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牛掌柜大吃一惊,这个崔文应不就是住店的那个客人吗?他也是带着五个手下,年龄和相貌特征都完全一样,尤其是额头的刀疤,令人触目惊心,给牛掌柜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听有人继续念道:“一经发现,请立刻报告当地官府,提供线索者可获赏钱五百贯,提供藏匿地点者可获赏钱千贯,若敢藏匿隐瞒者,与新罗人同罪,内卫特此通告!”
牛掌柜心中乱了,他连鱼都忘记了,便迷迷糊糊往回走,如果自己去告官,是不是太不厚道了?他们毕竟是自己的客人,可如果不报官,那他可是与这几个人同罪,也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
牛掌柜心中忽然一惊,自己怎么了?对方是被内卫通缉的要犯啊!万一他们是杀人犯,怕被自己揭发,把自己给杀了,好像还有五百贯赏钱,不对!是一千贯赏钱,一千贯啊!
牛掌柜心中开始热切起来,他累死累活做十年也赚不到一千贯钱,现在他一下子就能得到一千贯赏钱,他可以开一家酒楼了。
想到这,他转身向县衙方向奔去.........





猛卒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证据确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牛掌柜又回城门处取了鱼,若无其事的回客栈烧鱼做饭,正在厨房忙碌着,这时,一名新罗伙计出现在门口,问道:“掌柜有时间没有?我家老爷请你过去一趟。”
“我正在烧鱼,马上就好了。”
“掌柜先去吧!就问点事。”
牛掌柜让一名伙计帮自己看着锅里的鱼,他擦拭一下手,跟着伙计上楼去了,其实他心中也很紧张,莫不是这几个新罗人也发现什么了?
崔文应和他五名手下包了二楼最里面的三间上房,牛氏客栈的生意不太好,整个客栈就他们六名客人,崔文应也就是看中的这一点,人多不是好事,人多眼杂,会把他们出卖。
“李爷找我有什么吩咐吗?”
崔文应登记姓李,牛掌柜这两天都叫他李爷。
“我就想问问你,外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消息?”崔文应含蓄地问道。
“哎!我们这个小县城,有趣的事情多得去,张家婆娘偷了李家的汉子,王家的女儿嫁入豪门等等,都是些本地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客官想看大新闻,可以看报纸。”
一句话顿时提醒了崔文应,他把报纸这个岔给忘了,他可以看报纸了解长安的情况啊!
他连忙问道:“店里有报纸吗?”
“只有《京都快报》,我自己看的,《天下信报》没有,我不太喜欢,报纸都是当天的,我去给你拿!”
“多谢掌柜了!”
牛掌柜匆匆去了,不多时,取来一叠报纸,递给崔文应道:“最新是昨天的,今天的报纸要黄昏时才能送来,我们比长安晚半天。”
“无妨!无妨!”
崔文应接过报纸便急不可耐打开细看,牛掌柜嘟囔一句,“我去给你们烧鱼!”他转身下楼去了。
一个时辰后,两千内卫士兵疾速奔进了咸阳县,他们在咸阳县马县尉的带领下,迅速奔到了牛记客栈。
崔文应已经吃完饭回房休息去了,牛掌柜正蹲在井边洗碗,他忽然看见马县尉在门口向自己招手,牛掌柜连忙站起身迎了出去,走出大门这才发现外面全是黑压压的士兵,把他吓了一大跳。
马县尉急问道:“新罗人还在吗?”
“还在,他们刚吃完午饭,正在房间里休息。”
内卫的为首将领正是周岷,这几个新罗人对他们极为重要,不能有半点闪失,
他肃然问道:“确定是通缉的要犯?”
牛掌柜连连点头,“启禀将军,五个伙计我不敢肯定,但为首那个男人,和通缉令上的描述一模一样,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从额头一直到鼻梁,他在外面带着帽子,在房间里没有戴,我看得很清楚。”
那就对了,毕竟这种面相特征的人绝无仅有,周岷又问道:“他住在哪里?”
“二楼最西面的三间屋,整个客栈就他们六个客人。”
周岷点点头,嘱咐道:“立刻把你的伙计叫出来,我们马上要行动了。”
牛掌柜连忙跑回去,把一楼休息的两名伙计叫了出来。
这时,上百名最精锐的内卫士兵,无声无息地向二楼涌去......
牛掌柜有点不敢面对崔文应,跑到对面店铺里躲了起来,偷偷向这边张望。
不多时,只见大群士兵押着一溜人从院子里出来,为首被抓捕之人正是崔文应,他满脸惊恐,额头上的伤疤使他的脸变得格外狰狞,他们被塞进几辆马车,马车迅速起步,在大群骑兵的严密护卫下离开了咸阳县,向长安驶去。
这时,马县尉走过来对牛掌柜笑眯眯道:“你的赏钱可以兑现,周将军让明天你自己去长安内卫衙门领取,你找周岷将军便可!”
牛掌柜眼睛一亮,连连点头,他仿佛看见一千贯铜钱在自己招手,内心的喜悦快要掩饰不住了........
崔文应进入内卫后,不到一个时辰便扛不住内卫的审讯,开始一一交代,他原本只是新罗国设在长安的情报站头目,大概是在去年秋天,他接到新罗摄政王金彦升的密信,要求他寻找刺杀晋王郭宋的机会,并把刺杀晋王的计划起名为刺龙。
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调查,多次踩点,他们终于发现了晋王宫的一处防御漏洞,左藏库外面就是一片树林,从气窗可以进入树林,躲过了晋王宫的层层防查。
半个月前,四名刺客比原计划晚了一个月才抵达长安,此时距离上面规定完成的时间只剩下十天了,时间非常仓促,四名刺客只是在远处稍稍辨认一下晋王便开始动手。
晋王官房内,王越正在向郭宋汇报最新的审讯结果,此时正好是郭宋给他们三天期限的最后一天,他们终于把这个案子给破了。
“启禀殿下,崔文应的供词和刺客的供词能一一对应,他们对殿下的相貌印象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当卑职也出现在麒麟殿时,他们就有点疑虑了,不敢对殿下下手,担心刺错了人,后来卑职是骑马离去,而殿下是乘坐马车,他们才决定对马车下手。
他们制定了二次刺杀计划,如果第一次刺杀失手,就由他们中轻功最高的罗僚潜入内宫,伺机第二次下手,他们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出来,在外面的接应的崔文应便知道他们失手了,立刻逃出了长安。”
郭宋听完王越的汇报,又看了看供词,问道:“上面并没有提出他们行刺的动机。”
“卑职也问了,崔文应说他也不知道,只是说由摄政王金彦升亲笔下达的密令,他开始说密令已经被烧了,但扛不住大刑,又交代密令没有烧,被他藏在租的房子里,卑职派人去搜查了,很快就会有消息。”
刚说完,从事在门口禀报道:“殿下,内卫送来一只盒子,说是重要证据!”
“拿上来!”
从事将一只扁木盒子递进来,王越打开,里面是一封信,王越将信呈给了郭宋,新罗也是使用汉文,和他们的文字没有什么区别。
郭宋看了信,淡淡笑道:“谁说崔文应不知道动机,信上写得很清楚,朱滔势大,新罗压力难支,可刺杀晋王以致中原混乱,朱滔争雄中原,新罗危机可解........”
“殿下,这就是证据确凿了!”
郭宋点点头,“一点没错,证据确凿!”
..........
当天下午,郭宋来到曲江,拜访了住在曲江的大学士韩滉,大学士就是从前的资政,相当于后世的顾问,挂一个头衔,参与重大军政事务的商议。
基本各种重大军政事务决策之前,郭宋都要先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的想法。
韩滉听说晋王殿下到来,他亲自到大门前迎接,郭宋笑道:“看起来韩阁老精神矍铄,身体很健康,恭喜啊!”
韩滉养生不错,比起他刚来长安时,确实精神好多了,满头白发,步履也十分矫健,他呵呵一笑,“托殿下的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微臣老有所养,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韩阁老真会开玩笑!”郭宋微微笑道。
韩滉摇摇头道:“老臣可不是开玩笑,灭了朱泚,天下统一,祸患数十年的藩镇割据终于结束,老臣心情畅快,身体自然就好,假如国家内忧外患,我们这些老人是活不久的。”
“那就托韩阁老吉言,希望韩阁老能活到百岁。”
韩滉哈哈大笑,连忙请郭宋进府,两人在贵客堂分宾主落座,侍女给他们上了茶。
韩滉关切问道:“我听犬子说,晋王宫前几天出了刺客,可查到幕后真凶?”
郭宋点点头,“真凶查到了,是新罗国摄政王金彦升,他们为了转移朱滔军队的进攻方向,便派人来行刺,企图造成天下大乱。”
韩滉着实吃了一惊,又连忙问道:“殿下拿到证据了?”
郭宋缓缓点头,“证据确凿!”
韩滉愣了半晌,感慨道:“简直不可思议,这不是自寻死路吗?那殿下准备怎么惩罚新罗?”




猛卒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达成共识(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郭宋淡淡道:“我是准备出兵新罗,但刺杀案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我打算借这个机会解决辽东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辽东,将来东胡人必然成为中原大患。”
韩滉沉思片刻道:“殿下深谋远虑,老臣深感敬佩,事实上,我们这些老臣也意识到了,安史之乱最大的后果之一,便是大量东胡人进入幽州,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一旦辽东契丹势大,必然会和幽州的东胡人里应外合,使幽州有沦陷异族的风险,所以殿下清理辽东,便是清理安史之乱留下的隐患,老臣完全支持!”
郭宋十分佩服韩滉的眼光,历史上,北宋灭亡的根子就是幽州失陷,使契丹、女真等东胡人不仅拥有高速机动的骑兵,同时获得大量铁矿等战争资源,更重要是得到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生产力,同时占据幽州这个号称提裘之势的战略重地,幽州铁骑随时可以挥师南下,席卷河北平原。
从表面上看,幽州是石敬塘割让给契丹人,但幽州早在安史之乱时便埋下了被东胡人占领的祸根,安禄山为了造反,排斥汉人将领,大量引入契丹人、奚人、高句丽人、靺鞨人、室韦人等东胡将领和士兵,大量东胡人也随之搬迁到幽州。
安史之乱最后以唐廷妥协而结束,继而形成了延续百年的藩镇割据,幽州的东胡人没有被及时清除,以至于东胡势力在幽州扎下根基,为了后来契丹人吞并幽州打下了基础。
所以当郭宋提到彻底解决辽东问题时,韩滉立刻想到了幽州隐患,代宗时代朝廷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无力解决罢了。
“我考虑从水路进军新罗,拿到新罗作为东路进军辽东的突破口,和幽州西线进攻互相配合,最终拿下辽东,彻底解决辽东隐患。”
韩滉想了想又问道:“殿下从水路进攻新罗考虑过后勤补给吗?”
郭宋微微笑道:“我打算用儋罗岛作为后勤补给重地。”
他将一幅新罗地图放在桌上,韩滉看了片刻道:“儋罗岛不错,如果殿下是向老臣征求意见,老臣的意见是可以出兵,但殿下要考虑时时刻刻国力承受,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步来,切不可重蹈隋朝覆辙。”
郭宋点点头,“多谢阁老的忠告!”
...........
郭宋随即又拜访了薛勋等其他几名资政大学士,众人都支持郭宋出兵新罗的决定,但也希望他不要过度透支国力,要体恤百姓。
有趣的是,资政们对另外一个重大话题,关于是否建立新朝一事上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大家都回避了这个问题。
次日一早,郭宋在紫微殿偏殿召集政事堂七名相国在议事。
一般都是重大军国事务郭宋才会在紫微殿召集政事堂相国们议事,而且都会事先把要商议事务的纲要先发给众人,让各位相国了解情况,有所准备,但这一次,郭宋什么都没有告诉众人。
相国们一路议论纷纷走来,工部尚书韩旻快步几步,跟上了杜佑,压低声问道:“杜相国,殿下临时召集我们是为了何事?”
杜佑微微笑道:“殿下昨天下午去拜访了令尊,你没去问问父亲?”
韩旻摇摇头,“我父亲如果觉得有必要让我知道,他一定会派人把我找去,他既然没有找我,那我也不想让他为难。”
“说得有道理,我估计今天议事,和王宫行刺案有关!”
“这么快就查出凶手了?”韩旻惊讶道。
“你可别小看内卫那帮家伙,只有留下一点线索,他们就会顺着杆子一查到底,上次殿下说起这件事,好像就已经有点眉目了,只是缺少证据罢了,现在应该是人证物证俱全,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干的好事?”
众人走进偏殿,坐位已经排好,两名兰台郎中也已就坐,他们负责记录议事内容。
因为晋王官房所在监国院又叫做兰台,所以记室参军就改名为兰台侍郎,定职为从四品,下面再设两名兰台郎中,定职为从六品,兰台郎中下面还有六名兰台员外郎,再下面还有十几名从九品的兰台从事。
由侍郎、郎中、员外郎、从事四级官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秘书体系。
郭宋的兰台侍郎卢纶已经在去年出任青州刺史,新任兰台侍郎是都水监令是杨天华,他疏通了天宝渠、郑国渠和丹灞道,郭宋欣赏他的精明能干和务实精神,便把他调来接任兰台侍郎,这可是让无数人羡慕的职务,可谓前途光明。
两名兰台郎中也任期届满,去地方出任长史去了,而今年的新兰台郎中采取了公开招募的办法,在朝中所有六品以下官员中进行招募,一共招两人。
正在吏部等待任命的新职的韩愈也写了一封应募书,三百多名年轻官员经过笔试、面试,最终韩愈脱颖而出,被晋王郭宋选中,另外一人是来自工部的黄禅,他们二人其实也是笔试的前两名。
几名从事安排完位子,便退下去了,整个偏殿除了七名相国外,就是兰台侍郎杨天华和两名郎中韩愈和黄禅,他们端坐在一旁负责记录议事。
这时,郭宋走进了偏殿,众相国纷纷起身行礼,郭宋摆摆手道:“各位相国请坐!”
众人坐下,郭宋这才缓缓道:“今天请各位前来,是有一件重大事件要和各位商议,当然,今天不做决定,只是给大家通告,我会给各位考虑的时间,最后我们再来具体商议决定。”
看了看众人专注的表情,郭宋又继续道:“在说重大事件之前,我要先给大家通报一件事,也就是发生在四天前的晋王宫刺杀案,经过内卫的严密排查,幕后真凶已经查到,说起来大家都可能想不到,竟然会是新罗国摄政王金彦升。”
偏殿内顿时一片哗然,郭宋招招手,杨天华起身,将内卫报告、审讯记录和金彦升的信件一起呈给了众人查看,可谓证据确凿,众人一一传阅。
韩旻愤慨道:“我们念新罗将遭遇灭国之忧,特送援助给他们,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我们?”
潘辽看完信,眉头紧锁道:“这个金彦升的想法确实不可思议,如果要解新罗之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求我们出兵相助,这才是上策,他竟然用这种下作的手段,他就不怕被揭穿后遭到我们的雷霆报复吗?”
杜佑问道:“殿下打算怎么回应这件事?”
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众人一起向郭宋望去,郭宋微微笑道:“我今天召集大家商议重大事件,其实和刺杀案有点关系,我考虑了近一年,决定出兵新罗,但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这个刺杀案就成了我最好的借口,我可以不讨伐新罗,但我要讨伐金彦升。”
众人面面相觑,这才明白晋王今天要商议的大事是什么?原来是要出兵新罗。
但众人都困惑不解,如果说讨伐朱滔,他们都能理解,可讨伐新罗,他们看不透这里面的关联。
“各位,我为什么要灭新罗?大家想想安东都护府的教训,就明白了我的担忧,高句丽灭亡后,朝廷设立安东都护府,原本是用来掌控辽东,但新罗一直在窥视高句丽的土地,不断向北蚕食,安史之乱后,新罗趁朝廷无力东顾,索性吞并了整个安东都护府,等于朝廷灭了高句丽,最后给新罗做了嫁衣。
同样的道理,我们灭了朱滔,灭了契丹和渤海国,最后只留下一个新罗,如果朝廷强大还好说,一旦将来朝廷发生什么变故,顾不上辽东,新罗会不会像吞并安东都护府一样,把整个辽东吞并?
答案毋庸置疑,我们今天在辽东的征讨,最终必然是给新罗做嫁衣,我不愿将来出现这个结局,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新罗也一并灭掉。”




猛卒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达成共识(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刑部尚书郭曙问道:“启禀殿下,微臣听说朱滔军队也在进攻新罗,而且占据上风,攻势正盛,如果我们也进攻新罗,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处理?”
这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原本是新罗承受不住朱滔大军的猛烈进攻,不得不向大唐求援,现在却反过来,他们也要参与灭亡新罗,这是背信弃义,还是想分一杯羹?
郭宋明白众人的担忧,他微微笑道:“所以一开始我就说了,我们讨伐新罗必须师出有名,我之前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但刺杀案就成了最好的借口,我们必须出兵追责,这就谈不上背信弃义,也谈不上落井下石,是他们作恶在先。”
郭曙又继续道:“但如果以救援新罗为借口出兵,岂不是更占据了道义?如果新罗被朱滔所灭,也就不是我们责任了,殿下不觉得这个借口更好?”
这次不等郭宋解释,张裘安便反驳道:“这样做是作茧自缚,如果我们是出于救援新罗的道义出兵,那么灭了朱滔后,我们是不是该继续扶持新罗?
如果我们并了新罗,那是不是更显得我们虚伪?在道义上更被人耻笑?索性一开始就是兴师问罪,我们将来吞并了新罗,对他也是一种惩罚,是他们罪有应得,我就不用背负任何道义上责任,对子孙也有交代。”
偏殿上顿时争论起来,十分热闹,郭宋摆摆手高声道:“各位请安静!”
偏殿上安静下来,郭宋又道:“今天只是通报,也不会做什么决策,即使要攻打新罗也会到明年开春以后,还有时间给大家思考,不过兵部要提前进行准备,所以时间也不是很充足,我希望十天后我们能做出决定。”
........
众人都起身离去了,张谦逸也和杜佑一起走出去,杜佑笑道:“能感觉到殿下的决心了吧!”
张谦逸点点头,“他找政事堂议事,只是给我们一个面子,兵部的调粮令昨天就发出了,从黎阳仓调集五十万石小麦和十万套兵甲到登州。”
“其实殿下说得不错,如果我们不动新罗而拿下辽东,迟早是给新罗做嫁衣,我一点我很赞同。”杜佑缓缓道。
张谦逸正要说话,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们,两人回头,却是兰台郎中韩愈在叫他们。
杜佑很欣赏韩愈,认为他有成为相国的潜质,踏实,稳重,能力很强,做事讲原则但又不失灵活,杜佑甚至认为韩愈出任兰台郎中有点可惜了,他应该去地方上继续历练。
“韩郎中,什么事情?”
韩愈跑上来行礼道:“殿下请二位相国到官房一叙!”
两人点点头,跟随韩愈来到兰台官房,郭宋的官房已经搬到紫微殿后面了,就是原来代宗皇帝的御书房,彻底改造了一番,完全变样,变成一座房间密度很高的三进院子。
外面是从事们的公务房,中院是兰台侍郎和兰台郎中的官房,按照分工,韩愈负责户部和兵部,黄禅负责礼部和刑部,按理应该还有一个负责吏部和工部的郎中,现在被杨天华兼任了,每个郎中配两名员外郎,再配八名从事。
内院就是郭宋的官房了,中间是一座百余平方的天井,假山堆砌,花木茂盛,天井周围分布着正堂、议事堂、参谋堂以及茶房,内院除了郭宋外,还有一个小茶童,负责煎茶跑腿。
此时郭宋正负手在天井内来回踱步,渐渐到了年底,事情比较多,很多琐碎之事他都交给政事堂处理,只有比较重大的事情才向他汇报。
他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大事上,新罗只是一个开始,他要考虑的是整个辽东,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军事上他不担心,他考虑更多的是政治方面,还有国力的承受能力。
这时,韩愈带着杜佑和张谦逸走了进来,“殿下,杜相国和张相国到了!”
郭宋从沉思中惊醒,点点头笑道:“两位相国请里面坐吧!”
他把两人请入正堂坐下,茶童及时给他们上了茶,郭宋问道:“其实我想知道新罗特使朴恩泽情况如何?”
张谦逸连忙道:“他前些天去登州了,走得很匆忙,微臣算了算时间,很巧,正好就是刺杀案的当天,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他很可能也是知情人,殿下要不要把他带回来?”
郭宋摇摇头,“刺杀案已经有了定论,抓不抓他也无所谓了,我现在考虑的是战争准备,张相国,兵部那边和户部联系了吗?”
张谦逸点点头,“老张和我说过了,今天下午兵部和户部要召开一次协调议事,把一些钱粮的细节定下来。”
“还有中原的瘟疫,军队给我的反馈,最先爆发瘟疫的宋州以及兖州、徐州,已经快一年没有再发生染病情况,现在主要是汴州、滑州和曹州还有零星病人出现,军队已经封锁了这三州,不准人口迁徙,江淮那边可以允许难民先回宋州了。”
1...474475476477478...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