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说完,海军上将瞥了一眼记录员,心领神会的记录员认真的点点头,表示刚才这段话确实被完整记录在案。其他人顿时理解了马卡洛夫想要表达的意思。
——海军已经提醒陆军要注意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全程赞成和配合相关的搜索戒严事宜。不发生什么事情也就罢了,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件,事后要追究责任的话,无视劝告、一意孤行的陆军必须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如果陆军还要胡乱攀咬,那么海军将拿出会议记录作为证据,证明陆军确实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别说我没说过,该说的我已经都说了,而且有记录为证,追究责任别找我——这正是官僚逃脱责任追究的标准套路。
“陆军同样会忠于职守,海军上将阁下。”
斯特赛尔大声反驳了回去。他本不想做出这种让身份掉价的事情,甚至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真的反对那个建议。但是现在。看上去海军打算利用刚才的发言把之后一切问题都退给陆军。既然如此。那么陆军必须采取坚决的立场了。
陆军绝不能容忍海军爬到自己的头上,而且还是以严重伤害陆军的方式。
“陆军必然会加强戒备,陆军将向据点内所有设施加派双重警戒!”
包括海军和其它单位的设施——这是斯特赛尔的意思。反正话已经说出了,那么就用一个高到不可能接受的价码逼着海军把话给吞回去。
“可以,不过本官要求陆军就此向本国提出正式的申请,并且由陛下圣裁。”
海军上将的还击隐秘而有力,陆军上将顿时涨红了脸。
把这事捅到圣彼得堡?绝对不可能。
这事情本身就非常敏感,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万一遭到有心人的曲解——事实上这种事一定会发生——无疑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经过曲解后的报告呈现在重臣和沙皇陛下面前,那就等于在公国的政治中心引爆一千公斤炸药。
仔细想想,一位陆军上将要求在亚姆立札这个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所有设施全部由陆军来接管,人员和物资出入都要接受陆军的盘查和清点……
毫无疑问,他会成为众矢之的。更糟的是,海军还可以将这场大火扩散到其他部门和绝大多数贵族——天知道这个据点内关系着多少人的利益,有多少人靠亚姆立札的运输线和仓库发财。当这些人知道陆军把爪子伸进他们的地盘,甚至想要在那些生意里分上一杯羹……
谁都不喜欢搅局的混蛋,特别是那种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最敏感位置上的家伙。
他们一定会报复,让陆军深刻铭记搅局的代价是什么,而陆军为了保护自己,一定会推出一只代罪羔羊……
斯特赛尔陆军上将打了个寒颤。不管是强制退役还是因为某个弊案被揭发,导致他被送上军事法庭乃至绞刑架,或者干脆死于一场莫名其妙的事故,这都不是他想要的未来,他对人生还有许多美好的规划,不想在这里停下脚步。
但他同样也不愿意就这样后退,任何退让都会引来强烈的反扑,这种反扑不光来自海军,还来自陆军内部。
不过他没有反击——因为在他准备开口之前。宪兵和奥克拉纳的负责人已经联合消除了一切争吵的可能性——他们要求暂停已经歪到不知哪里去的扯皮,把会议重新拉回到原本的议题上。
毕竟。谁都清楚如果没人出来制止,陆军和海军之间近乎孩子气的争吵会一直进行下去。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札(五)
谈判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的要求极高,展现出来的结果却总是无法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特别是以拖后腿、明哲保身为主要诉求的谈判,不管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鲜有会对过程和结果表示满意之人。
关于增强亚姆立札防务的协调会议就属于这一类,没人想开这个会,也没人愿意增加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每个部门都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权限,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想方设法把手伸进其他部门的地盘。
这种心怀鬼胎,貌合神离的谈判能自始至终保持一团和气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与会都是军警宪特人员,脾气上来了喜欢用手枪、战斧而不是脑子来解决问题。况且公国至今还保留着用决斗来解决问题的习俗,只要有人敢丢手套,找齐证人、立下生死状,之后一群将军上校们就可以愉快的进行决斗了。
最终事态没有朝破局的方向发展,也没有谈出什么值得一提的结果,唯一可以称之为成果的是所有单位都知道了有袭击者在亚姆立札附近转悠。奥克拉纳尽了通报警讯的职责,各军种单位也已经收到了这条讯息。至于该怎么防御,该怎么甄别、清查和抓捕,那当然是各顾各家,只要自己管理的范围不出事,谁管别人死活。要是有谁倒了霉中了彩,大家正好跳出来痛打落水狗。
这样的结果对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和高尔察克海军少将这样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人来讲,当然是不可能满意的。
“这群天杀的官僚!!啃食国家的鼠辈!堕落至极的畜生!”
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严格军官养成的职业军人,高尔察克少将一直表现得像是一个真正的绅士。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认为即便是洋溢着知识份子和技术人员气息的海军系统内,要找出比高尔察克更温文尔雅的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那些人不会想到高尔察克也会有如此失态痛骂他人的时候。
实际上就算是痛骂,高尔察克也是相当节制的,“去死!”、“打个败仗吧!”之类的恶言也绝不会说出口。
正是清楚部下的人品和自制力,马卡洛夫海军上将才没有出声训斥或制止,这位睿智的老将端坐在办公椅里静静看着部下痛骂宣泄,然后恢复冷静,等那股狂怒退却,失败和挫折的愁云笼罩在少将身上时,老将军开口了。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火山爆发不会让冬天变成夏天,灰心丧气也不会让天上的阳光暗淡。如果你已经骂够了,沮丧够了,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公务时间了。”
“抱歉,阁下,让你看见了丢脸的一面。”
“没什么,我年轻时也是这样。遇上官僚们捣鼓出来的鸟事时,整个人就像炸开来的炮弹,见了什么都想踢一脚。而且刚刚那些混账的表现就连我都想掏出手枪,把他们全都就地正法。”
老将军笑呵呵的说着,仿佛一个喜欢开玩笑的普通老人,不过从那双闪着寒光的眼睛来看,恐怕那未必真的只是笑话。
“好了,让我们把那些讨厌鬼丢到一边,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你怎么看这一系列袭击事件,我们那位狡猾的对手又在打什么算盘?”
“很显然,魔术师阁下正在尝试和验证利用小股部队对亚姆立札据点实施渗透破坏作战的可能。这些尝试动作是为了接下来正式发动袭击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这和我们此前的分析完全一致。”
帕西法尔此前的表现确实称得上精彩夺目,身为对手的高尔察克在那宛如魔术般的战术面前也不禁奉上赞叹和钦佩。可就算是那样令人惊艳的战果,依然无法弥平两国两军巨大的差距,更暴露出帕西法尔战略上的困境。
帕西法尔通过一次战术打击成功的延宕了公国军的战争时间表,但这种延宕和物资的损耗是公国可以承受的,通过一周来的准备,数倍于损失的新物资已经准备完毕,一旦交通线恢复正常,吸收了经验教训的后勤补给系统会以更高效率将物资输送到前线,这一次帕西法尔不可能再复制之前的奇迹。
相对的,在惊人战果的背后,帕西法尔或者说拉普兰也显露出了兵力不足和承受损失能力低下的痼疾。如果拉普兰的舰队规模再大一些,或者即便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也能迅速补充,那么帕西法尔在获得大胜之后必然会敢于冒险,谋求扩大战果,获得更彻底的胜利。而不是为了避免出现损失,早早撤离战场。
说到底巡洋作战也好,狼群作战也罢,包括帕西法尔的魔术在内,任何通过小规模针对性打击促使脆弱系统崩溃的概念或许很诱人,因为这种概念的目标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来换取巨大的战果,对那些实力不足的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遗憾的是,“系统崩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促成系统崩溃必然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其中包括侦察、支援、诱敌、协同打击等许多任务,这意味着像拉普兰浮空舰队这样的小型军事力量注定不可能实现满足“系统崩溃”所需要的最低限度兵力,其攻击公国军后勤系统产生的损失不可能超过公国军的承受极限和补充速度。不但如此,他们还要竭尽所能避免任何损失,因为这种损失是永久性的,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帕西法尔或许是世所罕见的天才将领,但他的才能不可能改变客观事实,也不可能如同变魔术一样让“系统崩溃”概念的固有缺陷消失。他只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一系列大胆且充满针对性的打击确保拉普兰“不会失败”,以便谋求双方都能接受的“体面的和平”。
不以胜利为目标,而是以“不败”为目标,听上去似乎有违军人的武德和“进攻精神”,但要高尔察克来说,知道自己的目标何在,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确立目标后果断采取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名将。那些华而不实花里胡哨的东西统统都是鬼扯淡。
“魔术师阁下的目标是攻击亚姆立札据点这个中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崩溃’。但其兵力不足以进行正面强攻,实际上就连进行舰队战并获得胜利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要说强攻要塞。因此他唯一可行的战术还是奇袭,比如派遣小股突击队化妆成我军进行攻击。最近的一系列袭击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来磨练这些袭击小队,锻炼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并且学会如何更好的隐藏伪装自己,让自己看上去更像是真正的公国士兵,从而增加渗透破坏作战的成功率。除此之外,层出不穷的袭击也会让我军疲于奔命,进而实现声东击西的效果。”
“说得很好,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看来那位魔术师确实是一位很好的对手和老师,他成功的开拓了你的视野。”
“您谬赞了。”
“不,你不必谦虚。这里只有我们两个,官场上那一套可以丢掉了。做得好就是应该夸,做错了就应该骂,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老将军露出兼具豪迈和欣慰的笑容,但很快一抹阴霾出现在他的眼睛里。
“不过……我在想,那位魔术师会不会其实是想要观察我们的反应呢?就像把墨水滴进玻璃烧杯里的清水,观察墨水如何扩散、稀释,他把‘突击队’这滴墨水滴进亚姆立札,然后观察我们的反应呢?”
“您的意思是……各部门之间的冲突,还有防区之间的缝隙?”
从硬件设施上来讲,就算拉普兰浮空舰队规模翻两番来袭击,其成果也不过是扩大其自身的损失规模,用自己的生命来成就公国军官兵的功勋。但软件……那些操作武器和设备的血肉之躯还有无形的规章制度和不同部门间的协调效率,面对狡猾的敌人时,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刚才你也看到了,敌军的突击队还没冲进要塞呢,那群穿制服的官僚就已经想着如何捞取好处,发生事情时要如何推卸责任,真正遇上敌人的时候,这个要塞还能称之为‘难攻不落’吗?”
长叹了一口气,马卡洛夫怅然的声音敲打着高尔察克的神经。
“我刚才说‘把那群只会扯淡不会做事的混蛋全拉出去枪毙’,不完全是气话,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与其等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态之后再对不合理的管理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里直接把在场的混蛋们拉到要塞外壁墙根下枪毙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每次我最后都忍住了那种冲动。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是恐惧军事法庭,也不是害怕家人被报复。阻止我动手的原因是我突突了一个人渣,但很快会有另一个人渣顶上来,他可能会吸取前任的教训也可能不会,总之这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变数。相对的,我一定会被背后的冷箭放倒,可能是丢官去职,也可能是流放到永久冻土去挖土豆。有我在,还能靠陛下授予我的权力制约一下,这个老朽的躯体还能为你这样的年轻人挡挡子弹。我走了之后,这个烂摊子要如何收拾呢?”
“阁下!”
“不必劝我,你的任务是集中精力去思考如何获胜,然后贯彻你的作战计划。不用担心胜负的问题,有什么问题,由我这个老头子来承担,你放手去做。”
马卡洛夫起身拍了拍高尔察克的肩膀,微笑着说到:
“接下来是年轻人绽放光芒的时代,我等老兵无需谢幕演出,站好最后一班岗才是最好的告别。”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札(六)
“聪明人不难找,能够服众还敢于用人放权的长老才是凤毛麟角。”
阖上文件夹,帕西法尔发出一声微妙的叹息。
“本来只是个试探动作,没想到却促成了公国海军前线指挥机构的最优化人事组合。”
轻抚文件夹,帕西法尔仔细回忆着关于斯捷潘.奥西帕维奇.马卡洛夫海军上将的人事简历。
斯捷潘.奥西帕维奇.马卡洛夫出身赫尔松地区尼古拉耶夫的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从小深受军事熏陶,11岁进入尼古拉耶夫斯克海军学校就读,以海军学校首席的优异成绩毕业,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博学,先后担任过峡湾舰队司令、公国海军炮兵总监,其任内对公国海军发展贡献颇多,深受下级军官和基层士兵的爱戴。其六十岁之后的历史更是堪称公国海军现代化史的活教材。
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人,但他不是那种老骥伏枥,喜欢亲上火线的那种老将。这位海军上将阁下更像是个热心学术研究和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老学究,喜欢隐身幕后,让年轻俊杰们放手发挥。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和锻炼海军军官的主动性和冒险精神,让他们更快接触和接受新技术,进而确保公国海军的人才储备和观念进步。
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要知道老将军这种做派很大程度上与军队内讲究论资排辈的传统相抵触,那些不思进取、能力低下遭到贬斥的军官,保守且抗拒任何变革的小集团,还有涉及贪腐利益链的军中毒瘤……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敌视马卡洛夫的群体可不会仅仅满足于奉送“高大的木头”、“‘你怎么看’将军”之类的绰号,他们总是无时不刻在找机会,想要一举掀翻上将,把时钟重新倒拨回改革之前。有这么一群背刺在,海军上将还敢让手下的年轻人放手去做,有什么压力一个人背,这真的很不容易。
“或许他不能算是出色的军事家,但这是一个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极强的责任感、冷静客观的判断和出色领导力的老人。这些品质正好和高尔察克海军少将的激情、干劲、富于活力、容易冲动的特质互补,成为最好的军事指挥组合。那些嘲讽马卡洛夫几乎对高尔察克言听计从的家伙根本就不明白,出谋划策是参谋们干的‘粗活’,巧妙运用权威和手腕来保障方案实施才是高级统帅的职责。更不要说他已经做好了不论成败与否,都要一肩扛起责任,竭力保全那些尝试新思维、新战法,已经从对手那里学习到现代化战争特点的青年军官,为公国留下最宝贵人力资源这一伟大功绩。”
“真没想到您会给那个老爷子这么高的评价。”
办公桌的对面发出傻眼的声音。
穿着拉普兰少校制服的熊族兽人摊开手,满脸的不可思议。
“还是说帝国军里没有‘禁止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说法?”
“各国军队原则上都会避免夸赞敌人,造成己方的困扰。但具体到制定作战计划时,就必须遵循‘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公国军之前吃了那么多亏,究其原因,正是犯了轻敌大意的错误。”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能捕捉到各种微小的弱点、只言片语的情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才干,拼凑出一整套胜利方程式,将这个公式贯彻到现实获得胜利的你,也是了不起的名将。”
“我只能算是特例。要知道不是每个指挥官都能得不受后方的掣肘,甚至以客卿将军的身份指挥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大战。拿我这样靠好运气撑到现在的家伙,和那位一直默默扛下责任和攻击,耕耘人才的老人比,这未免太不公平。”
“战争本来就没什么公平可言,不说公国军,你们帝国军不也常说‘过程无足轻重,唯有结果重要’吗?”
“军事行动原则和个人观感并不冲突。”
耸耸肩,帕西法尔将话题拉回原来的方向上。
“不过这一来也给我的计划增加了不少变数,都怪你们打得太出彩,弄得对方大幅度提高警惕啊。”
“这算是称赞吗?”
基里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基里申科少校调皮的眨眨眼,面对有点无赖的特战部队“野蛮人联队(也有叫蛮子联队的)”第十三代队长,帕西法尔差点笑出声来。
几百年来,拉普兰和公国之间都有收留对方的流亡者,利用流亡过来的人员获取情报并不鲜见,像“野蛮人联队”这种专门用于渗透、突袭、破坏、强攻等多重任务的“万能联队”却不多见。
渗透任务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困难的多,除了语言、外表、生活习惯的隔阂,最主要的困难在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堆不成文的风俗习惯,不在当地住上个十年八年,你压根就不可能了解,随随便便派间谍去公国这种地广人杂的地方,很可能因为在常识问题上漏洞百出,平白给对方增添了一堆笑料和功勋。
渗透公国要面对的问题也一样,光是一个相互之间的称呼方式就分成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平级之间有资历差异的,没有资历差异的,本部门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人名中还要注意男性词和女性词等等,这套在外人眼里根本分辨不出差异的规则,在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却分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所以哪怕是资深间谍缺少相关知识的话,或许两三句寒暄就可能被人看破手脚。
“野蛮人联队”正是为了解决这种困局创设的特战部队,其核心骨干是从公国流亡至拉普兰的贵族子弟。成立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在其历史中有过光辉灿烂的时期,却也有过被沾染污名的部份。
可以说这是一支战斗力十分强大,同时也让人很不省心的部队,属于那种用好了是杀敌妖刀,驾驭不好就成了自裁之刃的“问题儿童军团”。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札(七)
攻略亚姆立札不可能靠强攻,只能靠智取。
任何稍微懂点数学和逻辑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高尔察克和帕西法尔这样顶尖的聪明人。在他们之间展开的,其实是围绕“如何比对手更多算一步”这一课题所展开的智略攻防。
帕西法尔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以有限的攻击和欺敌引诱相互结合,促成公国军后勤系统暂时性的崩溃,进而使公国无法将战争拖过冬天,在严寒降临前实现撤军,为之后国际介入调停创造最佳局面。
这可以说是帕西法尔手中掌握的兵力乃至拉普兰国力可以承受的极限,即谋求单一战区的暂时性系统崩溃,拖延时间来换取空间。
正如高尔察克指出的,帕西法尔在规划任何作战时,他都无法绕开“避免损失”这个前提。其原因在于拉普兰的国力和技术无法补充损失,而帝国基于总体战略和之后进行国际调停的需要,也无法利用租借法案给拉普兰补充军舰。这使得帕西法尔在指定任何作战计划时都必须倾向保护船只的保守策略,避免舰队规模低于完成最终目标的必须数量。
但高尔察克面临的局面也不容乐观,他指挥着一支数量和规模都彻底压倒帕西法尔的舰队,但却无法集中使用这支力量,甚至不能越过某条无形的线,直接把帕西法尔的舰队歼灭在港口里。相反,随着战事的僵持,他的舰队不得不拆分开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为陆军进攻提供空中支援,比如为运输舰队和地面补给车队提供护航,比如组成多个巡逻队,寻找神出鬼没的帕西法尔舰队。过多且过于杂乱的任务使得高尔察克不得不分散使用力量,始终难以搜寻并对帕西法尔做出致命一击。
后来的历史学家将当时的帕西法尔和高尔察克称为“两个带着镣铐跳舞的人”。并普遍认为正是从这场“冬季战争”开始,所有国家注意到“代理人战争”和“有限战争”的概念,自此开始摸索全面总体战之外,通过小规模可控战争进行博弈的方法。
且不谈交战双方主将的历史定位和这场战争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两位当事人确实为了破解困局绞尽了脑汁。
帕西法尔受制于实力不足,高尔察克则受制于义务、责任和内耗,两个人都难以发挥全部实力,所以只能靠谋略和技术来弥补、克服不足之处。
在舰队配合下,小股精锐突击队渗透破坏——双方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一点,同时也想到对方会预测到这一步,并对此展开防范和妨碍。不过具体在实际操作上,双方都遭遇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以至于开始阶段看上去很完美的计划都发生了偏差。
帕西法尔的盘算是就算有“野蛮人联队”这张王牌在手,在一般状态下要想渗透到亚姆立札据点内部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如今公国方面已经对此有所防备,又有奥克拉纳这种专门负责肃清间谍的专业老手在,能渗透到外围阵地就是极限了。既然如此干脆把声势搞大一些,在实战中积累伪装和渗透破坏的经验,同时最大限度的给敌军制造混乱和压力,让他们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断积累疲劳,直到真正的袭击到来的那一刻为止。最后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激化亚姆立札据点内的矛盾,掌握不同部门的防区划分,寻找最脆弱的结合部,针对此处展开作战。
1...615616617618619...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