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这极大地抑止了百里康的成就。
但百里康毕竟不是个真正的隐士,当年百里无忌以突然袭击方式攻灭马楚时,百里康在湘乡、醴陵之间,以寡击众,完胜静江军。一战闻名天下,自此被列入明国名将之列。
此战充分说明了百里无忌对百里康的判断是正确的。百里康的才能远在他所展现的表象之上,这也是百里无忌选择让百里康潜入大理的主要原因。
但真正说起来。其实百里无忌是“没得选择”,孙仕旭已经阐述了他的态度,他是“打死也不要再做潜伏之事”,十多年东瀛的“潜伏生涯”已经让孙仕旭心力交悴,他现在只想堂堂正正地率兵一战成名。
这不但是他从小的梦想,也是孙光宪生前对儿子的期望。
鉴于此,百里无忌四人无论如何都只能成全他,于是,潜伏的另一个人员也就只能是百里康了。
百里义、孙仕旭、云扬三人正忙着遴选新军士兵。
而百里无忌天天往来于军械坊和杨廷式的“轰炸队”之间。
毫无疑问,粗鄙的“轰炸队”经过两次施展,已经展露出了它的狰狞,百里无忌的兴趣开始向它倾斜。
在这个时代的军械中,只有如床弩这种大型或者重型弩,才能对在三十丈天空的热气球造成威胁,但可想而知,要让床弩等重型弩指向空中谈何容易。
就算能有备的指向了空中,对于操控床弩的士兵来说,想要射中,更是难上加难。
射击时所需要的提前量、当时的风速等等先决条件,对当时甚至连斗大的字都不识一箩筐的普通士兵来说,就如同天书般难以理解。
也就是说,“轰炸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唯一的损失来自训练,还有在空中操控不当或者气候原因造成的坠落。
但这毕竟是少数,百里无忌自然不会因噎废食,在他大力的支持下,军械坊在热气球的体积、载重量上下了大功夫,还有最重要的弹体威力,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改良试验。
对于弹体外壳中装置的预置碎片,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确定将原不规则的碎片定为规则碎片。
碎片为一个正方体小铁块叠加一个铁圆珠,如此既加强了杀伤力,也减少了预置碎片的体积。
之后,百里无忌将炸弹定型,称之为“天之怒一号”。(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五章
天之怒一号总重六十八斤,其中弹体药重三十六斤,两层壳体重八斤,外壳体中的预置碎片重二十四斤,共计二百六十八颗碎片。
此弹一经爆炸,方圆一里之内,都是它的有效杀伤范围。
如果有两颗以上的炸弹在一里之内爆炸,它们相互弥补杀伤死角,所造成的杀伤力数倍增加。
“天之怒一号”的作战目标是敌军士兵。
所以为了配合攻城,百里无忌让军械坊另外试验制作的一款炸弹——“神之怒一号”,它的总重为八十斤,炸药重六十八斤,壳体重十二斤。
此弹专门用于配合步兵攻城,对城池的各个城门门楼处进行投掷,产生的震荡摧毁力,如同五寸火炮炮弹的威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上面可以看懂,百里无忌这次是想建立日后明军新的作战体系。
以空中火力打击去弥补此时地面火枪兵的火力单薄和火枪兵生存能力的不足。
而八条小型炮舰——车轮船,将江河中的水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位置,毕竟,明国国内江河纵横,可以说,控制了江河,等于控制了半个明国。
而这一切,也许经过这一次征讨大理战争之后,整个军队体系会渐渐浮出水面。
在百里无忌的计划里,明国经此战之后,整个国家将进入和平时期,也许会有小型的内乱发生,但今后的数十年内应当再没有外敌能威胁到明国。
那么明军保持一百一十多万的编制,已经足够维持对国内和国外的威慑力了。
而建立几支能克敌制胜的新型兵种,做为明军的种子部队,以应对未来明国可能会受到的威胁,以此奠定明国数百年的生存空间。
百里无忌来自一千年后的未来。虽然无力令明国整体科技有质的飞跃,但来自未来的他对制空权、制海权有着充分的认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明国在未来百里无忌不在了的时间里。才能从容应对来自遥远国度的海上侵犯,不至于再出现“在海岸架设一门大炮。就能让对手臣服”的屈辱。
百里无忌倾力地打造着杨廷式的“轰炸队”,把自己能想到的和仅听说的全部写在纸上,希望能对军械坊的改良起到一些帮助。
事实上,百里无忌是不可能真正对工匠和科技起到什么实际作用的,他所能作的只是为明国选择该发展什么和不该发展什么,或者说哪些可以舍弃,哪些必须保留和发展。
国力终究是有限的,有针对的选择关乎到明国能掌握东亚。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的时间长短。
百里无忌毕竟不是神,哪怕他来自未来,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去改变整个世界。
能在五代崛起,最主要的并不是百里无忌掌握着火枪、火炮这些火器,而是他顺应了这个时代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愿。
所谓大治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大治。
大唐数百年的盛况奠定了其灭亡之后的大乱之局,而经过五代数十年,大治的格局也将形成,百里无忌顺势而为,最令其欣慰的莫过于收复了燕云和解体了辽国。
而在百里无忌心中。让其现在还深感忧虑的不是解体后的辽国或者已经灭亡的阻卜、吐蕃,而是被明国以特别方式占领的东瀛。
辽国解体之后,各族分裂。大规模的迁徙让其再无能力联合起北方各民族,而开始强大的明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北方游牧民族分而治之,甚至可以让各族相互牵制相互敌视。
但东瀛不同,虽然驻有五万明军,但这个民族如果觉醒,势必会对明国的殖民掀起反对的巨浪。
百里无忌不是个仁慈之人,虽然他不提倡杀戮,但仁慈仅仅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族人。
正象他对待阻卜和西州回鹘。百里无忌不乏血腥的手段。
他也想过以血腥地方式彻底解决东瀛的威胁,但经过仔细考虑。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与明国长远的利益是不利的。
百里无忌知道从东瀛再往东有着哪一些国度。也知道之后的世界会形成怎样的格局,如果真将东瀛一番血洗,那未来,明国将直接面对来自欧洲的挑战。
虽然现在明国有了某些领先于它们的军事科技,但毕竟明国建立的时间不长,外忧刚定,内患并未彻底消除。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稳固和发展。
百里无忌将阻卜各族数十万人移民东瀛,就是为了牵制扶桑族觉醒的速度,大量地滞后其觉醒的时间,而在这长长的时间里,无论是阻卜各族、明国驻军还是扶桑族,都将完成民族间的融合。
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一切都将无可抑止地发生。
而到时,也许经过数十年后,大量的混民族后代成长起来,将对土生土长的扶桑族、阻卜族形成新的挑战,东瀛真正想要独立的日期将遥不可及。
而明国将大力发展舰队和空中打击能力,这将使得明国在军事上对周边各国形成压倒性的震慑力。
如此,百里无忌才能真正地将帝位移交给后代,将明国的政治权力下放到中书省。
经过这么些年的战争,若说不累,那是假话。
除非是天生的战争狂人,没有人能连续作战、日日殚精竭虑而不感觉心累。
百里无忌显然不是战争狂人,他也需要休息,已经四十三岁的他想要一份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在他的心中,埋藏着一个深深的遗憾,那就是卢诗韵。
他期待能活着看到这个此生唯一令他心动的女人。
他甚至祈求苍天,希望卢诗韵能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平安地活着。
主宰天下生灵生死的帝位在现在百里无忌的内心深处,就象是已经花不完的金银,仅仅只是一堆金属,取之无用,舍之可惜。
使得百里无忌不用下决心放下的真正原因,只是没有合适的接替者。
百里靖北还小,无法接受这一份重任,但如果要从别的人中选择一个接替者,那恐怕会让刚刚统一的明国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六章
民智的觉醒需要几代人或者十几代人的努力。
如今的百姓少不了头顶上有个皇帝,没有皇帝会让百姓感觉到失去了天一般的茫然无措。
也正因为如此,百里无忌无意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五代之乱刚刚平息,百姓才刚过了没多少安定的日子,百里无忌不想因为制度的改变,再引起一场腥风血雨。
也许等到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百姓通过教育和诱导,在渐渐开启民智之后,再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较为合适。
百里无忌所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好过渡的政治制度,以及在明国两所高等学府中种下民主的种子,如此,若干年后,自然会收获到该有的果实。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民主这颗种子表面上与皇帝的*相对立,但其实与之抵触的并不是单纯的皇族一脉,而是以封建制度所代表的一切既得利益团体。
在民智尚未开启时,想建立宪政或者共和,就如同一个人与整个社会作对,无论成败,此人都会没有好下场。
现在,百里无忌将所有的精力倾注在军队上,他所希望的是通过这一次征讨大理,改良和完善杨廷式“轰炸队”的功能和建制,并且在彭晓的远洋舰队中独立出专门的内河水军,以震慑国内的一些不同声音。
百里无忌计划将内河水军放置在中书省直辖之下,其职能是做为各府州驻防军的补充,对各府州境内起到保境界安民、护送商船、打击水匪等作用。
鉴于此目的,车轮船以其速度快和耗费人力小而进入百里无忌的遴选范围。
车轮船有着与初始蒸汽机相匹配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百里无忌选择其做为内河水军标准配备的主要原因。
几个月后,在明国一系列的战争准备持续地进行中,徐守仁、百里康同时传回消息。大理国内战爆发了。
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
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
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
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灭亡。
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号大理,建元文德,都城大理。
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文经二年(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
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
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
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六年,用过一个年号,至治(946—951)。
段思良死后,谥号圣慈文武皇帝,其子段思聪继位。
这时迅速膨胀起来的以高方为代表的高氏家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
而皇帝段思聪和高方这两大势力本是处于暗中较力阶段,此时双方都得到明国密使的承诺,自以为靠山稳固,随即向对方展示欲以力相拼的嘴脸。
双方都有了这内战的打算,于是,一拍即合,两大势力迅速召集起支持自己的部族形成了对峙。
拥护段氏的部族囤兵于澜沧江以东,以大理都城为据点,集合了十六万大军。
而拥护高方的部族多以白蛮等族为主,占据澜沧江以西,以腾冲府为据点,聚集了十二万大军。
其实两者都号称有十万以上大军,明眼人都知道,这数字中的水分实在过大。
大理这些年的常备军全部加起来不过五万人。
以大理国的人口,要养活合计二十八万军队,那就如同天方夜谭。
这些数字中的七成以上军队,其实不过是刚被各部族征召起来的百姓,有的甚至连兵甲都未装备。
既然双方都如此对外宣称,那自然不会以此去嘲弄对方。
于是,澜沧江东西两岸,剑拔弩张地对峙格局形成了。
这个时候,徐守仁和百里康利用早先安置的各个商铺,筹集大量粮秣,对各自“支持”的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支援。
这个时代,有粮就有兵,百姓可以为了一口吃的,将命交付于你。
有了粮食的大理双方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场你死我亡的战争近在眼前。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徐守仁暗中下令潜伏的细作,同时对双方势力中各个府郡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并对有影响力的官员进行暗杀。(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七章
对峙两方因为鲜血和财富所引起的新恨会同旧怨,到了不可缓解的地步。
光复十四年(964)年正月初一。
还没来得及庆贺新春的大理国,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内战。
由于参战的人员太多,装备又极其简陋,造成的伤亡倒不是很大。
许多在抹杀的战场上,往往是两个士兵用双手在“消灭”对方,他们没有兵器,完全象是在田地斗殴的两个农夫,竟不象是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交替战争。
两军在澜江沧沿岸经过数日恶战,不分胜负,双方所损失的人员仅不足一成。
而这不足一成的伤亡中,伤者竟占了大半。
可笑的是,伤者很大一部分是被指甲等物抓伤。
两方军队的战力可想而知。
而真正投入正规军的主战场在大理府至腾冲府的澜沧江畔。
这里有双方共计三万多的正规军在进行搏杀。
由于段氏经营大理数十年之间,正规军大都掌握在其手里。
这几天的对战下来,高氏军显然无法与之硬抗。
眼看着澜沧江西岸的战线就要被段氏军击破,高方便找上了徐守仁,要求他兑现承诺,请明国出兵援助。
徐守仁此时哪能调得动明军?
但高氏军迅速崩溃不符合明国的利益,也会直接影响到当初所制订的计划。
思忖之下,徐守仁一边调集潜伏在大理国内的细作和乔装进来的军事人员,组成一支小型军队,穿着高氏军的军服,准备驰援高氏军。
被调集的军队有大概两千余人,已经是潜伏在大理国人员的三成。徐守仁自然不会将实力完全暴露出来,毕竟,身在大理国的密使能调动出大量人员。势必引起高方的怀疑。
而两千人的规模对于一个准备协助高方对付段氏的明国密使来说,正合适。
高方不但不会怀疑明国的用意。更会深信明国确实有诚意对其进行切实的支援。
徐守仁另一边则暗中联络百里康,希望他能在不经意中拖住段氏大军的进攻节奏,为高方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
百里康获讯,这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当天晚上,他便令麾下随从暗中潜入后方,连点了九处粮营,烧毁了至少六成粮秣。
如果不是为了平衡双方实力。以百里康明国特使的身份,潜入烧毁全部粮秣也不是难事。
志得意满的段思聪一觉醒来,闻知粮秣被人所毁,狂喷一口鲜血。
昏迷半晌之后,段思聪悠悠醒转,他执意要立即与高氏叛军决战,争取在粮秣用尽之前击溃高氏叛军。
段思聪麾下将领也都赞同,因为这些天的战斗,已经让大家都清楚了高氏军的实力,真用倾全力一战。必可一举击溃高氏叛军。
就在大理君臣热议如何排兵布阵时,百里康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他令随从迅速向都城大理府散布谣言,声称朝廷十六万大军粮秣全部被烧毁。如今军中余粮仅够三日所需。
百里康的性格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一种。
任何麻烦的事,对于他来说,就会选择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去处理,而往往他的方法最为有效。
百里康让随从散布的谣言中,声称还有三天余粮是经过考虑的。
谣言要让人信以为真,往往不能全部都是谎言。
在散布的谣言中,粮秣被焚是事实,烧毁六成以上是事实。而仅够三天所需却不是事实。
如果散布的谣言声称已经断顿或者仅够一日所需,这谣言就会被迅速验证是假。而一旦被确认为谣言,那么朝廷军的士气就会因此而产生反弹。无法达到拖延的目的。
而如果声称可供所需的时间过长,如还可支持六天甚至八天大军所需,那么朝廷军勿须考虑其它,面对西岸的叛军全力进攻就是,六天时间,完全可以在一鼓作气之下,击溃叛军获得胜利。
百里康只所以选择三天,那就是算准朝廷军无法在三天之内迅速击溃高氏叛军,那么所存粮秣就会成为士兵心中的心病。
心病这东西如同一个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加上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一丝风声就会越传越邪乎。
这样一来,粮秣确实被烧,粮秣短少,谣言在初时就会得到验证,这就符合了谣言被传播的首要条件。
一天之后,就当段思聪及其麾下将领准备西渡澜沧江与叛军决战时,朝廷军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形。
刚被征召而来的农夫兵大量溃逃开小差。
没逃的士兵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士气全无。
这哪象要与敌决战的军队,不炸锅炸营就已经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段思聪不得不取消决战的旨意,收缩防线,准备重整之后,再做打算。
而百里康早已经在散布谣言的同时,将消息传递回徐守仁处。
徐守仁自此向高方建议全军反击,并由自己率两千余麾下做为先锋,投入战斗。
高方正为战局烦忧,但听到徐守仁建议让他全军反击时,他还是犹豫了半天。
确实如此,连防御都是问题的时候,轻易下达全军反击的命令,那就是破罐子破摔,不想过日子了。
但高方现在毕竟要依赖明国的支持,凭眼下的战场局势,高方想凭自己翻身已经没有希望,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明国身上。
所以高方只能应允徐守仁的方案,而徐守仁主动率军做为高氏军先锋的提议,让高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也涌起了一丝感动。
毕竟,无论成败,徐守仁及其麾下两千人是为着他而去流血。
第二天,也就是在段氏朝廷军还在纠结粮秣被焚毁的谣言时,高氏军开始了全军反击作战。
徐守仁率两千余麾下用高氏军的刀甲冷兵器在主战场向朝廷军发起了进攻。
明军正规军早已经是普及了火枪,如果徐守仁率领的是正规明军,这一场仗还确实不好打。
段氏军虽然被谣言所惑,士气低迷,但所影响到的仅仅是刚征召而来的农夫兵。(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八章
主战场上,大理朝廷的三万正规军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经过前些天两军的拼杀,正规军的伤亡并不太大,至少还有二万的有生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两千余的明军正规军对阵,用已经使不称手的冷兵器作战,那无疑是自杀。
但徐守仁所率领的不是正规军,甚至有一半连战场都没上过。
徐守仁当时接手军情局,招募人员时,所定的标准只有一个,有特长。
只要有特长,无论男女老弱,都被准许在招募之列,当然,此次被派到大理的潜伏人员中,不可能有女的。
其实徐守仁的要求说白了就是招募地痞流氓,只是这种说法难听了一些。
1...16616716816917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