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九章 冒犯
商洛作为唐军最重要之地,一直保留了一支五千人以上的军队,由正四品的忠武将军田虎统领,为了皇帝的安全,这次田虎出动了商洛一半的军队,将整个车站戒备的森严无比。
站台上来迎接皇帝的另一批人马却是由袁宗第的妻子孙幼蘩带队,她现在工部任郎中之职,已是五品的高官,在唐军的官员中,除了她,只有邢红娘是女的这个异数。
孙幼蘩和袁宗第交换了一下眼色,孙就急忙率人拜见皇帝,孙幼蘩嫁给袁宗第已是三年,虽然生了一个孩子,身材反而更显窈窕,着上五品大员的官服,蜂腰隆胸,俏丽的脸上神采飞扬,随同李鸿基一起过来的唐军将领都不由对袁宗第的艳福羡慕不已。
望着跪在下面的孙幼蘩,李鸿基含笑道:“平身吧,初阳先生还在做研究么?”
孙幼蘩不由有点惶恐,回道:“回禀万岁,家父和宋先生的研究正处于关键地方,脱不开身来迎接万岁,请万岁恕罪。”
皇帝是天子,什么事能比得上迎接天子重要,也难怪孙幼蘩惶恐,李鸿基却知道孙元化这样的科学狂人,一研究起来,天大的事也不会让他离开,对于自己这个皇帝,孙元化恐怕也没有多少敬畏。
孙元化一家是李鸿基派人从北京直接绑来,虽然等于救了他们全家,让他不好怪罪,但明朝毕竟是他效忠了数十年地朝庭。对于自己这个灭掉明朝的罪魁祸首,孙元化或多或少总会有点冤气。更加不会丢下工作跑来迎接自己。
李鸿基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孙元化此举多少有损他天子的颜面。不过却毫不在意,孙元化这些年在商洛做出地贡献有目共睹,漫说只是不迎接他。就是孙元化做出更放肆的事。李鸿基也能一笑置之。见孙幼蘩还跪着不敢起身,连忙道:“没关系,爱卿平身吧,先带朕去看看初阳先生他们在研究什么?”
孙幼蘩这才起身,向前带路,商洛火车站离科学院还有五六里路。前头已准备好了马车,还有数百匹好马,供皇帝,各个大臣还有数百名皇家侍卫乘骑。
忠武将军田虎亲自守在皇帝要乘坐的马车旁。见到皇帝来到,连忙行了一个军礼:“末将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鸿基看了看田虎一眼,数年不见,田虎已不是原先愣头青地模样,沉稳了许多,虽然才刚才二十五岁地年龄,却显得比一个三十岁地人更老成。
李鸿基拍了拍田虎的肩膀:“你对朕一直留你在商洛,是不是有冤言?”
田虎低下了头:“末将不敢,皇上让末将留在商洛自然有皇上的考虑。”
商洛虽然重要,但自从唐军将湖广拿下后,可以说完全安全无忧,田虎三年前就是五品的宁远将军,三年时间升到正四品,跳了二级,若是在和平时期,这个速度算是极快,可是这三年时间,正是唐军灭明,灭金的关键时刻,眼看和他平级的将军纷纷因功升为三品,甚至二品大员,田虎何尝没有羡慕地心思。
只是无论他怎么求战,皇帝都对他置之不理,好不容易说动姐姐田玉珠,让她劝说皇帝将自己调到前线,反而让田玉珠挨了皇帝的一顿骂,让他惹来姐姐的一顿抱怨,从此田虎就止了建功立业的心思。
此时皇帝问起,田虎口说不敢,眼睛却几乎红了起来,他虽然装着成熟,毕竟只要二十五岁地年龄,还不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低头不让皇帝看到自己的眼睛。
李鸿基却完全看清了田虎的举动:“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有冤气就直说,不过,你别以为现在就太平了,要想打仗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田虎大声应道:“是。”心里却是完全不以为然,以为全是皇帝安慰之言。
李鸿基不再理他,正要登车,忍不住又回头向孙幼蘩询问道:“初阳先生他们现在正在研究什么。”
“回万岁,家父和宋先生他们正在研究电灯。”
电并不难得到,有了蒸汽机,发电是很容易的事,难的是得到稳定的电流,还有如何解决导线和让电发光的问题,不过,这些都有李鸿基留下来的笔记指点,应当能让研究人员省下九成以上的弯路。
以唐军现在的科技实力,完全有可能将电灯发明出来,想到以后可以告别蜡烛,油灯的生活,李鸿基不由喜不自禁,连忙问道:“已经研究出来了吗。”
孙幼蘩摇了摇头,接着又点了点头。
李鸿基看得莫明其妙,到底是研究出来了还是没有,李鸿基跨步上了马车,心想:“也罢,也不差一时半刻,等见到孙元化就清楚了。”
商洛科学院以前一直在唐军最大的钢铁厂附近,当时科学院将主要的研究放在如何提高钢铁质量和产量的问题上,自成蒸汽机研究成功后,商洛的钢铁产量已成井喷的形式,而钢铁最大的用量以前是兵器,现在州是铁路,只是无论是兵器还是铁路,现在都消化不了商洛巨大的钢铁产能。
钢铁再也不是唐军所急需,而钢铁厂巨大的噪声会影响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工部就另在离钢铁厂数里远的地方建成了一大片房舍,和以前商洛的军事学院连成一片,后来军事学院又搬到了西安,新建的房舍和军事学院以前的老房子就都成了商洛科学院的地盘,整个科学院的工作人员都搬了进去。
科学院的院长当仁不让由孙元化担任,后面又补充了宋应星作为副院长,下面设了数个研究室。方以智、孙和鼎、孙和京,孙幼蘩都能独当一面,各自有不同地研究方向。孙家唯有孙和斗一直在军队中担任炮兵指挥官,还因功封了男爵。
五里的路并不长,商洛的道路如今四通八达。比西安地交通还要好。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科学院的所在。李鸿基下了马车,让众臣簇涌着向科学院走去,整个科学院如今已是高达数千人,此时显得静悄悄地。
皇家侍卫已先接管了科学院地守卫,加上田虎派来守卫地人员,整个科学院全是军队的身影。李鸿基下车后看到这种情景,顿时直皱眉头,“干什么,这里是朕的科学院,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难道有人还会谋害朕不成,全部撤了。”
几个带队的军官为难的看着田虎,田虎硬着头皮道:“皇上息怒,这只是为皇上安全着想。”
“这里朕很安全,朕并不想自己地到来打扰了科学院的工作,你们统统撤走。”
田虎见皇帝理气坚定,知道很难坚持下去,若是惹起皇帝的猜忌反而不美,只得挥了挥手,几名带队的军官如蒙大赦,连忙退兵,对于他们来讲,不听皇帝之令是杀头之罪,只是违背军令也是为难,若是田虎不点头,他们只能先违背主将地军令了,刹那间,整个科学院的士兵撤了个干干净净。
李鸿基转向孙幼蘩:“初阳先生在哪里,先带朕去见他吧。”
孙幼蘩一直关注着皇帝的表情,昨日孙幼蘩已接到快马来报,皇帝要带着众大臣乘火车到商洛参观,这本是袁宗第的事情,袁宗第和皇帝在一起,自然不能回商洛安排接驾事宜,孙幼蘩只得代得办理。
皇帝的来意重点当然在商洛科学院,袁宗第不在,孙幼蘩却指挥不了商洛科学院的人马,孙元化自己不迎接皇帝就算了,还命令整上科学院照常工作,一点也没有迎接皇帝的意思,孙幼蘩生怕皇帝因此生气,此时见到皇帝面色没有半点不豫,才真正放下心来。
不过,皇帝从西安出发到如今已过了四五个小时,孙幼蘩却不敢真让皇帝饿着肚子先去参观孙元化的实验室,连忙道:“万岁,微臣已准备好了饭菜,是不是用过饭后再去。”
经孙幼蘩这么一提醒,李鸿基才发现得饿了,转头看了看其他人,听到吃饭也是一脸热切的样子,只好道:“那好,先吃饭罢。”
李鸿基急着到孙元化的实验室,看看电灯研究的情况如何,这顿饭吃得匆忙无比,也没有看清自己吃的是什么,肚子稍饱,就催着孙幼蘩赶快带着去见孙元化。
可怜孙幼蘩和工部那些来迎接皇帝的官员第一次和皇帝一起吃饭,不免战战兢兢,还没有拨拉数口,皇帝已经吃完,他们望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却不得不停下了筷子,反观那些武将却毫无顾忌,几下时间,已让他们吃得怀盘狼籍,一个个肚子滚圆,滚圆。
孙幼蘩吃得更少,想到自己空空的肚子,也只能暗自叹了一口气,带着皇帝一行人朝孙元化平时做实验的地方走去。
孙元化的实验室颇大,李鸿基离他的实验室还有一段距离,就听到了一阵阵喳喳的机器转动声,前面的几名侍卫正要先去通知孙元化,李鸿基已经止住了,刚才吃饭时,李鸿基还以为孙元化会出来,随意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孙元化、方以智等人这些天连吃住都在实验室,李鸿基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电灯的研究正到了紧要关头,他自然不愿打扰。
一行人静静的进到了房内,里面数十人正在一丝不芶的工作,由于有机器转动的轰鸣声,里面的数十人多数没有发觉有人进来,就是有人发觉了,也无人抬头看他们一眼。
李鸿基作了一个让众人静声的手势,防止对他们形成打扰,自己朝四周看去,孙元化实验室的窗户上全用上了玻璃,唐军的玻璃产量已是很大,价格也迅速下降,在西安一般殷实的人家都可以买上几快玻璃做窗户,这样又能采光,又能挡风。这个实验室用上了玻璃也不是什么奇怪之事。
只是应该明亮的窗户此时全部蒙上了黑布,将窗户的阳光全部挡住,房间中并没有点蜡烛,油灯这类,整个房间却是分外亮堂。
室内到处横着一根根铜线,这些铜线连接着一个个灯座,灯座上面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有的是圆圆的,还有的是狐形的发光物体,总之各种奇形怪状的都有,李鸿基一眼看出,那些发光的物体正是电灯,虽然这些电灯奇形怪状,与后世的白炽灯全是圆狐形的不一样,但李鸿基还是只看一眼就可以确认这些灯确实是白炽灯。
李鸿基看得大喜,忍不住伸手靠近那发出亮光的灯泡,感受着灯泡发出来的温度,还差数公分时,一只手将李鸿基伸出去的手打了下来:“别动,这些东西很烫。”
李娃见有人敢打皇帝的手,眼睛不由一瞪,只要皇帝一个眼神,他马上就要拿下这个胆大咆天之徒,只是皇帝毫无在意,甚至还笑了笑:“我知道。”
白炽灯虽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但白炽灯发光时,90%以上的电能将转化成了热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有用的光能,灯丝越热,发出的光便越明亮,如果用钨作灯丝,灯丝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二千度以上,当然外面作为灯泡的玻璃温度不会达到这么高,但如果手直接靠上去的话,很容易就烫起泡。
“知道还伸手过去,你想吃苦头也不用碰坏这灯炮。”
听到这个人还瞪鼻子上脸,敢教剑皇帝,李娃再也忍不住,大声喝道:“大胆,竟敢对皇上如此说话?”
李娃的喝声顿时将房中正在做实验的人全部都惊动起来,抬头向皇帝看去,李鸿基虽然没有穿皇袍,但一身明黄色的衣服却显现出皇家的气派,这些人虽然一直做着研究,但他们还是知道皇帝要来这里的消息,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忙跪了下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元化迟疑了一下,也跪了下来,李鸿基忙道:“朕今天只是过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各位都免礼吧。”
众人都依言起身,刚才打了李鸿基手一下的那人却叭在地上,动都不敢动,李鸿基望向他道:“不知者不罪,你也起身吧。”
“谢万岁!”那人起了身,露出了他整个面容,看上去只有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身子依然有点发抖,可然现在还在后怕。这也难怪,他竟然打了皇帝一下。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十章 实验室的危险
李鸿基微笑着审向那个小伙子,感受到了皇帝的眼米,他顿时汗流浃背:“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微臣……微……臣,不,小人姓王,名夫之。”
“王夫之,好名字。”李鸿基拍了拍王夫子的肩膀,王夫之顿时一矮,差点摊到了地上,“你什么时候进入科学院,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王夫之总算镇定了一点:“回万岁,小人进科学院两年了,现在是孙院长的助手。”
李鸿基没想到王夫之如此年轻,竟然是孙元化的助手,自己记得三年前孙元化的助手是方以智,这个人如此年轻能得到孙元化的看重,显然是可造之材。
“不用担心,朕不会因为别人的无心之失而处罚人,你如此害拍,可是心里认为朕是不分青红皂白之人。”
这话让王夫之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起来:“臣……臣……小人不……不敢。”
“你既然是孙院长的助手,那么称臣就可以,不必称小人了。”
“臣遵旨。”
看到王夫之涨红着脸,李鸿基还想再拷问他几句,孙元化忙为自己的助手解围:“皇上大驾光临,臣未能远迎,还请皇帝恕罪。”
孙元化口里说着恕罪,脸上可没有半分要皇帝恕罪的意思,虽然和李鸿基说话,心思却还是放在实验台上。
为了得到电灯地进展情况。李鸿基也顾不得孙元化心不在焉,笑着问道:“初阳先生,这些灯泡可是用钨作的灯丝。”
“正是。除了钨还有竹丝,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孙元化突然拍了一下脑袋:“皇上。微臣该死。差点忘了电灯皇上地笔记上早有记载。
当初李鸿基刚刚穿越时。曾花了数月的时间,将自己了解的有用东西全部用笔记了下来,李鸿基记这些东西时毫无规律,完全是想到什么东西就记什么,有些比较详细,有些却是简略地很。其间还有一些重复,林林总总地记了厚厚地三大本。
这些东西相对于当时来说,许多都是不可思议之事,李鸿基自然不会让其他人看到。而是带在身边作为最重要的东西保管,偶尔想起了什么又记了下来,孙元化来到商洛后,李鸿基从自己所记的笔记中慢慢检出需要的东西丢给孙元化研究。
蒸汽机、火车、铁路莫不是如此,正是得到了李鸿基笔记的指点,商洛才能在蒸汽机制造出三年后就能建成一条可以营运的铁路。
其中电灯地知识数年前李鸿基就给过孙元化,不过,当时孙元化并没有重视,这大大超出了当时孙元化的理解范围,蒸汽机造出来后,孙元化检验到了电的存在,制造出了发电机,充电电池,才相信电灯可能确有其事,不过,随后的时间他又全力投入到研制火车中去,电力地研究就停了下来。
火车造出来之后,孙元化重新翻看李鸿基给他的笔记,想到如果真能造出电灯,那火车在夜晚也能开动,等于速度增加了一培,赶忙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数月时间。
孙元化投入研究中后,恨不得一刻时间也不离开自己的实验室,听到皇帝到来,他完全忘了是从皇帝笔记本中后记录的方法才制造出电灯,反而非常反感皇帝有可能打扰到他的研究,才不愿意去迎接皇帝。
此时孙元化记起正是从皇帝那里得到电灯的制造方法,脸色顿时恭敬了很多:“皇上,微臣试验过非常多的材料,结果还是发现作钨做的最好,其次竹丝,皇上真神人也。”
唐军的玻璃生产已经是成熟工艺,要用玻璃吹制出灯泡并不麻烦,麻烦的是如何使他密闭,如何分离出惰性气体,并将惰性气体充到玻璃中,有了蒸汽机的先例,孙元化几经努力,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在没有橡胶和塑料的情况下,要做到气体密闭是很困难的事,三年前孙元化制造蒸汽机时就为蒸汽大量泄漏伤透了脑筋,后来孙幼蘩偶然发现一种胭脂的粘着力强,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是理想的密闭材料,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制作密闭材料的好办法。
这种胭脂是一种鲜红色的无毒粉末,还可以作为良好的食用红色素,当然通常的做法是当成胭脂使用,产于一个云南商人手中,已有数百年历史,这种胭脂是上品,非富贵人家的女眷用不起,一小盒就要上十两银子。
若要拿这种胭脂直接作密闭材料使用,实在太过昂贵,唐军所需可是成堆成堆的原料,无论如何也用不起,只能找到生产这种胭脂的原料,自己生产,只是当时云南尚在弘光朝手中,那家产胭脂的商人将这种胭脂当成看家之宝,从正规渠道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胭脂的生产过程。
孙元化只得将此事呈了上去后,请求李鸿基解决,李鸿基顾不得当时正在四川打仗,直接从前线的特种兵中抽调了一百多人从四川进入云南,控制了那家商人的全家老小,威胁利诱后终于得知了这种胭脂的做法。
原来这种胭脂提取的一种虫子的分秘物,这种虫子后来被叫成紫胶虫,它分秘出来的东西叫紫胶,紫胶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梵文经《阿阔婆吠陀》已有关于紫胶虫、紫胶和紫胶用途的记述。中国在三世纪时也有关于紫胶的记载,是昆虫的产物,可用以染絮物。
紫胶虫的幼虫在涌散后,寄宿在枝条上,选择嫩而多汁的部位定居,用口针插入枝条韧皮部取食,这时幼虫体壁上的胶椽开始泌胶。泌胶量随虫体生长而增多。并在虫体外形成胶壳。
每个胶壳有两个臂孔,一个肛突孔,是胶虫呼吸、排泄和交配地通道。紫胶原胶主要靠雌成虫分泌。虫体上有许多蜡腺泌蜡。蜡丝有防止孔口被胶堵塞的作用。肛突孔的排泄物味甜而形似露珠,称蜜露。
胭脂地制取正是收取紫胶虫的分秘物,紫胶虫从幼虫涌散(幼虫从母体孵化腔向外爬行的现剃到下一代幼虫开始涌散口为一个世代。一年可以完成二个世代。因此这种紫胶虫可以放养。每年可以收胶各二次。
收取紫胶时将不作种胶地胶枝在幼虫孵化前7~10天以内砍下收胶。采得地胶块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阴干后将原胶破碎,通过筛选除去大部分虫尸、树枝、泥沙等机械杂质,然后在洗桶中加水搅拌和漂洗。通常在后期加入少量助洗剂,如纯碱或硼砂加烧碱,而以后者地产品颜色较好,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就变成了通红的胭脂。这种胭脂其实就是提纯了的紫胶。
紫胶树脂有着粘着力强、坚韧、光泽好、对紫外线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耐高压电弧、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等优点,能溶于醇和碱,耐油、耐酸、对人无毒性和刺激性,后世紫胶的作途更为广泛。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粘剂、绝缘材料和模铸材料等。
唐军当然不需要把紫胶提纯成胭脂,得到这种紫胶虫后,唐军从云南大量高价收取紫胶,并从云南将紫胶虫引到四川,交给农户养殖。
紫胶虫寄主树种及其生长情况直接影响到紫胶虫的生长发育、泌胶量和胶的质量,幸亏这种紫胶虫并不是太挑食,在云南发现地紫胶虫寄主树有数百种,其中以蝶形花科最多,桑科次之。常用的有三十多种,较好的有七八种和钝叶黄檀、南岭黄檀等,这种树木在四川也有生长,完全可以用来养育紫胶虫。
正是有了紫胶虫,唐军的蒸汽机,火车才会发展顺利,而且发明电灯,没有紫胶作为绝缘体也是不可想象之事,这种小小地紫胶虫是唐军科技进展的基础,有了它们,李鸿基至少短时间内不必去寻找橡胶,化工交品来发展工业。
隋性气体的分离却全是方以智的功劳。方以智酷爱物理,在另一个时空中,他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自己提出了气光波动说,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都有的记述,都领先于同代人。
他到了商洛后,马上就如鱼得水,很快就将自己打算做密谍的使命丢得精光,一头扎到各种研究中,蒸汽机、火车、发电机等重大项目,方以智都参与进去,并发挥了很大作用。
孙元化制造出电灯以后,不相信灯丝一定要用钨来制造,他已实验过数百种不同的材料,结果没有一种材料使用寿命能够达到用钨的哪怕百分之一。孙元化只得停止继续试用其他新材料,而把所有的实验都放在钨和竹丝身上。
此时他看着李鸿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发问:“皇上,这些东西莫非前人早已做出过。”
当初为了留下孙元化,李鸿基编派了从师一个隐士的借口,拿出了许多超过孙元化所学的知识,孙元化一直深信不疑,才心甘情愿为李鸿基所用,如今李鸿基交给他研究的东西一样比一样神奇,火车、电灯这些东西如果是没有实物,很难描绘的如此准确。
这些东西建出来要花费多少银钱不说,象火车这种庞然大物很难保密,可是自古到今从来没有这样的记载,这让孙元化百思不得其解。
李鸿基摇头:“朕也不知,只是从得来而已。”
想起被皇帝之师所带走的书籍,孙元化大为感慨,突然想到一事,脸上不由一喜:“皇上如今富有四海,何不下旨全国寻找帝师。”
这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人,你叫我如何寻找,李鸿基忙道:“家师不喜人打扰,朕若大张棋鼓寻找,反而不美,今日朕造出如此多的东西,恐怕已惹他老人家不喜。”
两人的对话众人听得莫明其妙,只是谁也不敢插嘴,见孙元化露出一脸遗憾的样子,李鸿基忙把话题转移:“初阳先生,电灯的进展如何,是否可以大量制造。”
听到李鸿基问起电灯,孙元化顿时涌起了满面红光:“幸赖皇上指点,如今已经连续亮了十三天了,不过还没有测试完全,等测试完全再制造不迟。”
李鸿基听到电灯已连续亮了十几天,喜道:“不用测试完,可以可以边测试边制造。”
电炮能连续亮十几天,已完全胜过使用蜡烛、油灯,而亮度更非是蜡烛、油灯可比,孙元化却不愿还没有测试完就开始生产,正要反对,突然传来“啪”的一声响,接着又是一阵滋滋的声音响起,室内的灯光闪烁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