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陆楠摇摇头,“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好像听说和女人有关系,你不是要述职吗?到时可以问问吏部的人,他们应该很清楚。”
“好吧!有机会我问一问,哎!怎么会是中下?”
韩愈着实无法理解,他连续几年评分都是上上,但他觉得自己表现也一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言行,应该也不是很难吧!
这时,旁边有人拍桌道:“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一年收入才十贯钱,却要交二十贯钱的税,还让人活不活了?”
另一人叹息道:“斗米五百文,斗盐千文,确实是不可思议,可偏偏是真的,那些吹捧朱泚心善的人,该不该自抽三百个耳光?”
韩愈一怔,低声问道:“什么情况?”
陆楠笑道:“你不看报么?”
“今天走得匆忙,还没有来得及看。”
“他们说的是今天快报的内容,你等着!”
陆楠起身去掌柜那里,不多时便拿回一张报纸,他把报纸递给韩愈,“你自己看看吧!”
韩愈接过报纸细看,只见头版头条是个大标题:‘揭秘,猪羊不如的洛阳平民!’
“呵呵!这个名字起得够惊悚的,太俗了一点!”韩愈摇摇头笑道。
陆楠却撇撇嘴,“那你觉得起什么名字好?‘洛阳亲友若想问,一片哀思在玉壶?’老韩,你要搞清楚一点,这是给平民百姓看的报纸,俗气点大家才会感兴趣。”
韩愈连忙举手,“好吧!我说不过你,我继续看报。”
韩愈丢开了标题,继续看下面的内容,这是一篇访问录,访问从洛阳逃来关中的三户人家,都是洛阳的普通百姓,通过访问交谈,让人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一斗盐居然要卖一千文,而且还是粗盐,长安只有八十文一斗,无人问津,大家都要买稍微贵一点的细盐,粗粮五百文一斗,长安三粗店只要二十文一斗,还有交不尽的税,交不了税就被抓去服劳役,家里的老人孩子只能出去挖野菜充饥.......
韩愈叹息一声,放下报纸道:“我前年路过汴州,那边情况也差不多,亲眼看见官差逼税,不交税就抓人扒屋,但朱泚有个特点,他不夺取农民的土地,再欠税也不夺地。”
“这是为何?”陆楠不解地问道。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你想不到吗?唯一能把农民拴住的办法就是土地,假如土地也被夺走了,要么卖身为奴,要么就逃往河北,你觉得农民会选哪个?”
陆楠恍然,点点头道:“原来如此,用土地来拴住农民,这倒是个好办法,土地可是他们的命根子。”
韩愈放下报纸又道:“朱泚要养十几万军队,光河南府一地怎么养得起,他只能拼命压榨百姓,大家也只有逃亡这条路,我估计今年洛阳百姓会大规模逃亡,这是攻打朱泚的机会。”
“你觉得我们今年会攻打洛阳?”
韩愈点点头,“朱泚已被绞杀得差不多,我觉得晋王殿下不会再拖下去了。”
陆楠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自言自语道:“看来今年将是大变之念!”
.........
一石激起千层浪,京都快报上登出的访谈录在长安引发了掀然大波,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谈论洛阳百姓的恐怖生活,他们言谈话语中充满了对洛阳百姓的怜悯。
舆论之剑终于显露出了强大的威力,洛阳和长安的天壤之别使长安百姓深刻认识到了眼前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之前还有人昧良心说晋王没有唐朝皇帝宽容,现在再也没有人敢说这种话了。
如果说之前各种报道还是潜移默化地让所有人接受了新朝廷,接受了晋王,但这几天通过洛阳的各种深度报道,俨如警钟一样将长安百姓敲醒了,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确实需要晋王殿下再上一步,长久的护佑他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三天后,第一批五千多名洛阳百姓抵达了长安,大约有千余户,怎么安置这些百姓,在政事堂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一次,潘辽和杜佑意见相左,潘辽主张临时安置洛阳百姓,把他们安置在京兆各县,待收复洛阳后,再让他们返回家园。
但杜佑却主张把这些百姓留在长安或者关中,目前长安手工业劳动力匮乏,作为关中第一次世家家主杜佑,他当然希望将长安做大,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劳动力,他当然不想送回去。
这洛阳百姓去留这一点上,杜佑的思路略略显得有点狭隘,但也不能说他不对,历朝历代,都是做大都城,把都城做大成天下第一城,有利于对天下各地的掌控。
其实说到底,还是人口的问题,天宝初年,大唐人口约有五千万,经过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泾源兵变几次重大内乱,现在天下人口只剩下三千万左右,其中近一半集中在江南地区,其他地区再争夺剩下的另一半。
“我并非不想做大长安,但我们要考虑中原的情况,战争加上疫病,中原地区已经十室九空,如果长安还要再截留人口,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这对中原恢复元气没有一点好处,请杜相国三思!”
杜佑摇了摇头,“且不说现在中原疫情未退,要恢复正常需要很多年,人口稀少疫情才会渐渐消退,降低中原人口是大家的共识,何况洛阳是朱泚的国都,朱泚覆灭,洛阳本来就不宜迅速恢复繁荣,就算洛阳的人口不迁来长安,他们也会去河北,去南方,那还不如留在长安或者京畿,助力京城强大。”
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支持潘辽,也有支持杜佑,这时,侍卫在门外高声道:“晋王殿下驾到!”
众人面面相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让晋王殿下来决定不就行了?





猛卒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郭宋走进了政事堂议事厅,众人起身行礼,“参见殿下!”
郭宋笑着摆摆手,“各位相国请坐!”
众人坐下,郭宋笑道:“我刚才听说大家为安置洛阳百姓之事争吵起来,这是为什么?”
潘辽为人宽厚,他歉然道:“谈不上争吵,只是正常议政争论,没想到惊动了殿下,实在抱歉!”
郭宋呵呵一笑,又问道:“说说看,什么争论?”
杜佑解释道:“其实就是人口争夺,人口不足,各地都希望增加人口,我希望洛阳的难民留在长安,潘相国则主张暂时收留,收复洛阳后,再把他们遣返回洛阳。”
张谦逸在一旁补充道:“也不能说谁对谁错,现在中原确实疫情未退,仓促回去会增加感染风险,但如果都留在长安,那么中原的人口就更少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所以这个问题比较两难。”
郭宋沉吟片刻道:“这个问题去年十二月就解决了,濮阳的百万难民都迁徙去了河北,为什么洛阳难民就成了问题?让他们自己选择,想回去就回去,愿意留在长安也可以。”
潘辽顿时急了,“殿下,濮阳那边是因为疫病,没有办法才移民,但洛阳并没有发生疫情,两者不能等同起来,每个人都是希望过舒服的生活,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肯定都愿意留在长安,那洛阳怎么办?难道殿下愿意看到洛阳由此衰败下去?”
郭宋摇摇头,“一个大城的兴衰自有其规律,我们不要强行干涉,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百姓不是羊群,不是把他们往哪里赶,他们就会往哪里走,他们是人,他们会自己选择,我建议还是顺其自然。”
杜佑又道:“其实我们还应该算一笔帐,这几十万难民来长安后,要吃喝用度,我们要照顾他们多久?而且就算他们将来回洛阳,又该怎么生活?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这一来一去至少两年时间,这么多人口靠朝廷养活,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
潘辽默然无语,杜佑这番话击中要害了,如果难民太多,朝廷财力确实难以承受,这才是关键。
他叹口气道:“殿下决定吧!”
郭宋点点头,“那就先安排他们自食其力,安居坊那边还有多少空屋?”
张谦逸躬身道:“城南和城东的安居坊都已经住满,城西那边还有一半空着,可以安置四千户人家,如果难民人数超过了,那只能放在京畿各县。”
郭宋想了想道:“最好不要随意安置,要补充最急需劳力的县,像新丰信和咸阳县,这两个县工坊最集中,长安这边就安置四千户,补贴三个月的三粗店票券,免半年房租,让他们尽快融入长安,最好让《京都快报》提供招工信息,或者朝廷提供一个场所,让需要伙计酒保的店和难民们面对面招募。”
“这个办法不错!”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杜佑赞许道:“让双方直接见面,我建议放在朱雀大道上,每家店铺租一顶帐篷,让他们自行招募人手,以后帐篷也不用拆除了,就作为一个专门的劳工市。”
潘辽反对道:“偶然一次可以放在朱雀大街上,如果作为长期劳工市,朱雀大街就不合适了,容易影响通行,不如放在金城坊马球场,那边距离难民们住的西城安居坊也很近,大家以为如何?”
潘辽这个方案得到众人赞同,城坊马球场是长安最大的马球场,一直闲置,不过利用起来作为劳工市。
郭宋当即拍板道:“设立长期劳工市,就放在金城坊马球场,然后这一次各县也要设立临时分场,工部下面增设劳工署,负责安排此事。”
说完了难民之事,郭宋又道:“今天我来政事堂,其实是想和各位确认一下科举的情况,到现在有多少士子报名?”
..........
在政事堂确认了安置洛阳难民的原则后,洛阳难民开始陆陆续续送来长安,长安在灞上安排了一座十万人的大军营作为分流安置大营,实际上也是第二次疫情排查,确保没有感染疫病的人进入长安。
此时长安格外热闹,五万多名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集聚长安,今年因为中原疫病的缘故,科举向后推迟了一个月,从二月底推迟到三月,这主要是很多士子的进京路线要改变,要么取道河北来关中,要么走荆襄商州线来关中,路上的路程明显变长了。
疫情确实也影响到了今年的科举,进京参加科举的人数比去年少了近一半,当然,还有不少士子还在路上,现在毕竟只是三月中旬,距离科举还有半个月时间,但人数肯定会低于去年。
长安第二个热闹便是洛阳的难民到来,前后三批抵达分流安置大营,共计九千六百户,差不多也是五万难民,其中四千户安排在长安城西安居坊,其余安排在咸阳、新丰和泾阳三座县城内。
后续的难民大军原则上不再放在京城,而是放在各县。
原本比较冷清的城西安居坊变得热闹起来,安居坊就是城墙根修建的廉租房,每月五百文一间,可以长期居住,推出几年来一直都没有涨过价,五百文的房租对普通百姓来说,确实是很廉价了,差不多相当于一个酒保五天的工钱,基本上所有的租户都把它当做自己的家了,安心住下,不愿离去。
一群群难民扶老携幼,拿着钥匙和抽签牌子来寻找自己新居,有官员在指点他们的住处。
“老丈,你们家在这里!”
一名官员带着一家六口来到一间屋子前,用钥匙打开门,官员探头看了看房间,笑道:“这房间没有人住过,还比较干净,可能比较小一点,如果想住宽一点,可以去下面的县里,那边六百文钱可以租两间屋,要比长安合算。”
“可以!可以!比我们想的大多了。”一家人连声说道。
廉租房的房间确实比较大,每间屋大约有三十个平方,只是里面光线稍微暗一点。
官员又笑道:“很多人家都是用布帘子,帘子一拉就是两间屋了,而有些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用木板当做隔墙,你们看自己的情况,可以先用布帘子,等条件宽裕了,再用木板隔。”
“多谢官爷,你去忙吧!我们自己安排。”
这时,家人中的年轻儿媳不好意思问道:“请问,茅厕在哪里?”
官员一指前面五十步外的房舍道:“看见那座黑瓦青砖房没有?那就是公共茅厕,左边红门是男厕,右边绿门是女厕,以后家里可以买两个便桶,夜里方便。”
“多谢!”年轻儿媳拉着女儿匆匆去了。
儿子则担着桶去井边打水,一对老夫妻则带着孙子在房间里收拾,一家人就这么住下来了。
难民们大都带着家当而来,虽然比较破旧,但很齐全,炉灶油灯、席子被褥、锅碗瓢盆水桶之类都有,没有床,可以暂时打地铺,或者稍微花点钱,在旧货摊上买两张旧床,也很便宜。
一直忙碌到晚上,四千三百户洛阳民众终于安居下来,原本黑漆漆一片的屋舍都点亮了一盏盏油灯,很多人家已经去三粗店领了粗面和盐,不少人家还买了煤球,烧火做饭,全家人终于能安安心心聚在一起饱餐一顿。
次日一早,家家户户的男子都出门了,前往金城坊找事情做,洛阳难民最缺的是钱,他们很多人虽然有一点点钱,但都是朱泚发行的新钱,在长安买不了东西,他们必须在长安找事情做,才能挣钱买一些急需东西。
金城坊距离城西安居坊很近,一进坊门便看见一座很大的马球场,同时也是军队训练的校场,占地足有八十亩,这里是新设立的劳工市,这和以前的人市不是一回事,人市是买卖人口的地方,早已被取消了,而劳工市是找事情做的地方。
长安虽然有百万人口,但底层劳工还是很缺乏,尤其长安商业和服务业十分繁盛,对伙计、酒保、车夫、家仆、丫鬟等等底层劳工需求极大,工钱也是天下各州中最高的。
比如小丫鬟的工钱是各个工种中最低的,其他各州除了包吃包住包衣服外,每天只有二三十文钱,但长安一样包吃包住包衣服,每天却是五十文钱。
普通伙计、酒保每天一百文,稍微有点技能就会贵一点,像有经验的木工、瓦工、武士以及粗通文墨的记帐每天就能挣到两百文钱,和小管家、小掌柜一个级别。
而像大掌柜、大管家、大帐房、高级护卫等等,平均一个月十贯钱,但他们已经不属于底层的劳工了。
此时,劳工市上扎了上百座大帐,还有很多小店铺租不到帐篷,便直接摆一张桌子招人,整个市场上人山人海,声音鼎沸,热闹异常。




猛卒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劳工市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在劳工市现场内,有十几顶大帐特别引人瞩目,它们招募人多,工钱高,每座大帐前都排起了长队,在一顶大帐前插着两根大旗,一杆写着眉寿酒,一杆写着张记,这里便是郭萍家族和张雷家族的招募大帐了。
作为长安的两大财阀,他们招募的人工也比较多,要招募上百人,他们主要招募制酒工、伙计、酒保,另外,郭萍和李温玉的联合被服工坊还要招募五百名缝衣女工。
两家给的工钱不低,一个月能挣到四贯钱,尤其被服女工,如果手脚麻利,一个月甚至能挣到五六贯钱,所以排队应募的人极多,
大帐内,郭萍正和李温玉闲聊,她们对招募新人十分重视,亲自过来坐镇,两人本来关系就不错,又成了亲家,张羽儿去年出嫁,成为郭萍的儿媳,她现在已经有了身孕,所以两人闲聊的话题都离不开未出世的孩子。
郭萍喝了口茶笑问道:“你们当家要当外祖父了,还不肯收收心吗?”
郭萍指的是张雷,刚开春他便带着杨玄武跑去扬州,准备乘船去日本了,当然是用商品换取砂金和粗银,这是郭宋委托他做的事情,日本奥州盛产砂金和粗银,但缺乏生铁,生铁在日本极贵,价格是扬州的十倍,而砂金低廉,而白银矿是浅层比较好采,但精炼不行,都是粗银。
李温玉叹口气,忧心忡忡道:“去日本海上风险很大,听说风暴较多,而且还带着玄武,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对得起他师弟。”
“那你还让他去?”
“我当然不想让他去,但他非要去,我也没办法,不过他们是先去新罗,在新罗停船休整后再去日本,这条线就安全很多,我也只能由他去了。”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两人正说着,郭萍的女大管事辛云娘走了进来,对郭萍道:“大娘,这里招不到女工,一个都没有招到,听说女人都不知道这边还招募女工。”
郭萍眉头一皱,“报纸上的招工启事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李温玉笑道:“他们没几个识字的,而且他们刚到长安,恐怕还不知道有报纸这回事。”
郭萍想了想道:“那就直接去安居坊招募,带十几个女工,给她们现场演示,一个月挣的钱比男人还多,我不信她们不动心?”
李温玉又补充道:“如果报名人多,可以多招一点,你自己决定!”
“我明白了!”辛云娘匆匆去了。
劳工市在经历了上午的招募后,下午人潮更加汹涌,很多长安的居民也纷纷跑来应募。
长安有名大店的开的工钱比小店高,待遇好,令人向往,每次它们招募酒保、伙计,应募的人都争先恐后,打破了头。
张氏商行招募三十名小帐房,每月五贯工钱,还有两贯钱的房租补贴,算下来每个月能挣到七贯钱,但条件也比较高,要求能写会算,书法漂亮,必须通过考试。
尽管要求很高,但还是有数百读书人排队应募,读书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已经成为过去时,要想当掌柜,不会记帐,不会算怎么行?
在长安,读过书的人收入普遍比不读书人的高,很多人家嫁女儿都要求对方读过书,只要是读书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差事,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女儿也一样,识字的女孩也比较好嫁,一般中等人家都会要求女方粗通文墨,主要考虑年幼的孩子需要母亲来教育启蒙。
百姓们都很现实,读书能挣钱多,女儿嫁得好,所以长安的学堂一增再增,女校也达到了十五座之多。
在劳工市中部有一座文试大帐,占地两亩,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百套桌椅,上百名文士正在参加张氏商行的考试,这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来京城参加科举的士子。
毕竟科举考中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一个月挣七贯钱对寒门子弟具有极大的诱惑,在长安就是高俸了,八品官的月俸也不过五贯钱。
何况在其他州县平均一个月只能挣两贯钱,很多自知考不上科举的士子都纷纷放下身段前来应募。
大帐内一百多人,基本上一半都是年轻士子,但考试不考《论语》、《孟子》,不考诗赋策论,只考实际经商才能。
比如:某布商去苏州进货,第一天进百匹上料,每匹两贯钱,次日再进三百匹上料,每匹涨到三贯钱,第三天再进五百匹上料,每匹价格三贯五百钱,问:商人平均本钱多少?又问,扬州卖价每匹三贯,长安卖价每匹五贯,怎么做到获利最大?
这种题目让士子们瞪眼了,但有点经验的人却得心应手,这里面要考虑运费和时间,应该有几个答案。
还有一项考试是打算盘,算盘是在中唐时出现,在宋朝时渐渐成熟,《清明上河图》中就有算盘,当朝廷推广天竺数字后,算盘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在用,做帐房、当掌柜,打算盘已经是基本技能了。
如果有些士子侥幸还能答对前面几道题,但在考打算盘这个环节,就彻底傻眼了,张氏商行并不是慈善家,想挣七贯钱就得拿出真本事,光识字而没有技能,一样没有用。
三十名帐房很快就招到了,接下来是试用两个月,这段时间一般是考察德行,比如有没有偷窃财物被原东家开除,这种事情在行内都是公开的秘密,只要稍加调查就能查到。
下午时分,在城西安居坊,辛云娘带着二十几人在这里扎下小帐,招募女缝衣工,只要会做衣服,每个月能挣五贯钱,消息传遍了住在城西安居坊的洛阳百姓,数千名妇人蜂拥而来,打听消息。
辛云娘是郭萍手下排名第三的大管事,仅次于眉寿酒铺的刘大管事和三座明字酒楼的李大管事,她负责被服工场,辛云娘年约五十岁,雍县人,同样也是个寡妇,是郭萍多年的好友,当年郭萍在雍县卖豆腐,辛玉娘也拖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给别人浆洗衣服、缝补衣服为生,两人都是苦命的女人。
所以在郭萍发达后不久,她便把辛云娘请来替自己做事,负责给各家酒铺配酒,后来郭萍和李温和合伙开了被服工场,辛云娘就成了被服工场的大管事,辛云娘极为能干,把三千人的被服工场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提拔的手下个个都能独挡一面,郭萍和李温玉各给了她一点份子,免除她的后顾之忧,辛云娘更加兢兢业业做事。
辛云娘站在大木箱子上对几千妇人高声喊道:“我知道大家都想挣点钱补贴家用,我们是做被服,主要是给军队做睡袋、做军服,目前有三千人,全部都是女人,包括我们的东主也是女人,我是大管事辛云娘,我们的工场有两座,一座在南城外,另一座就在西城外两里处,紧靠官道,步行过去只要一刻钟,非常方便。”
望着一双双期待而热切的眼睛,辛云娘深深吸一口气又继续道:“上个月,我们两座工场最低的工钱是两贯钱,是一批人,因为她们是新人,还不熟练,但这个月她们就能拿到三贯钱了,你缝制一件衣服,品质合格,能挣五十文钱,熟练一点,一天至少能缝三件衣服,裁布和制棉胎也是一样,按件数拿钱,你要顾家,就少做一点,要多挣钱,就夜里拿回家来做.......”
1...458459460461462...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