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罗斯联合公国需要的更多,这个国家是诸国中工业化进程最缓慢的,本质上依旧是个农业国。但由于农业技术欠发达、地理环境的限制、农耕机器和农业化学的缺乏,如此窘迫的国情使得公国迫切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专利,先集中精力实现能够支撑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基础工农业再说其它也不迟。
塞雷斯、卡斯蒂利亚、拉普兰的情形大致类似,面对帝国的压力,能支撑起全面总体战的基础工业是他们迫切需求的,连定装子弹都不能自行量产,还谈什么撑过战争,赢得生存。
“应该说大家压力都挺大的,他们的要求也是合乎现实的,问题在于太急功近利,而且还抱有尽可能不触碰帝国关切点的想法,所以最后被帝国各个击破一点都不奇怪。”
罗兰摊开手,露出苦笑的面孔依旧带有一丝优雅。在他对面的拜访者眼里,这名年轻人容貌变化不算太大,只是个头更高,肩膀更宽,表情也比过去泰然的多。
“可诸国各打小算盘的结果,就是把拉普兰置于异常危险的境地,我说得没错吧?米卡女伯爵阁下。”
“一别三年,不,快四年了,你的言辞还是那么犀利,罗兰同学。”
纤细手指撩起透着些许微红的栗色秀发,空气中隐约回响着康特勒琴的余音,昔日同窗的口吻中带着些许回忆的温情。但很快,身为台面下交涉人员的冷静和拉普兰贵族的矜持回到了她身上。
“老实说,我国对当前的局势,特别是阿尔比昂和公国之间的私下接触以及帝国的野心感到非常担忧。”
拉普兰民间有一句俗语——其它国家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拉普兰是含着一把匕首出生的。
一般人或许听不明白,老练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一听就明白,这是在暗喻拉普兰危险的地缘战略环境,正如同含着锋利匕首的婴儿,不论倒向西方还是倒向东方都会带来亡国的危险。可身处东西方交汇点,不管是公国想要西进,还是人类阵营想要东进,拉普兰都是绕不开的必经之地。如此尴尬的位置,外加被推来碾去的历史,以至于拉普兰还得了个“擦脚垫”的诨号,意思是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
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最终拉普兰成了人类阵营抗击公国西进的最前沿阵地。通过抗击公国,拉普兰获得诸国各种各样的援助,维持国家运作的同时确立自身在人类阵营的地位。
直到帝国崛起为止,这套战略都可谓行之有效。帝国的崛起,特别是快速机械化部队和远程战略武器的出现让拉普兰的地位瞬间变得极为尴尬,甚至危险。
在v1、v2之类远射程廉价投射武器面前,传统的防御战略已经失去意义,在古斯塔夫设备这类能将七吨重炮弹投射到一千公里外的战略级武器面前,绵延上千公里,纵深几十乃至上百公里的防线亦形同虚设。如果帝国进一步提升此类装备的性能,未来从帝国境内发射,隔着拉普兰对罗斯联合公国全境进行战略打击也并非不可能。而公国这边在没有解决拉普兰之前完全无法对帝国做出还击。
“为了改变这种不对等的状态,或者说为了更有效的牵制帝国。某个提案被公国提了出来,这个原本在过去只会被当成笑话和疯言疯语的提案,如今正得到越来越多阿尔比昂上层人士的认同和认真考量。”
放任、纵容公国对拉普兰进行渗透和驻军,必要时默许公国吞并拉普兰,直接与帝国接壤,进而减轻帝国对阿尔比昂的战略压力。
听上去似乎对阿尔比昂是个利多的好建议,实际上完全是包藏祸心。不过阿尔比昂人也不是傻瓜,这些骨子里都是现实主义者的绅士们很清楚公国的小心思,也清楚这种打破战略平衡的行为必然会引发帝国的反弹。可这反而正中下怀,帝国因为公国的西进被迫将注意力从海上转向东方的陆地,战略资源势必向大陆军倾斜,这对阿尔比昂的战略规划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说白了,绅士们希望通过牺牲拉普兰来祸水东引,让两头巨兽互相撕咬,他们通过支援公国和共和国实现利益最大化。等所有人满身疮痍,耗尽体力时,他们再出来收拾残局,一举成为世界霸主。至于被牺牲掉的拉普兰,死掉的帝国、公国、共和国年轻人,他们才不会在乎。”
“这确实很麻烦。”
罗兰的表情有些动容,似乎米卡的话语让他感同身受。
然而,也只是似乎而已。
“更麻烦的是帝国开放技术专利后,拉普兰的价值会更加降低,随着‘大量生产新式装备的技术’被诸国所掌握,更多的资源将向‘增强自身军备’倾斜,不再具有‘对抗公国’这一重要价值的拉普兰将不再获得援助,甚至被公国吞并,成为战略大棋局上的弃子。相对的,孤悬海外且拥有独立技术体系的共和国;虽然弱小但地形极度险恶,易守难攻的赛雷斯;因为还具备牵制帝国的价值,暂时还不会被抛弃。从拉普兰的角度来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串联有着相似处境的小国、弱国,结成同一阵线,在接下来的共同会议中阻止帝国开放技术专利。这才是贵国的剧本吧。”
“……虽说言辞犀利是你一贯特色,可即便是交涉和舌战,我觉得多少也该对女性手下留情些才是。”
“一般论可不适用女伯爵您的身上,而且也不适用于您和贵国的目的,对吧。”
“既然都看穿到这个地步了,这种咄咄逼人的追问也没必要了,不是吗?”
米卡的微笑纹丝不动,抗议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怨恨。
即便如此,罗兰也没有退让或放过的意思。
“当然,既然贵国将共和国和‘自由军团’视为‘有着相似处境的同伴’,在当前时间和资源都很紧迫的状态下,为了能在接下来的共同会议上互相协助,而不是互相使绊子。我觉得与其浪费时间猜谜语和脑补对方的认知,从一开始就把话说清楚,将可能发生冲突的问题协调好,某些议题该如何协力共进退等等全部议定,才是正确的做法。”
就像不允许对方再找任何借口一样,罗兰紧盯着米卡微微眯起的双眼问到:
“贵国的目标是尽全力让帝国单方面对贵国开放更多技术专利吗?”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七)
帝国崛起让很多国家感到不适应,其中最尴尬的就是拉普兰。
当夹心饼干的滋味不好受,特别是左邻右舍都极具扩张倾向,而且还都比你强的时候,这种前门拒虎后门迎狼的压力足以将人活活逼疯。
查理曼倒下,帝国建立之后,拉普兰赫然发现其一直运行顺畅的国家战略已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
“拿出自己国家最充足的东西,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这是过去人类阵营的一贯做法。拉普兰靠着“抵抗公国入侵”,以“提供安全保障”来换取各国经济、物资的援助。
可如今帝国和精灵阵营的崛起完全打破了旧世界的格局,如今帝国——精灵阵营的总体实力凌驾于人类和兽人阵营之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曾经的仇敌成了蹲在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过去相互厮杀的人们如今高唱友谊地久天长,昔日的盟友则成了壁垒分明的敌人。这变化实在太快太美,让拉普兰简直目不忍睹。等到尘埃落定,拉普兰赫然发现阿尔比昂和罗斯联合公国走到一起了,新邻居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不但有着远胜查理曼的实力,更有与之对等的野心。为了牵制帝国,阿尔比昂正在认真考虑把拉普兰卖给公国。
站在阿尔比昂的角度看,继续援助拉普兰的动机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还有变相增强帝国实力的嫌疑。要知道一旦帝国决定吞并拉普兰,那此前给拉普兰的援助无疑会成为帝国的所有物,不管日后这些物资、武器是以什么形式或面貌出现,都不会让阿尔比昂感到舒服。
既然如此,索性在帝国动手之前,抢先把拉普兰这个鸡肋卖给公国,让两头巨兽直接面对面,从而降低自身的战略压力,也方便今后推进他们的战略规划。
对阿尔比昂人的无耻行径,拉普兰人倒也没多大愤慨,那群岛国蛮子的嘴脸又不是头一次见识,比这更卑鄙无耻的勾当早就见多了。
拉普兰举国上下的头脑都挺清醒,他们十分清楚,诸国援助拉普兰并非基于所谓的“骑士精神”和“侠义”,而是保护拉普兰其实就是保护他们自己。这个世界根本没什么正义和公平,小国永远都是大国之间用来博弈和出卖的筹码。拉普兰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的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只不过又一次重复历史上的老戏码罢了。
但与此前的历史所不同的是,帝国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型战争模式,让拉普兰历史上化解类似危机的招数完全失去作用。
主导战场的不再是贵族、骑士、魔法师等少数精英,能更有效的运用手里的资源,生产更多更有效杀戮的兵器,动员更多能喘气的人拿起武器,用最快速度将人员和武器弹药送到前线的那一方才能获得胜利。这就是工业化时代的全面战争,这就是总体战。
受常年战乱和地缘格局影响,拉普兰没有开拓海外殖民地的野心和余力,错过快速累积原始资本来启动工业化进程的潮流,等到想要启动工业化之后却又遇上帝国的技术专利和阿尔比昂亲近公国。在这种情势下,留给拉普兰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
倒向帝国,成为帝国的附庸,借助帝国的力量来牵制公国,最好能促成帝国单方面对拉普兰开放更多技术专利,引入帝国的投资来完成自身的工业化。
帝国不会乐见拉普兰被公国吞并,少了拉普兰这个缓冲区,他们势必会直面增强实力的公国,在未来的两线作战中居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他们应当会很欢迎拉普兰的投靠。
“但问题的症结在于贵国并不打算老老实实当个马前卒,更不可能就这么被帝国吞并。所以你们会允许帝国派遣军事顾问,采购帝国制造的武器,引进帝国武器的生产流水线,但绝对不可能允许帝国驻军,更不要说和帝国外交政策共进退。所以你们最终会和帝国分道扬镳。为了迎接那一天的到来,你们会尽可能讨好帝国,换取更多技术开放和援助,加速工业化进程。”
罗兰侃侃而谈,种种深入的细节剖析让人不禁怀疑他根本就是拉普兰的上层人物或是潜伏多年的间谍,否则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他当然不是什么大人物,更不是什么间谍,之所以能做出这样一番极具深度的见解,其原因在于他有个非常优秀的前监护人兼对手。
没有比李林更可怕的对手,也没有比他更好的老师。在以李林为目标,持续学习,持续精进的过程中。罗兰也学会了如何以政治家目光去看待战略问题,将拉普兰的尴尬位置和国际局势相结合,要推测出他们的战略走向和大致的战术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拉普兰想要倒向帝国,却又想要保持自主独立性,唯一有点可行度的办法就是实行“有倾向性的等距离外交”。即同时和帝国、公国、阿尔比昂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当某一方对拉普兰的威胁提升时,立即拉近与另一方的距离,从而形成均势,并从中谋求好处。
这其实就是亚尔夫海姆过去玩过的“交朋友”的外交把戏,当时的亚尔夫海姆利用诸国与查理曼之间的矛盾,巧妙的将查理曼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获得诸国物资、情报、外交在内的大量援助,哪怕是在诸国高层意识到精灵阵营的威胁时,诸国内部依旧存在强大的反对查理曼、同情亚尔夫海姆的舆论浪潮,加上查理曼自身的愚蠢行径和亚尔夫海姆巧妙的情报操作,致使诸国错失最佳的介入时机,眼睁睁看着查理曼被消灭,帝国就此崛起。
亚尔夫海姆的这套把戏有很大的不可复制性,但其核心理念,即努力避免两线作战,利用外交斡旋营造出一次只面对一个敌人的环境——对如今的拉普兰依旧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倒向帝国,但不彻底”的外交策略出炉了。
“换成别的国家,或许你们的构想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空间。可是你们面对的可是帝国,由那个皇帝领导和支配的帝国。你觉得他们会看不穿自己玩过的花招,心甘情愿的帮拉普兰壮大吗?”
罗兰竖起一根手指,用近乎悲哀的语气断言到:
“不可能,也没那个必要。”
失去拉普兰确实会让帝国失去与公国之间的缓冲带,对其边境防御形成压力。可相对的,这也为帝国创造了在开战初期歼灭公国前沿野战军团的机会。
“有‘军团’在,有皇帝在,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你们指望帝国妥协的要素——帝国畏惧两线作战——从一开始就不复存在。没有任何筹码的你们只能在被帝国吸收吞并和被公国吸收吞并之间选择。”
所有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小国,其最终结局皆是如此。慕尼黑会议上的捷克斯洛伐克是如此,“静坐战争”期间的波兰是如此,如今的拉普兰大致也是如此。
唯一的区别,或许只有帝国的耐性比较好,比较注重吃相。除非有必要,否则绝不可能冒着激化局势的风险去主动吞并拉普兰,此外或许帝国会给公国下绊子,让公国没办法安心舒畅的吞下并消化拉普兰,但也仅此而已。指望帝国为拉普兰去和公国翻脸,怎么看都不现实。
可就算只是这样,帝国对拉普兰也是一根必须抓住,借以防止自己被溺死的稻草。
“这还真是……让人绝望的设想,要是有充足的证据,或许就足以说服在下和我国高层,与贵国达成协作意向了。”
米卡轻轻敲击桌面,玩味的笑容犹如歌唱一般反问到:
“国政大事是不可能以毫无依据的揣测为基础来决定的,我国不可能因为阁下单方面的臆测而轻易调整国家战略,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目前仅存的一线生机。”
在拉普兰眼里,帝国绝不是亲善的友邦,更不是乐于助人的善人,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潜在的敌人。
可就算是这样的帝国,比起公国,依然可爱了好几百倍。如果非要引入一股外力才能维持国体的话,拉普兰的第一选择是阿尔比昂,第二选择是帝国,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其余国家不是太过弱小,无法引为外援,就是公国这种压根就不愿意去考虑的国家。现在阿尔比昂开始接近公国,思考出卖拉普兰,那么拉普兰的选择也就只剩一个。
“当然,与贵方合作,要求帝国更多开放技术专利的选项也是有的。问题是如此一来,公国将会更加壮大,对我国的危险将会更加明显。到头来受害最严重的依然是我国。”
外交的根基从来都不是道义和情感,而是需求和实力,说的极端点,就是做生意。
如果罗兰、共和国、自由军团能给出一个更好的价码,拉普兰并不介意改弦更张,和共和国一起牵制帝国。然而现实是拉普兰急需名为“安全保障”的商品,只有帝国能供应这件紧俏商品,并且还有可能附赠一点添头。那么拉普兰只能和帝国进行交易,向帝国支付“协助阻止开放清单之外的技术专利”这一代价。
所谓外交,所谓买卖关系,就是这么一回事。
已经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和意义了。
“希望下一次谈判时,共和国能拿出更令我方感兴趣的条件就好了。”
微笑依旧迷人,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却溢于言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八)
对深陷不利局面的赌徒而言,盘点手里的牌是一件痛苦又期待的事情。说痛苦,是因为手里握着一把烂牌,说期待,是希望对方的牌比自己更烂,或者希望对手犯错,自己好咸鱼翻身。
罗兰不是赌徒,有了旧查理曼教训的共和国也不会轻易赌国运。但大国之间的博弈和赌局其实很相似,准备好筹码和牌,观察对方的出牌和细节,拟定对应的策略,打乱别人的节奏,将局面引导向有利于自己的展开,最终获得胜利。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博弈,他必须仔细清点局势和手边的底牌。
在接下来的“共通会议”这个大赌局上,参与赌局的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从目标和倾向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帝国阵营。该阵营除了帝国,还有已经决意倒向帝国的拉普兰。
一类是联盟阵营,该阵营参与者为阿尔比昂、卡斯蒂利亚、罗斯联合公国。
一类是松散阵营,这个阵营包括共和国与赛雷斯。
三个阵营博弈的焦点是“军队规模”和“专利开放”。
帝国阵营的目标是维持帝国的军事优势,可以在数量和规模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必须保持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且严格控制军事技术的外流。
在这个问题上,拉普兰甚至表现得比帝国更积极。他们非常清楚,帝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公国的威慑力完全来自于帝国军,尤其是那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尖端技术兵器。一旦帝国军的实力被削弱到某个阈值以下,那么将失去对公国的威慑力,届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拉普兰。
联盟阵营比较现实,他们确实想削弱帝国的军事实力,但他们也清楚过犹不及的道理。一旦把帝国逼急了,那帮尖耳朵鬼畜可是会掀桌的。到时候真打起来,不论是谁都受不了。
所以在帝国可接受范围内划定出一个能让大家感到满意的比例分配是该阵营最大最急迫的课题。只要能达成军备控制条约,那么诸国就能顺势在技术专利开放议题上获得一些回报。
松散阵营大概是最尴尬的一个阵营,人微言轻不说,就连内部诉求都还没统一。
赛雷斯的诉求是帝国开放市场,允许赛雷斯的金融资本进入帝国发展,并开放机械制造和精加工领域的技术专利。此外最好能达成一项友好互不侵犯条约。且不论这份条约的效力有多坚挺,对赛雷斯国内总是一个交代,这个山巅上的小国实在是太需要能带给他们安全感的“好消息”了。
共和国想要得到的除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军队规模比例,国际秩序中的地位,最想要的就是促成帝国开放电信技术的专利。借此将帝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直接带入到电信世界,全面提升信息交流处理的速度。
共和国,或者说罗兰的目标是通过建设高速信息网络,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情报交流,用电信网络将全世界的技术人员连接起来,构筑成一个世界范围的超级技术团队,从而一点点追赶、侵蚀帝国的技术专利。如果能最终促成专利的废止和加深诸国协作,那自然是最好,就算做不到这一点,各国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也算是部分平衡了帝国的优势。至于打破帝国的情报优势什么的,最多算是附赠的一点添头。
他的计划虽然很好,但第一步就不太顺利。
原本以为诸国已经发觉了情报传输速度的重要性,着手构建自己的信息传输系统后,会形成对帝国继续封锁电信技术专利的压力,加以串联整合后,就能拧成一股绳,使帝国陷入孤立。可实际上诸国固然重视信息传输技术,但却是“有选择的重视”。
贵族总是凌驾于平民之上——诸国在理解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偏向于贵族主义的思考根基。
这里可以举个案例,各主要国家在莱茵战役后都在大力研发战车和反战车技术。其中共和国与塞雷斯都搞出了战防炮(也叫三七敲门器)和反战车地雷,然而类似的装备却从未出现在公国和阿尔比昂的装备序列里。
其实一线士兵已经提出“改造野战炮”和“地下埋设炸弹”的构想,公国和阿尔比昂的技术能力也不是搞不出这种低技术水准的反战车武器。但问题在于这种武器带有的“平民联手就能击败贵族”色彩过于强烈,对那些死抱着贵族主义不放的大人物来说,实在无法接受。
贵族老爷们眼里看到的战车并非集中起来用于突破的工具,而是骑士盔甲的延伸——巨大、华丽、坚实,在战场上是权威的延伸。那种权威的象征,能够以廉价的手段予以轻易击破,就像过去让骑士们倒地不起的长矛和弓弩一样……
对畏惧市民革命的老爷们来说,这种情形一点都不有趣。
电信技术也是一样。
过去由贵族出身的权威和专家把持情报传输系统,哪些信息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形式通过哪些渠道发布,全部都要经过贵族的审议,交由王室和枢密院裁定,有时候还要和教会通气协调后才能实施。可一旦决定要全面建设、普及电信技术,光靠官方资本势必力有不逮,吸引民间资本并开放信息网络使用权乃至部分管理权是大趋势。这种“平民与贵族平起平坐”的印象势必会招来贵族的反感,更不要说民间控制的发声管道很有可能为了争夺话语权,抨击贵族,甚至宣传打倒贵族、煽动革命的思想。
只要看看每年从各国流亡到共和国的“异动份子”有多少,就能明白贵族们的担忧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但因此决定将其定义为“军事机密”,完全彻底的掌握在军队和国家高层手里,决不允许民间对电信网络有一丝一毫的染指,更不允许开放民间资本参与电信网络的建设、投资。彻底将之变为“贵族和军队的玩具”……只能说诸国对变革变得极为敏感甚至是极度过敏,就连运用技术的合理性也予以抹杀。完全是一副贵族主义式思考模式引发的自我中毒症状。
罗兰不知道这种状况是否也在李林的计算之内,毕竟帝国本身的文明进化方式也有着相当异常的特性,其中某些部分与贵族主义有相当的重合度,现在再想要抽丝剥茧来分析最原始的通盘考虑,显然是做不到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李林乐于见到这种情形,说不定还会暗地里推波助澜,埋下一两颗暗棋,根据需要来调控局势发展。
对阿尔比昂和公国的僵化思维,他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好办法可想,本来思维模式的转变就要比技术进步慢得多,更不要说让一群保守派去接受过分超前到可能影响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技术。这种事情只能温水炖青蛙,一步一步慢慢来。于是他又找上了拉普兰,试图把拉普兰从帝国阵营里分裂出来,削弱帝国保留电信技术专利的声量,但结果却是失败的比之前更彻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