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皇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剑花如梦
等了约有一刻钟,大路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支队伍。郭汜部下里有眼尖的,手搭天篷望了一会后,回身喊道:“是贼曹的人!徐晃来了!”
众人闻言,登时打起了精神,一个个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等候徐晃前来。
这时,徐晃也远远的瞧见了郭汜的部下。看到郭汜几乎倾巢而出,部下两百多人在门口严阵以待,徐晃就知道,今天难免又要恶战一场了。
不过,以三十来个巡卒,对战二百多名盗匪出身的兵卫,情况自然不容乐观。虽然徐晃武艺高强,又有裴定相助——徐晃也怕路上会有郭汜的部下铤而走险,前来劫人,所以特意邀请裴定一起押送——部下的巡卒也是贼曹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但是,人数的差距,实在有些太悬殊了。
徐晃一抬手,队伍停止了行进。裴定往地上狠狠的吐了口唾沫,道:“这个郭汜,失心疯了么?居然敢公然带兵劫贼曹抓捕的罪犯?”
“有什么样丧心病狂的部下,就有什么样丧心病狂的首领,何足为奇。”徐晃毫不掩饰自己话语中的不屑。但是,随即他又想到,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郭汜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用在董卓身上……有郭汜这样的部下,董卓的为人,又能好到哪去?
“呵呵,或许是董太守的城府更深,图谋更大,所以才能矫情自饰,做出一副礼贤用能的模样吧?”徐晃心中暗道:“不过,眼下能制住郭汜的,也只有他了。”
徐晃转身问裴定:“仁基,你若是独自进了安邑城,可有门路,见到董太守?”
裴定想了想,道:“裴家有人在郡中担任书佐,应该可以帮我见到董太守,而且巨光公(裴茂字巨光,曾任尚书)的面子,董太守也是要给的。”
“好!”徐晃道:“那你就赶紧绕道其他的城门,进城去求见董太守,看他如何处置!”
“公明,对方人多势众,我再走了,恐怕你独力难支。”裴定有些担心,随即他又自嘲的一笑:“也罢,就算多了我,还是敌不过人家。不如赶紧搬救兵去。”
裴定一拍马,往东边绕了过去。徐晃回头向手下的巡卒喝到:“大家不要怕,到时候背靠背,排紧了阵形,千万不要慌乱!”
话是如此说,巡卒们的脸上,还是流露出了惧色,这不仅是因为双方人数的差距太大,更是因为郭汜素有凶名,如今当面碰上了这位凶神,万一落到其手中,会有什么下场,众人几乎都不敢去多想了。
徐晃暗暗的叹了口气,带着队伍,来了郭汜的阵前。不等郭汜开口,徐晃先双目一瞪,质问道:“郭督盗,你带着人马在此拦截我,眼中还有大汉的纲纪律法吗?你纵容部下假扮强盗,掠杀百姓,我正要向董使君上报你的罪行。想不到,你胆大包天,犯下此等弥天大罪,还不思悔过,反而带着人来劫杀我。郭督盗,你真当我大汉没有了王法吗?”
一番话,气得郭汜双眼翻白,他怎么都没想到,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徐晃还敢抢先向他问罪。
郭汜拍马来到阵前,挥鞭一指徐晃:“呔!徐晃,你少跟我拽文!什么狗屁纲纪律法,关我且事?今日我就问你一句,我手下的那几个人,你到底是放还是不放?你若识相,放了人还则罢了,若是敢牙迸半个不字,就莫怪我今天辣手无情,管杀不管埋了!”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118章 徐晃辞职
第一一七章徐晃辞官
郭汜这番话说得极其嚣张,徐晃听了,眉头大皱,心里愈发鄙夷郭汜的为人。然而,不管他如何看不起郭汜,郭汜背后的那两百余名悍卒,却一点也不容他轻视。
看来,在裴定将董卓搬来之前,自己还得好好和郭汜纠缠一会,免得他暴走伤人。
“郭督盗,你身为郡吏,却是一身的盗匪习气,你说这种话,就不怕传了出去,让人笑话?到时候,又让董使君的脸往哪搁?”徐晃将董卓搬了出来,希望可以籍此让郭汜略微忌惮一二。
“传出去?嘿嘿,徐晃,你以为今天你们这些人,还能走得脱么?”郭汜冷笑一声,一挥手,身后的两百悍卒,登时兵分左右,围了上来。
徐晃回头低喝一声:“结阵!”身后的三十余名巡卒闻言,各自拔出了兵刃,围成了一圈,靠外的持刀,靠里的挽弓,全神贯注的盯着逐渐逼近过来的敌人。
郭汜没想到,情势到了这种份上,徐晃居然还是毫无屈服之意,铁了心的死扛。这也激起了他的凶性,他将马鞭一举,喝了声“停”,部队便在徐晃周围五十步开外的地方,停了下来,整个队列如同两道半圆的弧线,将徐晃等人包围了起来。
然而,这绝不代表郭汜要停止攻击,相反,他手中的马鞭再次挥了一挥,喝一声:“挽弓”,阵列后排的士卒闻令,纷纷从弓囊中取出了硬弓,手中拈着羽箭,只能郭汜一声令下,就可以弯弓搭箭,向敌人射击了。
徐晃见状,心中大急,自己部下的巡卒,并未携带盾牌,弓箭对他们来说,可谓是致命的威胁。如果是和郭汜所部展开肉搏战的话,靠着紧密的阵形,徐晃或许还能多坚持一会,但是换成互相射击的话,人多的一方,就有天然的优势了。
想不到郭汜对用兵还是很有的心得的,并非一般的盗匪的可比。徐晃不由得有些后悔,方才没有乘郭汜在阵前与自己答话的机会,突然袭击,将其一举拿下,挟作人质,迫使其退兵让路。
徐晃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了焦虑的神色,郭汜远远的瞧见后,嘴角得意的微微上扬,双眼之中,也迸射出了兴奋而又残忍的光芒,他如猫戏鼠般的停顿了片刻之后,终于喊出了号令:“放箭!”
徐晃闻言,目眦尽裂,大喝一声:“贼子敢尔!”
然而,郭汜部下的悍卒,在得到主将的命令后,已经如同脱缰的野马,出栏的凶兽,无人能够遏止了。
“嗖嗖嗖”,一阵箭雨过后,徐晃的部下,已经倒下了十来个人,剩余的人当中,有几个人虽然没有被射中要害,还能勉力站在那里,但是显然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而对面郭汜的部曲,在这一轮的对射当中,仅仅倒下了四五个人。眼看再来一轮射击,徐晃这边,只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郭汜见状,哈哈一笑,再一次举起了马鞭。
面对对面已经搭在弦上的密密麻麻的箭矢,徐晃属下的巡卒中,终于有一个人承受不住这无声的压力,奔溃了。他从身后一把扯过一个被俘的马贼来,挡在自己身前,喝到:“狗贼,大不了一起死!”
徐晃见了,灵机一动,回身一把将当日那个名叫郭小四,自称是郭汜远房子侄的贼人,给拽了过来,将手中的长刀一横,搭在了郭小四的脖子上,低声道:“想要活命,就好好跟你的叔父哀求乞命,否则,就算我不杀你,你也照样得死在乱箭之下!”
郭小四只觉得脖子上一凉,登时又有了几分尿意。听了徐晃的话,他十分配合的扯着长音,哀嚎道:“五叔哎,五叔!我是二房的小四啊!你可不能不抛下我不管呀!我家可就我一根独苗,你当初可是当面许诺过,跟着你出来,就能升官发财,我阿母才放手让我跟你来的,你可千万不能抛下我不管啊!”
那边郭汜听到侄子的哀嚎,恨恨的挥鞭虚抽了一记。这次他之所以如此暴怒,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被徐晃剿杀的这支队伍,成员大多是他本县的邻里乡亲,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他堂兄的儿子小四。比起其他投靠过来的匪盗,这支队伍,也算是他的亲军了,一下子被徐晃干掉十几个人,自然是戳到了郭汜的心窝子上。
此刻,看到侄子没死,郭汜心中高兴的同时,又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意——你小子就不能硬气点?被俘虏之后,这么快就把自己的身份给抖出来了?
眼看自己又要功亏一篑的郭汜,横着心,乍着胆,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喝到:“小四,我郭家没有你这等没用的儿郎。大丈夫视死如归,何所惧尔!哪有像你这样的怂货,当着这么多人面前哀嚎,真是丢尽了我郭家的脸!”
郭汜虽然放出了狠话,但终究还是没有继续下令放箭。徐晃见状,手上又略微用了点劲,郭小四只觉得脖子上寒气逼人,不等徐晃吩咐,立刻继续哀嚎起来:“五叔哎,小四是没用,当初只想守着几亩薄田,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五叔哎,只要你这次救了我的性命,我立刻滚回乡下去,再也不敢给五叔你添乱了……”
郭汜颓然的垂下了手,他虽然是个凶狠的盗马贼,却也并非全无心肝,绝情绝义。当年因为他偷盗抢掠的恶行,族中的亲属大多对他敬而远之,唯有二房的堂兄,可怜他是因为家贫,才不得已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经常给予他接济和庇护。这也是郭汜在发达了之后,把侄子小四接过来安置到自己部下的原因。
正如小四所说,堂兄家可就这一根独苗,真要折在自己手里,让他如何回去面对有恩的兄长?
就在双方处于僵持之际,门楼之上,突然传来了一声呼喝:“郭阿多,你的胆子还真是越来越大了,光天化日之下,在郡治门前,就敢公然劫杀郡中的长吏。郭阿多,你这是想陷主公于不义吗?”
阿多是郭汜的乳名。一个人成年之后,身边的至亲之人可以继续在私下称呼他的小名,以示亲昵;但是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的呼唤乳名,那就是轻侮了。
郭汜闻言,登时大怒,转头骂道:“李傕,每次都是你小子出来跟我过不去!若真惹恼了我,信不信我先带人火并了你!”
直呼的人的名字,也是对人不敬的行为,更别说“小子”这种蔑视的称呼了。但是李傕听了,也不气恼,只是嘿嘿冷笑一声,道:“有本事你倒是来呀?”
说话间,城墙上人头涌动,三十多名弓箭手已经出现在了城垛后面,弯弓搭箭,对准了城下的郭汜。
郭汜虽然为人粗豪,但是他毕竟是盗马贼出身,自然有他精明狡猾的一面。方才,他躲在军阵的后面,背靠城墙,就是为了防止徐晃万一发飙,冲过来和自己拼命。但是没想到,转眼之间,他就腹背受敌,身体完全处在了李傕的弓箭之下。
当然,比起方才徐晃的境遇,郭汜则要安心得多,有董卓压在上面,李傕哪会真的射自己?相反,在这种被李傕威胁的情况下,他还要故意强硬对待,才能不在众人面前丢份。
“呦呵!李稚然,李兵曹,我就在下面,你有胆的话,倒是射我呀?来呀来呀,不射你就是婢生的!”
郭汜嘴上叫得狠,然而,他对李傕的称呼,却换成了称对方的字和官职,这便是用了尊称,隐含着妥协退让之意,而最后那句“婢生的”依旧是十分严重的羞辱,也算是倒驴不倒架,最后再逞一次口头之快。
李傕黑着脸,道:“郭伯广,你莫要以你的狗心狼行来度量我。只要你不犯浑来攻击我,我为何要射你?”
却说李傕在郭汜调动兵卒出营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之前郭汜的部下曾经频频出动,劫掠地方,以至于这一次郭汜的倾巢出动,让李傕一度怀疑是不是郭汜要亲自带人出去抢劫,“搞个大新闻”。于是李傕赶紧派人前去盯梢,探查郭汜的行踪。
不久,探子来报,说郭汜在北门外,截住了徐贼曹,索要被抓捕的部下。李傕心中略微一推想,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缘由,肯定是徐晃带人把郭汜外出抢劫的部下给抓了,所以吃不得亏的郭汜便带兵前去劫人了。
李傕对此自然是乐得作壁上观,他带了几队弓手,悄悄的来到北门的门楼上,等着看好戏。
只要郭汜胆大妄为,真的把徐晃一行给杀光了,那自己正好可以得渔翁之利。
徐晃执法严明,手段又高,李傕手下贩卖私盐的马队,已经被徐晃前后清剿、抓捕过好几次了。幸好徐晃的贼曹,只管抓人,不管判刑,而负责审判定罪的决曹,又跟李傕情熟,所以他的手下倒是每次都能安然无恙的从牢狱中出来,但是因此而损失的私盐,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让李傕肉痛不已。
而郭汜,这个老对头仗着董卓要依靠他来玩制衡,所以行事肆无忌惮,一点也不遵循“游戏规则”,其简单粗暴的作风,反倒让李傕每每头痛不已,疲于应付,有时候,李傕甚至会有一种自己是在和一个泼妇打架的错觉。这次,如果郭汜真的杀了徐晃的话,那么董卓也不得不将其暂时雪藏,打发回凉州去,好给河东的吏民一个交待。这样一来,李傕的日子,可就能轻省许多了。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徐晃手中,刚好有一个对郭汜来说,十分重要的人质,顿时给郭汜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让本来已经失控的场面,又回到了徐晃的掌控之下。
李傕知道,自己的盘算已经落空,所以他索性高调露面,借机奚落郭汜几句。谁知道,这个郭汜,还真是彼母之难缠啊,几番言语交锋下来,居然还是自己吃亏比较多……
就在李傕与郭汜之间,也呈剑拔弩张之态的时候,大门之内,飞驰出几位骑士来,为首一人,身材健硕,只是略微有点发福,压得胯下的骏马颇为狼狈,一双三角眼不怒自威,扫视着在场的诸人。
郭汜见状,赶紧下马行礼:“郭汜拜见主公。”
李傕一挥手,墙上的弓手也赶紧收起了弓箭。李傕快步下了门楼,出来和郭汜并排站在一起,行礼道:“李傕拜见主公。”
董卓双眼微微一眯:“哦?拜见主公?我何德何能,敢做二位主公?二位说调兵就调兵,说火并就火并,眼里哪还有我这个主公?不如二位早早带着人马,别攀高枝,另寻高就罢!”
郭汜闻言,赶紧跪倒在地上,举起手开始自括耳光,道:“属下有罪,还请主公原宥。”
李傕心里暗骂一声郭汜,也只好跟着郭汜下跪,不过,他自恃错不在己身,又不像郭汜那么没节操,所以只是伏地下拜,一语不发。
董卓的目光,在两人的身上来回逡巡,半晌,才唤道:“好了,起身吧。”
郭汜如闻大赦,赶紧停手,道:“那属下就先带兵回营了。”
董卓点了点头,郭汜赶忙回身,来到队伍跟前,下令兵卒收起武器,重新整队,准备回营。望着徐晃几乎要喷出火来的双眼,郭汜躲在队伍后面,叫道:“徐公明,速速放了我的部下!董使君在此,你休要放肆!”
“哈哈哈哈”徐晃仰天长笑,笑声中蕴藏着说不尽的悲愤和凄凉,他不理郭汜,却把目光投向了董卓。
董卓身边的一位骑士,见状拍马赶了过来,正是裴定。他过来一看,满地都是巡卒的尸体,登时大怒,喝到:“郭汜,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劫杀贼曹的巡卒!”
郭汜冷哼一声,并不接茬。那边董卓见此情形,也策马走了过来。
接到裴游徼的报讯后,董卓三言两语,已经弄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经过。恼怒之余,他也在思考该如何收拾残局。
郭汜和他的部属,自己肯定要保全,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讨价还价。至于徐晃,没想到他还真是个“麻烦制造者”,走到哪都会引发一场地震。要不是怜惜他的才干,自己还真是恨不得将其打发得越远越好。
看来让徐晃继续做贼曹是不可行了,不如将他调入自己的部曲之中?想到这里,董卓禁不住摇了摇头,部曲是自己的禁脔,何况以其目前的规模,是根本见不得光的。一旦让朝廷知道他蓄养了这么多的私兵,又近在肘腋之地,那是绝对不会容下他的。开玩笑,河东身为“三河”之一,是东汉朝廷最为看重的“根本”之地,甚至因为怕刘姓宗室为乱,威胁京师,朝廷曾经有过规定,刘姓宗室(哪怕是西汉的远枝宗室),一律不准出任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的长官。
因此,董卓部下的私兵,一直只招募、任用凉州本地的人,就是为了防止内情泄漏。
对于河东郡的吏民来说,虽然他们知道董太守有私兵,但是规模到底有多大,始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由于东汉地方上豪强势力强大,家家多少都有些私兵,所以董卓有一些私兵,这对河东的吏民来说,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然而,若是他们知道董卓的部下,总计有一千多名精壮的私兵的话,那肯定要举郡哗然了——地方上的豪强,了不起有一二百名常备的私兵,就已经顶天了!(当然,豪强名下平时务农,农闲训练,遇事召集的佃农没有算在内)
而且,河东郡是内郡。东汉奉行虚内守外的政策,内地的郡不设常备军,而边郡虽然设有常备军,但是人数一般不超过五千人。而董卓,身在不设防的内郡,却拥有边郡常备军人数五分之一的私兵,这是何等的骇人听闻!
在这种情形之下,董卓如何敢让徐晃涉入自己的地盘?如果徐晃已经被自己收服,对自己忠心不二的话,自然可以,但是眼前的徐晃,分明就是个愣头青嘛!
心中犹疑不定的董卓,来到徐晃的面前,看到徐晃赤红的双目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徐贼曹,把人放了吧。”
徐晃闻言,心头仿佛是被大锤狠狠的锤打了一记,他压下悲愤之情,辩驳道:“使君,这些人已经招供画押,承认了他们的罪行……”
“我知道。”董卓道:“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从凉州不远千里的来投效我,我总不能一点情面都不讲。公明,你属下殉职的巡卒,我会厚加抚恤的,你放心好了。”
“那使君又置河东的百姓于何地?”徐晃双拳紧握:“这些日子以来,被杀害的百姓,何止数百,使君身为河东百姓的父母,就忍心让自己的子民含冤而逝吗?”
董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公明,你若眼中还有我这个上司,就听从命令放人!其余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既然使君如此说,属下敢不从命?”徐晃悲怆的说道:“属下无能,不能胜任贼曹之职,特请挂冠还家,还望使君俯允。”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119章 张累报讯
第一一八章张累报讯
徐晃将自己的头冠摘了下来,捧在手中,迈步来到了大路边,将手中的头冠,和贼曹的官印,一并挂在了路边一颗柳树的枝桠上。然后,他转身回来向董卓躬身一拜,一言不发的背起一具巡卒的尸体,朝着城内行去。裴定见状,带着其他的巡卒,各自背起一具尸体,也跟着徐晃走了。
郭汜望了董卓一眼,跃跃欲试,只待董卓一声令下,他便立刻带人将徐晃拿下。
可是董卓虽然脸色阴沉得可怕,却最终没有下任何命令,只是用脚轻轻的磕了一下马腹,调转马头,也望着城中而去。当他策马从徐晃身边经过的时候,两人都保持了沉默,彼此之间,连用余光扫视一眼的动作都没有,仿佛对方就是一团空气一般。
城门口的李傕见状,心中不寒而栗。以董卓的性格,他平日里对待部下,脾气上来了,当场踹你几脚都是可能的,并且,如果董卓在发脾气时候,上来踹你,那反倒说明他怒气不是很盛,还把你当作是自己人。而董卓若是一语不发的话,那就说明他已经怒到了极点,并且把你视作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哎,这个徐公明,还真是个硬骨头啊,冒犯谁不好,却偏偏冒犯了董太守?乡间俗谚有云“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得罪一郡的长官,已经是九死一生了,更何况得罪是董太守这样的人物?
李傕暗地里摇了摇头,在他眼里,徐晃差不多已经是个死人了。到时候,奉命动手的,估计还是郭阿多吧?徐公明啊徐公明,想不到转了一圈,你还是要折在郭阿多的手里!
虽然不像李傕那样清楚董卓的脾性,但是徐晃好歹在官场上混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自己得罪了本郡太守的下场,他还是有充分的估量的。“灭门太守”的乡谚,又不是只有李傕听说过!
所以,匆匆办完了殉职属下的丧礼之后,徐晃立刻带着家人,悄悄离开了安邑县,朝着自己的家乡杨县行去。虽说杨县依旧在河东治下,但是徐晃觉得悄悄离去,回到家乡低调做人,想来董太守也就不会来为难他了吧?
显然,徐晃大大低估了董卓性格的暴戾程度。
杨县位于河东北部,从安邑去杨县,途中就要经过闻喜县。徐晃赶着马车,和身边骑着马的裴定,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谈着。行至十字坡附近的时候,徐晃远眺着当日的战场,心潮起伏。这些天他所经历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都是从这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开始的。只是他从没有料想到,最终居然是以这样一种苦涩的方式结局的。
“路过闻喜,公明可不能不去我家做客。”裴定道:“公明为河东诛除了一大祸害,地方有不少豪杰之士,都盼着能与公明结识定交呢。”
徐晃苦笑一声:“我得罪了董太守,正是需要潜踪匿形的时候,哪还敢大咧咧的接受地方豪杰的款待。等到了县城之下,你我便就此别过罢!”
说话间,徐、裴二人背后的大道上,远远的传来一阵马蹄声。裴定手一伸,劲弓已经在手,他勒转马头,眯起了眼睛,仔细探查起了来人的情况。
对方来得很快,转瞬之间,身形就已经清晰可辨。裴定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略定,来者只有一人,并非大队人马,想来不会是郭汜前来寻仇。而且,就算来者真有敌意,他也只是单身一人罢了,在河东,论武艺,能超过徐晃的,寥寥无几,如果再加上自己的话,那就更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来人很快就飞驰到了距离徐、裴不到百步之遥的范围内,望见两人之后,来人大声呼喊道:“前方之人,可是徐公明?”
听到来人的口音后,徐晃登时跳下了马车,站在路旁,恭声应到:“正是徐晃,来的可是张公么?”
这个被徐晃呼做“张公”的人,正是被董卓罢斥了的贼曹掾张累。他纵马来到徐、裴面前,使劲一拉缰绳,胯下的坐骑一声嘶鸣,前腿离地,在半空中蹬踏起来。徐晃赶忙上前,一把抓住马辔头,死死的扯住,这才让马儿逐渐安静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