬。他原本还想抬高点价格,好赚多一些,现在已经没了那心思。做生意的人,眼睛都很毒,看得出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只听首饰行老板老老实实地说道:“先前那位小娘子拿走那件簪子,乃是银混金打造的,金银值价三贯钱,工匠和小店加收一贯钱,盛惠四贯钱。”
陆承启点了点头,对王彦宸说道:“给掌柜的五贯钱,本公子觉得那簪子匠心独具,特地赏那工匠一贯钱,掌柜的不介意吧?”
有钱赚,谁介意这个?原本首饰行老板只打算再赚百文钱而已,却不料陆承启实在大方,一开口就赏了一贯钱,实在太出意料之外。他恭恭敬敬地把陆承启送出店门,还陪笑道希望陆承启下次再次光临。这可是活的财神爷啊,怎么能不欢迎?
出了店门,王彦宸才苦笑道:“公子,你再不带钱银出来,小的俸禄都不够你花了。小的还有一大帮子要养活,公子,你看是不是得加一下俸禄?”
陆承启毫不停步,笑骂道:“你这滑头,挖空心思想涨俸禄啊?本公子告诉你,门都没有!回头本公子自然会把你垫付的钱银一一补上,你就别再喊穷了。”
王彦宸小伎俩得逞,志得意满地陪着陆承启逛了起来。走了许久,陆承启才发现,自己的娘子跟丢了,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王彦宸,你是不是故意带本公子绕路啊,怎么走了这么久,还见不到我娘子?”
王彦宸立即喊冤起来:“公子啊,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啊,小的绝对没有这个心思。可能是夫人走得太快,走在了前面罢了,只要再追上去一点,肯定能看见的。”
1...313233343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