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从战术选择、战场感觉、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来看都表现出类似生物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但那与人类的知性和感性相比又是完全迥异的存在。不考虑任何战斗之外的事物,只为厮杀战斗而存在的钢铁怪物。比起一般的“军团”,更接近野兽一般的存在。
如果这种东西量产列装的话——
恐怖的想象还来不及进一步具体化便中断,突然急转直下的战况面前,“夜莺”压根没时间去思考求生之外的问题。
“跳、跳起来了?!”
“跳跃”在“军团”各机型中属于基本动作,理论上所有机型都能完成这一动作。然而重量超过十吨以上的机体进行这种动作无疑会造成部件损坏,在激烈的战场上并不总是能得到想要的配件和维修,因此所有中型以上的“军团”都不会执行这种动作。
那架不知名的新型机却在猛然提速后一跃而起,在空中画出一道抛物线后朝着“夜莺”快速下坠。
才被摆了一道,就已经学会活用加速助跑跳跃了?这开的哪门子玩笑?只知道搞破坏的机器智商已经提高到这种程度了?帝国那帮疯子到底造出了什么怪物?!
“夜莺”一边在心里怒骂,一边再次用术式强化身体机能。已经成功着陆的敌机正高速向她冲来,面对强化过的动态视力也难以跟上的机动力,她被迫无休止的进行高速立体机动。所有和运动有关的身体组织都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悲鸣,就连勉强支撑着身体不断做出极限反应的精神也开始吃不消了。
视野的一隅,敌机如蜻蜓点水般飘忽不定,一直跟着残影疯狂移动的焦点早就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身体不是靠思考而是靠本能和直觉来闪避被敌机丢过来的石块与树木。早已被战场磨砺到发亮的经验与直觉,还有早已融入身体当中的程序化反应帮着“夜莺”躲过一波又一波的投掷攻击。
即便如此,她的身体也已经快要到达极限。
相对的,不畏死亡、不知疲倦的敌机开始掌握节奏,动作变得越来越敏捷。
余光捕捉到一抹猩红的冷光,犹如爆炸般的轰鸣响起,钢铁巨兽再次高高跃起,挥舞着高周波切割鞭,对准“夜莺”的头顶落下。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5.祈祷者的对话(十)
必死;
必杀;
要形容“沙拉曼达”的一击,用这两个词便足矣。
两条高周波切割鞭自左右两侧水平横扫,表面流体金属装甲释放出16道斩击和14道刺击,不但攻击角度完全封杀目标可能的逃跑路线,还针对自身攻击的特性(流体金属的斩击是依靠离心力,真正具有切割能力的只有末端几厘米,刺击是靠液压变化形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且由于只能进行直线攻击,比斩击更容易预测轨迹)特意给攻击设定了时间差,最后作为万一失手的预备,还准备了大量由流体装甲凝固成型的箭型弹,进行面杀伤攻击(也就是霰弹)来进行补充。
最后,仿佛是被某种执念强迫一般,所有的攻击都是在下坠过程中进行的——明明可以直线突击,为了尽最大可能封锁目标逃跑的机会,同时利用下坠产生的重力加速度进一步增强攻击的速度及威力,而特意采用跳跃攻击。
无可挑剔的必杀之阵。
不要说是肉身的人类,即便是同样以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著称的猎杀型,在这一击面前,也只有尝试自爆一途而已。
——计算结果:死亡率99.973%。
顺着近乎必然的计算结果,“沙拉曼达”所有的攻击扑向少女。
透过高速摄像头和计算处理终端,“沙拉曼达”所看到的世界是一帧一帧的定格世界,树叶在风中翻滚的样子,尘土在半空中相互碰撞碎裂的过程,随风飘扬的头发,黏在目标睫毛上的沙砾——全部掌握的一清二楚。
高周波切割鞭和流体金属展开的死亡风暴正在收束,风暴的正中心——目标正向侧后方跃起,定格在半空中的少女恍若从天国降临人世的天使,对人世的险恶和即将降临的死亡浑然不知。坚毅的面孔甚至还冲这边笑了一下。
笑了一下?
没有所谓感性的人工智能也出现了千分之一秒的空白。
千分之一秒,人类无法反应,无从察觉,纯粹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存在的时间间隔内,女孩动了起来。
干扰粒子的浓度已经增强到即使持有天晶,术式效果也只能在以自身为中心的直径3公尺范围以内显现。换言之也就只能打打近身战,面对马上就要泼洒到头顶上的死亡,不管是防护还是强化身体都已经来不及——
只差一点,计算结论就能完成。
很可惜。
真的很可惜。
在太过异常、近乎非现实的景象面前,前面的计算结论只能沦为无用。
双方的间距已经拉近到只要手枪概略瞄准就能命中的氛围之内,仿佛激光般闪光正从四面八方包夹过来。
就在包围网即将收拢,不留一点缝隙的万分之一秒前,女孩用力向下踏出一步。
身体悬于半空中,不管力气多大,踩下去的速度有多快,没有着力点,无法产生反作用力来抵消重力的人体都只会朝下方坠落——学过牛顿第三定律的人都清楚这一点。可是——
跳起来了?
理应没有犹豫也不会感到惊讶的人工智能,因为女孩踩在自己释放出来的“障壁”术式上,再度高高跃起而出现了一丝微妙的杂讯。
再一次,女孩以毫厘之差避开了攻击,只要再过万分之一秒,包围网就能完成,高周波切割鞭就能将她斩成肉酱。
——“障壁”术式确认。
——强化系术式确认。
——热成像显示,目标体温正快速升高,心跳正以异常快速频率跳动。
——观测结果:心跳速度为每分钟一千下。
——推测目标使用了某种强化系术式,通过加速心脏跳动,引发对时间感官的错位。
——应对方案0015。
“沙拉曼达”通体亮起青白色光芒,其强度甚至让人不得不遮住双眼才不至于感到刺痛。
“夜莺”还来不及感到震惊,巨大的雷霆在眼前炸裂,蜿蜒的雷电自地面直抵苍穹彼岸,可她已经没有余裕去赞叹和鉴赏眼前的壮观景象了。
雷电反复抽打“障壁”表面,狂暴的能量乱流一次又一次在咫尺之遥的距离上炸裂,闪光和轰鸣在四面八方炸裂——以上现象光是一次就足以让大胆之人崩溃,如果是以密集到连数次数都嫌多余,而且还在一秒被切割成一万份的异常缓慢时间中不断循环呢?
任何脑袋正常的人都不会想去体验这种事情的。
“夜莺”不但要亲身经历这种与酷刑无异的攻击,还要面对一个此前完全无法预期的冲击。
——“军团”会使用魔法?
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所需,各型“军团”都会在内置的天晶内预存一些术式,根据环境和现场条件释放术式。“不会使用魔法”这种说法严格说来其实不成立,换成“不会自主构筑预存术式之外的术式”就没什么问题了。
说到底,“军团”的人工智能只是复刻死者脑回路的劣质复制品,只具备基本的被动接受和学习能力,既没有对玛那的感受力,也缺乏构筑复杂术式回路的思考认知能力。所以“军团”的作战模式普遍是以枪炮和数量优势去碾压对手,类似猎杀型这样的特殊型号也不会自行主动研究和构筑术式。
眼前这台机体却突破了这层桎梏,在最短时间内判明战况后自行构筑出雷击术式并释放成功——这个事实甚至让“夜莺”感到不寒而栗。
能够使用魔法,具备自主学习提升能力的不死之身。这可以算是“军团”的终极完成形态,一旦这种型号的人工智能量产普及,那么“军团”的战斗力势必会增强到足以彻底颠覆各国力量对比和战场形态。到那时,纵然帝国签订了比较不利的军备数量控制条约,他们也完全能靠装备了新型人工智能的“军团”碾压诸国,更不要说进入战时体制后,帝国工业能力所能爆发出的强大产能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支淹没整个世界的钢铁军团。任何反抗都会被这股全金属狂潮所吞没。
那已经无法称之为地狱。
那叫万劫不复。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5.祈祷者的对话(十一)
“军团”的出现,意味着一再被刷新版本的战争又一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而且还是一次极为深刻、重新定义战争性质的变革。
不畏死亡、不知疲倦、不知痛苦和饥饿为何物,无穷无尽,永远一往无前的不死身士兵——以血肉之躯去对抗这样的亡灵大军,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活活拖垮、熬干。相比需要至少十几年才能进入适合服役年龄,最终是否适合战场还尚未可知。“军团”却从一开始就是应对总体战、消耗战需求而诞生的完成品,一走下生产线就能投入作战,且安装有人工智能的“军团”在完成的那一刻就拥有堪比甚至凌驾老牌部队的战斗力。比消耗战,“军团”必然会获得最终胜利。
光这样就足够让很多人为之胆寒,如今更进一步强化升级成具备自主思考学习能力,且能够自主构筑、释放魔法术式的新型号。可以预见,一旦这种东西投入批量生产装备,诸国及各种地下组织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一旦那场必然到来的战争爆发,最多三个月,诸国军队就会被消耗到难以为继的程度,大约半年到一个月左右,所有反帝国势力都会被压制,一年之后帝国将征服整个世界。
这绝不是夸张,也不是为了遮掩失败去夸大敌人的实力。任何一个正面与“军团”对峙过,从永无止尽的钢铁海啸的冲刷下活下来的人都会说出相同的话语。
那是等同天灾般的梦魇,是没有人可以幸存下来的炼狱。
必须在此破坏这个怪物——
如果可以,“夜莺”当然会这么想,并且付诸实施。可她就连产生这种想法的余裕都没有。
“夜莺”擅长的术式是“崩坏”,属于“专门对付魔法使用者的特化型战斗魔法师”,从属性上讲,应该把眼前这台能够释放魔法的机体克制得死死的才是。然而现实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最开始几分钟还能打得有来有往,时间拖得越长,“沙拉曼达”的优势就越明显,战斗进行到15分钟时,战斗已经演变成“沙拉曼达”单方面压制“夜莺”,“夜莺”除了被动防御,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双方的基础能力数值固然不在一个水平上,高强度的持续战斗又对人类特别不利,但这些只是部分原因。
“夜莺”的身体早已经过强化系术式增幅,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她也清楚遇上这类战斗时该如何应对,正常情况下她其实有很大概率是能够脱身的,在特定情况下甚至还能反杀对手。
现如今导致她无法及时脱身的,是敌机异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前的“军团”也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但比起活生生的人类,人工智能在遭遇突发状况下的反应总是会慢上一拍。这是因为他们只会在已有的战术范本和验算法则中寻求最优解,一旦遭遇战术范本之外的状况就没辙了,一直要到中央计算网络更新战术范本,他们才能做出有效应对。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解释,就是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只能算是一群应用题做得还可以的小学生。
眼前这台机体在战斗开始阶段还表现出类似的机械特征,可是在和“夜莺”交战后,这台机体却一再展现出高度的灵活应变能力,不用等待数据传输、研究检讨对策、下载更新战术范本等等流程,直接在现场就拟定出对策,在实战中尝试并且改进。更进一步仔细观察和研究对手的动作,分析其行为模式,拟定针对性的策略……
观察对方的弱点,伺机而动——这简直和人类没有分别,在效率和反应速度上,又更甚于人类。这种东西量产普及到“军团”各型号,也不用多,只要所有担任指挥官级别的机体配备了同类型的人工智能,“军团”的威力就会得到长足提升。到那时候,谁都无法阻止“军团”。
“这还真是……造出了相当了不得的东西啊。”
距离地面8500公尺的空中,罗兰抱怨似的呢喃着。
整个战斗的过程,他从高空中看得一清二楚,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这种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堪称等比数列级增长。正常情况下人类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融会贯通的新战术、战法,这鬼玩意儿最多几分钟就消化吸收完毕,改良成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版本。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这台铁疙瘩面前也显得笨拙可笑。换成是罗兰自己与之交战,如果不能在最开始就一鼓作气干掉对方,接下来的战斗也会变得相当棘手。“夜莺”能够坚持到现在,让罗兰掌握这台机体的技术特性和设计思路,已经实属难能可贵。
所幸这台机体的战场经验还是不够充分,一旦确定猎杀目标顺位,就会死盯着猎物不放。除了眼前的战斗,其它什么都看不到。要是再成长一些,积累一些大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经验的话,再想干掉它就难了。
要干掉这怪物,要想延迟防卫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脚步,只有趁现在。
黑漆漆的枪口指向地面,本应笼罩在夜幕下的大地正在喷发雷电和火焰,“独角兽”良好的隔热性与遥远的距离让罗兰无法感受到现场的炽热,但从这个位置上用光学传感器就能把握到钢铁四足兽的动作及样貌,现场战斗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深呼吸,让思绪沉淀,一直沉到除了瞄准光圈里的目标,什么也不剩下的忘我之底。在时间的流逝变得无比缓慢,空气仿佛凝固的那一刹那,罗兰将全身的力气注入食指。
#####
亚光速的粒子束飞行速度为每秒三十万公里,八公里的距离对粒子束而言等于不存在。直到被命中、蒸发,被击中的家伙既不知道自己被击中,也来不及感受痛苦和理解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思绪便一并被蒸发了。“军团”无人机固然反应速度极快,也不知痛苦为何物,但面对每秒飞行三十万公里的毁灭,它们同样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
被从天而降的光束命中,自内向外爆发,变成一团燃烧的废铁飞的到处都是——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可惜。
那真的只能用“可惜”来感叹,仅仅只差一纸之隔便可得到的胜利。
那是纯粹的偶然。
就在罗兰扣下扳机的瞬间,试图一鼓作气击溃“夜莺”的“沙拉曼达”也启动了大规模雷击术式。粒子束只差三公尺便能命中“沙拉曼达”时,强电场扭曲了粒子团块前进的轨迹,能量洪流以毫厘之差与“沙拉曼达”擦身而过。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5.祈祷者的对话(十二)
偶然无处不在,唯有战争之中,偶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一切细小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甚至左右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的走向。过去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一点,如今不过是熟悉的故事再次上演罢了。
罗兰选择的时机很好,“沙拉曼达”大部分的感知装置都集中锁定在“夜莺”身上,丝毫没有留意到头顶的高空上还潜藏着一名狙击手,而且当时“沙拉曼达”已经占据了上风,为了获得尽可能完好的脑组织,“雷击”术式的使用频率已经降低不少,罗兰扣动扳机时,正好是“沙拉曼达”最后一次释放雷击,其强度足以击破“夜莺”的一切防御,剥夺其行动能力。
一切都是偶然,是机缘巧合相互作用产生的意外,是命运的恶作剧。只是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好笑,除了那些个没心没肺、无血无泪的始作俑者,真的没谁能笑得出来。
带电粒子团遭遇强电场后一共发生了两件事,其一是粒子束的弹道发生了扭曲偏转,原本以近乎与地面垂直角度发射的粒子束发生了大角度偏转,飞向地平线的彼岸;其二是约束粒子团块的电场受到干扰,粒子团块发生了分裂。
说是分裂,其实也只是极小的颗粒脱离,用不了几秒,这些粒子就会消散的无影无踪。可即便如此,这些不起眼的小光点也有着极高的温度。就算只有牙签大小也足以融化钢铁。那些犹如萤火虫般的光点随风飘舞,落在草地上,落在泥土岩石上,落在“沙拉曼达”的外壳上。
流体金属只坚持了几秒就就沸腾蒸发了,还来不及调整液压生成新的防护层,尚未燃尽的粒子颗粒已经落在“搭乘舱”的表面。伴随着开水壶烧开时的汽笛尖啸,一股带着焦臭味的蒸汽喷涌到空气中。
“怎么回事?这鬼东西还随身带着厕所吗?”
剧烈的恶臭迫使“夜莺”掩住口鼻,以革命的乐观精神起誓,这味道比战场上的腐尸还要难闻,帝国的科学家们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怎么会把这么难闻的东西装在最新型机体上?他们头盖骨下面都是化肥吗?
随着蒸汽的溢出,“沙拉曼达”的动作也渐渐迟缓了下来,原本的灵活、敏捷已经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踌躇和迷茫。仿佛一个第一次受伤的孩子,面对从未遭受过的感觉和状况,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呆呆的原地打转。
这不正常。
身为杀戮机器,它不应该出现任何人性化举动。可现在“沙拉曼达”确实表现出了类似人类的“踌躇”和“犹豫”——哪怕只是短暂的片刻。
——警告,“生命之海”大量溢出,低于基准值。
——警告,生体cpu脑量子波图形出现紊乱,同步率下降。
——警告,流体金属装甲可能涌入搭乘舱,对生体cpu造成危险。
——判断现状继续作战已经不可能。
——执行战术范本0302。
——执行。
在一秒钟内整理完全部状况,“沙拉曼达”身体四周再次形成强烈的黄绿色浓雾,带有苹果味的雾气迅速朝周围扩散开来。
“这是……毒气?”
游击队并非正规军,因此不受各种国际公约的保护,加上没有进行对等报复的能力,所以帝国在反游击战中使用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谓是毫无顾忌。由于“军团”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毒气免疫,因此实战中经常会将两者搭配使用,从各类毒气中杀出的金属异形浪潮是所有游击队员最大的噩梦,没有之一。
“夜莺”一闻到苹果味,立即就张开“障壁”,同时快速后退。作为帝国军队第二常用的毒气(第一是芥子气),沙林毒气的独特气味和毒性早已为游击队员们所熟知,这种毒气不像芥子气那样会制造出一大堆全身溃烂的尸体,也不像vx那样效果持久且迅速致命,但只要剂量足够——通常只是几口呼吸或者一定时间的皮肤接触,你就会在甜美的苹果香味中丢掉性命。
“夜莺”完全是靠战场经验和本能做出的判断,“沙拉曼达”的行动则似乎进一步验证了她的判断。
无数银色丝线从黄绿色浓雾中像四面八方射出,那是用流体金属装甲变形而成的箭形弹,酷似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却没有弹壳和炮管,不依靠火药和电磁力,利用压缩空气和离心力发射出去进行无差别面攻击的箭形霰弹。其威力虽不足以贯穿复数叠加的“障壁”,但撞击产生的动能依然能轻松将“夜莺”撞飞。踉跄后退了好几步,“夜莺”才勉强站定。不等她重新起身拜好架势,一道银色四足兽的身影冲出浓雾,全速冲向一侧的灌木丛。
“逃?逃走了?”
“夜莺”瞠目结舌的看着绝尘而去的银光,永远向前直至踏平敌阵的“军团”居然会在敌人面前转身逃走——这背离认知的光景压倒了“夜莺”,以至于她一时间只能呆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四足银色兽被光束贯穿,然后自内向外爆发。
“老师?”
“夜莺”抬起头向天空张望,满是喜悦的清澈眸子刚刚对准天际,却看见一道赤色流星笔直的朝着地面冲来。
不等“夜莺”发出疑问和惊呼,光剑划开夜幕与浓雾,化作扇形的光膜劈开潜藏在的迷雾中的某物。虚空中闪过几缕电弧,一道火光顺着劈砍的轨迹喷涌出来,隐匿身形的四足兽在火光中显出轮廓。
“这家伙……刚才逃走的是诱饵?”
“是将流体金属装甲分离出去后拟态成本体,进行远距离操作遥控分身高速脱离,造成已经撤退的假象,本体则展开光学和电磁迷彩隐蔽起来伺机而动。为了让效果逼真,还特意拆掉了一部分受损的零件,混进流体金属里,以此增加视觉效果和质量……想得可真周到啊。”
丢弃外壳和被破坏的部分,重新构筑成与自己外观高度相似的诱饵,本体则隐蔽在迷雾之中……?
这可能吗——“夜莺”正感到茫然不解时,猛然想了起来。
“军团”的实质,说白了,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结构做成的中央处理器。只要搭配适当的程式和战术验算法则,它们可以安装在任何型号、任何外观的机体里。
正因为是纯粹的处理器与程序,才能够自如地改变其性质和外观,根据需求来变换载体。
既然如此,载体又为何不能进行分解重组呢?更进一步,将载体分解重组成诱饵,引诱敌人误以为已经安全,趁其放松警惕时一击致命呢?
仔细想想,这是一件极度恐怖的事情。
如果是活生生的人,再怎么疯狂凶悍的亡命之徒也不可能想出剁掉自己的四肢,拼凑出一具酷似自己的尸体来让对手放送警惕。或许这确实可以达成诱敌的效果,但毫无疑问也会让实行者自己送命或者变成一个残废。
可对于只为了战斗被造出来的机械而言,这算不上多么疯狂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合理至极。在和“军团”的战斗中比这更疯狂的事情也有,“夜莺”并不会为此感到吃惊或恐惧。
1...552553554555556...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