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神圣罗马帝国一枝独秀,在前面遥遥领先,后面的追赶者们连身影都看不到。
竞争对手?
除非英国人改变国策,全力发展陆军,或许能够让弗朗茨感到一丝压力。至于其他国家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渣渣。
看排名第二的俄国人就知道了,清一色的奥械装备,完全是神罗陆军装备什么,过几年他们就跟着装备什么。
这方面沙皇政府的官僚可是非常有经验,每次俄军大换装,都是赶在奥军武器大退役的时候。
恰好可以拿着新货预算买入二手装备,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这方面双方是非常的有默契。
奥军每次武器装备退役,都会赶在使用寿命结束前几年,确保这些二手货还能够正常使用一些年头。
官僚们血赚,俄军官兵们同样也跟着受益。终于摆脱了国内的粗制滥造了,虽然都是二手货,可是性能比国内的新货还要靠谱啊!
一边是傻大黑粗、故障不断,还有可能随时发生炸膛的新装备;一边是五六成新、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的二手装备,这个选择题很好做。
在沙皇政府中,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除了伟大的沙皇陛下之外,其他该知道的人、不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纵使有人想要戳破这层窗户纸,可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后,最终还是果断的选择了放弃。
倒不是因为怕死,主要是出于俄军士兵的安全考虑。要是不让资本家、官僚玩儿倒卖游戏,人家就要直接从生产过程中捞钱。
经过这些人一番神操作下来,本就不怎么的俄国军工,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不能用,那就只能靠上帝保佑了。
要知道,在倒卖运动开启前,俄军的炮弹很多都要现场二次打磨加工,要不然塞不进去。
现在这种情况多好,反正俄军全面学习奥军,武器装备连型号都是一样,只要不是专业人士,明面上绝对看不出任何区别。
纵使发现武器略显陈旧,那也可以说最近在加强训练,装备磨损过大导致的。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伟大的沙皇陛下是信了。多次视察军营,都没有发现武器装备存在问题。
受此影响,最近这些年俄军后勤部、军工企业,都没有少受沙皇陛下的褒奖。
武器装备全面国产化,尽管生产线要从神圣罗马帝国引进,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原时空为了这个目标,沙皇政府一直奋斗到灭亡都没有能够实现。直到开挂的苏联上线,才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目标。
老二都这样了,后面的老三就更不用说了。不说差距的问题,关键是目前世界第三陆军强国直接缺席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够格。
无论是没落的西班牙陆军,还是不列颠那支袖珍版陆军,都和“陆军强国”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单纯从战斗力上看,不考虑国力、人数带来的加成,那么瑞士当之无愧。
可是把瑞士列为世界第三陆军强国,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踢出瑞士之后,陆军战斗力不错的就是比利时了。毫无疑问,也是同样的问题“体量太小”,撑不起“强国”的旗帜。
再往后貌似北欧联邦也有点儿实力,只不过最近几十年已经没有亮眼的战绩表现,仅有的一次亮相还是丹麦。
可惜运气不好,遇到了高光时期的普鲁士,败得那是一个惨。如果北欧联邦都是这水平,显然和“陆军强国”扯不上关系。
欧洲大陆盘点完了,把目光投向海外,那就更没法看了。
国力略显不错的合众国和联盟国,虽然因为相互对抗的关系,比原时空的美国大兵要强点儿,但是这个“强”也非常有限。
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官兵素质,都远远落后于欧洲世界的平均水平。
正在崛起的日本陆军,虽然战斗意志不错,但是武器装备和训练拖了后腿,军官素质也不合格。
“不合格”,这是弗朗茨给的评价。
没别的原因,武士道思想影响太深了。这种军官主观意识太强了,缺乏理性思考能力。
有什么样的军官,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这样的军队,在欺负弱者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要是遇到强敌,这种弱点就非常致命了。
以欧陆战争为例,法军指挥官因为一个错误的认知,就将几万法军士兵葬送到了机枪口下。
要是换了“乃木希典”那种神将,或许阵亡就不是几万,而是法军还能够剩下几万的问题了。
当然了,法军真要是那么舍得死人,盟军的莱茵河防线绝对撑不到援兵抵达。把战火烧到德意志地区腹心,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要拿上百万人命堆出一条通道来,估摸着不等战略完成,法军自己就先兵变了。
纵使没有发生兵变,前期就伤亡惨重,后面的战争也没法打了。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无限的人口可以消耗。一场战役就阵亡上百万士兵,后续的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
这样的军官,其实最适合进入英军,然后去指挥印度殖民军。只要能够让印度殖民军拼命,就可以堆死绝大部分敌人,成为“军神”不是梦。
细数了一番过后,就会发现:能打数量不够;数量够的战斗力又不够;兼顾数量和战斗力的不仅没钱,指挥体系也存在着隐患。
俄奥之后,实际上已经再无陆军强国了。
竞争对手都如此“给力”,会不会受刺激一点儿也不重要。纵使有国家受刺激后,跑去励精图治、发奋图强,那也要先完成工业化才行。
从飞机坦克问世开始,军工生产就已经到了3.0时代,没有足够的工业底蕴支撑,再好的武器设计也无法落地。
……
就在各国政要受刺激的时候,一场惊世骗局也从维也纳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
骗到了第一桶金的里维拉先生,并没有卷款跑路,反而再接再厉准备将“自己的伟大战略计划”做大做强。
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里维拉就是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渊博的知识、牛逼的演讲口才、高度的自信、“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等一系列优良品质。
没有开玩笑,陷入自我沉醉的里维拉,现在真有“崇高的理想”。
不光是想要自己发财,还准备带着投资者们一起发财,准备打破财团在经济上的垄断,构建一个“乌托邦式的经济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里维拉还在四处搜罗志同道合者,组建专业的投资团队,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商业投资计划。
拿到投资之后,除了发放给西班牙政府的贷款,和正常的人员薪水外,里维拉并没有大肆挥霍。
反而开启了买买买的步伐,先是抄底了奥地利电力公司2.1%的股票,紧接着又买入了奥地利汽车集团3.3%的股份,随后又收购了苏伊士运河1.9%的股份……
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些全都是优质资产,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企业。“脚踏实地”的评价,也是当之无愧。
在里维拉大举买入的同时,也大幅度拉升了企业的股价。从账面上的数据来看,里维拉的投资集团已经实现了盈利。
成熟的商业逻辑,专业的财务报表,最重要的是刚起步就实现了盈利。
媒体已经将“商业天才”的帽子,扣在了里维拉头上,号称是19世纪最天才的投资人。
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里维拉都是最亮的崽。如果一直成功下去,里维拉就是商业天才。
现实就是这么诡异,骗子和商业天才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区别只是在于是否“成功”。
非法融资,隐瞒风险欺骗投资者,这些都是小问题。
现在可是19世纪,资本经济最黑暗的时刻,对比送“花生米”、“土飞机”的同行,仅仅只是欺骗的里维拉简直就是一个圣人。
只不过现在的“圣人”里维拉,遇到了创业以来的最大麻烦。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投资集团大了同样也是如此。
自古以来财帛动人心,里维拉这个创始人没有跑路,下面的小弟却有人先一步跑路了。
这年头没有线上支付,募集到的投资大都是现金和支票。能够在巨额财富面前,不动心的只是少数。
某些受不了诱惑的家伙,动起了歪脑筋。先是扣留了部分投资,不计入帐上。
没有互联网投资者无法随时查账,里维拉也不可能和每一个投资者建立联系。蛀虫们的第一波操作圆满成功。
只不过这种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到了利息兑付起问题就要暴露了。
为了避免锒铛入狱的下场,这些“蛀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卷款跑路。
蛀虫跑路了,损失惨重的投资人却不肯善罢甘休,要求里维拉的投资集团继续履行合同。
白纸黑字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根本就不容抵赖。虽然卷款跑路的是员工个人行为,但是和投资人签订合同的却是投资集团。
这笔损失,不管里维拉愿不愿意都必须要承受。如果只是个例,倒也不是无法接受,问题是暴雷跑路事件层出不穷。
无论是提高待遇,还是加强监管,类似事件依旧屡禁不绝。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里维拉的投资集团早晚都会被拖垮。
报警是必须的,可惜这年头找人太难了。只要出了国,警方就无能为力了。
纵使欧陆联盟各国签订了“引渡条例”,那也要先找到人才行。
里维拉:“诸位,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不能杜绝类似卷款跑路事件,投资集团早晚都会被这些杂碎毁掉。
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麻烦。为了集团的未来,也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我希望大家不要有丝毫保留,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人的大脑一旦运转起来,办法总是会冒出来的。
要解决下面人卷款跑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人员素质和资金监管上。
人员素质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从投资集团成立到现在,都不到一年时间,员工都是刚招募的,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忠诚。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投资集团招聘员工对“忽悠”能力要求非常高。不说干这个的都是骗子,反正骗子过来应聘,几乎是百分百被录取。
本来员工就是鱼龙混杂,为了企业效益,里维拉又制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措施,能者上庸者下。
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忽略了职业的特殊性。忽悠投资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分明就是为骗子量身打造的岗位。
普通人纵使口才再好,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忽悠投资人的问题上,明显比不上更专业的骗子。
所以发生卷款跑路也就不奇怪了。毕竟骗子爬得更快,很容易混进公司管理层,被委以重任出去募资。
里维拉的画饼只能栓住有野心的骗子,然而不是每个骗子,都有伟大的理想,很多人只是想着捞一票就走。
幸好里维拉的忽悠能力强,不对这叫“人格魅力”。
靠过人的人格魅力,里维拉也笼络了一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要不然局面还会更糟。
除非改变招聘模式,要不然投资集团鱼龙混杂的局面,永远得不到解决。
可是一旦改变招聘模式,团队的业务能力,又会大幅度降低。
尽管里维拉非常讨厌被人骗,但是大计划已经启动,他现在迫切的需要钱。
投资集团看似开始盈利,但账面上浮盈根本就不是盈利,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涨幅,一旦大幅度出货马上就会跌回去。
里维拉可不是短线玩家,他要打造的是一个扎根于中产阶级的财团,改变这个财富被少数人垄断的世界。
不能从人上下功夫,那就只能从资金监管上想办法。
光靠投资集团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就算是派出更多的监管人员,那也只是增加了几个分钱的。
没有背叛,那只是因为利益不够大。看看卷款跑路的就知道了,基本上都发生在大型宣讲会之后。
因为投资人踊跃参与,现场收到的资金额度过大,才会有人卷款跑路。
除了自家加强监管之外,真正想要解决问题,还是少不了银行的配合。
如果能够固定一个账户,让投资人直接把钱存到固定账户上,并且限定只有里维拉本人可以提取,那么手下人卷款跑路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搁后世非常普通的一项服务,任何一家银行都非常乐意承接的业务,但是在这个年代的银行根本就不提供。
不是银行不知进取,关键是没有网络,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在这种背景下,开通增值业务就是在给自己添麻烦。
想想看所有信息传递,全部只能靠人工进行。中途任何一个地方失误,都会给银行带来巨额的损失。
事实上,这年头同样有很多人吐槽银行手续繁杂,汇款速度慢。
但是没有办法,纯人工操作,为了安全起见,银行只能这么玩儿。哪怕明知道会降低效率,也没有哪家银行冒险做改变。
如果涉及到了国际业务汇兑,这个时间就更长了。从不列颠汇入一笔资金进入神圣罗马帝国,最快也需要一个月以上。
如果中途发生什么变故,拖上三五个月到账,也不是没有可能。
手续麻烦、时间长也就罢了,关键是银行还要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并且绝大部分银行都不接小额汇款业务。
里维拉的投资集团,虽然业务总额非常大,但是不等于每一笔投资的额度都会很大。
投资人也不是傻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先投上一小笔尝试,确定安全之后才会追加投资。
如果按照现有的商业模式,资金不光要在银行待上一两个月,还要被收取高额的费用,投资集团的损失就大得去了。
尽管里维拉还暗中操纵着appel商业银行,但这只是一家活动在德意志地区的小银行。网点连神圣罗马帝国都没有覆盖全,更不用说海外市场了。
莫说是这种小银行了,纵使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这年头的网点覆盖范围都有限。
一般来说,能够将网点覆盖到本国主要城市,同时在伦敦、维也纳这种国际性的大都市设立几个网点,那就是妥妥的国际大银行。
这就尴尬了,现在不是银行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人家根本就做不到。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有能力满足里维拉的需求。
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家银行做不到,那就只能找多家银行合作。
尤其是涉及到了跨国业务,光靠银行配合还不行,里维拉还必须要搞定保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没有这些地头蛇帮忙监督,钱进了银行能不能出来都是一个未知数。账户上的钱没了这种事情,又不是某行的专利,在这个全靠人工年代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只不过时代不一样,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造成的影响自然也不一样。
搞金融出身的里维拉,对这些操作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维权。
或许是这年头玩儿得太嗨,以至于后世欧洲各国都出台了严格到变态惩戒法令,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一时间里维拉就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欧洲大陆上飞来飞去,不断找银行、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谈合作。
受里维拉的影响,欧洲的航空公司业绩大增。
毕竟,这年头敢乘坐飞行工具的人不多,里维拉这个知名人物天天飞,可是一个很好的宣布案例。
至于广阔的美洲、亚洲市场,受限于交通工具,里维拉只能暂时忍痛放弃。
一名能忽悠的总裁,加上一个看似美好的故事,再配上一份漂亮的盈利表,那简直就是无敌了。
在运行团队的推广下,一时间里维拉连同他的投资集团,都成为了欧洲世界的风云人物。
有没有买版面不得而知,反正各大经济报刊上面,都出现了里维拉的照片。
附赠评语:“19世纪最伟大的创业者、投资专家、金融专家……”
里维拉的投资集团,也被誉为全欧洲最具潜力的企业,倍受资本世界的追捧。
知名度差不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就连久居深宫大院的弗朗茨,都不只一次听到这位的大名。
如果不是派人再三确认,弗朗茨一度以为里维拉又是一名误入的穿越者。
不开玩笑,单看里维拉的投资目标,全都是什么有潜力就买什么,抄底的几乎全是优质资产。
没有办法,谁让两人抄底的目标惊人的相似呢?
区别只在于,弗朗茨下手更早,买入的份额更大;而里维拉下手晚了一步,资金也没那么充裕。
惊讶归惊讶,在确定不是穿越者之后,弗朗茨就停止了关注。
皇帝也是很忙的,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还要忙着吃瓜看热闹。哪有功夫关注一个“资本家”,即便是投资天才也一样。
类似的天才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这些人的下场都不怎么好。不是死于梦想,就是德不配位,被人给干掉了。
“打破财团的寡头模式,构建新的经济时代”。
听听就行了,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财团的寡头模式都没有能够被真正打破,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纵使把财团全部咔嚓一遍也没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屠龙少年终变恶龙的故事,一直都在这个世界不断上演。
尽管没有能够实现目标,但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里维拉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刺激航空业发展,那就不用说了,这只是顺带的。毕竟他也抄底了航空股,帮忙打广告也是应该的。
最重要的还是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随着不断传来的利好消息,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公司,都被里维拉拉上了船。
原本该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服务项目,在十九世纪就提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大大方便了企业。
如果不是受限于技术,估摸着里维拉推动的跨国金融合作,没准真能实现银行业的终极目标——“汇通天下”。
民众的视线被财富故事吸引住了,政客们却时刻关注着远东甲午、古巴独立运动、菲律宾叛乱三场战争。
甲午就不用说了,反正现在是日本人运气爆棚的时候,正式开启了他们的主角光环。
古巴独立运动和菲律宾叛乱都围绕着一个主角——西班牙王国。
这么说吧,两者之中任何一处战场失败,西班牙就要真的从列强中除名了。
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之前仅仅只是英俄奥三国媒体,不满和西班牙并列成为欧洲四大列强。
毕竟“四大列强”的称号,也是有历史由来的。近百年来都是被英法俄奥四国所垄断,无论是含金量、还是逼格都是满满的。
混入了西班牙,就像是狼群中混入了一只哈士奇。虽然看起来样子还有几分像,问题是哈士奇就是哈士奇,永远变不变真正的“狼”。
看似西班牙跌落列强之位,和大家没有多少关系。实则不然,这意味着餐桌上有资格分蛋糕的人,又少了一个。
有野心成为列强的国家不少,可是有实力上位的却是一个都没有。无人补位,这就意味着继法兰西之后,列强又少了一家。
列强数量不断减少,看似大家减少了压力,不需要面对那么多老大,有利于国际纠纷减少。
事实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列强减少只能说明资源更加集中,吸收了这些资源,顶尖列强的实力将变得更加强大。
“强者恒强”的定律,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伴随着列强数量的减少,国际竞争同样会变得越发激烈。到了竞争的关键时刻,各国都要被逼着站队。
或许短时间内,英俄奥三强并立,看起来似乎很稳固。问题是俄奥同盟的存在,直接打破了这种平衡。
虽然西班牙不跌落,也改变不了这种格局,但起码能够给大家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关键时刻大家抱团取暖,还有机会保持中立。
毫无疑问,眼下的局面对不列颠非常不利。西班牙跌落过后,不列颠要面临的国际局势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如果可能的话,英国政府当然想要拉拢西班牙人。尽管西班牙的实力不咋地,但是多一个列强盟友,总比多一个列强敌人的好。
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英西两国还是站在了对立面。西班牙政府不可能为了英国政府一句虚无缥缈的承诺,就不顾自身利益投奔过去。
既然拉拢不成,那就只能进行打压了。
神罗干掉了法兰西,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长时间没有表现的不列颠,现在同样需要立威,树立自己的霸主威严。
要不然各国都被维也纳政府拉走了,不列颠就真成孤家寡人了。从欧陆联盟建立那一刻开始,英国人就注定要抛弃“孤立主义”。
苦逼的西班牙,非常悲剧的成为了大国博弈中的受害者。要不然仅仅只是替人背了黑锅,英国政府可不会逮着西班牙往死里弄。
这也是西班牙人怀疑维也纳政府是幕后黑手的原因。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神罗都是眼下最大的受益者。
1...442443444445446...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