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辛云娘的话说完,顿时引起一片窃窃议论声,做衣服是女人的基本功,每个人都会做衣服,手脚笨拙一点,一天能做一套衣服,手脚稍微麻利,一天可以做两套都没有问题,想到一个月能挣三贯钱,还是老钱,比新钱值钱多了,每个人的心都热切起来。
“现在可以报名吗?”一名性急的妇人大喊道。
辛云娘有点为难,她今天只招五百人,却引来了数千人,她心念一转,想到东主还要开一家制鞋工场,至少也要招募几千人,现在难得找到工人,若不乘机拉人,等其他纺织工坊过来抢人,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她当即立断喊道:“今天就定下来,有兴趣的请排队,一个个报名,分文不收,大家放心,报名了就算不想来也没有关系!”
最后一句话是定心丸,很多犹豫中妇人便决定先报名,反正不去也没有损失,数千妇人很快排成了几队,开始登记报名。
猛卒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疫病在中原肆虐了大半年,但因为朝廷应对得当,将大量健康人群转移到安全地带,先后建立了十五座大营,转移了近三百万人,整个中原地区十室九空,县城、村庄都一片荒芜。
虽然疫病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农业生产却受到严重破坏,朝廷财政负担巨大。
郭宋在去年十二月便做出决定,将濮阳大营的百万百姓移民到河北,将楚州大营的近两百万百姓安顿在江淮各州县。
但这样一来,中原基本上都空了,剩下的人口不足原来的两成,这些都是死也不愿离开家乡的百姓。
从二月开始,十万大军便在宋州和汴州进行军屯,先用火烧掉野草,然后翻土播种,十万大军播种了两百五十多万亩小麦。
疫病并没有消失,还有零星发生,主要在县城内有传播,而乡村人口太少,疫病已经无法传播。
宋州虽然是疫病最早爆发的地方,但疫病也消失得最快,这也是因为战争爆发,百万民众已经先一步逃亡,以至于疫病发生时,整个宋州已经没有什么人口,除了宋城县。
但宋城县已被付之一炬,病死的人都已经被火化,整个宋州的人口只剩下不足两万人,主要集中北部的楚丘县和单父县,中部和南部完全是千里无鸡鸣。
没有了人口传播的基础,疫病也就暂时在宋州消失了,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春意盎然,花木盛开,姹紫嫣红,一群群鸟雀在天空飞翔,马蹄声由远而近,一队骑兵在官道上疾奔而来。
这是一支疫情稽查队,以前是稽查军纪,而现在主要稽查疫情防范情况。
前面出现了一排两百余顶大帐,那是一支农垦军队,大约有三千人左右,他们耕种了八万亩土地。
为首校尉大喊道:“去军营内检查!”
骑兵加快速度,不多时来到了军营。
此时正好是午饭时间,士兵们都聚集在一起吃饭休息,稽查队的到来,让军营主将陈平颇为紧张,稽查极为严格,二十项防疫措施只要有一项不合格,那就是稽查不通过,十天后还会来复查一次,如果还不合格,主将即刻免职。
有些规则很细,比如茅厕必须远离军营,周围必须覆盖足够的石灰粉,士兵们上完茅厕要用石灰乳搓双手,然后再洗干净。
再比如每一火士兵要配一只行军灶,配十斤煤球和五十只引火球,这是为了给士兵烧水喝,别小看这些细则,这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为耕种时距离军营有好几里,士兵们口渴,水葫没有水了,士兵们又懒得回来喝水,便会偷懒直接在河里灌满水葫,有了行军灶,就方便烧水了。
必须喝烧开的水,这是防疫第一条规定。
主将陈平跟随稽查队一条条检查,包括随机抽取五十名士兵,要求他们熟练背出二十条防疫措施。
这一条最让将领害怕,虽然他们都严令士兵们记住,可如果一紧张,忘记了怎么办?
随着最后的一名士兵结结巴巴背完了二十条规定,稽查校尉在通过一栏打了勾,陈平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半个时辰后,稽查结束。校尉对陈平道:“经仔细核查,你们的各项防疫措施基本落实,没有虚假,特给予通过!”
陈平松了口气,连忙抱拳道:“多谢!多谢!我会加强薄弱处管理。”
他们确实有两项没有做好,都在隔离营内,隔离营由十座大帐组成,周围有营栅,里面配备了百个生活包,就是基本的生活用品。
但稽查士兵认为隔离营栅的缝隙太大,病人可以从缝隙里钻出来,其次规定至少要二十座大营为隔离营,他们少了十座大帐。
以上两个不足之处,稽查队给了警告,但还是算他们通过了。
稽查队婉拒了他们的午饭邀请,纷纷翻身上马,继续向北疾奔而去........
在濮阳隔离大营生活了一个月后,进入十二月份,上百万难民开始陆续向河北和淄青地区迁徙,这也是郭宋反复考虑后的决定,让百姓融入各州,租种官田,免税免租,然后动员河北军队和官府给他们造泥坯茅房。
这样一来,官府只需要补贴难民一年的粮食,等他们有了收获后,就不用再补贴了。
否则,还不知疫病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朝廷需要补贴他们到什么时候,朝廷承受不起这样的财政压力。
楚州的两百万难民也同样安置在江淮,至于中原,只得等疫病彻底消失后再慢慢恢复了。
难民转变为移民,这是郭宋去年做出的最艰难、也是最重大的决定,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就是疫情无法控制,而朝廷财政最终被流民拖垮的结果。
三月的河北也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德州平原县的里河乡有一千五百户中原移民,他们主要分布在里河乡北部,这里有三万亩官田,都交给了移民耕种。
当地人刚开始很提防他们,生怕他们带来疫病,但时间长了,发现他们并没有疫病,便开始和他们接触了,帮助他们修建了水车,疏通淤堵的灌溉水渠,帮他们修建房舍。
这天上午,德州长史王弘来到了里河乡,巡视里河乡的移民。
王弘年约三十五六岁,他是淮南道安抚使王侑的长子,原本是高唐县令,后来弃官跟随父亲逃亡,灭了魏博军后,郭宋便任命他为德州长史,今年已是第四年,如果今年表现出色,他明年将升为德州刺史。
今年表现出色,指的就是安置移民妥帖,这是河北各级官员最大的考核,德州一共安置了六千户百姓,三万人左右,平原县是安置大县,安置了一半的移民,里河就是其中最大的移民点。
陪同王弘巡视移民情况的官员是平原县令周容,年约三十岁,进士出身,平原县是著名的产粮大县,土地肥沃,当年田承嗣手下在平原县就有十几座大庄园,占据了全县一半的耕地,魏博灭亡后,这些庄园被军队没收,一部分还给了失地农民,另一部分无主农田移交给了地方官府,成为官田。
正是因为官田广阔,所以才有能力安置三千户移民,按照每户二十亩耕地计算,他们拿出了六万亩官田租给移民家庭。
“长史,那边就是一处移民村落!”县令周容指着两里外的一座村庄道。
王弘见旁边农田里有几名正在忙碌的老农,看起来年纪都不小了,他笑着走了过去,“几位老丈,打扰了!”
几名老者也是移民,他们认识周县令,看见县君居然陪同这名官员过来,估计官职不小,他们连忙作揖,“不敢!不敢!”
周容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德州长史王使君,我们德州的移民就由王使君全权负责。”
几名老农连忙再次行礼,随从放下几张小胡凳,王弘招呼众人坐下说话。
“几位老丈都是哪里人?”王弘笑问道。
“我们都是汴州陈留县人,其实我们里河乡移民都是陈留县人。”
王弘点点头又问道:“在平原县还算习惯吧!”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这里其实和我们家乡也差不多,气候水土几乎都一样,能适应呢!就是很多习惯要改变了,比如不能喝生水,家家户户都要修建茅房,还要勤洗手。”
“这些习惯不光是你们要改,我们本地也要改,疫病都是通过水和粪便传染,把这两个相关的坏习惯改掉,就能防止疫病,要不然染病后几天就死掉了,谁都不想啊!”
“使君说得对!”
“现在生活有什么难处?”王弘又笑问道。
几名老者对望一眼,一名老者吞吞吐吐道:“粮食都有,最大的难处就是没钱,很多必需品买不了,心急吧!”
另一名老者补充道:“其实也不是没有钱,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点钱,就是这边不认,要老钱,不认新钱。”
王弘点点头,“我明白了,这样吧!我给朝廷建议一下,请朝廷给大家兑换成老钱,然后再想办法给大家找点事情做,挣点钱添置日用品。”
猛卒 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风暴(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一早,右相潘辽、左相杜佑以及户部尚书张谦逸匆匆来到晋王官房,最近各地中原难民都传来消息,他们手中的新钱都成为废钱,希望官府给予兑换,让他们有钱购买急需日用品。
“殿下,政事堂的意见是同意更换,但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兑换额度,其次是兑换比价,政事堂也拿出一个初稿,请殿下过目!”
潘辽将一份讨论初稿呈给了郭宋,这是政事堂的共识,但要得到晋王郭宋的批准后才能成为正式决议执行。
郭宋接过议案看了看,问道:“每户限兑换三贯钱,依据是什么?”
张谦逸躬身道:“启禀殿下,现在洛阳新钱兑换老钱的市价已经到一比十,一贯老钱可以兑换十贯新钱,我们不可能用这个价格兑换百姓手中的新钱,我们依旧采用一比二的比价进行兑换,这实际上是双方钱币含铜量的比例。
但如果无限量兑换,就会导致有不法商人利用悬殊比价进行投机,赚取巨额利润,所以限制每户兑换三贯老钱,两个月后再兑换一次,定额为两贯钱,我们也进行过调查,绝大部分百姓携带新钱都在十贯钱以内,所以我们定的额度基本上涵盖了九成以上的百姓需求。”
“富户或者商人怎么办?他们手中的新钱可不少。”郭宋又问道。
杜佑微微笑道:“殿下不用担心,他们手上的新钱其实并不多,他们早就换成了房产、土地或者金银珠宝,就算手中比较多,那么也可以单独申请,然后朝廷会严格审核,如果不是投机兑换,也可以批准,至于几十贯几百贯新钱那种,他们自己会想办法分散出去,我们不用担心。”
郭宋点点头,又对三人道:“根据洛阳传来的情报,洛阳金银比价已经下来了,之前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两百贯新钱,一两白银兑换二十贯新钱,现在降了三成,降为一两黄金兑换一百五十贯新钱,我估计是朱泚拿出黄金兑换新钱了。”
潘辽眉头一皱,不解道:“我真的不明白,居然还有人愿意用金银和老钱换朱泚铸造的新钱,这边不流通,朝野也不轻易和他们兑换,他们就不怕砸在手上吗?”
张谦逸在一旁解释道:“这个问题我还专门问过少府寺,少府寺官员说,听说有人收购新钱后熔解取铜,和兑换价格相比,他们能得到四倍的利润,就算一比五,也有一倍的利润。”
“原来如此!”
潘辽点点头,“就算赚这种钱也是风险极大,他们扰乱了朱泚赚钱的路子,朱泚岂能饶过他们,没收金银铜钱还是小事,搞不好小命都会丢在洛阳。”
郭宋摆摆手笑道:“你们都搞错了,没有人收购新钱熔解,在市场上大量收购新钱的不是别人,就是刘丰的相国府,当然也是朱泚的命令,刘丰已经投下五十万贯老钱,通过黑市从权贵手中收购了五百万贯新钱。”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众人面面相觑,张谦逸眉头一皱,“微臣还以为朱泚是用黄金兑换新钱!”
郭宋摇摇头,“没有动用黄金,朱泚的黄金是要向我们买粮食和盐,不到迫不得已,他不会动用。”
潘辽忍不住问道:“可是刘丰的老钱又是从哪来来?”
郭宋指了指自己,“是我通过洛阳的四家柜坊借给刘丰,一共借给刘丰一百万贯老钱,足以兑换一千万贯新钱,刘丰的军俸问题就解决了。”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众人都愣住了。
“很简单,我要让朱泚发行的新钱彻底变成废物,买一个饼都要用一麻袋的新钱,到时士兵一个月的军俸连一个饼都买不起的时候,他们还有多少士气和我们对决?”
“殿下高明!”杜佑第一个反应过来,竖起了大拇指。
潘辽和张谦逸也反应过来了,他们俩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一招太狠毒了。
郭宋看出他们眼中有不忍之色,淡淡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发动战争的一贯原则,我也不想伤害普通百姓,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加大接收难民的力度。
洛阳城内疫病恐慌越来越严重,物价越来越高,逃亡的百姓也就会越来越多,我已经给豹韬军施压,严禁他们阻拦洛阳百姓西逃,逃亡高潮预计很快就要到来,朝廷要加派人手,包括医师,所有人来关中,必须要有隔离营医师和难民营官员的双印许可书,这样可以严防有人未经查验,混入关中。”
三人一起躬身,“微臣遵令!”
郭宋批准了政事堂的讨论初稿,三人匆匆去了,郭宋随即把内卫统领王越找来。
副统领周岷率队前往江南去了,卫唐会用传播景教的方式在江南也发展了七个点,涉及教众数千人。
当然,大部分都是只是普通教众,真正的卫唐会成员只有一百余人。
今天郭宋却不谈卫唐会的事情,他接到洛阳情报头子蒋敏的消息,洛阳市面上出现一批细盐,这让郭宋立刻警觉起来。
洛阳的盐都是由长安官方通过贸易方式供给,斗盐五百文,而且只供应粗盐,不可能有细盐,所以洛阳市场上忽然出现一批细盐,郭宋立刻意识到,有人在走私物资供应洛阳。
郭宋担心不仅是盐,他担心还会有粮食、布匹、牲畜之类的走私,这种走私会让自己的自己通胀策略大打折扣,郭宋决不能容忍。
而且按照现在的新钱和老钱的比价,往洛阳输送物资都是亏本生意,比如一斗细盐本钱一百四十文,运到洛阳去可以卖到一千四百文。
但这可不是十倍的利润,因为收到是新钱,新钱还要拿到黑市上兑换成老钱,按照最新的比价,一千四百文新钱只能兑换一百四十文老钱。
非但一文钱都没有赚,还有运费,还有第三方利润,完全是亏本生意,这还是暴利的盐,其他利润低的货物更没有人愿做了。
亏本生意没有人会做,所以郭宋并不担心商人们违规操作,他担心的是朱泚派人从沿海秘密运送私盐,或者是朱泚在长安的商行在替他运送各种物资。
郭宋沉吟片刻对王越道:“朝廷和洛阳的贸易没有停止,但这是在朝廷的精心安排下进行贸易,有很强的策略性,但我不希望各种走私干扰我的策略,我已经让朝廷进行部署,但内卫也要跟上。
从今天开始,内卫在洛阳周边进行稽私,不允许输送粮食和盐,一旦发现,立刻查抄货物并抓捕,胆敢反抗者当场处死,绝不留情!”
“殿下,索性所有物资都禁止输入河南府,这样就能彻底杜绝了。”
郭宋摇摇头,“那是下一步的计划,我这次禁令是为了引蛇出洞,我想知道,长安到底有多少人在为朱泚输送物资?”
“卑职遵令!”
........
西安门外大街西三路有二十几家中小型商行,这些商行没有店铺,有点像后世的贸易公司,专门替商铺采购各种货物,他们有信息,有关系,能够买到最畅销的货物,赚取差价。
事实上,这两年长安的商行已经少了很多,在十几年前,长安的各种商行有上百家之多,他们除了正常的贸易外,还买卖各种违禁之物,各个割据藩镇的需求量很大,这些商行也赚得钵满盆满。
这两年随着各个藩镇被剿灭,走私违禁品这碗饭不好吃了,商行的规模也就迅速缩小,从百余家缩小到二十几家,这二十几家大半都是正规商行,像张雷家族的玉雷商行,独孤氏家族的飞狐商行,还是窦氏商行、郭氏商行等等。
但还是有七八家商行打擦边球,比如违规买卖粗糖、酒曲饼,违规向洛阳输送物资等等。
不过这些商行有两件事不敢做,一个是向回纥或者吐蕃售卖铜铁制品,一个是贩卖私盐,一旦查到,那是要满门抄斩的。
这里的贩卖私盐是指直接从海边买私盐来贩卖,绕过盐铁署的专卖,这种走私抓到就当场处死。
而郭宋说的向洛阳运送盐,性质就完全不一样,运送盐是指商人们用一百四十文买来的官盐,再运到洛阳卖高价,以前在长安这边是合法的,但对于洛阳就属于贩运私盐,因为朱泚拿不到盐税了。
现在郭宋严禁向洛阳输送粮食和盐,所以内卫必须要给所有商人打招呼。
朝廷一直就不允许向朱泚输送兵器和生铁,而盐和粮食之前是允许的,现在盐和粮食也放在违禁品名单上了。
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愿意和洛阳做生意的商人越来越少,原因也很简单,原因很简单,他们卖货赚了两三倍的利润,但拿到的都是新钱,这些新钱只能在洛阳购买货物再运回来,否则在黑市上以十倍的比价再兑换成老钱,会亏得爹娘都不认识了。
但并不是每个商人都能在洛阳买到东西,现在朱泚的地盘只剩下一个河南府,只有一个洛阳和周围十几个县,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药材和石灰。
但这两样东西是被洛阳朝廷控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到,所以只有极少数商人愿意和洛阳做生意了。
乔氏商行的东主乔四郎忧心忡忡回到店铺,刚才市署召集所有掌柜和东主宣布晋王令,在和洛阳贸易的违禁品上又增加了两项,粮食和盐。
乔四郎是河南府人,他的真实身份是洛阳官商,他先从嵩山县运送石灰来长安贩卖,获得的利润又替朱泚朝廷购买粮食和盐。
前不久洛阳市场上出现的细盐就是他的杰作,现在长安官府不允许向洛阳输送粮食和盐了,着实让他心烦意乱。
猛卒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风暴(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乔四郎回到店铺,掌柜王富迎上来问道:“东主,出什么事了?”
“哎!”
乔四郎叹口气道:“市署刚刚宣布了晋王令,不允许向洛阳输送粮食和盐,我们这批盐怎么办?”
乔四郎刚刚采购了五百石盐,准备运往洛阳,禁令忽然下达,这批盐不就砸在手上了吗?
长安朝廷不限量购盐,只要你是按照一百四十文一斗价格购买,你买得越多,朝廷的税收就越高,朝廷当然求之不得。
问题是,现在朝廷是以每斗五百文的价格卖盐给朱泚,还是粗盐,目的是为了推高洛阳的盐价,在报纸渲染下,高盐价就成为朱泚盘剥百姓的铁证,使得郭宋在百姓心中的认同感大大强化。
实际上,朱泚以五百文一斗的价格买进,再按照一比二的比价折算成新钱卖给百姓,一文钱都没有赚,却背上了盘剥百姓的黑锅。
但舆论权是掌握在《天下信报》和《京都快报》两张报纸手中,话语权也就掌握在郭宋手中,没有了话语权,朱泚就成了郭宋上位的垫脚石。
这些高层次的权谋,像乔四郎这样的小人物是想象不到的。
这时,掌柜眼珠一转,笑道:“东主,我倒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东主可以运一批酒去洛阳,只有几个缸里有酒,其他都是卤水!”
乔四郎眼睛一亮,“你是说,把盐溶进水中运过去?”
“正是此意!”
乔四郎负手走了几步,虽然这里面有风险,但如果他的盐运不去洛阳,上面也不会饶他。
“好吧!这次我亲自押船。”
次日一早,乔四郎去市署开具了税证,并缴了五厘的税,朝廷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免商税了,需要征五厘的商税,也就是5%,一般是在发运处缴税,税证就是通行证,不管到哪里都不用再缴税了。
但乔四郎很狡猾,他税证上的目的地并不是洛阳,而是濮阳,这样,路上被查到他也可以坚决否认是运去洛阳。
乔四郎很顺利地拿到了税证,开始进行准备了,三天后,他的五百大缸酒装上了五艘千石的货船,乔四郎亲自押船,走黄河向濮阳方向驶去。
数日后,五艘大船驶出了天宝渠,进入黄河,这里是人工河渠,有纤夫上在栈道上拉纤,乔四郎住在第一艘船上,同行还有三名伙计。
虽然一路顺风,但乔四郎心中还是有点坐立不安,船夫看出他的不安,笑道:“东主担心什么呢?又不是去洛阳,再说就算去洛阳,酒也不是什么违禁品,正常贸易嘛!朝廷允许的。”
乔四郎苦笑一声道:“虽然不是违禁品,但总是有点担心的,怕被巡查找麻烦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