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这也就是百里无忌认为徐守仁比徐世铭更适合统率军情局的原因。
这世上,有许多事不是正人君子能干的,但总得有人来做。
倒不是百里无忌或者徐守仁要依仗这些“渣子”,而是将一群“渣子”集合起来,去作一些好事,不但能让他们物尽其材,也能减少善良百姓所受其害,此为一举数得之事。
徐守仁并没有令这两千余人如正规军般作战,而是令他们以数十人为一队,自由发挥,目标只有一个,打过江去。
于是,澜沧江西岸的大理百姓遭受了深重的祸害。
几乎所有的百姓家中都遭受了洗劫。
这些人以搜寻渡江木材为名,而实际上,连同木材,什么都要。
由于身穿高氏军军服,大理百姓自然将这帐算到了高方头上。
可怜高方在莫名其妙的状况下,已经失去了民心。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这次洗劫中唯一没有遭受祸害的是良家妇女,这是徐守仁战前强硬规定的。
徐守仁知道百里无忌最恨此事,自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等这两千余人真正开始渡江作战时。澜沧江西岸已经有数万的难民涌向腾冲府。
当高方察觉之时,早已木已成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只有祈求这些洗劫百姓的明人真得能打过江去。
渡江作战开始时,徐守仁并不在现场指挥,他得到密报,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
徐守仁赶紧联络百里康,寻求应对之法。
因为如果渡江作战成功。战场态势就会逆转,高氏军从此将占据战略主动,本来可以平衡的双方实力,很可能因为段氏遭受边乱被牵制力量,而从此一撅不振。
任由高氏军一枝独大不符合明国的利益,势必影响到所制订的计划。
徐守仁与百里康商议之后,做出了一个“残忍”的计划。
腾冲府至大理府一线的澜沧江主战场上,徐守仁的两千余人正在组织渡江。
他们身后是一万拥护高方的正规军。
它们做为第二梯队,准备在两千余明人过江之后投入战场。
两千余明人在一天内洗劫了沿岸百姓,造成了数万难民。但他们也确实做了一些实事。
战斗开始之后,各种大小不一的舢板,甚至经门板拼成的渡江工具零落地出现在通向对岸的江面上。而上面是零星的士兵。
奇怪的是,每个渡江工具上,都有一堆不知道为何物的东西被油布遮掩着。
数百简易的渡江工具,对于东岸的朝廷军来说有如活靶子,只要它们敢接近,那么在一轮弓弩之后,就算有命大冲到岸边的,也会在朝廷军的全力一击之下,灰飞烟灭。
但段思聪却不这么看。他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突破西岸的机会。
如果在叛军渡江过程中。朝廷军渡江迎击,那么西岸防御的弓弩手投鼠忌器。害怕射中自己人而不敢发射箭矢,如此朝廷军在江中击溃其前锋,便可顺势攻向西岸。
如此一来,只要在主战场上寻得突破,那么攻入叛军老巢——腾冲府,在澜沧江上下流的叛军自然会成鸟兽散。
段思聪迅速召集周边的朝廷军,令皇弟、都统、布燮段子标,率一万正规军迎击来攻敌人。
段子标领命之后,率军乘早已准备着的渡江木船,向江中的敌人冲去。
一时间,澜沧江的江面上全是木船舢板。
段子标是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但对于水战却不熟悉。
何况,这个时代中,水战也仅停留在士兵在船上相互射箭。
这对于将领来说,要求并不高。
段子标的朝廷军所乘木船上,都是满满的士兵。
这就中了明人的下怀。
他们所要的就是引朝廷军前来迎战,这些地痞流氓没有一个想送死,但进攻的命令已经下达,他们自然就会选择最适合保命的方法。
他们这些渡江工具上装载的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而是从明国运来囤积在大理各处的火药。
在计划里,如果朝廷军冷眼旁观,不来迎敌,这是操控渡江工具的士兵也会在进入朝廷军弓弩射程外停止前进,返回西岸。
这些人没有军人的自尊心,他们不怕被嘲笑,在他们心里,性命远比尊严重要。
回去之后,他们依旧可以再次重复一次进攻,直到对岸朝廷军前来迎敌。
他们不怕延误战机,因为徐守仁给他们的时间足够,整整三天。
这也就是百里康散布的谣言中所说的三天。
而如果朝廷军前来迎战,那么他们将在与敌军遭遇前跳入澜沧江,从水底向西岸返回。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渡江工具上人员稀少零星的原因,太多的人反而影响逃生,而且水性的人相对来说也不多。
当两军就要迎面相撞时,明人果断地跳下水向西岸游去。
跳得是那么果断,游得是那么决绝,仿佛是冲锋找错了方向。
这引得段子标所率的朝廷军暴发出哄笑声,再也没有象这样能令士兵开心的事了,看着本应该浴血奋战的敌人抱头鼠窜,这令朝廷军的士气骤然高涨。
连在东岸督战的段思聪也不自禁地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就在半柱香的时间里,江中形势骤变。(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九章
明人丢弃木船舢板回逃,这半柱香的时间已经游出很远,而这些遭丢弃的木船上正不经意地冒出一丝丝青烟,导火索所设的长度是足够的。
这些地痞流氓珍惜自己的生命尤胜于战斗的胜利。
而这也正是朝廷军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木船不多,特别是在这样两军隔江攻防的战争中,木船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可以说,谁掌握的木船多,谁就占据战略主动。
被丢弃的木船自然属于朝廷军缴获,这在皇帝亲自在江边督战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荣光。
朝廷军于是在到这些木船前时,每条船上都分了一半的士兵,准备分乘到这些船上,划向西岸。
这就增加了火药爆炸所引起的伤亡。
就在朝廷军士兵登上木船,准备掀起油布,查看木船上装载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时,巨大的爆炸一声接一声地炸响了。
百十余条船,各装载着不下百斤的炸药,这一连串的爆炸所引起的震荡波,随即在江面上引起了一阵人为的江啸。
江面的空中无数残破木块飞舞激荡着,甚至被爆炸波送入朝廷军士兵的身体中。
太多的人被震昏落水而被淹死。
待到江面平静下来,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这时的江面上除了飘浮的碎木和零星的尸体,还有偶尔响起的呼救声,再地别的。
奔流的江水掩盖了所发生的一切。
此战,能活着回到东岸的朝廷军士兵曲指可数,就连大理国的皇弟、都统、布燮段子标,也不知所踪,怕是与士兵一样。葬身江底,甚至粉身碎骨。
对段思聪来说,爆炸发生的是如此地突然。如此地人力不可抗,这爆炸击碎了他想打过江去。击溃叛军的梦想。
朝廷军短时间内再无大量的渡江工具,就算从大理府以东征调木材过来造船,那也将是一月甚至两月之后的事了。
也就是说,朝廷军虽然在战力领先于叛军的情况下,却只能处于被动防御阶段了。
而这时的段思聪已经得到了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的消息。
所谓屋漏偏遭连夜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段思聪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他只能令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率一万正规军东去平定边寨。
自己则率余部镇守东岸。
而这时,不费一兵一卒击灭了一万朝廷正规军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高方耳朵里。
这使得数日来没睡好一觉,现在正躺在榻上的高方欣喜若狂,他甚至在没有穿鞋的情况下,光着脚跑到了徐守仁处,对徐守仁作揖称谢。
这时的高方心里再无对明人洗劫沿岸大理百姓的杯葛。
但高方兴奋之余,却没有忘记趁胜东进的宏伟目标。
但徐守仁这时却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冷得高方心里的兴奋之情迅速消退。
那就是短时间内。西岸再无可以征集的木船,甚至连木板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东西。
高方哀叹痛惜之后,只能下令让腾冲府以西各郡、镇筹措木材。运往澜沧江畔,以作日后东渡之用。
自此,双方在经历了大半个月的血战之后,再次进入僵持状态,而双方的实力已经损耗了至少三成。
最主要的大理国常备正规军因段氏与高氏决裂而分成两派,在这大半个月的厮杀中,已经消耗超过四成。
徐守仁和百里康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二人共同向金陵府传讯。期待百里无忌下令西征,而二人及已经暴露的潜伏人员开始准备撤离。
局势就如同计划一般顺利地发展着。照这么下去,明军西征似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迅速平定大理国。结束这数十年大理游离在中原王朝统治之下的现象。
但人算不如天算,也正因为徐守仁麾下的两千余“地痞流氓”在这次进攻中大量使用了火药,致使段氏深受其害。
段思聪亲眼目睹一万大军毁灭时狂吐鲜血陷入昏迷,但这不代表着他无法苏醒。
在御医的细心诊疗之下,段思聪苏醒了。
苏醒之后的段思聪痛定思痛,从火药随即联想到明国。
段思聪不是傻子,能稳坐十年皇帝的人,肯定不会是傻子。
谁要认为他是傻子,那死得肯定是他自己。
段思聪已经可以确定,明国在帮助高方,虽然无法确定帮助的力度有多大,但绝不会少于对自己的帮助,至少,明国没有支援自己如此数量的火药。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虽然大理国至今还没有在战争中使用火器的先例,但这些年明国与辽国、阻卜、吐蕃等国的连年战争,做为大理国皇帝如果连火器都不知道,那这皇帝还不如不当了。
段思聪不但不傻,而且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之所以被称之为聪明人,是因为他立于善于装傻。
段思聪明白,既然明国不公开支持高方,而是脚踩两只船,必定是想左右逢源,待价而沽。
虽然这次朝廷军的损失深深刺痛了段思聪的心,但段思聪却没有在盛怒之下对百里康一行不利。
段思聪知道,百里康等人不过是在执行明国皇帝的命令,如果这时为了泄愤,将百里康等人处死,那就等于公然将明国推向了高方的一边。
大理国朝廷纵然征召全国所有百姓,恐怕也无法推挡明国盛怒下的一击。
而那时,大理段氏恐怕就会成为历史中消失的一族,万劫不复。
段思聪表面上纹丝不动,暗中召来心腹商议。在经过数日的磋商权衡之后,段思聪下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其中还附加了一招美人计。
大理从当初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起兵夺取南诏政权始,利益于三十七部首领的支持,也就形成了大理段氏与三十七部族互相制衡互相支持的政治格局。
而以勋臣岳候高方为代表的高氏集团取代董氏,成为了大理国实力最大的部族,有了与段氏抗衡的实力。(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三十章
大理国从建国以来,段氏为了拢络高氏,通常采取联姻的方式,如段氏娶高氏女子为后或者将段氏公主下嫁于高氏的继承者。
如此一来,虽然拢络了高氏,但也无形中让高氏的实力更加强大,根基更为稳固。
高方的儿子高智平年方二十,正是男大当婚的年龄。
而段思聪有一女儿,正值二八芳龄,也已经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
本来顺应历来的规矩,段思聪将女儿下嫁,段氏与高氏也不会形成水火不容之势,至少两家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政治政治格局,还能延绵上两三代。
但段思聪却一意拒绝了此事,这就引得高方深为愤怒,更使得高氏家族非常不安。
段思聪此举相当于悔婚,两家联姻的做法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规矩,如此一来,高方只能在朝廷上以僵持来表达自己的不安。
僵持了半年之后,段思聪依旧没有松口的迹象,反而派遣国使前往明国金陵。
这样一来,高方就坐不住了,在大理国,自己实力虽然说是能与段氏硬抗,但这不代表着自己一方能压倒段氏。
高方几经思忖之后,才有了第二路使者同时前往金陵的怪事。
其实段思聪也非常无奈,一方面他得到先父——大理文武帝段思良临终前的嘱托,另一方面自己女儿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
大理文武帝段思良自从其兄段思平起事以后,便追随其兄为副职;937年,段思平起义反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杨干贞,段思良又被任命为起义军副将,辅佐段思平灭亡大义宁国,为大理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段思良颇受皇兄器重,逐渐成为皇族中的实权人物。
944年,大理圣神文武帝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续位为大理文经帝,大理文经帝段思英在位期间。变异旧制,抬高前朝董氏地位,破坏了段氏与高氏家族联合掌权的格局。
于是,段氏皇族的实权人物段思良联合高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相国高方于946年,发动夺宫之变,逼迫大理文经帝段思英出家为僧,由段思良续位称帝,是为大理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从自己亲侄段思英手里抢了帝位之后。心中就有了纠结。
他自己能联合高氏从亲侄手中抢到帝位,日后高氏自然也能联合别人抢夺自己的帝位。
于是,他一面与高氏联姻,安抚高氏,一面却暗中对高氏产生了防备。
但当时段思良地位尚未稳固,只能依靠高氏一起统治大理国,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抑止高氏膨胀的最佳时机。
段思良在弥留之际,再三交待儿子段思聪,必须要防范高氏。警惕权臣作乱。并在时机合适之时,一举搞定高氏这个凌驾于帝权之上的怪胎。
这也就是段思聪不允准公主下嫁高智平的主要原因。
而公主执意反对也是段思聪不允的另一个辅助原因。
本来公主是没有如此实力可以在婚姻上表达自己意愿的,但这个公主在段思聪心中份量有些不同。
这要从当初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起兵夺取南诏政权说起。
当时狡诈的杨干贞早已得知消息。派了重兵固守。
段思平见势不利,便下令就地扎营。
当晚,段思平做了个梦,梦见三件事:一是他被人抓去斩了头,二是他心爱的玉瓶被打缺了一个嘴,三是他的宝镜被打得粉碎。
第二天早上,他看看前面防守严密的关口,越来越觉不妥,就把高军师请来解释。
高伽罗听后笑道:“好梦。好梦,此梦再好不过了!”
段思平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说是好梦?”
高伽罗说:“公为丈夫。夫字去头为‘天’字,为天子兆也;玉瓶缺嘴。是玉字旁缺一点,即‘王’字,为王之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无影,这是无敌之兆。这三件事,都是好兆头,不必多虑。”
段思平听后转忧为喜,当天下午就带兵出战。
但一看刀枪林立的关口,他又有点不知所措了。
这时,忽然从前面的河水中冒出一位美女,对段思平说:“兵从河尾渡水,马从上、下沙坪齐进,包你一定成功。得国后,国名改为大理。”
说完美女就不见了。
段思平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遵照美女的指点进军。
果不其然,段军势如破竹,一口气便把上下两关和皇都都攻破了。
杨干贞带着几个残兵败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杀出皇城,连夜往东逃去。
从此,段思平得了天下,改国号为大理。
段思平当了国王后,并没有忘记那位河上美女的帮助。
他派了一位官员,带着随从去找,但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
段思平又亲自去找,找遍了大理坝子也还是未找到。
最后,他在那位美女站立的河岸上,发现一尊白石观音像,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天相助,赐神枪龙马,以及水上美女的指点,都是观音老母所为啊!”
他急忙带领文武官员把白石观音像迎进皇都,盖了座金像寺,世世代代供奉。
自此之后,凡段氏子孙都将观音奉为圣母,不敢有一丝怠慢。
而段思聪这个女儿出生时发生了一些奇异的事情。
当时,段思聪的皇后是高氏女子,由于心中对高氏有了纠结,段思聪很少去临幸高氏皇后。
之后,段思聪迎娶麾下心腹将领孙平乐的女儿为皇妃,孙氏貌美聪慧,深得段思聪宠爱。
一年后,孙氏有了身孕,马上就要生产。
一天段思聪临朝时,得到禀报,有一个道人前来献桃子,段思聪令人传召,那道人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将桃子留在了宫廷守卫处,道人留言说:“赶快回去,见到皇妃之后,让她剖开桃子。”
段思聪不疑有他,带着桃子回到hou宫的时候,孙氏正要生产。
于是段思聪他拿出桃子,让待产的孙氏亲自剖开。
桃肉奇香,桃核像一个小人。(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三十一章
就在孙氏拿在手中观看时,那个小人跳入了她的口中。
于是就生下了公主。
公主出生时,左手握拳,母亲把她的左手掰开,发现她的掌纹像印玺一样,呈现一个“佛”字的形状。
此事当时传得神乎其神,在段氏皇族中,都视此女为观音的化身或者使者,自此上上下下都不敢轻易怠慢于她。
段思聪猜测女儿非同凡人,于是以掌纹命名这个孩子为段佛音。
说来也怪,段佛音自幼表现与众不同,十二岁时文采惊人,在大理国中诗词称为第一。
而且,段佛音自幼拜高僧为师,善修佛法,悟性卓绝。
于是,此女不但被段氏皇族敬畏有加,也被大理百姓视为天人。
这也是高方一定要将公主迎娶回家的最重要原因,得到此女子,可以说就摆平了半个大理国百姓,加上高氏家族的实力,从此之后,段氏皇族将再无制衡高氏之理。
段思聪也是权衡了其中利弊,才会强硬地顶住了高氏欲与皇家通婚的请求。
而段佛音对段思聪来说,不仅仅是女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可时局发展到现在,段思聪已经走投无路,与其眼看着明国脚踩两只船,坐收渔翁之利,不如投其所好,顺应时势。
段思聪从明国脚踩两只船上想到了明国的意图。
其实只要不是傻子,在得知明国两面都支援的现象下,就能猜到明国的用意。
再者如今天下,除了大理还游离于明国之外,所有势力都已经归附明国。
段思聪明白,大理国已经在劫难逃。
段思聪与心腹商议之后的决定是。再次派遣国使前往金陵,自降皇帝为王,奉上大理国地图印玺。从此归附明国。
此举一则以退为进,保全大理国生灵免遭涂炭。也保全段氏一族仍旧主宰大理。
二则既然地位尚未抵挡明国入侵,与其在明国与高氏的勾结下亡国,不如抛弃虚幻的帝号,做个轻松的诸侯王。
其三,如此可以引明国之力,彻底解决高氏与段氏对抗的局势,也就是说,段思聪打算用帝号来换取大理国的自治。而这自治代表着高氏的灭亡。
这番打算必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前往金陵的使者所要肩负的任务是与明国讨价还价,为大理国和段氏争取最大的利益,那么前往明国金陵的使者就有待斟酌了。
使者首先要有全权,否则在大理府和金陵府一次次来往的过程中,说不定高氏叛军就兵临城下了。
再次使者要深得段思聪信任,否则,段思聪如何放心将如此重要的大权授于其。
更重要的是,如果明国答应了此议,从此之后。段思聪需要在金陵府有人,特别是皇宫中有人,做为内应。以第一时间得知朝廷的政令和想法。
段思聪有了决定之后,深夜前往女儿段佛音的住所,以垂询她的看法。
段思聪已经心里有被女儿拒绝的思想准备,却不想,段佛音在听完他的计划之后,竟点头同意了。
段佛音看着段思聪平静地说道:“既然父亲已经决定,女儿当为大理芸芸众生造福。”
段思聪心中有些歉然,他呐呐地说道:“只是……委屈你了。”
段佛音淡淡地说道:“女儿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
次日一早。段思聪下旨,将重派使者团前往金陵。与明国洽谈大理国归附明国事宜。
并宣称准备以公主和亲的方式,在明国朝廷中取得段氏最大的权益。
段氏皇族本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确实,如果主动地轻易向明国投降,这不符合段氏皇族的利益,因为明国一旦接手大理,那段氏的利益如何保障?
1...167168169170171...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