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以各州地的一应政权换军权,以财权换军队。
也就是说,既然周国已亡,新君在位,那么各地的统治权就有了商榷的余地。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柴荣分封的节度使,未必在百里无忌这能得到承认。
但如果能将军权交回,那么所得到的补偿就是百里无忌将出具分封诏书。证实他们的节度身份,使得这些“土皇帝”能安心地睡觉。不必再担心有一天朝廷收回他们的分封之地。
毕竟,明军的战力强大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仅凭他们的杂牌军对抗,恐怕是以卵击石。
而王朴的下一步“以钱买权”更使得他们不必心痛所遭受的损失,那就是凡依诏交出军队的节镇,将得到相应军队人数的免税期,以军队人数不同,免税期分别为三、六、九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百里无忌审阅之后,同意王朴所奏,并令王朴全权办理该项事宜,唯一有改变之处是,百里无忌册封的官职,不再以“节度使”的官名,而是称之为“巡抚使”。
王朴的办事能力确实精干。
数个月后,除了潞州的昭义节使李筠,所有节度使都响应百里无忌的诏令,交出军队,接受百里无忌的册封令,所涉及军队达到十三万余人。
百里无忌派人将这些军队遴选,精壮者做为丁壮补充进御林军和新军,其余的一律解散为民,有家者归家,无家者分与田地,分散于明国各州县。
可百里无忌没有想到,自己还没决定怎么对付潞州的这颗钉子,李筠自己做出了选择,他起兵造反了。
李筠借柴宗训的名义,声言自己身受郭氏大恩,要复周国。
于是,百里无忌立即做出决定,武力拔除李筠这颗钉子。
其实百里无忌对李筠此人感觉不恶,李筠当初北逃时被赵匡胤在黄河擒获,关押在开封,还是百里无忌入主开封后,将其放回潞州。
如今李筠不知感恩,反而与自己做对,正好百里无忌需要有个人杀鸡警猴,李筠便成了不二人选。
百里无忌将此事交给了徐守仁,因为徐守仁掌控着三万铁骑兵。
而金陵府至原周国各州府的官道已经畅通无阻,至潞州勘乱不过数日行程。
十日后,徐守仁率三万铁骑兵和五千百里无忌抽调的御林军合围潞州。
仅用了一天时间,击溃李筠号称六万昭义军,并顺势攻破潞州,活捉了李筠。
李筠此人,可算作是个忠臣,忠诚于郭威、柴荣,因为二人与他有提携之恩。
但若说人品却不咋滴,他坚持不交出军队之意其实很简单,待价而沽。
其实李筠心中还是有着以前节镇作乱的心思。
他认为既然郭威、柴荣死了,那么他就可以依仗昭州军建立自己的势力,至少能做个“土皇帝”,百里无忌的诏令直接击碎了他的幻想,所以,他不得不叛。(未完待续)





代周 第十八章
说到底,还是一种军阀思维,占地为王的思想在作怪,与之对应的还有赵匡胤,赵匡胤人也不坏,当初也是因为柴荣一死,想取周而代立,被百里无忌迅速合围,而以失败告终。
原有的历史中,赵匡胤也一样善待柴家子氏。他篡位之后,曾经秘密设下一个誓碑,上面有两条死誓,是留子孙们的。
头一条就是不允许后人擅杀柴家子孙,即使柴家人犯了谋逆罪,也只能诛及其身,不得罪其族。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风闻言事者。并说子孙敢违此誓者不得善终!
所以,篡位代立与情感无关。
但最后从柴荣几个儿子莫明其妙的死因来看,赵匡胤不过是说说罢了,当不得真,或许是赵匡胤当真了,可他的弟弟赵光义并没有当真。
赵匡胤“欺他寡妇与孤儿”,有负柴荣对他的信任。
不过皇权的争夺总是这样,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
如果没有百里无忌的明国,如果上天不是天嫉英才,让柴荣多活个二十年,赵匡胤到死也不过是个节度使而已,混好的话弄个空头王当当,也就如此了。
但历史不允许假设,柴荣已经死了,七岁的柴家小儿能担当得起统一大业吗?当然谁也不敢说柴宗训长大之后就不如他老爹柴荣,但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
正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既然柴荣死了,自己就应该当仁不让,取而代之。或许这就是赵匡胤当时最切实的想法。
当然如果赵匡胤不是四十九岁死了,让其多活二十年,甚至只要十年。或许赵光义就无法继位,历史也得重写。
可李筠不如赵光义,更不如赵匡胤。不说李筠已经年老到快要追随柴荣而去的地步,就说真要取而代之。凭他那几万杂牌军又何以服众?
何况如今百里无忌以明国数十万大军君临天下,连雄心勃勃的赵匡胤也退避三舍,去了逻些城安心当他的大王去了,又岂是他李筠一镇之力所能对抗的?
李筠虽然被擒获,却没有被押解金陵府。
百里无忌不想面对他,因为百里无忌知道,若是见了李筠,说不定自己就又会心软。百里无忌外表的铁血冷漠,掩饰不了内心的仁慈,他总想与人一条活路,希望天下能人人有活路,自然,也能让他自己有活路。
只有逼到他走投无路时,那么百里无忌才会真正地铁血冷漠起来。
而现在,李筠显然触犯到了百里无忌的逆鳞,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筠给原周国的各个节镇起了一个坏头。所以,百里无忌接获徐守仁战报之后,仅朱批两个字——审、斩。
审乃公审。斩为立斩。
以其头颅震慑那些对龙椅有贪念的一众宿小。
李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被百里无忌亲自下旨砍下脑袋的周国遗臣,从此之后,百里无忌对原周国旧臣的态度主要还是怀柔。
除非是象李筠一样造反谋乱,否则百里无忌绝没有杀任何一人的打算。
或许是李筠的被杀震慑了一众宿小,又或者是明军实在太过强大,已经被收去了军队的各节镇,不现在应该叫巡抚了,他们再没有一丝异常举动,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大明国终于显现出安定平和的迹象,南北百姓因为联姻而亲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安乐,人只要一安乐。心情自然变好,心情一好,一切纠纷都变得可以商量。
正是在这种齐乐融融的氛围下,明国经济的巨轮再次向前转动,而且越转越快。
明国虽然处于国库衰竭期,但正如人的肚皮,一旦已经被撑大过,就算饿得它前胸贴后背,只要一开始吃东西,就会迅速回复。
明国的经济也正是如此,一旦将战争状态切换回经济民生,发展起来,那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光复十三年八月。
秋高气爽之时,百里无忌终于要嫁女儿了。
越国公主百里忆韵已经年满二十岁,虽然百里无忌还想再留她在身边呆上几年,但以这个时代的惯例,越国公主已经属于大龄女青年了。
百里无忌经过仔细的遴选,终于将准驸马的目标确定在四人身上。
那就是当初百里无忌在金陵学府演讲时,“为难”百里无忌的学子郭廷谓、沈韬文二人,还有后起之秀当初在府州以北一战成名的蒋延嗣、朱贵超二人。
百里无忌框选了这四人作为备选,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了自己的女儿,毕竟百里无忌有着后世的认识,不想让女儿受委屈。
其实依百里无忌的内心来说,比较中意蒋延嗣,此人忠诚义气,甚合百里无忌的心意。
可最后,四人中被百里忆韵看中的竟是郭廷谓。
这让百里无忌不禁大跌眼镜,在百里无忌眼中,郭廷谓就是一个二货,敢在学府中顶撞为难当今圣上的人,不是二货又是什么?
虽然百里无忌也欣赏其对北伐征辽的策略见解,但心中还是不喜欢这个太过鲁莽的生员。
但既然女儿已经决定,人选又是自己框选,百里无忌便也不再有疑义。
于是,中秋节的这一天,明国唯一的公主越国公主下嫁了。
百里无忌为彰现对公主的宠爱,特地下旨天下大赦,只要不是死囚或以杀人越货罪收监者,一律赦免。
同时,百里无忌下旨,加授郭廷谓为加授昭武将军,调任御林军为西厢都指挥使,统辖二万御林军。
公主大婚之日,百里义、百里康、徐守仁等人齐齐聚在金陵府,连一直服孝的孙仕旭终于出关了。
这大喜的日子里,在越国公主乘轿离开之时,百里无忌竟有一些难受。
他舍不得女儿出嫁,心中竟泛起阵阵的酸楚,甚至连眼眶也红了起来。
虽然高蓉蓉等二后二妃皆已经哭成泪水,但见百里无忌这副模样,都不禁暗暗偷笑,私下取笑起百里无忌来。
百里无忌知道自己失态,但却不想掩饰。(未完待续)




代周 第十九章
也许天下做父亲的,遭遇女儿出嫁那天,都会是同样的心情吧。
等公主出宫之后,百里无忌并未去送,他将后妃们赶出御书房,只留下自己在房内独自浅酌。
直到百里义四人左等右等不见百里无忌露面,便结伴一起入宫觐见。
百里无忌能拒绝后妃的劝慰,却无法拒绝这四个发小的哄闹。
也正是这四人齐聚,让百里无忌原本失落的心开始高兴起来。
而这四人本就是想逗乐百里无忌,自然海阔天空地胡乱攀扯起来。
四人中唯有孙仕旭略微有些拘谨,刚刚从父亲亡故的悲痛中走出来,一时间还没有适应这种欢闹的场面。
这五人凑在一起,加起来都有两百多岁了,可一旦畅谈起来,那就如同一群孩子,他们似乎回到了年少时在江陵府偷鸡摸狗、做弄为富不仁之徒的情景中,一发不可收拾。
在气氛越来越不可控制的时候,百里义变本加厉地提议饮酒助兴。
百里无忌原本独饮的一壶醉仙酒早已在四人一进门时,被百里义一口牛饮吸干了。
百里无忌此时也来了兴致,传令近侍取酒。
这一取就是一坛。
这坛醉仙酒,就是蜀广政六年(943年)也就是孟昶为蜀帝时,女儿百里忆韵出生时,百里无忌在潭州王府埋下的三坛酒之一。
后来百里无忌建立明国,迁都金陵府,才令人挖出来,移至金陵府皇宫再次埋入。
今日女儿出嫁,百里无忌失落之余,令人挖出一坛。方才独饮的酒就是出自此坛。
一坛十斤的醉仙酒,在这个时刻似乎并不多。
五个发小难得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叹不尽的感慨。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五人皆已为人父,这话头从今日越国公主出嫁瞬间转到了各自有几个子女之事上。
这一番盘点下来。
以百里康所出最多。这厮自从去了高丽,一呆就是十来年,天天与高丽那对同胞姐妹厮混,竟生了三子五女,不可谓不倨功至伟。
而百里义咋咋乎乎、大大咧咧,在辽国与耶律撒剌苟合生了一子,之后二人分隔千里,哪有再生育的可能。这与百里无忌子嗣不多的原因有些类似。
正因为这么多年连年征战,百里无忌处于hou宫与后妃恩爱的机会不多,所以子嗣也就百里忆韵和百里靖北二人。
而徐守仁率先从东瀛回来之后,在小翠的刻意努力下,竟连生两个,一男一女凑了个好字。
孙光宪则是先生一子,再一鸣惊人来了对龙凤胎,实属后来者居上。
五人插诨打科之中,一坛酒瞬间去了一半。
但也正因如此,大家的酒意开始泛滥起来。
说话开始不着边际。百里义对徐守仁的随口一句“若卢神医在,大郎想必绝不止一子一女两个子嗣……”让场面突然为之一静。
这话已经触及了百里无忌深藏多年的痛。
自从卢诗出走之后,多几年还处在百里无忌所派侍卫的视野之内。后来突然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之后,无论派多少人搜索,都无所得。
起初百里无忌暴跳如雷,之后也渐渐认命。
但这关于卢诗韵的话题被众人当作忌讳,避而不谈,逐渐消失,仿佛卢诗韵此人从未出现过。
当徐守仁从徐世铭手中接手军情院后,放在第一位的一件事。就是寻找卢诗韵的下落。
可经过一年时间的寻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一无所获,卢诗韵就象空气一般。消失地无影无踪。
而如今百里义脱口而出的这一句,一下子将所有人的酒意惊醒了。
四人皆低头不语,只是用眼光偷偷地瞄向百里无忌,尤以百里义为最,他都已经做好准备,迎接百里无忌的勃然大怒。
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百里无忌却仅仅再次举杯饮尽了一杯酒,面色如古井无波,丝毫看不出异样。
在众人的偷瞄下,百里无忌淡淡地说道:“事情过去了十多年了,勿须再提。”
如蒙大赦的四人,赶紧再次热乎起来,纷纷相互劝酒。
可酒一喝,总需要有个话题。
徐守仁适时提起了明国之外,硕果仅存的国度——大理国。
这一话题顿时引起了众人共同的兴趣。
而尤以百里义最为兴奋,孙仕旭最为饥渴。
百里义的兴奋在于,大理国很有可能是明国最后一个要征服的国度,明国现在已经统一了所有目光能及之地,也就这个西南边陲的大理国,还有能让百里义再次领兵出征的可能。
百里义不能不兴奋,他做为明*职最高的将领,虽然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不管从战功还是统帅能力,他都无法与云扬等人相比,而如今征讨大理国,无疑是他争取赶超运气等人最后的机会。
孙仕旭的饥渴更容易理解,在东瀛十数年,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甚至连老父亲亡故的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上,说起功劳,四人之中无人能比,但对于孙仕旭去东瀛之后才建立的明国来说,孙仕旭的名字根本不在臣民的视野中。
孙仕旭也是个不甘寂寞之人,他无论如何,也要在明*队中争取他的一席之地。
百里无忌愕然地看着这四个跃跃欲试的中年人,有喷血地冲动。
自己听从王朴的建议,准备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计策,使大理国内乱,等明国国力恢复之后,再一举拿下。
但看到眼前这四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百里无忌不觉得地渐渐冲动起来。
百里无忌想,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
明国经过这一年的恢复,真要征讨大理国,也能勉力为之。
眼前这四人如此热衷于兵事,作为他们的兄弟,不如就成全了他们。
也许,这是他们解下兵权前,自己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了。
百里无忌趁着酒意,开始向四人说起孙光宪时禀奏的建议,也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打算。
那就是四海平定之后的明国,再无领兵的都指挥使。(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章
日常领兵的最高指挥官仅限于指挥使,也就是说,明国以后,真正领兵的最高军官是指挥使,所统率的兵马按如今编制也就六千人左右。
再无历朝历代那种一人统率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大将军。
当百里无忌一边饮酒一边“泄露”着本不应该现在吐露的心中策略,所引起的是马里义四人的目瞪口呆。
只有孙仕旭稍有思想准备,因为孙仕旭跪在其亡父墓前时,百里无忌曾经与他说起过孙光宪临终前的建议。
而百里无忌心中并不是不相信眼前这四位兄弟,但真要在明国推行此政策军规,只能委屈这四位必小了,只有让这四人做出表率,才能顺利地将这军规推行下去。
也许百里无忌并不是因为酒醉,而是趁着今日五人齐聚,特意吐露心声。
都说酒后吐真言,只要不是烂醉不醒,酒醉之人的脑袋反而出奇的清醒。
听着百里无忌娓娓而谈的四人,自然就是这脑袋清醒的人。
一阵沉默之后,孙仕旭首先表态只要让他打完最后这征讨大理的一仗,他愿意听从百里无忌的安排。
第二个静态的是徐守仁,他现在并不在军中,军情院做为皇帝的特务机构,只要编制不在军中,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唯一需要移交的就是三万铁骑兵。
百里康嘻笑着,他早在百里无忌巴东起兵拿下庆州时就说过,他的心愿只是能和面前的这些人一起生活,并无多大的野望,就算百里无忌不提此事,明国平定四海之后,他也打算向百里无忌辞去官职。
在百里康看来。位高权重的官职,远不如做个富家翁,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来得有意思。
只有百里义呐呐不知道如何表述。
百里无忌谅解地看着百里义。他知道百里义此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领兵征战沙场。
百里无忌甚至可以为百里义破例,纵然因此而遭受大一些的阻力也在所不惜。
毕竟。这数十年的交情相比于任何东西,都显得沉甸甸的,对百里无忌来说,江山可以再打,象眼前中人这样的兄弟此生却再也不可能有了。
百里无忌微笑着开口道:“阿义……。”
却不想百里义也在此时突然开口,百里无忌体谅地笑笑,示意百里义先说。
而百里义涨红着脸,呐呐地说出了他的建议。令在场所有人瞠目张口,忍俊不禁。
百里义吞吞吐吐地说道:“大郎,你知道我最想的就是带兵,除了带兵,我什么都不会,不象阿义、阿康,他们都随大郎学文识字……。”
百里无忌笑着打断百里义的话语:“这我都知道,你直接说,你有什么想法就是。”
百里义“嗝”地一声打了个酒嗝,他的脸更红。鼓足勇气再次说道:“我……我想……我是说能不能到时让我去新军当个指挥使……。”
百里义的囧迫引得在场众人愣了半晌,方才暴发出哄然大笑。
堂堂明国从二品奉国将军,明国官衔最高的军事将领。居然要屈尊去担任一个统率六千人的指挥使,这说出去岂不笑掉人的大牙?这丢得不单是百里义的脸,更丢明国的脸百里无忌的脸。
如果换个人,百里无忌势必会勃然大怒,但百里义的性格,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百里义能考虑到这些,那他就不是百里义了。
好不容易,百里无忌收住了笑声。他安慰百里义道:“阿义不必担心,若你真是不舍军旅生涯。我可以让你统率御林军,还有你们。如果心中也有不舍,八万御林军就是你们的归宿。”
其实百里无忌心中也已经为这班发小们做好了准备,御林军做为皇帝的亲卫军,归于百里无忌直辖,这是百里无忌为百里义等人留下的最后一块“自留田”。
虽然在百里无忌心中,未来的御林军也会执行新军的军规,但至少在这些年,御林军还是能保持原状,也许再有个二十年,哪怕象百里义这种视军队为家的军旅狂人,也不得不在年岁面前低头。
百里义闻言咧大嘴笑了,徐守仁、孙仕旭也笑了,唯独百里康没笑。
百里无忌知道百里康的心意,他一面希望与大家同聚,生活在一起,又想念远在高丽的两个妻子和孩子。
百里无忌制止了百里义三人的笑声,他开口安慰百里康道:“阿康,不必太过思念,待平定大理之后,我可令彭晓将几个侄子接来金陵,让你一享天伦之乐。”
百里康淡淡地应道:“大郎有心了。我只是觉得有些累,这么多年了,刀光剑影,沙场搏杀,我希望此战之后,我们能过些安乐日子。”
百里无忌挥挥手笑骂道:“阿康不必扮隐士,你小子发起狠来,可绝对不比这几位逊色。”
百里康正色道:“大郎,你知道我意不在当多大官,发多大财……。”
百里无忌拦住百里康的话道:“我知道,我们都知道,你小子不就想老婆孩子热坑头么?这样,到时我在金陵府为你盖个府邸,上书——明国隐士府如何?”
百里无忌的调侃令起了众人的哄笑。
在哄笑声中,百里康终于端不住架子,与众人拨打一处。
欢乐中的时间过得很快,大家闹累了,竟忘记了继续饮酒,早先已经有了的酒意渐渐地发散掉了,热闹之后冷静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讨论起对大理国的作战方案。
大理国不大不小,少量出兵达不到气势,也起不了一战定乾坤的目的。但大量出兵又不切明国现在的实际。
虽说经历了这几年的战争,民众对朝廷的信心已经到达了至高点,但明国如果再尽全力攻灭大理,势必拖慢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这是百里无忌不愿意看到的。
大理国与辽国和阻卜不同,它基本属于对明国没有太大直接威胁的一种。
不象辽国和阻卜,它们的存在就如同悬在明国头上的一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批的骑兵会席卷明国的整个北部。(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一章
所以百里无忌需要尽全国之力也要解除这两国的威胁。
大理国这些年却是没有经历战乱,虽然当叔叔的抢了亲侄子的皇位,开创了大理皇帝禅位做和尚的先例,但国内并没有因此而暴发内战。
可以说,这时的大理国是富饶的,这对于明国现在囧迫的财政来说,无疑是一块肥肉,令百里无忌“垂涎欲滴”。
1...16416516616716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