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想来,还真是一段经历啊!
三年后的自己,与三年前的自己,简直有了天壤之别!
大时代的浪潮,自己义无反顾投身其中……总有一天,将由自己来决定浪潮的走向!
“卖报、卖报!日比谷国民会示威、抗议朴茨茅斯议和!”
童音传到刘继业耳边,他回过头来,却发现甲板不远处一个带着鸭舌帽的日本小男孩正在大声用日文兜售着报纸。
也不多想,刘继业走了过去,接过小孩递来的报纸,随手赛给对方几个铜板便走到甲板上的长凳上坐下,摊开报纸随意阅读起来。
报纸的封面是一副群众在街头示威的照片,里面手持着‘拒绝议和’、‘拒绝卖国’、‘死战到底’、‘坚决要求割地赔款’等字样的群众聚集在刘继业曾经与青子一同游览过的日比谷公园里。旁边的文字则详细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已有近五万人,言语间颇为同情这些‘爱国群众’。
其实不就是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占到了便宜,所以这次日俄战争伤亡惨重、横滨被毁,民众和资本家都指望着好好敲诈俄国一笔来补偿损失,却没想到俄国死硬着一分钱不赔,于是不满的群众便上街大闹。他们却没想过以日本频临崩溃的财政状况,空空如野的军库,你让那些‘蝗军’如何再打?俄国正是看到日本无力战斗下去,才会坚决拒绝赔款事项。这些客观存在的困境,热血上脑的民众看不到,他们只是知道自己死了那么多人、征了那么多税,总该得到些什么吧!
不去管日本人的死活,刘继业翻开第二页,一条消息顿时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新闻所占篇幅远不及首页,区区几行字,但是其中却出现了刘继业所熟悉的名字。
松平家家主,伯爵松平赖聪与其子松平赖寿一并悴死家中,死因不明,疑似他杀,东京警视厅派出专员调查。
读到这里,刘继业不禁嘴角微微上翘,用无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道:“好样的,雷利……”
至此刘继业的日本之旅告一段落。
第三卷终
大时代1902 第102章 入宁
第一百二章入江宁
来自横滨的轮船于1905年9月6日抵达上海,下船后刘继业并未停留片刻,归心似箭的他直接从上海乘坐火车抵达了苏州,再从苏州乘船抵达江宁。
当初在日本的时候,他便已派出电报给家中,一方面通报最近情况、另一方面也是通告自己的行程,言及即将返家云云。虽然无法准时准确确知何时能抵家,但是至少会给家人一个心理准备。
踏上久违的故土,重新感受到儿时的这座城市的气息,刘继业发觉他离开的三年里,江宁虽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细微之处的改变却还是能看得见的。西式建筑多了一些、街上穿着西式服装的人多了不少,原本穿着号服的捕快也换成了西式制服的巡警。
刘继业在码头外叫了一辆黄包车,很顺溜地用家乡话说出了地名,不出一刻钟便出现在自家门前。
三年前,就是从这个门槛处迈出了留学东瀛的道路,如今,自己也算是学满而归了。
中午的阳光颇为刺眼,刘继业却觉得浑身熟悉的温暖。他将行李箱放在地上,手指轻轻触摸着木门的铜钉。大门似乎不久前才翻新过,鲜红色的木板、锃亮的金属部件,还留有淡淡的油漆味。下一刻,提起箱子,轻轻敲响了大门上的铜环。
‘咚、咚、’
“哪个啊?”门里面传来了看门者的声音;这个声音颇为稚嫩,并非刘继业所熟悉的家中老人。
“刘继业。”
门里面安静了片刻,似乎在摸索什么,大概过去了半分钟后,稚嫩的声音才惊喜道:“原来是长房少爷!您可回来啦!!”说完,门洞处传来一阵搬弄的声音,很快大门便被打开,一个身材矮小的十六、七岁少年一脸意外地望着刘继业,行了一礼。
见是族里的门房掌事刘德,刘继业只是友善地笑笑,婉拒了对方准备上来帮忙拎行李,自己一个人沿着熟悉的路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路上遇到了几个熟悉的下人,都瞪大着眼睛看着这个长房少爷,其中一名下女更是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大喊着:“长房大少爷回来啦!!”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刘府,还没等刘继业走到房间,就已经被一大堆三姑妈、四姨娘等一系列亲戚给围住,身为晚辈的刘继业只能一一赔以笑脸,脸都有些僵了。
“吾儿在哪?”
被人群包围的刘继业听到人群外的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只见三年不见、此世的母亲热泪盈眶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望着自己,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出来。
“娘!”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刘继业顿觉眼角发酸,上前几步来到孙氏面前,然后噗通跪在她的腿前,向上望去,尽是一片慈爱。
“孩儿不孝,惹得娘亲担心了!”
“你可让我想死了啊!!!!”强忍着眼泪说完,孙氏急忙将刘继业从地上扶起,脸上还残留着泪痕,嘴角却早已开心地笑着,仔细打量着许久不见的儿子。
“吾儿在异乡没有吃苦吧!娘知道你去满洲战场后,可是日夜担心啊!每日都要拜一拜观世音菩萨、求佛祖在战场上保佑吾儿……”
平日觉得啰嗦的话语,此刻却无比的温暖;无论何时,自己总归有家人在为自己牵挂。
孙氏一脸慈祥,由于保养有方并未露出衰老的迹象,依然像三十余岁的贵妇。
“继业!!”
穿着中式旗袍的青紫出现在视线中,满脸惊喜地望过来,一只手捂住小嘴,似乎还有些不可置信、仿佛欢喜来的太快了。
望向心爱的女人,刘继业忽觉与她分别也有接近一年了,看到她健健康康的、依然如分别前的美丽样子,心中顿觉安稳不少。
“说了多少回了,应该叫夫君!”孙氏回过头来,略带责怪地看向自己的儿媳。
青子立即态度端正的鞠躬道歉,起身后叫法也换成了中式的‘夫君’,只是发音还是有些奇怪,过于生硬明显暴露出她外国人的身份。她来到刘继业身边,装作整理他的衣服,却悄悄吐了吐小舌头,可爱无比。
很快,父亲刘寿昌带着自己的弟弟刘继世和妹妹刘继蓉出现,在他身后的则是刘继业的二母谢氏,也是很友善地看过来。
四十许几的父亲看不出来苍老了多少,不过却很西式地抽着一只雪茄,看到刘继业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已十四岁的刘继世和刘继蓉却有些陌生地看着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毕竟三人许久不见,陌生也是难免的。
众人将刘继业拥入长房大厅,其行李自然有下人负责安置。
离家三年期间,刘继业平均每个月都会与家中有电报往来,因此倒也谈不上陌生;虽然有些简短但是家人还是大致知晓刘继业在做什么,也只有日俄战争期间由于身处战场因此暂时中断了联系。
不过此刻坐下,确认儿子平安无事后,孙氏与刘寿昌便敦促着让刘继业诉说其在日本的生活。
不便扫兴,刘继业便只得挑选几个有意思的东西去讲,期间还又展示了其在日本所获得的一系列证书、证明、军服。随着话题中时间的推移,很快便谈及上战场一事。刘继业未免家人担心并未道出真相,仅是推说是偶然选中。
至于满洲战场,在来江宁的火车上刘建业便花了不少时间想出了一套不会惹得家人怀疑的说辞;总不能全盘托出、将自己杀人放火的事情都说出来吧?于是众人将刘继业的一套平淡的说辞信以为真,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出来。
聊着聊着,二房、三房也来了人,其中就有刘继业的生意伙伴刘继嗣,刘继业便只得将刚刚说过的事情重复一遍,说到最后口干舌燥了众人还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刘继世更是动都不敢动,生怕错过一个字。还是孙氏不忍儿子长途跋涉回家还没发休息,硬是将旁亲赶走了,只留下家中至亲团聚。
“吾儿学业有成,在满洲战场上也得到了历练,为父甚为欣慰啊!!”只剩下家中至亲,刘寿昌终于可以跟自家儿子说一些心底话了。
“从小你就很有自己见地,为父也决定全力支持你!最近我们刘家在官府的好友告诉为父,说朝廷受日俄战争的刺激准备极大增快新政的力度,一是可能要废除科举、二来,据说是要正式搞立宪了!前一阵子还派了五大臣出洋去……最后嘛,就是编练新军了!咱们江苏据说要编练一个镇一万多人的新部队,已经开始筹备了!文鹿你看……有什么想法吗?”刘寿昌完全是以身份对等的方式在和刘继业说话,自从儿子所筹办的面粉厂日进斗金、听闻儿子在满洲战场上立下了大功,刘寿昌便再也没法还把他当作孩童看待了。
“孩子才刚回来,谈那么多打打杀杀的事情干什么?什么事还需要着急现在办呐?”孙氏不满刘寿昌上来就谈正事,白了自家夫君一眼。
刘寿昌眉头一皱,不耐烦道:“妇道人家懂得什么,这可是事关刘家前途的大事,怎能不立即确定?”
“再大的事,能打得过天下头等大事吃饭吗?吾儿在外三年,可苦了!肯定是没尝过好吃的……为娘给你做去,你等着啊!”说完,孙氏狠狠掐了刘寿昌的肩膀,去厨房准备吃食了。
青子虽然颇为想念自家夫君,恨不得直接扑入其怀里,但在家中却得自觉遵守礼教。此时只剩下父子俩,而且似乎有事情要谈,自觉也不方便留下,很懂事地小跑着追上孙氏陪她准备食物去了。
谢氏也拉着弟弟妹妹告辞,房间就只剩下父子二人。
于是刘寿昌起身向书房走去,刘继业紧随其后,来到令其无比熟悉的房间中。
二人座下后,刘寿昌便主动出声道:“说吧,你一向就很有主见,让为父听听你的想法。”
组织了一下语言,刘继业轻咳一声,道出心中想法:“旧军不堪用、新军尚未创办,朝廷急需用儿子这般的留学军官。儿子还是想留在江宁,参加新军的创建中,争取创立完成后做一任管带、协统之类的营官。”
“哦?为父在巡抚衙门里的好友,张师爷听闻你的故事后,便建议你最好在巡抚大人身边做事,一来有为父的人脉照顾、二来,能侍奉朝廷大员于左右,若是得到赏识,这样升迁的也快一些啊?”刘寿昌还是在用老一套的官场思维去考虑,确实不解儿子的选择。
刘继业神色自信,侃侃而谈道:“也不怕父亲笑话,儿子认为握在手中的军权,才是实在的。儿子就算只是下等军官,但是只要手上有三百名兵士,便有三百名兵士的权力。反观参谋,哪怕是上等军官也必须依靠上官才能发号施令,上官一旦调任、离职,权力基础便会崩溃。敢问父亲可见过哪任江苏巡抚在任超过五年的?大多数多则二、三年,少则数月便调任他处,届时儿子是跟随上官离职呢、还是留在江宁?留在江宁如何能保证新来的巡抚不对儿子心生芥蒂?不如安安稳稳将军队练好;现在朝廷正好是急缺儿子这类人才之时,任哪个上官在只要儿子孝敬到位、又不生是非能练好兵,这权位之稳固自然远胜随波逐流的参谋职位。”
刘寿昌顿时豁然开朗,自嘲一声道:“果然是新时代,旧的一套不管用咯!既然吾儿如此有自信,为父便全力配合吧!最近朝廷要重用武人、特别是新式武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当初吾儿选择去东瀛学习兵事确实妥当,说不准二、三十年后咱们刘家也能出个红顶子,大红大紫啊哈哈!”
说完,刘寿昌自己一个人摸着胡子哈哈笑了起来。
刘继业笑着应承着,暗下却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道:“哪里需要二十年啊……”
大时代1902 第103章 现银
第一百三章现银
正事聊完,父子两人便坐着开始聊起家常。刘寿昌本就不是好面子之人,在家也一贯随和,与阔别已久的儿子见面自然不会有什么架子。父子之间聊的很愉快,不知不觉便到了下午。就在刘继业说完军校生活时,外面便传来孙氏招呼开饭的声音。
为了迎接大儿子,孙氏精心准备了一场丰盛的饭菜;刘继业坐在青子旁边,闻着菜香,想起小时候的味道,不禁食指大动,一大饭碗里满满都是菜肴,一直吃到快噎着了才放下筷子。
饭桌上刘继业继续讲着经历,不时惹起一阵惊呼、感叹。
一顿饭一直吃到晚上八点多的样子,天都完全暗下来时,刘寿昌才惊觉时间不早。
家里的晚辈按规矩向刘寿昌和孙氏拜安,刘继业退出大厅,来到院子里,向不远处自己的房间走去,在他旁边是安静陪伴着的青子。
“想你了。”漫步中,静静地,身边人如此说道。
“我也是……”
一双手紧紧扣在一起。
一轮明月映照大地,在月光下二人来到别院中,里面已经有下人点燃了新式西洋煤油灯。与自家房间阔别三年的刘继业进去后发现屋内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不带一丝灰尘,当初离别时的东西依然原封不动处在同一个位置,而自己带回来的行李也已妥善收拾出来。
唯一与离开前不同的,是床上多了一套枕被,书架和书桌上也可见一些小玩意儿。此外,房间里四溢着淡淡地、令刘继业着迷的清香。
此时,青子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屋子以前都是有下人每日打扫,我住进来后便是我来负责、房间里的东西都没有动过……”
“好香啊……”刘继业忽然闭上眼睛猛地深吸一口气,长吁一声。
“哪里啊……”青子似乎没有反应过来,正有些不解地望向刘继业时,却见对方猛然睁眼,一把抱住她娇艳的身体,把头深深埋入她的颈部,沉声道:“你身上传来的。”
“讨厌!”青子羞羞答答地轻锤了对方厚实的后背,顿时面红耳赤,但是身子却不自主地依靠在对方身上,双手也搭在对方的脑后。
感受着迷人芳香、触摸着娇嫩温香的肌肤,婀娜多姿的滚烫的躯体,一阵邪火顿从腹下升起,刘继业思及自己已近一年未进女色,此刻面对娇妻却再也按耐不住。他双手用力忽然抱起青子,在她的惊呼下大步向床边走去。
到这一地步,青子对自家夫君的意图自然再明白不过。她精致的面孔早已红似苹果,内心深处却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生出期待来,下意识地,环在夫君脖子的双手更紧了几分。
一番*暂且不表。
近一个时辰后,香汗淋漓的青子紧紧躺在刘继业结实的胸膛上,一边撩开眼前秀发、一边用修长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对方的身体。
“继业……”
没有了不习惯的礼教约束,青子很自然地重新用当初东京时的方式呼唤自家郎君。
“这些时日真是幸苦你了……”
青子在怀中摇了摇头,笑道:“父亲与母亲大人都很好,我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除了想你想的很。”
一年不见,除了更具女人味之外,青子的中文也突飞猛进。虽然当初在东京时,无数刘继业也会教上两句简单的中文,但是却从未能像现在这样完整地用汉语交流。虽然语音有些奇怪,能明显听出东洋腔调,但已殊为不易了。
一路车马疲劳,又好好大战了数回合,刘继业也是有些疲惫了。拥娇妻在怀中,重回自家房间,身心都完全放松下来,在与青子夜谈的同时,不知不觉便静静坠入梦乡中。
长夜绵绵。
第二日清晨,刘继业按惯例起身,却见屋内无人,枕边的青子已不知去向。穿上拖鞋下床来,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在脸上,舒服地直想闭眼享受。然而重要的事情不能忘记了,他来到被青子安置整齐的行李前,从内侧夹缝中取出了他这次日本之行最大收获之一,金钱。
将钱藏入床下,刘继业干脆开始整理起行李来,衣物、书籍等等纷纷取出,临时放置在桌子、椅子上,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只见青子端着散发着香气的早餐的托盘走入,见到房中景象吃了一惊,转而想到刘继业的习惯后却会心一笑。将托盘放下,青子走到刘继业身前,故作嗔怒道:“继业怎么起那么早!这些事情都是应该我来收拾的,快回床上躺着!”
刘继业见她逼近,故作不理,等她放松警惕时却忽然一把抱住她的细腰,一举便抬了起来,然后二话不说向床榻走去,边走边道:“要躺也是一起躺,哪有我躺你站着的道理啊!”
被夫君夹住,青子满脸通红地挣扎着,却怕外人听见只能小声捶打道:“大白天啊!”
“在东京的时候,我们不是时常从白天战到黑夜、从黑夜战到天明么!羞什么!”
自知不保,青子认命地闭上了眼睛……
半个时辰后,皮肤依然泛红的青子一边整理凌乱的床铺,一边瞪了一眼身后穿衣服的刘继业。
收拾完了,却见书桌上的早餐早就透凉,青子于是责怪道:“就是你!连饭菜都凉了!”
刘继业并未在意,反而笑嘻嘻绕到青子身后,抚摸她的肌肤道:“美人可餐,就算是山珍海味在我面前,也不如吾妻你万一啊哈哈!”
虽然不是很明白这句汉话的意思,但调笑的语气还是感觉出来的。一阵羞涩、一阵甜蜜,夫妻两人一年不见所产生的些许隔阂此刻也已烟消云散。
早饭凉了不好,青子拿去让厨房重新加热了,重新端了回来,两人就在房间里简单地用过。期间笑骂声不时传来,好不欢快。
上午时分拜见了父母,陪他们聊了会儿天。期间刘寿昌见长子也大了,既已成家又学成归来,便主动提及应该给刘继业安置别院。如年长刘继业几岁的刘继嗣,虽然也算在刘家大院中,却已有自己的独栋宅子。
对于父亲的提议刘继业自然毫无意见,本来他也觉得再与父母同住有些麻烦,加上自己不久就要担任军官,很不方便。此外,虽然青子没有说,但是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最难处理的,免得两个女人发生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她们隔着远远的。出于这些考虑,刘继业当然一口赞成。
孙氏虽然有些不舍儿子,却也明白他大了,搬出去住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叮嘱要时常回来,刘继业自然满口答应。
临别前,刘继业忽然想起自己所得的财物。本来这些钱财他便打算用于筹备未来大业中,数十万两银子的巨款其中有一部分要充作扩充工厂的经费。想到这里,刘继业停下脚步向父亲请教了家中面粉厂的近况。说到面粉厂,刘寿昌顿时生出得意的色彩,笑道:“真亏吾儿有远见,文远也办事得力,面粉厂自开办以来除了第一年略有亏损外,近两年每年利居然高达七万两银子之巨!本金二十万还有不足一年便可收回,吾家也有十万银子的收入,甚好啊!”
面粉厂运营状况良好是刘继业早就预料到的,不过父亲如此重视面粉厂,却也和家中主业、特别是由父亲所掌控的钱庄业萎靡有关系。在各处生意吃紧的时候,能够拥有带来高额利润的工厂便能在需要时抽出可以弥补他用的资金。
不过刘继业可不仅仅满意于一座年利润近十万的面粉厂;虽然全面工业化还遥不可及,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业的趋势不可阻挡,只能趁还有先知先觉的优势时尽早投入进去。想到这里,刘继业决定实话实说:
“不瞒父亲,孩儿这次东瀛之旅也发了一笔小财。”
“哦?不错不错!学习之余还能兼顾做生意,不愧是刘家子弟!不过,你既然选择官场,便不应该注重这些细节。虽然我刘家以商贾起家,但当世大用还是为官呐……为父是怕你耽误正业……”
见父亲有些唠叨,刘继业心中觉得有些好笑。他上前两步,在父亲耳边轻声嘀咕了两句,退后半步,却见对方已经神色大变,满脸的不可置信!
“……你……你……你说什么!?”
“……如……如此巨款,哪里来的!?”
五十万两库平银,虽然不敌刘家的百万家产,但是那可是现银啊!刘家三个分家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现银都是问题。要知道,甲午前的北洋水师一年维护军费也不过三百万两而已。
刘继业不方便把自己杀人劫财的事情透露出来,只能随意编造了几个借口,什么在满洲抓住俄军总司令后日本给的奖金、路遇被屠族的大户人家,从中搜出隐藏家财云云。
“这五十万两银子,绝大部分都是可兑换的洋支票,孩儿准备拿出大部来继续投入工厂买卖中。”
“好好!!好!”哪怕是见过大世面的刘寿昌,此刻也有些手舞足蹈、不能控制情绪。
大时代1902 第104章 大龄剩男
第一百四章大龄剩男
与父亲商讨完了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下午。
刘继业走到刘家大院二房所处,却想起刘继嗣已经搬走了。昨天回家的时候,与自家表哥有过短暂的会面,但碍于时机也只能客套几句。
但此时刘继业与父亲就面粉厂详细商讨后,却是需要找直接负责管理工厂的刘继嗣来继续深谈。一来,他自己也是很佩服自家表哥的商业才能,二来,扩充资金、设备的情况也必须与之讨论。
向其家中下人问明了路,知道距离刘家大院并不遥远。
步行了十几分钟后,来到一处小巷中,里面占地颇大、颇为奢华的宅子便是刘继嗣的住所。
上前敲门,没过多久一个中年仆人便打开大门。他是刘家老人,认得是刘继业,颇为热情地将其引起去,同时招呼另外一名下人去通知刘继嗣。
入到里面才发现这屋宅装修甚为夸张,屋瓦墙宇无不是精雕细刻。过不得一会儿穿着便装的刘继嗣便满目笑容地走了过来;三年不见的他,唇边蓄起了胡须,清秀的面孔并无变化,身材依然有些微薄,但是一双眼睛却愈发明亮起来。相比三年前,更是显得精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