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里面,说的就是心理战。要是从心理上已经把敌人打败了,那结果不言而喻。
历史上,这样的战例有很多。如楚汉争雄之时,项羽军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其时汉军元帅韩信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一夜,汉军中传出楚地民歌,把项羽吓得够呛,以为手下士卒尽归于汉。于是一代楚霸王,因为这样简单的心理战,心里面的防线已经被击破。从而放弃固守,开始突围。结果被追至乌江边,不得已而拔剑自刎。
当然了,飞鱼帮所用的心理战,没有这么妙到巅毫,于毫无预兆的时候,击溃你的心理防线。飞鱼帮用的心理战极其简单,那就是实力碾压。
当青龙帮的喽啰,看见比己方多出这么多战船的敌人,便立时没了拼命的勇气。这也能解释了,还能一拼的青龙帮,为何不到一个时辰,手下千余喽啰,给飞鱼帮或杀或俘,朱全垨不得不悄然逃窜。
带出这样的喽啰,还有什么资格,在这一支平均身高在五尺三寸的禁军面前,有任何的优越感?朱全垨第一次觉得,自己乃是井底之蛙。
正当他自哀自怨,满怀伤感之际,那一支禁军,已经走到他面前,不足十丈远了。明晃晃的火把,直把周遭照得明亮一片,直让朱全垨一伙暴露在火光之下,任何动作都无所遁形。
见得他们果真没有带兵器,卢尘洹挤开身前的亲兵,颇有气势地出场了。他扫了一眼这帮乌合之众,然后目光定在朱全垨身上,心中暗赞道:“好一条汉子!”
不得不说,朱全垨的卖相真不错,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庞,配上一脸长髯,活脱脱一个再世关羽的模样。加上虬扎的肌肉,六尺有余的身高,显得孔武有力。这形象,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所以朱全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美男子一个。
朱全垨也打量起眼前这个胖子来,看似肥胖的身躯,脚步却异常扎实。都是习武之人,朱全垨自然看得出,这胖子的武艺是很不错的。
古代将军,大多是胖子。在古人看来,胖子大多孔武有力。在冷兵器时期,主将的勇猛,往往能激发士卒的战斗力。所以卢尘洹能这么快升官,这副身形也给他加了不少分。
卢尘洹心中对朱全垨有了一定的好感,琢磨了一下,开口说道:“你可是青龙帮帮主,朱全垨?”
要是别人这般问,朱全垨就直接说“是”了。但见到这么齐整的禁军之后,朱全垨不知不觉之中,性子收敛了不少。见卢胖子这么一问,立即拱手回答道:“青龙帮自被翻江龙打败之后,世上再无青龙帮。在下正是朱全垨,此际被飞鱼帮赶得走投无路,特来请降。”
卢尘洹闻言,点了点头。青龙帮战败的消息,他也收到了。自是想不到,居然会有水贼主动来降,难道水贼的眼光,已经厉害至此了吗?(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九十二章:暂且留下
卢尘洹在思索着,可他这副模样,让朱全垨看得心中颇为忐忑,也不知道这胖子心中是怎么想的。←頂點小說,x.
过得好一会儿,卢尘洹总算回过神来,这几日为如何攻打水贼,耗费不少心神的他,感官已经有些迟钝了。刚刚在睡梦中被亲兵叫醒,已经很疲惫的他,差点想拔刀杀人。
可当他听到,有水贼来归降,还是青龙帮的大当家的时候,卢胖子心中的怒意,突然消失了。别人可能不清楚朱全垨来归降的意义,但作为一个政治触觉极其敏锐的人来说,卢胖子知道,打开梁山水泊的第一把钥匙,来了。
朱全垨此人,先前有案底在身,海捕文书至今还在悬赏榜上。再加上他是梁山水泊中颇有势力的青龙帮帮主,更是再适合不过了。他归顺朝廷,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只要你肯投降,朝廷既往不咎。你看看,连青龙帮帮主都被赦免了,他前面还杀了人!剩下那些梁山水泊中的水贼,抵抗之心是不是减少了许多?
有道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减少了抵抗,自然能吸纳不少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而从贼的破产农户。其余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体上都能接受他的投降。
不过,这么大的一件事,卢尘洹其实是没有权力自行决定的。这就得说说大顺有些坑爹的兵权制度了。和对应的宋代一样,因前朝武人作乱,致使胡人夺了中原江山,太祖一向忌惮武人。虽说他也是武人出身。与正史上巧合。太祖也弄出了一个枢密院。实行调兵权和领兵权的分离。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一个大将领军出征,他只有军事上的话事权,至于是否接受敌人的投降,却没有决定权!更要命的是,只要是有关政治的事情,你这个领兵大将。什么意见都不能提,你只要好好领着兵打仗就行了。换句话来说,便是军政分离。
这样的制度,已经有分工的雏形了。可问题在于,太祖没有那个眼界啊,他只是规定了领军大将不能这么做,那么做,却没有告诉他,自己要派谁来做。于是乎,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必须要上奏折请示。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等到皇帝送来旨意。估计在外的军队,早就尸骸无存了。古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有事急从权之说。可太祖的硬性规定,害死不少人。虽说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大将拥兵自重,但凡事怕过头,一件好事过了头,也会变成坏事的。
再说了,哪怕皇帝旨意来得够快,可皇帝他不清楚战场的真正形势啊,一旦判断错误,这个领兵大将,是依照自己的判断,带着士卒赢得胜利,犯下违抗圣旨之罪;还是遵从旨意,兵败身死?
反正自大顺立朝以来,这个制度,坑惨了不少有才华的大将。一旦皇帝旨意来了,遵从也不是,不遵从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处于优势方还好,最坏亦不过是错过了一场打胜仗罢了。要是处于劣势方,那便自求多福吧。
这也是为何,短短几十年间,辽国便把曾经天下雄师的大顺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自文宗之后,又有哪个皇帝,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凡事最怕外行领导内行,皇帝不懂兵事,而指手划脚的,不败才是怪事咧!
卢胖子心中还是感激陆承启的,这个小皇帝看似年幼,办事起来,却能设身处地,为臣子着想。这次出征,陆承启把一切该给的权力都给卢胖子了,因为陆承启只要一个能让他体面的结果,起码这次大规模剿匪,不是一场闹剧,而是真真切切地为大顺肃清了匪患。
正是因为如此,卢胖子的压力才更大。思索了良久,卢尘洹总算开腔了:“本将虽是主帅,可尔等请降一事,尚需奏报陛下,得到应允方可。不如这般,尔等暂且留在此地,待得陛下旨意下达,才另作打算,如何?”
亲兵很少见卢胖子这么客气跟一个人讲话,对方还是一个水贼头头而已,无不大跌眼镜。
朱全垨更是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将军抬爱,折煞在下。在下不过一绿林,哪能担得起将军这般客气?在下这五十八人,任由将军调遣,却无怨言,以示我等诚意。”
卢胖子的点兵能力不错,这也是想做一个领兵大将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俗语都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见点兵能力,是一个将军必备的技能。
数了一遍朱全垨这些人,卢胖子就纳闷了:“五十六人?可你们这只有四十一人啊!”
朱全垨解释道:“将军,剩下的都在车船上……”
听得“车船”二字,卢尘洹被胖肉挤得显小的眼睛,突然瞪大了:“你们还有车船?在哪里,有多少艘?”
朱全垨叹息了一声:“只有一艘……”朱全垨也知道,该来的一日还是要来的。既然想要求得朝廷庇护,那这艘车船,便是投名状了。
听了朱全垨这句话,卢胖子也没有了兴致。一艘车船,能有什么作为?从希望变成失望,不过眨眼时间罢了。卢胖子有些丧气地说道:“罢了,罢了。来人,找些熟悉控舟之士,去看守那车船吧。顺便把船上的人,都带回来看好,等着陛下旨意。”
说罢这话,卢胖子又转头对朱全垨说道:“尔等需得再等几日了,本将这便写奏折,以飞马急报,送达京城。”
朱全垨有些惊恐,不知道为何这胖子对他这么好。朱全垨也不笨,只是懒得想东西而已。卢胖子的态度,总让他有些心惊胆战的。
“算了,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朱全垨狠下心来,跟在卢胖子后面,往禁军大营走去。其余喽啰四十人,也亦步亦趋地跟着。为啥?害怕啊!周围都是真刀实枪的禁军,自己却手无寸铁,除了跟着朱全垨之外,他们还能从哪里获得安全感呢?
朱全垨不知道是,等他们走远了,从他们刚刚站的地方附近,有五六人站了起来。看他们所站的位置,恰好把朱全垨四十一人围成了一个圆圈。能在火光中,都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身形,这些禁军暗哨的能力,可见一斑。(未完待续。)
ps: 谢谢书友明与段的打赏!
大顺皇朝 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
京兆府,长安城中。
雨,还是在持续地下着,似乎看不到停雨的迹象。
雨点打在芭蕉叶上,潇潇声响,如此又一夜。
仁明殿之中,陆承启看着身旁熟睡的可人儿,因为下雨,已经几日未曾出宫了。周芷若这几日,都是派内侍传令,管理着皇庄。不得不说,周芷若实在太有商业天分。陆家已然没落的商道,又被她重新拾了起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陆承启提点的功劳。毕竟来自后世,见多识广,随便一些个主意,再稍稍修改一番,便能赚钱了。每当周芷若以崇拜的眼神看着陆承启的时候,陆承启却十分心虚,怕她看出了什么端倪。按照周芷若的玩笑话,陆承启不做皇帝,单单做一个商人,也能富可敌国。
你还别说,陆承启真的推测过这个可能。但很遗憾的是,陆承启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他不是重生成了皇帝,成为了一个乞丐,虽说大顺科考,没有限制乞丐不能考。但陆承启不识古文,不读四书五经,不读史籍的后世灵魂,又怎么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
科举一道绝了念想,那去经商吧。经商看似简单,可实际行动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本钱。有了本钱,你知道这个时候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不好卖?要是进错货了,那就亏本亏定了。而且,要不是陆承启下旨取消官盐,盐、酒、茶、铁都是官卖的。想要什么酿酒。蒸馏成高度酒再兑水。做梦去吧。粮食都不够吃,你还想酿酒,你咋不上天?你看看你要是没有拿到酒曲,私自酿酒,看不把你以扰乱市场的名义抓起来,关个十年八年的。
再说了,你能想到的简单赚钱途径,古人早就想到了。就是蒸馏酒。正牌历史上的宋代,也是有了的。宋时的蒸馏酒,叫做烧酒,也叫白酒。最早是两浙路开始传出来的,度数高,酒劲也大,约有二三十度那样子,一般人喝不了。烧酒这个叫法,哪怕是后世,也有很多地方保存着。比如广东。大顺对应着正史上的北宋,估摸烧酒什么的。早就发明了出来,已经没你什么事了。
古人喝酒,多数人并不喜欢度数高,酒劲大的烈酒。与后世人们吃饭一样,席间需要喝点什么饮料一样,古人喝酒喝的多是黄酒、果酒一类,度数很低,不易醉人,味道还甜甜的。你弄出一个五六十度的酒,就算给你卖,看你有市场不?
至此,好了,经商也不行,那做一个农民总行了吧?你也别想得太多,虽然大顺此时的自耕农挺多的,约占全部农民的五分之三左右。可一亩良田价格在十几贯钱,要是在长安城近郊,更是高达百多贯钱,即便是在偏远的地方,也要几贯钱。几贯钱是什么概念?一贯钱能兑八百多铜钱,一枚铜钱大约是后世公元二零一五年两三块钱的购买力,算你一亩地五贯钱,四千枚铜钱,就相当于后世八千块钱。你一个刚刚重生的小子,还想买得起田地?
再说了,一亩地也仅仅养的活两三个人而已。要是陆承启不是皇帝,按照大顺先前的农税,十成收三成的收成定额税赋,一亩地产粮两百多斤,你要上交六十多斤。大顺一斤是十六两,也就是说,剩下的不到一百五十斤粮食,你每天能用六七两左右。
计算是很好的,可你买地的钱,到你种出粮食前要吃饭的钱,哪里来?就算这些困难都解决了,你确定你会种地?能一年有两百多斤的粮食收成?即便重生前是农民,也不敢保证,在没有化肥,没有高科技的帮助下,甚至连耕牛都没有的情况下,用极短的时间掌握古代农具,并有所收成啊!
好吧,这样的话,农民也做不成了。要知道,古代农民的地位是很高的!做不成农民,就做工匠吧。可你确定,你真的会古代的技术吗?要知道,这时候是学徒制,也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教授你手艺了,他的饭碗就等于分你一半。你要如同父亲一样伺奉他,直到他百年归老。来自后世,没有尊师重道的你,确定你能这么忍气吞声,为了生存,不管师傅对你的态度多么恶劣,甚至拳打脚踢,你都毫无怨言?忘了告诉你,要是叛出师门,你的声名也就毁了。就算你远走他乡,要是恰巧被人发现的话,你一样也生存不下去。
这下行了,士农工商,全都做不了。重生也是门技术活,重生成乞丐,那是噩梦模式;重生成农民、工匠,那是困难模式;重生成地主富绅,那是简单模式;重生成王公贵族子弟,那是开挂模式;要是像陆承启这么撞大彩,重生成了皇帝,那便是上帝模式了。
陆承启思索到这,不禁有些后怕。在后世接受了所谓的高等教育,在被后世的人视为愚昧无知的古代,要不是身份使然,居然活不下去!
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骇人听闻,而是赤luoluo的现实。辗转反侧的陆承启,无聊到了极致,不知为何,思绪就来到这了。苦笑一声,心道:“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意,老天这么安排,就是要我在这个平行时空,完成汉人错过的历史机会?”
这个念头,陆承启已经泛起了很多次了。没有重生前,他不过是一个小职员,每日为三餐而奔劳。重生后,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一声令下,莫敢不从。陆承启对这种权力,开始有些迷恋,可更多的是敬畏。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地位越高,就越不能有私心。自古以来,有私心的皇帝,下场都挺惨的。崇祯这么敬业,都难免吊死煤山,陆承启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想到这,陆承启望了望身旁的周芷若,心中有无限的爱怜,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也好,为了芷若也好,为了大顺子民也好,为了汉人的未来也好,我没有什么理由退怯。孔老夫子都说了,要每日三省。以后要时刻自我批评,千万不能把大顺,把汉人带入深渊之中。希特勒的例子,还历历在目啊……”
想到这里,陆承启强迫自己入睡,因为明日辰时,他要继续早起锻炼,吃了早餐便要去垂拱殿处理政事的。
殿外雨点,敲打绿瓦。那滴滴答答的声音,杂乱中有天地的韵律。陆承启听着,慢慢的熟睡过去了……(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九十四章:国子监辩道(一)
长安城的清晨,如约而至。◎頂點小說,x.只是烟雨朦胧中,天空仍然黑沉沉一片,如同黄昏一样。
好在皇宫之中,并不在意蜡烛的使用,长明灯都有专门的宫女看着,若是蜡烛熄灭了,她们便要再点燃。这么做,是为了照明,怕皇帝、皇后等皇室中人摔倒。
晚睡的陆承启被周芷若温柔地叫醒,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孩子气地还想再睡一会。周芷若不依不挠地扯着陆承启的耳朵,吐气说道:“陛下……”
这一叫不打紧,登时把陆承启的魂都勾起来了。要知道,早晨男性的生理现象,那是一直坚挺着的。陆承启又是血气方刚,最容易冲动。有这么个美女,软语地对着你的耳朵敏感带吐气,怕是个男人都受不了吧?
陆承启这个纯情男,登时清醒了过来,好不容易才克服了自己邪恶的**,嘴里说道:“行了行了,朕起床还不行吗?”
心中却道:“这小妮子,要是再过段时间,恐怕连我都受不了……”不敢再看周芷若,怕自己把持不住,在宫女的服侍下,匆匆忙忙换了身常服,便往御膳房跑去了。
要是穿着龙衮,跑动是很不容易的。毕竟皇室不像平民百姓,能穿胡裤。胡裤是由于前朝乃是胡人立国,移风易俗,把胡服带入了中原,主要有窄袖短衣和合裆长裤。窄袖短衣便于射箭,合裆长裤便于骑马。民间百姓,因其容易耕作,行动。便把胡服改制。换成汉人的审美。重新定义了胡服。
作为汉人皇帝,自然不能穿胡服,而是要穿正统汉服。而汉服,则以汉代服饰为基准,蝉衣内有中衣、深衣。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
于是,大顺的服饰,既有传统汉服,也有胡服。或者汉胡混穿的。此时,乐人戏子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为扎紧,有人还常戴鸱角帽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等下裳……
但有几种服饰,是禁制没有地位的人穿的,那便是公服。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是朝廷命官的官服。这种公服,主要以颜色区分官员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青墨色,三品官以上用朱色,要是得到皇帝许可,一二品大员也可以用紫色。按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裳的官员,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以示尊贵。
当然了,除了公服以外,皇家服饰,除了皇室中人,其他的穿了,都是逾越的,皆视同造反,要杀头的。包括皇帝的燕居服(即居家穿的服饰),都不允许其他人穿同样的服饰。而皇帝不上早朝,一般不穿龙衮,即龙袍。会穿朱色或者紫色的衣服,既端庄,又威严。外有蝉衣,内有内衣、深衣,后襟呈梯形,两侧衣襟成燕尾状,长长的衣袍把裤子都遮住,只余下一双鞋子在外,腰间则用腰带束起来。
这种衣服,并不会阻碍活动。民间学子所穿儒袍,大多亦是这个样式,不过上面的瑞兽纹案,就不是随便能绣的了。
一阵跑动,是为了锻炼身体。从仁明殿跑到御膳房,足足有几里地。一开始陆承启是坚持不下来的,后面越来越轻松。
运动过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开始用早膳。按照陆承启的要求,早膳挺简单的。主要是由药膳粥,一份虾饺,一份桂花糕,就这三样构成。
用过早膳之后,再休息一刻钟左右,陆承启就要前往他的办公室,垂拱殿了。
不过今日,似乎与平常不同。刚到垂拱殿,还没把那张雕刻着精美游龙的龙椅坐热,便有小黄门请求觐见,说今日乃是国子监辩道的日子,请陆承启遵从自己的旨意,前去观看。
经过小黄门的提醒,陆承启也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只是这几日一忙起政事来,便忘了这茬。既然能偷偷懒,那便把手上的工作丢给内阁吧。
陆承启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出宫吧。”他知道,一旦下达出宫的命令,这些小黄门可得跑断腿了。不仅要通知御前侍卫们,还要通知城防司、监察司、京兆府衙门和城外禁军。这几个地方,都处于不同方向,一个人通知是不可能的。非得几个人骑着马,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通知这些个部门。
自从陆承启遇刺之后,所有人都不敢再大意。要是小皇帝有什么差池,很多人都要倒大霉。
从宣德门出了皇宫,陆承启并没有换衣裳。一袭紫袍,非王公贵族穿不起。再加上一干御前侍卫簇拥着陆承启,就算穿着乞丐服,人家都知道这人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
好在国子监离皇宫不算太远,否则陆承启的出行,非得引起百姓围观不可。
以最快的步行速度,赶到了国子监。这国子监乃是现任工部尚书李诫,奉先帝之命修葺的。花费不过几万贯,便焕然一新。国子监占地不广,仅二十余亩地。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城中,也算得上是豪奢了。
李诫的建筑才华,毋庸置疑,勾檐雕栏,院落布局,台阶石路等细节,都显出大师功力。
国子监祭酒王子傅,已经得到了消息,连同两百余名国子监监生,在大门外列队欢迎。陆承启记得这个王子傅,乃是一个老顽固,先前还因为蹴鞠福彩的事情,和他有过激烈的思想争锋。
不过,君子和而不同,两人虽然意见不同,但不影响陆承启对王子傅的重用。这老头能以七十七岁的高龄,仍然占据着国子监祭酒的位置,可见他的经义功底,是多么的深厚。虽说他对经义的理解,不一定全对,可谁又能保证,自己悟通的经义是全对的呢?王子傅的专业能力,是受到认可的,说明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九十五章:国子监辩道(二)
王子傅穿着官服,站在前排,毕恭毕敬地迎接着陆承启,似乎完全忘了先前的不快。@頂@点@小@说,x.是了,在朝堂之上,这小老头也曾附和御史中丞李然,来排挤一些官员。好在陆承启大度,没有跟他计较。
再说了,传统儒家讲究礼制,天地君亲师,都是要尊重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学士,王子傅又怎么敢记恨皇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