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在场众人,这些自称为‘光复党人’的所谓革命者,年纪大多在二十许几,少有三十的。
本来浙江光复会在经历徐锡麟和秋瑾等领导骨干被清廷抓捕杀害后,其革命组织活动就遭到严重破坏,一直未能恢复元气。而随着去年年末光复会创始人陶成章遭到暗杀,领军人物李柱中丢脸般地吓破了胆将浙江都督位置让给陈其美后,光复会就遭受了比当初徐锡麟和秋瑾就义更为严重的重创。
随着民国建立、光复会领导人要么战死、要么被暗杀、要么丧胆后脱离政治,剩下的几个光复会元老如章太炎基本不理党内事务、另一个元老蔡元培更是完全走向学术教育领域,基本上与革命脱离了干系。
剩下的光复会党人,这些对政治并未死心的人,在领导层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半自发地开始与会内志气相投者组建起一个一个的小型组织起来。
无治主义虽然在光复会内很早就有传播,光复会最早的政治主张和行动也确实受到无治主义的影响,但就此主义本身一直以来算不上是革命党的主流。相比同盟会所主张的西方民主议政制度,原光复会的主张更接近于传统道教庄老学说的影响——而这与光复会早期创建者章太炎等人醉心国学是分不开干系的。
然而光复会先胜后败,落到如今走投无路的境地,当陷入绝地时,以王东为首的光复会内一批信仰无治主义的少数派,却试图在绝境中寻找革命的光芒,并且在1912年5月13日的浙江杭州一处隐蔽的民宅中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纯粹的无治主义政党。
“然而我等费用……”待众人情绪稍微平静一些后,一人谨慎地提出了经费问题。
理想是伟大的,现实却是骨干的。光复会余党落到今天余地,当真是手头拘谨,别说革命、连暗杀的经费都拿不出来了。正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革命者也需要吃饭睡觉的。
对此,王东却胸有成竹。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道:“我有办法,不过要出门一个月。”





大时代1902 第370章 宁绍轮船
第三百七十二章宁绍轮船
民国元年5月11日。
辛亥革命时的战火已经过去了许久,一年前的混乱景象至今还存留在不少人的脑海中。不过和平的时间终归会慢慢让战乱的伤口复合,各地或多或少也都在步入民国纪元时恢复了一些往日平和的迹象。
而作为全国最富庶省份之一的浙江和江苏,得益于革命时期并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恢复元气的速度也比寻常省份来的快些。街道上,行贩肩扛南北货开始叫卖、商场重新开业、农田里也全是夏耕的农民。
除了不少人脑后的辫子没了、额头前长出了头发、以及一些商铺上开始悬挂五色国旗外,一切就仿佛回到了宣统二年革命前时的迹象。
在浙江与江苏这两省之间,原本就很密切的商贸交流往来也得到了恢复。轮船公司用与宣统二年几乎一样的时刻表在杭州湾与上海之间往返,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新多出来一家航运公司。
“宁绍轮船公司”拎着行李,头戴鸭舌帽,穿着一件薄西装的王东踏上了轮船甲板,望着船上悬挂着的公司旗子上面有些熟悉的名字。
“这虞和德又新开了航路了?”久居上海的王东自然知道宁绍轮船公司的来头,它是虞和德创办的航运公司。原本主要经营上海、宁波、绍兴三地的航线,名称也由此而来。
不过王东知道最近这段时间来,中年的虞和德在上海可谓混得风生水起。这位年轻的资本家凭借榜上了江苏都督刘继业的大腿,获得了政府的许多扶持和支持、更是成了资本极为雄厚的三联集团股东之一。现如今他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职务,对手下的产业都进行了扩大,已隐隐有取代老上海商帮的迹象,成为上海宁波商人中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而王东所在之全新的客轮,据说就是宁绍轮船公司在江南制造局新定制的三艘崭新客轮之一,大部分钢材都是用的国产货。
“资本家……啧啧啧。”王东有些厌恶地看了看那面锦旗,低头看向自己的船票,不再管之。
即是资本家,又与刘继业勾搭在一起,王东对虞和德这人没有半分好感。
虽然现在他们光复党的首要目标是推翻陈其美的*暴权统治,但是将来,他们这些革命青年势必要将革命之无治主义传播至浙江之外的全中国。那时,包括刘继业在内的各地都督都将成为革命之敌。
因此,袁世凯、刘继业、蔡锷等现今中国政坛上活跃的人物,在王东看来都是终究要被革命所打倒、被历史所扫入垃圾堆的人。
在船舱内放好了行李,待这艘轮船冒着滚滚黑烟驶离港口后,王东重新出现在甲板之上,感受迎面而来,略带腥味的海风吹拂。
从杭州至上海的渡轮航行时间在一天半左右,这段时间都闷在船舱当中不是王东所喜。
来到围栏边,王东双肘架在还散发着淡淡油漆味的木栏上,静静思考着革命大势。
此次去湖北,能否要到关键的经费?若是要暗杀陈贼,暗杀后如何夺权?如何组建属于无治主义的武装力量?如何扩大无治主义的影响力?如何争取到浙江军权人物蒋尊簋的倒戈?
想到当初光复会如此优势的局面,差点就能掌控浙江时,却被陈贼用一次暗杀、一次恐吓而毁于一旦,王东就激愤地握紧了拳头!怒陈贼无耻、恨李柱中实在不争气、哀陶成章死于非命。
当初在光复会内,王东是主张为陶成章报仇,与陈其美决一死战的最坚定鼓吹者。然而不管王东的嗓门子有多大,在当时光复会实际领导人同时也是浙江都督李柱中去意已决的时候,终究还是没用的。而王东也只能坐看光复会快速地分崩离析。
此次有我在,誓与陈贼拼个你死我活!
王东正如此想着,回过头来,却正好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陈其美对先生真是太过无礼了!”一个记者打扮,带有日本口音的男子正一脸不忿地站在甲板中央与另一位文质彬彬的清秀男子抱怨,并未注意到船边上有人看了过来。
而那位清秀男子,此刻却似乎并不着恼,好生安慰道:“英士性格有些偏激,对我们也有误会……”
竟是宋教仁!
宋教仁与王东两人虽在十年前曾经见过面,但当初王东在日本短暂留学时二人并未有交集,后来王东回到上海加入光复会后,一直处身国内,与长期在日本活动的宋教仁更是再无来往。
十年下来,宋教仁早就认不出对方了。甚至在宋教仁的脑海中,王东这个名字也都早已遗忘。然而由于宋教仁最近在中国政坛上非常活跃,多次出现在报纸之上,王东却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走近了几步,王东心中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宋教仁提到了陈其美的缘故。他故作镇定地来到二人不远的地方,装作观看海景暗中却聆听二人的对话。
“凭什么我们国~民党竞选,在浙江还要受他陈其美的管制?这完全是公然践踏临时约法啊!”此次与宋教仁同行,他的副手北辉次郎却不如宋教仁好脾气,只是对好友的遭遇抱打不平。
“确实如此……不过当前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英士不管怎么说,终归也是同盟会的一员,又是革命的元勋,还是浙江都督。此时此刻,与他还是要考虑以和为贵……况且……”宋教仁自信地笑了笑:“难道离开了浙江,我们国~民党就赢不了了吗?次郎可莫要小看自己啊!”
北辉次郎只能叹了口气,仿佛不解地说道:“同为都督,为何差距却如此之大?”
宋教仁似乎也忽然想起了什么,出声问道:“此次我等前去江宁,去与文鹿相谈合作,我还想好好了解了解国社党的情况。”
北辉次郎却面露难色道:“钝初……我为国社党员,也必须要信守党规……只能说国社党无意国会参选而已……”
“哈哈哈!”宋教仁摇着头大笑起来:“是我孟浪了!罢了罢了!到了江宁再问他文鹿吧!”
刘继业?一旁偷听的王东心中一跳,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影出现眼前。
想到自己的结拜兄长,如今已是江苏都督、眼瞅着将攀升到触手不可及的高度,王东心中顿时就如捣翻了五味醋瓶怪异异的很是难受。
“……最近统一党在北京很活跃……”
王东忽然无心再听下去。他压低了鸭舌帽后,绕过宋教仁二人,快步离开了甲板。




大时代1902 第371章 教仁
第三百七十三章教仁
宋教仁与北辉次郎并不知道有那么一位旧识因为他俩的对话被触动情绪。待王东离开后,二人依然在甲板上继续着聊天。
这半年来,宋教仁在全国范围内为了他的政党而来回奔波,北辉次郎就作为孙文的秘书一直追随其左右。而讽刺的是,北辉次郎本人却没有加入宋教仁最终组建的国~民党,而是在半年前就加入了刘继业的国社党。
民国建立后,同盟会本部自然也从东京搬迁到了广州。而在1912年1月召开的同盟会本部总会上,宋教仁被推接替汪精卫出任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掌握了党务实权。他在这次大会上突出强调必须实行“政党内阁”,并且说:“本党对于统一临时政府内阁,已决定,如不能达政党内阁,宁甘退让;如可改组政党内阁,虽他党出为总理,亦赞助之。”
从一开始宋教仁就坚定地往自己心中理想的责任内阁与政党政治走下去。为此,他不惜得罪不少同盟会内部的同志、不惜与包括立宪派在内的人合作。
民国建立后,一时间政党林立、混乱不堪。包括许多同盟会会员在内,有相当一部分纯粹的排满主义者认为清帝退位后革命已经完成,逐渐便从同盟会中分化出来。另组成了一些为了争取政治地位的小政党。彼时中国人还从未接触过政党政治,许多这类小党派只是只是竖起一块招牌,发出一篇宣言,拉出几个名气大的政治要人作为他们的领袖,以便于进行个人的政治投机。还有些政党是以地区关系或历史关系结合起来的。所有这类政党都没有旗帜宣明的党纲,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跨党脱党视为家常便饭。其所拥戴的领袖,也可能兼另外一个党的领袖,而被推者等于今天兼任公司行号的董事长一样,是一个挂名差使,对任何一党都不关心。
在此前提下,民国元年初期同盟会一方面面临着自身分裂的危险,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国会与极大政党争夺。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政党分别为张謇等立宪派建立的统一党、湖北汤化龙组建的民社党、君主立宪派周大烈等组成的国民共进会、谷钟秀、张耀曾、吴景濂等的统一共和党、以及梁启超归国成立的共和党。
这样错综复杂的政治情况,迫使宋教仁必须要采取‘毁党造党’的方式重新建立一个能够在国会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而赢取国会,成了宋教仁最关注和关切的目的。
经过长时间的运作沟通,宋教仁作为同盟会掌握党务实权的人物,与各个小党派广泛接触,成功地将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组合入同盟会中,并且在3月9日时,在湖北正式获得重要党派统一共和党与同盟会携手并进的协议。
由是,宋教仁遂在民国元年4月11日与各党代表会议于北京湖广会馆,获致协议。再于4月13日召集同盟会全体职员大会,推举宋教仁、张继等16人为筹备员,并由总务部发出通告,宣布同盟会改组为一般形态的政党。
彼时由于民国成立,民心思定,许多同盟会会员纷纷认为革命成功、是享受革命成功果实的时候了,因此对将本来以造反为目的的同盟会改组为能够参选的正式政党非常支持。在此大势影响下,哪怕孙文私底下非常反对,明面上也必须表示一定的支持。因此他与黄兴就宋教仁达成的协议,在武昌联名联名致电各支部征求同意:
“各支部鉴:据北京来电云:‘连日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协商合并,另行组织,彼此提出条件于下:(一)定名:国民党;(二)宗旨: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三)党纲五条: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保持国际和平;(四)用理事制,于其中推一人为理事长。昨日开全体职员评议员联合会,合并条件已通过’云云。文等以上列条件与本会宗旨毫不相悖。又得此多数政党同心协力,将吾党素所怀抱者见诸实行,此非独同人之幸,亦民国前途之福也,文等深为赞成。且同盟会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革命同盟会之义在,共和初建,改为政党,同人提议更名称者益众,即此时而易之,可谓一举而两得矣。特此通电贵支部,务求同意,以便正式发表。文等屡承袁大总统遣使持函来邀,已定七日起程北上,赐复即交北京同盟会为盼。孙文、黄兴。”
4月11日,孙文到北京的第二天,同盟会宣布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合并,成立国民党。彼时孙文亲自出席,并发表了组织新党的演说。依规约第四章的规定,推选职员,计理事九人:孙文、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翙、贡桑诺尔布。参议29人:胡汉民、柏文蔚、陈****、李烈钧、张继、蒋翊武、孙毓筠、陈其美、尹昌衡、于右任、马君武、田桐等。名誉参议钮永建等七人,各部干事300余人。4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王宠惠、王芝祥、王人文、贡桑诺尔布七理事互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孙并遴请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彼时同盟会内部其实有着一种矛盾的思想。一方面他们知道军事上无法与袁世凯抗衡,因此大总统的位置只有袁世凯能够胜任。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袁世凯又很不信任,希望能够加以限制其权力。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宋教仁所主张的,放弃在总统问题上、军事实力上与袁世凯斗争,而是转而在国会方面、内阁方面取得优越地位,使袁世凯的总统没有权力这一主张很快就得到同盟会会员的热烈支持,被视作能够解决问题的最好选择,由是才有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可能。
然而尽管宋教仁所组成的国~民党于1912年4月11日正式成立了,然而其组成分子却极为复杂,龙蛇混杂,投机者甚多。不单有同盟会内的不少投机者,更有那些并入的小党派成员加入进来。
北辉次郎一直跟随在宋教仁左右,自然知道这位‘渔夫’肩上承担的压力有多么重。外需要积极竞选,为国~民党控制国会而不懈努力、内要面对数也数不清的异议和不同声音,必须安抚同盟会老人、必须凝聚一群投机分子在一党之内、时不时更会面对如陈其美这般不服号令的反对者。
同样,北辉次郎也明锐地察觉到国~民党成立以后,党政大权已经被精明能干的‘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抓在手中,而名义上的理事长孙文却有些大权旁落的样子。依北辉次郎对孙文强势性格的了解,其必不肯轻易善罢甘休。
而这次浙江之行陈其美的明显敌意,或许就是孙文的态度。
“钝初……我们还是需要小心行事……”出于对好友的关心,北辉次郎明知道宋教仁不喜欢说这些,却还是主动提醒道:“如今世人都知道陶成章是陈其美所暗杀,这个人不是钝初一样的君子,杀气甚重,更像是幕末的人斩,为达到目的不惜手段。”
宋教仁果然还是不以为意,却也不想打击北辉次郎,只是有些敷衍地说道:“我知道了……不过英士还是我党的同志……”
北辉次郎欲言又止,只能轻叹了一口气。
轮船从杭州出发,在入夜前驶出杭州湾,第二天的下午便出现在上海海面上。宋教仁与王东等人花了一番功夫后,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下了船只。在码头上,刘继业安排的接待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几个年轻的上海市政府办事员非常热情地将宋教仁接出码头外,将他与北辉次郎以及几个随员都送上了黄包车,然后便朝上海市政厅出发了。
另一边,王东则默默地一个人离开了码头,在大街上望着宋教仁等一行人消失在反方向,才压低了鸭舌帽朝黄浦江方向大步而去。
而在上海市政厅内,刚刚下船的宋教仁和北辉次郎就在此处见到了江苏都督兼上海市长,他们的老相识刘继业。
“我可是在上海等了二位多时啊!”刘继业亲自将两人迎入市政厅内,一边走着一边与宋教仁说笑。
“与文鹿不同,我可是要为我党的选举而四处奔走,哪像文鹿这样轻松,不去参选,就可以休闲自在的。”
刘继业呵呵笑道:“国会的事情还是由钝初与季直负责就好,本人更适合在地方,守着江苏这片国土,努力建设为中国之模范省份。”
宋教仁却微笑道:“文鹿可别过于自谦,你看如今民国,又有哪个省份能够像江苏这样,一口气将八千学子送出海外留学?这可是功在千秋的义举啊!与文鹿相比,教仁还是自愧不如!”
“钝初客气了……”




大时代1902 第372章 政治伎俩
第三百七十五章政治伎俩
“钝初的竞选如何了?最近在报纸上,通篇都是关于国~民党的报导啊!如今若说哪个党派、哪个党魁锋芒最盛,那非钝初莫属了。”刘继业笑着亲自给宋教仁添上茶水。
三人如今身处上海市政厅内的一处装修奢华的会客室内,宋教仁从柔软的沙发上微微欠身表示感谢。
屋内的气氛颇为融洽,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意。宋教仁一直与刘继业相处的很不错,此前交往都留下了良好印象。而北辉次郎更是加入了刘继业领导的国社党,二人以同志相称。
这次宋教仁来上海会面,除了部分原因是为了筹划竞选事项,拉拢选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与刘继业这位东南大佬就一些政治问题协商。
宋教仁深知,自己以后组阁后,地方上的重量级人物也是需要交好的。而刘继业则更为特殊,盖因他不单单是江苏都督,更是极为有名望的政治家。通过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行为,如今刘继业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宋教仁。
而思维灵敏的宋教仁却知道像刘继业这等人物,若是能够好好结交,将能发挥出极为有利的影响。
“若是一切继续下去,我是有信心率领国~民党一举夺得国会多数席位,成为执政党的!”说出此话时,宋教仁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神采。他虽然疲于奔波,深深的眼袋和下陷的脸颊,精气神却异常地高涨。对于自己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更是充满了信心。
或许正是这份强烈的自信,再配上出色的演讲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使宋教仁在同盟会诸多元老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组建的国~民党的实质性领导者。
当然,单纯的自信是不足以让许多投机者倒向宋教仁的。刘继业通过各种渠道消息,早已打听出宋教仁在当初合并各个小党时就大肆许诺,一旦当选就将这个总长、哪个次长分给盟友云云。若非有这些实际上的好处,这些小党派也绝不会跟着宋教仁一路走的。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宋教仁是一个非常懂得变通和实务的政治家。
而这样的人,才是刘继业可以合作的对象。
“小弟目前还是统一党的成员,也无法在明面上过多与钝初兄支持……”刘继业自嘲一笑,轻轻抿一口茶水:“不过国~民党的经费,我还是能够提供一部分的……毕竟,当今之民国,也只有钝初担任这内阁总理最为合适了!”
明明刘继业是统一党的理事之一,却与统一党的直接竞争对手关系密切,此刻甚至主动提出提供经费,若是在后世的政党中,不免有叛党的嫌疑。然而这在民国初年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同时身兼数个党派的职务,更换党籍的速度更是飞快。
而宋教仁亦见怪不怪地毫不客气地接受了刘继业的好意,笑道:“正好我党经费上还有缺口,金额在二万银元左右。”
刘继业二话不说就承担了下来,引得宋教仁和北辉次郎都站起来鞠躬致谢:“有文鹿这番心意,教仁也就不虚此行了。”
“不过……钝初获得选举胜利,进入国会之后,将会如何处理与大总统的关系?国会在未来民国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早在很久之前,刘继业就通过加入了国社党的北辉次郎与宋教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虽然刘继业明面上还是张謇的亲密战友,还是统一党的理事,但是实质上却已与宋教仁达成了默契了一致。若非如此,也不可能见了面就将二万块送出去。
宋教仁用掷地有声的声音朗声道:“教仁所坚信者,责任内阁也!责任内阁由国会多数党派产生,负责组织政府内阁及各部总长,与大总统虽然各有分工,但更多时候却需要携手并进!”
“那么钝初对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又怎么看?”
“地方自治的基础是不能改变的。”宋教仁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对于自己的施政理念,他很明显是有过深思熟虑的:“如美国那样完全自治,各州形同各邦,这点是行不通的。我国当前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省级的自治不应采取……”
“然而,地方自治却是宪政之关键!是可以弥补中央政策至地方失衡失序的关键补充,是维持地方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民主宪政之基石。因此,教仁是主张首先从县开始施行自治,待十年期间,为中国之地方自治树立起标志和培养经验后,再慢慢推行至府一级。而我国之一省如欧洲之一国,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给予过多自治权利,否则国家将有不稳之风险。”
宋教仁仿佛并不在乎刘继业江苏都督的身份,畅谈其如何要分权给县、夺权于省,设立一个有执行力的强势中央政府。
1...154155156157158...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