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虎妞,雷州府的街道破破烂烂的,街上都没什么东西卖,你确定想回去?”
“确定呀!我们回来修一条漂亮的街,到时就会有很多人来卖东西和买东西了。”
“虎妞,雷州府那边的治安很差,有专捉小孩的超级大坏蛋,你确定想回去?”
“这就更得回去了!我到衙门给你做捕快,帮你将那超级大坏蛋抓到牢狱里关起来。”
……
虎妞的态度无比的坚定,她想要回去,想要回到粤西。那里是她生长的地方,那里有着她熟悉的亲人,亦有她熟悉的环境。
其实她到雷州府找过江荣华,知道雷州城的街道确实很差,别说没有京城繁华,连电白城都比不上。但那里却离家里近,单是这一点,哪怕是皇宫都比不上。
若是哥哥回到雷州府当知府,那她就可以经常回长林村,这让她想想都会很开心。
哎!
林晧然看着兴高采烈的收拾衣服的虎妞,却是暗暗地摇头叹气。
原本他是想将最新的结果告诉虎妞,他方才已经成功阻止了徐阶的阴谋,将不会被外放回雷州府。只是看着虎妞如此兴奋地张罗着要回家,他却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
这一天,林晧然却是心事重重,直到上床睡觉还是在权衡着利与弊,如同一棵左右摇摆的海藻。
一旦他选择外放的话,那他就放弃了吴山、李春芳这种捷径,即将走上一条“弯路”。特别他还没有抱上裕王的大腿,这亦为将来的斗争埋下一个不利因素。
不过,他外放就能够荣归故里,会摇身成为一府之尊,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利民的实事,更能消除这丫头的思乡之苦。
经他的观察,虎妞这丫头确实是极度想要回老家,想要回到那方偏远的天地中去,那怕那方天地会显得极贫穷。
该怎么做呢?
房间的灯光早已经熄灭,屋里漆黑一片,林晧然用手枕着后脑勺出神望着透着些许亮光的屋顶,心里继续在左右摇摆着。
却是这时,一只脚丫伸到他的肚子上,然后另一只脚丫又叠到了他的肚子上,他不由得翻了一个白眼,很是无奈地发声道:“虎妞!”
咯咯……
虎妞的笑声传来,将脚丫拿下,然后爬到他耳边道:“哥,你也睡不着呀?我有点兴奋也睡不着,你给我讲故事吧!”
“你怎么还兴奋呢?我不是说了吗?事情还没定下来,这事存在着变数吗?”林晧然伸手揉了揉耳朵,虎妞说话总会吐着一股暖气,让他的耳根受不了。
“我知道呀!但我觉得哥你这次肯定被派回雷州府当知府!”虎妞在他旁边躺下去,显得极有信心地说道。
林晧然心里默默一叹,发现这丫头总喜欢给他出难题。这次还算好一点,总算是留给他拿主意的机会,上次提亲直接给他先斩后奏。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面临着这个烦恼,其实亦是虎妞这个丫头造成的。若不是她向吴府提亲,他就会抱向徐阶的粗大腿,哪里还有外放的烦恼呢?
“哥,你看看屋顶!”虎妞扯了扯他的衣袖,指着屋顶兴奋地道。
“什么呀?”林晧然在黑暗中,根本辨不清她指哪边。
“那里有光!”虎妞强调地道。
“又怎么样?”林晧然知道她是指那屋顶的一个光点,但却有些不以为然。
“在我们老家的屋顶也有很多光,这是不是很像呀?”虎妞脆声问道。
林晧然望着屋顶的那个光点,思绪当即神游,尘封的记忆仿佛突然间被打开一般。他的脑海闪过在长林村的一幕幕,亦想起了那个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晚上。
那是一个月圆之夜,天色透着一丝寒意,墙和屋顶都破着洞,他跟虎妞亦是躺在床上,跟此时此刻的情形有些相似。
不过他当时是在思考着如何谋生,如何让这丫头不需要挨饿,如何让妹妹过上更好的日子。
虎妞仿佛亦想着那段日子,往着哥哥身上凑了凑,而林晧然伸手将她轻轻地搂住,一起望着屋顶那个光点,享受着此时此刻的幸福。
一阵轻微的鼻鼾声传来,整个身体显得暖乎乎的,身上带着一股香气儿。林晧然轻搂着虎妞,如同搂着一件无价之宝般,亦是缓缓闭上眼睛,陷入于梦乡之中。
次日清晨,内阁值房。
身穿蟒袍的严嵩正在票拟着奏本,手里捧着一份奏本,正为着这大明糟糕财政感到烦恼的时候,却迎来了一位稀客。
“下官参见元辅大人!”吴山走进弥漫着檀香的值房,朝着正伏首在案前的严嵩恭敬地行礼道。
严嵩扶着椅把站了起来,朝着他虚迎道:“筠泉兄,不需要多礼,快请坐!”
“多谢阁老!”吴山行礼,然后便是坐了下来。
严嵩对吴山亦得重视,让探头进来的阁吏去煮茶,但心里却在犯嘀咕。《宗藩条例》已经敲定,不明白他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这是新三合土的配方,还请阁老过目!”吴山掏出一张纸,当即就开门见山地道。
严嵩并没有客气,便将纸条翻开,然后疑惑地抬头问道:“烧制石灰石,真不需要用到糯米,这个法子可行?”
“我的弟子林晧然已经去拜会严侍郎,今天进行一次试验,很快就会有结果!”吴山抬头望着他,很是平静地说道。
“若这个配方真有效果,那林侍讲就立下不世之功,惠及千秋万代也!”严嵩又是仔细地看了一遍配方,给出了至高的评价。
吴山的老脸一红,摸着鼻子道:“这……这是我跟他共同研制的,今……今天是来向阁老献方。”
严嵩深深地打量了吴山一眼,却知道吴山此举必然是受林晧然的怂恿。只是他不明白,林晧然为何突然交出新三合土的配方,更将新三合土配方的功劳分一半给吴山。





寒门祸害 第365章 不如归去
广东第一会馆,张灯结彩。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但仍然陆续有官员、举人和商人前来,这些人都是受到翰林侍讲兼司直郎林晧然的邀请。
林晧然虽然只是正六品的官员,但隐隐已经成为了广东官场的领军人。
他是史上是年轻的正六品翰林侍讲,将来有很大的机会入阁,如今又跟礼部尚书的女儿订下亲事,前程可谓一片光明,现在的号召力甚至要高于工部右侍郎戴义。
正是如此,在京的广东籍大人物都齐聚于一堂,除却工部尚书右侍郎戴义。
“林侍讲外放回雷州府担任知府兼广东市舶司提举,这事是不是真的?”
“消息应该是真的!他妹妹虎妞中午来过这里一趟,说事情已经定了!”
“这次升官,是不是不太好啊?雷州府那地方太偏僻了,简直就是……海盗窝!”
……
在会馆大厅,那些官员和举人还好,但这帮商人聚到一起便开始八卦,对于林晧然这次外放回雷州府,很多人都显得忧心忡忡。
却不怪他们会为林晧然的仕途担忧,他们广东籍官员在京势弱,如今难得出了一个厉害苗子,自然希望他能成长参天大树。
“你懂什么,林侍讲是回去重开市舶司!”
“林侍讲肩负皇差,事情办好,必然会青云直上!”
“得了吧!这里又没有外人,咱们广东有没有市舶司还会有区别吗?”
……
话题进行延伸,谈及到了广东市舶司上面,但这帮商人都是直接摇头。对林晧然主持市舶司,都显得极为不看好。
他们都是广东籍商人,如何不知道自家的海禁情况。若说广州港的海禁还有些收敛的话,那粤西那边的海禁简直就是一纸空文,根本不需要市舶司这种机构存在。
围在这里的商人突然发现李云虎不发一言,静静地坐在桌前悠然地品着茶水,有人当即问道:“李掌柜,你怎么看?”
若说林浩然是广东官场的领军人,那李云虎无疑是广东商场的领军人,现在李云虎的书雅斋更是坐上了书商的头把交椅,每月的进贡都是以数万两计算。
“雷州府百姓之福!大明百姓之福!”李云虎轻啐了一口碧螺春,然后望着众人徐徐地说道。
“你是看好?”听着他的判断,不少人困惑地望着他道。
李云虎将茶杯重重放下,轻哼一声道:“你们以为能创刊销量三万册《谈古论今》的人,会是一个简单人物吗?”
大家听到《谈古论今》竟然销售三万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云虎望着大家,接着说道:“你们只知林侍讲连中六元,却不知他当初是如何白手起家的?现在粤西谁不知长林氏的布和香皂,这《谈古论今》表示出的商业智慧,我亦是自叹不如!”
“李掌柜,雷州府什么情况,想必你亦是清楚,想要搞好市舶司,恐怕是难于登天!”珠宝店的赵掌柜站出来道。
李云虎先是点了点头,然后斩钉截铁地道:“如果是整个朝廷任何一个官员到粤西主持市舶司,我敢肯定必败无疑!但要是给林文魁来主持的话,我却有极大的信心!你们如果真想发财的话,我建议你们可以……到雷州府走一趟。”
大家却是没有想到,李云虎对林晧然的评价会如此之高。只是李云虎的识人眼光是出了名的,现在他这般说,让大家亦是重新权衡。
讲真的,雷州府的客观条件确实不好。粤西那里早将海禁当成一纸空文,那里根本就不需要市舶司,在那里搞市舶司只会演变成一个大笑话。
只是能够连中六元的林晧然肯定不是蠢人,他既然敢接下这个活,那就证明他有几分底气。
另外,林晧然出身于粤西,在粤西士子中亦有着极高的的威望,又有着礼部尚书做靠山,未必就不能镇得住当地的地头蛇。
一些人亦是开始动摇,觉得林晧然没准真能够创造出奇迹,能在雷州府扎下根基,并将广东市舶司经营起来,那里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没多会,宴会的主角林晧然出现。
不管大家对林晧然的前程如何判断,但这一刻都只有恭维和巴结。
如此年轻就已经成为五品知府,朝中又有着岳父吴山做靠山,哪怕回雷州府栽了大跟斗,林晧然的未来同样不可限量。
赵东城等举人却是纯粹很多,眼睛崇拜和羡慕地望着林晧然。昔日跟他们同场考试,但如今他们还是举人身,而林晧然已经成了守牧一方的知府大人。
杨富田、宁江等人亦是佩服和苦涩,他们跟林晧然是同科进士,如今他们还是小小的正八品见习主事,而林晧然却要成为正五品的知府。
“我将出任雷州知府兼广东市舶司提举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了!今天请诸位过来,除了跟大家辞行,亦是想请诸位想施予援手,让本官能尽快掌握雷州府的事务。”
酒过三巡,林晧然便是站了起来,道出了他此次宴会的用意。
虽然他是以府尊的身份降临雷州府,但若以为这样就能直接操控整个雷州府,恐怕就有些想当然了。如今大明的乡绅阶层的力量空前强大,很多举人知县压根就是一个傀儡。
现在林晧然想尽快掌握雷州府,有官印还远远不够,亦得拉拢一些乡绅的支持,起码不能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话刚落,却见两个举人站起来道:“我会修书一封回乡里,会请家父为大人尽犬马之劳。”
除此之外,又有数个商人站了出来,表态会对林晧然的全力支持。
在晚宴过后,他又跟着这些人在偏厅用茶,开始对雷州府进行磨底工作。他们亦是极力想巴结林晧然,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直是掏心掏肺。
虽然决定要离开京城,但有些事情还得进行交待。
在接下来的这些天里,他完成了水泥的试验,然后亲自找严嵩商谈一次。表明有信心将广东市舶司搞起来,但需要他的支持。
严嵩在得知林晧然不是朝他开口要钱后,亦是给他做出了一些许诺,表明会在其他事务上进行支持,愿意帮能将去主持神电卫。
在最后,林晧然又找上了吴山,就着《谈古论今》的事提了一些建议。
吴山自然得将《谈古论今》的主编权抓到手里,由诸大绶、徐渭和陶大临三人任副主编,并提议增加一个版面针对赴考举人进行征文,由修检厅的史官回所在的会馆挑选好的文章推荐过来,然后推荐到修检厅中挑选。
这个举动不仅给修检厅的史官甜头,还能加大《谈古论今》的销量。被刊登的举人,必然会极力吆喝和推崇《谈古论今》,从而推高《谈古论今》在士子中的江湖地位。
六月的沐沐之期过后,林晧然带着虎妞等人踏上了官船,打算返回故土。
在舍下的那一刻,林晧然整个人有种“无官一身轻”的感觉。京城固然是升迁的快捷道,但亦是少不得明争暗斗、劳心劳力,暂时远离这里没准是一件好事。
特别看着虎妞这丫头神采飞扬的模样,林晧然不再纠结于外放的弊端,不再纠结于重建市舶司的难题,而是带着她心情愉悦地踏上归途。
不过前方的征途如何,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随着林晧然的这一个抉择,整个粤西大地将不再平静。




寒门祸害 第366章 路上
由于夏季是昼长夜短,且夏汛致使京杭大运河水位上涨,归途明显比冬天的枯水季节要快上很多,一路亦很是顺畅。
途经南京的时候,林晧然选择在此停留,一是想要带着虎妞领略旧都的风采,二是想要拜访乡试的恩师尹台。
南京城,居住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一,巍峨、雄壮的城门,蜿蜒约七十里的城墙,历时三十年修建而成,气势并不弱于北京城。
这座巨大的古城如同一块磁石般,四面八方的百姓朝着这里涌来,从四个城门洞口进入。
人群有普通百姓、有衣着光鲜的富商、有前来游学的学子、有赴考的生员,亦有踏青归来的富家千金或公子等等,这里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
身穿着士子服饰的林晧然带着虎妞等人排着队,只是他身上少了朝廷官员的威严,多了年轻书生的风流倜傥,手里还持着纸扇驱赶着夏日的炎热。
看着从旁边呼啸而过的官轿,他并不着急,如同一个赴考的生员般。
虽然他亦能享受直接进城的特权,但不想大过于招摇,毕竟他是在前往雷州府赴任的途中,南京城并不在赴任线路上。
六朝古都,金陵形胜地。
林晧然对南京有些期待,亦打算到秦淮河走一趟。听着周围人的谈话,他发现南京城的人更热衷于花魁大会、诗会等话题,对当今时政话题却不怎么关注。
前面有两个书生在窃窃私语,一个眉飞色舞的书生将话本塞到另一个书生怀里,那书生如同做贼一般,极是心虚都望着左右,跟着林晧然目光相触时,脸上红若猪肝一般。
林晧然是何等人物,眼睛是何其毒辣,前世早就修得了“片中有码心中无码”的境界,自然知道那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不得不说,由于印刷成本的降低,现在是小说的黄金时期,更是性文学的钻石时期,像《如意君传》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书生市场对《如意君传》这类作品无疑是极度饥渴的,潜在的购买欲望必定要高于《谈古论今》,甚至要高于四书五经。
林晧然当初亦看到了这个潜市场,但他最终却不敢动手。不说事情暴露后,真会毁掉他在士子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亦很难带给他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名气。
由于没有版权保护,市场必然会出现大量的盗版书籍。至于名气,这个就更不可能存在了,为何直至现在都找不着《金瓶梅》的作者?
其实不仅是性文学,哪怕是传统的小说,小说作者在这个时期根本就不被主流所认可,甚至还得到卫道士们的疯狂打击。
林晧然创立的刊物《谈古论今》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翰林院在士子中的超然地位,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内容能登大雅之堂,推出的时事策又符合上层士子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底层士子的基础数虽然大,但“话语权”却掌握在上层士子的手中,越是上层的士子的话语权亦会越大,这一点跟市场需求相悖。
正是如此,《谈古论今》能够成为士子们的圣书,而新兴的小说则很难登上大雅之堂,除非林晧然冒险甩出惊世之作才有一点可能打破这种现状。
只可惜,林晧然在短期内,还不打算“玩火”,或许等《谈古论今》打下牢固的渠道基础再行动。
队伍正慢慢向前,眼看就要轮到他们这帮人进城了。
“这位兄台,我是松江府的邓永谦!”几个身穿生员装的士子走过来观察一下前面队伍的人,为首的一名士子朝着林晧然拱手道。
“幸会!”林晧然回礼,竟然觉得这人有几分眼熟,但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这是一点心意,兄台能否给我们让出三个位置呢?”邓永谦扫了他身后几人,将一两银子递给林晧然微笑道。
“不让!”林晧然没有接过银子,直接板着脸道。
听着他如此不识抬举,一个书生忍不住大声道:“你小子别不识好歹,邓兄是我们应天有名的大才子,他爹更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邓长生!”
此言一出,邓永谦的腰杆挺起,脸上分明露出了得意劲。却不知是为着他“大才子”的名头得意,还是为着他父亲而骄傲,或是两者皆有。
林晧然抬头打量着邓永谦,恍然大悟地道:“你就是邓大寿的儿子!”
怎么回事?
大家原以为林晧然是会一脸敬仰,然后急忙吩咐他三个随从让出位置,但却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淡然的反应。
“你认识我父亲?”邓永谦并没有当即发怒,而是阴睛不定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书生,发现这年轻书生似乎不一般。
林晧然不想造成过多的误会,何况他对徐长生还是尊敬的,便是拱手微笑道:“我跟你父亲是翰林院的同僚,他还时常提及你,说你们五兄弟就数你最争气,而你跟你父亲倒是挺相像的!”
同僚?
跟邓永谦一起的几个书生都是愣了,一时亦转不过弯来。
邓永谦认真地打量着林晧然,却知道这“同僚”代表着什么,然后弯腰拱手问道:“敢问你可是大明文魁林晧然林若愚?”
“正是!”林晧然并不隐瞒,当即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却亦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翰林修撰邓长生的儿子,说来亦是有些缘分。
邓永谦亦不再怀疑,当即行礼道:“见……见过世叔!”这时哪是先前那高高在上的大才子形象,活脱脱的后辈模样。
大明是一个讲究辈份的国度,林晧然跟邓长生是同僚,邓永谦这个称呼并无不妥。其实他算是一个精明人,他的老父年事已高,而林晧然如此年轻,若能攀上关系,对他的仕途大有益处。
啊?
跟邓永谦一起的几个书生嘴角张得大大的,无比震惊地望着林晧然,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的偶像“考神”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刚才谁说大明文魁,林文魁在哪?”
“陈兄,快快过来,林文魁在此!”
……
后面的队伍有个大嗓门的大声询问,结果一个书生回过神后,眼睛闪着泪花地传递了这个好消息。
呼啦一声,一帮人“陈兄”从队伍中走出,向着这里直扑而来。当看到林晧然的时候,充满着敬意和亲近的欲望,活生生的脑残粉形象。
“排好队!”
一个军官看着城门前发生骚乱,当即跑过来怒斥道。
以文制武的大明不仅让文官高高在上,连同士子都瞧不起当兵的,对这名军官的话置若罔闻,继续向着林晧然这边涌来,竟然跑过来数十人之多。
好在几十个士兵赶来,拦住这些不安分的士子。
这时亦轮到了林晧然,他从怀中掏出官牒,那个城门卫打量着林晧然一眼,然后拿着官牒向那名军官走去,询问这官牒是不是假的,他守一辈子城门都没见过这么年轻的五品官。
那个军官心里亦犯嘀咕,但听着这些士子的称呼,亦是猜到了林晧然的身份,便亲自将官牒还给林晧然,并自报了家门。
林晧然朝着那位官员拱手,然后带着虎妞等人匆忙入城,离开这帮突然变得疯狂的学子,他不保证这帮人会不会在他英俊的脸蛋狂亲一口。
只是就在当晚,一批批士子走在街道上,打着灯笼寻找着大明文魁林晧然。
这些士子亦是神通广大,已经得知林晧然被外放雷州知府兼广东市舶司提举的最新任命,所以猜到他是路经此地,身份并没有作劣。
他们之所以这般积极寻找林晧然,除了追星后,还有就是离乡试只剩下一个多月。跟着后世的读书人不同,这时代的读书人还是“迷信”的,认为这时若能见过林文魁,就能沾上一点文气,从而在乡试高中。
不管是任何企图,在林晧然进到这座古城时,这座古城亦是沸腾了。
就在当晚,秦淮河边的青楼亮点盏盏灯光,照亮了整条河畔,而《木兰词》不绝于耳,似乎是在召唤着林晧然前去一叙。
林晧然其实是想去的,但最后作罢,怕他睡不着花魁,反给一群书生给睡了。
第二天上午,林晧然直接到南京礼部衙门拜见尹台。
尹台并没有受到去年乡试舞弊大案的牵连,反而是由祸得福,接替了王用宾礼部尚书的位置,成为了朝廷的二品大员。
这能够再进一步,其实有着林晧然的一点功劳,毕竟他亲点的解元郎,最后连夺会元、状元,不仅洗清他的嫌疑,更因此有了识才之功。
1...106107108109110...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