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在第三天的清晨,一大帮士子在东江米巷和西长安街纷纷拦住前往衙门点卯的官轿子,纷纷递上了“起复胡宗宪”的请愿书。
现在东南倭寇已经平定,这帮士子并没有提出要胡宗宪官复浙直总督的诉求,而是以鞑子屡次入关抢掠为由,请求朝廷起复胡宗宪出任北边总督。
北边最重要的三位总督分明是:宣大总督、蓟辽总督和三边总督。不过蓟辽总督刘焘和宣大总督江东都是有名的帅才,唯有这三边总督郭乾靠的是资历和杨博的提携。
他们似乎深谙“欺软怕硬”的道理,已经是瞄上了实力最弱的郭乾,故而提出具体的方案:起复胡宗宪出任三边总督。
对此,很多官员隐隐猜到事情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这个事件中存在着政治博弈,却是令到很多人只能是装聋作哑。
胡宗宪有同乡、同年和旧部在京城,这些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绝佳的时分,纷纷在背后进行鼓动,试图让胡宗宪成功起复。
不过事情闹到这一步,已然是有着更厉害的人物在主导着这一切。
“果然是董份这个老匹夫!”杨博在暗地里进行了调查,很快便得知吏部左侍郎董份在背后煽风点火,显得愤恨地咬牙切齿地道。
虽然严党早已经是树倒猢狲散,更是被徐阶清洗了两遍,但工部尚书雷礼和吏部左侍郎董份至今都有着很深的严党烙印。
特别吏部左侍郎董份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这些年收拢了不少的严党的残余分子,完全有理由在这个时候拉胡宗宪一把,为将来争得首辅的宝座寻求助力。
杨博主动到吏部衙门找上董份,直接开门见山地道:“董侍郎,我希望你不要推动起复胡宗宪,算我杨某人欠你一份人情!”
虽然知道董份在背后煽风点火,但他却不打算跟董份直接撕破脸。毕竟这位吏部左侍郎借职位之便收扰了一批官员,且深得皇上的器重,去年差一点就成为了吏部尚书,是未来首辅宝座的有力竞争者。
董份没想到杨博这么快找上门来,微微意外地望了杨博一眼,经过一番权衡得失后,当即便是直接答应下来道:“好”。
杨博搞定了董份之后,直接前往隔壁的正堂签押房拜访了吏部尚书吴山。
吴山正在忙碌着手头的事务,头亦不抬地回应道:“吴汝贞贪墨之事已然查实,虽然皇上免其罪责,但其不符合老夫的用人标准。”
杨博对这位高风亮节的吏部尚书施予一礼,便是马不停蹄地找上工部尚书雷礼,雷礼则是干脆地道:“老夫不会再参与这些争斗中去,请回吧!”
在连番搞定这些大佬之后,杨博又前往礼部衙门找上李春芳,李春芳自然不可能会帮吴宗宪,而杨博却是抱着其他目的而来。
不论是哪个时代,舆论战都显得极为重要。
哪怕朱棣明明是要造反,却是扯上了“靖难”的口号,进入南京城更是假惺惺地先跑去太庙,从而令到自己的造反行为变得合法化。
又是一日,在在士子“复起胡宗宪出任三边总督”的声音稍微减弱之时,风向却是突然骤然转变,起因是最新一期的《谈古论今》发行了。
在这一期的《谈古论今》上,时政版块毅然是:《东南倭事不足夸,功臣名将实乃一帮平庸之徒》。
这一篇时政文章之中,却是列举了东南剿倭的种种开支,竟然高达了三百万两,作者在文中发出感慨道:“东南能除去倭患,非督帅之功,亦非军士用命,乃大明亿万百姓税粮之功也!”
不仅是在剿倭的花费上,文章还指出了东南各地兵员的调配,却是给出了动用六十七万军士的数据,作者又是进行嘲讽地道:“动员几十万军士除去数万倭人,二十倍于倭人,何功之有?”
《谈古论今》已经成为当下京城最有影响力的读物,随着这个文章横空出世,加上所列举的触目惊心的数据,当即令到风向彻底转变了。
“三百万两军费,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吃银子!”
“呵呵……东南动用了几十万大军,结果才杀了这么点倭人!”
“戚继光之流不过如是,不惩罚已经算好了,朝廷为何还要赏赐他们?”
……
士子在知道这些数据后,显得太为失望。很多人以为胡宗宪没有什么功绩,甚至俞大猷和戚继光等人都算不上名将,毕竟他们是动用几十万军士才清剿数万倭寇。
起复胡宗宪的事情很快就不再是京城舆论的焦点,大家纷纷将注意力转到了此次东南剿倭的投入上来了,进而讨论起剿倭的成功并不足称颂。
人都是如此,总是好了伤痕忘了痛。
且不说这些数据有故意混淆视听的嫌疑,他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昔日十几名倭寇便杀至南京城下,而很多城池面对倭寇只敢是据城而守,甚至是花费重金请人离去。
正是如此,如此的重大的战功,却是给这一张张嘴轻松地抹掉。
兵部给内阁的意见很快出炉:戚继光和俞大猷不宜进行封赏,保留原职继续听命。
:。:
寒门祸害 第1605章 北京后海
| |
-> ->
面对着兵部做出的这个赏罚决定,朝堂却是没有多少质疑的声音。
一来,大明文强武弱并不是一句空话,文官刁难武将早已经是一项光荣传统;二来,京城的舆论已经转向,平倭的功绩被降至冰点;三来,戚继光和俞大猷的靠山胡宗宪倒台,京城没有官员会为这二位武将而跟堂堂的兵部尚书杨博叫板。
由于事情跟“胡宗宪的起复”联系到一起,两项赫赫的战功便被朝廷冷处理,隐隐透过着一种“鸟尽弓藏”的味道。
在这种透露着淡淡忧伤的气氛之中,时间悄然来到了三月,一个鲜花绽放的好时节。
同年小聚,早已经成为嘉靖戊午科的一个固定主题。
林晧然出任礼部左侍郎之后,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上门拜访的官员可谓是络绎不绝,致使他最近的聚会总会被打断。
在几番权衡后,他决定直接避开这些官员,将聚会的地点改到一个清静之所。
北京城是划地而建,城内一共有六座湖,受到元代对湖称呼海子的影响,京城百姓亦称六海子。其中中海、南海和北海均在西苑内,这三座湖都被嘉靖占了去。
前海、后海和西海统称什刹海,则是被京城的勋贵和皇亲所占。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土木堡之变令到勋贵陨落,这些依湖而建的宅子亦是有一部分落到了京城富绅或大明商贾手中。
林晧然乘坐马车悄然来到了位于城北的后海,车帘很自然地被湖中吹来的春风所撩起。
正处三月时节,湖边已经是柳丝萦绕、春波明艳,一群叽叽喳喳的燕子正频繁地出没在这湖边的屋檐或阁楼之中,湖周边处处充斥着古色古香。
这时代并没有市政规矩,特别这城北已经是老城区,致使这一带的道路和房舍宛如迷宫般。
马车穿街过巷,最后驶进一条比较狭窄的胡同,在最里面一座宅子前停下来。
宅子的门前挂着“食为天”的牌匾。若非是亲眼所见,怕是任谁都想不到,在这个如此难寻的地方,在这寸金寸土的地方,竟然会有一间酒楼。
当然,存在既是合理。这座酒楼自然不是面向普通的百姓,甚至一般人都进不来这里,必然是特定的贵官富人或富商才能到此。
随着林福敲响了这扇红漆大门,里面才有几个伙记装束的人将门打开,却不仅是迎着人,连同马车一并迎了进去。
食为天门前的台阶早已经被拆除,令到马车可以自由出入这里,这样既方便了顾客,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顾客身份的秘密性。
随着马车进入,这里的门却是重新关了起来,哪怕找上这里的人怕亦是不轻易进入这里。
林晧然从马车下来的时候,已然身处在一座庭院门前,院门前摆放着正合时节的各色菊花,令到这里平添了几分春意的喜庆的气息。
“林大人,小的已经安排妥当,您的同年好友都在里面了!”一身员外装束的李云豹出现,显得恭恭敬敬地迎上来道。
这个食为天虽然是酒楼,但性质跟着后世的会所极为相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同时广东商帮的聚会则是定在这里举行。
林晧然轻轻地点头,便是走进了这座庭院。在穿过前面的屋舍,直接来到一座九曲桥前,抬头便看到了一座依湖而建的阁楼,上面毅然是杨富田等人的身影。
这湖实为人工湖,引的是后海的水。湖中种了很多荷花,不过荷花正是含苞待放,最好的时节恐怕还要等上一个月。
杨富田一帮人先一步到这里,对这里的环境似乎已经过了新鲜期,正在这里已然开始饮酒聊天,看到林晧然便是招呼他在首桌坐了下来。
林晧然还没有坐下,便是主动抱拳地解释道:“原本准备早点出门的,但就在出门的那会,被咱们的老师叫了过去!”
肖季年听到是老师找林晧然,却是当即好奇地询问道:“老师找你过去所为何事?”杨富田等人亦是好奇地望向林晧然,对自家老师都存在着深厚的兴趣。
林晧然在首座坐了下来,亦是没有隐瞒地道:“老师的寿辰不是快到了吗?他让我支会你们几个,你们人可以到,但礼不得太过贵重!”
这……
杨富田等人则是面面相觑,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自然是记得老师的寿辰,但这“不要太贵重”的尺度不好拿捏,更不确实老师这是不是另有暗示。
林晧然一眼便看穿他们的心思,便是直接进行表态道:“咱们还是按他老人家的意思来吧!我在这里做个表态,那天会给他送一个端砚,你们就别跟我争风头便是!”
杨富田等人听着林晧然说出这番话,却是不由得苦笑起来,这堂堂的女婿兼首席大弟子竟然只送一个端砚。不过他们心里亦是安定下来,对送礼一事已然是心中有底了。
随着林晧然的到来,丰盛的酒菜则是被送了上来,倒是没有什么鲍参翅肚,但各种肉食都不缺,其中便有广东风味的叉烧。
他们这帮人每月初一同科小聚,除了彼此叙叙旧外,亦是会谈及各自衙门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吏部的周幼清谈及一些重要地方官员的变动,在工部的孙振刚则是谈及了工部最近要修建苌弘殿工程的事情,杨富田则是接话道:“跟你们说一个事,因为这个苌弘殿,咱们京城官员下个月的俸禄怕是又得拖延了!”
“因为多修这一座苌弘殿,不至于如此吧?”肖季年显得吃惊地道。
杨富田当即冷冷一笑,迎着众人好奇的目光,便是进行回应道:“经年修祭坛和宫殿,能用的材料早已经耗光!这些檀木红木、大理石和花岗岩都要从各省征调,农夫和工匠又得要伙食和工钱!哪怕是省着花,预算亦是要三十万两!”
“师兄去年整顿淮盐,今年不是多征收了一百四十万两的盐税吗?”肖季年对这个数目并没有过于吃惊,而是充满困惑地道。
龙池中等人看到杨富田的脸上透露着讥讽之意,心里当即是暗暗一沉。
寒门祸害 第1606章 三座大山
| |
-> ->
“一百四十万两盐税银刚到户部,杨博直接要了一百万的欠饷,陕西为了支付韩王室的拖欠禄米,去年已经将陕西布政司的银库搬空,徐阁老则给陕西拨了二十万两,而裕王府和京城的勋贵历年都有拖欠禄米,徐阁老亦是给他们全都拨了款!”杨富田对户部的账务极为了解,当即便是说出来道。
事情便是如此,盐税看似增加了不少,但朝廷财政如同饥渴的沙漠般,哪怕是一百四十万两同样是杯水车薪,总是能够轻松地用得一干二净。
肖季年听着这一项项的开支,却是不由得阴阳怪气地道:“人家严阁老是奸臣,亦是懂得克扣一下裕王的禄米,他徐阶倒是会做好人,这么快就想着要巴结裕王了!”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喜欢聚到一起,除了能够在这里畅所欲言,还有便是可以一起抨击人或事,哪怕是当朝首辅都不会例外。
随着徐阶的种种不作为,大家对这位首辅亦是不再袒护,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龙池中显得比较稳重,却是蹙着眉头道:“既然现在财政这么吃紧,严讷怎么就不劝阻皇上,让皇上暂缓建筑苌弘殿呢?”
“你亦不用脑子想一想!就凭那一张麻子脸,若不是当今圣上给他如此大的恩宠,他能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肖季年像是吃了火药般,当即没好气地道。
张伟等人却是不由得苦笑,现在官场不仅讲究资历和后台,更讲究个人的面相。像严讷这张麻子脸,在其他时期早被淘汰进翰林院,甚至京城都没有他落脚之所,却是不可能爬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林晧然则是发表看法地道:“肖兄,严尚书的脸上有麻子不假,但他亦是一位能力出众的户部尚书,咱们不可因为长相而轻蔑于人。此事你亦应该知道怨不得他,这修坛建殿历来都是当今皇上的愿意,谁都阻止不了,当年严阁老劝皇上放弃重修万寿宫结果又如何?”
张伟等人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现在的阁臣是皇上通过中旨召入内阁,而罢免他们同样是一道旨意便能解决,却是牢牢都掌握着朝廷大佬的前程。
“只是看着他如此纵容于皇上,但我心中始终不愤!”肖季年却是老实地叹息地道。
林晧然苦笑地望着他,显得苦口婆心地道:“如果真要追究,那你是不是还得怪责我妹妹?正是她向皇上献了苌弘青铜宝剑,这才致使皇上会萌生修苌弘殿的想法?”
“虎妞得到宝物向皇上进献,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此事怎么可以怪责于她呢?”肖季年当即便是摇头,显得一本正经地道。
张伟这时亦是开口道:“师兄说得对,此事怪不得任何人!咱们的皇上便是如此,历年不修坛便是修殿,哪怕师兄千方百计为大明财政创收,这财政恐怕还得紧巴巴下去了!”
大家心里都如同明镜一般,以前他们还能怪责严嵩,但现在严嵩都已经去职一年多了,事情已经是怪不到严嵩的头上。
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知道大明财政吃紧的根源在于那位醉心于修玄的皇上,那一位为了长生而不惜倾尽国帑的大明皇帝,他们的皇上才是大明的祸根。
“来,咱们为着能够这个月又能相聚,先干一杯!”杨富田看着气氛有些压抑,当即高举着手中的酒杯大声地道。
酒,是加剧友谊的催化剂。
他们这帮人在这里是边吃边聊,主要还是聊着时下的政事,自然是绕不过杨博提议压下戚继光和俞大猷战功一事。
周幼清喝了一口大酒,脸上有些红润地对着在桌的众同年道:“你们怕是不知,杨博跟几位大佬都一一打过了招呼!”
“如此看来,内阁亦是不会将兵部的意见打回去了!”肖季年轻轻地摇了摇头,显得颇为失望地道。
“只是可惜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位抗倭干将,浴血奋战才立下大功,结果朝廷却不当赏!”龙池中苦笑地摇了摇头道。
周幼清将酒杯放下来,显得有几分醉意地道:“戚继光和俞大猷如此为朝廷卖命,只因为他们是胡宗宪的旧部便没有相应的奖赏,此事当真是令大明将士心寒啊!如果有功将士不当赏,那么谁还会卖命,北边的鞑虏谁肯诛之?”
众人亦是轻轻地点了点头,肖季年则是感慨地道:“其实戚继光幸好得到了谭伦的举荐,去年升任福建总兵和得了世袭千户,不然怕是跟浙直总兵叶镗般被免职归乡了!”
张伟等人亦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大明因为政治斗争,差点便损失了戚继光这名悍将。
宁江现在是兵部的职方员外郎,这刚刚从大同那边归来,整个人皮肤被黑了不少,虽然没有当初的小白脸,但给人多了一丝军人的气息。
他今天的话不多,只是听到肖季年的话后,却是插话进来道:“说到世袭千户,我觉得当下大明军制最该要变革的便是世袭军官制!就是因为这些军职世袭,天下多少指挥使等要职被这些无能之徒占了去,一帮有将才的军户却得被一个草包给压着!”
“你要是敢动世袭军官这项制度,你这就兵部职方员外郎就做到头了!”杨富田历来都喜欢跟宁江唱反调,当即便是鄙夷地道。
“你以为我一个小小的职方员外郎有这种权力?”宁江则是直接给了他一个白痴般的眼神,显得有自知之明地道。
林晧然发现魏时亮等人却是纷纷望向自己,便是不由得苦笑地道:“宗室、文勋恩荫、武爵世封,这些制度都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哪怕是当朝首辅徐阶,亦不敢轻易触碰这些人的利益!”
其实不仅是朱家宗室世袭、文爵和武爵和军官的世袭,像他们文官的恩荫都算是世袭的一种,这些东西都是轻易碰不得。
大明之所以被外族灭国,根源并不在于外部,而是内部早已经烂到根了。只是想要彻底改变这些东西,不说徐阶这种和光同尘的官员绝对不会去触碰,其实徐阶亦没有这个实力去触碰。
众人则是默默地点头,深知他们想要改变这个积弊重重的大明王朝,却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子要走,而他们的阻力宛如一座座大山。
待到酒水喝得差不多,特别周幼清已经醉倒在桌面上,大家便是陆续散去。
林晧然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宁江,却是对着旁边的杨富田笑了笑,二人坐在位置上没有动,看着宁江和魏时亮热情地将其他同科送走。
寒门祸害 第1607章 林晧然的目标
| |
-> ->
杨富田让人将酒席撤掉,重新送了一壶铁观音上来。
林晧然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品着,面对着走回来重新落座的宁江和魏时亮,便是直接询问道:“你们二人想要打什么主意呢?”
杨富田并没有吭声,好奇地用眼睛打量这二个人,宁江是兵部职方员外郎,魏时亮是兵科给事中,心里隐隐猜到一些东西。
江宁和魏时亮互换了一下眼色,二人显得有备而来,魏时亮则是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疏递过来道:“师兄,我想上疏弹劾杨博,这份是我昨夜写好的奏疏!”
此言一出,令到气氛当即一凝。
六科言官虽然可以弹劾包括徐阶在内的任何朝堂大佬,只是这些朝堂大佬都是根基深厚的官员,哪怕不能像昔日严嵩那般轻描淡写地将人弄死,但亦是能够轻松地毁掉这个人的前程。
杨博是嘉靖八年的老进士,又身居兵部尚书一职,更是得到嘉靖的充分信任,却不是魏时亮一个小小的兵科给事中所能得罪的大人物。
林晧然却是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宁江,这才伸手接过魏时亮递过来的奏疏,却是没有急于进行劝阻,而是耐着性子将奏疏打开阅览。
杨富田则是微微地蹙起眉头,对着魏时亮劝阻道:“魏兄,不说杨博现在是兵部尚书,他的背后还有山西商帮的支持,你这样做绝对是以卵击石!”
“朝廷就是因为都是你这种明哲保身的官员,这才让杨博如此的胡作非为!”宁江当即冷哼一声,跟着杨富田针锋相对道。
二人已然是八字不合,却是怒目瞪着彼此,空气中似乎散着电火花。
魏时亮则是轻叹一声,目光落向林晧然并解释道:“我知道此举不明智,但杨博此等做法实乃坏了大明军纲,我这个兵科给事中不能视若无睹!”
林晧然已经看过奏疏上面的内容,却是抬头望向魏时亮肯定地道:“你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只会是石沉大海,而你恐怕要得离开京城了!”
虽然科道言官成功地扳倒了内阁首辅严嵩、兵部尚书胡宗宪等人,但那是顺势而为的结果,宛如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更多的“稻草”则是被打击报复或扫出京城。
“我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我想要为此事鸣不平,想要我大明的将士将来能继续为我大明浴血奋战!”魏时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林晧然,显得吐露心扉地道。
杨富田顾不得跟宁江较劲,原打算想要拦阻魏时亮做蠢事,但此时纵使胸中万千话,亦是转为了一声叹息。
林晧然将那份奏疏放在桌面上,却是再度进行询问道:“你现在是兵科给事中,前途远大,当真要这般自毁前程吗?”
“我魏时亮入仕,既不为财,亦不为权势!虽然我不能如师兄般为百姓做下这么多实事,但我亦愿意牺牲我一个魏时亮,为有功之士鸣不平,让大明对将士能够赏罚分明!”魏时亮的眼睛坚定地望着林晧然,显得义无反顾地回应道。
话音刚落,宁江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疏递给林晧然道:“师兄,这是我的奏疏,我亦是跟随魏兄一起弹劾杨博那个老匹夫!”
“你是兵部职方员外郎,若是你上这道奏疏弹劾你的顶头上司,那这辈子你休想要出头了!”杨富田的眼睛一瞪,当即便是指责道。
如果说魏时亮是以卵击石,那么宁江却是自寻死路,他这是挑战官场的潜规则,实质是官场最忌讳的“以下犯上”。
宁江的眼睛一翻,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般道:“我意已决!”
“你们二个当真胡闹啊!”杨富田心中大气,便是连同魏时亮一起指责道。
宁江一直习惯于跟杨富田打嘴炮,便是当即进行挖苦道:“如果事事尽是只晓得忍让,那我等跟徐华亭还有什么区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