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只要不是自杀志愿者或精神异常者,会这么干的一个都没有。
既然李林说的都是有道理的,态度上也不是咄咄逼人或蛮不讲理,甚至不惜以皇帝之姿与身为反抗组织头目的罗兰进行对话。其姿态已经放得足够低了。畏惧皇帝力量的民众必然会认为“皇帝已经做得够多,‘自由军团’继续纠缠下去是无理取闹”。
“简直就像每个人心里设置了一个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说话和行动前都要先自我核查几遍才放心一样呐!”
“帝国可是认为这样能让民众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更负责,而不是整天胡说八道,给周围的人乃至国家添麻烦。”
“这可真是……过去旧陆军也经常这么说。”
“只看共和国国内某些团体的话,他们这话也不是没道理。只是这终究还是一种借口。”
罗兰摇了摇头,将话题重新引导到了原来的方向上。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休会的一天,尽可能推动局势向我们有利的方向转变。”
能争取到一天的时间简直堪称天助神佑,尽管也有预估到李林因为手里掌握着足够多的牌,为了故作姿态而让步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大程度依然是赌博。
眼下这一把是赌赢了,但争取到的一天里到底能做些什么才能扭转局面?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八)
“一天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比方说串联某些有所触动的外国代表,比方说给某些布局争取时间,总之,只要有那个行动力和毅力,要做点事情并不难。人类们不是经常这么说么——”
将香槟一饮而尽,李林笑了起来。
“所谓奇迹,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这句话其实有好几种解读方式,根据场合、谈话对象、背景,可以延伸出很多歧义。在这里,李林用的是比较接近原意的解读。
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积累,克服困难,冲破艰难险阻,最终创造出奇迹。
罗兰、密涅瓦、“自由军团”、共和国——通过自身的努力,扭转了绝不可能动摇的局势,创造了奇迹。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客观环境和偶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努力抓住那无限接近零的缝隙,将客观环境和偶然要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不正是奇迹的基础么?
幸运会光顾每一个人,奇迹只会眷顾那些努力的人。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要如何处理这个仅限一天的奇迹,避免让奇迹继续扩大,将已经动摇的未来蓝图再次固定。”
一天的时间对双方都是有利有弊。对罗兰是时间可能不够,对李林则是时间太长。
共和国希望有更充足的时间游说诸国外交代表,从而构筑反帝国包围网;帝国希望在诸国代表动摇之前将协议搞定,只要签字画押,诸国便不能再反悔或反对。因为有着截然不同的诉求,同样是一天时间,双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问题的关键还是‘典范转移’。”
接过重新续满的香槟,皇帝的声音响彻餐厅,一票军政要员顿时搁下餐具,挺直了脊背。
罗兰的主要目标是典范转移不会有错,实际上他也已经启动典范转移了。
戒备森严的安保被突破,而且还是帝国军最精锐的力量——光这一点带来的强烈冲击就足以抵消罗兰在会议上的全部出格言论。那些老狐狸一定会对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充满兴趣,在接下来的接触中,他一定会作秀吧。如何发布情报,如何使用情报,利用这项“能够挑战帝国优势”的技术,拉拢诸国的同时,也将技术带来的变革扩散开去。
真是棘手的局面。
原本认为就算罗兰进行典范转移,也可以用技术出口管控来进行台面上的牵制,再不然也能把相关参与者埋葬在黑暗中。如今却无法如此行事了。
与会的外国代表在诸国之中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贵族,就连翻译和随行人员也是有名望和世袭爵位的贵族。在试图确立技术管控体系的当下,这些人正是掌握了启动全部机制的钥匙的重要人物。如果让这些人死于“恐怖袭击”能够让诸国迁怒于“自由军团”与共和国的话还好,可要是反过来对帝国的敌意升高……很难说国际技术管控体系还能否推进。
“现在再去阻断这些人和罗兰的接触,只会让帝国的行动在他们眼里变得可疑。他们会认为帝国心虚,害怕某些秘密被曝光,所以为此阻断共和国与诸国之间的正常交流。结果反而会让罗兰的陈述变得更有说服力。虽然不知道能起多大程度的作用,目前针对诸国使节的工作应以‘印象操作’为主。”
老实讲,这一招能起多大作用,就连李林也不敢保证。
正因为诸国对帝国的军事力量抱有极大的畏惧,当罗兰展示了“可以超越帝国的可能性”时,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这根稻草。纵然那个只是飘渺不定的可能性,可恰恰因为帝国的绝对性,反而增加了其真实感。
由帝国军事力量所保证的“超越帝国的可能性”——听上去就像一个笑话,可“时代变迁之门”已经开启,要想对见证过“突破帝国”这一奇迹的诸国使节进行印象操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可就算不轻松,就算困难重重,帝国也还是有机会。
还有一天的时间,在博弈出现结果之前,罗兰的胜利就还不是确实且不可逆的。帝国依旧有机会将事态重新调整回原来的轨迹上。
在此之前,先要非常谨慎、确实的将“病源”给剔除掉。
“关于今天发生的意外,调查进展怎么样了?”
门格尔站了起来,在一众责难视线的集火射击中,往日里颇有些自我膨胀的教授此刻就像犯了错被抓到的学生,竭力掩饰着忐忑,尽量做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回收的机体已经进行检查,初步排除了生产质量的问题,目前正在确认电磁脉冲攻击的可能性……”
“略过那个过程。”
不容任何狡辩和推卸的冰冷声音响起,门格尔不禁缩了缩脖子,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皇帝的训示。
“叛乱军的攻击呈现出电磁脉冲的特性,但和emp不是一回事。教授,身为军工体系的权威,你不至于分辨不出来这种简单的事实。”
“是……诚如陛下所言。”
“以‘沙拉曼达iii’的战斗数据为重要检测依据,核对作战过程中的所有脑量子波波形数据变化记录。敌军多半是以魔法师为媒介,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增幅脑量子波,引发人工智能思考回路过载。今后的重点以此为方向。”
“遵命。”
“如果预测没错的话,敌军恐怕是利用无线电和量子通讯之外的技术,以类似脑量子波共鸣的手法直接实现意识共享连接。具体的手法和诀窍还有待查证。大方向是应该不会错的。为了验证这一点,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无礼行为还以颜色,把正在待机中的‘沙拉曼达iii’直接配属到塔的上空执行警戒任务,同时把冻结状态下的‘塞壬’也全部激活,以‘语言之塔’为中心,配置到街道上去。”
餐刀切开牛排,暗红色的血水肉汁渗了出来,皇帝淡淡说到:
“希望他们喜欢朕亲自为他们举办的亡灵合唱大会。”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九)
“痛痛痛!!!!”
“是男人就给我忍住!这点小事就喊痛,你还是男人吗?!”
“别开玩笑!这可是——噫噫!!”
跌打膏药贴上去的瞬间,马赛的声音都变了调。有那么一瞬间,他差点以为这是在搞什么刑讯逼供,实际上只是安丽埃塔给浑身伤痛的马赛进行应急处理而已。
帝国和共和国的mds驾驭者,也就是翔士,基本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冲击。枪炮的后坐力、爆炸或气流的冲击、气压、水压、与地面的接触……其中最危险也最不可避免的就是惯性加速,也就是所谓的g力。不管是运用于何种战场的机型,基本上都不能避免g力的干扰。其中又以空中机型在这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空中战追求的是速度和机动性,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好的一方总能占据更多的优势,相比起来,装甲防护就显得比较次要。一方面加装装甲必然会降低机动力,没有谁喜欢当一个慢吞吞的乌龟;另一方面能加装的装甲是有限的,遇上重型防空火力的话,该挂的还是会挂掉。既然如此还不如把有限的重量腾出来给动力和火力,通过提升速度来增加战场存活率。是故大多数空战型mds都是以高空高速高机动为卖点,机动性越好越受青睐。但g力的问题也因此变得格外突出。
速度越快,惯性加速也越大,空战中时刻要进行各种方向的转向,这种时候产生的g力就会对翔士的身体造成强烈的负担。如果是紧急俯冲或垂直爬升,全身的血液会被压向头部或脚部,进而应发黑视或红视现象,暂时失去视觉在激烈的空战中是及其致命的事情,可这也只是g力带来的诸多伤害中比较轻的一种。如果是高超音速下的急加速或减速,眼球会直接飞出去,不然就是被压爆,如果是横向的高g力,轻者内脏位移,情形严重时整个腹腔会紧紧贴上脊柱,肋骨会折断,内脏直接变成一团浆糊……
越是高速机体,g力的伤害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另一个世界里,类似sr-71、米格25之类的高速机驾驶员和宇航员的防护服都特别厚实的原因,除了应对辐射、真空、低温、高热等等极端环境,尽可能降低各种加速过程中的高g力影响也是此类防护服的主要用途。
标准型mds最大飞行速度都是亚音速,只有少数特殊用途和规格的机体才能飞出超音速,基本上现有的抗g力措施完全能保障绝大多数翔士在执行任务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于那些特殊规格机,则有专门的抗g防护,并且在操作手册中明令禁止进行某些机动动作,以此来保护翔士。
作为例外中的例外,拥有mds极限性能的独角兽在战场上令人生畏的同时也是对翔士极不友善的烈马。纵然是长期与之并肩作战的罗兰也饱受其苦。马赛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头一次搭乘就和机动性指标更胜一筹的“沙拉曼达iii”展开高强度战斗,身上出现各种挫伤、拉伤自然不可避免。相对已经普及各种挫伤、消毒、麻醉喷雾剂的帝国军,共和国这边还是只能用磺胺粉和碘酒来应付。对已经习惯了喷雾剂清凉触感的马赛来讲,碘酒的味道……真的很酸爽。
“就算用惯了帝国那边的药,会觉得共和国的药特别刺激,但身为男人,还是军人,这种程度的伤痛咬牙撑过去就好了嘛!”
“等适应期过了再说吧。啊,谢谢。”
在露易丝的帮助下,马赛重新穿戴起了共和国外交部配发的制服。朝试衣镜做了几个动作,确认不暴露受伤也不影响活动的范围后,长出了一口气,马赛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那架机体……到底是什么呢?”
“和你对阵的机体吗?的确,简直就是个全新打造的怪物。”
安丽埃塔拉开马赛的眼皮,将缓解眼球压力的药水滴入,一边给马赛做眼部按摩,一边小声说到:
“帝国到底是怎么想的?明明是‘军团’,却打造了那样一个怪物。”
吾等为数众多,故名为亡灵大军(legion)。
这是“军团”的词源,同时也是这支由无人战斗机器组成的大军的真实表述。
以压倒性的数量优势蹂躏敌军——这是“军团”的基本战略。其研发、战略、战术都是以此为前提展开的,基于这一根本需求诞生出来的各类机型都是“尽可能追求数量的前提下确保性能”的产物。说白了,就是在性能与数量之间更倾向数量,为了形成足够的数量来冲击敌阵,并不特别要求性能优势,只要够用就好。
“沙拉曼达”系列似乎是原型试做机的关系,所以在技术和成本的投入上有点不受限制的倾向。可以算稍微有点偏离,但总体大方向依旧保持一致的类型。
直到ii型为止,都是如此。
可是“沙拉曼达iii”……与那架机体交手的过程中,马赛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沙拉曼达”系列,或者说“国民战斗机计划”,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打造预定装备在次世代“军团”上的人工智能而推进的计划。开发人工智能才是他们的本业,机体开发不过是顺带的。从这个观点来看,“沙拉曼达ii”的性能已经完全满足需求,没必要进一步开发性能更强的机体。倒不如说,过于优秀的机体反而会增加人工智能的开发难度,更不利于开发量产机型所需的人工智能。但帝国技术部门还是推出了“沙拉曼达iii”——性能完全凌驾ii型和独角兽,堪称迄今为止最强无人战斗机的怪物。
“感觉和迄今为止的开发意向相比,那台机体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设计个性。”
“个性?”
“所谓设计也就是取舍,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通过在各种性能指标中做出取舍来实现需求和现实之间的平衡。通过取舍的方向,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喜好和思考倾向。这就是‘图面的个性’。”
按了按依然缠绕着寒意与刺痛的后颈,马赛压低声音说到:
“从那架机体上感受到的,是很诡异的偏执和矛盾。”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十)
不光是马赛,与他进行同步的罗兰、参与战斗的法芙娜、海因克尔、还有女孩们也感到微妙且诡异的偏差,而最能将这股违和感准确描述出来的,就是马赛所说的那两个词。
偏执与矛盾。
偏执不难理解,那个词本来就是精灵一族的代名词,更是帝国技术人员的身份铭牌和墓志铭。
“沙拉曼达iii”身上的偏执部分多到几乎满意出来,极限强化的空战机动性,最合理有效的中近距离战斗用武器配置,兼顾攻击和防御机能的流体金属装甲,在城市战之类的狭窄环境里也能有效发挥机动性能的变形结构、比人类更狡猾的人工智能……如果说这是脑袋正常的家伙想出来的设计,那这个世界早就成了超巨型精神病院了吧。
至于矛盾,直接与“军团”战斗过的安丽埃塔也能很明确的感觉到,这玩意儿和迄今为止所有交手过的“军团”都不同。
以绝对优势的数量碾压对手,性能方面只要略胜对手一筹即可,持平也无所谓,反正形成足够的数量去冲击对手,没有推不过去的。
这就是“军团”的基本思路。就算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只要和铺天盖地的亡灵大军交过一次手,立即就能从骨子里感受到钢铁洪流的可怖和确实有效性。
可是“沙拉曼达iii”完全不一样。
和马赛说的一样,这种将单一机体强化到极限,不计成本也不考虑生产性的武器,和迄今为止的“军团”简直是背道而驰。和“开发人工智能”这一初衷也有着明显的偏离。
帝国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才会设计并制造出那样的机体?能弄清楚这一点对把握今后“军团”的开发、装备动向,以及帝国整体战略结构的调整等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眼下最主要的是如何应付以“沙拉曼达iii”为首的“语言之塔”防卫力量。
皇帝下令停战后,帝国军也没有难为他们,只是增强了监控和安保,接下来双方就隔着一条马路、一栋楼、一个窗口、一堵墙对峙起来。浓浓的火药味横亘在波恩街头。
双方都清楚停火只是暂时的,随着局势的变化,可能下一分钟和平的街道就会化为战场。为了迎接随时可能降临的战斗,双方都在争分夺秒的进行准备。
这种时候任何一方的错误行为,都可能会成为扔进火药桶的火星。帝国军害怕违背皇帝的命令,搞出不必要的麻烦,“自由军团”则害怕因为不够慎重,结果给正在与诸国代表接触的罗兰造成不利影响。于是乎在双方的忍耐和自我克制下,气氛虽然紧张,但还称不上危险。
“直到交涉完成为止,双方都无法轻率行动,等到交涉结束……不,在最终走向明确,但还未正式变成结果的那一刻。可能就会产生激烈的变化,可能是全面冲突,也可能是小分队级别的作战。不管是哪一种,首先上阵的一定是那架怪物。”
“沙拉曼达iii”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充分展现了压倒性的战力优势,帝国方面没理由将已经证明的强大战斗力搁在一旁。战斗一旦打响,马赛他们必然要面对“沙拉曼达iii”的猛攻和压倒性数量优势的帝国军合围。届时他们不光要自保,最糟糕的情况下,他们还要设法营救被困在“语言之塔”里的罗兰及共和国外交代表团。
“我是不认为皇帝会干出扣留甚至杀害外国代表团及共和国领导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但是现在开始,双方都会在台面上和台面下围绕拉拢诸国代表展开激烈的攻防。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人搞出出格的事情——这一点是双方都无法防备,同时乐于见到对方犯下这种错误的。”
接过安丽埃塔递过来的薄荷水和提神药片,马赛快速灌了下去,接着说到:
“现在这座城市还有整个世界的命运,就取决于那座塔里的交涉结果了。”
##########
鉴于李林和罗兰都是非常理性的人士,参与此次会议的诸国代表也是精通国家政务的贵族官僚,人们似乎不应该担心会有什么激化局势的情况,考虑到以往此类会议的流程和结果,还有与会者们的智慧和理性,此次会议多半应该也会像过去一样,激烈但并不危险,即便谈不出什么结果,也不会闹出人命。
但人们也不应忘记,过去的事例并无法全面性的保障未来。
实际上,从临时休会那一刻起,异常沉重的气氛便笼罩了“语言之塔”。
不是因为情势造成的心理负担或精神压力,代表们自身不用说,随行的翻译、侍从、护卫也是见惯了大阵仗的。当前局势固然错综复杂,帝国与共和国之间更是一触即发,但那充其量也只是“紧张”的程度而已。大家会因此焦虑,但绝不会感到沉重。
眼前却是超过了那个层次,跨过了心理上的焦躁,直接进入生理层面的感受。
刺痛肌肤的寒意;
不知何处投来的视线;
明明空无一人的走廊,却有人说看到面无表情、少了一半头颅的小孩;
偶尔打盹休息时,会听到小孩或少女的笑声和脚步声;
听上去就像是某种灵异现象,又或是服用药物后产生的幻听幻视,但这一切却真实的发生了。
其原因倒也非常简单。
“那个家伙……到底弄了多少……”
按压着太阳穴,密涅瓦的叹息听上去介乎于愤恨和悲鸣之间。
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一贯以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著称,战争年代面对形形色色危机时的镇定自若更是众所周知,就在前不久,她还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思考问题,盘点局势,规划谈判策略。如今……以最好听的说法,也是失态。
没人可以因此指责她,换成旁人以同样条件置身同一场所,表现只会不堪百倍。
根本无需怀疑。
试想,有谁能在边上有几十块、几百块玻璃被人用指甲或别的什么利器搔刮的环境下保持优雅?要是有谁反驳“这太强人所难”,那么他也应该体谅正在聆听亡灵大军呼号的密涅瓦。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十一)
罗兰闯入会场后,充斥大街小巷的“军团”立即撤退了,震耳欲聋的机械亡灵怨叹之声也一度消停,可从一个小时前开始,不知为何,塔内突然充斥着前所未有的亡灵叹息。
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声音”。
“军团”的人工智能是复制死者大脑结构回路的产物,在获得智能的同时,也将死者临终那一刻的思考保留了下来,拥有特殊感性的魔法师们所听到的“声音”也就是本应消逝的死者被滞留在杀戮机器里的临终遗言,用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存在的残渣”。
只要是魔术师或者拥有魔术师资质之人都不可避免会听到那个声音,对这种过于诡异惊悚的声音,只要撑过最初的冲击,花上一点时间也能适应过来。或许那种源自最深层的抗拒和恐惧无法彻底消除,但人终究会适应,这和反复听同一首歌,会产生审美疲劳是一个道理。不管亡灵大军的声音有多么恐怖,听多了,听久了,也就只会被当成坏掉的录音机而已。
但现在陆续进入塔里的“声音”完全不同。
——我要杀了你。
——杀了你。
——我要把你们都杀光。
那依然是机械亡灵的嗟叹,但其中包含的空洞却又极为沉重的杀意却是货真价实的。
没有明确的目标,针对的是所有活着的生命,想要毁灭一切,杀掉一切,将还活着的生命全部拖进冥府——从那些怨叹声中可以感受到这样明确的意念。这和之前“军团”中散发出的呢喃是完全不同层次的东西。
同样都是重复单调的话语,但杀气的有无存在决定性的差异,更不要说像眼下这股激烈的杀气了。
男人、女人、孩子、老人、贵族、庶民……
不论是谁,都要杀掉。
宛如清空霹雳,又像是大口径火炮的咆哮,如同弹幕炸裂的绵密冲击波,丝毫不给人喘息和反应的机会,接连穿过身躯,撼动五脏六腑,攥紧脑神经。
那已经不是“存在的残渣”了,那是堕落为纯粹的战斗机器,将生前的所有一切全部剔除清空,被战争的疯狂和杀戮吞噬,诅咒整个世界,杀意四溢,真正意义上的“亡灵”。
1...599600601602603...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