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帕西法尔曾经为公国的后勤系统工作过一段时间,对那套系统中的不合理之处,还有公国各强力部门之间的矛盾,行政系统内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和官僚作风全都了若指掌——这其实也是当初财团为公国提供租借法案的目的之一,通过派遣专业的人才充当顾问,掌握潜在对手方方面面的情报,以备不时之需。
那段时间的经历让帕西法尔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有朝一日脱离了财团的协助,公国军独自面对一场现代化战争时,即便规模不大,对手也不是很强,一旦攻势受挫,战争有长期化的苗头出现时,此前因为财团别有用心的支援而被掩盖起来的问题必然会以极为激烈的形式集中爆发。而面对这些触及公国核心的棘手问题,即便给予公国足够的时间也缺乏对此进行改革和解决的魄力,更不要说在战争时期。
他所瞄准的正是这一点。
同样是遭遇小股敌军的渗透袭扰,如果是帝国,部门之间的争执推诿同样也少不了,但由于皇帝的存在,内耗必然被抑制到最小限度,且皇帝会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和既有规章条例划清各部门的权限,组织一个带有临时性质的机构来协调各部门的运作和情报交流汇总。最糟时也不过是皇帝亲自下场,直接指挥各部门的联动协调。
换成公国就成了另外一种风景。首先,公国各强力部门的权限本就没有明确的划分;其次,亚姆立札据点的位置和特殊的环境使得这些部门不得不集中在一个地方,关于各种设施和资源的使用、存储、分配、调度、控制、归属、安保等等问题必然引发争议;再次,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牵涉到的贪腐和利益必然会阻碍任何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行政改革,哪怕那只是暂时的,如果有谁妨碍那群蛀虫发财,他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扯后腿,甚至是杀人;最后,公国缺少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如果要用战时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势必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大量逍遥法外和滥用职权的鼠辈会因此掉脑袋,可这一来势必触动整个公国上层的相关利益者。这股势力的反扑能量就连沙皇都不得不退让三分,又要如何指望改革能坚持到战争结束,并充分展现出成效,不会被反攻倒算呢?
综合以上四点,帕西法尔的结论是适当强度的袭击不但不会让亚姆立札据点惊醒过来,相反还会激化要塞内一直积累下来的矛盾,为实现他的最终计划创造条件。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扎(八)
和每天琢磨着如何提早退休又想要拿足全额退休金和养老福利的帕西法尔不同,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海军少将是个纯粹的军人,性格坚毅、意志坚定、积极主动、充满冒险精神。后世的史学家把这两位拿出来对比时总是禁不住长叹命运充满了讽刺和黑色幽默,为什么一个可以拿去当教科书范本的“真正的军人”,在占据极大优势,且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依然会在一个薪水小偷手里吃尽苦头?这究竟是命运的无情?还是公国实在太烂,光靠少数人的努力根本无力减缓这台老朽机器的弊端?更不要说根除那些沉淀了几百年的积弊?
不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决定冬季战争结局的最大因素除了国力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之外,就是这两位一线指挥官的发挥,正是他们对战争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还有他们个人的美德及人性闪光点,为这场连死亡都要为之冻结的战争增添了一丝温度。
不过两位当事者对自己的历史定位以及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感到满意和光荣,有意思的是,他们同样也从不说出“如果当时我再努力一些”之类的话语。一来这毫无意义,二来他们都很清楚“再努力一下的代价”很可能是多出成千上万个破碎的家庭,还有提早降临的世界大战。
“先生们,本官可以断言,在卡累利阿地峡集结的部队是公国军的精锐,就算放眼世界,我们也有资格宣称是全世界最强的劲旅之一。但是呢,我军终究不是万能的战争机器。只要我们开枪,就会消耗子弹。装备在使用,就会消耗零配件。再加上就算是相对平静的对峙期,也需要时刻补充损失的兵员。如果无法补充损失,一直消耗下去,最强的军队也会被活活拖垮,这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呢——”
手掌用力拍在桌面上,高尔察克海军少将钢铁一般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
“我对后勤部没有必要之上的任何期望,也没兴趣追究你们内部那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只希望在战争期间,我们海军和后勤部能够各尽职责,通力协作,打赢这场战争。为此,后勤部在亚姆立札的所有库房、设施的安保工作都将交由我海军陆战队负责,稍后请各位后勤部主管协调相关事宜,散会。”
没有商量,就连给后勤部军官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高尔察克海军少将从副官手里接过军帽戴上,粗略整理了一下军容后大踏步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一屋子憋屈的后勤军官和同等数量、拿着各种武器的海军陆战队员。
为了不辜负马卡洛夫海军上将的觉悟,高尔察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舰长,抽调海军陆战队上岸,全面接管后勤部所属各处设施的防务。
高尔察克很清楚,靠正常的行政手段和程序是没办法解决亚姆立札的一团乱麻的,等到那群官僚争吵出什么结果的时候,恐怕帕西法尔早就实现了他的目标,凯旋而归了。要想从这一团乱麻中解决问题,只能靠非常手段。
“既然海军已经采取了行动,陆军、宪兵、奥克拉纳不管愿不愿意都只有跟进一途而已。那可是牵涉很多生意的地方,要是海军发现了什么,有很多人日子会不好过吧。”
望着窗户外正在迅速占领仓库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高尔察克露出一丝冷笑。
他当然清楚,这么干有多大风险。
但他更清楚,只要海军动了起来,那群懒虫不管愿不愿意都会行动起来,以行政权力划分的名义投入更多的兵力来死守仓库、铁路站等设施,至于空港及附属转运系统,那本来就是海军的地盘,用不着他们操心。
“只要不介入那一堆顶着‘军民合资企业’名头的洗钱皮包公司,他们也就没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高尔察克的行为看起来莽撞,其实也是经过仔细盘算的。根据海军情报系统的报告(他们盯其它系统的人也很久了),亚姆立札据点内长期存在倒卖军事物资的现象,其具体方法是先成立一家军民合资企业,由军方和某些政坛巨头控股,然后从市面上收购廉价的低劣产品,如被服、行军靴等等,更换包装后输入军队,从中获得巨额差价。除此之外还有更恶劣的做法,比如通过做账销毁掉发霉的棉花、过期的罐头,实际上这些该销毁的过期物资全部输入到那些皮包企业,重新包装后再卖给军队。至于其他走私倒卖物资给民间乃至拉普兰军,贪墨采购资金,收受巨额回扣等等劣迹更是罄竹难书的。
按照高尔察克自己的看法,把整个后勤部和各军兵种、特务部门涉及后勤系统运作的人全部拉去枪毙,十个人里撑死只有一个是冤枉的。把这一波人都清洗掉,把尸体就这么挂在办公室里警示后来者,相信今后公国军的后勤系统效率至少能提升三倍。
不过这也只是气话,他也清楚,海军在这些肮脏的生意里必然也参了一脚,真要严查下去,不管是对整个海军系统还是他个人都没什么好处,所以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就好。过分逼迫某个人或者某个国家从没有任何好处,只有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才能获得最多的利益,最大限度的接近目标。
“不管那些家伙愿不愿意,都必须提高警惕了。且不论成效如何,到底能多大程度拦住敌军突击部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来的好。接下来的问题还是要如何歼灭敌军舰队。”
空气顿时紧绷起来,紧跟在分舰队司令身后的舰长们挺直了背脊,炽热的气息扩散开来。
见敌必击——这是阿尔比昂王家海军的信条,王家海军中有大量满脑子“进攻精神”的疯子,即便处于劣势也不影响他们发起主动进攻。公国海军没阿尔比昂那么疯狂,但这不妨碍他们通过敌军的哀嚎和鲜血获得武勋,也不妨碍他们将弱小的帕西法尔舰队视为生死大敌。
此前帕西法尔舰队取得的战果和公国的资源总量乃至工业总产值相比,不过是个零头,但其产生的心理影响却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一次,公国海军浮空舰队将弱小的拉普兰同行当成了一个需要正视的对手和必欲除之而后快的麻烦。在防备突击队渗透破坏的同时,高尔察克更处心积虑的谋划着应该如何歼灭帕西法尔舰队——不光是为了一雪前耻,更重要的是帕西法尔唯二能威胁到亚姆立札和公国补给线的工具便是舰队与突击队,这就好像一个人的两条腿,打断其中一条,光凭剩下的一条腿连站立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好好走路。
歼灭帕西法尔舰队,不光能一雪前耻,更重要的是彻底解除了对公国后勤系统的威胁。没有舰队,既不能袭击补给线和前线,也无法配合突击队袭击亚姆立扎,迄今为止困扰公国的一切问题全部迎刃而解。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扎(九)
公国海军受够了帕西法尔舰队,只有拔掉这根时刻威胁公国运输补给线的尖刺,公国军才能继续前进,战争才能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并且按照公国最开始规划的那样结束。
既然下定决心要消灭那群烦人的苍蝇,以公国海军目前受政治要求束缚,且力量被各种繁杂任务严重分散的现状,不管是主动袭击敌舰队在拉普兰内陆腹地的基地,还是在战区组织拉网式搜索,都显得不切实际且不具备可行性(前者会触犯政治禁忌,后者耗时费力,且用于搜索和剿灭的船只太少太弱,一不小心还会被帕西法尔舰队吃掉)。思来想去,留给公国海军的解决办法只有使用“伪装辅助巡洋舰”一途了。
说到伪装辅助巡洋舰,一般都会下意识想到那些在商船上加装大炮和鱼雷发射装置改进出来的袭击舰。但除了那些神出鬼没的袭击舰,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对付袭击舰乃至潜艇的伪装辅助巡洋舰,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q船”。
q船的出现不是什么拍脑袋发明,这可以说是军事技术战术进步和古老交战法则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
根据古老的航海法则和交战规则,一艘拥有武装的船只不加警告便对非武装商船发动攻击,乃是海盗行为,被各国海军传统道德所不齿。在另一个世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海战和海上封锁也没有类似的先例。不管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浪速号巡洋舰对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的攻击,还是日俄战争中,沙俄海参崴分舰队对日本沿海一系列的破袭战中,袭击者都事先发出了警告,并发出了投降要求,遭到拒绝后才开火。
到了一战后,随着潜艇和袭击舰陆续被投入破袭战,加之英国政府下令其商船可滥用中立国旗帜来避险,被逼急了的德国人直接无视了过去的交战规则,开始不加警告就击沉协约国及中立国船只。英国人为了消灭那些狡猾的袭击者,于是想到了在商船上安装隐藏的大炮来伏击潜艇和袭击舰,这就是q船的起源。
面对神出鬼没的帕西法尔舰队,公国军也想到了将浮空运输船改造成伪装辅助巡洋舰,作为诱饵吸引帕西法尔舰队,然后与敌舰队进行纠缠,等待主力舰队将敌军合围、歼灭。
是不是很眼熟?其实这基本上就是此前的诱饵作战的改良升级,核心思想是完全一样的。
公国海军为了此次行动可谓煞费苦心,自高尔察克少将以降的各级军官也对作战充满了必胜信心,如今只等帕西法尔咬钩。
那么帕西法尔会上当么?
才过去了一天,帕西法尔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用抽打公国海军脸面的形式。
########
“少将阁下,请您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这是打破僵局必要的手段。”
“可这也是一场疯狂的赌博,会将您自己和整个舰队置于危险之中!”
“满是迷雾的战场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再精妙的计划到了战场上也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这次非得冒一下险,赌一把。”
帕西法尔重新品味了自己的发言,一种怪异的违和感浮上心头。
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彻底的碾压对手,所谓以少胜多不过是仰赖运气和特定条件的奇术——这是帝国军校的基础授课知识,也是帕西法尔所认同的战略战术原则。可身为一个主张大军无兵法、赌博取巧不可取的理性派军官,他一路来打得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还获得了一个“不败魔术师”的称号。真不知道该叹息命运的嘲弄,还是该感慨人生的不如意呢?
如今为了完成任务,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他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不得不指挥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用华丽的表演来激怒和诱惑那位高尔察克少将,把那位已经吃了一次苦头的对手一步步引诱到新的陷阱里。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过一次当的人在精神层面总是保持高度警惕,更何况有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充当后盾,高尔察克在战术的选择上也变得更灵活。要让这样一个高度冷静、大胆且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连续上当两次,显然光靠小聪明是不够的。
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跳进陷阱里,光有诱惑还不够,还必须有压力从背后推一把。
“谚语里不是说过‘做完陷阱之后别忘记放上一枚金币’吗?不过对那些警惕性很高又不缺钱的家伙来说,一枚金币还不足以让他们冒险。反过来,如果他们陷入某种财务危机,每一个铜板都显得无比重要,那么这一枚金币就足以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一些尝试了。再如果,他们已经连吃饭都无法保障,那么他们将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这个简单的道理适用于任何人,包括高尔察克和他自己。
他们都需要尽快结束这场猫鼠游戏,为僵持不下的战争指出明确的终结之路,他们也都清楚对方抱有和自己类似的心态,于是都给对方挖了坑,摆上了一枚金币。
高尔察克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帕西法尔试图以舰队和突击队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攻略亚姆立札据点,为此帕西法尔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袭扰,使得公国军防不胜防,从而制造出整个防御体系的漏洞,最终实现之前那样的一击必杀。于是高尔察克调整了巡防舰队的活动规律,故意释放出一些看上去很诱人、实际上帕西法尔完全无法吞下的诱饵,谋求实现正面舰队决战,一鼓作气解决掉所有的麻烦。
帕西法尔能够洞悉高尔察克的想法,但他也确实面临需要尽快启动第二阶段作战的压力,压力和诱惑相互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或许能在触发陷阱之前拿走金币”的侥幸心理,从而干出一些平时难以想象的蠢事。
“这种时候,顺着对手的设计走就彻底没救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掌握主动,给对手施加压力,让对方按照我们设置的步调采取行动。”
这的确是当前环境下的唯一最优解,只是……
“为此不惜要长途奔袭圣彼得堡?”
拉姆齐上校一脸悲伤绝望,似乎已经看见愤怒的公国军舰将己方舰队包围起来,疯狂的倾泻炮弹和怒火。他们不会一下子就击沉对手,而是集中炮火扫平上层建筑,封锁逃生通道,直到所有的敌船带着全部的水手,化作一个个从天而降的火球,坠入冰冷的峡湾……
公国海军一定会这么干。
要么众志成城夺取胜利,要么高举旗帜沉入大海,水兵的坟头上开不出鲜花,只有浪花在他们的头顶上翻涌。
这是每个水手入伍时要宣读的誓言,也将是伴随他们直到人生终结的墓志铭。拉姆齐上校是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背弃神圣的誓言,纵然为此付出生命。可这不等于他需要迫不及待的去实践誓言,而且还是拖着整个舰队一起去发疯,长途奔袭公国政治中心,激怒整个公国,最后被优势兵力的敌舰队包围、歼灭。
“真是悲观的见解啊,上校。”
“提出不同意见正是小官的本职工作。”
“话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要指出的是,这一次突袭,占据优势的是我军,所谓公国军围歼我舰队,是小概率事件。”
“优势?”
“情报优势、心理优势、组织结构优势、信息优势、装备上的相对优势、战略战术运用理念优势、国际形势的倾向——在这么多的优势之下,完全可以预期达成战术目标,推动整体战略朝阶段性目标迈进。”
帕西法尔望向舷窗外,用慵懒又自信的笑容说到:
“我一直不喜欢用‘创造历史’之类的夸大词汇,但这一次恐怕我们真的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了。再怎么说,这也是自有战争以来,第一次以特混舰队规模展开破袭战。面对这样的局面,公国的应对策略并不多。”
舰队规模的水面舰艇破袭战确实不常见,超越战术层面的成果,对整体战略形成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战争结局的更是绝无仅有。
哪怕是另一个世界的海战史里也没有这样的案例,德国和美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或许能达成那样的效果,但那些是水下狼群的战果,并非水面舰艇的成绩。非常接近那种局面的案例倒是有一个,那就是1941年5月,当时的德国海军如果能等待“提尔皮茨”号完成作战准备,沙恩霍斯特级姐妹舰完成修缮,派出由两条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两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其实最好能再加上“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但这条载机巡洋舰形成战斗力最快也要1941年年底,加上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迈耶的阻挠和资源匮乏,这条航母永远也没机会一展身手)对大西洋展开大规模破袭战,将会使皇家海军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样一支由四条主力舰组成的破袭舰队面前,任何一个护航队都只有被撕碎的份。集中主力舰进行搜索和猎杀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削弱护航船队的力量,德国巡洋舰、袖珍战列舰、伪装袭击舰、潜艇将肆无忌惮的对商船队展开猎杀。如果任由这种困局持续发展,英国很可能如同3年后的日本一样,海运完全瘫痪,整个国家陷于极度饥饿之中。
不过历史最终没有演变成那样,德国海军最终派遣了由“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组成的编队突入大西洋,这一次出击成就了“俾斯麦”号和整个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巅峰,也埋葬了“俾斯麦”号和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任何挑战英国海权的可能。
如今帕西法尔将要凭借手中仅有的一支小舰队去从事类似的任务。化不可能为可能,让整个公国和高尔察克顺着他的剧本起舞。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扎(十)
对任何一个水手,尤其是北方的水手,冬季航海都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事情。在外行人眼里,极夜、极光、瑰丽的浮冰、海豹——似乎就是冬季海洋的全部,水手们却深知,浓雾、浮冰、暴风雨、高海况、刺骨的严寒与潮湿才是冬季海上生活的最重要组成要素。
由于峡湾独特的地形地貌,冬季峡湾内风平浪静,比北海或北大洋要好得多。相对的,浓雾时间就比较多,且持续时间更长。加上冬季港口冻结、船只需要修缮等因素,冬季峡湾内的船只多停泊在港口内,船运业务都交给浮空船只。这些能飞到云层之上的船只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只要港口做好引导管制工作,船员操作不失误,基本上不影响正常的空运任务。
“伟大艺术家”号正在慢慢爬升,这条专跑圣彼得堡至朴茨茅斯航线的浮空商船在开战后变得更加忙碌了。由于公国和拉普兰都没有正式宣战,因此国际社会没有对两国展开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从法律上讲,各国船只依然可以前往两国港口停靠。可实际上受舆论风气和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航向拉普兰的各条航线热络异常,跑公国航线的商船却寥寥无几,因此公国商船队担负起了对外贸易的重任。这些商船满载各种公国的特产和初级工业品,抵达各国港口后就地销售,然后购买各种工业品和奢侈品(那些有钱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亏待自己),一趟来回的收入加上政府补贴也是相当可观了。
不过,这也仅限于那些有背景的商人和船队,要知道在战时敢做外贸生意的只会是这类人了。
“小心点,瓦洛佳。船上载的都是奢侈品,出了事情,客户可是会把我们全都宰了的。”
萨洛伊契夫船长嘟囔着,舵手急忙挺直了脊背大声应是。这条船不是军舰,可船长高于一切的传统依然适用,那种绝对的权威甚至可以决定水手的生死。因为犯下错误被体罚是很常见的事情,严重时还可能被活活打死,裹上一层布直接丢进大海(也就是海葬),靠岸后通报一个“暴病身亡”就什么事都没了。
船长莫大的权威固然让人敬畏,但这位舵手更对船长话语中的威胁感到恐惧。谁都清楚能在战争时期一掷千金购买外国奢侈品,并且搞定港务、船务、缉私、海关、边防和海军等各部门的客户会是什么样的人。要是惹毛了那些大人物,这一船人只怕没有一个能活下来。
总算这种提心吊胆的的航行就快结束了,只要回到圣彼得堡卸了货,结清货款,之后大家就能暂时轻松一段时间了。至于下一次航行什么的,留到下一次烦恼吧。
就在“伟大艺术家”号冲出云雾层,回到艳阳高照的天空之下时,一道阴影突然投射在这条货船的驾驶舱里,还未等船长和船员们回过神来,船舷两侧也出现了高挂拉普兰海军旗的浮空巡洋舰。
“目标船只已经关闭发动机,陆战队员正在登船。”
“很好。不要虐待俘虏,给他们救生艇、毛毯、食物和水。”
1...616617618619620...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