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只有一件。
在马上就要开幕的共同会议,在“语言之塔”这个战场上,貌似弱小的共和国将是帝国在此次会议中最难缠的对手。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四)
纵然世界明天就会灭亡,罪孽深重的世人依然会争权夺利。
如今世界还远没有到灭亡的边缘,尽管诸国与帝国之间气氛紧张,但在帝国倡议之下,各国就限制军备、保障国际和平召开国际会议一事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无数家庭为不用失去丈夫、兄弟、父亲、儿子举杯庆祝之际,各国高层则在盘点自己手中的底牌,尝试着偷窥对手的底牌,谋划着该如何才能达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合约。
帝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由于是强势又相对孤立的一方,同时又是会议倡议国,帝国要忙的事情也更多一些。
比方说引导舆论、刺探情报、外交斡旋、保密防谍、议题准备、模拟攻防……以及清理抵抗组织。
一直以来,帝国对各种抵抗组织采取的都是“养、套、杀”的策略。所谓“养”,即帝国故意默许这些势力的存在和外国势力资助抵抗组织,甚至由帝国情报部门经由白手套提供抵抗组织急需的武器弹药,形同帝国饲养着各种抵抗组织;所谓“套”,即帝国掌握各种非正规的物流渠道,随时随地都能掐断抵抗组织的供应,形同给抵抗组织套上了一条无形的绞索,随时都能收紧令对方窒息;所谓“杀”,即军事解决一切反抗力量,生杀予夺完全掌握在帝国手中,一旦某个组织脱离控制或失去价值,立即予以消灭。
一直以来,这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抵抗组织借此得以生存,帝国则以“打击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为名,一边扩充军备,一边以反恐战争为杠杆推进经济循环。直到距离共同会议召开还有一个月为止,双方的关系几乎可以用“和乐融融”来形容。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留着反抗力量是为了扩充军备和调控经济循环。在已经决定与诸国进行协调,停止军备竞赛后,大规模生产军备已经不可能,此前的经济模式也势必要做出调整。可以说留着抵抗组织的理由已经全部消失了。加上作为会议倡议国,帝国必须“首先展现诚意”和“呈现大国的实力”,所以抵抗组织成了为达成世界和平献祭的祭品。
于是抵抗组织的大戏落幕了,在帝国军的打击之下,各组织纷纷被打爆,一夜之间无数声名显赫的组织从上到下被连窝端走,就连外围到不能再外围的小喽啰都没能逃掉。能在那种残暴的打击下侥幸逃脱的堪称万中无一的幸运儿。
或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咤莫名,那可是上百个组织,除了隐藏在城市人群和农村的地下组织,还不乏接受过外国势力资助和训练,战斗力与正规军相差无几的游击武装。就算事前掌握相关情报,进行针对性部署,一夜之间将所有组织一扫而空这种事情依然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实际上帝国真正认真铲除的是那些潜伏在人群中的地下组织,为了避免共同会议期间这帮社鼠城狐搞出些让帝国下不了台的事情,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和史塔西等多家情报机构协作,布下重重罗网,为的就是杜绝漏网之鱼。至于那些游击武装,则完全交给“军团”处理。
从事后的记录来看,人们会发现一个非常诡异的地方。作为以强迫症和细节追求闻名的种族,精灵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论好坏——都会巨细靡遗的记录。像此次行动中对地下组织的部分,各部门记录中都不乏“屠宰场”、“地狱”、“猎奇杀人案现场”、“从地板到天花板都是血污”等等惊悚的字眼。而关于剿灭游击武装的报告却极度简练,有数字,有名单,有照片(死人活人都有),有评估对比视频,唯独没有任何形容词和感叹句。且末尾都是千篇一律的“目标确认毁灭”。
不知道内情的大概会以为这是军队文职人员写报告偷懒,直接把数据抄一抄,加个图片和视频什么的就交上去了。实际上这真是冤枉了那群突击打字姬,要是由她们经手处理这类文件,虽不会使用什么华丽的词汇,把军事行动报告搞成冒险小说,但绝对会根据审阅者的层级、喜好、报告的用途和去向等等对文字进行精加工处理。而这种半点情调都没有的报告……当然是出自“军团”的战略战术中央网络的评估程序。
人工智能不懂什么是格调,什么是临场感,它们只是忠实执行“消灭敌人”的指令,达成目标,然后将评估反馈给上级而已。
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照片是不会告诉人们,游击武装到底遭遇了什么,即便能看见碎裂一地的尸块和满是惊恐的遗容,多少也能猜测到他们到底遭遇了一些什么。可和真实发生的情况相比,照片、文字、想象根本不及万一。
这是“军团”真正意义上成建制的行动,以战略集群规模对境内所有游击武装进行正面强攻。面对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金属色海洋,人们才能彻底理解“军团(legion)”这个称呼的原意。
吾等为数众多,故名为“亡灵军团”。
由情报精确定位,加上完善的c4i系统,以师一级乃至军一级规模的军团对单个敌据点展开扫荡包围战,但凡出现在作战区域内的人类皆视为恐怖分子,一律予以消灭。
在这种数量、质量全面失衡的打击下,除了极少数临时脱离据点的游击队员和村民,其余人员全部成了破碎的尸块。
幸存者很清楚,帝国绝不会放任他们继续活下去,为了赶在帝国灭口之前逃出去,他们用尽一切手段试图越过边境。大部分人选择通过人蛇组织偷渡,剩下的小部分人试图自行穿越边境。然而两种办法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人蛇组织里本身就有帝国的卧底,有的干脆就是由帝国组织和控制的,去和这些组织接头,等于到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自首报到。自行穿越边境者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基本都是被当场打爆,能撑到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的101审讯室的都堪称铁骨铮铮的硬汉,刽子手满怀敬意地将钢丝绞杀索套上他们的脖子。
空中、海上、陆地、口岸、森林、灌木丛、沼泽、河道——几乎所有地方都有帝国的爪牙,最后只剩下一条通道还能称之为“安全”。
阿尔卑斯山脉,狼之口。
以巍峨险峻闻名的阿尔卑斯群山中,有一座山谷,就连老练的登山家和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山羊都不敢靠近,周边居民因其形状酷似饿狼张开血盆大口后露出的尖牙利齿,将其命名为“狼之口”。
在帝国全面管控边境出入后,这是仅剩的安全通道。
受地形限制,全面减重的猎杀型(依然超过五吨)在这种几乎垂直、光滑且岩体容易碎裂的地形上亦无法立足,其它更重、机动性更差的机型更无法展开追击。此外由于山谷内气流紊乱,常年风雪,纵然是精锐翔士和新型无人机亦尽量避免进入。是故山区游击组织偶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利用这条通道往来于帝国和赛雷斯之间。
六个黑色、褐色的小点在闪闪发亮的冰壁之间移动。
这是周围一带抵抗组织的最后幸存者,他们有老有少,隶属于不同组织和村庄,如今正为亡命赛雷斯而协力前进
原本在昨天启程时还有将近二十人,但随着逐渐深入“狼之口”,失足坠崖者、遭遇雪崩者、因高山反应丧命者陆续出现,到如今只剩下这最后六人。
“我听说‘自由军团’那伙人,半个月前就撤走了。”
年龄最小的成员,十三岁的原放羊少年罗兹瓦德喘着气嘟囔到。
他原本是某个村庄自警团的传令兵,因为送信侥幸躲过了一劫,无处可去的他在山林里转悠了一天后遇上了处境相同的人们,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去“狼之口”碰碰运气。
这些人大多出身山民,自然清楚“狼之口”的险恶地形和挑战的难度。但他们更清楚,以他们携带的口粮和“军团”的敏锐嗅觉,恐怕用不了三天就会命丧山林之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一搏。
他们的决心无可厚非,毅力也非比寻常,长年跋山涉水与帝国战斗至今所锻炼出的体魄和登山经验更是让人不敢小觑。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一天之内还是缩减至出发时的三分之一,“狼之口”的险恶可见一斑。
就算是见惯了死亡,承受过各种各样的困境,罗兹瓦德也对一天来的遭遇感到胆战心惊。特别是前方的道路越来越狭小陡峭,身心却越来越濒临极限,他觉得自己不得不说些什么。要不然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坠入深渊,成为累累白骨中的一员。
在这种时候,哪怕是幻觉或幻想,一缕象征着希望的曙光也是必要的。
“等翻过山,我们就去找‘自由军团’吧!他们也缺人,大家又都是同乡,一定会收留我们的。”
少年的眉毛上满是冰霜,冻得通红的脸孔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他已经征服“狼之口”,犹如亲人般的“自由军团”、温暖的房屋、床铺、热汤、面包就在前方迎接他。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五)
罗兹瓦德的话语满是渴望和希冀,对一直承受低温、饥饿、疲劳的人们来说应当充满诱惑力,可同行者们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的赶路。如同一群苦行僧。
极度的疲乏和低温会让大脑麻痹,连带着思考也出现停滞现象。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甚至会发生行军中的部队边行军边睡觉的情况。负重攀登冰川险峰本来就极度消耗体力,加上亡命出逃和一路不断有同伴丧命,身心皆已接近极限,提不起精神回答别人的问题也实属平常。
表面上的理由是这样,深层则是他们对自身和“自由军团”的顾虑。
罗兹瓦德参加的是自警团,也就是村镇居民自发性组成的民团武装,其主要任务是保卫村庄,偶尔也参与村庄之间的械斗纠纷。总体上来说为了保证物资流通和村庄的安全,自警团很少有胡作非为的。相对的,其它武装势力,特别是由散兵游勇和强盗土匪组成的强盗武装,抢劫、杀人之类的暴行是常有的事情。各武装组织之间的火并更是屡见不鲜,剩下的这五个人中手里都有几条人命,其中还有欠着“自由军团”血债的。以“自由军团”严格的军纪和人员招收标准,他们能否被接纳,是否能适应“自由军团”那种严禁作奸犯科的环境,不被接纳又该何去何从……光是思考这些问题就消耗了小半精力,余下的精神体力全部用来对付凶险的道路,哪里还有闲情逸致畅想什么热汤、面包和拥抱欢迎。
不知不觉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狼之口”最险要的地段,脚下可以立足的小径勉强可以容下一只脚掌,要想通行只能扒在岩壁上像螃蟹一样横向移动。岩壁光滑坚硬,架上空间局限难以使力,要想敲进去一根安全钉都要花费半天时间,这就使得前进的每一步都缓慢且危险。
这些逃亡者都是在山里呆惯了的,都清楚这种时候唯有耐心和冷静才是存活的唯一保障,包括罗兹瓦德在内所有人都沉默了。
积雪覆盖的高山上,大声说话、剧烈振动都是严厉禁止的禁忌。像“狼之口”这样陡峭的地形更是容不得一点差错,哪怕是一个喷嚏,敲错一颗钉子,都有可能引发让整个团队覆灭的灾难。
一寸一寸,一步一步的前进,速度虽然缓慢到可以用“蠕动”来形容,但确实在前进,只要保持这股毅力,加上一点必要的运气,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狼之口”。
每前进一步都是挑战,每个人都做好了迎接灾难的思想准备。
可能是山崩,可能是雪崩,唯独不可能是暴风。
就算蝴蝶扇动翅膀,在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会演变成一场风暴,山区的天气又是说变就变,可在“狼之口”刮起超音速的暴风依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直到一秒之前,确实如此。
就在领队用冰镐小心敲击着岩块,寻找合适的固定点之际,“那个”毫无预兆的降临了。
视野的一隅闪过一道黑影,大脑意识到危险的同时,撕裂大气的爆音和狂风便从后方呼啸而至。
在冰川峡谷间以3倍音速飞行,这种行为固然极度疯狂,但其引发的灾难却无人敢小觑。
冲击波来回涤荡、拍打之下,沉积了上千年乃至百万年的冰壁、岩层皆化为齑粉,狼牙般陡峭的高山瞬间崩塌,站在岩壁上攀爬的六人连叫喊都来不及便已坠入万丈深渊。
惊恐、愤怒、留恋、不甘、疑惑——各种各样的情感伴随着过往人生的种种情景在眼前走马灯般流转,品味着死亡降临前的绝望时,罗兹瓦德伤心之余又有一丝庆幸。
倒毙在终点前最后一段路上固然遗憾,但到最后,他们并非死于帝国之手,不会成为“军团”的一员,沦为在人世间徘徊的亡灵。而是葬身在大自然之手,成为群山的一部分,这足以让罗兹瓦德感到一丝慰藉了。
——就这样死了,也不坏。
——如果有来世,能选择来世的话,希望能去个没有战争,没有帝国的地方。
解脱般的思念浮上心头,跌落山崖的少年为拥抱甜蜜的死亡而张开双手,带着稚气的面孔浮现凄美的笑容。
然而少年并未等来他想象中的死亡。
死神确实为他降临,但出现在眼前的死神并非他想象中的模样,赐予他的死亡更非他所期望的形式。
——蜻蜓?
因走马灯而错位的时间里,一个黑点极速放大,转瞬之间便拥有了轮廓。
如罗兹瓦德所言,那是一只巨大的、通体漆黑的蜻蜓。
那绝非自然之物。
自然界的蜻蜓在特定环境下确实有巨大化的品种,此外也确实存在身体特征近似蜻蜓的危险种,但首先,这些物种都只存在于氧气浓度高的热带环境,其次,即便有能与金属共生的物种,如在铁矿含量高的沙漠中生长的仙人掌,以金属为食物的细菌等,但没有一种生物从骨骼、内脏直到表皮都是全金属的。
那是人造之物,而且必定是帝国制造的尖端兵器。
只见那台蜻蜓形状的机器笔直冲入倾泻而下的乱石、冰雪之中,就在罗兹瓦德认定那台鬼东西因此自灭时,银色的闪光自机体表面迸发。
就算是处于走马灯的状态,罗兹瓦德所能捕捉到的也只是以蜻蜓为中心,一瞬间炸裂扩散的大量银色圆环状暴风雨。
将万物全数切成碎屑然后吹走的暴风面前,连山崩和雪崩也落得化作尘埃随风远逝的结局,下坠的人体更是被斩去首级后被切削成一团血雾。
只留下脑袋。
罗兹瓦德瞬间明白了什么,原本解脱的表情因极度的恐惧而扭曲,就在他张大嘴巴想要放声尖叫的那一刻,一道细细的银线印上他的视网膜,他眼睁睁看着失去头颅的胴体化为血雾,越来越暗淡的视线映出几张龇牙咧嘴的面孔。
——我不想死。
留下汇集了哭泣、叹息、怒吼、悲鸣般的临终之音,少年堕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距离他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世,尚且还有一段时间。
#############
“‘沙拉曼达iii’平稳降落。”
“支架固定。”
“起降程序关闭。”
“关闭武器系统,连接诊断系统。”
“连接中。”
毫无感情的复诵和机械运作音接连响起,由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围成的临时营地里,一大群身穿白大褂的精灵正围着适才在“狼之口”逞凶的巨大蜻蜓忙活。
“沙拉曼达iii”。
根据二型反馈的数据,进一步提升优化空战性能,强化全天候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的最新锐机型。其空战能力甚至将二型远远甩在身后。
如果说二型的速度是神速,三型便是超神速,受害者连痛苦和死亡都未意识到便已被切成细细的粉尘,只留下被三型带走的头颅,之后好多拍之后,爆音和冲击波之类才会造访生命消逝之地。而且由于浮游术式和推进术式出力的增强和精密控制的提升,从理论角度来讲,这台机型能随时随地前往世界上任何地方执行任务,堪称理想的快速反应部署机种。
而驾驭这匹烈马的,则是——
“s-023,脱离驾驶舱。”
“了解。”
蜻蜓身体中央的流体金属泛起阵阵涟漪,银白色金属如摩西分海般退去,裸露出来的黑色装甲折叠收起,球形驾驶舱门开启,身着似血般艳红军服的金发少女起身说到:
“s-023,任务完成。”
在吕德斯下水道中失去肢体和半身,仅剩残破不堪的左胸和仿佛放在盘子里呈现在绝世舞姬面前的施洗约翰般的头颅,如今毫发无伤。少女静静地微笑着,对挂在机体下方的头颅及忙来忙去的技术员视若无睹,柔美的面孔转向一侧——
“中校。”
挂着欢喜的表情,有着少女模样的“塞壬”快步走向一脸漠然的军官。
隶属帝立生物研究所的特务中校军官,这是马赫如今的身份。原本他已经做好为一系列失败承担责任的觉悟,他整理了办公室个人物品,在抽屉里放好了遗书,用白色床单盖住办公桌,就在他准备举枪自裁以维护最后一点颜面时,上头一纸调令将他转调到了帝立生物研究所,还升了一级。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他就接到了任务,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负责与艾潘妮的互动,协助开发“沙拉曼达iii”,而之所以会有这样一道调令,完全是因为他和艾潘妮共事过,契合度较高而已。
马赫清楚,这是仁慈宽厚的皇帝陛下给无能臣子的最后机会。如果不能做出足以证明人事异动价值的成绩,接下来的事情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顺利,连续几次战斗中,艾潘妮和“沙拉曼达iii”都发挥出了预想之上的性能,实战测试工作可谓一帆风顺。但这些不过是餐前小菜,真正的重头戏这才要开始。
“新的任务下来了,一岁小孩。”
马赫俯瞰着睁大眼睛的艾潘妮,用扼杀感情的声音说到:
“接下来我们将担负起共同会议期间,主会场‘语言之塔’空中防卫的任务,等调整检查结束后,我们立即动身。”
“遵命,中校。”
端正地敬了一礼,艾潘妮转身走向安放调整用仪器的装甲车厢,马赫默默看着她的背影,隐含抗拒和畏惧的目光在背影没入装甲车厢的那一刻偏向一侧,正好撞见一名技术员提着盛放人头的透明容器走过,容器里少年满是绝望和迷茫的双眼正好对上马赛。
目送那个技术员消失在另一辆装甲车厢,马赫掏出银烟盒,咬住了金色烟嘴,点燃,深呼吸,让尼古丁快速充满肺叶。
原本很提神的香烟,不知为何,最近总是弥漫着一股血腥味。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六)
暴力可以摧毁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
强大如帝国和皇帝,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也不会用武力蛮干。比起亲自动手或调动军队四处杀戮,层出不穷的诡计和外交手段发挥的功效往往更好,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要滥用武力呢。
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能控制自身情绪的君王就不多,能有效管控整个国家和国民情绪的君主就更少。很多时候,高喊着“杀掉xx”、“灭掉xx”的国民并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到底有什么意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只是放任毫无理智的情绪肆意发泄,或者干脆就是凑热闹。结果却把国家推向尴尬甚至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查理曼的覆灭就是最好的例子,肆意放任甚至是煽动国民情绪,滥用暴力,视外交为无物,最终弄得举世皆敌,被亚尔夫海姆摧枯拉朽般打翻在地。
有了查理曼的教训,滥用武力和轻启战端成了所有国家的禁忌,为了避免全面大战——哪怕只是暂时的——所有国家一致同意召开共同会议,就包括军备控制谈判在内的一揽子问题进行协商谈判。
尽管情况尚未明朗,具体的会议还未召开,人们却普遍对达成裁军协议和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等等抱有极大的期望,绝大多数人相信这次共同会议将会带来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则清楚这不是和平,而是最多为期二十年的休战。
为了在休战期内尽可能强化国力,同时遏制帝国的国力,除了军备谈判,诸国最为关注的便是技术交流会和关于帝国技术专利开放的谈判。
由于具体的国情和面对的威胁不同,各国在技术专利方面的诉求也有所不同。
阿尔比昂同时与帝国海陆接壤,照道理应该同时发展海军和陆军以保卫女王陛下的国土和海洋。可实际上阿尔比昂人看得很清楚,同时发展海军和陆军超出了其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陆地与海洋之间只能选择一侧来侧重发展。经过反复斟酌与权衡,最终阿尔比昂决定主动放弃在陆地上和帝国一决高下,调头集中发展海上与空中力量。
按照阿尔比昂设定的国家战略,一旦与帝国开战,阿尔比昂将主动收缩陆地防线甚至完全放弃,集中全部力量死守本岛和海外殖民地。一边封锁与破袭帝国的海上交通线,积蓄力量的同时大力援助和武装共和国、罗斯联合公国,由他们冲锋陷阵消耗帝国的战力,最终当双方都消耗得差不多时,阿尔比昂下场一举奠定战局,获得最大的利益。
且不说最后部分实现的概率,也不讨论这份战略规划是否符合道德基准,仅看“侧重海洋,放弃陆地”的部分,确实有其可行性和可取之处,更重要的是符合阿尔比昂面对的状况。
有了这个战略大方向,阿尔比昂势必在强烈要求帝国限缩舰队的基础上要求帝国开放与海洋、天空有关的技术。
1...583584585586587...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