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林晧然先是微微一愣,旋即在诸多羡慕的目光中,他走向嘉靖那边进行见礼。
嘉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深知林晧然这个人做事精细,但亦并不打算将这些小事道破,而是赞许地道:“林爱卿,那份关于耕藉礼的青词写得相当好!”
世上的事情,总是存在着因果关系。
嘉靖之所以选择亲行耕藉礼,自然不是他这位醉心修道的皇上突然重视农业收成了,而是在林晧然上呈耕藉礼一事之时,其中便是夹带着一份关于耕藉礼的青词。
只是这一份关于耕藉礼的青词打动了当今的皇上,巧妙地将耕藉礼和修道联系起来,让到嘉靖亦是决定亲行耕藉礼。
“臣虽有心为皇上分忧,但奈何笔力不足,此青词乃翰林修编徐渭所作!若是皇上觉得此人尚可一用,可将徐修编召入西苑!”林晧然再度强调那份青词的出处,并对徐渭进行推荐道。
嘉靖的记性显得很不错,却是似笑非笑地道:“朕记得徐渭是你的同年,且刚刚被你推荐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了!”
“此事是微臣失职,徐修编乃微臣的同科,并不宜主持广东乡试!”林晧然深谙为官之道,当即便是主动揽责道。
嘉靖颇为满意地望了一眼林晧然,却是轻轻地摇头道:“算了,乡试乃大明的抡才大典,让徐渭先到广东主持乡试,回京之后再提吧!”
“臣遵旨!”林晧然心里微微失望地进行回应道。
不过他心里亦是清楚,徐渭虽然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青词现在已经有了成就,但想要跟袁炜和李春芳等青词高手相争,却不是一件极度不容易的事情。
此次之所以能用青词打动嘉靖,那是因为徐渭是有心算无心。
就像让你自由发挥写一本,你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若将这类型定义为游戏,怕是很多作者却是无从下笔了。
九卿的仪式完成,随着嘉靖摆驾离开,嘉靖四十二年这场耕藉礼算是圆满落幕。
在这场耕藉礼之中,最大的受益者已然是林晧然,很多官员通过这次耕藉礼重新认识了这位礼部左侍郎的办事能力及政治影响力。
虽然现在看似无关紧要,但若是将来林晧然要廷推入阁,这无疑能为他取得很多的关键票。





寒门祸害 第1601章 捷报
二月的京城,显得春光明媚,原本被积雪铺盖着的田野已经慢慢消融,一些土坝长出了嫩绿的青草,陆续在百姓开始春耕。
今年既不是外察年,亦不是京察年,整个朝堂显得很平静。耕藉礼算是京城二月份最大的事情,本以为这个月份便如此过去,但一个背着文书的驿卒拍着马跑进了北京城。
胡宗宪将倭寇从南直隶和江浙沿海打跑后,倭寇沿着海岸线向福建逃窜。前年年底,集合数股力量的一伙倭寇攻陷福建兴化府城,令到明廷极度震怒。
朝廷先是罢免福建巡抚游震得,改任谭纶出任福建巡抚,由抗倭名将俞大猷出任福建总兵,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统领浙江兵入援福建,广东总兵刘显率两广兵进入福建。
这一场收复兴化城的战事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戚继光要招募新兵扩充戚家军,哪怕发明“光饼”赶路,直到去年四月初才赶到福州。
期间,福建都指挥欧阳深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还占据了平海卫。
福建巡抚谭纶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
戚继光一军先登,左、右军继之,遂大败倭寇,收复兴化,斩首二千二百人,救出被掠男妇三千余人,倭寇大伤而去。
七月十六日,谭纶奏报兴化大捷,以戚继光为首功,进都督同知。而后,广东总兵刘显改任狼山总兵,俞大猷接任广东总兵,戚继光接任福建总兵。
这股兴化残余的倭寇却是不甘于失败,而是一直在福建境内流窜,得到从日本而来的倭寇相助,重新纠集万余人,选择进攻兴化府仙游县。
戚继光领兵驰援仙游县,与倭大战于城下,倭败奔同安。戚继光乘胜追击,领兵追击至王仓坪,斩首数百级,坠崖山谷间无算。
余倭数千人奔逃漳浦县蔡丕岭,戚继光分其兵马为五哨进击,督各哨兵殊死力战,冲入倭巢,又擒斩数百人,直至倭寇四散。
在去年还是恶劣至极的福建倭患问题,随着名将戚继光的横空出世,却是令到福建的倭患形势陡然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好消息是接踵而来,几乎同一时间,广东那边同样传来了一份捷报。
一股从日本而来的倭寇集结盘踞于南澳岛的倭寇进犯潮州,两广总督吴春芳派遣广东总兵俞大猷率领土、汉兵于海丰县攻击倭寇。
这伙刚刚登陆的倭寇看到广东这边如此悍勇,后面的倭寇则是选择暂退回海上,却为海上风浪所倾覆(为联合舰队所灭)。
广东总兵俞大猷和副总兵李木对残留二千余倭寇进行围剿,擒斩一千二百余人,其余逃往潮州,被潮州参将领兵截杀殆尽。
这帮准备进攻广东的倭寇几乎是遭到了团灭,已然是成功地打消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更是大大地长了明军的威风。
这两份战报到达兵部,而后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宫里。
困扰着东南数十年的倭患问题似乎是得到了根治,如果地方官员没有胆大妄为地虚报战功的话,现在东南已经没有大股倭寇的踪迹了。
袁炜从万寿宫兴匆匆地出来,整张脸显得是眉彩飞扬,手里更是攥着两份捷报。
如果要论哪位朝廷大佬对倭患的事情最为上心,怕是正是这位出身于宁波府的次辅,他很是希望家中的父老乡亲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大明跟倭寇已经较量长达数十年,只是在很多时间里,大明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更是一度被五十三名倭寇杀到南京城下。
嘉靖三十四年的王江泾之战,斩首1980余级,便已经是嘉靖朝以来的最大一场大捷。现在两地取得如此的佳绩,如何不令袁炜感到振奋,而盘踞在头上的倭患乌云似乎亦是一扫而空。
袁炜径直来到了内阁值房,对着正在票拟奏疏的徐阶兴奋地道:“元辅大人,福建和广东传来捷报,福建清剿兴化余倭几千之众,广东斩杀倭寇近二千人,估计几千倭寇藏身于海。”
徐阶正在处理着乡试主考官分批遣派各地的事情,结果听到这一个消息,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沉稳地回应道:“懋中,此消息从何而来?”
“这是兵部刚刚送到宫里的捷报,皇上让我带回来跟你商议!”袁炜将那两份捷报放在徐阶的案头上,显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随着《兴都志》接近尾声,袁炜有着更多精力分摊着政务,更是赢得皇上的充足信任。现今青词第一高手,并不是首辅徐阶,而是这位次辅袁炜。
刚刚亦是凑巧,他刚好在万寿宫跟着皇上说着话,便是得到了这则兵部传递过来的捷报,而皇上则是让他直接带回内阁商议。
徐阶虽然是松江府人,但倭寇几乎到达不了松江城下,故而对倭患的事情并没有过于热心,反倒更在意皇上直接将捷报给袁炜带回来商议。
现在这个举动虽然算不得过分,但从此亦能看到皇上对袁炜的器重,没准以后皇上便会用袁炜直接取代自己的位置。
徐阶心里显得颇不是滋味,但装着将注意力放到捷报上,显得认真地阅读两份捷报,从而隐藏着自己对袁炜的一份戒心。
袁炜自然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做假,捷报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了战况的经过,以及此次杀倭的数量。特别是福建这边,明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已然是将那伙兴化残余的倭寇杀得几乎殆尽。
“元辅大人,如此大功,咱们当重重地行赏!”袁炜正是处于兴头上,当即进行提议道。
之所以提到要重赏:一是这个建议很符合一贯赏罚分明的章程;二是,他对倭患早已经是深恶痛绝,现在算是“投桃报李”,不计个人得失地帮着这些有功将士邀功。
徐阶将两份喜报轻轻地放下,却是淡淡地说道:“此事该如此赏罚,先交由兵部堂议吧!”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在徐阶的二十字的执政理念之下,他现在跟六部尚书友好地相处,渐渐赢得了贤相的美誉。
现在遇到这个事情,他同样不打算在内阁直接决断,而是想要听取兵部那边的意见,算是给予兵部尚书杨博充分的尊重和权力。
“元辅大人,这个事情不必听取杨蒲州的意见了吧!”袁炜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有着不满地发表意见道。
徐阶抬起头,眼睛定定地望着了袁炜。




寒门祸害 第1602章 不妥?
袁炜虽然仅比徐阶小上四岁,但徐阶出任浙江督学之时,他还不过是一个屡次乡试不中的老生员,现在更没有跟徐阶叫板的实力。
袁炜面对着露出锋芒的徐阶,便是主动退让地道:“好吧!那此事咱们便先听一听杨蒲州的,看他如此论功行赏!”
徐阶深知对付袁炜不能用柔和的方式,脸上换上温和的面孔,显得苦口婆心地道:“当今大明论到军事才能,杨博当数第一,其更受圣上器重!我在这个位置怕亦是坐不了几年,若是我退下之后,希望你今后遇到军务之事,还是要多听取兵部的意见!”
退下?老子看你分明就是在效仿第二个严嵩!
袁炜心里亦是暗暗地吐槽,但表面还是恭敬地拱手道:“元辅大人的身体比我的还好,怕是我还得在你前面便要告老还乡呢!不过我定会谨遵元辅教诲,今后定会多听取各司的意见!”
身处于官场之中,他亦不得做出一些违心的选择,终究他还没有跟徐阶直接叫板的本钱。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他还需要好好地向徐阶学习。
徐阶的嘴角微微上扬,心里亦是畅快了不少,便是派遣司值郎张四维前往兵部,着令兵部提交一份行赏的方案上来。
夜幕降临,整个京城被暮色所笼罩。
小时雍坊,杨府的大门前,两盏大红灯笼已经重重地悬挂起来,而这宅子显得颇为热闹,总是有人从这里进进出出。
身穿一品官服的杨博大刀阔斧地坐在正堂中,虽然脸型圆润,但有着北方汉子高大的身材,加上多年的军旅生涯令他身上有着几分军人气质。
不过跟着他面前的中年男子相比,却是要相差一大截,却见其身材高达一米九,身材显得很是结实,相貌有些丑陋,但两道眉毛极有精神,突然朝着杨博跪下来道:“末将多谢老帅的栽培,今后定会继续听从老帅差遣!”
“佟登,你现在出任辽东总兵,做事可不能再像跟随我那般鲁莽,凡事得多动一动脑子!”杨博握着茶盏轻泼着茶水,认真地告诫道。
“末将谨遵老帅教诲!”佟登直起腰杆望着杨博,又是进行拱手道。
“你现在辽东总兵了,别还是跟亲兵队长那时一般施礼,以后单膝即可,起来吧!“杨博轻呷了一口茶水,又是进行抬手道。
佟登原本是蓟辽边军的普通百户,但因为这出类拔萃的身形,却是被杨博直接看中,选为自己的亲兵队长,而后进行了培植。
辽东总兵杨宽在去年的战事中战死沙场,正是在杨博的运作之下,改由他昔日的亲兵队长佟登接任,算是制衡蓟辽总督刘焘的棋子。
“你永远是卑职的老帅,卑职永远的老帅的亲兵队长!”佟登的口齿不算伶俐,却是显得忠心耿耿地进行叩头道。
杨博的嘴角微微上扬,很是满意于佟登这个反应,便是捏着茶盏轻泼着茶水道:“你已经是正二品的武将,咱们私底下可随意,但公众场合你还是单膝跪地即可!”
“卑职遵命!”佟登能够爬到蓟辽总兵的位置,却不是全然不懂半点变通,当即便是回应道。
杨博满意地点了点头,便又是抬手道:“佟登,起来吧!”
佟登这才从地上起来,终究是贫穷的军户出身,看着杨博这价值不凡的家具,却是微微犯难,扭头朝着杨博望了一眼。
杨博轻呷了一口茶,以为佟登拘谨,便是用着拿茶盖的手向前一挥道:“你当成自己家即可,坐吧!”
“是!”佟登应了一声,便是到旁边的空椅坐了下去。
杨博心知刘焘不可能像杨选那般听话,便是对着佟登叮嘱了一番,只是突然发现佟登的额头竟然渗着汗珠子,正以为他是生病的时候,结果发现他的屁股离椅把竟然有几寸远,不由得哑然失笑地询问道:“佟登,你为何不坐?”
“我……我怕坐坏了!”佟登显得老实地回答道。
他的身子骨架子非比寻常人,故而体重亦是远重于常人,看着这椅子价值不菲,却是不敢实坐,担心自己将这名贵的椅子给坐坏了。
“你倒是有点眼光,这便是琼州黄花梨,但这只是能传千年的物件,你坐不坏的!”杨博抬眼望着佟登,显得有些得意地道。
佟登一听竟然是琼州黄花梨,却是猛地站了起来,担心自己这个举动会触怒到杨博,急忙进行解释道:“这是老帅传千年的物件,卑职万万不敢坐!”
杨博显得是啼笑皆非,不过他最欣赏便是佟登的憨厚和忠诚,便是豪迈地道:“只要你能尽心帮老夫办差,此等物件便赠予你一套,便给你佟家一套传承千年的物件!”
佟登的眼睛微亮,当即认真地拱手道:“那卑职先行谢过老帅了!”
“我交代的事情可记清楚了吗?”杨博轻呷了一口茶,便是认真地询问道。
佟登显得一本正经地指着自己有脑袋道:“老帅的话,卑职已经一字不落地记到这里了!”
“很好,你回去吧!”杨博满意地点了点头,淡淡地吩咐道。
佟登恭敬地施予一礼,便是转身大步离开。
只是走到阴暗院子的时候,却是跟着一个匆匆的人影撞得正着,却是听到哎呀地一声。佟登将人扶起来一看,竟然是杨博的幕僚靳先生,急忙向这位靳先生道歉。
靳先生被这个巨汉吓得面如土色,待看清佟登真容的时候,这才用力地拍了拍胸口定神,然后又是匆匆地向着正堂走去。
靳先生五十多岁,是出身于山西蒲州的幕僚,颇得杨博的信任和器重,见到堂中的杨博当即便是道:“事情不好了!”
“怎么了?”杨博看着匆匆归来的幕僚,显得疑惑地询问道。
靳先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一本正经地询问道:“东翁,广东和福建的战事,你打算进行如何处置?”
“自然是重赏!”杨博显得很是自然地回应道。
靳先生似乎早猜到会是这个答案,当即便是摇头道:“不妥!”




寒门祸害 第1603章 杨博的决定
杨博对这位从老家带过来的幕僚极为看重,更知道这位幕僚从来不会无的放矢,便是端着茶盏认真地询问道:“靳先生,此话怎讲?”
捷报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闻,早已经在京城传了开来,并迅速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此乃天大的喜讯,当浮一大白!”
“来,来,今晚咱们要不醉不归!”
“斩杀倭人几千人头,淹死者不计其数,东南倭患恶瘤除矣!”
……
时逢顺天府试之前,京城的士子平日便喜欢三五成群,今日有着如此正当的名头,却是令到京城各间酒楼或青楼人满为患,纷纷为着这两场大捷进行庆贺。
只是几杯酒下肚,大家却是免不得开始评论起战功来了。
“东南倭患能够根除,一则归功于福建巡抚谭纶,二则归功于两广总督吴桂芳!”
“呵呵……谭伦去年收复兴化城便已经挂官回乡继续守孝了,现在的福建巡抚是徐党的汪道昆!”
“汪道昆和吴桂芳有功不假,但都是亲近才到地方任职,若是论到剿倭的功劳,当属昔日的浙直总督胡宗宪!”
……
士子认真地审视着倭寇的形势,却是发现倭患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却是始之于胡宗宪,现在立于大功的福建总兵戚继光和广东总兵俞大猷皆是出自于胡宗宪昔日的麾下。
“如果当年不是朝廷将胡宗宪擒拿至京,福建兴化城被围之时,浙江定然会出兵相助,而不是任由那帮倭寇设计攻陷兴化府城!”有个士子话题进行了延伸,显得愤恨地翻出旧账道。
桌面突然砰地一声,一名士子用拳头砸在桌面上道:“依我之见,朝廷因当起复胡宗宪这位军事大才,由他来主持北边的边防!”
在这个平静二月底的夜晚,随着两份捷报从广东和福建过来,京城已然涌起了一股暗涛,有人竟然借机提出要启用胡宗宪。
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嘉靖下令将胡宗宪押解进京,只是勒令胡宗宪回籍闲住。
闲住,这便是证明胡宗宪无罪,且没有被夺官免职。去年底的蒙古兵临北京城,这仿佛还在昨日,很多士子已然是想起了胡宗宪。
却不知是拥护昔日的“七省总督”胡宗宪,还是仅仅对当朝北边军事的不作为感到愤慨,起复胡宗宪的声音越发的强烈。
靳先生今晚便是在青楼的大堂中喝酒,初时还没有将这帮士子当一回事,但慢慢地觉察到风向有些失控,这才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靳先生将青楼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旋即脸色凝重地说道:“东翁,一旦朝廷对广东和福建实行重赏,必定会被有心之人利用。特别去年鞑子杀到北京城下一事,恐被有心之人给翻出来,从而为胡宗宪的复出造势!”
在大明为官,不仅是首辅的位置被人惦记,这兵部尚书同样被各方势力虎视眈眈。除了挂着兵部尚书衔的宣大总督江东外,现在闲居在家的胡宗宪才是杨博的最大威胁者。
杨博虽然深得皇上依重,特别是他出任边关总督期间,总是能够阻挡住蒙古骑兵南下,但他似乎又拿不出过于耀眼的军功,甚至去年蒙古骑兵再次出现在京城附近。
反观闲住在家的胡宗宪,昔日诛杀最大的海盗头目王直和徐海,一举扭转了大明被动挨打的局面,迫使倭寇只能逃离富庶的南直隶和浙江,更是一度派遣戚继光到福建轻松地诛杀倭寇,可谓是东南倭寇平定的最大功臣。
虽然胡宗宪重新被朝廷任用,断然不可能将他杨博直接取而代之,但凭着胡宗宪的军事才能和声望,他杨博恐怕在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呆不得太久了。
杨博从来没有小窥过胡宗宪,若不是严嵩突然倒台,被召回京城的兵部尚书便不会是他杨博,而是那位战功赫赫的胡汝贞。
杨博喝了一大口已经凉掉的茶水,当即眯起眼睛坚定地道:“此番言论当真可恶至极,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想要起复胡宗宪?”
“依老夫之见,怕不是董份或吴山在背后搞小动作,而是这帮士子突然兴起所提出的一个意愿,而胡宗宪确实深得人心!”斩先生显得无奈地说出了一个事实,旋即话锋一转地道:“为今之计,除了平息京城的舆论,则是要压下福建和广东的战功,不能让董份和吴山那些人有可乘之机!”
“此次不赏,内阁怕是不会同意!”杨博心里已经决定将这两份战功给压下来,显得担忧地说道。
靳先生在旁边的椅子坐了下来,脸上却是乐观地说道:“现在的内阁,其实就是徐阶一个人的内阁,只要徐阶点头同意即可!”
杨博将茶盏轻轻地放下,眉头紧紧地蹙起,心里却是不想再度求助于徐阶,这让人会误以为他杨博已经成为了徐阶的小弟。
靳先生一眼便看穿他的心思,便是进行劝道:“东翁,虽然咱们在盐事上跟徐阶那边少了一些往来,但这个情份却是不能断!去年蓟辽出事,则是多亏徐阶帮着照拂,不然东翁怕是有麻烦缠身!现在的麻烦并不比去年小,东翁再拜托徐阁老,只会加深两家的情分!”
“这两份战功并不小,如果想要压下来,亦得要有一个理由吧?”杨博已然是被说服了,脸上却是露出难色地说道。
当下大明是文强武弱,想要将武将的战功压下,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
远的不说,昔日俞大猷在广东廉州府重创来犯的安南范子仪,斩首一千二百级,但这份战功却是被严嵩轻轻地压下,只象征性地赏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只是杨博终究不是严嵩,纵使是想要压下来,除了得到徐阶的支持,而且还要拿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靳先生出身于盐商之事,眼睛总是透露着精光,这时显得智珠在握地道:“东翁,老夫已经替您想好了,既能让你能向朝廷交待,又能平息这场舆论!”
杨博闻言,眼睛当即微微一亮。




寒门祸害 第1604章 京城舆论
京城便是如此,底下总是暗流涌动。
在普通人的眼里,这只是两份可喜可贺的捷报,但在官场却是牵扯甚多。哪怕本该论功行赏之事,但在政治的各方博弈中,往往会产生另一种结果。
不论是昔日取得大捷反被斩头的浙直总督张经,还是因守土不力而被推上断头台的蓟辽总督杨选,他们的生死其实跟战事的结果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多还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现在戚继光和俞大猷取得如此大捷,按理应该是要论功行赏,但事情已经牵扯到了胡宗宪的起复一事上,杨博恐怕是要效仿严嵩的做法了。
事情果然不出靳先生所料,“起复胡宗宪”的声音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在士子群体中壮大,形成了一股颇有影响力的请愿浪潮。
1...504505506507508...681
猜你喜欢